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校长级别军委新成立十五部门什么级别

军委部门调整 改“四总部”为15职能部门?
【&a href=&/?target=http%3A///k/%25E5%E5%25A7%%%25E9%%25E8%25B0%%%3Ffrom%3D501& class=&internal&&#军委部门调整#&/a& 改“四总部”为15职能部门】近日军委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基本完成,把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由原来的“四总部”,改为军委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等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br&&img src=&/13ed44e8dde4939648ddc173f7fcbe29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1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13ed44e8dde4939648ddc173f7fcbe29_r.jpg&&&br&另附分析文章一篇,供参考:《“史上最牛”军改 如何改?》&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I2MTA4Njg3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82eeea9c79c7a084a743b1f%26scene%3D0%23wechat_redirect& class=&internal&&http://mp./s?__biz=MzI2MTA4Njg3Ng==&mid=&idx=1&sn=82eeea9c79c7a084a743b1f&scene=0#wechat_redirect&/a&
【 改“四总部”为15职能部门】近日军委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基本完成,把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由原来的“四总部”,改为军委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等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
按投票排序
看了大家评论,感受充满浓浓的阴谋论,我不否认会有政治考量,但高层不会在现在这个军队存亡时刻去做这些下作操作。另外很多人都没有抓到15个部门的本质。
首先,要了解“总部制”和“多部制”区别。“总部制”体制下,名义上军委是领导,但实际上四总部是自己决策、自己执行甚至自己监督,事情做完给军委报备一下而已,完全是独立王国,相当于解放军存在四个“中央军委”,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很容易虚化中央军委,近几年军中打虎已经很清楚证明了;而“多部制”体制下,决策权收归中央军委,保证政出一门,15个部门按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执行军委的决策,讲得难听点,变成幕僚和跑腿的,对下面的战区和军种不能直接下命令,最多只能做军委的钦差。
其次,有人觉得15个部门会不会太多引起混乱?如果你能读懂我的第一点就不会有这个疑问。因为“多部制”之后,这些部门不再承担军队决策功能,只是作为军委的参谋部门、执行部门和服务部门,整体变成军委辅助部门;而正是这个身份转变,他们最需要更专业,因此分工的细化是必然选择,像以前总政,除了本职政治工作,还要管纪委、检察院、法院,根本不可以专注于本职工作,两头不到岸。
第三,看似增加11个部门,会不会增加很多官位?其实更不需要担心,因为这次改革的重点就是缩减机关编制,改革之前,包括四总部、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七大军区、武警总部、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在内,一共17个大军区级别单位,而改革后,5大战区、4大军种和武警总部、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这12单位应该是大军区,这15个部门肯定只会有不多于5个成为大军区级别部门,而且由于这些部门也合并很多以前在军区和军种的决策部门,合并四总部的类似职能,同类职能所需要人数也会大大减少,所以官位必定大幅减少;当然改革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最大减低阵痛,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于平稳过渡需要,高层领导数量从面上看可以超标,但在一年后的十九大之前会逐渐解决。
所以总的来看,这次中央的决策和思路是很值得期待,那么喷子别总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聪明的。——。——。——。——。——日更新
看到这么多朋友点赞觉得很荣幸,我只是一个关注军事和时事的网友,与军队没有任何交集,所发表的内容纯粹是个人想法;我个人从2000年刚有网络那会就开始泡在网络上(可以算是个网络老泡),基本上是潜水员和看客,但近些年博客、微博、微信等兴起后,“喷子”横行,且有国内外沆瀣一气之势,对我们的军队、执政党展开不顾事实的“抹黑”,实在看不下去,最近才开始在各网站发表自己见解,但最后发觉知乎这里相对气氛好一点。其实对于我们的执政党和军队,必须有一个基本看问题的框架,否则很容易得出情绪化结论,甚至成为某些险恶用心言论的帮凶。
首先,我们的执政党和军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可能大家觉得这是官方套话,其实不然,试想当年,老蒋掌握国家机器、国家军队、全国资源和外交资源,解放军不仅没有这些有利资源,而且自身的实力相对弱小;最后为何取胜,就是人民力量,即便解放军的官兵也有不少精兵强将,但这些相对老蒋军队没有任何质的优势,而最终的逆转只能说解放军更得民心,这是根本原因,但也不能归结为唯一原因,否则就不符合实际;
其次,对于解放军的“黑历史”,个人觉得没什么稀奇,这个世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的错误,要认识到“人类犯错误是必然的”是铁规律,像军队这样以人组成的组织也一样;如果动不动就进行道德批判,既无助区分责任,也无助正视听,只会执拗于过去枝节秘史,而忽视当下和未来的创造和提升,这是钻牛角尖的消极态度,没有任何建设性;至于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宫斗”情节很低端,所谓“宫斗”的前提必须是有利益可得才会去做,如果斗的结果是连这个利益都不存在了,就没必要去斗;我们的执政党和军队存在的基础是人民支持,如果没这个基础,早晚都会没的,老蒋就是最好例子,我想以我们领导人的智商不会想不到,即便我不讨论领导人的信仰和道德,都会这样去做,更何况党和军队还是有着很好的传统的。第三,很多人自诩“天下我最聪明”,总是臆想“老子天下最聪明”,这是纯粹妄想症。我们执政党和军队可是世界上最牛人力资源组织,但凡全国有能耐的人基本搜罗得七七八八(而为何会时不时新闻暴出某某民间牛人和专家,不排除有个别强人,但正是由于民间强人比较稀缺才会成为新闻,如果遍地都是就不会成为新闻,这是看问题的基本常识)。有了这些常识,在你发表某些反转性言论时,要稍微想想,我真的比官方更有智慧,我真的比别人掌握更多更全面情况吗?如果没有确定请不要作出那些耸人听闻的判断,而应该是探讨性或者假设性推论,而这些是“喷子”们做不到和不想做的,他们只是想逞一时口舌快感,而我们理性思维的人也需要适时发表更符合实际的回应,对冲不良言论。
第四,有了第三点基础,就不需要对我们的领导人的智慧质疑,我们能想到领导们说不定几十年前就想到,何况他们背后可是我们全国最强大脑;大家要明白,一个决策的出台,必定是一个最大公约数的确立,而非一个完美的方案,而问题的解决也不是早上决定晚上解决,决策者做的是将自己所掌舵的大船按照正确方向行驶,至于具体操作就需要下面机构和人员去执行,至于哪一种最好这是没有定论,必须以一种稳妥、有改进的方向去操作,如果过急过快,即便你初衷是好的,也容易办成坏事,大船可以出现意外,这些我们普通人都能想到,领导人怎么会想不到呢?
军车又得换牌子了……沈阳军区政治部已成绝唱
其实不用过度解读,基本赞同
观点这篇文章写于03/12/2015,有一定前瞻性。原文地址:.....从大的格局来看,党(中共中央)政(国务院)之间,构成一组“君相关系”,但具体到中央军委内部,也存在着一组小的“君相关系”。最初,这种关系表现为毛泽东和国防部长的关系,后来逐渐演变成军委主席和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之间的关系。在毛泽东时代,国防部在中共中央军委和国防委员会(当时设由国家主席兼任主席,名义上统帅全国武装力量的国防委员会,地位相当于1982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但和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不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下,在事实上拥有军队的指挥权。彭德怀、林彪先后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实际上就是仅次于毛泽东的军队“二把手”。可资参考的一个事实是,毛泽东时代的阅兵式,乘车检阅军队的不是军委主席而是国防部长。改革开放后,军队“二把手”实际上一度是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曾长期担任这一职务。从1982年到1989年,他以军委常务副主席的身份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在实际上成为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军队的代表和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负责人,1989年他卸任秘书长后其胞弟、时任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的杨白冰兼任军委秘书长,杨氏兄弟先后担任军委秘书长达十年之久,一时有“杨家军”之说。为了避免军队“二把手”权力过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央军委不再设“常务副主席”。来自军方的军委副主席(最高权力交接前总书记接班人将担任一段时间军委排名第一的文官副主席)主持军队日常事务,军方的军委副主席至少两人以上,相对分割了过去常务副主席的权力,但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军委主席对军队的指挥权限并没有因此明显强化。时至胡锦涛时代,作为军委主席的胡对军队的控制力已大为削弱,郭伯雄、徐才厚盘踞军中,给胡锦涛治军带来明显掣肘。在“多部门制”下,现有的总部机关将被拆分,譬如总政就不再管理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由是观之,将来直属中央军委的一级部门可望大幅增加,甚至不排除恢复设置中央军委秘书长一职。关于中央军委总部体制改革,新华社发布的通稿写得颇为简单。改革现行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另外,要重建直属中央军委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改组军委审计署。虽然这些表述未提及总部改革的细节,但大体方向是清楚的。中共中央军委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四大总部,其中最要害的是总参和总政,与总后、总装两个标准的正大军区级部门不同,总参、总政的所有副职都是当然的正大军区级干部,换言之总参、总政本身即拥有事实上的“副国级”级别(军队中的正大军区级从某种程度上接近地方的正省部级)。总参统领军事指挥事务,总政主管军队政治工作,在军委内部又形成一武一文的架构,总参和总政权限巨大,尤其是总政同时负责军队的纪检监察、政法等工作,使总政在军中势力过大。总参、总政的权力扩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军委权力结构调整的结果。在1997年到2002年间,中央军委中出现了总参谋长、常务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同时担任军委委员的情况。时任最高领导人江泽民通过总参和总政贯彻自身的治军意志,然而总参和总政等总部机关也借此进一步形成自身势力。此后,郭伯雄成为分管总参谋部的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成为分管总政治部的军委副主席,郭、徐二人在军队中一时风头无两。本轮军事领导体制的改革,要改革军委“总部”制度,改行“军委多部门制”,这是一个重大变动。在“多部门制”下,现有的总部机关将被拆分,譬如总政就不再管理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由是观之,将来直属中央军委的一级部门可望大幅增加,甚至不排除恢复设置中央军委秘书长一职。在这种新模式下,原来军委主席不分管任何总部的情况将被打破,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等新设机构将直接对军委主席负责,军委主席可以直接通过军委内部新设的机构全面强化对军队的直接领导。军委总部制,实际上是军队内部变相的宰相制度。实行军委多部门制,实质上接近明朝废中书省的举措。明初设中书省,负责人即丞相,后来中书省被撤销,吏户礼兵邢工六部首长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设内阁赞襄事务,但内阁不再是六部的直接上级。从人的角度来看,过去的军委副主席通过分管军委总部,事实上接近军队内部的“宰相”,在军委总部权力体系调整后,军委副主席将像内阁大学士辅佐皇帝那样,在军委内部回归军委主席助手的角色。从部门角度来看,原来的军委总部因其规模庞大、功能复杂而具有“中书省”的性质,未来其拆分改造后,将变成功能更明确、分工定位更细的内阁“六部”。高层这样的安排,不单单为了提高军委各部门的效率,更是要打破军委形成郭、徐这样尾大不掉的庞大势力的制度基础。
简而言之,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真正确保了军委主席负责制的落实。理解了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内涵,也就理解了此次军改的一大半。
不请自来,正好最近在写这个方面相关的论文。1955年,有感于朝鲜战争期间中美双方过大的军事代差,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策动下全军开始了“向苏联学习”的职业化改革。这场改革大办军校、培养职业军人,设置军衔制、将解放军独特的身份彰显出来,更重要的是,全面学习苏联红军的上层结构,将中央军委设置成为八总部,同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代)。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毛是非常反感这种全面毛子化的改革,这是拔掉他亲自确立的人民军队革命传统的一种做法。尤其是,军内部分军官“学习苏联”陷入了教条主义的陷阱。他们不仅要求要全面学习苏联红军的组织结构,而且要求把苏联红军的生活作息啊什么的都要一并学过来。当时的苏联顾问也建议,不如就实行苏联的“一长制”,撤掉总政治部。刘伯承领导的训练总监部,在南京军事学院大讲“十次打击”,作为解放军机械化的理论准备。彭德怀本人甚至设想过中苏联合军事行动。这一切,都和毛泽东本人确立的人民军队传统格格不入。更要命的是,作为中国人学习对象的苏联红军,和苏联共产党的力量对比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马林科夫、莫洛托夫企图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扳倒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求助于朱可夫,朱可夫马上动员元帅们进入常委会会场阻止投票,然后用飞机将中央委员从各个加盟共和国运来莫斯科,动议召开中央全会,马莫对此毫无招架之力,因而保住了赫鲁晓夫的位子。赫鲁晓夫看到了苏联红军的强大,于是果断趁朱可夫外出访问的时候将其免职。后来,朱可夫的战友们又把赫鲁晓夫拉下马,然后对访问莫斯科的贺龙说,我们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应该搞掉你们的一把手。这些事情毛泽东都看在眼里,于是他对于彭德怀的军事改革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彭德怀自己不是不知道军内有这种教条主义的风潮,他也批评刘伯承(二人有历史过节)“为什么我们搞了那么多次打击,你一次都不讲”,也反对苏联顾问提出的“一长制”(中国兵员文化素质低,如果没有政工干部入伍后带着他们识字学习,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战争),但彭德怀完全站在军人的角度搞军事,跟毛泽东对军队的期望渐行渐远。毛本人坚持党指挥枪,不仅是利用党的组织权威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更是利用这种组织具象化为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控制。为了达到后一个目的,毛指出军队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判断力,等于说军队要懂得站队。1958年,军委八总部重新调整为四总部。彭德怀也在这次调整之后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生涯。1959年,永远健康上台。林彪能够被毛泽东选中,就是因为林彪的军事工作路线是“突出政治”,将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当做军内的唯一指标。因此,在林彪管理下的解放军,不仅复归了延安的革命传统,而且将这种军地结合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林彪同时在公开场合指出,军队应当成为党内**的工具。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表示。因为按照毛的构想,军队是政治化的军队,但军队不能形成政治集团。事实上,在革命的过程中,以野战军为标准形成了“山头”,但均奉毛为”共主“,毛也通过党指挥枪的原则和高超的战略决策获得了军队的忠诚。但落实到林身上,除了第四的这个”山头“,实际上他缺乏对于其他”山头“的控制力,他只能打毛的旗号,将上层机构集团化,进而从制度上约束其他人。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得到,老帅们对于林的抵触时自始至终都存在的。“山头”对于革命无可厚非,因为根据地本身就是星星之火;但对于需要统一指挥、统一补给的现代战争来说就成了掣肘。综上,这次军委机构调整,可以预见将来肯定会出现反复。但唯一好的一点是,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会出现一个像毛一样的超级政治强人,会以一己之力左右解放军的改革方向。毛时代结束后,军地关系是逐渐疏远的,这和毛确立的“人民军队是战斗队、生产队和宣传队”的定位渐行渐远。解放军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这次机构调整增加联合参谋部等等专业机构就能看得出来。未来要出现反复,一定是国际国内形势需要重新进行统筹协调的缘故。、因为中国人总还是要做官的,没有官做就搞出来一个嘛。
实名反对 的二桃杀三士理论。不得不说,顾既不了解中国军队高层选拔机制也不了解二桃杀三士故事的真正内涵及其中的谋略。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自中共军队建立伊始,武官集团内部就分为了两大阵营,政工军官集团和军事主官集团。以落马的两大军副为例,徐才厚就是属于政工军官,而郭伯雄属于军事主官。
而我国一直沿用的四总部+大军区管理体制,源自前苏联。可以说是解放军苏式管理体制的产物。
解放军的军事改革其实早已开始了,从改开以后,就在不断的进行。而某种程度上说,给执政党领导层最大震撼的还是91年海湾战争。自那以后,兔子开始进入了学习鹰酱的不归路。
网络战,J20战机,航母战斗群都是学习鹰酱的产物。
而90年代以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都证明了鹰酱战区指挥和军队指挥系统专业化的优势。这种优势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本次军改的最主要目的是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所以学习鹰酱的指挥体制无可厚非。战区指挥和军事指挥专业化也是必经之路。
大家都在讨论四总部分割以后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军委办公厅的作用。从现在来看,军委办公厅的职能无疑是强化了的。以雍正帝时期的军机处类比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而其他部门的设立无疑是军事指挥专业化的产物。新部门当中最有美帝风范的就是联合参谋部,瞬间出戏到参联会。
而此次军改,无疑是大大加强了军委主席负责制。换言之,丘八已经牢牢掌握在今上手里了。无责任预测一下,这次军改可能真的是为了准备一场局部战争,而此战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国运。
指挥扁平化,这种事情迟早要做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口号,喊了得有20年了吧再不动真格真就是落后了
原来的军委只有大脑和嘴!四个总部有脑有嘴有胳膊腿!七大军区只有胳膊腿!现在的军委一口气把四个总部给吃了!变成了一个有脑有嘴多胳膊多腿的庞然大物!七大军区变成了战区和军种!战区有嘴有脑!军种主要管发育!听懂了吗。。。
补充:每个人都会有管理、指挥、领导、支配的欲望,当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带领新成立部门形成一个新的权利集团,这个集团本身(不管领导是不是自愿的)都会有意无意的想要发挥一下权利,试探一下自己的权利边界在哪里。所以新机关,不管是指挥的、行管的、政工的、训练的,或者就是业务指导机构,都会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有所动作,最基本的就是下发一些规定、文件、征求意见稿或者指导意见,而对于这些,基层都是没有办法拒绝的。甚至还会自动乘以X倍来做。而且除了这15个大机关,顶头上司还有主建的军种,主战的战区,机关之间界限在哪里?要是军种发个文涉及到指挥;或者战区就管理做一下指导、提个意见,基层是从还是不从。。。?原答案:---------------------------------------------大家都在研究高层级的问题,没那么高眼界的我就只有关心一下眼前的事了,就我一个人想到这一点吗?以前“发文件、来检查、回头看”各种活动就是4*N次。现在全部变成了15*N次了。每个领导都会有管理、指挥的欲望,所以要是都发挥一下这个特长,每个部门来个指导性文件、来个规定、来个检查,基层得累成……汪汪汪。
最明显的优势,是这样做对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是有利的,有效防止总部机关拥权自重,抵抗或变相抵抗来自中央的命令,特别是人事和作战两个最根本的部门分权最厉害,其中用意不言而喻。不过另一方面,军队管理职能更加碎片化,而且4拆15在短期内除了人事地震外,这些新部门之间职能冲突或权力真空怕是免不了,真要发挥所谓“扁平化管理”的优势,没有五年大概不行。这五年内反而有可能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顺便吐槽一下,新臂章设计真是难看到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决定,原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属之财务部、军械部直属中央军委,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财务部、总军械部;原防空司令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原工兵司令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至此,中央军委、国防部下设8大总部: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武装力量监察部;五个军种: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五个兵种: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防化学兵。
我总觉得是拆分下面人的权力,保证权力向最高统帅集中。。简称中央集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对我来说唯一的感觉就是如果换新臂章的话对比这个就丑!爆!了! 再也无法愉快的出去装13了。。。哎???好像有个中央军委四个大字(?o . o?) 好像能装的更深沉了(?Д`)
中央军委改革和編制办,这个废了总政。总政没了组织部,就成了政工部,听着像国军啊。战略和规划办和改编办听着类似,但其实更近于军科院。但强化了,也分了改编办的权,一近一远。将军事训练从总参提出来,成立训练工作部。将练兵和调兵又分开了。想是要防止"小站练兵`。心机很深啊。另外,新的军事发展方向将由训总直接引导,防止下面自说自唱自演。接下来是要大练兵的。军委政法委是告诉大家,军队非法外之地。国防动员部将收编各省军区及下属人武部。科技委是将总装劈出来。军委外事办,听着像国防部的另块牌子。总之,废了总政,分了总参,吓唬了总后,劈开了总装。军委办公厅将成为新的核心部门。
结构合理化:军政军令分离、成立火箭军、成立陆军司令部等等,这些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削藩:原来四总的很多职能被切分出来,变成平级的部门,削弱了下面搞小团体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集权:更多的部门,直接对军委负责,军委的职能大大增强,会更多介入军队日常的管理。
为啥没有战略忽悠厅或者直属的战略忽悠局?
的二桃杀三士让我想到致胜联盟理论……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它的致胜联盟(维持领导地位所需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们)的数量越少越好。致胜联盟数量越少越方便控制,其成员得到的好处越多,同时,外边的人也越想进来替代之,里边的人也越珍惜自己的地位,因而领导人的权力和地位也越能保证。对于军的主席来说,其最直观的致胜联盟很显然就是8军委委员。但他选择增进权力和控制力的方法不是缩小军委成员人数,而是增加致胜联盟候补成员的数目(至少24人),使致胜联盟得面对更激烈的外部竞争,变相地达到威慑致胜联盟的目的。之前的致胜联盟可选只有四部+三军+少数例外,现在扁平化后扩大了好几倍,候选人这么多,当然谁更听话谁就能进啊,谁不听话谁就出局啊!同时,以前是四部三军巨头基本必进,不够听话也没事啊反正总有位置留给我,其独立王国易尾大不掉,现在权力再分配和分割后能大大减少这样的情况,权力的集中得以更进一步。-
不宜讨论的政治问题,删前留名。削弱了四总部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从组织架构上来讲,这是削减上层,把决策权力向上集中,把事权向下分散。有利于统一决策,快速执行。从目的上来讲,整合后的目标无非就是对内和对外。对内则是上收决策权,防止地方势力及派系势力割据,从而影响决策的执行。对外来讲,整合后会加强海陆空联合作战能力,为对外战争做准备。目前的四个战略方向:南亚,南海及东南亚,东北亚,西北。最有可能爆发冲突的是是南亚。我们需要在印度洋上找一个出海口,并且印度是最容易踩的。看评论都是说是准备武统台湾,不同意这个说法。从军事上说:假设我们在未来某一年在台海发生冲突,那我们需要至少两个航母编队来应对,一个放在南海 应对以菲、越为基地的对手 另外一个要放在东海应对美日联合的军事干涉。两个航母编队形成战斗力至少是在2030年。另外从经济上说,一旦台海发生对峙、冲突。我们的海运航线将被全面切断,这个时候我们的原油、矿产通道将完全被切断。就失去了持久战的能力,拖上3个月必败无疑。 所以10年内的的战略重心在西南和西北。准备的方向是印度洋上的出海口及中亚的陆路通道。再想像下一旦台海开战,美日必将是对手,欧洲将是骑墙派。近期的战略目标还是在西南或者西北进行低烈度的冲突,练兵同时整合军内势力。同时为一带一路做一下武力威慑。对台的统一还是以和平为主要策略,基本上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缓慢推进。除非发生世界大战,否则不可能武力统一。
分权是为了集权。虽然身在基层,上面的变化还没有对我们产生太多影响,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吃喝拉撒,该训练训练,该教育教育,但是从这些部门职能的分权就可以想见,以后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有相当程度的混乱,对于领导岗位的培养也更加困难,对于军官队伍来说更容易把工作干好,但上升难度也更大。对于部队战斗力来说,只能说实力更强,但不会像过去那样坚强。另外这15个肯定是应知应会,我先去背了再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专家:军委四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设置更科学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周宇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国防部召开军委机关调整组建专题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吴谦上校表示,军委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基本完成,这是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是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的关键一步。吴谦就军委机关调整组建的原因、调整后有关部门的职能等有关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那么,新组建的职能部门将对部队未来建设发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央台记者对军事专家赵小卓、张军社进行了采访。
  张军社认为,多部门制将更适应我军未来建设发展和形势任务需要。
  张军社表示,这次我们将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组建的总原则,来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来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使军委机关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军委机关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有利于加强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赵小卓认为,虽然由四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看似数量上增加了,但实际上机构更加精简、职能更加专业。
  从四总部到军委15个部门,看起来数量是增加了,但事实上总的机构比原来是大大减少了,而且人员也大大减少了。过去四总部,每个总部底下都有很多部门和很多机构,这次军委多部门制,把这些机构和部门大大的压缩,合并同类项,总参谋部过去是集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军队建设、军队管理于一体的,现在军委联合参谋部其实非常精干,主要是作战指挥职能。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整合,军委多部门机构大大压缩,层级大大减少,精干、高效。
  赵小卓认为,新的多部门制度设置更加科学。
  军委的这些部门,都是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和服务机关。这些部门完成任务是为军委决策服务的,也是军委决策之后它去执行的,它去监督执行,它很好的强化了军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军委机关主要是围绕着指挥、建设、管理、监督这四大方面设置的,作战指挥是任何军队都不可少的,军队建设是军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军队管理也是日常性的工作。还有一项是监督,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军委审计署、军委政法委调整组建这些机构,会大大加强军委监督职能,使权利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赵小卓介绍,新组建的多部门专业度更高,职能划分更加明晰。
  这些机构是按照职能来设计的,它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比较高。从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发展、国防动员、战略规划、国际军事合作、改革和编制,这都是很专业的领域,这些专业领域里面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有利于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像联合参谋部主要履行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指挥保障的功能,使军委战略指挥功能能够得到实质性加强。
  赵小卓认为,多部门制将对我军长远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军委联合参谋部,是我军联合作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履行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指挥保障,将极大地提高军队的联合作战水平。军委政治工作部,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主要履行全军当的建设、组织工作、政治教育和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将大大加强当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委后勤保障部,主要履行全军后勤保障规划计划、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检查监督等职能,有助于构建与联合作战体制相适应,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后勤保障体制。军委装备发展部,主要履行全军装备发展规划计划、研发试验鉴定、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职能,有助于构建由军委装备部门集中统管、军中具体建管、战区联合运用的体制架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组织部部长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