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张川县长留言言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康县县长文元旦
  个人简介
  文元旦,男,汉族,甘肃西和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分管工作
  主持政府全盘工作,分管武装、监察、审计。
  工作简历
  02.04陇南行署发展计划处副处长;
  05.03陇南行署发展计划处党组成员、副处长;
  10.01陇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2010.01&&中共康县委副书记、县长。
文章来源:中国康县网
责任编辑:柴宗环(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昨日上午,“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整体移交甘肃省人民医院签约仪式”在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举行。经甘肃省人民医院与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
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躺在地上,跪在旁边的中年男子不停地磕头求助……近日,兰州寒冷的街头上,又出现一批磕头乞讨的职业乞丐。他们被称做“磕头机”...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 】给康县县委书记的一个反应
网友:匿名网友
尊敬的领导你好。我是云台村村民,我想问问,精准富贫贷款不是无息款吗,怎么现在的利息那么高,我贷了5万,第一季度光利息要900多。现在每个季度都要600多。我想问问你们领导可以给我一个答复吗?来源: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回复单位:中共康县委康县人民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
网友你好!就你反映的问题我办及时督促云台镇进行了调查核实,现根据相关政策及调查情况答复如下:按照《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的通知》(甘财办明电〔2015〕13号)文件规定: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贴息资金由省财政根据各县(市、区)贷款计划“先预拨、后清算”,贴息按照“先收后贴”的原则,由承贷行社在结息日向贷款户收取利息,同时汇总贷款本息明细,向县级财政提出申请,县级财政审核后向承贷行社支付贴息资金,承贷行社将贴息资金支付给贷款户。其中,贷款利息严格按照贷款利率执行。
请留言作者对官方回复
文件尺寸:500k可用扩展名:jpg,bmp,gif,png,jpeg
*注册正式用户,以便给您更多便利
&登陆后可以随时查看留言情况
&安全的告诉地方领导您的联系方式
&留言单位与您站内短信联系【 】情系民心,造福人类。
网友:匿名网友
尊敬的书记你好!我是望关镇中庄村中庄社村民,感谢政府今年对我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让我村整体变得更加整洁美观,环境交通得到巨大改善。但新农村建设是为了造福村民,是为改善村民生活的好事情,但好事现在变坏事了,房前屋后一下雨,水没有妥善处理,没有下水随之变了坏事,还有就是广场建设到处开挖,遗留的临星活,希望政府督促工程队完善处理。加强各项工程的质量监督。还希望政府在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上解决我社重中之重的问题,那就我们的吃水难问题,以往的自来水已经年久失修。我们无水吃,现在都在背水吃。这是一个实质性问题还望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为盼。来源: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康县历史上的八个县治地
地处西秦岭南麓的康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随后一直是白马氐东境之地,自汉代后,成为氐羌民族与汉民族争夺割据的焦点,兵燹政治,行政繁乱,沿革无常,建置迭变,汉代以后大汉民族大一统趋势增强,才逐渐走上稳定。因而境内故城遗址尽没。
从汉代算起至今,康县境内共有八个地方设置过县一级的政权治地。
平洛古堡遗迹
平洛贯口子出土的?
平乐故城。平乐故城在今平洛镇,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平乐道(邑有蛮夷曰道,县级建制),隶属益州武都郡。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废平乐道(《通志》)。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复置平乐县,隶属雍州,后为秦州武都郡(《阶州直隶州续志》)。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杨难敌(氐人)屯下辨,郡县逐废,随废平乐县,改设为镇。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公元480年),复置平治县(是年改“平乐”为“平洛”)(《甘肃通志》),隶属南秦州修武郡(郡治广长)。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改南秦州为成州,领六郡。修城郡(一作修武)为第五郡(《武阶备志》),领五县,平洛县为五县之一。隋文帝杨坚开皇之年(公元581年)郡废,改为修城县,平洛入修城县。炀帝杨广大业3年(公元607年)置顺政郡,复置平洛县,隶顺政郡(《阶州直隶州续志》)。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废平洛县,入陇右道武州之覆津县(治地今武都三河)。唐昭帝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更名阶州,州治移兰皋(今康县大南峪),平洛隶阶州,设镇(四镇之一)。五代十国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复置将利县,移将利名(原治武都石门)于修城故地,平洛为将利县之一镇。长兴3年(公元932年)州治由兰皋移福津(今武都三河)。明太祖洪武4年(公元1371年)置平洛驿(《通志》),有驿丞一员。清康熙6年(公元1667年)移平洛驿于小川(今成县境)。清仁宗嘉庆25年(公元1820年)置平洛铺(《武阶备志》、《直隶州续志》),其后一直为镇、区署治地,解放后依然。
平洛古城一说就在今平洛镇街道(平洛镇政府驻地),“平洛故城,今仍名平乐”(《阶州续志》),西汉时称平乐,后魏时称平洛。二说在二郎水沟(今平洛水保站驻地)。三说在中寨村。三处相距各一公里左右,到底建于何处,待续考。
平洛孙家坝出图的红陶片
关于中寨古城,据考系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修建,土筑,城高11米,宽1.4米,设烽火遂(中寨墩),东西两城门和城楼炮台4个,城垛无数。明万历六年(1578年)西固参将、山西平定人郭邦新修了中寨堡寨,今尚留有城墙遗迹。
成县将利村:古将利县治所在地
将利故城。《新纂康县县志》记:“将利故城在州西,本汉羌道地。旧名石门县(《通志》)。按:州西有黄鹿坝,为番戌出入要路,其西南三十里有废城,蕃夷居之,俗传为古骆驼州,建官置戍捍御西蕃之处,不知何年没于夷(《吴志》)。”
将利古城原名修城,晋代为武都郡辖地,南朝宋文帝元嘉15年(公元438年)南秦州于修城地置修城郡。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康境改辖于南秦州修城郡,郡治广长(今成县将利)。五代十国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将原石门治之将利县名移修城故地,领平洛、下辨、广长、兰皋4镇9乡。元世祖至元7年(公元1270年)省将利县,属巩昌路(《通志》、《吴志》)。明清为阶州州判、白马关分州所辖。民国18年(1929年)置康县后,1934年属大堡区,1935年区改乡为大堡区辖。1958年11月康县并入武都县,将康县所辖犀牛江以北的将利、黄陈、石榴等地划归徽成县。
大南峪镇:古阶州州治所在地
兰皋故城。古兰皋镇为古代阶州通往汉中的交通要道,历代为兵家常争之地。兰皋故城,即今大南峪乡,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武都郡更名阶州,遂将郡治地由福津(今武都三河)移治兰皋镇。阶州领将利(原治武都石门,后唐长兴元年移将利名于修城,今成县将利)、盘提(今武都盘提)、福津(今武都三河)三县12乡。五代十国后唐明宗长兴3年(公元932年),阶州州治复由兰皋迁福津。兰皋设州达41年。宋时兰皋为将利县之一镇,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废将利县,兰皋并入州,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于七防关设巡检司一员。清康熙六年(1667年)在兰皋置驿,称大兰驿,后人又称大南峪。清代为白马关分州辖(《吴志》、《甘肃通志》、《武阶备志》)。解放后1961年始建大南峪公社,1983年改为乡。
据《甘肃新通志》、《武阶备志》所记,兰皋镇即今大南峪街道,但也有说在街西二公里处李家湾,还有说在街西三公里处将军坝的,惜皆无可靠史据证实,待后人继续考证。
迷坝马莲咀:古同谷县治所在地
同谷故城。同谷故城,昔名“同谷县坝”,又名“县河坝”、“同县坝”。即今迷坝乡马莲咀。原为成县辖地,1958年划入康县。《吴志》云:“诸家皆谓同谷即成县”,而《元和志》云:“同谷至成县180里”,窃疑县至上禄,实无如此之远(按:同谷郡、县治地曾移数处)。及观《宋史o本记》云:“嘉定2年,成州水入城,同谷县亦水”,始知州县不同城,(按:宋代同谷县沉后,迁至同县坝)。据明万历间候世金墓志述同谷其祥,始知古同谷县在同县坝。昔名“同谷县坝”,省一“谷”字(《续志》)。所以今迷坝乡县河坝即古同谷县治地,昔有同谷寺、城隍庙、学宫诸址,有碑记,悉为居人所毁(《直隶州续志》)。
民间传说公元755年唐安史之乱时,蕃兵占领同谷县,县令携随从及大印翻鸡峰山渡犀牛江,藏进了山高林密的迷坝境内,遂将县衙设于同县坝。《成县志》大事记载:“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秋七月,土蕃占领同谷县长达20年,公元783年,唐蕃盟约于清水,约唐地圣州、陇州、清水、凤州悉还于唐,县治方西移同谷(见唐代宗纪《土蕃传》)。
王坝镇良种场:古柏树县治所在地
王坝故城。王坝故城,一说在今王坝乡良种场一带。二说在今甘肃独一味药业公司处。即古柏树县,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置,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康地分属梁州修城郡,领平落、广长、柏树三县。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康境改属南秦州修城郡,领平落、广长、柏树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后,废柏树、平落二县,并入顺政郡(今略阳县)。
北周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兴州人段吒(一作叱)及下辨、柏树二县民反,相率攻破兰皋戍。氐酋姜多又率厨中(北魏县名,今略阳县徐家坪乡)氐蜀攻陷洛丛郡(北魏郡名,今略阳县属地)。后均被南秦州事赵昶击败,段吒、姜多被杀(《康县志》)。
《魏书o地理志》云:和树为柏树之讹,原文作“和”字不可解、局本作和。《周书o氐传》作柏树,《隋志o修城县》同。故认为“和”树为“柏树”之讹。
白马关故城
康县原县城治所云台镇
白马关故城。白马关故城昔名“白马关”,即今云台镇,清世宗雍正7年(公元1729年)阶州直隶州设白马关州判(旧在东固城《直隶州续志》)一员。因康地居甘、陕、川三省交界,控关中、秦陇、巴蜀要路,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始设白马关讯,驻军50员,隶属阶州直隶州。高宗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改置阶州直隶州白马关分州。移住白马关,无城垣。德宗光绪3年(公元1877年),由于其时太平天国余波未肃,阶州刺史呈函军机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允准,拨款修筑白马关城垣。提督陈再益修筑石城一座,周281丈,高1丈9尺,宽1丈1尺,筑城台4座,垛墙共428个,辟东西门楼各一(《阶州直隶州续志》),民国3年(1914年)改设白马关警察所。民国4年(1915年)康地士绅公议建县,理由一曰:“丁粮赋税,典籍文物悉载武阶志中”。二是“康邑辽远”,凡“举荐,蠲恤、振济”等中央政令受时空、交通、文化等影响,“帷向隅而已”。三是因地处南北要道,兵荒战乱,“几经匪警,风声鹤唳”,地方治安成一大事。逐派代表三次赴省请求建县。民国18年(1929年)1月19日,省政府电请民国中央政府批准决定新建“永康县”,因浙江省有一“永康县”,为避重名,复决定裁“永”字为“康县”,县治设白马关。省府委渭川道与白马关州判会商拨粮划界,以原有分州所辖二里半地方为基础,又拨入佛堂(今武都县琵琶乡与康县豆坝、店子一带)与八旗(今武都龙坝、黄坪与康县望关、平洛中寨一带)之地各半里,总括康县属地三里半,设置四镇六乡。日,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右路纵队二军六师三个团在师长贺炳炎、政府廖汉生率领下长征到达白马关后,建立了苏维埃临时政府。1944年5月县治由白马关南迁岸门口,白马关设镇,命名“云台镇”(依云台山取名)。解放后为区、公社、镇治地,地名沿用“云台”,现城垣已毁,仅存东城门楼。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岸门口县委、政府礼堂
岸门口故城。康县建县之初的县治白马关,虽地处要津,控扼蜀口(西散关道),上可通陇府秦州,下可达川蜀荆扬,但因位置偏北,迤南一带有万家大梁横亘,对管辖康中、康南地域有鞭长莫及之憾。其时,崛起于康中三官河的万家院神团,据守岸门口的张俊耀民团以及独霸康南阳坝一带的魏成弟地方武装,每每令县府、专署、省府深以为忧。
岸门口依山带河,局域环境相对稳定,经济资源相对富足,商贸亦较发达。政治上,为解除地方豪坤对县府政令的妨碍,民国政府于1938年改编调离了张俊耀,相对有效控制了康中的政治秩序,对于就近绥抚阳坝魏成弟势力亦提供了便利条件。
民国33年(1944年)5月,国民党县政府县治由云台迁至岸门口,因其时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姓谷名正伦,字纪常,故将岸门口命名为“纪常”,县治地名纪常镇。1949年康县解放后,新政权建立,康县人民政府仍治岸门口,初用“纪常”名设区,1952年取消“纪常”名,更名城关区,此后为人民公社所在地,83年改公社为乡,85年改乡为镇至今。
咀台(今康县县城)。1944年国民党县政府决定县治南迁岸门口,除了便于稳定和控制地方豪强势力,还因为岸门口阻山带河,南北高山峻岭逶迤,形成天然关隘屏障,地理位置稍偏易避兵锋,一旦有事变可从容撤离,为稳定可靠之后方。
1949年康县解放后,仍沿袭岸门口县治。由于建国之初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县政府驻岸期间(年),在城镇建设上因陋就简,仅新修了县委大院、警备司法机关、干校、一中、医院、粮库、供销社等少数重点单位,道路交通上拓宽了岸门口至康南阳坝的驮道,咀台至武都的简易公路和毛垭山驮道。1957年,甘肃省政府主席邓宝珊来康视察工作,以兵家眼光认为县治驻岸门口地理位置未占交通要冲,有街亭之憾,而迤北咀台地方位居要津,是建立县城的理想之地。
1957年3月,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第16次省长集体办公会议决定,康县县治由岸门口迁咀台。迁县大计确定后,随即展开了规划、征地、修建和搬迁工作。1958年12月康武合县,1961年12月康武分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始在咀台办公,嗣后历3年,县直机关陆续迁至咀台。昔日咀台一带是一片大沙滩,有赵坝、后坝、半面街、老咀台、庙塄干等当地散住居民百余户。自1961年开始逐年建设,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003年开始的县城拓宽改造和亮化美化,2008年开始的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建设,县城面貌发生巨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品位不断提升。今天的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7万,“山水园林县城”已初步建成。
参考资料:
1、《新纂康县县志》;
2、《康县志》;
3、《康县文史资料》第一卷(王守智 主编);
4、《康县文史资料》第三卷(李树民 主编);
5、《康县历史文化大观》(书稿) 侯玉文
监制:胡志文
编辑:郭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县副县长廖五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