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世界的电影选举法国总统选举靠打架

|||||||||||
最新播报:
那些科幻电影教给我们的事
《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中被克隆出来的机器人军队。
  《后天》讲述在未来的世界,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在一天之内突然降温,全球进入第二冰河期。
  《人猿星球》六部曲中第一部的结尾:掌握核武器的人类文明因为自相残杀而毁灭,在重新进化的过程中,猿类占据了统治地位。
  《终结者》中的终结者人型机械人T-800,其使命就是不屈不挠地追杀人类。
  去年上映的好莱坞鸿篇巨制《星际穿越》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科幻电影的追捧和热爱。科幻电影从不乏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展示,虽然有些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人类非常美妙的未来,但大部分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警告。
  尽管如此,科幻电影还是如暗夜中的灯塔一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设法避开或摆脱科幻电影中展示的人类未来的暗面。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梳理了我们能从科幻电影中汲取的8个关于人类未来的教训。
  1.小心类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外观与行为举止看起来与我们很像的人造生物或许会成为人类的大麻烦。在科幻电影中,有些类人机器人被制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坏事,例如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终结者(Terminator)》中的终结者人型机械人T-800(其使命就是不屈不挠地追杀人类)、电影《异形(Alien)》中被派来执行杀人任务且伪装成人类的机器人阿休(Ash)等。
  而其他类人机器人则可能会因为功能失调而做坏事,比如在电影《西部世界(Westworld)》中,巨大机械乐园的后台监控渐渐失去了对机器人的控制,导致大部分游客被机器人杀死;而在电影《银翼杀手(Bladerunner)》中,人类制造了一批在外观上和人类没有差别的“复制人(replicant)”,主要目的是派遣他们到地球的外星殖民地做各种低贱的工作,但复制人杀掉了监视他们的人类,逃回地球希望能够过人类的生活。
  所有这些角色和情节不仅引发了我们对于越来越多非人性化制造物的恐惧以及对于制造出比人类还聪明的人工智能的焦虑,而且,也引发了对于更加遥远的未来的恐惧——就像我们在电影《致命拜访》中看到的那样:一种来自于外太空且没办法确定起源的单细胞再生体会在宿主睡着的时候攻击其DNA,然后重新复制宿主,生成一个看起来和宿主一样生活、一样说话的全新生命体,然而不同的是,这种生命形式会让人类的情感慢慢枯竭;或者像1953年的科幻电影《火星入侵者》中所描述的那样:外星人朝着人类的身体内植入思想控制晶体,希望能借此接管人类。未来,我们的敌人可能看起来与我们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大相径庭,而且,他们非常危险。
  即使人类将这些类人机器人的身体和运动能力夺走,其仍然可能成为人类的巨大威胁。首先,计算机能控制和统治人类,比如在系列电影《黑客帝国》中,由超级人工智能制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制造出了人类,并让人类在其中生活,为人工智能提供生存所必需的能源;而在电影《阿尔伐城(Alphaville)》中,人被称为“阿尔伐60”的超级计算机完全统治,爱与温柔成为禁忌。其次,超级人工智能会进行大屠杀活动,比如在《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系列电影中,刚开始旨在保护人类的红桃皇后(Red Queen)最后失控,下令屠杀人类。最后,超级人工智能会让你的感情陷入混乱,比如电影《她(Her)》中那个迷人而且有感知力的操作系统就曾让男主角堕入情网,不能自拔。
  假定时间足够长,机器或许最终能找到办法冒充人类,就像电影《异形终结(Screamers)》中的类人机器人“type 3”一样,使它们能做上面的大部分事情。
  有鉴于此,我们有些人生活在对科技的恐惧中,害怕我们创造出来的事物最终会倒戈相向,对付我们,就像英国著名小说家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中出现的情节: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但这个怪物因为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歧视,便开始报复,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弗兰肯斯坦最后和怪物同归于尽。
  因此,我们要对类人机器人和超级人工智能保持警惕。
  2.机器加武器等于大灾难
  如果人工智能被武装起来,那将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而如果它们掌握了核武器,那对人类来说,不啻为大灾难。
  从冷战时期开始,科幻电影就不吝向我们展示原子武器和原子测试带来的灾难。最著名的“启示”出现在《人猿星球》六部曲中第一部的结尾:掌握核武器的人类文明因为自相残杀而毁灭,在重新进化的过程中,猿类占据了统治地位。另外,在1954年上映的电影《Them!(X放射线)》中出现的巨型蚂蚁也是原子试爆后的副产品。这些巨型蚂蚁非常有组织,嗜肉、体型巨大,群聚在洛杉矶的下水道系统,准备接管这个世界。在科幻电影中,核弹爆炸也会将沉睡的怪物唤醒,比如在1954年上映的电影《哥斯拉(Godzilla)》中因为核武器而被唤醒的具有超强破坏力的巨兽“哥斯拉”。
  很多科幻电影都表明,如果机器或者人工智能掌握了核武器的话,人类将面临极大的风险。不管机器是超级计算机“约书亚(Joshua)”还是“天网(Skynet)”。在电影《战争游戏(Wargames)》中,美国五角大楼把使用核武器发动战争以消灭一些危险分子的生杀大权完全交予了“约书亚”这台电脑控制,差点引发了一场全球冲突。而在《终结者(Terminator)》系列电影中,“天网”是一个人类于20世纪后期创造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工智能防御系统,最初用于军事研究,但“天网”在控制了美军所有的武器装备后不久,获得自我意识,立刻倒戈对抗其创造者,试图采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核爆)来灭绝全人类。
  因此,关键在于,不要让机器掌握武器。
  3.禁止克隆人
  对于克隆人,从最好的方面来看,我们只需要摆脱伦理方面的困境,让克隆人作为器官捐赠者或廉价劳动力,科幻电影在这方面也有诸多反应。比如根据英籍日裔小说作家石黑一雄的同名原作改编的科幻电影(《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其中就有三个专门为捐赠器官而生的复制人;而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于2005年出品的《逃出克隆岛(The Island)》中,也有一群被克隆组织控制的克隆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是为本体提供新鲜健康的器官;另外,在由邓肯·琼斯执导的电影《月球(Moon)》,月能工业有限公司利用克隆人上月球从事能源开采工作。
  最坏的情况则是,有图谋不轨者制造出了一支克隆人军队,最终导致了一场宇宙冲突。比如科幻电影《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讲述的就是克隆专家利用赏金猎人的基因模版,克隆出了一支机器人军队,试图叛变银河共和国的故事。
  而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则是基因决定命运以及通过操控DNA制造超人(这些超人最终会对抗人类)的故事。与前者有关的影片包括1977年上映的《千钧一发(Gattaca)》,在这部影片中,通过基因工程加工出生的人才是正常人,而自然分娩的孩子则被视同“病人”;而与后者有关的科幻电影包括《星际迷航2:可汗怒吼和暗黑无边(Star Trek II: Wrath of Khan and Into Darkness)》,其中就有一名处于假死状态300年后苏醒的基因改造超人。
  还有一种恐怖的情况是,出现人和其他物种而成的“怪物”,比如科幻电影《异形4:逆种(Alien: Resurrection)》和电影《变蝇人(The Fly)》。《异形:逆种》讲述了被克隆出来的带有异形基因的雷普利生下带有感情的异形,而因为要破坏军方和无良商人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计划而不得不杀死自己生下的“人形异形”的故事;而在《变蝇人》中,科学家赛斯在一次实验事故中,不慎让自己的基因和苍蝇的基因进行了融合,结果与苍蝇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变蝇人。此外还有各种变异的病毒、植物和动物等等。
  人类直到最近才开始关注这类遗传修改,这是因为我们直到现在才能做到这一点。科学技术朝着未知的方向不断前进,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现实世界向那个技术化但剥夺人性的未来发展,在这个未来世界,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再是充满未知。当一个生命刚刚诞生(甚至在他/她刚刚可以被称作生命之时),他/她的人生路径就已基本确定,除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非基因因素出现,力避这种唯基因主义思想统治世界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4.警惕极权主义
  科幻小说的预见有时会引发极大的争论,但它的好处在于,其能以一种非常简洁的方式反映当下社会。尽管政治风云变幻万千,科幻小说对于领导者和当权者的警告不变,那就是警告他们不要变得太专制、太集权,干涉太多。
  包括1985年上映的电影《妙想天开(Brazil)》、1966年上映的《华氏451度(Fahrenheit 451)》都讲述了人们对极权主义的反抗。在《妙想天开》中,未来的英国进入一个资讯管控的时代,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遭到监视。而《华氏451度》描写的是另一种恐怖新世界,这个世界的独裁者不准人民有书,一旦发现了书,一概烧掉,华氏451度是纸张起火的温度,这本书的结尾,是一群人只好将整本书背起来。
  有些电影甚至更加极端,通过将人们分开从而让人们处于其控制之下,比如为所谓的“异类”建立隔离区或者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让其居于不同的地方;甚至用药物控制人等等。比如在电影《极乐空间(Elysium)》中,2154年的世界上有两种人类存在:非常富有的人生活在无污染的人造空间站,余下的穷人则在破败荒废的地球上苟延残喘。
  而《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执导的反乌托邦科幻电影《500年后(THX 1138)》则讲述了在公元25世纪的某极权主义国家,所有人居住在地下一个白色的世界里,一切问题通过化学控制,生物平衡、经济预算的方式解决。1976年的经典科幻电影《我不能死(Logan’s Run)》描绘的则是在西元2274年,人类居住在由电脑控制的城市中,可以无优无虑、毫无拘束地追求享乐,但为了限制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所有年满30岁的年轻人都将被处死。
  种种迹象表明,极权主义是由现代技术支撑的,没有现代技术政治权力不可能延伸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角落,因此,我们要警惕技术被滥用。
  5.小心大公司或大社团
  科幻电影作为人们向往憧憬未来生活的一种方式,承载了人们太多美好的期盼,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各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于是乎,形形色色的公司就成了片中的常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们大多是跨国性综合大企业,仗着自己强大而独大的权力和财力,大肆挥霍钱财,用于“科学研究”,其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在造福人类,但更多的则与初衷背道而驰。
  科幻电影中的好公司包括电影《蝙蝠侠(Batman)》中的韦恩公司(Wayne Enterprises)和《钢铁侠(Iron Man)》中的斯塔克公司(Stark Enterprises)。在《蝙蝠侠》中,没有韦恩公司就没有蝙蝠侠的一切,韦恩公司为蝙蝠侠提供了支持其战斗的所有装备以及技术研发工作。
  除此之外,科幻电影中的大公司通常都扮演了坏人的角色。而且,规模越大,实力越雄厚,名声就越差。其中包括电影《机械战警(Robocop)》中的全消费产品公司(OCP)以及1973年上映的《超世纪谍杀案(Soylent Green)》中的食品业巨头索伦公司(Soylent Corporation)。
  在《机械战警》中,OCP几乎霸占了所有的消费品领域,甚至建立起了一座完全私有化的城市,把底特律变成了自己的城市,旗下还拥有底特律警察局,甚至把殉职的警察打造成为机械战警并为他们的私利服务。
  而《超世界谍杀案》这部科幻片的时代背景是2022年的纽约曼哈顿,那时,污染和人口再次成为了世界灾难的导火索之一,电影中的所有人都依靠食品业巨头索伦公司提供的食物“绿色食品(Soylent Green)”生存,但这种怪异的食物却经常引发种种问题,侦探在对一系列未侦破的谋杀案展开追踪调查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绿色食品”根本就不是什么食物,而是活生生的人,未来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口过剩的人吃人社会。在影片最后,随着海洋走向灭亡,侦探即使揭开了有关“绿色食品”的秘密也无法避免人类灭亡的命运。
  另外,还包括《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中的“保护伞(Umbrella Corporation)”公司(其生产出的T病毒(T-Virus)最终导致了僵尸大爆发)、在《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的InGen公司(其不仅将已经灭绝的生物克隆出来并集中到一个主题公园“侏罗纪公园”中,更有甚者,还把这些庞然大物带回人类居住的城市,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其中罪大恶极者当属系列电影《异形》中的“维兰德—宇塔尼(Weyland-Yutani)”公司,这家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派员工当敢死队员和诱饵来捕捉活的异形以便制造生物武器。
  所有这些大型公司当然都是跨国公司,它们作为事件、变故乃至灾难的始作俑者,在经过影片的放大后,在人心目中的邪恶形象由此确立,或许这也向我们暗示了大公司的未来?
  6.爱护我们的地球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常常会因为各种目的前往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有时候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前往其他星球获取资源。比如,在科幻电影《九霄云外(Outland)》中,人类前往在木星的卫星木卫一上开采钛;在2009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阿凡达》中,一名地球人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开采该星球上独有的矿物元素“Unobtanium”。诸如此类,不过,这些前往各个星球的旅程最终都以人类的失败告终。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很容易灾难和失败的征程,我们应该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促使我们前往外星球的驱动力包括前面提到的核灾难、失控的气候变化、过度污染或者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与此有关的影片包括科幻电影《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未来水世界(Waterworld)》等。《后天》讲述在未来的世界,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在一天之内突然降温,全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在《未来水世界》中,公元2500年,地球两极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只能在水上生存,建起了水上浮岛。而在电影《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中,石油短缺就使每个人发狂。
  7.警惕外来入侵
  尽管不是我们的错,但麻烦也可能盯上我们。因此,我们如果能时时刻刻保持警惕,那么,至少能更好地做好准备。
  麻烦可能是外星人的大规模入侵,比如电影《独立日》和《火星人玩转地球(Mars Attacks!)》等。在《独立日》这部影片中,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进入地球轨道,并释放了30多个小型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停留在世界几大城市上空,造成人们的恐慌。而在《火星人玩转地球》中,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待,结果遭杀身之祸、灭顶之灾。当然,凶残的火星人最终也免不了恶报。
  麻烦也可能来自各种各样的外星“怪物”。比如,1982年上映的《怪形(THE THING)》、2009年上映的电影《科洛弗档案(Cloverfield)》以及2011年上映的科幻电影《超级8》。《怪形》这部影片另辟蹊径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外星人形象——这个乘坐UFO来到地球的外星生命能寄生在人类或其他生物身上,慢慢模拟这些生物的细胞,无论在外形还是内里,都可以说是寄主的克隆体,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怪形拥有自己的智慧,而且,它们除了能以整体形象示人之外,遇到危险信号还能分离本体存活。电影《科洛弗档案》也讲述了一个怪兽突然袭击地球的事情。《超级8》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79年,讲述了一群青少年拿着Super 8摄影机(在当时流行的一种家用摄影机的胶片格式)自制电影,结果拍到了不寻常“怪物”(外星人)的故事。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地球成为外星人的战场,比如电影《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系列以及2004年上映的电影《异形大战铁血战士(Alien vs. Predator)》等。在《变形金刚》电影中,地球卷入了来自同一个外星球的代表正义及英勇的汽车人和代表邪恶及奸诈的霸天虎之间的战争。而在《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中,我们的地球也成了两个外星生物——异形和铁血战士“异兽斗”的战场。
  另一种可能性是,外星人到达地球的目的只是为了掠夺资源,比如电影《牛仔大叔大战外星人(Cowboys vs Aliens)》中,外星人到达地球的目的是为了金;《飞碟征空/孤岛世界(This Island Earth)》里,一帮怪异的外星人千里迢迢来到地球,目的是铀和科学家,他们想靠地球科学家帮助他们寻找失落的文明。
  尽管目前我们没有紧迫的理由来担心外星人会立刻强行进入地球并凌辱我们,但来自太空的各种其他物质也有可能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物质可能是一颗小行星,比如电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人类发现一颗巨大的陨石正朝地球方向奔来,并将于18日内撞上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想出了阻止该陨石与地球相撞造成人类毁灭的办法:派人登陆陨石的表面,钻洞贯穿至陨石的地心,放入核弹引爆,该方法最终取得成功。
  也有可能是一颗彗星,比如电影《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名热衷天文学的中学生无意间发现一颗新彗星,没想到这颗巨大的彗星竟朝地球直冲而来,在一年内将撞上地球,人类命运危在旦夕,人们想出的办法是由经验丰富的太空人在彗星上引爆核弹将之炸毁。
  或者是一颗流星,比如电影《地球浩劫(Meteor)》。在这部影片中,银河系小行星带遭受不知名彗星撞击,形成大陨石群向地球袭来,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或者是其他“流氓星球”,比如电影《当世界毁灭时(When Worlds Collide)》,讲述的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即将撞向地球,让人类陷入恐慌之中,一个亿万富翁兼天文学家发现有一个小行星似乎可以住人,于是他计划制造一个火箭,派一队人移居去往那个星球,希望能借此使人类这一物种不至于彻底消亡。
  我们的头顶上或许还有很多其他未知的、无法预测的威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持警惕。就像1951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怪形》中的一句台词:“看着天上,看着天上。”
  8.太空探索本身可能危机四伏
  人类每次前往太空的探索之旅都是一段冒险之旅,可能会遭遇各种袭击。比如电影《异形(Alien)》系列,讲述的就是人前往其他星球而遭受异形攻击的故事。电影《黑洞表面(Event Horizon,又名撕裂地平线、异煞)》则讲述了204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派遣一艘可以超光速航行的太空船“黑洞表面”号搜寻宇宙的边境,但这艘太空船成为一个生命体并残杀宇航员的故事。也有宇航员从太空之旅中带回了一些令人惊骇的生物,例如在1985年上映的《宇宙天魔(Lifeforce)中, “邱吉尔”号宇宙飞船接近哈雷彗星,欲探知其内部构造,结果发现彗星内部藏有一艘废弃的飞船,内有多具奇怪生物的干尸以及三个沉睡在水晶棺内的人类,为解开其中奥秘,宇航员将他们带回飞船,结果干尸苏醒,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另外,在电影《怪兽(Monsters)》中,采集到外星生命物种的NASA的探测器在中美洲坠毁后不久,新的生命形式开始出现,半个墨西哥都被列为了感染区遭到隔离。
  尽管上述只是科幻电影的想象,但很多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已经变成了现实,宇宙可能充满了比我们人类更强大的生命形式,因此,我们在进行太空探测任务时,必须慎之又慎。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转】电影里的台湾之《黑金》
摘自《台湾,我不是来玩的》(马军著)
这是一部港片,上映于1997年,出品人是麦当雄和向华强,导演是麦当杰。港片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拍黑社会,港人在香港把警匪题材的黑社会片拍绝了,这下又到台湾拍政治题材的黑社会片,说实话,这部片子的剧情设置是非常有台湾风格的,里头的每一个人物几乎都能找得到现实原型,但是整个片子呈现出的视觉,不管是飞车枪战还是最后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大战直升飞机,都是很港式的风格,所以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很像是台湾夜市里卖的港式点心的味道。
其实在香港电影里涉及台湾政治的片子不少,1996年上映的《古惑仔之猛龙过江》里,就有三联帮帮主选立法委员的剧情,2000年上映的《古惑仔之胜者为王》也有关于台湾政党轮替的剧情,2010年上映的《弹道》更是取材于2004年大选阿扁中弹的情节。但是这部电影在台湾上映的时候,《黑金》两个字貌似还是惹了一些的麻烦,最后以《情义之西西里岛》的名字上映,可见对当时的台湾来说,黑金这两个字还是有一定禁忌的。
“黑金”一词其实指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黑道”,一个是“金牛”。分别指的是在政治中,尤其是在选举中使用黑社会力量和贿选力量达到胜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全世界都有,但是在台湾转型的过程中非常的普遍,国民党因为“黑金”政治形象不佳,民进党以清新的形象上台,但是阿扁在任八年,照样落得个贪污A钱下台入狱的下场,可见黑金在台湾的影响,不是某个党的事,而是整个政坛的事。
这部电影以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访台开始,这也交代了时间,1994年。1994年唐树备的那次访台是中共高级官员第一次访问台湾,所以民进党的人士对唐树备是非常的“热情”,一路上呛声抗议,投掷鸡蛋,并且还跳上了唐树备的车子,据说把雨刮器都给拔下来了。现在唐树备任职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去年还曾去过台湾,不过时代早已转变,即使是在民进党大本营的南部地区,唐树备先生也没有遭受任何的抗议了。
当然,唐树备在电影里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出现是在新闻上呈现的,主要是为了交代一个时间背景,但是电影里头很多人物很多事情还是都有原型的,梁家辉扮演的周朝先在电影里是一个电玩赌博业的商人,也是一个很有势力的黑社会老大,最后还当选了立法委员。周朝先的原型应该是周人参。在九十年代中期,周人参号称是台湾的电玩天王,曾经以贿赂的方式勾结警察保护自己的产业,结果1996年此案爆发,涉案警察一百多人,震撼了当时的台湾社会。
刘德华扮演的那个调查局干员的原型应该是侯宽仁,1996年主办周人参电玩弊案的就是这个侯宽仁,他还侦办过太极门养小鬼案等等著名的案件,是台湾非常有名的扫黑人士,现在侯宽仁是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查缉黑金行动中心的检察官。
当然,大家可能都知道的是,电影里面那个长的很帅的喜欢跑步的法务部长的原型就是马英九,马英九在1993年被任命为法务部长,在任内马英九最大的政绩就是向选举中的黑金宣战,在马英九三年任内,起诉贿选涉案人七千五百多人,力度很大,积攒了很好的名声,据说当时马英九的施政满意度最高的时候能到88%,比现在他当总统的时候高好几倍,被群众誉为马青天。有意思的是,后来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特别费案被起诉,起诉他的那个检察官,就是上一段讲到的那个侯宽仁。
其实这个片子里头还有一个人是有原型的,就是那个号称会分身的“宋妙天”大师,他的原型就是在台湾火热一时的宋七力大师。我大概是初中的时候知道宋七力的,那时候听哈狗帮的一首歌,歌名忘记了,但是歌词还记得一句:“我不是宋七力,不会四处分身,只有在这里可以看到我的本尊。”但是当时只知道有这么个名字,却不知道这个人是干嘛的,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才清楚了一点点。宋七力号称自己能够分身,并因此成为了新兴宗教界的一个领袖型人物,信徒众多,最著名的信徒就是台湾政治人物谢长廷,谢长廷的老婆游芳枝还帮忙宋七力写书宣传。1996年台湾著名主持人,时任台北市议员的璩美凤揭发宋七力,说宋七力涉嫌借助宗教活动诈骗敛财,并指责谢长廷收受了宋七力的政治献金,“宋七力事件”爆发。后来经过台湾的法院审理,认为游芳枝宣传宋七力并不涉嫌牟利,所以无罪,宋七力的行为属于宗教行为,法院管不了,所以无罪。至于说分身之术,有人说是骗局,也有人信以为真,心甘情愿的把钱送给宋七力,法院也管不了。
电影里还有一个场景,就是选举中不同阵营的计程车(出租车)斗殴的场面。这个场景也是有原型的,即全民计程车暴动事件。台湾的计程车司机因为常年在街上逛,接触的人三教九流各式各样,所以对时政局势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一点貌似两岸的司机都一样。计程车司机平时都以电台联系,台湾的地下电台有很多,所以很容易形成不同的小圈子和政治认同,再加上管理原因导致计程车竞争激烈,不同车队之间的司机经常爆发冲突。1995年大丰车队的一辆车和全民车队的一辆车碰撞,最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斗殴。除撞车外,斗殴扩大的原因中就有不同政治倾向的原因,所以这部电影就把这个情节拿过来,安在了周朝先的头上。
片子里还有一个情节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周朝先拼了命也要选上立委的原因,那就是“一清专案”。“一清专案”是当时还在戒严时期的台湾政府发起的一次严打,主要针对的是黑帮,后续还有“二清”和“三清”。这次严打的操盘手就是现在国民党的荣誉主席吴伯雄。上一篇讲《被出卖的台湾》的时候有讲到江南案,在美国打死江南的那个人叫陈启礼,就是当时竹联帮的老大,在一清专案的时候就被捕了。当然,当时被捕的黑道还有很多,大多数都被关进了台湾的绿岛监狱,我曾经去过绿岛,现在岛上还有监狱,也有很多监狱的遗址。这些在一清专案中入狱的黑道分子在狱中还成立了很多的帮派,集中力量介入选举,戏中诸多黑道分子泡温泉的那场戏,反映的就是这个事。
哦,对了,这部电影里还出了两首好歌,一首是《世界第一等》,一首是《孤星泪》,都是伍佰写的,刘德华唱的。
台湾的政体
我的原意是通过《黑金》这部电影给大家讲讲台湾选举中发生的那些事儿,但是为了怕说不清楚,所以还是得从台湾政体的变迁开始说起。
其实说到台湾的政体,得从中华民国在南京开会开始说,因为现在台湾的政体是当年从大陆完整搬过来的中华民国政体和经过几十年本土化改革的结合。说来也挺有意思的,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台湾最大行政长官是陈仪,正式的官名叫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主官,但是陈仪干了两年,期间还整出一个二二八来,所以就被撤换了。接下来台湾最大的长官叫做省主席,一共两任,魏道明和陈诚,但是1949年12月中华民国行政院搬来了台北,台湾最大的长官变成了行政院长,当时是阎锡山。后来过了一年,蒋介石又来到了台湾,台湾最大的行政长官就变成总统了。
现在大家知道,台湾延续了孙中山的设想,使用了五院制,即除了总统府之外设五个院,即管行政的行政院,管立法的立法院,管司法的司法院,管公务员的考试院以及管弹劾审计监察的监察院。后三个院的新闻不多,大家关注的新闻大多是总统府、行政院和立法院的消息,立法院就相当于国会,是主要的政党政治运作的平台。但是实际按照孙中山的构想以及最早南京政府的实践来说,最高的权利机关是国民大会,简称国大。也就是先选出国大代表,然后再由国大代表选举出总统副总统。看过《建国大业》的都知道,电影里选举出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的那个会议就是1948年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大会。大家都知道,既然叫做国民大会,就得有一定的国民代表性,也就是说每个省都得有代表才是,所以当这个国大转移到台湾之后,问题就出现了,也就是因为大陆在共产党的手里,没有办法换届,所以就得一直运作下去。第一届的国民大会一直运作到了1991年,这些国大代表被戏称为“万年国代”,后期的时候都是挂着吊瓶尿袋被人推着轮椅抬着担架去国大投票,场面滑稽的实在是没法看。为了反对“万年国代”,台湾的大学生在中正纪念堂还掀起了著名的野百合运动。最后1990年大法官会议决定,强制国大、立法院和其他一些的无限期留任的代表必须退休。随即在台湾又举办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国大代表的选举,配合当时的李登辉进行了宪法的修改,并允许了总统的直选,为1996年总统直选奠定了法制的基础,最后,2005年举办了最后一次的国民大会的选举,选举出的国大代表投票,宣布废除了国民大会,被称为任务型国大。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次国大,也就是任务型国大的议长叫做叶菊兰,他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自焚的郑南榕的遗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就曾经讲到,自从日本撤离之后,台湾一直都存在着地方的选举,各县市的县市长以及议员都是民选的,只是涉及到最高级别的官员的选举才不开放直选,总统副总统一直都是万年国代投票选举,台湾省长和福建省长也一直是官派,北高两市也因为是直辖市,直辖之前市长是民选,直辖之后的市长都是官派,一直到1994年北高市长才重新选举,台湾省长也是当年选的,而总统要等到两年以后的1996年才开始选,而选举中也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接下来我就捡几个有意思的跟大家分享下。
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
199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是非常热闹的选举,因为台北直辖之后市长一直都是官派的,在还没有总统直选的当时,首善之区的台北市长选举是当时最高规格的一次选举了,所以在台湾当时特别受到重视,大陆的网站上可以看到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的一次竞选的辩论,大家可以看看。
此次选举,一共有三个人参加,民进党推出当时的政治明星陈水扁,国民党推出寻求连任的市长黄大洲,而新党则推出了自己的政治明星赵少康。说到国民党,大家肯定很熟悉了,民进党也不陌生,是由当时的一些反对国民党的党外人士在1986年成立的台湾政党,现在是台湾两党政治中很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而新党,则是从国民党分离出来的,在蒋经国死后,李登辉即位,由于李登辉在国民党内推行本土化的政策,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外省人对李登辉不满,随即在党内成立“新国民党连线”来冲击党中央,结果被排挤的很厉害,于是这些人在1993年成立新党,最初想在内政部注册“新国民党”的名称,结果内政部不准,于是才改称新党,曾经是台湾第三大党,红极一时,在都市尤其是台北市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依旧是台北市议会的第三大党。
大家如果看过那场辩论就知道,主要是陈水扁和赵少康在进行争夺。由于民进党历来的街头运动经常爆发出暴力事件和台独的政治倾向,所以赵少康在选举的过程中一直以“保卫中华民国”为口号来攻击陈水扁,把民进党和希特勒、义和团对比。而陈水扁则非常的聪明,他打出了“走出悲情、迎向希望”的口号,想摆脱掉民进党过于悲情的形象,因为作为都会区的台北市不太吃这一套。辩论会非常的好看,陈赵二人互相攻击,唯一的共识就是批判国民党的市长黄大洲政绩太烂,至于黄大洲,是国民党传统的那种官员,口才仅限于念稿子,辩论实在是不行,在辩论上被打得乱七八糟。最后,陈水扁获得44%选票,赵少康30%,黄大洲26%,陈水扁当选,蓝营因为分裂,没能选上。
当年的省长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宋楚瑜以56%的高票击败民进党的陈定南和新党的朱高正,获得胜利,成为台湾省长。这一点说来有意思,中华民国当时还有两个省长,一个是台湾省长,管着除了台北高雄两大直辖市的台湾本岛的其他地方。一个是福建省长,管着澎湖金门和马祖,政府设在金门。因为台湾省长管辖的地方和总统管辖的地方基本上差不多(总统比省长多管澎湖金门马祖和台北高雄)后来李登辉宣布精省,就是把省政府精简掉了,还保留着机构,但是不运作不上班了,省长都直接官派了。这也惹恼了宋楚瑜,为2000年陈水扁当选总统埋下了伏笔。
1996年总统直选和导弹危机
1996年的总统直选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总统直选,所以备受瞩目。当时由于国民党继续提名已经执政八年的李登辉搭档连战参选,所以当时的国民党两个副主席宣布脱党,林洋港和郝伯村在新党的支持下进行参选,而民进党则推出了彭明敏和谢长廷进行选举。由于这次选举打出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第一次的国家元首的直选,所以大陆非常紧张,这就引出了1996年的导弹危机,结果这1996年的导弹危机成功的成为了李登辉上任的助选团,大陆越是“打压”,李登辉的票数越高。这件事成功的把以前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那种渲染和宣传而产生的“恐共意识”给打造成了中国人欺负台湾人的“恐中意识”,不仅影响到了台湾的这次选举,而且和1994年的千岛湖事件一起,成为了台湾民意中有关“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黄金分割点。
这里再多说两句千岛湖事件。这个事情大家可能不太熟,一提到千岛湖都知道农夫山泉,不太了解千岛湖事件。号,24个台湾旅客乘船游玩千岛湖时在船舱内被烧死。由于当时处理此次事件的浙江公安部门一直说此事是一个意外,在压力之下后来又改口说是遭到抢劫并纵火,新闻的封锁和案件的遮掩被台湾方面大肆批评,再加上最后破案时案犯身着军绿色衣服,又被台湾媒体认为此案是有大陆军人所为,政府是共犯,所以掩盖新闻。李登辉在台湾公开演讲说大陆政府是土匪。从那时候起,台湾民意中的认同开始发生变化,支持独立的民众超过了支持统一的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民众数量也大幅的攀升。
2000年总统大选蓝营分裂,阿扁得利
2000年大选一共有五组人马进行选举,民进党的陈水扁吕秀莲、国民党的连战萧万长,无党籍的宋楚瑜,新党的李敖以及从民进党脱党参选的许信良。原本宋楚瑜是国民党的人,台湾省长,但是由于李登辉惧怕叶利钦效应,怕宋楚瑜跟自己抢功,于是就主张废掉了省一级的行政机构,省长自然就撤了,而且安排宋楚瑜向时任行政院长的连战提交辞呈,引发连宋二人的心结,于是宋楚瑜辞职之后以无党籍的身份参选,蓝营再次分裂。
这次选举,连战携国民党党机器参选,陈水扁携民进党党机器参选,而宋楚瑜则携省长时期的高支持率参选,三个人竞争非常激烈,以至于选举当天三方全都做好了胜选的准备。这次选举中由于蓝营是分裂参选,所以出现了很多关于“弃保”的传闻,即集中选票,放弃一人支持另一人。但是一直因为连宋的民调相差不多,大家也不知道该弃谁保谁。这时爆发了四件影响选举的事儿,一是在台湾很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李远哲公开挺扁,被称为是阿扁当选的临门一脚;二是兴票案爆发,国民党立委指责宋楚瑜借儿子的户头进行政治黑金的操纵,打击了宋楚瑜;三是所谓“假民调”,当时台北市长马英九违反了选前一天不能提民调的选罢法规定,说自己看过内部民调,认为是连扁对决,宋楚瑜已经出局,导致部分蓝营民众弃宋保连,这也后来成为了马宋心结的很大一个原因;四是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强硬表态:“不管是谁,搞台独就没有好下场”这句话也为陈水扁增加了不少的选票。最后阿扁以39.3%获胜,宋楚瑜获36.8%落选,连战仅获得23.1%的选票。这次选举之后,阿扁当上了少数总统,台湾朝小野大,长期在野的党执政,长期执政的党在野,大家都不太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台湾开始空转,竞争力逐渐衰退,从四小龙之首逐渐滑到最后一名。国民党的民众围攻了党中央,要求李登辉下台,马英九作为市长讲话要求民众冷静,被李登辉视为逼宫,马李心结埋下。此举又被民众看为是护李,被扔了一身鸡蛋。宋楚瑜在落选晚会面对支持者“组党”的呼声,不久后成立了亲民党,而大陆也学乖了,对台喊话也变了样,从“搞台独没有好下场”,变成了“我退休以后,就是爬,也要爬到台湾去”,身段软了很多。
2004年总统大选与两颗子弹
对于85后的我来说,2004年大选应该是第一次直接感觉到的总统大选,之前的都没怎么直接关注过,都是靠之后的文献和记录才逐渐的了解。2004年的总统大选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接近的一次选举,民进党的陈水扁吕秀莲仅仅赢了国民党的连战宋楚瑜千分之2.28,后来被民进党称是二二八冤魂保佑了阿扁的胜利。但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两颗子弹的故事了。
投票前一天,即2004年的3月19日,陈水扁和吕秀莲在自己的大本营台南市扫街拜票的时候遭到枪击,一颗子弹打进了吕秀莲的膝盖,而另一颗子弹则打进了陈水扁的衣服,并在阿扁的肚子上蹭出了一条线,弹头落在了阿扁的夹克里。这件事当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论,民进党指责国民党阵营玩儿黑的,而国民党则说当时自己一方的民调领先,没必要玩儿黑的,很可能是民进党的苦肉计。当然也有人认为此事是地下赌盘为了影响选举而采取的行动。著名的华裔神探李昌钰也从美国回来调查此事,后来也没发现什么蹊跷的事儿,十天之后,警方在台南海边发现一个叫做陈义雄的死尸,并认定这个陈义雄就是凶手,跳海畏罪自杀,就此结案。
2008年香港拍了一个叫做《弹道》的电影反应的就是这个事情,由任达华出演,大家有兴趣则可以看看。
这次选举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儿,就是所谓的灌票。在台湾,每次选举都是当天下午结束,然后直接就开票的,晚上就能知道结果。每个电视台为了争取收视率,就在每个开票点设置记者,随时统计数据,实时播报。所以有的电视台为了体现自己比别的电视台消息迅速,就故意的进行灌票,比如现在甲组开出了100票,电视台故意灌水说是120票,反正甲过一会儿也能开出120票。结果这次选举有的电视台灌爆了,以至于发生了我听讲座听到的一个故事,很多人在看电视认为连宋稳赢的情况下出门吃了个饭,回来发现阿扁反超了,而且连宋的票不升反降,他们看的应该就是那些给连宋灌票灌多了的电视台,再加上此次选举废票很多,双方差距很小,导致很多民众,尤其是蓝营民众认为阿扁做票。后来经验票法院裁定阿扁当选,台湾的媒体声誉因为此事大幅下挫。
04年之后的各次选举,大家可能都很了解了,在此,我也就不再赘言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总统选举最新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