中国对中东的外交政策对中国内政与外交有什么用

独家:中国外交应在中东有所作为
前驻伊朗大使、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华黎明发表演讲。
《参考消息》先驱论坛:新十年·新世界(国际格局篇)中国外交应在中东有所作为
  我的题目是“中东未来十年的形势和中国外交”。第一个问题,未来十年影响中东形势的四大因素。
  影响中东局势四大因素
  第一个因素,美国的战略东移。中东是二战后美国投入战略资源最多的地区。半个世纪高强度、大规模投入维持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21世纪的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上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它的全球战略。这个调整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战略东移,另一个是限制和减少对中东地区的投入。美国试图在中东以“灵巧外交”、“下放”和“外包”取代传统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政策。
  第二个因素,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随着“页岩气革命”,美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在美国人为实现能源独立沾沾自喜的同时,中东地区的石油贸易格局将愈发变得扭曲。这个扭曲就是中东产油国的油气主要是输送到东亚国家,进口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是来自东亚国家。美国在向地区国家提供军事和安全保障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
  第三个因素,地区国家的转型。中东变局,“破旧”势如破竹,“立新”迷茫混沌。地区国家将长期处于艰难转型过程中,中东政治生态迅速“绿化”是当前中东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四个因素,地区各方势力的博弈。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和地缘矛盾,决定了这个地区的力量对比将始终处于动态的制衡之中。
  中国中东外交三个判断
  第二个问题,未来十年中国中东外交的基本判断。
  第一,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将进一步发声和加大投入。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在中东外交中是后来者、被动的参与者,有时候甚至是旁观者。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和与其他大国互动的加深,中东作为世界战略资源和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它的价值和重要性必然会越来越多引起中国决策者们的重视。未来十年,全球力量的对比、东升西降的大势不可逆转,中东国家将普遍看到中国的发展潜力,把中国视为它们开拓国际空间、平衡传统大国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第二,中国对中东投入增加将是一个渐进和摸索的过程。首先,这个过程有赖于中国对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手段的不断提高。从认识上讲,中国外交要摆脱传统的对中东“超脱外交”和袖手旁观的惯性。如同大国要走向海洋一样,中东是大国外交的必修课。从能力上讲,中国自身的国力仍然处于一个“将强未强”的战略爬坡阶段,利益的不断延伸和我们实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中国在中东拥有一份话语权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手段上讲,中国的中东外交还是要解决缺少安全、金融安排和可靠支点的短板。其次,这个过程需要外部因素的推动。
  第三,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中东既斗争又合作,可以避免正面对抗的关系。首先,中国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中国经营中东平台不应当以挤压美国的传统势力为目标。其次,中美外交理念不同大于利害关系的冲突,中国在中东问题上涉足尚浅,还没有触及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第三,中国在中东没有不可放下的核心利益,中美在中东还有妥协的空间。
  我的结论是,未来十年中东仍将是持续动荡和群雄争霸的局面,中国应该、也可以在中东有所作为。
】【】【】您的位置: &
中东热点问题走向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东变局与中国外交的几个基本问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中东变局与中国外交的几个基本问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52: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东变局与中国外交的几个基本问题
官方公共微信关于世界安全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章急用
流苏qlRO93
希望这两篇对你有帮助1.首先,对当前世界局势我们有一个什么总的评价?按照我们中央领导同志说法,一般是这么几句话: 叫“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三句话可以管现在,也可以管将来.我想不在这里面花时间了,我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局势划分为三个阶段给老师们、同学们做一个刻画.然后就现实问题加以剖析.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解体之后,我们称作冷战结束.这个包含了多重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冷战并没有完全结束.冷战思维依然存在,我还用冷战结束这个概念.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和西方世界消化苏联解体成果的五年.1991年12月,第一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究竟是哪一天?报刊上有各种说法,12月21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头目在阿拉穆图开会,宣告苏联结束,成立一个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实体的多联体,这是日,实际上也就是解体.12月25日也是报刊上说的最多的,戈尔巴乔夫持续了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这是一个表现形式.26日,也就是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总要开一个会,法律上要宣布一下,苏联成立的时候是经过一个法律程序的,尽管是走过场,这样宣布苏联结束了.因此是三个日期,实际上是12月21日,法律上是12月26日.这两天是什么时间呢?12月21日斯大林的生日,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发人深思啊!那么这个五年,美国和西方借力推动俄罗斯等原苏联东盟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抛弃原来的社会主义拉把式痕迹,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个是国粹,美国西方给他们援助,民主化、私有化,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军队国家化,这是从美国来讲. 从外国来讲,美国和西方开始加快北约东扩的步伐,一方面是诱导你倒向西方,另一方面用北约东扩的办法来迫使你接受西方的要求.这个五年就是消化苏联解体成功,事实证明这五年中间,西方的援助是口惠而实不至,比方俄罗斯,西方一直关注俄罗斯的局势是不是能够倒向西方,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为什么不放心?第一,共产党还有很大的势力,两次总统选举,特别是是第一次总统选举,差一点共产党主席上台,不放心.第二,俄罗斯拥有原苏联大量的和美国相当的核武库.这个国家不能强大,一强大很危险.因此所谓的援助是口惠而实不至.使得叶利钦大为失望,不得不从1996年开始调查他的对外政策.大家看到报纸上讲,从倒向西方一边倒转向全方位.第二个五年,可以从1996年到2001年为标尺,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想进一步扩大苏联解体成果的五年.就是推动你完全倒向西方很难成功,北约东扩的步伐加快,而且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是什么呢?他认为南国联盟领导的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在东盟的最后一个红色堡垒,并以置之死地而后快.因此1999年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这是一个标志性的.第三个五年,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傲视全球,不可一世,上台以后,把克林顿政府所确定的跟中国要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战略伙伴关系完全抛弃,跟俄罗斯的关系也处于对立关系,宣布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美国的潜在敌人,是对手,不是什么合作伙伴.结果,“格勒英”上台一年发生了“911”事件,“911”事件的后果是什么呢?美国历来自称为是一个当今世界上绝对富有、绝对强大、绝对安全的三绝国家.这就叫超级大国.而“911”事件就是在绝对安全这个环节上冲开了一个缺口,但是小布什政府没有痛定思痛,而是利用一个反对恐怖主义,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接受、甚至支持的这个旗帜在世界范围内更进一步的推行它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反恐不能不支持他,他在反恐的名义下来谋取冷战时期达不到的目的.比如排挤俄罗斯,法国、德国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甚至进一步想在前苏联这个原苏联范围内渗透. 怎么样达到在反恐旗帜下达到全球进一步扩张的目的呢?因此选择了中东地区,这个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能源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拿谁开刀呢?拿伊拉克开刀,因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国内名声确实不好,而且曾经吞并科威特的前后.怎么样达到摧毁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的目的呢?必须出师有名,因此提出两个理由.第一,萨达姆和基地“911”事件有牵连,这个口号是光明正大的.第二,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口号也是符合人心的.因此发动了伊拉克的战争,这里顺便讲一讲萨达姆好坏是另外一回事.你作为一个强权国家去摧毁人家一个合法政权是另外一回事.结果战斗到现在,虽然新的政权有了,没有结束,在这个泥潭出不来.在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现在已经四年多了,在三年的时候就死亡了三千人,现在已经接近四千人了,耗资3000亿美元,这就是引导着讲国际形势了.伊拉克战争的后果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诉说自己的民主价值观,扶植一个所谓新的政权来占领中东战略要地,垄断中东的石油资源.结果自己造成了那么大的损伤,挑起了伊拉克境内宗教矛盾冲突和种族的矛盾对立.导致美国和原来它的盟友,像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的表面化,跟俄罗斯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伊拉克战争的后果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促使朝鲜和伊朗等国家加快核试验的步伐,为什么呢?小布什政府宣布在解决了萨达姆问题之后,作为和伊拉克同样的流氓国家,险恶族性,下面就是伊朗、朝鲜.你这流氓国家这种险恶族性,我可以对你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我先发制人的打击就可以包括动用核武器,萨达姆垮台的结果就迫使伊朗当局和朝鲜当局的领导人考虑怎么办?不加快核武器的实验不足以自保.所以我下面讲的地区问题的时候,美国有责任的.但是伊拉克战争有两重性,也有它的积极面.那就是由于在伊拉克的处境被动,不得不在朝鲜核问题上出现 了非伊拉克解决问题的方式“六方会谈”,从而促进了借助中国影响的因素.从而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利用朝核问题的谈判,在台湾问题上和我们进一步采取协调的可能性.所以战争有两重性,不是说伊拉克战争好,而是客观的后果就是这样.从伊拉克战争,我们得出一点基本的概念,可以这么讲,可以看出有三个确定,三个微变,我给同学们讲,我向来最不喜欢用一二三,但是为了好记一点.三个确定是什么呢?第一从伊拉克的战争看出,美国确实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这种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很难改变,没有人能取代它.新闻媒体里面故意在那里炒作,说中国到2015年,最多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美国也借这个机会在给我们施压. 第二个确定是反对恐怖主义的严重性舆论加重.确实具有全球性,但是不要把反恐的重要性看成是超过反霸的重要性.第三个确定是从国际形势这样一种变化,伊拉克战争的后果来看,建立国际政治性秩序确实非常迫切,我们的领导人提出的建立和谐地区、和谐世界的主张确实是很高尚,但是任重而道远. 第三个微变,尽管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它的经济总量、政治经济的综合国力超过了人家.大搞单极化,但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变.所谓多极化的趋势就是世界上发挥作用的不是某一家,而是多种力量在起作用.第二,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发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操纵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有利有弊,而且副作用在明显的增多,在国际社会里面,反对全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如此,但是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第三个没有变,尽管美国还在继续鼓吹它的价值观,推行它的所谓民主模式,针对中国、针对俄罗斯都有.但是世界各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没有改变,所以概括起来讲,中央领导同志讲的世界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还是当今世界从宏观上讲,这是一个主流. 这是前面概貌的讲一下,下面是主题.当今世界局势怎么看?六个字作为我今天讲座的标准,一个叫全面,一个深刻一点,一个通俗一点.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把当今世界上的方方面面的局势划成四个地段,第一个地段叫做重点地段,是八国关系.八国关系可以涉及八个方面,但是我重点讲四个方面. 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再加上俄美关系.其他还有四国关系,中英关系,中欧关系,日美关系,美国和欧洲关系都很重要.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展开讲.这是重点地段. 第二部分讲一讲热点地段,2006年世界上三大热点,一个朝核、伊核问题,一个就是伊拉克战争相联系的巴以冲突的问题,这是热点地段.第三部分讲一讲景点地段,美国在苏联地区搞颜色革命,是花花绿绿的.拉丁美洲的左翼现在很活跃,也是五光十色,欧洲的联盟,现在的进展步履比较艰难,也色彩斑斓.所以说,我是化称叫做景点地段.这一点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俄罗斯的振兴和颜色革命的状况.2.一是美国继续推行一超独霸战略,积极介入世界事务,但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的一面也已经明显地表露出来.
美调整了政策和策略.被称为布什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即单边主义 “先发制人”和通过民主化的手段实现政权更迭,都已经完全失去昔日的锋芒,有的甚至被束之高阁.为了加固和扩大美国对外政策的支撑点,美国加紧修复同欧洲盟国的关系,努力稳定同中俄等大国关系,缓和在某些地区和热点问题上僵硬态度,同时注意对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工作.
但是,如果据此认为,美国已经改变了外交战略,或者正在实行战略收缩,那就错了.事实上美国并没有放下反恐扩散,没有放下中东,更没有忘记防范其他大国对美国霸权可能形成的挑战.美国继续大力经营伊拉克,打压伊朗.加强同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争夺,挤压其战略空间.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力图积极拉拢印度、渗入蒙古.与此同时,浓化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色彩,突出美式民主自由,以此作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一张牌.
不过美国的手伸得太长,难免顾此失彼.同欧洲盟国的关系虽有改善,但是美欧之间在经济、安全、外交理念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美在伊拉克泥足深陷,巴以和平进程困难重重,伊朗核问题进退两难.同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争夺中得失参半,美俄关系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在亚太,“遏制”中国这一手并未收到预期效果,不得不加强“接触”的一手.所谓“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两面下注”就是这一政策的最表达.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的离心倾向也更为明显.在国内,布什的外交政策受到广泛质疑,政治、经济、社会矛盾凸显,加上飓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布什的支持率降至新低.
二是世界主要力量在向均衡化方向发展.虽然这个过程将很漫长,但是重要的是,它已经开始.
通过伊战,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特别是软实力,都有流失.虽然美国将长期保持一超地位,但是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减弱.相对而言,世界其他力量则有较大发展.俄罗斯重振国力的步伐加快,对美的挤压进行了反击.欧盟仍然保持了世界上仅次于美的实力地位,一体化虽然受到挫折,但欧洲联合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日本经济已走出低谷,争当政治大国的欲望强烈.中国、印度经济增长迅速,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处在上升期.大国间借重、合作、竞争、抗衡的关系都在增强,大国间的各种“三角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和国际权力分配酝酿着变化.
三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已成为影响一国内部和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国与国之间发生正面冲突的危险性降低.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鸿沟进一步扩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贫困的人口增加,失业率上升,社会、政治矛盾发展;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影响国内稳定.欧盟宪法条约在法、荷遭否决以及法国的骚乱,固然是这些国家内部问题和欧盟扩大过快所致,但从根源上讲,显然同全球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经济摩擦增多,全球性、跨国性的问题较前突出.能源资源紧缺,油价高企,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且还可能使国与国竞争加剧.
作为对全球化的反弹,反全球化活动也在不断扩大,各种全球化势力走向联合,地域上也由欧美蔓延到拉美和非洲.反全球化活动的矛头所指,已不仅限于经济问题,而且扩展至社会、政治问题.
经济区域化势头强劲.在初期阶段,区域化虽然可以是全球化的一种补充,但从长远看,区域化其实是对全球化消极后果的一种防范.这种倾向对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意义重大.
四是国际安全问题突出,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公共安全威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不可忽视.
美国大幅扩大军事预算,世界军费开支总额增长很快,已超过一万亿美元.世界许多热点尚未解决,伊拉克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伊朗核、朝核解决的难度很大.有的地区如中东、东亚、中亚和一部分独联体国家孕育着新的动荡和冲突.
恐怖主义还很猖獗,恐怖活动越来越分散、隐蔽、本地化,而且频率高、破坏力大,今年英国、埃及、印尼、印度都发生了恶性事件.海啸、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禽流感等传染病频发构成突出公共安全威胁,国际上各种“救灾行动”频出,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 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实现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打掉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加强外交软实力.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由最初对卡扎菲的默默支持,到接触利比亚反对派——中国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改变?中国在其他中东国家又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呢?
中国在中东外交政策
原文作者:The Diplomat
发布: 14:42:18
中国在中东外交政策 穆春山(音译) 号 在上月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俄罗斯由支持卡扎菲转而公开支持利比亚反对派。俄罗斯的“背叛”使中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对此,中国的反应是开始与利比亚反对派接触。 阿拉伯联盟公开支持建立一个禁飞区,联合国安理会就是否在利比亚建立一个禁飞区进行投票,一些人认为中国对此表示默许。但是无论投票结果如何,中国不希望看到外国势力干涉利比亚内政。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同情卡扎菲。相反,中国担心的是,如果外国势力在利比亚采取进一步行动,那么类似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国家,比如叙利亚。 “为避免触怒主要阿拉伯国家,中国在中东问题上一直与阿拉伯联盟站在同一立场上,”一位中国学者就当前形势作出评论。 “俄罗斯也有同样的考虑。”当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摆脱了卡扎菲,俄罗斯最终也放弃了卡扎菲。这也是中国改变立场的原因。 而且中国已经改变了立场。中国驻卡塔尔张志良(音译)已会见过渡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 ·阿卜杜勒 ·贾利勒。同时,中国驻埃及使馆公使衔参赞李联合(音译)访问班加西,据说是去了解人道主义局势和中国国企在印度的命运。与此同时,李联合会见了过渡委员会领导人。中国媒体对这些举措的报道是中国放弃卡扎菲的第一步。 当然,卡扎菲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中国已联络反对派不久,利比亚外长访问中国,试图确定中国的立场。利比亚外交部长阿卜杜勒 · 阿提 ·奥贝迪被告知,中国“尊重利比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也“尊重的利比亚人民的选择。”对于中国模棱两可的态度,与我交谈过的部级联系人告诉我利比亚外长对此深感失望。 这并不是中国积极中东外交政策的唯一例子。上月底,当叙利亚面临严重内乱时,叙利亚副外长米格达访问北京。其时,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厅长拉斐尔·巴拉克抵达北京讨论中以关系,此行拉斐尔还与中国高层官员进行了会面。 这并不是全部。 6月12日,以色列前总理和现国防部长埃胡德 · 巴拉克时隔十年重新访问中国。除了恢复军事合作会谈外,还问及中国在建立巴勒斯坦国和伊朗的核问题的立场。继巴拉克之后,伊朗外长阿里 ·阿克巴尔 ·萨利希上月底访问北京以寻求中国支持伊朗核武器。 至少到目前为止,似乎所有中东的道路都通向中国。
原文来源:
原文标题:
原文地址:
相关译文来自无觅插件
您已经赞过此文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政外交国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