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国民党海空军的时候有没有国民党里养猩猩的人?

李敖年老的员嘴脸,可归纳为好几类,但是最令人发笑的,不是别人,就是八十七岁的谷正纲。谷正纲出道甚早,他在一九二四年就加入,那时他正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后来转赴苏联,入孙逸仙大学,以死硬派著称。回国以后,他投身汪精卫系,后来转入蒋介石旗下。不论对汪、对蒋,此公都是感情充沛、声泪俱下的。《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中回忆汪精卫出走后,“谷正纲听了,当场嚎啕大哭,说:“我保证汪先生绝不会做汉奸。”《李宗仁回忆录》中回忆蒋介石下野前,“谷正纲忽忍泪起立大声疾呼说:“总裁不应该退休,应该继续领导,和共产党作战到底!””正因为谷正纲有这种大声疾呼、声泪俱下的本钱,所以他在社会部长、内政部长以降,一直位居党中要津。过去在党中内斗时,他受伤倒地,蒋介石走过他身边,大骂他:“流氓!流氓!”虽然“流氓”已遭钦定,但是得宠却异常人。在国民党一次核心会议中,他发言不被采信,竟大哭失声,喃喃地说“昨晚梦见先总统。先总统对当前决策失当,不以为然,叫我们。”闻着不知老蒋死后犹托梦以宠如此,自然大惊失色。谷正纲老去以后,他的身心状态,已显得非常不能统一,虽然他还致力于“统一中国”。不过,他的生机与死硬,却变成了国民党其他老贼们的焦点所寄,因而备予支持。一九六六年,国民大会代表改选八十五名主席团主席,开票结果,谷正纲比别人多了四五倍,竟以一百票高票当选,可见“猩猩”惜“猩猩”,什么人玩什么鸟也。谷正纲一直视“世盟”、“亚盟”为其禁脔,可是在他年老昏聩以后,对外不得不由张建邦代他出马了。但谷正纲自己却不知道。他每天还照样去上班,只是感到公文少了,大叫公文太少,批得不过瘾。他的手下,乃假造大量公文给他批。在变态心理学上,有所谓“虚无的幻想”(Nihiic usions),犯此病的,老是拒绝其本人的存在;而谷正纲者,正好相反,他过分承认自己的存在。正因为他老先生过分存在,所以笑话不绝。另一方面,变态心理学上的“辨识力丧失”(Driention),谷正纲也有份了。他在家中,有时分不清儿子是老几;他在外面,笑话就更多。去南美时候,因为南美景色有些颇似中国西北,他神经就来了,下飞机后,他奇怪地问:“宗南为何不来接?”他不知道西北王胡宗南早就死在台湾了。当然,他这种人地不分,也有奇趣在,在南美,当王升接他并提醒他“我是王升”的时候,他很有礼貌地告诉王升说“王升吗?我知道他,祸党祸国,是个坏蛋!”像这种妙事,也发生在别处。有一次他握住麦克风,忽然说“梁永章,是我一手提拔的人,是靠贪赃违法起家的。”而梁永章正坐在他身旁。他下飞机时候,常常说:“安顺到了,安顺到了。”显然以为台北是贵州安顺。回家时候,常常上错楼。邻居开门,他会怒责:“为什么你在我家!”他气得敲门敲破手,医生诊治时,他抱怨说:“是门打的!”谷正纲已是老年精神病的样板,但因他身居高位,竟不退休,以致以正海为病房,神游其中,为天下笑。天下怪事年年有,惟独国民党多。国民党真宝!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更多精彩内容说在前面: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你是从民生角度,还是从国共政治斗争的角度。角度不同,结论就会迥异。如果从国共优劣对比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出可笑的结论——国民党统治差,共产党也好不到哪里去啊……虽然旧社会确实惨,但是换共产党上也弄不好啊……虽然很惨,但是比古代好多了呀……虽然很惨,可是后来不还有更惨的三年大饥荒和文革什么的呀……所以旧社会惨不惨要看对比的呀……站在普通民众基本民生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人均寿命35岁,死亡率太高,这就是很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创历史记录,这也确实很惨;女性毫无地位,被当做商品和工具,这还能说不惨?饥饿和战火每年让上千万人丧生,谁能说这不惨?政府统治不力,虐待死上千万的壮丁,这样的事实恐怕只有没经历过的人才敢说不惨了;战火纷飞,日寇铁蹄,沦陷区遭受各种掠夺欺压,说这样还不错的人一定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支持者了吧?………………………………………………………………………………………………………………我受不了了。历史问题,不是靠“印象”就能说清楚的,更不能靠主观想象和推测。说TG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是理由。题目问的是旧社会有多惨,而不是国共两党谁优谁劣。在知乎既然要分析问题,就不应当泛泛而谈。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来来,让我们穿越回旧社会,看几眼大概就明白了。所谓旧社会,这个词汇是我党发明的,当然指的是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社会。说旧社会惨,我们就假设一个人活在40年代的中国,就知道了。
一、城市的生活。玩知乎的大部分是拿工资生活的吧?那就先看看民国的工薪阶层是什么生活状态。先假设你是一个男青年(如果你是女性,那么民国是一个地狱,后面再说;如果你是个小孩子,特别不幸假如是一个婴儿,那么你的死亡率是200‰……)。为什么假设男青年?因为这样的身份成活率最高啊。啥都不会的话至少还能参军卖命,不至于饿死。首先你想活下去的话,最好去城市里。因为农村实在是饿殍遍地不堪入目,后面再讲。你在城市里总得买菜买东西吧?那么物价就成为民生的核心问题了。物价水平一定程度上反应生活水平,让我们看看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国可怕的物价水平。到1945年,不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政府收入,只抵得上开支的1/3,财政上的亏空几乎完全依靠印发纸币来弥补。……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结果是,平均价格在1937年到1945年8月间上涨了2000倍以上。……结果它便成了一个只能眼看着国家城市经济衰落,既无决心也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的政府。来自《剑桥中华民国史》物价上涨2000倍,这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底层民众的彻底破产。想一想你的收入贬值了2000倍,还能活下去吗?(此处真心感谢
一针见血的批评,以前的结论真是昏了头了,已修正。)不要说2000倍,改革开放30年,粮油物价上涨20倍,已经让普通民众高呼生存艰难怨声载道了。(有人说,那是战争时期,哪能跟和平时期相比?对不起,我在这里不是论证共产党和改开的优越性。)纯粹就事论事。因为题目问的是旧社会有多惨。那么我就告诉你,就有这么惨,惨到你的本就不多的工资贬值到扔掉都不可惜。好的,到现在为止,你到工厂辛苦干活一个月的微薄工资,估计月末拿了工资上街一看,啥都买不起了。当时上海市民用车驮着钞票去买菜,可不是说着玩的。再来一个数据:到1948年8月金圆券发行以前,法币发行额增至604万亿元,比日本投降时增加了1085倍,比抗战前夕增加了30余万倍。从45年到48年,3年货币增发1000倍,学过经济学常识的童鞋应当知道这又是什么概念吧?当时百业萧条,民不聊生,报纸上调侃说:现在只有印钞厂在全力开动。当时工人去领工资的情形是这样的:表面看来滑稽荒唐,实际上全是血泪!类似的数据实在太多了。如果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工薪阶层,那真是命苦啊。上海物价总指数是以抗日战争爆发前的月的平均数为100而计算的。……这一时期上海物价指数的上涨倍数应达1,051亿倍多,物价总指数本身更将成为363,660亿倍的天文数字,米价亦将达500万亿元(法币)以上。而国民党重新统治上海时期的物价总指数上涨倍数,如果加上300万比1的因素,将约等于当时德国物价总指数上涨倍数的30倍。这不仅在近代中国物价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即在近代世界物价史上,也将成为最黑暗的。
姜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上海的物价与通货膨胀情况》 文字宣传可以骗人,但数字是无情的。我淡淡的表示:上面那个363,660亿倍的数字并没有搞错,是的,物价指数上涨了36万亿倍。大家感受一下。在重庆时白修德曾多次采访过孔祥熙,印象最深的一次话题是关于几年间上涨了一百多倍的物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孔博士这次没有打哈哈,他咆哮着说,“你们美国记者就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根本没有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是决定一切,不是通货膨胀!他们发神经,就是这么回事,他们根本就不该去买嘛!”一个王朝的丧钟那时候就已经敲响孔博士还是说了实话的,2万元一支钢笔。这是抗战时期的物价了,后面更恐怖。举个例子100 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2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只能买2 个鸡蛋,1946年只能买1/6块固本肥皂, 1947年只可买1只煤球,日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每斤16两), 1949年5月只能买1粒米的千分之2.45。……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来自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蒋的钞票贬值到同给死人烧化的纸钱相差无几了。广东有一家大造纸厂,买进八百箱票面一百元至二千元的钞票,当作造纸原料。引自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在民国大红大紫的大学教授们,在社会上收入高、有地位,十足的中产阶级,然而在通货膨胀之下也不能幸免。季羡林曾回忆道:“学术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著名的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称之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到了冬天,他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这可不是个例开始有教员自杀。厦门大学的一位生物学女教授服了毒,说她养不活她的孩子。国立广西大学的杜苏教授,因为付不起医院费用而跳楼自杀。汉民中学有一位教员自缢身死,因为有人看见他在路边卖自己的衣服,就怀疑他是偷了人家的东西。不光教员,军官也有自杀的。骆英超少将从船上跳水自杀,遗书中说,“余从军三十载,身为少将,仍无法养家小,不忍目睹彼等饿死”云云。为什么?是教授工资低吗?不是的,是因为物价上涨太可怕,而工资上涨太少。47年的时候席卷中国各大高校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教授们是一大主力军和领导者。
二、再说人均寿命和可怕的死亡率。还是那句话,纯粹就事论事。有人说共产党统治下也好不到哪里去。哦哦,共产党也好不到哪里去,那国府统治区就好了?何必找这样的幌子?民国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35岁,比现在非洲人的平均寿命高5岁。这就是事实。让我们来看一看“乱世人不如太平狗”的现实版。日,美国达拉斯沃思堡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为目前在世的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庆祝55岁生日。野生的平均寿命在30岁到35岁之间,詹妮的年龄显然远远超过上述范围。祝贺詹尼,她的年龄显然远远超过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35岁。什么意思?旧社会有多惨?惨到你活不到现在意义上的中老年,身体一般的50多岁就差不多了。当然啦,绝大部分是非正常死亡。这个数据后面还有一个79年的,这样比其实没意思,和平时期对比战争时期是不对的。但是,这也无法推翻民国时期就有这么惨的事实,对吧?如果你穿越回民国,就算在上海艰难生存,很不幸,你不会艰难太久的,因为人均寿命摆在那里。目测你活不到50岁的,放心好了。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民国,经历了这么多风雨还能生存下来,都是很幸运了。那时几乎每一个来过中国的西方记者都会对饥荒和死亡进行详尽的描述。下面是埃德加斯诺的:斯诺接到的第一次采访任务是沿着中国8000英里长的铁路线作旅行报道。在连年饥荒的中国北方农村,斯诺第一次看到了饿殍遍野的可怕场面。他在报道中写道:“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饭了?儿童们甚至更加可怜,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于塞满了树皮锯末,象生了肿瘤。“这是由当时中华民国的交通部长孙科安排的一次旅行,他的本意是为了让斯诺写写沿途的风光名胜,以便吸引美国的观光客。……他发现美国给蒋介石源源不断的援助没有用来救灾,反而大力扩充军备。……这里贴一张图片。江苏省江阴市在全国属于较富庶地区,交通也相对发达,且这几年并未受到战乱影响。这样的风水宝地,死亡率也惨不忍睹。在那个年代,死个人真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件事,太多了,每天都在你身边发生。在那个年代,死个人真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件事,太多了,每天都在你身边发生。年中国有18个区域出版了关于婴儿死亡率报告, 1925年广州婴儿死亡率高达555.0‰。根据陈达先生的估计,1934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275.0‰。年全国各地区先后有31处有死亡率报告,其中仅有17处报告比较合理。根据上述资料,估计全国的死亡率为33.0‰上述资料来源:黄荣清《中国人口死亡问题研究》。另感谢
的指正和评论!灾害肆虐导致的饥荒,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最痛苦的记忆。 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亡1300多万人。这是一次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灾情从1928年延续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无法数计,倒毙在荒原上的饿殍大约 1000万。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难民估计达五千万左右。西方学者把中国称为“饥荒的国度”(The Land of Famine)。
三、笼罩全国的饥饿死神与此同时,饥饿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每一个人的共同记忆。除了上层人士,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在遭受着饥饿的折磨。很不幸,那可不是一两顿不吃饭的问题,而是大规模饿死人的问题。没有经历过那种可怕饥饿的我们,很难想象,那是怎样一种人间地狱。经济最发达的大都市上海,一边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宽大的马路上却到处都躺着饿死的尸体。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ohnLeighton Stuart)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如此推算民国时代曾经累计饿死过2亿以上人口。”作为佐证,还有1946年和1947年的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在湖南,月,饥荒遍及全省。饥民们始则挖草根、剥树皮为食,继以“观音土”充饥。截至8月,湖南饥荒祸及400万人,仅衡阳地区就饿死9万余人。后面附上的照片,看得我心碎,就不贴上来了。灾难让一切道德走开,人吃人到处都是。美国人白修德因为报道中国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经历的河南1942饥荒是这样的:
1942年,是抗战的对峙时期。“水旱蝗汤(恩伯)”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按保守估计,至少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蒋介石不信河南有灾,大骂这是“谎报滥调”,见得太多了,严令河南的实物征集数额不能缓免。河南省的惨绝人寰的饥荒,大家看一看冯小刚的《1942》就大概明白了。在那个年代,人命比不上一颗土豆。这里有一张照片,城市里饿死的孤儿。请注意看收拾的老大爷的表情神态。见得太多了,就麻木了诸位看官,看到这里,你还敢穿越回去吗?
四、半边天的悲惨境地——女性的低下地位。看到上文的妇女售价了吗?还是十分之一。是的,妇女在这片土地上,随时都可以被当成一件商品,明码标价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就可以卖的。没有人说到妇女在民国的悲惨遭遇。在承认娼妓合法并且还对妓女征税的民国,所谓妇女的地位就不要谈了,因为她们根本没有地位可言。下文将说一说民国的女性权利。看到这里的妹纸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活在了新中国,真的。至少,不用缠足。下面这张照片,是缠足的妇女的脚掌。(想了很久,虽然这照片看起来不舒服,但是,那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妇女生存现状,个人觉得还是可以让大家感受一下。如果觉得看了很难受,我就删了吧。)旧中国的妇女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严格说来,民国的社会风气革新还是有进步意义的,相比晚清的妇女地位已经提高了很多。法律上也赋予了女性一些权利。可惜,量变没能引起质变,女性仍然是男性的附庸和附属。质变在哪里?就在广大妇女同胞高唱着:“谁说咱妇女没地位?那是万恶的旧社会”的时候。民国时期卖淫在法律上是合法的,由政府发给许可证,并且还要对其征税。国民政府的这种做法,我只能说呵呵了。正是由于当局的默认与合法化,让卖淫和出卖女性的行为蔓延全国,女性几乎成为一种商品,一种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成为当时世界一大丑闻。让我们看看民国政府办法的妓女许可证:这是一个19岁的姑娘。
这个国家的政府,就是这样对待她的子民,他的女性公民。以下内容引用自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 在中国的文化古都北平,迫于贫困和父母之命令而卖淫的中小学女生数以百计。这种活动往往是父母守在门外、女孩子的自行车和教科书放在床边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蒋介石的首都南京夫子庙一带有着一排一排的房子,男人们在那里公开向过路行人兜售自己的妻子。那些房屋并不是妓院,而是住家。如果顾客很匆忙,丈夫便叫妻子放下饭碗或喂着奶的婴儿,赶紧同顾客上床。父母命令女儿卖淫,丈夫向路人兜售妻子。这些都是女性最亲的人啊!这些都发生在那时的大都市北平、南京,而且还是发生自妇女的家里!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更黑暗的女性遭遇。今天的人们,一想到民国,脑子里都是宋美龄,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一类的。所以好像觉得好像女性在那时也很好。亲,醒醒吧。这些都是女性的顶层。99%的女性是没有这样的条件没有这样的命的。先看看鲁迅是怎么描写民国妇女的吧: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分别是鲁迅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她们代表了旧中国不同阶层妇女的形象和命运。祥林嫂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农民,她善良、勤劳而本分;爱姑是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她较祥林嫂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她不甘沉默,敢于公开挑战和反抗;子君是一个不同于祥林嫂和爱姑的知识女性,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先进的思想,勇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追求爱情自由。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阶级和性格,但是,却同样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也承受着社会制度带给她们的人生悲剧。祥林嫂,才能真正代表那个时代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妇女。看一下下文中加粗的描述。哪一句不是史实?哪一句不是民国女性悲惨境地的写照?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妇女处于受人歧视、任人宰割的无权地位。“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观规定妇女必须“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不承认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妇女只能是从属品。封建伦理道德又凭着父权、夫权、族权、神权及政权,对妇女进行压迫,使中国妇女的命运更加悲苦。所谓父权,就是父母有主宰子女的一切权利,在男婚女嫁上子女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所谓夫权,就是指丈夫有统治妻子的权力,妻子对丈夫必须“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妻子必须终身守寡,不事二夫。所谓族权,指家族利用宗规、族规对地位低下的族人进行野蛮统治的权力。所谓神权,是指阴曹地府阎罗天子等操纵人民生死的权力,它是一种维护“三从四德”的不可捉摸的强大的力量。所谓政权,是指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封建五权象五条绳索扭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反动势力,使妇女无力抗拒。五条绳索交织成严密的罗网使妇女无处逃身。更不用说一到灾年就可以当商品卖,甚至被杀来吃掉了。相关材料不忍卒读,就不贴了,免得吓到大家。 女性在民国什么地位? 总结得好:“附庸、玩物、商品、工具”在那个时代,姑娘,你还想接受高等教育?你还想男女平等?你还想自由恋爱?你还想走遍天下去西藏接受灵魂洗礼?你还想去大城市工作?你还敢提离婚?你还敢再嫁?小姑娘,不是我吓唬你,你信不信分分钟被打死?! 在他的答案里提到了民国部分地区的“初夜权”。表示看得我极为惊讶,实在难以想象那是发生在中国的事情。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他的答案。女性同胞们,如果以后谁还对你们说民国多好多好,你就反问一句:民国妇女有地位吗?感兴趣的知友,还可以参考上面说到的那本书《中国震撼世界》,英国记者写的,描写了两个姑娘的遭遇,非常有代表性。
五、民国农村的水深火热。温家宝总理曾经对外国媒体说过一句话:北京上海不能代表中国。在民国,更是如此。农村的情况,相比上海,只会差得多。看官,如果您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好吧,您前世是做了多大的罪孽,才遭受命运如此狠心的惩罚………………就说说大家熟悉的抓壮丁吧。先来鸟瞰一下。由于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的滞后和极端不完善,宣传动员严重不足,加上各级兵役人员的舞弊行为,“抓壮丁”成为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存在的征兵现象。当时在国统区,很多壮丁是被强迫、陷害、欺骗来的,在被征入伍的途中,壮丁们“常常是被一根粗麻绳一个一个地串联捆绑着,而送壮丁的官兵则是刺刀出鞘,子弹上膛,如临大敌似地在队列的前后左右,虎视眈眈地押送进行。尽管有时候鞭炮轰鸣,演出戏剧性的‘欢送壮丁’入队,但被欢送者和他们的亲人都泪眼相望,甚至痛苦失声。”仅仅是8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抓了多少壮丁强制去服役呢?根据军政大员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中《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和《抗战期中各省壮丁配额统计表》的统计,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全国各省实际征送壮丁为14,050,521名。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农村强行抓走的。那场面,让你搞不清楚征兵的人算不算侵略者。何部长的那个数字还是严重低估了的。因为国府的行政效率极其低下,这个数字漏了很多。不过被抓壮丁这个遭遇本身,比起之后的命运,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迎接壮丁的,是可怕地虐待和骇人的死亡率。北大校长蒋梦麟抗战时任中国红十字会长。下面是他在抗日时考察各地拉壮丁的情形,从他所写的《》一书中摘录:以我当时估计,在期内,未入军队而死亡的壮丁,其数不下一千四百万人。当然,曲江壮丁从七百人死剩十七个人,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不可作为常例。当时我曾将估计的数字向军事高级长官们询问意见,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只会多不少。”抗战期间美国新闻处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格兰姆·贝克后来也著书斥责:“因受困和国民党的腐化而被浪费了的生命,有的因受命反对自己的同胞,或出于谋略,削弱非中央嫡系军队的长官而战死。有的以同一原由在可怕的长途行军中拖死。还有的,则由于国民党政府故意不把应属他们的食物、药品交给他们而致死。……据信,被日本人杀害了的有三百万人之多。而那种浪费了生命的人却约计千万之上。”这些情况国民政府中央不知道吗?当然知道的。下面是蒋中正先生在豫湘桂大溃败后召开整军会议的演讲词:日。我看到红十字会负责人送来的一个在贵州实地看到的报告,报告新兵输送的情形,真使我们无面目做人,真觉得我们对不起民众,对不起部下!据报告人亲眼看到的,沿途新兵,都是形同饿殍、瘦弱不堪,而且到处都是病兵,奄奄待毙,有的病兵走不动了,就被长官枪毙在路旁。日军消灭了国军几百万,国军及国民政府害死了一千多万,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如果你在农村,很大的概率就要被抓壮丁。至于抓走以后还能不能活下来?亲,这个不看脸,更不看心灵鸡汤,看命待续。
六、压轴的恶魔——战火肆虐。看到这里的知友,我给你们点赞。原谅我写的东西又长又枯燥。如果您以为上面的已经惨绝人寰了?NO NO NO。上面的主人公其实已经属于相当幸运的,因为他至少还处在和平的地方。他还没有享受到当时一大半中国人都亲身经历了的战争摧残。1928年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穿越了的您一定以为战争该结束了吧?不,大戏还没开场呢。1930年,中原大战。整个华北打得难解难分,战火遍及豫、陕、鲁、冀等省,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深受兵祸之苦。如果您很不幸生活在河南——老天啊,你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请大家看图,大家来找茬,看看20年间有几个省份是一次战争也没经历的?(希望以后网上黑河南的少一点。河南人民在20世纪中国可真是最遭罪的了,没有之一。)与此同时,国军还在南方与共军血战之中。围剿了五次终于让TG挪窝了,这可害苦了西南各省。共军在前方打,中央军从后方杀过来,对平民的屠杀更是太多太多。从江西到湖南到贵州、四川、甘肃等等各省,惨遭兵祸。日本人更没有消停,除了在华北到处制造事变之外,上海32年也大打了一阵子,东北自从31年后便沦陷,还有抗联苦斗和日军的血腥统治。之后第一个大关来临——8年抗战。那真是地无分南北,因为整个中华大地,除了西北几个省,都长期遭受日本的无差别攻击和轰炸。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同胞,直接面对日军攻击与屠杀,自然是伤亡惨重;往后方迁移?对不起,政府帮不了你,一路上死伤的十去其九;大后方就安全了吗?大轰炸,灾祸横行,赋税沉重,同样是民不聊生。哦哦,对了,还有政府全力推行的抓壮丁运动,如果你是青壮年,我相信你是跑不掉的。运气好的还能到前线杀敌,绝大部分运气不好的,直接就死在了路上,死了别人都不知道你是谁。在这一关,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因为各种灾祸而伤亡。活下来的,或许很羡慕死者。如果你运气这么好,居然还能活下来,恭喜你,第二个大关马上又来了!4年的解放战争,虽然是内战,但其惨烈程度一点都不比刚结束的抗战差。具体内容不多写,大家看图。从中原大战开始到解放战争基本结束,一直打了20年,有多少地方能够幸免于战争的肆虐呢?在战争状态下,有多少人能活下去呢?好了,该醒了,你活的好好的,现在是21世纪。
这是我外婆的故事,我在前年过年时写的。这些故事从小就听外婆讲,但都比较零碎。那年打算写这篇,特意问了外婆许多细节。但很多她也记不清楚了,所以如有模糊之处,还请多多担待。&br&---------------------------------------------------------&br&一&br&
冬天的清晨会哄人,天一直麻麻黑,等舍得出被窝了,看墙上挂钟至少已过了九点半。掀开窗帘,冒寒气的玻璃花傻傻一片,用窗帘抹,就会看到外婆。
有时她手里拿着鸡蛋,从鸡窝来。有时她拿着一块豆腐或一细条生肉,都是能看清来路的东西。她透过窗子也能知道我醒了,任我装睡耍赖都没用,必须起床。她一
边归置东西一边说:劳动才是人的体面,你这样可不讲理。&br&&br&
在她的唠叨中,我开始冬日的一天。而在此之前,外婆已经打扫过前后院,喂过猪牛羊狗猫,做好一大家人的早饭,并着手准备午饭。她一生中至少有七十年都是这样过的,区别只是院子或大或小,家人时多时少。&br&&br&
婆出生在秦岭南麓,渭河平原的人习惯叫他们南山狼。这是一种蔑称,形容他们性格彪悍,也因为那里确实有狼出没。有一年出奇的穷,满山上下找不到一口吃食。
外婆的父母只好背起家里那口铁锅,拿起丰收年头上山打栗子的竹竿,竹竿两头牵着饿的摇摇晃晃的外婆和舅爷。那年,她八岁,他五岁。&br&&br&
着盘山路一直向北,有时嫌大路太绕,就不顾危险翻山找新路。他们运气不那么好,遇到了传说中的南山狼。狼是饿杀的狼,见到活物眼睛血红。一口叼走了竹竿那
头的男孩,当娘的吓疯了,不知哪里来的那力气,一把拽住孩子,娘俩被狼拖着走。爹拿了竹竿来救,用全力打狼后腰。狼吃痛逃了,走前舔掉了男孩的半拉手。那
天夜里,娘死了。她饿的太久,经过白天的动荡,又吓又跑,被狼耗尽最后的精力。外婆说,那夜真黑,吞掉我娘,爹脸色寡白瘫坐着,弟弟在他怀里抖,眼看活不
成了。&br&&br&
那大概是外婆一生里最惊险难忘的夜晚,当她因饥饿与恐惧一言不发时,肯定想不到,天亮之后她的命运将发生转机。&br&&br&
二天清晨,当时才二十六岁的孙家姥爷心疼骡子,思谋着歇歇脚,运气好的话还能拾点柴火烧口热水泡那坚硬如铁的馒头。当他满身疲惫走进那间破房子时,被眼前
的惨景吓走了瞌睡。两个大人,一个死了,一个正在死。两个孩子,一个不知死活,会动的那个一句话说不浑全。孙家姥爷大概想过走,毕竟乱世里少事才是道理。
但最终他还是烧了热水,从骡子车拿下三只破碗。泡馒头的味道唤醒地上的男人,他喝过几口热汤之后,未语泪先流。他用尽力气也只能说两句话,一句是女子乖巧
伶俐,给你当女儿也成当儿媳也成,只要有活路求你带走。一句是大恩大德来世再报。孙家姥爷为难了很久,把两个小的抱上骡车,和一捆捆瓷碗同盖一床棉被。而
外婆的父母永远留在那个破房子里,连一条破席子都没落着。&br&&br&
孙家姥爷一路犯难,不知该怎么给家里老婆交待。最终他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让
这女娃给三岁的儿子做媳妇吧,当童养媳,至于小子,回去听老婆的主意。孙家姥姥是个厉害人,过日子精打细算,省下一房媳妇的钱当然好,但这媳妇五岁的兄弟
无论如何都要不得。外婆经过这场变故,比以前更懂察言观色,她有点知道未来婆婆的心思,但没胆子反抗,只好一个人哭。外婆说,我这辈子对得住孙家,对得住
胡家,唯独对不住我亲兄弟。&br&&br&
八岁的外婆开始她的新生活,日常要做这些事,拾柴火,烧炕,做饭,喂猪,给出外做生意的公婆准备干粮。三岁丈
夫的坐卧行走,更是她必须承担的任务。孙家姥爷是个贩碗客,之前近路远路都走,能捡回她就是走远路的结果。只是世道差,行路难,孙家姥姥定了新规矩,只走
平原,不进山。现在家里有媳妇照看,他们可以一起出门,总比一个人强些。公婆不在的日子,外婆会攒下口粮,悄悄送给自己的弟弟。那个可怜的孩子,他的手没
保住,被孙家送到镇子上由他自生自灭。有好心人给一口吃,或者自己乞讨,反正活下来了。&br&&br&
过了两年平静日子,外婆的小丈夫病死了。她怕的要
命,心想孙家人肯定不养她了。没想到,虽然他们打她出气,骂了诸如丧门星之类的狠话,最终却留下她。孙家姥姥说:现在儿子没了,你做不成我们的媳妇,如果
你还愿意留在家,到年龄了我们出嫁妆拿你当自家女儿嫁出去。外婆从此改姓孙,这也是这篇文章称呼她养父母为孙家姥爷姥姥的由来。&br&&br&
又陆续生了几个孩子,我外婆像个过分合格的大姐一样照顾他们,事无巨细,百般周到。她十六岁时,孙家姥姥因病去世,她义无反顾接过家庭担子。她勤快麻利,
眼里有活,一刻也不肯闲着。即使后来她出嫁了,仍每周步行十余里回孙家,为弟弟妹妹们洗衣收拾,烙好一个又一个面饼,腌好一瓮一瓮的咸菜。直到现在,几个
毫无血缘的弟弟妹妹仍无比尊重她,她在他们眼中几乎是母亲的代名词。&br&&br&
外婆十八岁时嫁给我外公,从此开始她在胡家的漫长岁月。胡家是有来历的大家庭,五个儿子中前三个都在城里做事,大女儿嫁给国民党小军官。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吧,他们对外婆这个贩碗客养女本能的瞧不起。但他们肯结这门亲,也证明了年轻时的外婆容颜出众,德行远扬。&br&&br&
婆嫁过去时,家里除了严苛的公公,还有一个叛逆的小叔和任性的小姑。其他兄弟只在清明节或者老太爷生日这种大日子回来,穿着体面,带着德茂宫的水晶饼和桥
梓口的腊牛肉,那是西安最高贵的食品。外婆喜欢他们回来,因为老太爷看到他们会变得好脾气,连倔强的外公也格外柔和。外婆忙的头也不抬预备各种乡间菜,偶
尔偷偷给坐在灶火边的弟弟递一片肉。胡家纵然苛刻,这一点却让外婆永远感恩。他们允许外婆接济弟弟,甚至允许他住在家里做一些杂活。&br&&br&
问过外婆,舅爷到底是哪年参加红军的,去的是谁的部队。她一脸茫然,努力回忆却只能告诉我,记不得了。关于断手的弟弟,我的舅爷,外婆永远心存内疚。她责
备自己早些年没能照顾他,让他受尽辛酸。也后悔那次被丈夫毒打之后向弟弟诉苦,使他这个血性男儿再也不能容忍寄人篱下,他愤然出走,去了延安参军。外婆
说,哪个女人命不苦呢,被丈夫打又不丢人,你舅爷年轻不明事,只想着为我争气,才去做那卖命的营生。&br&&br&
我见过舅爷年轻时的照片,黑白光影中,是一张骄傲的俊脸。手断了又如何,特殊年月里,每秒钟都可能改变命运。外婆再一次见到舅爷,已经是解放之后了。他被安排在隔壁镇子的派出所做指导员,外婆高兴的又哭又笑。她觉得好日子要来了。&br&&br&
来的事情并没有如外婆所愿,她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与此同时,家里遭受一连串的变故。嫁给国民党小军官的大姑奶奶带着才两岁的儿子黯然回家,她的
丈夫随部队撤退,生死不明。一世要强又爱女心切的老太爷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娶亲不到三年的小叔子死了老婆,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一时间,这个大家庭阴霾
重重,人仰马翻,再不复从前的富足气派。&br&&br&
外婆又一次担起主妇的重任,上要侍候公公,煎药送饭,好言开解,忍受他不时来袭的怒骂。中要照顾
大姑奶奶的情绪,始终以礼相待笑脸相迎,让她的心能够在家里得到片刻安宁。下要照顾近十个尚不懂事的孩子,尤其对小叔家的俩个孩子格外优待。她受过没娘的
苦,打心眼里疼爱他们。好在以前任性的小姑奶奶,经过种种变故迅速成熟,她开始和外婆并肩作战,照顾家人。那种苦难中建立的友谊,伴随了她们一辈子。&br&&br&
累累不倒人,心累却差点压垮了她。那几天老太爷病得重,一会骂人一会哭,大冬天想吃煎饼卷茄子。外公被派出去找茄子,他在省城工作的兄弟们得到消息也已回
家,一屋子人要吃要喝,外婆忙的走路只能用跑。等老太爷终于咽气了,她才有功夫回房看发烧的小女儿,孩子们横七竖八躺了一炕,角落里的小女儿已停止呼吸。
为这事,她被夫家人轮番责难,被丈夫痛打,连哭的资格都没有。最终小姑奶奶站出来为她抱不平,姑娘是娇客,才暂时止住那些人的闲言碎语。&br&&br&
别未远,生离将近。老太爷还没过七七,舅爷上门了。外婆平生唯一一次对舅爷发了火,因为他一意孤行,非要回山里老家。舅爷说:我们的亲叔父还活着,他没有
儿子,我要回去为他养老送终。外婆觉得他简直疯了,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往火坑跳,眼看着有姑娘愿意嫁他,就要成家立业。她骂他求他,好话说尽,却还是拗
不过他。&br&&br&
外婆劝着就哭了,新愁旧恨集中爆发。外婆说,我从没那么委屈过,哭的眼泪止不住。我知道你舅爷心思,爹娘死在荒山野岭,他想把未
尽的孝心还给叔父。最终,舅爷放弃公职,怀着要为亲叔父养老的念头回到秦岭老家。可惜,叔父的三个女儿视他为微薄家产的侵夺者,合力排挤。舅爷无家可归,
又舍不下脸回来找外婆,只得做了一户猎民的上门女婿,娶了那奇丑无比的大龄山姑,并承诺照顾她的弱智弟弟直到终老。此后,舅爷劳碌一生,再无翻身之日。&br&&br&
年之后,在一个寒冷多风的初春,我与外婆回到秦岭。因为舅爷的小儿子我的三表叔要结婚,新娘是大表姨的小姑子,这样的关系描述或许让你眼晕。简单说,舅爷
当年没收彩礼就嫁掉自己的女儿,为的是将来不花钱娶姑爷的妹妹。婚礼简单又隆重,十里内山头的人家都来帮忙。宴席连开七天,每天下午两点开始,直至深夜。
最好的两道菜是五香豆干和干烧河鱼,喝的是自家酿的玉米酒。&br&&br&
当时我只有十四岁,因为是远客,被奉为上宾。舅爷的子孙们,对我亲昵爱戴,百
般纵容,每个人见了我都拼命塞钱,从几十到几百都有,稍有推辞就真生气,并试图用那并不灵光的普通话向我诉说外婆的大义。于是我知道,即使在最艰难的岁
月,外婆与舅爷也不曾中断联系。天晓得她用了什么办法,使得舅爷家的孩子们都吃过她送来的粮食。而我曾听母亲说过无数次,她小时候因饥饿衍生的种种烦恼。
外婆对舅爷所作的一切,源自血亲还是始于赎罪,我没有答案。&br&&br&
岁月与生老病死同行,若无其事又凶狠绝情。它带来灾荒,病痛,饥饿,带走的却是亲人。&br&&br&
些年的每场运动,胡家无一躲过。有可能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姑爷就是铁罪,而留在胡家的大姑奶奶和儿子,是理所应当的叛国贼。无论何时,被拉出来斗三百回合都
是活该。外公一生暴躁,毫无建树,但对家人着实心存恩慈。他主动站出来要求代姐姐和外甥受过,这是他的天真,人心动荡的年月,随便一个帽子就可以压死人。
他此举不但没能减轻大姑奶奶的苦难,反而把自己也牵连进去。&br&&br&
生性高傲的大姑奶奶何曾见过这样的浑沌世界,她选择在一个夜晚悬梁自尽。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抗争。但是,大姑奶奶的死并没有为她赢得尊严,不过是自绝于人民的又一例证。而家里,又多了一个没妈的孩子。&br&&br&
公病逝时,我母亲正在读高中。消息传来,她静静收拾铺盖,自行办了退学手续。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女儿,她比谁都懂外婆的艰难。外公的丧事寒碜的
令人害羞,家里连一口热汤都无法提供给抬材暖墓的乡亲。外婆哭干了眼泪,看着满屋张口吃饭的孩子恨不能去死。危急时刻,小姑奶奶又一次站了出来。&br&&br&
天晚上,已经出嫁的小姑奶奶闻讯赶来,顾不得悲伤,当下向众位城里哥哥分派任务。十八岁的大舅分给在电力局做电工的大哥,十七岁的大姑奶奶的儿子分给在法
院上班的二哥,十六岁的我母亲分给在国棉七厂做纺纱车间主任的三哥。小姑奶奶的原话是:咱爹瘫痪三年,是四嫂一人全力照顾。胡家女儿蒙难,只有四哥用命护
她。弟媳妇病逝时,两个儿子一个会爬,一个才出月,是四嫂拿他们当儿子养大。她为这个家做的太多,羞死了我们这些姓胡的,该我们为她分忧了。无论你们作什
么难,把三个孩子的工作安排了。&br&&br&
也许如此任性的描述会让故事割裂,但我愿意写出外婆和小姑奶奶的后来。在我小时候,外婆是一个面容愁苦的
妇人,不停歇的忙碌着,对院门之外的所有事忧心忡忡。但偶尔提及小姑奶奶,她就像换了一个人,语调轻快表情甜蜜。在她的诉说里,小姑奶奶淘气又漂亮,大胆
又仗义,在家里有着不可撼动的威严,就连嫂子们也心甘情愿听她调遣。外婆是如此热爱小姑奶奶,以至于在小姑奶奶生病之后,她情愿用几年时间陪护,寸步不离
悉心照料。她们对彼此怀有毕生的友谊与好感,并将这种情绪肆意泼洒,从不隐藏。直到如今,小姑奶奶过世已有十五载,她的三个儿女仍视外婆如至亲,在她面前
会不自觉流露孩童的一面。&br&&br&
接下来的故事变的平淡,但对外婆和她的孩子们来说,那段平淡清苦的日子却透出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幸福。家里第一次
没了成年男人,也就没有了权威带来的压抑。家的氛围,从如履薄冰到轻松随和,外婆不再拘谨,如今她是一家之主。三个外出工作的大孩子,定期带回孝心,将为
数不多的工资全部上缴,可以为家分担责任使他们充满荣耀。即使曾有过其他梦想,也已独自吞咽,绝口不提。外婆又一次显示出卓越的理家能力,她精打细算,让
每一分钱都用在最合适的位置。既不亏待在外做事的三个,又要让家里的小孩有学上有饭吃。&br&&br&
胡家终究还是没落了,我母亲这一辈兄弟姐妹,再没
出过比肩先辈的人物。他们无论男女,都不曾做过越轨出格之事。他们身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忍耐,韧性,接受命运的荒诞与屠戮,但从未彻底的一败涂地过。对抗
苦难,是从有记忆就开始的必修课,他们有心得,更有办法。所以不会像大姑奶奶那样用命抗争,也不会像我姥爷那样逞匹夫之勇。他们是外婆的孩子,受她教养,
懂得棉比钢长久,又可温暖人生。&br&&br&
外婆有自己的纪事方法,她的人生里,没有年月,只有事件。而那事件,无论当时悲喜哀伤,说出来只不过是生
老病死,喜世人之喜,伤世人之伤。如今外婆老了,再不能为孩子们奔波劳碌,她住在一个朝南的屋子,似乎已用尽光与热,性子和表情都已淡漠。她的孩子及孙子
们,经常从四面八方走来,兑现当初在炕头上灶火旁的许诺,将稀罕的吃食与钱送与她。对此,她习以为常,有时会露出羞惭的微笑。&br&&br&
如果是冬天,每个有太阳的下午,便有阳光溜进屋,与她同忆往事。她爱煞了那只眼神冷漠的猫,往往摸着它,说着话,便悄然睡去。外婆,八十岁了!
这是我外婆的故事,我在前年过年时写的。这些故事从小就听外婆讲,但都比较零碎。那年打算写这篇,特意问了外婆许多细节。但很多她也记不清楚了,所以如有模糊之处,还请多多担待。---------------------------------------------------------一
冬天的清晨…
也不知掉怎么设权限,本答案大家知乎上看就好,请勿转载。(关于很多朋友问的问题,我尽量补充在最后)我奶奶1931年生人,今年83健在,以下全是她亲述,我整理。42年河南闹饥荒被太爷卖到陕西做童养媳,卖的钱被乱匪悉数劫走,太爷后来提起来就哭。11岁就要上灶台做大家族全家人的饭,够不到每天踩小凳做饭,因为穷,也因为政府提倡天足,没缠过脚,可是为了不被人歧视自己偷偷夜里缠脚,整晚整晚疼地哭,白天放了干活晚上接着缠。后来终于还是没有缠上。&br&
遭遇饥荒,奶奶说42年河南那里有父母逃荒,孩子哭闹要去,就把孩子拴在树上,然后走了,孩子自然是饿死了,电影1942奶奶说特别真实,她亲历的就是这样的,太爷爷为了她活命,也为了家里还有其他弟妹,忍痛做决定把她卖到陕西,那时候陕西那里也不能说你是河南人,因为逃荒太多了,大家都怕了。上火车就是那种货车,奶奶11岁,被太爷藏在车里,车外有人要进来,车里人满为患,一群一群人在她头上身上踏来踏去,她也没敢吭声。然后卖得的银元,太爷想拿回家救家,路遇乱匪,全部抢走,幸而太爷爷得以全命。那时候流匪很多,奶奶嫁的村子,周围有一大片沙地,解放前村里人是不敢一个人随便走的,有个本家的亲戚,一人出门,被贼人截获绑住扔在沙里,尸骨无踪。太爷爷后来见到奶奶,已是解放以后,奶奶待这两个孩子,凭儿时记忆摸回家。太爷爷大哭,没想到你还能回来,当年不愿卖她,可是没有办法了。&br&
解放前那里时没有解放军。管理那里的军队奶奶不知道使国民党还是残余伪军之流,当时军队上街抓人,看见年轻就抓,反抗就使劲打,打到去。本家一个爷爷还是太爷爷辈被抓去抬担架了。军队要进村,村里人知道了,所有的青年女子全部把大辫子解了盘疙瘩头,对外说嫁人了是媳妇,然后到处藏。被抓住就几十人轮X,军队就在玉米地里胡乱踩踏找人。&br&
军队也没有吃的,在村里像日军一样,村民的鸡狗全部掠走杀掉,在村外筑墙挡红军,挖了一晚上早上解放军要来了,不知为什么撤退了,临走连我家扁担都顺走了。。。奶奶现在都说解放军好啊,来了跟百姓声明不乱杀,不动一针一线,歇在我家的解放军也不少,都躺在屋顶上(平顶很大平时晒东西),来去都很整齐。&br&
奶奶极聪明,纺线织布做衣服缝纫机什么都没学过,看一下就全明白。唯恨一辈子没读过书不识字。现在说起来还是很不平。&br&
我们家族是个很大很大的村子,邻村是另一个家族,仇恨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所以解放前,两家不通婚,甚至不能一个人路经对方村子,那就有去无回了。现在除了老一辈,都没人记得这些,通婚也出现了。&br&
以上是她说过的。&br&
前几天,芦山地震了,电视直播救援状况,奶奶看完很感慨,说现在的国家真的好啊,你看这地震了这么快就应对了,东西人员都上去了,齐心协力的,你看以前都饿死了多少人。&br&
月初,家里让她和其它三位80多岁的老人,去了趟新马泰邮轮渡假自助旅行,沿途四星宾馆,燕窝鲍鱼各地小吃。他们都很开心,这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出国,也许,也是唯一一次了,在旧社会,对于一个农民,一个被卖掉的农家女人,是个想都想不出来的天方夜谭。&br&&br&(49年以后:
因为题主问的是旧社会,我个人以为1949年算是个分界。但是既然很多朋友问49-78,可能对这段时期印象不好,评论区也有人把这段归进了旧社会,觉得题目问的是78以前的事情。如果按照这样划分,那么我说一下奶奶这段时间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还是跑题。。。&br&&br&她老人家后来仍旧不识字。但是历经49前动荡的人生,从小寄人篱下察言观色照顾一大家子,所以她聪明勤快,好胜要强,不但家务纺织为人称道。农活下地样样走在前面,巾帼不让须眉,年轻时候不能称之为女汉子,简直可以被叫做铁娘子。又很明事理,所以村里人都很佩服她。49之后,她一直是队(或者村)里的妇女组长,一家人在她经营下日子真的还可以。后来公社化运动了,我看过听过的一些故事里,很多村子都不行了,但是如一些朋友评论,历史每一面都丰满,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他们的村子,正好是河滩泥沙地适合种瓜种花生枣子什么的,花生在当时是明星油料作物,周边县都没法种,每次压完油的油渣,都是可以偷偷拿去和周围县换东西的。而且我们整个村子最早不是汉人,明末一户蒙古人家繁衍下来的,和周围一个村子有世仇,因此很团结,还有一大块坝底下的肥沃土地,周围村镇都知道这个条件好,争着嫁女儿过来,还因条件好蛮有名的。大家因此而觉得更自豪,都很有干劲,然后甩周围村子一大截儿。就这样公社化时期居然诡异地形成了良性循环。我爸爸说他小时候知道在公社化解体的时候大家非常抗拒,不想解体,拖了很久,老一辈还念叨那个时候好。所以这个情况可能在当时全国来讲都比较特殊。三年饥荒时候这个村子逃不过去,奶奶说她饿的胸也没了也停经了,但是一大家子二十来口,按当时成分,全是贫农,根红苗正那么穷,都没有饿死过一个人。后来三年以后,女人们才回复了生育,我爸就是63年的。我奶奶常说我爸有福气,家里其他人把苦受渣了,就我爸出生以后没受过一点苦,我爸有时候跟我讲他小时候过年还推着萝卜走几十里地换鞭炮过年,或者经常问他工作了的哥哥们要钱去买碗油泼面或者挂面吃(这在当时算好东西)。文革时候我家也是被批斗的,我爷爷当时在县上工作,因此被揪出来批斗,爷爷就跑掉了,躲在河南我奶奶娘家。家里人倒没受牵连,有次爷爷好不容易回来呆两天,奶奶跟我爸说,不要跟人讲你爸回来了,我爸爸那时候小,出门说漏了嘴。一批人拿着刀枪上门找人,奶奶拿着农具横挡在门口,爷爷连夜翻墙才跑掉。但是就算这样,奶奶依然早早入了党(具体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是建国初就入了,)是妇女组长,后来一直被选举为县人大代表,但是全家还是靠种地过活,日子是穷但是确实一年比一年好了。后来我爸能甚至把本家没有人养的老爷爷背到家里养了好几年养老送终了,说明吃穿肯定已经不是大问题。这就是她49-78的经历,我知道还有很多人更惨的经历,也有很多人有更奇特的经历,比如我认识一家人,那家奶奶家是大资本家,49以后就完了,说起来那位奶奶现在还咬牙切齿,她小时候什么山珍海味貂皮都有,家里每年鹿茸啊什么的都是成车往回带,她后来成了小城市普通初中老师。而她亲家家里当时也极有钱,因为战争时期捐枪捐钱数额太大,好像那城里现在还有他们家一小座捐款纪念碑,家族里还出过战争英雄,文革也没有太受冲击。而我男友家老辈是西北军阀马步芳的很亲近的官员,有钱到解放前城里总共没几辆小车他自己买了一辆。但是后来儿孙在建国前抽大烟一下抽到家底赔光,49以后全家族都划分成了贫农,反而因此躲过了后来的很多灾难,所以历史这种东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的见解也都不一样。对于我奶奶来讲。提起42,她是悲叹哀伤抹眼泪。提起62,她是感慨,提起68-78她说这是在胡整糟蹋人,但她提起毛还是有感情。她经常说现在好,说建国后好,从她的角度,爱憎分明,该骂就骂,该表扬就表扬,看毛和政府都很客观辩证,我们有时候都做不到客观全面,会偏激起来,可能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她不认字,没法去读大数据,对她来讲。后来就是比49以前好。最起码没有日本人(她很恨日本人),没有流匪,没有不知道来路的痞子兵,一大家子不但支撑下来,政府还派了医疗队下来,儿子也都有出息了,所以她的意见就是,旧社会就是更苦一些。)&br&&br&&br&实在是逼着我跑题。。。。。。
也不知掉怎么设权限,本答案大家知乎上看就好,请勿转载。(关于很多朋友问的问题,我尽量补充在最后)我奶奶1931年生人,今年83健在,以下全是她亲述,我整理。42年河南闹饥荒被太爷卖到陕西做童养媳,卖的钱被乱匪悉数劫走,太爷后来提起来就哭。11岁就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公司业务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战争国民党赢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