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余姚的改变为创建绿色生态城市做了哪些改变

让河姆渡畔永远山青水绿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余姚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生态环境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职能息息相关。”余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钜昌告诉我们:“近年来,常委会扎实有效履行人大职能,积极助推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开展,余姚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球绿色城市、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省唯一的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等荣誉。让河姆渡畔永远山青水绿,已成为我们人大常委会依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前瞻意识促成合力早在2003年,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就明确提出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从生态建设的高度推进环境保护。同年9月,余姚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提出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整治目标,市政府为此制定了《余姚市河道整治规划》和《余姚市水环境整治实施意见》,启动实施最良江拓浚工程、城区四闸下移工程、嘉家隆江整治工程、农村河道清淤整治工程等一批重大整治项目,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河(溪)道常年保洁制度。2004年11月,余姚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市政府为此编制了《余姚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余姚市生态市建设从此启航。2007年,余姚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区试点县(市);2008年4月,余姚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决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决议》。2014年,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三七市镇大池墩水库、大隐镇双溪口水库等地,对饮用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专题询问强化沟通去年10月16日,余姚市政府会议群二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专题询问会正在举行。询问会上,余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人大代表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21个问题,涉及四明湖水库饮用水源保护、黑臭河治理措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等方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城区丰山前河、新丰河、田基浦河3条黑臭河,目前治理进程怎么样?”,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诸春富发问简单直接:“下步将采取什么措施根治?”“根据最新的水质检测结果,这3条河道水质除新丰河上游透明度指标尚未达标外,丰山前河和田基浦河已经达到省里的黑臭河检测指标摘帽要求。丰山前河和田基浦河下游水质达到了ⅳ类水质,治理已有初步效果。下步我们将会同市环保、水利、住建、农办、城投公司和辖区街道优化治理方案,采取截污纳管、控制源头等措施,继续改善3条黑臭河的水质。”市五水办负责人当场回答。……会议现场气氛民主、紧张,问者一针见血直击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显示了人民代言人的责任担当;答者坦诚直言严肃认真,显示了人民公仆接受人民监督的勇气。整个互动过程既有对政府工作的严格监督,也有对做好工作的中肯建议。面对面的交流,有效增强了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监督检查促进整治近年来,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持续将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城乡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农民饮用水工程、重点污染行业专项整治等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议题;认真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对全市环保工作和水利工作进行专项工作评议,开展视察和工作检查,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4月2日开始,人大常委会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对各自辖区内的“已治理河流”进行“回头看”检查活动,防止污染反弹,巩固“五水共治”工作的成效。5月12日,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钜昌带队去泗门镇、小曹娥镇,实地检查两地共12条先期经过治理的河道,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两地人大代表对下步加强河道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整个5月,人大常委会领导都在基层检查乡镇、街道的“已治理河流”。下一步,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农村污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水利工程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活动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引导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举措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实现“秀丽山水、幸福城市、美丽乡村、人文余姚”的美好愿景。 1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商报社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中,李克强总理用了很大篇幅讲述环保问题,并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这为民族企业投身环保事业指明了发展道路和方向。”
&&访常州市政协委员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胜
董事长孙继胜接受采访
济宁市街头公共自行车服务一角
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公共自行车项目已经在全国逐渐普及推广,并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赞誉,笔者近日采访了长期坚持在一线推广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常州市政协委员、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胜。
公共自行车
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选择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之一就是机动车的迅猛增长和大量使用,不可避免会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两大世界性难题,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世界各国都为破解这一重大难题不断努力。&孙继胜告诉笔者。
在孙继胜看来,环境问题不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重要话题。而作为民营企业家,如何为我国环保事业作点贡献也成为孙继胜这几年所思考的重点。
其实,多年之前,孙继胜已在智能门锁领域做得小有名气,是该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那会儿一直在思考,公司先进的智能门锁管理系统能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点什么?&孙继胜告诉笔者。
孙继胜首先想到了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的应用,当时北京、上海都有公司在推广自行车出租业务,均以失败告终。于是,孙继胜在技术上做了创新,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但他觉得并不过瘾。
&公共自行车凭借其使用便捷、低碳环保、健身节能等诸多优势,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选择,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减少私家车出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在提倡节能环保的今天,一定会大受欢迎。&孙继胜说。
于是,2008年,孙继胜&任性&了一把,组建了常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研发团队,2010年又成立一家既提供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制造、工程建设,又提供公共自行车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服务的专业性公司。
&公司在成立之初,便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倡导绿色出行为目的,以&打造绿色交通体系,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为使命,秉承&服务中国,引领低碳&的服务宗旨。将公共自行车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构建全面立体公共交通网络,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便捷、绿色的出行工具,倡导全社会养成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孙继胜说。
高科技打造公共自行车系统
&公共自行车系统看似简单,其实可是一项高科技的集成系统。&孙继胜说。
据孙继胜介绍,&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紧密集成,通过系统管理控制平台、站点控制器、锁车器、公共自行车等四部分有效连接,形成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再通过服务热线、车辆调度、站点管理,三位一体,对所有站点实时跟踪监控,有效保障各站点车辆的及时调配和通借通还。
&永安在公共自行车系统技术方面有多项创新,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例如:所有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全国最早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共自行车系统、全国最早推广免充气公共自行车、最早把银联IC卡应用到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借还车服务、最早在全国推广手机借还自行车服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城市对公共自行车的个性化需求。&
更让孙继胜自豪的是,&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所有设备均采用低功耗节能设计,实现绿色运行。专业化的运营解决方案和遍布全国的运营服务公司成为了&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迅速普及并高效运行的保障。&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城市对公共自行车的个性化需求,一体化建站,节电环保,实现整体智能化管理,节约人力资源。广大市民交通出行获得了极大改善,永安的服务理念也受到市民、游客、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遍布全国120多个城市
&一年365天,我是300天在外,多年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地去演示,介绍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好处及应用,持之以恒地推广公共自行车交通,有很多心酸的汗水,更有成功的喜悦。&
&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海南海口,东起上海松江,西至新疆阿克苏,从塞外风沙到东北极寒,&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遍布大江南北,适应各种严寒、高温、高湿、高盐的户外环境,顺利通过了各种极端天气与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国家住建部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中的昆山、常熟、潍坊、滕州、青州、枣庄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及国家发改委低碳示范城市中的苏州、镇江、温州、海口、淮安、济源、广元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均采用永安系统。&孙继胜说。
据了解,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国内科技创新最多、生产规模最大、城市覆盖率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系统运行最稳定、运营管理最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凭着系统性能完善、运营成本低廉、城市满意率高、服务专业等诸多优势,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因此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作为2014年济宁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公共自行车系统不仅为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状况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更为市民绿色便捷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如今,&不等车、不堵车,一张借车卡,逛遍济宁城。&一句朗朗上口的口头语,俨然已成为济宁人颇为熟悉的一句感慨和赞许。
在山东潍坊,全市每天骑行永安公共自行车已超过20万人次。
在北京市的平谷区、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到处可见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身影。据北京中城永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彪介绍,北京市昌平区首期3500辆公共自行车也正在紧张建设施工中,将在今年5月初完成投放,2015年有望达到8500辆的规模。据悉这是北京各区政府为了提升空气质量、积极推进&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缓解&行车难、停车难&交通拥堵问题、减少市民出行费用、有效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而推行的一项惠民便民举措。
到2014年底,永安已成功地在全国120多个城市和地区进行推广,累计建设2.2万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为45万套公共自行车及系统设备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公共自行车会员已超过700万人,平均每天骑行永安公共自行车的人次超过160万。
孙继胜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市民平均每次的骑行时间为14.5分钟,即每人每天骑行约3公里,对比开私家车按100公里耗油10升计算,每天为全社会节省燃油约48万升。根据BP中国碳排放计算器提供的资料&节约1升汽油=减排2.3千克&二氧化碳&&,由此得出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平台每天为我们的地球减少了1100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全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余万吨。
如按当前日均使用量160万次、每次出行0.75元计算(以公交单次乘车优惠费用计算),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每天为广大市民节约出行费用120余万元,全年为全社会市民节省出行费约4.2亿元。
PPP模式开创公共自行车项目合作的先河
孙继胜告诉笔者,目前在众多城市中开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共有两种成功的运营模式:
第一种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完成后,由政府部门再组建独立的机构或委托国有企业来运营管理,代表城市有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以及山西的太原市和广东的珠海市等。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公共自行车项目后,政府还每年拨付资金补贴下属运营部门或国有企业。
第二种模式:即PPP模式,代表城市有山东省的潍坊市和济宁市,江苏省的扬州市、苏州市、盐城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泰州市、常熟市和昆山市,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宿州市、淮北市和阜阳市等。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将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及5年运营管理整体打包,由社会资本负责建造、运营、维护、客服以及融资,政府对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等整个过程实施监督、考核。公共自行车的设备采购、工程安装、管理维护等由企业全额投资,一次性建设到位,政府按5年分期根据考核结果支付费用。5年合同期满后,所有系统设备及相关配套无偿移交政府所有。这种模式把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划分得非常清晰,同时由企业垫资,政府财政投入费用是5年分期支付,付款压力小。
但这对于运营企业的压力是巨大的,既要考虑投资风险,又要接受政府和全体市民的考核,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考核结果才能决定付款额度。&每年政府都会对我们的服务水平进行考核,政府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如果政府考核在80分以上,才会付全当年的合同金额;如果评分低于80分,则扣减服务费;如果低于60分,政府有权和我们终止合同。&孙继胜说。
&根据我们近5年的跟踪统计,上述两种模式都有效地保证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正常持续的运营,在费用支出方面第二种模式的5年总费用比第一种模式的5年总费用要节省15%以上。&孙继胜说。
尽管对于企业来说,PPP模式就意味着压力更大,投入精力更多,但孙继胜还是认为PPP模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模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为各地政府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它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主流模式。&
据悉,在全国已经开展PPP模式的60多个城市中,永安承担了其中80%以上的项目。
年底实现百城互联
说起永安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孙继胜告诉笔者:&&百城互联&一直是我的梦想!永安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在推进。&
孙继胜眼中的&百城互联&是指要在当前120多个甚至将来更多的几百个城市实现公共自行车的通借通还,实现本地市民在异地可以借还车,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促进旅游发展。
&我们将推出&百城通服务平台&,目的是实现永安已经开展的120多个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平台的互联,进一步提高各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百城通服务平台&提供多种平台的对接接口,除了可以和永安的各个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外,还可以与永安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和&中城永安&微信公众服务号、&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窗&、&城市公共自行车APP&、&低碳积分平台&以及其他公共交通应用系统进行对接。为各城市广大会员以及商旅人士提供多种快速便捷的绿色交通服务。&孙继胜说。
说完,孙继胜打开手机还给笔者展示了他的碳积分:&我这几天出差,所以骑得少了,但还是累计50多公里,低碳积分为1204.94分。&
据介绍,目前,永安已经实现了江苏南京地区与周边城市镇江、泰州、马鞍山等城市的互联,年底前将实现全国所有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平台的城市互联互通工作。
&未来永安将竭尽全力使所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平台均可实现互联,方便大家的外出旅游及商务出行,引导全社会养成&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
&当然,在产品上公共自行车系统尽管日臻成熟,并得到了各地政府的认可和百姓的欢迎。但是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形势的变化,我们会根据城市的需求不断研发更加适合、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系统和产品,包括新型自行车的研发以及软件管理系统的完善,重点解决安全性和舒适性。&孙继胜说。
同时,孙继胜还希望更多的政府能充分认识到开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的重要性,把公共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来对待,千万不要把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赶时尚、走形式的任务在做,要科学规划、统筹实施,作为一项民生项目来开展,让民生项目能持之以恒地惠及广大市民。
委员眼中的公共自行车
自行车自诞生以来,就以无污染、占用空间少、经济、方便等特点,成为全世界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我国是自行车大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行车出行比例明显下降,大气污染和自行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路权边缘化,是导致百姓改变出行习惯的主要原因。所以,一方面政府应大力宣传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以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全国政协委员王涌天
党的十八大提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应重视鼓励自行车出行,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规划设置标示明显的自行车专用通道,建设免费自行车停车场,让自行车成为补充完善城市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在拓宽道路,建设立交桥的同时,要规划建设必要的自行车道、自行车停车场。特别要在交通拥堵、人流集中的区域,建设一定规模的自行车租用点,人们可通过刷卡取车,异地存车,方面人们出行,让人们感受到自行车出行的方便和人性化服务。
通过相应的财政手段,鼓励自行车制造企业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用车。建设公用自行车停放区,搭建自行车使用和存放的电子管理平台。&&全国政协委员卞志良
公共自行车骑起来挺轻便,还不用担心堵车,低碳环保又健身,我觉得好处挺多。公共自行车建设作为2014年的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我感觉办到了市民的心坎里,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济宁市万辆公共自行车投放以来,济宁市民都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出行方式,短途内把公共自行车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山东济宁市政协委员刘惠
自行车是我国普及最广的代步交通工具,其拥有量为世界各国之最。作为一种不消耗能源、无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具有廉价、便捷、健身、环保、节能等特点。打造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公益性项目,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和管理应遵循&政府投资、购买服务&的模式,才能真正将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一个&惠民、便民&的民心工程。
&&广东东莞市政协委员谭深
公共自行车知多少?
公共自行车系统
起源于1965年的荷兰
公共自行车与公共汽车和地铁及其他轨道交通系统一样,是由政府或企业负责管理、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
德国人冯德赖斯男爵发明的自行车1817年在德国西南部城市曼海姆亮相,从此,自行车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随着汽车的出现与普及,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自行车越来越少,骑车成为一种娱乐健身活动。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一些国家又把自行车&请&了回来,并把它纳入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自行车系统起源于1965年的荷兰,当时,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购置了50辆自行车,将其漆成白色,分放在市区各处,不上锁,也没人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骑用。
1975年,法国西部港口城市拉罗谢尔推出了名为&黄色自行车&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同样是免费骑用,时至今日该系统仍在为市民提供交通服务。
以上是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初期阶段,也就是放任式管理阶段,即向市区投放一批被漆成特殊颜色的自行车,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骑用。可以想象,这种放任式管理模式很容易让自行车成为小偷的猎物,也容易损坏。
在20世纪90年代,丹麦哥本哈根等几个城市创建了正式的、颇具规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该系统的公共自行车需要投硬币才能骑用。投币式管理模式是公共自行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实投硬币并非是为了收费,而是为了开启自行车上的锁,还回自行车后,再把投入的硬币退还给骑用人,以此防止自行车被盗,当然,这种管理模式对自行车防盗效果并不明显。
最近20年来,随着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对公共自行车的管理大多实现了智能化,使公共自行车成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支&生力军&,这是公共自行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原标题: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当前位置:
余姚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专项规划批前公示
发布日期: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余姚市规划局字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余姚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专项规划》草案经过座谈、评审,进入报批阶段,现将该规划草案进行批前公示。公示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改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一、公示时间:自日起至日;
    二、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余姚市南兰江西路288号市规划局编审科 邮编:315400;
    电子邮件:ghj@;联系电话:6;传真:0。
      余姚市规划局
    二〇一五年七月八日
  &&& 三、公示内容
  1.1、规划背景
  1.1.1、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把&三农&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连续制定出台了七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化作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制度安排。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国债和预算内资金安排从&三个高于&到&三个继续高于&,再到&三个明显高于&、&三个大幅度增加&和&确保三个优先&,逐步建立了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正在不断深化,&三农&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1.2、省市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的大力推进
  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是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认真总结安吉&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江山&幸福乡村&、遂昌&清洁乡村&等实践基础上,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2010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浙委办[号)文件,提出至规划期末,力争全省70%左右的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
  1.1.3、现实背景
  余姚市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基本明确,未来将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和城乡统筹的发展趋势,为余姚市农村发展定位和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2年余姚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委托余姚市规划测绘设计院编制了《余姚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专项规划》,该规划对于指导余姚市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规划在原专项规划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余姚现状农村资源,提炼余姚市农村产业、环境、生态、景观、文化等方面的特色,进一步安排近期五年具体的实施计划,特组织进行《余姚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专项规划》(修编)的编制工作。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是全市各乡镇、街道共计265个行政村。
  规划期限为:年。
  1.3、规划依据
  1.3.1、法规、法律与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5)《宁波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
  (7)《镇规划标准》(2007)
  (8)其他相关法规、法律和规范等。
  1.3.2、政策文件及相关材料
  (1)浙江省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行动计划
  (2)浙江省新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3)余姚市&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4)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意见
  (5)余姚市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6)其他有关规划材料等。
  1.3.3、相关规划
  (1)《余姚市域总体规划》()
  (2)《余姚市村庄布局规划》()》
  (3)《余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余姚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
  (6)《余姚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
  (7)《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
  (8)《余姚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
  (9)《余姚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10)《浙江省余姚市特色文化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14)
  (11)其他相关规划等。
  1.4、规划思路与规划重点
  1.4.1、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的积极性。
  (2).规划先行、统筹推进。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整治后提升&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做到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统筹推进各类项目建设。
  (3).多方联动、合力共建。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坚持&村为主体、乡镇主抓、社会参与、村企结对&,形成&领导联系、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合力共建&的工作机制。
  (4).建管并重、注重长效。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安排村项目时,要同步考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确保后续的维护和管理,落实好长效管护机制。
  1.4.2、规划重点
  (1)制定&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幸福家园&建设的行动计划
  规划结合余姚各部门相关规划,制定&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幸福家园&建设的行动计划,为新农村建设方案实施、政策制定、部门管理、项目推进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2)村庄发展条件评价
  借鉴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对市域各行政村的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具体采用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交通条件、城镇建设城区影响因素、文化旅游资源等因子。在此基础上寻找市域村庄整体的空间特性,提炼若干区块和精品线路。
  (3)村庄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
  根据村庄的现状发展,对市域村庄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并提出村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和要求。
  (4)&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精品线路策划
  在市域村庄整体空间分区的基础上,规划结合现有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条件,对区内各行政村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取区域特质,提升区域主题,进行精品展示区和多条精品线路的策划。
 02 村庄现状概况与评估
  余姚市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工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使得余姚市集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精品农业、都市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更好的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高度结合,促进了农民职业向工人、个体经营者、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转变,促生了特色农业、果林种植等一大批农民群体,收入逐年稳步增加,现代农业、精品农业快速发展,社会管理趋向完善。可以说,余姚的农村发展已经迈入中级阶段,因此,进一步发挥农村特色,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是余姚农村未来发展的伟大目标。
 03 发展规划
  3.1、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目标
  至规划期末,市域经济繁荣兴旺、城乡居民生活富裕安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农村社会管理文明和谐,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4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2:1以内,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和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体系,基本完成小康型社会向富裕型社会转型,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宁波市内和省内领先地位,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2、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策略
  (1)、着力打造增效增收、生态高效新产业
  (2)、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明幸福新农民
  (3)、着力构建宜居宜业、美丽和谐新农村
  (4)、着力形成优化优越、城乡融合新机制
 04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空间规划
  4.1、村庄格局发展趋势
  (1)、片区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2)、平原村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加快
  (3)、高山村庄进一步移民下迁,特色村庄发展潜力巨大
  4.2、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空间结构规划
  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大力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千里清水河道建设,成片连村推进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成线连片、整体推进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整乡镇、街道的幸福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鼓励开展区域内多村、多镇联合整治和片区组团建设。全市重点抓好&一区、二核、三片、十带、多点&的幸福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一区&:四明山区域以整体打造&红色之旅、绿色生态、休闲观光、运动健身&等为主题的幸福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展示区;&二核&:以泗门镇和梁弄镇为核心,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幸福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示范镇;&三片&:以姚东片&河姆古韵&、姚西片&梦幻水乡&和姚北片&滨海明珠&为主题,打造各具区域特色的幸福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十带&:以&329国道、甬余线、甬梁线、余梁线、浒溪线、余姚大道、姚北大道、梁周线、古乍线、余慈线&为重点,打造道路沿线景观带。&多点&:以打造风情街区、旅游景点和历史传承、精品农业、特色经济、乡村风情、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精品点(村)。
  4.3、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居民点布局规划
  4.3.1. 村庄撤并及建设标准
  (1)撤并村:在城市规划区或城镇规划建设区内,并能够进行社区建设的村庄,应撤消行政村设置,改设居委会;自身发展条件较差,规模小且布局分散的村庄,应并入附近中心村等规模大的村庄(特别是自然村)。撤并村的搬迁应采用近远期结合的方式,近期予以保留的应进行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2)迁移村:无发展潜力的村庄;偏远山区村庄;受大型工程(如水利、交通工程等)建设影响的村庄;沿河沿路分散的自然村;受地质灾害或其它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村庄;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村。
  (3)中心村:一般居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适当考虑在乡镇域范围内的均衡布置,一般服务于3-5个左右行政村,服务人口规模人,山区村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
  (4)基层村:原则上要满足村庄人口在人左右,或相距较近的数个自然村且合计人口在1000人以上。基层村的功能是居住和农业生产服务,基层村设小卖部和医疗点,有简易公路,电力、电信线相通。鼓励在基层村设置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4.3.2. 村庄布局规划
  至2020年,,余姚市城镇规划区外农村人口34.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北部平原型村庄为100-110平方米,南部山区型村庄人均用地指标为90-100平方米,中心村可以取上限,具体情况可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在建设规划部门或相关文件政策的许可下,进行适当微调。
  4.4、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农业规划
  到规划期末,基本形成&一圈四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1)整合提升城市农业发展圈。以城区周边阳明、梨洲、兰江、凤山、低塘、朗霞等6个街道和泗门卫星城核心区为中心,以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服务城市、美化城市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时鲜蔬菜、休闲渔业、生态园林以及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农业。
  (2)整合提升滨海农业产业带。以小曹娥镇和黄家埠、临山、泗门三镇329国道以北的滨海平原为重点,依托滨海区域的土壤特性和气候特点,突出发展以榨菜为主的加工型蔬菜、蜜梨、葡萄、生猪、南美白对虾等农业产业带。同时,积极推进沿海基干林带建设。
  (3)整合提升姚西农业产业带。以牟山、马渚两镇和黄家埠、临山、泗门三镇329国道以南的五个区域为重点,依托姚西地区的种养习惯和产业优势,主要发展以中华鳖、大闸蟹为主的特种水产、优质稻米、西山白杨梅等产业带。
  (4)整合提升姚东农业产业带。以河姆渡、三七市、丈亭、陆埠(除洪山片外)四个区域为重点,依托姚东地区的历史传承和产业特色,突出发展年糕稻米、荸荠种杨梅、茭白、草莓、畜禽、苗木等产业带。
  (5)整合提升山区农业产业带。以四明山、大岚、梁弄、鹿亭、大隐等五个乡镇和梨洲山区片、陆埠洪山片等两个区域为重点,依托山区水质、土壤等资源禀赋和气候特点,以保护森林、涵养水土、净化水质为目的,积极发展茶叶、竹笋等传统主导产业和小水果、高山蔬菜、洁水渔业等花木替代产业带,并挖掘独有资源潜力,发展中高端森林休闲产业。
  4.5、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特色保护规划
  4.5.1、保护原则
  ①以保护为主,科学发展。②适度利用,有序开发。③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④因村制宜,综合推进。⑤落实责任,加强管理。
  4.5.2、总体目标
  通过政府重视和公众支持的前提下,通过法规的完善、制度的健全、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配备、人才的培育,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落实等措施,初步构建余姚市特色文化村落保护支撑体系,形成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05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此次美丽乡村规划摒弃了传统村庄规划重环境轻发展、重远期轻近期的编制方法,力求突破,主要突出以下亮点:一是充分挖掘村庄区域环境特点。启动的31个美丽乡村既有山区古村落,又有平原现代新农村,其特点不尽相同。此次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文化资源条件,精心设计载体,展示风土人情,彰显村庄、区块个性魅力。二是强化民生设施建设。此次规划既强化村庄外在环境的改善,更注重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对现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在规划中进行布点明确,让村民在村里就能享受医疗卫生服务以及休闲设施。同时,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提升相结合,重点完善村庄污水处理以及垃圾收集等设施,营造干净整洁的区域环境。三是做好产业规划。此次规划根据各个乡村的自然和历史资源禀赋,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跳出农业来发展农业,推进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核心,以乡村休闲旅游和综合配套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体系。
 06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精品线路规划
  6.1、四明山区&红色之旅、绿色生态、休闲观光、运动健身&
  规划以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明湖为核心,以&红色之旅、绿色生态、休闲观光、运动健身&为主题,集中建设梁弄镇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展示区,并建设精品线路,将各乡镇及各富有特色的村庄联系起来, 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的精品线路。
  6.2、姚东&河姆古韵&
  以河姆渡远古旅游和杨梅文化旅游为核心,结合村庄特色,建立天下玉苑区、河姆渡文化区、田螺山文化区、三七杨梅文化区、丈亭杨梅文化区,并通过二大线、掌二线等便捷的交通网络组织起来,建设精品的村庄建设线路。
  6.3、姚西&梦幻水乡&
  姚西北地区的主要特色为&湖光水色&,其文化特点与绍兴地区相接近。考虑到姚西北地区旅游开发形式较好,规划在现有的旅游项目的基础上,以路为经,以水为脉,以姚东&梦幻水乡&为主题,以牟山镇作为旅游风情小镇、马渚镇为现代化小城镇,以泗马公路和规划余慈路联系枢纽,建设两条建设线路。根据对现状资源的分析,综合考虑交通建设的情况,规划综合考虑了二条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线路,分别为泗马公路湖光山色精品线和姚慈路休闲农业精品线。
  6.4、姚北&滨海明珠
  (1)经济发展较高,新农村建设资金充裕
  姚北片是余姚经济发展的高地,沿329国道已经形成了密集的城镇群,是余姚块状经济的重要集聚地,地区的村庄已经呈现由村向城镇的转变。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给该地区的村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动力。
  (2)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以谢家路村、小路下村、天华村等村代表,政策对村庄建设予以充分的扶持,在道路、水系、绿化等多方面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在村庄建设、土地指标方面则给予足够的政策优惠。
  (3)丰富的文化资源
  姚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这些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是塑造村庄特色的宝贵财富,是提升村庄品质的精魂。
  根据对现状资源的分析,综合考虑交通建设的情况,规划综合考虑了三条精品线路,分别为329城镇连绵带、姚北大道现代新农村示范线和兰曹达到产业精品线。
 07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支撑体系规划
  7.1、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7.1.1、教育设施规划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学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步伐,有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基础教育向均衡化和优质化转变;大力提升农村开展全民教育培训的能力,帮助村民掌握技能、增进就业、丰富生活,不断满足村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努力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7.1.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巩固和健全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加快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村民就近能享受到较好的和适宜的卫生服务。规划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继续以市级医院为中心、乡镇级卫生院为枢纽、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络,覆盖市域农村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7.1.3、文化设施规划
  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实现村村有村落文化宫,推进全市行政村建设完善&六个一&文化阵地(一个球场、一条科普长廊、一个宣传阅报栏、一条健身路径、一个小广场、一个综合活动室),逐步实现村村有一个以上文化活动点。
  7.1.4、体育设施规划
  以创建全国体育强市、强镇工作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继续推进&农民小康体育工程&,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一批体育特色村。
  7.1.5、福利设施规划
  依托现有的农村敬老院,整合农村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等各种资源,建设集五保供养、社会化养老、社会救助、应急避灾、老年娱乐健身、慈善转赠接受管理、重度残疾人托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社会福利中心。
  7.2、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规划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中心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90%; 90%以上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执行。
  7.3、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7.3.1、防洪规划
  规划农村防洪标准根据《防洪工程规划规范》,按20年一遇标准进行防洪工程建设。
  7.3.2、防潮规划
  按照近远期的防潮标准建设河塘,沿河沿海地区统一协调。海塘正面采取抵御负压措施,背坡采用种植抗浪植被等措施,提高抗潮效益。
  7.3.3、消防规划
  规划消防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规划按级配置,农村消防设施在镇一级标准基础上,配置相应的村消防设施。
  7.3.4、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长远考虑,预防为主,保护生态环境,丘陵地区农村应预防滑坡、崩塌发生,平原农村注重地下水开采规划和管理,预防区域地面沉降灾害形成。
  7.4、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略)
&&&&&&&&&&&&&&&&&&&&&&&&&&&&&&&&&&&&&&&&&&&&&&&&&&&&&&& 市域村庄空间规划图
&&&&&&&&&&&&&&&&&&&&&&&&&&&&&&&&&&&&&&&&&&&&&&&&&&&&&&&&&&&&&&&&&&村庄等级体系规划图
&&&&&&&&&&&&&&&&&&&&&&&&&&&&&&&&&&&&&&&&&&&&&&&&&&& 四明山区精品线路规划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姚生态环境的改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