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体制定位决定地位了它的国际地位?

当代中国经济试卷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当代中国经济试卷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说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还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1000字写文章么总是要找点资料的么~并不只是我们学校吧
  说中国革命是20世纪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中国从不久前的半殖民地国  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正在向“第二超级大国”地位迈进.  由于其地缘政治分量、军事实力、国际地位、对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社  会吸引力,中国正在变成对美国和整个西方对外政策中不断增强的侵略趋势  进行制约的平衡因素.  称中国获得世界大国地位后,将被俄美视为潜在的威胁.但俄不应怀疑与  中国的睦邻关系和联手对付美国所具有的意义,然而事实上,俄政策中某些无  视中国利益及含糊不清之处却使俄中关系变得摇摆不定.  【新华社莫斯科10月7日俄文电】俄罗斯《明日》周报10月7日一期刊登鲍里斯·扎涅金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左翼进行曲》,副题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摘要如下:  即将过去的20世纪在历史上首先是释放人类在各个生活领域的巨大能量的广泛社会试验的世纪.  中国革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它以1949年的胜利而结束,使人类1/4的人口摆脱了不能独立发展的受奴役地位.在艰难曲折发展的半个世纪中,中国这个不久前半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  第三个千年的超级大国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这一胜利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作为一个拥有准备国际合作并能够捍卫国家利益的高效率的政府的国家,走上国际舞台.  但是,中国革命的潜力只是在即将迈入21世纪时才开始充分发挥出来.1978年,中国政治领导人制定并公布了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计划,重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同以前的阶段一样,执政的共产党把国家的未来同社会主义连在一起,但是强调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特色.1979年,邓小平总结出中国国家体制的四项原则:坚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作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在1982年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实现现代化的计划后来演变成了各个方面的改革计划,其中包括为吸引外国投资创造有力的条件(开放政策).这一计划的实现使中国经济走上崭新的水平.  如今,中国不仅已进入世界五大国,而且在发展速度方面排在五国之首.在改革的头10年(年),中国国民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在90年代一直保持着这种速度.种种迹象表明,2000年国民经济增长一倍的目标定能实现.在改革的第一阶段,中国把重点放在了农业,从而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其耕地只占世界的7%,但却养活着占人类22%的人口,并且还出口剩余的粮食.在改革头10年,农民收入平均增长8.4%,城市居民收入平均增长5.4%.中国的统计数字表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仍在进一步提高.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到2020年将在国民总产值总额方面据世界首位:20.004万亿美元(1995年为3.205万亿美元).美国2020年将为13.47万亿美元(1995年为6.92万亿美元),日本5.052万亿美元(1995年为2.595万亿美元),印度4.802万亿美元(1995年为1.32万亿美元).  中国与美国  最近的事件,特别是北约侵略南斯拉夫,对中国的“恐吓行动”(美国飞机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证明,美中关系不仅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紧张的根源,而且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存在着紧张的根源.  为了评价局势,应当注意到,经济建设成就使中国不必紧缩经济和金融就能实现本国军队的现代化,这支军队现在就已经能够对任何军事威胁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中国军工综合体(其拨款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正在完成武器方面的探索研究,设计、试验并生产现代武装斗争手段———各种用途的导弹、各种型号的核武器,发展海军和航天技术.从公开的消息来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拥有中子武器、击毁人造地球卫星的激光系统、能够打到美国领土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已掌握信息战争的最新技术,准备发射载人太空船.在某些类型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中国正在超过美国和俄罗斯.为了补充本国军工生产,中国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购买武器和技术.有充分理由可以断言,中国如今已经是一个军事大国.  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分裂、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旷日持久的危机破坏了地缘政治平衡,恢复平衡需要国际力量进行重新组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正在向“第二超级大国”地位迈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起俄罗斯特有的维护地缘政治均势和战略稳定的“平衡”作用.由于其地缘政治分量、军事实力水平、国际地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吸引力,中国正在变成对美国和整个西方对外政策中不断增强的侵略趋势进行制约的因素.  在巴尔干的空中打击结束以后,俄罗斯和中国恢复了同美国的关系,俄罗斯恢复了同北约的关系.一切似乎已恢复正常.但是,西方联盟绕开联合国采取的大规模武装行动对国际气候和中国的对外政治立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华盛顿发动侵略的行动表明,美国正走向富有侵略性的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新斗争.中国存在着同南斯拉夫相类似的民族问题,北约在巴尔干的侵略行为被看作是以保护人权为借口,在世界任何地方站在分离主义者方面对合法政府动用武力的警告.美国飞机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被北京视为故意挑衅,似乎已迫使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中,继续采取中立和不干涉的立场已不可能.除了要求停止在南斯拉夫军事行动的强硬的外交声明以外,爆发了中国青年人自发的反美游行,还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步骤:中止美中人权和军事技术不扩散问题的磋商,禁止美国军舰访问香港,推迟美国国防部长对北京的访问等等.  同时,扩大中国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协作.北京在1999年6月初接待了朝鲜高级代表团,这意味着中国和北朝鲜正在恢复积极的协作.还有加强对印度关系的明显征兆.中国学术界相信,北京将放弃支持美国在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建立核武库方面所采取的立场.巴尔干事件促使中国加强了同俄罗斯的接触,特别是在军事方面,而叶利钦和江泽民在“上海五国”比什凯克会晤(1999年8月)期间的会谈表明,中国担心亲美势力向中国边界地区扩展,证明北京关心同俄罗斯进行政治和军事技术合作.  在新现实的基础上,中国准备同其他国家发展联盟式的军事政治关系.经济务实精神未必将在北京的对外政策中保持其地位.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将从关心亚太地区问题过渡到承担国际责任,这种责任将符合其在世界目前影响的程度.  俄罗斯  中国获得世界大国的地位后,就有了新的机会和任务,也会造成新的威胁.最近10年来一直想进入西方世界的俄罗斯应当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会也不愿意夹在美国和俄罗斯中间,这两个大国都把中国看作是潜在的威胁.中国的新地缘政治状况更多地取决于俄罗斯,而不是美国.我国的大部分领土在贝加尔湖以东,属于太平洋地缘政治地区.俄罗斯这片土地的发展水平将主要取决于俄罗斯加入统一的亚太经济区的程度.  由于失去了大西洋上的重要港口,由于有一连串的不太友好的国家把俄罗斯与西欧分隔开,远东沿海地区对于俄罗斯就变得更加重要,那里有着便于进入太平洋的港口.如果历史能够使俄罗斯按其大国地位发展,使它成为一个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欧洲与亚洲、西方与东方的国家,那么俄罗斯在战略上将会越来越重视太平洋方向,这种设想是符合逻辑的.同时不应当忘记,俄罗斯在向东方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遇到来自太平洋的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反对和阻挠,它不希望在太平洋上出现一个新的战略竞争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当再怀疑中国所具有的意义,不应怀疑与中国的睦邻关系和联手对付共同威胁所具有的意义.数千公里长的陆地边界将中国人口密集和发展迅速的地区与俄罗斯荒芜和落后的地区分隔开来.这是一个有着齐心协力的十几亿人口的相当强大的社会和国家,它准备全力捍卫自己的价值观.俄罗斯在21世纪正是要与这样的中国打交道,而那时与西方关系中抱有的幻想将不可避免地破灭,与美国的矛盾很有可能加深.  然而矛盾重重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有可能使俄中关系达到危险的境地.尽管俄罗斯认为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合法,反对使用武力,反对在国际关系中颐指气使,反对无视联合国的作用,尽管它接受中国提出的旨在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多极世界的构想,也知道中美关系不稳定和经常发生摩擦,但是它还是在发展和维护与美国的关系,做违背俄中关系的事,甚至还有可能形成对中国军事安全的威胁.  无视中国的利益已经造成了一些后果,莫斯科的某些外交举措轻率地触及中国边境地区的军事政治敏感问题.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与韩国政府进行的扩大军事合作(包括提供武器)的谈判,从法律说韩国尚未与朝鲜结束战争状态,而朝鲜又与中国有盟友关系.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1999年9月初在汉城进行武器交易谈判时,不得不听取韩国方面提出的政治附加条件,例如要求俄罗斯用各种方式来阻止朝鲜提高军备水平.很难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能够加强与北京的信任关系.俄罗斯政策的含糊不清使俄中关系变得摇摆不定,这迫使中国不得不另备一套战略方案.  中国这一全球战略竞争对手的出现使美国不安,美国对中国外围地区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就反映出这一点,华盛顿在寻找遏制中国共产主义的地缘政治杠杆,种种迹象表明,它把俄罗斯看作是这个杠杆的支撑点.美国战略家们认为,在俄罗斯可以找到这种可靠的势力,它们准备削弱和消灭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并使其按照东欧或俄罗斯模式发展.  一.跨世纪中国的可贵有利机遇  1.美苏两极雅尔塔体制解体后、世界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世界和平主潮中可望继续保持国际和平环境所提供的机遇  在这个当今世界和平大潮中, 尽管局部战争增多, 但是新的世界大战的现实可能性总的说来不是越来越大了, 而是相对缩小了.中国有可能赢得更长的世界和平的国际环境, 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大业.在新的格局形成中, 一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结束, 多极共存中新兴力量发展机遇增多, 有可能突破旧格局的传统框架开创新的局面, 问题在于能否及时捕捉机遇.邓小平1990年3月在谈到国际形势时说:“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 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利用.”〖1〗国际形势在利弊相较的总体上说是利多弊少的.  2.新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新产业革命同步发展的机遇  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纪之交已进入新的突破时期, 以信息高速公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先导将会引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在这场大变革中固然现代化强国、科技大国占有基础和实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和前两次科技革命时引起的变化一样, 后起之秀往往会异军突起的.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密切,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的总形势, 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有一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新的大变革中, 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2〗这就给处于起飞时期中的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开发生产力的难得机遇.  3. 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形式的提供的机遇  和年代时的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以激烈的政治、军事较量不同, 走向21世纪的冷战后多极化格局, 转向了以军事、政治斗争为后盾而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形式.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意识形态的较量虽然一直存在, 但是它实际上并在许多情况下是以退居后台的形式表现的, 并不总是将意识形态因素或什么“反共主义”作为处理国际的和国家关系的固定不变的原则基础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各国有选择发展制度、发展模式的自由、不干涉它国内政等原则已越来越为国际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和友好国家所肯首.尽管西方国家不喜欢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也不喜欢西方国家坚持资本主义道路并把他们那一套制度和价值观强加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头上.然而这并不是说, 我们警惕西方国家的“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意味着要把意识形态因素夸大到其他因素之上, 以至忽略了导致苏东解体和新中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发展不快的关键性原因.实际上对于不同会制度国家来说都不容以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关系划线的准则, 都在实际上以利于国家利益的和平与发展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和速度、社会的和谐与保持稳定情况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在跨世纪的90年代, 世界经济在起伏中保持增长势头, 而站在发展浪尖上的是亚太地区, 这对处于亚太地区中心地位之一我国来说, 显然是一个有利的发展机遇.  4.西方国家周期性危机阴影的断续困扰、前苏东国家解体后尚未摆脱困境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危机客观上提供了中国的发展机遇  邓小平在1983年说:“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3〗1985年又说:“我们要抓住时机, 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4〗1991年说:“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 就是个机遇.机会难得阿!”〖5〗1992年他又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时机, 现在就是好机会.”〖6〗别国的困难或动荡自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然, 这样的机遇并不总是常在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别国的困境和大发展缓慢的基础下, 而主要靠自身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在当代世界的改革潮中, 我国正是在世纪末改革潮中后来居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上有较充分的回旋余地.〖7〗  5.振兴民族和文化新精神提供的新机遇  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多样化并存的时代, 有一个在新的条件下再创民族文化新精神并在全球发挥影响的问题.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有过举世公认的辉煌.自15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了.正如邓小平同志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 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 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 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8〗我们知道15世纪前后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这个一个由中世纪转向近代世界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的反差是中华民族迄今仍深受它的影响, 整整500多年的被动和挨打局面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似乎正面临着一场文化崛起的新浪潮.它的影响要比文艺复兴时期要广泛和深远得多, 但是人们对这场已悄然到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还相当滞后.这对于一个走在全世界全方位开放前列的中华文化无疑带来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机遇.它既要在新的条件下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又可以充分地借鉴近现代西方和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文化, 从而创造新文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一个团结振兴的新兴中华民族,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当代世界具有竞争力;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华文化,更具有竞争力.相形之下, 基督文化在总体上已经走过了它的高峰期, 而伊斯兰文化在一些方面与现代化的协调和创造生机的活力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 跨世纪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尽管中国发展的机遇难得, 但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危机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里涉及社会生产力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否建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增长,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能否真正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能否保持和发展健康富有活力的民族精神、以及开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问题.客观地说,在这些方面同样面临这十分严峻的挑战.  1.实现2000年的“小康”目标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艰巨任务  我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次提出到本世纪末达到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目标.〖9〗这是按GNP10年翻一番的速度来计算的. 据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994年全年GDP总值是43,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8%〖10〗按当时1美元等于8.45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和全国人口12亿计算为人均GDP3,650元,合432美元.〖11〗而按1995年10月的通常1美元等于8.31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计算为439美元.从日到日结束后的2000年只有5年.以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同样是11.8%来预测, 则到1995年底为48,968万亿人民币.这样“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12〗  按此测算, 1980年时的国民生产总值13,686亿人民币左右.1979年时我国大陆总人口为97,542万.据此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411元人民币.提出:要在“2000年, 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按“九五”计划年增8%的速度计算, 则到2000年时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74,483亿元人民币, 按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预计12.75亿计算则人均5,841人民币, 超过比1980年翻两番的5,644元.而如果“九五”年增速在9%--11%之间, 则超过更多.  然而, 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第一, 控制人口增长是个严重的任务, 原定2000年人口控制在12亿, 现在到1995年初就被突破, 如果2000年全国大陆人口到13亿形势就相当严峻.〖13〗  第二, 这是按人民币计算的, 但如果按美元计算,则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则就相当困难了.如到进入2000年时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比价为8:1计算, 则应为人均6400元人民币, 则12.75亿人口共81600亿人民币.按“九五”年增11.8%的速度计算, 到2000年时为76,505亿人民币, 实际人均750美元, 而如果到2000年时为12亿人口则人均为797美元了.而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如何直接影响到人均人民币和人均美元的计算.第三, 还有一个相当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 即必需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位数之内, 因为连年的两位数通货膨胀率使11.8%的GNP增长率大打了折扣.当然, 到2000年时香港已经回归我国, 按全国人均计算会有所提高但是原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并未计算香港在内.  2. 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一项新的攻尖任务  中共中央14届5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世代人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现代化的内含在不同历史时期标准是不同的, 有近代时期的现代化,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的现代化, 90年代的现代化水平, 也有根据预测下世纪中叶时的现代化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历年提供的全世界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三类GNP和GDP来分析, 至少达到上中等国家发展水平时才够格称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而在现代化国家中又有上中等国家、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区别.这里面的幅度和弹性是相当大的.中共中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保持年均增长率7.2%的情况下就可达到.这时如设定2,000年是GNP为8万亿人民币, 人民币与美元比价为8:1不变, 则到2010年时为16万亿人民币合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比1992年的德国GDP的数字  17,893亿美元要多. 比日本当时的36,701亿美元要少.但是按预测2010年时人口控制在14亿, 则人均GNP只有1,429美元.(未把香港的GNP计算进去), 而1992年时在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上中等收入国家和下中等收入国家是按1992年人均GNP2,695美元划分的, 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P是4.020美元, 全世界人均GNP是4,280美元.〖14〗  我们不妨以达到1992年时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P是4.020美元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如果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比价不变, GNP年均增长率保持7.2%不变, 人口在10年间增长1亿不变, 则2020年时为GNP 4万亿美元, 人均2,667美元; 2030年时为GNP 8万亿美元, 人均5,000美元.2040年时为GNP 16万亿美元,人均9,412美元.这超过了1992年时高收入国家人均GNP在8,356美元的标准.如果把香港、澳门的GNP计算在内, 如果在下世纪上半期内实现和台湾的统一, 无疑是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15〗  但是, 第一人口的增长控制每年增长在1%内, 2040年前稳定在不超过17亿人口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二, 连续60年保持年增长率为7.2%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历史上, 包括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美国最快发展阶段的年GNP在30年间翻了两番, 即15年翻一番.第三, 保持人民币和美元的稳定比价,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的硬币同样是十分艰难的.第四, 通货膨胀率务必控制在两位数以下, 否则GNP和人均GNP的实际增长率在相当程度上被抵消了.最后还有一个国际激烈竞争因素, 世界在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以包括发达国家的停滞发展为条件的,世界银行几乎每年都提高了划分上中等国家人均GNP的标准.1983年上中等国家人均GNP标准为2,050美元,1992年为4,020美元,几乎翻了一番.〖16〗因此要到达21世纪中叶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准, 当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才行.  上面说的只是GNP和GDP数字, 还有一些指标是同样需要重视的.如:能源使用石油当量人均用量1992年中国600千克, 美国7,662千克, 全世界平均为1,447千克, 我国为世界平均数的41.5%; 1970年每个医生负担的人口中国为1,500人, 美国为630人; 高等教育占年龄组的百分比1991年中国为2, 美国为76;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70年为18,1992年为27, 在22年中增加9个百分点,据此速度城市人口超过50%将在21世纪的40 年代, 而美国1920年城市人口即占全国的51%, 1970年为74%1992年为76%.〖17〗  现代化最发达国家当推美国, 把中国的GNP和美国作一比较.1992年我国的GNP是5462.34亿美元, 而美国是59,355美元, 中国是美国的9.2%.按美国GNP年增长率为2%计算则36年翻一番.这样2028年时美国的GNP为118,510亿美元, 2030年时为123,298亿美元, 这时,中国的GNP为美国的65%.2040年时美国的GNP为150299亿美元, 中国为美国的106.45%, 超过了美国.但是如果美国的GNP年增长率为3%, 则24年翻一番, 2016年GBP为118,510亿美元, 2040年为237,020亿美元, 那时中国为美国的67.5%.2050年时, 美国的GNP为318,535亿美元, 那时中国的GNP为32亿美元, 略超过美国.不过美国人口只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所以按人均GNP来说只是美国的20%左右.尽管如此, 再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奋斗拼搏, 到年间,在NGP方面超过美国, 这是中华民族世代英灵梦寐以求重振中华的宏伟大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5年山东文科综合高考真题【解析】
<font COLOR="#FF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本试卷分第&#8544;卷和第&#8545;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8544;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8544;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1、C&&2、A【解析】试题分析: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考点定位】本题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近年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考查农村与城市景观、特征方面的差别。本题关键是无人住、无人种。人去哪了?为什么呢?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
好。城市人类活动集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住房紧张等问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耕作土地,导致望到闲置、土地荒废,进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3-4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3、A&
试题分析:
3、根据材料,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并不在城市中心区,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汇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所以最可能是早晨8:00进城上班时间,B对。其它时间段12:00或1
4:00车流集中程度低,不易拥堵,B、C错。18\:00应是出城的右侧车流拥堵可能性大,D错。
4、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错。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对。
【考点定位】 通过分析城郊之间的“钟摆”交通现象的成因,考查城市人口流动方向及原因。
【名师点睛】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价高,导致居民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居住。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上班族每点钟摆式的流动,必然加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做题关键是读图,图中要注意到交通拥挤路段在道路哪侧。在什么时间。根据右行原则,可以判断出拥堵的原因。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
试题分析:
5、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
要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分布位置,推理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干旱区,水源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7-8题。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8、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答案】7、A&
试题分析:
7、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8、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学科网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中,天气状况、纬度、海拔高度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天气,是天空中的云量的多少。根据图中月份和各月的日照时数,容易判断7月份出现低谷。结合季风气候区的特点,不难判断是云量。根据材料中概念,图中表示数值是实际日照时数,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份的春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即每天日照12小时,可以计算出理论日照时数,进而求出百分数。
图4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答案】9、C&
试题分析:
9、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不可能在每三阶梯,A、B错。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000千米,D错。
10、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差异 及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
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浪费时间,提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11-12题。
底层新老关系
观测点坐标
(31°38&13&PN,117°50&12&PE)(31°37&54&PN,117°50&59&PE)
(31°38&10&PN,117°50&19&PE)(31°38&57&PN,117°50&52&PE)
(31°38&05&PN,117°50&32&PE)(31°38&01&PN,117°50&43&PE)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A&&&&&&&&&&&&&&&&&&&&&&&&&&&&
B&&&&&&&&&&&&&&&&&&&&&&&&&&&&&
C&&&&&&&&&&&&&&&&&&&&&&&&&&&&&&&
【答案】11、D
试题分析:
11、读表格,根据表格中各点的坐标,可以判断地层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D对。小组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所以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是东北-西南方向、A、B、C错。
12、根据表格中信息,CDS岩层年龄由新-老,根据各点的经度判断,由S两点向两侧依次出现D、C岩层的点,所以该地质构造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C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等。
【名师点睛】
利用经纬网定位,是一项基本能力。利用好材料中的图文知识,是做题的技巧。学生可以做简图,标注出各点,然后可以直观判断走向。要注意材料中一句话,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成因。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A&&&&&&&&&&&&&&
B&&&&&&&&&&&&&&
C&&&&&&&&&&&&
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24. 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罗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评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
.51万亿元上升到2014 年的6.55万亿元。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阶&&&&&&&&
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2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进人高成本时代,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能源资源短缺约束加剐,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当
A.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
B.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C. 缩减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 D.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27. 2014 年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侧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侧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
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侧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9312;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9313;民旅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积权
&#931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315;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顶事务
A.&#9312;&#9313;&&&&&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4;&#9315;
28.2014年5,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这体现了
&#9312;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9313;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
&#9314;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9315;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的原则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29.我国高度重视卫生国际援助,先后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援建医院、培训卫生人才、开展疾病防控,并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卫生领城的工作。这表明,中国
&#9312;积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9313; 在国际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
&#9314;尊重联合国在国际杜会中的领导地位&& &#9315;
积极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5;&& D. &#9314;&#9315;
30.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9312;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9313;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9314;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9315;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9312;&#9313;&&&&&&&&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4;&#9315;
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32.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3.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35.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A.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第&#8545;卷(必做42分+选做10分,共52分)
【必做部分】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7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8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梳头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8分)
36、【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读图,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2)读图7,根据图中分布状况,原生海岸红杉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读图8分析,根据图中气温、降水资料,杭州夏季降水较多,有利于海岸红杉的生长。阿克塔气温变化小,气候温和。杭州是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太适合海岸红杉生长。
(4)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可以提供工业原料。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适宜发展旅游业。可以用来开发科学研究。可以改善环境。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生物生长的条件,引种我国的开发利用方向。
【名师点睛】
读图题,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材料和图中所含的信息。根据材料,可以总结出区域的特征。回答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趋势两方回答。熟记一些重要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掌握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快速分析识记问题。可以利用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找到相适宜的条件。区域开发利用的方向,要符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3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图9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8分)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4分)
37、【答案】(1)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或答不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厄勒海峡地区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修建跨海大桥,厄勒海峡地区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有利于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来源:学+科+网]
(3)读图,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所以赞成。
若从经济效益角度看,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所以不赞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区域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技术、市场、环境、政策等多方面,回答时要注意不同方面多角度分析,而不是同一件事,简单的多说几遍。交通建设发展的意义,有共性的内容。回答近似于格式化,只要按格式回答,就不易出错。区域发展措施及开发理由。
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图10& 北宋(开封)内平面示意图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39.(14分)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
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菱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
41.(18分)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是年A& 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图
表3是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部分相关数据表
&&&&&&&&&&&&&&&&&&&&&&&&&&&&&
表3(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促进A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13分)
42.(19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材料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1)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10分)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道理。(9分)
43.(15分)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话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材料二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1)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6分)
【选做部分】
44.(10分)【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图13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6分)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4分)
44. 【答案】(1)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景区的海拔高,7
、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吸引游客到来。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所以游客数量多。学科网
(2)在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而在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
【名师点睛】
要认真阅读图文信息,从材料和图中寻找答案。影响旅游者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景观特点,有人文假日休闲、需求因素影响。材料中海拔高度,决定了夏季不热。是避暑的去处。四川位于第二阶梯,西部山区相对高度大,植被更丰富。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必然影响到环境的质量,浪费景区的资源。
45.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如水灾严重。所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考点定位】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危害严重的原因。
【名师点睛】
根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读材料,不难判断是地震。根据材料数据,判断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时间是晚上,居民多在家中,伤亡大。根据灾害的群发性特点,可以推理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是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46.(10分)【地理-环境保护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图14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46. 【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
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资源、环境问题,在开采、利用、生产过程中,总会产生环境问题。图示方式主要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治理了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
48.(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茂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10分)
49.(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5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16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5和图16,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10分)
文综历史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C&B&B&A&D&C&C&D&A&B&C
38.(16分)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14分)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9312;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9313;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9314;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9312;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9313;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9314;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40.(16分)
(1)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的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47.(10分)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48.(10分)
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
49.(10分)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政治试题解析(精编版)
13.【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分析与掌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对诸子思想特点的认识与掌握。依据所学分析选项,“兼爱尚贤”是墨家的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以民为本”是儒家的主张,体现了题干内容“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的要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14.【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B与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CD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的地方管理
15.【答案】B
【考点定位】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文明史观
【名师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发展进程及特点的分析与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全面的观点分析认识近代以来的中西关系。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一些历史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史观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等常用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紧扣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性质分析解答此题。学生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每一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由此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研究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这与题目的要求正好吻合。
17.【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日本的侵华·日本在华势力的变化 学科网
【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1871年至1921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一是1881年,一是1911年。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解答。
18.【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是北伐战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放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1934年10月。所以应选C。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认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国共关系为主旨、以中俄关系为契入点设计了本道题目,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将国共关系及中苏关系的相关内容相结合,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分析认识20世纪20、30年代国共关系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主要在于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中苏关系、国共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
19.【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史学研究。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而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运动,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所以应选C。
【考点定位】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革命史观
【名师点睛】结合学习可知,史学研究深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既使对待历史上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历史观点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和观点。学生解题时要特别地抓住题目所提示的阶段“1949—1978年”,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所在,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解答即可。
20.【答案】D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在于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全面分析与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对选项中的文艺复兴的内容、宗教改革的概况及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容由一个比较清醒、明确的认识。解题时还要把握住材料的关键字眼,如“自己的努力”、“
世俗运动”等,正确分析启蒙运动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1.【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20、30年代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苏联,故排除C;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认识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尽管苏联经济在20世纪20、30年代发展迅速,国际实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强国,但它的工业产量总值、整体实力始终没有超过美国;再就是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由于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呈现下滑态势。
22.【答案】B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拓外交新局面·中英关系 学科网
【名师点睛】根据所学知识,一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都是从本国利益的需求,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解答时应注意中英关系的特殊性,那就是香港问题,这也与当前香港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如前一时期的“占中问题”,体现了高考不回避热点的特点。
&23.【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依据所学,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排除B;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流派
【名师点睛】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内容可知,对世界文学艺术并不是教材和高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各地高考都有所设计,体现了高考考查范围的广泛性,这就要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全面性,也就是“撒大网捞小鱼”,避免知识面的单一与狭窄。本题虽然记忆性的成份较大,但学生依然要注意理解近代以来不同艺术形式的内容及其特点,具体联系所学知识解答。
24. 【答案】A
【解析】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A适合题意;具有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金银条块或金属铸币,人民币不具备贮藏手段职能,B是错误的;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并没有改变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D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结算方式、货币的职能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为背景材料,考查这样做的现实意义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考点定位】结算方式、货币的职能学科网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为背景材料,考查这样做的现实意义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规避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但是并没有改变国际购买力;而且要注意区分货币的五种职能,人民币主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不具备贮藏手段职能。
25 .【答案】C
&【考点定位】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名师点睛】本题借助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的提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6.【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把握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能源资源短缺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当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B适合题意;A不符合材料要求;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是错误的;提高或降低能源消费税税率的主体是国家,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借助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的现实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因素,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
27. 【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9312;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指的是国务院同意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9315;不符合题意;&#9313;&#9314;说法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民族区域自治
【名师点睛】本题借助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为背景,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选项是否正确,正确的是否符合题意,通过排除错项和无关项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D
【解析】材料中“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说明人大是我国的权力的机关,政府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9314;适合题意;“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说明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9315;适合题意;本题涉及到公民的监督权,&#9312;不适合题意;&#9313;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民主集中制原则
【名师点睛】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主要有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解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信息,区分不同主体的职责和作用。
29.【答案】A
&【考点定位】我国的外交政策
【名师点睛】政治生活的第四单元是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常常以我国政府的做法为背景,考查中国的贡献和作用,用语一定要规范。
30.【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说明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自信,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9312;&#9315;适合题意;&#9313;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9314;是不科学,故本题选B。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31.【答案】D
&【考点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要区分各自的地位,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结论。
32.【答案】A
【解析】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适合题意;B、D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又保留各自的特色,C说法是不全面的;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的选项,一定要及时的排除。
33.【答案】C
【解析】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C适合题意;A、B、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哲学试题,一定要明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然后提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34.【答案】B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
【名师点睛】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35.【答案】C
【解析】材料中“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说明,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C适合题意;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实际出发,A是错误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B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首先排除错误选项,然后排出无关选项,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38.【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认识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从经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设计题目,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能力。学生回答时要特别注意把握“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的观点,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的相应的历史理论,全面分析认识宋代的时候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思想领域的变化。
39.【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9312;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9313;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9314;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9312;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9313;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9314;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认识
【名师点睛】本题图文并茂,是非选择题中较好的一道题目。本题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的大胆创举为题材,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揭示了改革敢为人先的精神。题目设计思路开阔,既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创新能力,同时又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分析材料,归纳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再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40.【答案】
(1)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 分。
(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的有关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析认识,从两本著作的内容安排上分析比较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定性及评价:前者是作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开端认识的,而后者仅仅作为这一变化中的一次政治革命而已。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过成都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材料的来源“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由此归纳其历史观“全球史观”,再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分析西方获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影响与认识
41.【答案】
(1)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角度看,2010年至2013年,B省逐年降低,A省先升后降,A省增长率赶超B省;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看,2013年A省仍低于B省;总体上看,A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仍与B省存在差距。
(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高技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交易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名师点睛】山东卷第一个非选择题集中在经济生活,常常以表格加材料的方式考查,试题类型主要有图表题、意义类和措施类,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掌握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归纳概括答题方法。
42.【答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考点定位】国家性质、人大制度、公民,唯物论、认识论
【名师点睛】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主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
43.【答案】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考点定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名师点睛】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侧重于强调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备考时要形成知识体系,注重理解运用;意义类主观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
47.【答案】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名师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变法改革,它所开创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商鞅变法为不同版本教材历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时经常涉及,考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今年山东文综的立意较好,贴近生活,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
48.【答案】
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
【考点定位】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共和的实践·对孙中山让位的认识
【名师点睛】以孙中山的答记者问而设计了一道高考历史题目,较为新颖。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涵丰富,把当时国内各派力量的对比、政治态度及孙中山本人政治品质融为一体,同时又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既可自由发挥,又不会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紧紧围绕对“民主共和”的态度,将孙中山对个人得失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态度呈现在广大考生面前,对于今天而言,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49.【答案】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反法西斯联盟的认识
周年,围绕这一问题设计题目在人们的意料之中,本题既考虑到这一点,也没有忘记取得这一胜利的因素是什么,即两个字“合作”,既有国内的国共为主体的各个阶级、阶层的合作,也有世界范围内不同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力量强弱等国家间的合作,从国际、国内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观念。这对今天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学&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位决定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