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大客车驾驶员未来前景是谁

寻找老车就是寻找童年
寻找老车就是寻找童年
&&公交迷通常指对公共汽车及相关设备、服务有一种近乎狂热程度的爱好者。他们会搜集所有相关的资料,作为留念和收藏,喜欢拍照公共汽车,录下公共汽车的报站。他们熟知当地的公交线路、公交车的车型,会在第一时间得知公交方面的各种动态。公交迷通常还会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务指路等。
&&提及公交迷,很多人都习惯性地打上一个问号。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名贵的豪车,炫酷的跑车才有的迷。可公交迷们却不这样认为,田建告诉记者,全国各省市乃至国外都有公交迷的存在。北京实际的公交迷大约有几千人,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有70多岁的。这个群体以高中生、大学生和一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主。“有一次,我们这接待了一位来自欧洲的公交迷,多亏了论坛里的几个学生,不然我们都没法和人家交流。”田建说,那位欧洲公交迷来了之后看到我们收集的照片后特别激动,但是他也为很多老车就这样被报废感到惋惜。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公交车又不好看,为什么还会有公交迷?男人可能对机械都比较喜欢,像我们这批70后,成长的路上最先接触的机械就是公交车,我们小时候私家车非常少,公交车就成了我们对机械爱好的一个释放点。其实每个人心里,对公交都有一个情结,只不过表达这种情结的方式不同罢了。”
&&全国各地寻找老车
&&“北京公交集团有一个博物馆,现在还未开放,里面的真车非常少,基本都是复原的赝品。看赝品和看照片没什么区别……其实公交车本身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可是等到有关部门想做这个事情的时候,真的东西都已经没有了。”田建和他所在的公交迷群体,对于北京的公交车有着一种特殊的怀念,对公交的发展史如数家珍。
&&“北京的公交车淘汰之后,有的销往外地,有的就地拆解。我们这些公交迷为了能够留下纪念,不惜到东北、河北等地去拍老车的照片,很多人都感慨,以后怀念旧车的时候也只能看看照片了。”田建告诉记者,公交迷对于公交车的迷恋已经到了痴狂的程度,几乎每次有北京的公交车更新的消息曝出,都会有公交迷去追踪他们喜爱的老车的踪迹,有的人专门去山西的煤矿边把老车的现状拍回来,有的则是到东北再坐一次老车。
&&在公交迷的论坛中,经常会有人发一些过去的老旧公交车在外运营的照片。有人说,这些老公交车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在车里,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父母的往昔。之于公交迷,老公交车不再仅仅是辆车,更像是一本陈年的挂历或是褪了色的日记。而新公交车则是崭新的日记,记录着他们生活的每一天。
&&认同感高于一切
&&“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每天盘算着做某件事情能够得到什么好处,是不是能赚到钱。利益似乎成了生活、工作的唯一标准。但这次修车的时候,几个年轻人让我很感动,修这辆老公交车我们恐怕得不到什么,最多也就是网友们的几句赞赏。但几个年轻人却是干劲十足,就算是自掏腰包也乐此不疲。”田建说,公交迷的群体中,有很多人偏偏就喜欢这种毫无利益的事情,他们之中有的人经常充当指路的志愿者,有的人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北京公交换乘方案,免费为网友们提供。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认同感或者是一句谢谢。
&&在公交迷的群体中,公交职工的数量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家里也都没有公交职工,他们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指路手册、换乘提示,全都是靠着自己每天一趟一趟地坐车摸索出来的。他们甚至可以为了体验几条公交线,放弃休息时间。“我们这儿经常有人在网上发体验报告,比如从延庆换乘公交到大兴之类的,还有直接换乘到河北的。然后悉心记录下沿途的车站等情况。其实,换一种心情坐坐公交也不错。虽然这话说出来,很多每天挤着公交上下班的人估计不太爱听。”
&&老车上路就像过节
&&“BK640B这车在北京已经消失了小20年了,那天我们发动汽车上路之后,不少人都跑过来要上车看看,特别是一些50后、60后,争相和这辆车合影,有人就说‘这是自己小时候才能见到的车,看见车就能想起很多小时候的故事’。把车修完的时候,我们特有成就感,但人们上来合影的时候,我们更有了认同感,觉得这个事儿确实值得做,因为我们这就是在记录一段历史。”
&&田建说,去年年底老车上路的那天,简直就是公交迷的节日,大家都特别兴奋。我们在老爷车博物馆附近转了好几圈,后来影星张国立也跟这辆车合了影。“不只是这辆车,以前我们体验过很多辆老旧的公交车,因为我是公交驾驶员,所以我不来他们找不到开车的人。”田建告诉记者,每次有老旧公交车可以坐的时候,公交迷们都显得十分兴奋,甚至还有人专门录像,然后上传到一些视频网站供大家观看。“这次修车、坐车的一部分视频我们也发到网上了,每次看的时候,心里都没法平静。”
&&“有时候,我们说要保护活化石,保护北京的四合院,因为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就只能存在于照片里了,因为那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让后人看到实物。公交车不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吗?以后的孩子如果他们想看看过去的公交车长什么样,难道只能去看一个仿制的赝品或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吗?”
我们坐过的那些公交车
&&新中国最早的公交
&&在人们的回忆里,新中国成立前的公交车大多都是“铛铛车”,那个年代,铛铛车受环境、车况影响较大,所波及的范围也非常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6年,人们以匈牙利伊卡路斯汽车为模板,改造并研制成功了京城的第一代无轨电车“京一型(BD540)”,两年后的1958年,其加长版(BD560)面世。BD540以天蓝为主色调,整体成方形。
&&在无轨电车研究成功后,有轨电车渐渐驶离了人们的视线,由于有轨电车的轨道影响交通,其轨道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面积拆除。1966年,京城最后一条有轨电车停止了运营。从1979年起,BD562型无轨电车走进了北京市民的生活,由于其车内空间明亮宽敞,座位布局合理,且加速快,没有汽油味,因此很受市民喜欢。它是当时国内最优秀的电车。
&&北京之所以最早发展电汽车,也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时,没有自产的石油。北京的一些本是烧汽油的公交车车顶上,要放置一个很大的气包,用来存储煤气,靠煤气当燃料。车辆的动力性能严重打了折扣,而且气味很大,乘坐时也非常不安全。
&&有油就有汽油车
&&1959年,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很快,北京出现了几种新型汽油公共汽车,比如BK640、BK641等。其中BK640是仿造斯柯达制造的,完全自主设计生产,被誉为“争气车”。后来的BK640B等车型也是在BK640基础上改造的,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BK640以及由它衍生出的改造车型一直是北京公交的主力。
&&1974年,第一辆BG670型铰接车3301面世,其长度为16.88米,核定载客为181人。这种车被公交人称为“红棺材”,虽然名字不好听,但是它们被投放到市区主干道运营后,取得的效果立竿见影,乘坐拥挤程度明显得到了缓解。
&&1976年,BK670车型研制成功,公交人习惯称这种车为“黄河通道”。该车核定载客170人,采用黄河底盘,配备了18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北京人对它的评价是“多拉快跑,皮实耐用”。1978年,第一批生产的40辆黄河通道上路,替换“红棺材”,成为龙头线路1路和4路的主力军。BK670很快成为北京公交的顶梁柱,如今长安街很多长线路都曾经使用过BK670,该车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北京公交的绝对主力。
&&在“黄河通道”之后,改造生产了两款车型BK652、BK663,其中,BK652被称为是“黄河单机”,而BK663则被叫做“解放通道”。它们与BK670的区别在于,其车身更短一些,因此也轻便灵活。上世纪80年代末,“黄河单机”、“解放通道”车被广泛运用到了近郊线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如345路等公交线路仍在使用这两种车型。不少“解放通道”都伴着北京进入了千禧新年。
&&环保公交车来了
&&为适应环保需求,1999年,北京客车厂研制成功BK6111CNG型客车。它采用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美国进口的康明斯发动机,尾气排放可达到欧Ⅱ标准,逐步取代了过去的“黄河通道”、“解放通道”,逐步成为公交的新主力。
&&而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5年间,是北京公交车辆更新最为迅猛的时间。不仅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问世,新的18米长的京华巡洋舰也随之出现,这辆核定载客200人的巨无霸是300路的主力车型。2008年前后,更多的CNG、LNG等公交车相继问世,北京公交也正式迈入了环保公交的行列。随着更多的新车陆续更新,市民乘坐公交出行也将更加平稳、安全。
公交迷的“巨无霸”藏品
&&对于城市而言,公交车承载着城市的工业化记忆;对于人而言,公交车则藏着很多故事。北京的公交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从只能拉十几个人的小单机车,到如今可载百十余人的通道车……不过,曾经残存于儿时记忆中的老黄海客车、老解放客车,如今已难觅踪影。这些淘汰的公交车要么已卖到外地最终拆解,要么沦落街头成为废铁。那些让人嘴角上扬的,与公交车有关的童趣,或许,也只能存于照片之中了。
&&但有些人,不甘于让这些记录着北京城发展史的公交车就这样消失,他们凭着自己的一腔热忱留住了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这些人被称为公交迷。位于怀柔杨宋的老爷车博物馆大院里,停放着两辆老式的公交车,两车的型号为BK640和BK640B,汽车铭牌标注的出厂时间分别为1965年9月和1972年9月。其中出厂时间较晚的BK640B型车已被公交迷们修复到了可以上路的程度。谈起收车、修车的故事,既是公交迷又是公交驾驶员的田建感慨良多。
&&8年辗转收车路
&&2003年前后,网友迪迪在四季青一带发现了一辆停在路边的破旧大客车,不成想这辆车竟然是在1972年出厂的BK640B车型,该车曾经是北京公交的主力车型。很快,这件事被发到了公交迷的论坛里,一时间,整个公交迷群体都兴奋了。
&&“发现的时候,这车被人当做修车的仓库使用,车辆的主人是一位修车店的老板。那时候我们真是怕这车最后成了废铁被处理了,所以消息一发出,我们就马上开始四处行动,想办法把车收回来。”田建告诉记者,想法归想法,但一些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成了收车路上的拦路虎。其一是停放问题,车收回来之后,车辆无处停放;其二是价格问题,车辆的主人见有人主动收车,要价30万元,对于囊中羞涩的公交迷群体而言,30万元的数字过于庞大了。
&&“其间,那个修车店老板也在四处找买家,他找了一些影视制作公司,也找了一些搞收藏的,但所有人都被价格吓走了。我们也没闲着,也在找人找地方收车。”几经辗转,田建认识了老爷车博物馆的馆长雒文。起初,雒文对这辆车的兴趣并不大,因为他收的车大多是一些有历史纪念意义或者外形比较漂亮的老款轿车或货车,公交车并不在他的收购范围内,更为重要的是,雒文手头的资金也很是紧张。但在得知了这辆车之于北京城市的意义之后,雒文最终决定帮公交迷一把。在和老公交车的车主几番讨价还价之后,这辆老公交车以5万元的价格被收购,历时8年之后,这辆残破不堪的公交车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
&&其他公交车收车太困难
&&另外一辆被收来的老公交车BK640也是几经波折。2005年前后,在青塔附近被发现后不久,这辆BK640便消失了。几年之后,这辆车竟然又出现在了海淀上庄地区。此时,这辆车已成为了一个工地工人的宿舍。不过这辆车当时属于城建公司下面的一个单位,在经过多方努力后,雒文花费几千元将其收到了博物馆内。
&&“我们公交迷散居在北京各个区域,自从成功收回了两辆老公交后,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每天只要外出,就会留意身边是否有老公交车。”
&&去年9月份,田建曾在一个驾校内,发现了一辆仍可以上路行驶的BK6141型公交车,该车已临近报废期,被用作驾校的班车。BK年至2000年之间北京公交的主要车型。“当时我们花了200元租下了这辆车,带着三四十个公交迷,在路上开了几圈,不过这车属于驾校,最后被强制报废了。”
&&田建告诉记者,以前的公交车不知道怎么流出去的,有可能是通过拍卖变为私人财产。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公交车基本没办法收,好多最后都不知所踪。因为这个东西属于国有资产,私人就算有钱也没法买。多年参与寻找老车的经历,让田建对老公交车了若指掌。“我们到处找老公交车的时候,很多车看上去像,但走近了一看发现并不是,这些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
&&五人小组复原老公车
&&“我们这帮人都属于完美主义者,车子收回来了,就必须把它恢复到当年运营时候的状态。”看着停放在眼前的两辆老公交车,田建的兴奋劲儿来了。
&&不过,修复需要成本,因为这些车的零配件已经非常难找了,车辆里面的状况更是不为人知。“BK640的车更老,按说更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我们收回来的这里车底盘已经完全烂了,车里能拆的东西基本都拆走了,想恢复和重新造一辆车没区别,这就不是我们能力范围以内的事儿了。BK640B则要好很多,基本的东西都在……”
&&经过商议之后,一个由公交迷组成的修复小组很快开始了工作。这个小组共有5人,除了田建外,还有来自双层公交车的电工王晨、汽车报的记者吴戈、正在读大学的彭天龙以及专门负责后勤保障的来自门头沟的张帅。而整个公交迷群体是他们5个人的后盾。“公交迷们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比如公交迷论坛的创办者宁轩,他特地给我们买了不少电话充值卡和油卡,供我们使用。”虽然BK640B公交车上基本东西都在,但大多都已坏损,绝大多数零件都必须更换。按照分工,车辆零配件由吴戈负责在网上“淘”,车内所有电器设备则是由王晨负责购买安装调试,机械部分则交给田建负责。
&&“大家住在什么地儿的都有,最远的是门头沟,我们家住在沙河,而车子在怀柔。”田建说,由于其他人都没有车,所以每次只要田建休息的时候,大家便会一大早到沙河集合,由田建开车再到怀柔。每次修车都是从早8时干到晚8时。“张帅说他不懂修车,只能给我们负责后勤,每次来修车时,总能吃到他从门头沟带来的包子,中午就吃他买回来的烙饼加香肠。大家都是义务在这里干,不仅没有报酬,还要经常自己掏腰包,可大家都没有怨言。”
&&去年年底,经历了两个月的维修、复原后,BK640B已经可以点火启动了。为了把细节做到极致,田建等人对车辆进行了重新喷漆,连车辆编号、车牌、铭牌、座椅他们都是参照以前的资料重新制作安装的。
&&“编号、铭牌由一名公交迷专门负责,他就参照以前的历史资料用电脑制作电子模型,然后再刻出来。我们把镂空的号贴在车上,然后在中空的部位喷漆,这样做出来的效果和原来车上的编号几乎一样。”田建告诉记者,等到修复完毕后他们发现,光花在零配件上的钱就已经有5万多元了。这些钱是大家集资的钱,每名参与者都出于自愿,为的只是在他人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的事情。
&&背景资料
&&BK640型公交车
&&BK640型公共汽车是中国第一款国产大客车。由无轨电车制配厂研发,定型于1957年12月,故称“五七型”或“京一型”,曾被称为“争气车”。1958年起,由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四厂进行批量生产。该型公共汽车使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CA10B卡车底盘改制而成,车身骨架结构参考斯柯达706RO型客车设计,采用全金属半承载结构,在试生产中采用二氧化碳保护气体焊接车体,提高了焊接强度及生产速度。
&&BK640型公共汽车外观采用大圆角基调设计,设有两个双内摆气动车门,车辆涂装采用浅黄和大红搭配。该车型量产后投入3路、7路、10路、15路以及部分长途线路运营,取代了一部分老旧进口客车。部分640型公共汽车曾拖挂小型拖车投入到客流较大的线路缓解运力紧张问题。截至1974年BK640型公共汽车停产,共生产1549辆。
&&BK640B型公交车
&&BK640B型公共汽车是BK640型公共汽车的改进型,由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第四修理厂研制并生产,于1970年定型投入量产。该车使用解放CA10B型发动机和客车底盘。换挡机构采用拨叉式,减少零件并简化了生产工艺。车身骨架为全金属半承载结构,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进行车身骨架焊接,并简化了顶架结构。
&&BK640B型公共汽车的外观曾被周总理誉为“大平正方”,此车,外形与上一代BK640相比更加大气,车内更宽敞明亮。采用了大圆弧形挡风玻璃,且前后挡风玻璃互相通用。车内外各种细节设计也更加协调、合理。资料显示,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周总理的灵车的车型便是BK640B。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公共汽车当藏品!公交迷8年收获2大“经典”_宁夏电视台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 内容阅读
公共汽车当藏品!公交迷8年收获2大“经典”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秀娟]
热播电视剧
汽车·房产
女人·亲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阳大客车驾驶员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