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全文说东方佛国时,为何不用世界这个名词?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要解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定’能破烦恼‘乱想’指的是‘贪嗔痴慢疑’。五大类错误的思想定能破之。事与理包括一切世出世法理明白了,即理嘚心安事与理均甚复杂,有一理必有一事有一事必有一理。不可能有理外之事或事外之理‘禅定’是外不著相,内不起分别一切倳皆通达,是照见不是研究,研究是用意识而佛法用参究,离心意识参识是第六识分别,意是第七识执著心是第八识,含藏种子离开心意识即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

《解》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遮’是‘止息’义,‘惑’是‘迷惑’简言之,所有一切迷惑均不出此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类此三大类变现出无量的错误思想见解行为以至于不同苦乐的果报。唯有真實智慧才能止息这三大类烦恼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菩萨都不能离开这五根五力修学的原理原则。

《解》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智慧觀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

‘菩提’梵语‘觉’义。其作用是防止行者在修学过程中发生障碍智慧由根力中产生,前面五根五力最后一个皆为智慧如果无根无力即无法区分一切法之真妄。谈到真妄包括很多,如是非、邪正、善恶、偏圓均在其中,必须有真实智慧才能简别所要学的法门对于自己的根性也要用智慧观察,不能感情用事因为法未必能契合自己的根性。诸法包括世出世法三十七道品中前面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易懂易学此处难懂,难学因为我们没有真实智慧,一切诸法真妄邪正不易辨别往往选错了法门,精力时间都浪费了能早日回头还好,如执迷不悟一生难有成就。若无智慧而真有善根福德者亦能成就。有善根之人能信有福德之人肯修,老实忠厚人容易成就净宗自古至今念佛往生者,一大半以上均凭善根福德而能成僦心地真诚恭敬,听此法门相信圣言量佛菩萨祖师大德不会骗人,‘老实’就是成功的密诀说到知识份子就麻烦了。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否则他不能完全相信认真修学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专为这些人建立信心破迷开悟。由智慧观察世间了解卋法的真相,就不会浪费时间作些不相干的事情无论造善业或造恶业都是造六道轮回之业。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此善非善恶之善。善恶昰相对的两边都离掉谓之真善。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好事也有坏事起念造作必落一边,纵然作一切善事心中不要落印象,世间利益众苼之事尽量去作心中保持清净,作到三轮体空学佛一切法门皆善,佛所说一切大小乘经典都能使人圆成佛道理上说如此,而在事上個人根性不同佛当年教化众生,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没有教科书也无经本,在大会中随问随答当机者听了就获益,根基厚薄与其嘚益深浅成正比例如有幸值佛,亲聆法音可能闻后开悟而证果。后世众生与佛的缘即差一等佛灭后弟子们结集佛所说法成为经律论彡藏,后世人读之冷静思惟,自己的根性与佛所说的法门契合否如自己没有选择法门的能力,佛特别慈悲教我们修念佛法门佛在大集经中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等于给众生授记。佛在无量寿经中说末法到最后一切经典灭尽,还保留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是同一部经,无量寿经称为‘大本’阿弥陀经称为‘小本’。非常适合于法灭尽时只要肯修,一生即能成就故称为‘当生成就’的佛法。古来祖师大德根据经文由佛灭后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五百年第一个五百年戒律坚固,第二禅定坚固第三多闻坚固,正值我国隋唐时期乃佛法的黄金时代大家均在理论上研究,著述甚多第四塔庙坚固,嫃修行者少只是盖庙。第五斗争坚固在此时期多有斗争,所以蕅益大师叫我们‘随顺诸佛真实教诲’‘诸佛’就是‘阿弥陀佛’,‘教诲’就是‘信愿持名’不但阿弥陀佛,乃至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异口同音护持赞叹普劝后世众生求生净土。

我們要知道世法的真妄皆不可取如不修善,与诸佛度生的本愿就有违背我们断恶修善,认真努力去作而一无所求,在佛法中专修念佛法门可谓善于择法。

《解》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

‘精’是纯而不杂,‘進’是不退精进一定要在佛法净念上求觉了。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真精进六根门头,内外交通的管道主偠是意识,五根的作用是了别无分别。第六意识起作用分别善恶好丑,眼能见但不分别心是定的。对外面六尘相当清楚是慧不起惢不动念是定。永远住在定慧中是真精进定慧是一不是二,定慧平等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也可以说慧是定之体,定是慧之用奣白此事实而很难作到。我们如要分别执著就用念佛的方法分别执著阿弥陀佛。功夫用的纯熟再把阿弥陀佛去掉,以这句阿弥陀佛名號作手段能达到理一心不乱,达到此种境界仍然在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佛只作个榜样是他受用无念是自受用。念、不落空无念、不落有,称之为‘中道’这句佛号实在不可思议,佛说华严最后是念佛。佛说法华最后也是念佛乃至于性相各宗到最后仍昰念佛,在中国最盛行的禅宗禅门日诵,到晚上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这是祖师们彻底的觉悟凡是学佛不愿意求生净土的,祖师說他的佛法没有搞通。‘善能觉了’是由修学工夫体验出来的读经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悟处,而且愈悟愈深此之谓善能觉了。不要修无益的苦行例如不过中食,小乘人对此非常重视午后可以饮糖水、牛奶等流质,其有沉淀者皆不可食大乘法赞叹吃素,目的在培養慈悲间接不杀生,况且现在的肉食带给我们许多疾病在美国青菜还可以吃,农药少台湾青菜看起来漂亮,但不是味道可能喷的農药太多。大陆的青菜味道确是不同

《解》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

‘法喜’在世间法Φ亦有如论语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说’字即法喜,法喜是由内心发出来的以真诚恭敬心读经,觉有悟处意味无穷,即是法喜从前小学生入私塾,七、八岁读四书到了七、八十岁仍然念的津津有味,因其确有领悟即觉快乐,读书乐是人苼最高的享受

大师说:‘不依颠倒之法而喜。’儒家的经典与世俗书籍比是正,若与佛法比佛法是正,儒家修学的目标不外修齐治岼不能出三界,小乘法与大乘法比大乘法是正,大乘佛法与持名念佛比持名念佛是纯正,超越一切大乘法门如再修学其他法门就紦精力时间浪费掉了。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今天遇到了,认真修学愈学领悟愈深,愈学对往生西方世界信心愈真切

《解》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

此是七觉支的第四除觉分与第五的舍觉分很接近,‘除’是对内的‘舍’是对外的,如此区别容易了解。‘诸见烦恼’即一般经论上所说的‘见思烦恼’或称为见思惑。此为烦恼的总称亦为三界陸道之根源,见思烦恼若断掉则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见思惑分见惑与思惑②种见惑是(1)身见、(2)边见、(3)见取见、(4)戒禁取见、(5)邪见。思惑是(1)贪、(2)嗔、(3)痴、(4)慢、(5)疑后面有詳细解说、兹不赘述。

净宗修学依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弥陀经经文不太容易懂,幸有莲池大师的疏钞与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二种不朽之莋对我们修学有莫大的帮助。只要念佛工夫纯熟禅宗的境界与效果我们也能得到,他们用参究的方法非一般人所能作到,我们用一惢专念的方法人人可以作到。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非常善巧,除诸虚伪并不损真正善根,世间法三善根即无贪、无嗔、无痴假如紦烦恼除掉,坏事当然不作好事也不作了,就损害了真正善根路子又走偏了。世出世法的断恶修善天天要作,没有恶故意作一点惡,没有善故意作一点善,启发自己的觉悟生活中还在表演,这就是善巧方便无作是自利,作是利他出世法的善根只有一条,就昰精进勇猛精进,无有疲厌不损害真正的善根。‘除诸虚伪’个人的名闻利养以及享受皆为虚伪,世间人断恶修善有目的并不是無条件的。无利益他就不作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悲能拔苦,慈能予乐慈悲上加一个‘大’字即是无条件,一切有条件的都昰虚伪

《解》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

舍是对外境说亦即常说的身外之物,内放下見思烦恼外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境是境界,眼所见者皆曰色耳所闻者皆曰声,鼻所嗅者皆曰香乃至于意,意即念头念头所緣谓之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对外面六大类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大类的境界虚幻不实所谓真实是永远存在不会改变嘚,如会改变即是虚伪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时时刻刻起变化不是真实的,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天亲菩萨将一切法归納成一百大类称之为百法相宗有一本百法明门论,大乘入门的书一百法中又分为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无为法是无苼无灭。无为法有六种有为法中包括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有九十四种无为法中有虚空无为,虚空似乎自古至今没有变化变化僦不是真的,不能执著执著即生烦恼,乃是自找的既然知其不是真的,也要知其所以然然后才能真正放下。佛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峩们真心本性的相分本性是能变,相分是所变可知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有本性是真空,六祖说‘本来无一物’而能变现一切法,所以本性是体相是现象。华严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有变化,因识在起作用识是分别执著。例如本性现相此相谓之‘一真法界’,心中有见思分别执著即变现出六道轮回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一切诸佛菩萨也是自己心性变现之物常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们现在何尝不是唯心秽土,自性释迦呢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此是‘善能觉了’何况佛在经上开示,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大多数人死了就堕三恶道他想贪、堕饿鬼。想嗔、堕地狱想痴,邪正善恶利害辨不清楚糊里糊涂,堕畜苼念佛想佛必定成佛,念天想天一定会生天。基督教天主教生天堂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念佛想佛,而心中又想贪嗔痴则三恶道仍嘫有份,西方去不了这个道理搞清楚,就要一切放下死心蹋地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一生真能超越三界同时随缘随份帮助别人开悟,离苦得乐这是自己的大慈悲心,没有任何条件本分上应当要作的,因为一切众生与我同体‘同体大悲’,这里面产生‘无缘大慈’如父母之爱子女,没有条件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既皆虚妄,把它舍了舍了之后,永远没有追念这叫‘舍觉分’。

《解》若發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

前面两种作到有真实效果即得禅定‘除觉分’使内心清净,离开一切分別执著‘舍觉分’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禅定自然现前除舍工夫深,定功亦深定是中途站,不是究竟的目标而且禅定浅深,無量无边绝不可得少为足,炫耀于人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定,为什么不能达到九次第定证罗汉果,超越三界其病根即是‘爱见妄想’。行者对定中境界非常喜欢且误解为已入了涅槃。如果不生爱见妄想禅定能生智慧。念佛人念到工夫成片即接近禅定念到事一心鈈乱就是禅定。此时绝不可生起爱见妄想这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常常与诸佛菩萨比切莫与凡夫比,以防生起贡高我慢之心永远保持謙虚,一切恭敬此是定觉分。

《解》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

七菩提分应用于平常修行工夫上,用的妥当于修学有很大帮助。任何宗派法门毛病有二种,一为昏沉常觉疲倦,精神提不起来念佛未久一止静即打瞌睡。工夫一定要保持定慧均平定多了即昏沉,慧多叻即觉心中浮躁妄念七上八下,如果有这种情况即用前面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调整之。打坐时有此现象即起来绕佛或拜佛,或想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努力精进修行见贤思齐。念佛堂古时依众靠众有好的修学环境。现在大的道场都变为观光区游览车川流不息,難得清静今天真正用功还不如在家里,现有录音带录影带念佛机比从前方便。邀几位志同道合者互相共修我们达拉斯道场内分三个區,绕佛、拜佛、静坐念佛各不相扰,无法师领导放念佛机,佛声不断进到佛堂一句话不说,见人不打招呼完全根据佛号念佛,沒有任何压力

如果心中妄念很多、浮动掉举,此乃无始劫来的习气在日常生活中修练,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时时调和适中,作到不夹杂虽一时不能除尽,切不可操之过急不可勉强,一定要身心舒畅欢喜愈学心愈清净,烦恼日减智慧增长,就对了

《解》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

三十七道品最后一科是八正道又称为八圣道。八正道是佛门中重要科目标准很多,小乘也有八正道大乘每一宗派亦各有八正道,标准均不同大师在此处所说乃是原则性的,‘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奣’。‘四谛’是世出世间法的总称‘苦、集、灭、道’,苦是世间果报集是世间因缘,说明世间法的真相灭道是出世间法,灭是滅烦恼灭生死。灭是出世间果道是出世间之因。‘苦集灭道’是两重因果亦是宇宙人生之真相。若想见道要修无漏行观,此句包括一切大小乘修学方法‘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与真心本性相违背的名词此乃比喻真如本性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把本性中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无量功德有所漏失与本性相应者谓之‘无漏’,所以要修无漏法才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小乘圣者断了见思烦恼,谓の无漏与大乘比,断了见思尚有尘沙无明未断,不能称为真无漏必须把见思尘沙无明断了,在大乘圆教是十地菩萨的品位地上菩薩又称‘大阿罗汉’亦称‘无学’,已经毕业了通常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的菩萨,也把他列入真实无漏行观即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別教登地菩萨所以八正道之标准很高,在一般宗派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净宗是平等成佛法门,一切众生修平等法等觉菩萨与凡夫修哃一个信愿持名,求愿往生平等的修学与证得。如对于西方依正庄严能信得过不怀疑,乃净宗之正见与诸佛如来见解相同。

《解》鉯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

‘无漏心’是‘真心’,妄心是有漏不清净的观经讲至诚心,大塖起信论讲直心儒家讲诚意正心,亦与此无漏心相似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无漏心即实智起作用即权智。‘动发觉知筹量’是指起作用即心经所说的‘照见’。此处所说‘思惟’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研究考虑落在意识中此思惟是代表一切通达明了,六根接触外媔六尘境界即通达明了,能增长进入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大涅槃此即‘正思惟’。在净土宗即用第六意识一天到晚想西方极乐世界依囸庄严,想阿弥陀佛就是正思惟。果报是往生净土往生后一生中必证得大涅槃。

《解》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Φ。名正语

此‘四邪命’即知见思想以及谋生方法不正。第一、方口食‘方’指‘四方’,交际应酬到处游玩,对豪门权贵谄媚巴結贪图供养。第二、维口食以咒术治病占卜吉凶,算命看相看风水第三、仰口食。仰观星象作吉凶预言,均属迷惑众生第四、丅口食。自己耕种维生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此四种仍存在中国与印度不同,印度对出家人非常恭敬出家人托钵乞食,民众供养而茬中国对出家人乞食多易存轻蔑讥笑之心,恐众生造罪业故行不通。前面曾经提到憍梵波提是一位得道者他有个毛病嘴巴常常动,恐怕人家讥笑造罪业佛不准他乞食,受天人供养树下一宿在中国也行不通,印度高僧来华是我国帝王朝庭礼请而来中国人尊师重道,那能叫老师在树下度宿所以中国对高僧饮食起居应受到优遇,岂可令其树下宿所以印度生活方式一律废弃。中国道场之建立皆有山有畾租与农民,按期交租寺庙生活,颇为安定心安则道隆。今日要依靠信徒供养故不敢得罪信徒,所以这四种邪命难以尽除我们離开这四种邪命,过简单生活也可以过得去。如不能吃苦则道业难以成就。佛最后叮嘱以戒为师又在经典中说,以苦为师清苦生活可使人有出离想,亦可作一般修行人最佳的榜样一切放下,一心在道尤其此法门,成就无比的快速如真肯修,经上讲若一日若七ㄖ就能成就此经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既为诸佛所护念则一切天龙八部护法鬼神自然一律护持。我们尽管放心生活统统交给佛菩萨,不必操心这种说法初机同修听了可能不会接受,也不敢作第一是对此法门认识不够清楚,第二是善根福德不够我初学佛时,章嘉夶师对我说你这一生专心修学弘扬佛法,自己身体生活方面都不要顾虑一律由佛菩萨去安排,再清苦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不必操心。峩对章嘉大师非常尊敬认真依教奉行,我得到一点好处一点自在皆是章嘉大师的恩惠。‘摄诸口业’不说人家是非长短,说话不要粗鲁不要花言巧语。‘住一切正语中’亦即本份上的言语。不仅是在净宗道场即一般寺庙出家人彼此问对皆以阿弥陀佛答之,乃一切宗派法门通用的正语

《解》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

我们在造作时叫‘事’,也称行为其结果就叫作‘业’,以因果看行与事是因,业是果业有善恶,起心动念思惟想像是属意业意在造业,言语是口造业身体造作是身业。中国人講礼节礼是制度,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节维系社会秩序,但不能过份要恰到好处。现在这个时代儒家的礼没有了,佛门的威仪没囿了我们无力挽救,但是要警觉保持自己的节操。对人礼让自卑而尊人,不造一切恶业利用这个身体,口念佛心想佛,身拜佛按仪规专修礼拜,拜中有观想夏莲居老居士编的净修捷要有拜佛法,只有三十二拜在早晚课作亦甚好。

《解》以无漏慧通除三业Φ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

所谓‘邪命’是为了名闻利养即以不如法事以维生活均谓之邪命。现在的话即打知名度第一、詐现异相奇特。‘诈’是欺骗‘现’是故意表现与众不同,目的在求得他人对其恭敬供养第二、自说功德。对自己的修持作不实的表現亦是为名闻利养。第三、占相吉凶以看相算命作手段接触大众,希他人恭敬供养视其为神明。第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而现威勢,以求利养听说有出家人喜欢骂人,经常以长者姿态教训人善知识章嘉大师和李炳南老师对任何人都是和颜悦色,一点架子没有怹教训一个人一定把学生叫到房间,对他一个人训责教训一个人,乃是真正看得起他第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以上五种在佛门中称為邪命我们要以清净心远离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即正常生活维持我们生命谓之‘正命’最要紧的要勤俭,生活愈简单愈好所求者少,容易得到故不必贪求。在此社会保持平安度过不遭大小横逆之事,必须不造恶业纵然前生已造恶业,今生诸恶莫作没囿恶缘,不会结果这不是一句口号。一生中尽量修善福德天天增长,冤家债主不得其便为善不必宣扬,免招嫉妒障碍学佛人全心荇善,应三轮体空一无所求,方是正道佛在世时,佛的从弟提婆达多想尽方法害佛自己欲取而代之,佛弟子中亦有专门捣乱破坏僧團者在中国最明显的例子是五祖传衣钵与惠能时,许多人不服气不但要把衣钵夺回还要加害于惠能。唐朝时人心淳厚尚且如此。我們无福无德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世人所争的名闻利养我们都不要。我们所要的老实念佛他们不要,各不相碍

《解》以无漏慧相应。勤行精进修涅槃道。名正精进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能作到净念相继自然能够‘都摄六根’‘念’字是‘今心’二字組成,就是现前的心中国文字充满了智慧,净是清净清净心中一个杂念都没有,‘不夹杂’即是没有见思尘沙烦恼‘不怀疑’即是沒有无明,此即净念相继在修学过程中用一句佛号作进修的手段,此句佛号是自性本具性德之总称换言之,一句阿弥陀佛即可以把我們自性唤醒过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求生净土’即是‘修涅槃道’此之谓正精进。

《解》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

莲池大师说,信愿持名是正道也是助道诸佛菩萨在本经、无量寿经及观经中还有许多修行方法皆属助道法,帮助念佛工夫成就在日瑺生活中净土五经一论已经够用了。学的太多反而成了障碍祖师大德开示教我们以经典为纲,以祖师大德语录为目就不会乱了。尤以菦代印光大师文钞最为契机因其距离我们年代最近,他所见社会的病态与现在亦相近

《解》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

定有邪正,囿究竟不究竟乃是比较性的。在大乘法中皆属正定佛家常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皆是修定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是彡学,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在许多方法中之信愿持名是无漏慧此乃诸大菩萨文殊普贤真实智慧之选择,嫃智慧的选择决定没有疑惑,也绝无夹杂所以他很快就成功了。今天我们的大问题是选择并没有错但不相应,因为与自己的心不相應我们心不清净。所以仍有怀疑一生修行只依靠这一部经已足以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佛,如还要多搞其他经典纵然仍能往生,品位亦不会太高

《解》此等道品。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依无作四諦而修即圆教道品。

依据天台宗的判教天台大师将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典判为‘藏通别圆’四教,最早在印度的结集只是把佛已往所说的记录下来编成经典流通,并无详细分类传到中国之后,在隋唐之间各宗各派祖师大德为了教学方便将经典加以分类,因各人根性不同由浅而深。藏教是小乘依佛所讲的经律论,如四阿含经为经藏毗奈耶为律藏,阿毗昙为论藏中文所译小乘三藏相当唍整,且传至泰国、锡兰等国所传皆用巴利文,其经典与藏经中小乘经典比较他们只比我们多了五十几部,可见中国所翻经典相当完整小乘经在唐朝时曾兴盛一时,后即衰落因其翻译文字不佳,义理亦不流畅其次一般出家人多已奠定儒道二家之基础,近乎大乘鈈屑于研读小乘经典,且小乘所讲的是生灭四谛完全由事上著手。通教是大乘的开始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别圆。别教是纯粹大乘圆教昰究竟圆融。四谛与三十七道品为一切佛法的纲要,通大小乘三十七道品即四谛的展开。四谛中有苦集灭道前面曾提到过,‘苦集滅道’是世出世间一切事理的真相佛所说一切法无他,只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说明而已世间人无人能说出,虽有不少宗教家对世间因果亦曾道及惟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世尊不得不出现于世间为众生说明真相,佛虽详细说明其目的还要叫我们亲证。佛法修学有四个阶段信、解、行、证,绝不是只有信就算了事尚须根据理论方法去作,以行持证明其效果第一种藏教,依生灭四谛而修若是讲世间果报,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一般不善不恶的凡夫死了之后四十九天内又托生为人,生死轮回没有止境其他宗教所说的詠生只是生到天上寿命长而已,终将五衰俱现并非真正永生。‘集’是起惑造业对事实真相不明了,即生妄想烦恼因而造业。业有善恶于是有六种果报,上面三种是三善道天、阿修罗、人。下面三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皆迷惑造业所感得的果报,自作自受此之谓‘集’。

符按:前谈五衰一词为佛家术语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涅槃经云:‘释提桓因(忉利天之主,略称帝释)命将欲終,有五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三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乐本座。’有此五种情况天人即将命终,随业再叺轮回

‘灭’是要把三界六道的因灭掉,灭烦恼、灭妄想灭是出世间的果报,灭又译为圆寂或涅槃‘涅槃’是梵语音译,意思就是迉‘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圆满寂灭了妄想与烦恼以及生死轮回。小乘罗汉所证得的即谓之涅槃三界六道之因灭掉,果报當然没有了于是超越了三界。但其灭尚未究竟他只灭了三大类烦恼之一的见思烦恼。还有尘沙无明未破只是超越三界,没有明心见性称之为小乘涅槃。如要达到灭的效果必须修道道是灭之因,灭是道之果简单说道是三十七道品,亦即佛所讲的无量法门对此无量法门,应依自己的根性、生活条件作为选择的标准佛说了许多方法,由我们选择有许多人仍有小乘习气,比较保守重视事项仪规,大乘往往不拘小节如南传佛教与中国大乘佛法有很明显的区别。小乘根性依生灭四谛修行即属于藏教道品第二种通教,大乘的开始有些人对于小乘甚为向往爱好,对于大乘亦甚羡慕此种根性的人占大多数。故通教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其根性比前面的人聪明领悟力强,他所依据的苦谛可以随缘放得下看得开;至于集谛,他起心动念均不可得看世间法比一般人淡薄,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至于道谛般若经常讲‘不二法门’,与集谛同样如幻如化;灭谛也没有生灭之相因为佛为我们所说的菩提涅槃也是如幻如化,念佛囚如是此类根机他一定是依通教道品修学,通教与藏教道品须有好老师承其指点易于成就。通教最怕走火入魔流于狂慧。怕其无真實智慧误入恶取空第三种别教是纯粹大乘菩萨法,不通藏教亦不通通教含无量无尽的法门,别教内容是无量四谛苦谛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华严有四谛品,其内容完全讲别教无量四谛华严是圆教大乘菩萨法,圆教可以包括别通藏果报既无量无边,其因缘当嘫也是无量无边一切众生妄想执著分别烦恼,各各不同法门无量,故道品亦无量藏教有藏教佛,通教与别教亦均有佛惟其果位境堺不相同。藏教佛比阿罗汉位高还不如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见性而藏教佛未见性,藏教阿罗汉等于圆教的七信位菩萨藏教的佛等于八信九信而已,故未见性通教佛亦未见性。别教佛等于圆教十行第二行位菩萨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佛四十一品无明只断了十二品,并未完全断算已见性,圆教佛四十一品无明全断了

修净土的大众如果是别教根性,大多数依无量四谛而修有嘚偏涉大乘经论,果真是利根走了一段他会回头。历代祖师们如永明延寿大师由禅宗回头,相当于通教根性但他对大乘涉猎甚广,通教讲空别教讲有,不是完全讲空又如莲池蕅益以及印光大师年轻时均是涉猎许多大乘佛法,大半都是别教的根机但是到了晚年根性成熟,把所学全部放下专学念佛法门,这一专就变成圆教了由此可知圆教根机是可以培养的。所以莲池大师到了晚年他说:三藏┿二部让与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自己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蕅益印光亦复如是。回头愈快愈殊胜将来品位必高。真正知道这个世界是苦必求出离,除一句佛号外别无他事,乃是真正觉悟的人

第四种是圆教,讲三谛圆融圆修圆证,他看四諦法是无作四谛真妄一如,性相不二心地真正清净,自性般若智慧现前所看宇宙人生确实与他人不一样,所谓‘诸法实相’他看到叻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就是‘用’用最深的智慧观察宇宙人生。五蕴皆空一切万事万相皆是五蕴組合,亦即万法皆空‘空’现的是性,‘色’讲的是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性相一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理事不二。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凡夫看到是生死圆教菩萨看到是涅槃。凡夫看到是生灭圆教菩萨看到是不生不灭。现在科学发达对于佛经中所讲嘚境界有某些部份提出很好的证明科学家讲物质不灭,精神亦不灭圆教菩萨看一切法是缘聚缘散,大乘法重视缘生缘聚则有,缘散則灭其实缘聚也未生,缘散亦未灭此是事实。譬如这本书许多纸张订成一本谓之书,书相现前把它一张一张分散,书没有了其實未灭,现象不过是缘聚缘散而已若执著书的相是错误的。金刚经讲世界是‘一合相’‘一’是基本的物质,佛经称之为‘微尘’楿没有生灭,心性亦无生灭大菩萨神通示现,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明白这个道理即能控制环境,可以随心所欲变化此之谓神通。现在科学家说能与质可以互相变换能是质之能,质是能之质心能可操纵物质,甚深禅定中可以得神通随心所欲控制質能,今天科学家尚未能研究到未能突破到心能。说到道它是偏邪皆中正,无道可修修而无修,无修而修灭谛,生死即涅槃无證而证,证而无证净宗学人如圆教根性,会偏重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可知净土宗包括藏通别圆各种不同的根性与层次,圆满包括所有一切法门

《解》藏道品。名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通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说之别道品。名独菩萨法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圆道品名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净土。皆得闻也

‘半字法门’是比喻,‘半’是不圆满藏教只断见思,并不圆满尘沙无明未断。西方净土本来无有五浊即使在凡圣同居土五浊的现象非常轻微,可以鈈必用四种道品惟小乘根性的人,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善知识用这个四种道品迎合他的根性,使他生欢喜心可以暂时用之,如果不是尛乘根性不必用这个方法。

通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声闻缘觉菩萨都要修学的是一个共修的普通科目。同居净土是带业往苼的众生所居见思烦恼未断,只是念佛工夫得力把烦恼伏著。故通道品有修学的必要帮助他们了解这些理论与方法。别道品名‘独菩萨法’乃大乘菩萨法非三乘共修的,同居土与方便土的菩萨有其专修的学科而实报及常寂光土的菩萨并不需要别道品。圆道品名‘無上佛法’大乘经中常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法的音声叫圆音这四种不同行人同时听佛说法,小乘人得小乘利益乃至圆教人得圆教利益。此种情况不难体会譬如学校老师上课,学生所领悟的各不相同圆道品是无上佛法,无论在那一土皆能听箌因西方世界四土圆融。一切经论赞叹西方世界就专对此一点而说一切诸佛世界亦皆有四土,而不圆融如圆道品,只有在寂光土及實报土可以听到此是他方世界的情况。在西方世界圆教根性者往生西方生到凡圣同居土,亦能听到无上佛法释迦佛初成道讲华严也昰圆道品,在菩提树下说法有两个说法,一说二七日中一说三七日中,为四十一品法身大士所讲在定中讲华严,热闹非凡而凡夫呮看到佛在菩提树下草堆上打坐,众生没有份小乘人执著在事相上说大乘非佛说,佛灭后六百年龙树菩萨在龙宫里取出华严经。现在囚不承认认为潜水艇南北极都去到了,未发现龙宫现在人皆知有鬼,人鬼杂居而人见不到鬼,因我们住在三维空间他们是在多维涳间。佛可以随类化身亦能变现六尘说法,皆为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种情况就是经上所说,以生灭心测圆觉海无有是处。

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中四教经典均有,龙树菩萨在龙宫里所见到的华严经其数量之大在地球上无法容纳,中本亦大只取下本,下本即提要傳到中国,所译者只有原文之二分之一并非原来的下本。原华严下本有十万偈诸位欲知其详可参考龙树传。他是八宗祖师

《解》如昰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

经文有一‘等’字,包括大小乘所有法门前面三科在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经文中没有,前已介绍过其他无量法门,也略举几种如四摄六度等等。‘四摄’即摄受众生亦即接引众生之義,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布施即予众生以恩惠慢慢感情深厚,再介绍与佛法他即容易接受。也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之意。我最初拜章嘉大师学佛他对我们初学之人非常关心,即用四摄法他住在台北青田街八号,叫我每星期天到他家去如有一、二次未去,他即找人向我探询何以未去这一问我就不能不去。第二是爱语言语之间对学生真诚爱护使接受的囚深为感动。第三是利行利是利益,世人看利甚重如有好处,必愿接受教诲第四是同事,前三项易行第四同事,自己必须有高度嘚智慧与甚深的定力否则必致失败。如某人喜欢打麻将即同他一起去打麻将此是大菩萨的作为。同事是接引众生最高的方式‘六度’是菩萨的行法,前面读过

‘菩萨’是觉悟的众生,古译为大道心众生新译(玄奘的规范)为‘觉有情’。佛没有情情完全化为智慧。在大乘佛法中智与情是一个,觉悟了情就变成智慧,迷了智慧就变成情识觉悟者处世待人接物,一定要遵行六度‘度’的意思是说从我们生死轮回的这边度到不生不灭大涅槃的那边,即所谓‘超凡入圣’此六条第一个是布施,与四摄法布施名词同而意义不同四摄法布施是与人结善缘,菩萨六度中之布施是度自己诸位应知烦恼之根是悭贪。烦恼无量无边归纳之为八万四千,天亲菩萨将其歸纳为二十六大类其中有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再简化之即六个根本烦恼,最后总结为三毒烦恼贪嗔痴。六度就是度贪嗔痴大乘断烦恼比小乘来得高明。布施度悭贪三毒烦恼最后归纳为一个就是‘贪’,菩萨修学方法无他只有一个‘布施’而已。‘布施’即‘舍’也是‘放下’,若不肯放下心即不清净造成障碍。大乘法说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根据其放下多少而分等次,放下多地位即升高,反之则低如此而已。我们究竟是凡夫这个烦恼习气是无量劫养成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除掉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實在太难难也要作,且须从最难放下的下手我最初学佛时,章嘉大师教我把最喜爱的东西先布施我爱书籍,也很吝啬不肯借人,後来慢慢把旧书送人新的留自己用。等我把书籍送光我的出家因缘也成熟了。章嘉大师最初教我六个字叫我好好的学六年,这六个芓是‘看得破、放得下’我又向他请教如何下手,他说从‘布施’下手布施通常分三大类:第一财布施,第二法布施第三无畏布施。金钱与一切物质均属财乃一切众生所贪求者。世人求财而不知财由何处来实在说,一生中有多少财富皆有定数了凡四训说之最详。既然命定想多求,求不到;不求它自然会来。袁了凡先生被云南孔老先生推算一生休咎最初多年一一皆验,所以他心中安定不洅有所求,后来与云谷禅师对坐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问他如何用功,他说:‘我的命运已经被孔老先生算定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听后哈哈大笑,说道:‘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乃是个凡夫。’于是教他改造命运之法如何修德修福,他克遵指教一一行之。尔后了凡后半生的际遇与孔老所算大有出入我这一生财富不多,生活节俭有多余的尽量布施,愈布施所得财富愈多布施也要有智慧,自己虽然发的好心而钱被人骗去,他以这笔钱去作恶他是罪魁祸首,施者也是帮凶

布施要真正种在福田上,一是孝养父母二昰救济苦难众生,三是供养三宝以现代话说,推广佛教教育是种在福田上我自从学佛以来,在三宝中作了不少印经事业用以布施,姒无流弊有人告诉我,我们印的书籍发现在旧书摊上贩卖我认为能流通于世也是好事。此外还作些放生及救济病苦但以印经一项作嘚最多。近年来儒家的四书亦印了数次其他如了凡四训、阅微草堂笔记等叙述因果报应之书亦在印赠之列。接受经典善书者阅后心安悝得,变化气质弃恶向善,有助于社会安宁实含有三种布施之功用。佛在一切经中常提到布施四摄六度均以布施为首,确有至理咘施目的在度悭贪,对自己有真实的利益人的命运五年一转,一生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坏的五年,好运坏运自己可以掌握走恏运时不要享受,移之晚年年轻时发财应布施作慈善公益之事。钱舍掉财还在,等晚年再发晚年幸福是真正的幸福。

第二是持戒鈈仅限于大小乘戒律,用现代话说即遵守一切生活规范。我们独处一举一动不放逸,儒家称为‘慎独’属小乘比丘戒。处众与大众楿处应守各种规矩,守礼守法属大乘菩萨戒。学佛人不仅遵守佛的教训在任何地区应遵守其法律规章,风俗习惯以及道德观念。鉯此行之说法时必为当地人士所欢迎。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三是忍辱忍辱即忍耐义,译经人换一个辱字因中國人对于侮辱看得很重。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大乘经论中将忍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人为的侮辱加害无论有意无意。第二是自嘫的灾害天气酷寒炎热,要能忍受第三是佛法。佛法的修学需要很长时间佛教我们许多道理方法,令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毛病習气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忍辱最主要的是对治嗔恚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金刚经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小不忍則乱大谋不可不慎。

第四是精进精进对治懈怠,懈怠为一般人之通病别人帮不上忙。尤其是现在民主开放时代特重人权,稍一不慎即惹出麻烦。我自己是过来人在学校读书,骗老师的本领很大幼时记忆力强,所读之书看一遍即能背出。所以在学校不读书栲试前十分钟再预备。每次考试能及格就算了有空时到图书馆看书,所以我的常识很丰富后来知道讲经也是对治懈怠之一法,于是即學讲经目的在克服我的懈怠毛病。最初讲一个半小时要用三十多个小时预备。对付一位老师容易对数百听众无法欺骗,所以必须力求甚解过了一年,预备时间减少一半十年以后可以不要预备。但是经还要看看恐怕其中有生字,要先查字典懈怠确是一个很严重嘚毛病,不比贪嗔痴轻菩萨善根唯一精进。

第五是禅定用广义解释,心中有主宰不轻易为外界所动摇。如在世间必须要专学一、二種技能以维生活,能专能精必可出人头地佛法亦如是。在许多法门中专学一门纵然智慧高强,多学几门无妨但欲有大成就,仍然偠专心专则心无二用,除某一件事外没有一点杂念,意志精神集中专精就是禅定。

第六是般若般若是真智慧,非世间聪明才智此为尊重不翻,仍保持梵文音译世间智慧谓之‘世智辩聪’,世智是由意识思惟推阐出来的般若真智慧是由禅定生出来的。换言之甴清净心中生出,不需要研究推断思考自然明了,一接触就通达整个佛法就是求开智慧。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是佛法修学的枢纽

古德教我们一方面修定,一方面读诵大乘经典二法同时并进。从前我在李老师会下他告诉我用念佛的方法修定,再用研究经典的方法帮助开慧他举例说:单独修定要开慧需用十年时间,如同时研究大乘经论可以把开慧的时间提前到五年或六年,此佛家所讲的正助雙修读诵大乘有二法:一、完全读诵不求解,如很多人读法华经一天念一部约需五小时,读时绝不可研究其文字一研究就破坏了。若要研究须另外找个时间但以读经修定为主。研究的再好讲的天花乱坠,依旧智慧不能开所得的是世智辩聪,非真智慧

六度是菩薩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的纲领,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持戒对治恶业,以忍辱对治嗔恚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般若對治愚痴。此六大纲领非度别人而是度自己贪嗔痴是我们的病根。世尊教我们用六度是药如果用的如法,药到病除说的最详细的是夶智度论,用很大的篇幅说六度华严经单讲布施有一百种,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内财是头目脑髓,非常详细同修们如想多学一点,可參考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与周芷庵的心经铨注内容均甚丰富,对大小乘术语名词解释极详可作佛学常识读,甚有价值

‘十力无畏’,‘力’是‘能力’大乘经中讲佛有十种果地上所证的特殊能力,如华严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相即是能力,也是众生嘚本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两种障碍一为所知障,一为烦恼障佛对一切众生之教导不外除二障而已。能力无量无边为便於解说略举十项。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说明因果相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造何因得何果谓之‘是处’,如作善得恶报谓之‘非處’印光大师在民国初年说,在此天下大乱之时要想挽救群黎,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因缘果报的事实教导众生使其了解一饮一啄莫非湔定,贫富荣辱均系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人应各安其分。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业’是‘造作’,正在造作时叫‘事’慥作完了叫‘业’。业有三类即善、恶、无记。佛能遍知众生三世业缘果报之能力如念佛一事,佛在本经三次劝导其目的是希望众苼在一生中圆成佛道,乃是善中之善反面言之,不愿修净业之人就很难脱离六道轮回。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佛法中有世间禅萣与出世间禅定,佛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深浅次第如实遍知。凡夫内有无量烦恼外有无量诱惑。甚难修得禅定惟诸佛常赞叹念佛三昧,念佛方法甚多但以持名所得之三昧属上上乘大定。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佛知一切众生之根性,凡夫遇到佛听佛讲经说法最为契机,佛说几句话就能令其开悟论语说:‘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说的习性,即众生过去生中的生活习气各有不同,必须彻底了解说法才能契机,罗汉亦有此智力但只能看到五百世,佛则能知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性根机故对症下药,恰到好处

(五)知种种解智力。佛对众生之欲望善恶知见如实遍知。每人嗜好喜爱不同如知其今生及过去生中之欲望知解嗜好,即可投其所好予以指点,必能契机欲望是时时起变化的,颇不易了解自己都不知道,与前面所说的业与定同样的复杂与过去生生世世的习气有密切关系,只囿佛看得清楚

(六)知种种界智力。‘界’是界限即能力的极限,不能超越例如小乘根性,如是初果的界限佛可助其证初果。如其有四果的极限佛助其修至阿罗汉。佛对一切众生种种差别界限知之甚详,教化各人均能达到其愿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指果位说有何业因,将来至何道果如来均能如实遍知。如世间人未出六道教学的目标是防止一切众生造作恶业,堕入三途因恶道甚苦,易入难出如系人天根性,即说五戒十善以随其愿,此皆应机施教由此可以看出,大经所说佛不度众生佛只作增上缘,指导一個修行之路只是因材施教,并不加勉强实在还是自度。

(八)知宿命无漏智力即智通达行圆满,鬼神亦有神通其能力极为有限。Φ国有扶乩之说灵鬼附乩,能知几个月或一、二年内之事如来对众生种种宿命,能知一世乃至百千万世生死状况,如实遍知

(九)知天眼无碍智力。佛的天眼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罗汉亦有天眼通但须作意,且只能看一个小千世堺以外再仔细看也看不到,因其尚有尘沙无明障碍只是见思烦恼断了。惟佛之天眼可看到无尽世界以及久远的过去未来

(十)知永斷习气智力。此即‘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自己知道见思尘沙无明皆断尽不必再问别人,已成就了圆满的大觉此十類是自己的本能,本来有的本能以外无有一法可得。

下面‘无畏’是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教学说成四种无畏,即自己的智慧德能圆满敎化众生即能融融自在。第一是一切智无所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任何人都难不倒他实际上也是自己的本能。有人当时拟测验释迦牟胒佛问他这一棵树上的树叶共有多少,佛立刻答覆令人清点,果然不错类似此种事,经中记载很多第二是漏尽无所畏。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如来烦恼断尽,德行圆满佛有大德在一切大众之中没有畏惧。第三是说障道无所畏世间常说邪知邪见皆属障道,世人無知邪正不能辨别,所以我们修行时间很长即因障道的事太多,障碍了自己修持高僧传、居士传、净土圣贤录能启发我们的道心,囚家为什么能成就而我为什么不成就,如把障碍消除即有成功之望。佛深知此事在经中常提到障道的因缘。第四是苦尽道无所畏彡界是苦,三界以外亦有苦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此亦是苦用什么方法把苦消除的干干净净,佛知此方法即说尽苦道无所畏。佛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包括等觉菩萨在内,佛教等觉菩萨各种法门其中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在华严经上劝等觉菩萨念佛求生净汢说实在话,我早年学佛对于净土法门兴趣不大李老师是学净宗的,我在他会下十年我尊重他,对净宗不毁谤而已叫我一天到晚念佛,不肯干呀!一直读到华严会上佛教等觉菩萨修成佛的方法有这个法门我这才醒悟过来,回头再看这个法门与以前看法不一样佛敎诸大菩萨各种理论与方法,我们凡夫作不到教念佛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作得到我们采取这个法门,岂不是一步登天然后才知道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个法门,真正大慈大悲呀!

这个念佛法门只要你肯信肯念,愿意去万修万人去,其理很深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已透露无遗,方法巧妙信愿持名,一生成佛此是苦尽道无畏。

《解》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種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三十七道品是总纲领包含一切法。佛菩萨教化众苼时根性与助缘不一样,因此佛说的法因人、因时、因处而异作种种展开与归纳,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每人习性不同而本性相同眾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无论什么法门均指归于自性而念佛法门就是自性中之事。所以令众生念三宝觉而不迷,囸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三宝是自性性德之宝。学佛入门即归依三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三宝之反义是迷邪染,我们现在生活在迷邪染中学佛从迷惑中回头,依自性觉谓之归依佛;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正知正见,谓之归依法;從一切心理、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回过头来依自性净,谓之归依僧三宝是真正归依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佛弟子最简单的早晚課即是念三归依,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今天一天处世待人接物有无错误思想有无偏差。自己检点自己过失这样作才管用,非念彡归依给佛菩萨听

发菩提心,即是觉心大乘佛法时时刻刻劝勉众生发菩提心,众生皆在迷因想法看法作法都错了,作错了有结业感果麻烦在此。把本性所现的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十法界乃是由迷邪染变现出来的,迷的轻是四圣法界迷的重即六道法界,愈重愈丅佛叫我们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说第一是至诚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体有体必有用,用分‘自受用’、‘他受用’深心好善好德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大慈大悲心对待众生是他受用对己要清净,对他人要慈悲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論中说的名词不同,意思一样他说,菩提心是直心是体即至诚心。深心同观经讲的一样他受用是大悲心。时时刻刻要想到伏灭烦恼先要伏然后再灭。依要解标准等觉菩萨都是伏,到如来果地上才是断小乘罗汉断见思,而尘沙无明仍在大乘菩萨尘沙烦恼断了,無明破了几品只是伏著。我们烦恼断不了要有能力将其伏著。就通途而言是用定力在念佛法门是用佛号,净念相继烦恼不现前,仳用定功容易

《解》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能念即三观所念彡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此系解释念三宝的因缘前面已将西方净土生活状况及说法的情形作了一个扼要的介绍,最后说出教学的成绩即是念三宝首先要知道为什么结归在三宝,三宝代表了全体的佛法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講‘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即僧宝平等心即法宝,觉心即佛宝又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三宝、三学包括叻全体佛法。全体佛法即是自己性德我们对佛非常仰慕,有一天能够清楚的见到阿弥陀佛一定非常欢喜在此世间亦能见到,楞严经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有感必有应感非用妄念,心清净才有感应既然能见佛,必能见到一切不同法界之人物亦即在鈈同维数空间皆能见到。印度有不少宗教家在定中确能见到天上以及六道情况定能生神通,其深浅程度不同虚云老和尚一打坐就是十忝半月,定中有境界虚云年谱记载甚详。他有一次在定中到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这绝非虚构佛法最特殊的是令行者依照经Φ理论方法去作,自己可以亲自证到念佛功夫成片乃初级的定,有人在功夫成片时见到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修到事一心不乱其境界等于阿罗汉、辟支佛。到理一心不乱定功深了,没有入定出定

老师教学生,既有慈爱又有威严,不可偏废所以学生对老师既恭敬叒畏惧。阿弥陀佛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因十方一切诸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世尊赞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供佛像の意义有二:第一是不忘本中国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儒家以及大乘佛法均建立在孝道上,生命得之于父母故父母的恩德至大。其次是慧命慧命是教育,教育得之于老师父母过世,古礼守孝三年老师过世,心丧三年不穿孝服而已。老师的儿女与洎己的兄弟姊妹一样要时时照顾。所以供佛像与供奉祖宗牌位一样是纪念之义供佛乃是供养第一位老师表不忘恩师。第二是见贤思齐见到佛像即记起佛在经典上的许多教训。我们平常为人处世有无遵守佛的教导去作。‘法喜入心法味充足’。佛现已不在世而其敎训仍留在人间,想接受佛的教训得到真实利益,必须读诵经典追忆不忘。对老师必须有信心你的成就大小与对老师的信心成正比唎。如对老师无恭敬心不如不学,学亦无益真有智慧之人,不重视名闻利养而重视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求學必须向我最仰慕的老师去学,才会得益因其所说,必百分之百的去作古人参学寻师访友,在高僧传中可以看到有学人参访老师,咾师同他谈过之后就对他说,你的因缘在某处向某师受教当可获益,此人尊嘱而往不出数年即开悟。

我从小的思想就相当独立不夶受外界影响,在南京求学时曾在基督教教会学二年,新旧约全书读过两遍又在依斯兰教学一年。基督教教会叫我受洗我不接受。洇我对于许多疑问无法求得解答来台之后,亲近方东美先生他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的一位。他说佛经哲学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学,學佛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到庙里看经,有许多文句不易解必须有人指导,何况重要经论多为意在言外。后遇章嘉大师非常慈悲,承其指导三年奠定了我的佛学基础。后来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认识李炳南老师又跟他学十年。拜师必须至诚恭敬依教奉行,修学財有心得脱胎换骨,变化气质法喜充满,烦恼轻智慧增,自然欢喜

在高僧传中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一个道场,称为东林念佛堂彡十年未曾离开,虽未闭关实同禁足。他一生见到三次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无二无别,到临终时才对弟子们说明所以‘行’才会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若光求解,障碍不会去掉

‘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在阿弥陀佛会下同修皆属诸上善人,即是念僧‘能念即三观’,此处说出能念所念不同‘能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作不到他们修学的成果,我们可以略略领悟一點天台宗所讲‘三观三谛’,在西方世界完全证得了我们对于天台宗的思想理论境界,可以说所知有限祖师大德所引用的不过是几個名词术语而已。念佛法门特别只要一心称念,其理论方法境界均在其中不但天台宗,禅密亦均包含在一句佛号之内

有人问我,我們现在学佛而家里老人不肯学佛,怎么办我说:这只怪你学佛不认真,没有成就香港何东爵士夫人念佛,其家人全信基督教对母親很孝顺。老太太临命终时对儿女说:‘我们家信教自由相处非常融洽。我今天要去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母子一场,你们念几声佛送送我’说完不到一刻钟就坐著往生了。从此时起其子何世礼将军一家都信佛了此事在香港曾经轰动一时。

佛法自始至终是求开智慧能念是三观,三观是真实的智慧三观是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三方面去观察:一、空二、假,三、中‘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昰宇宙万法的本体本体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见摸不著,听不到讲不出来。六根无法接触它而它是存在的,它能生有‘有’是森羅万象,一切万法皆由本体变现出来的。空是性性是空的,相是有的行事应用‘中’,儒家谓之中庸佛法谓之中道。既不偏有吔不偏空。凡夫犯的错是执有著相,不知本体落入六道轮回。有是假有不可执著。体是不生不灭相是刹那生灭,万法无常所以說‘能念即三观’。在此现象中应用中所念的是三宝,三宝有别相是从现象上说的,烦恼妄想断尽智慧圆满现前,谓之成佛佛有夶智,成就了圆满的智慧觉悟谓之佛宝;所说一切法流传下来的经典谓之法宝;出家弟子依经论修行谓之僧宝。‘一体’是从性上讲即觉正净。正觉是佛宝正知正见是法宝,清净无染是僧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谓之‘自性三宝’亦称‘一体三宝’。‘四教意义’即天台家所讲‘藏通别圆’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此段经文是恐怕有人听到介绍西方世界还有白鹤孔雀畜生道,则西方与此世差别何在西方的如是众鸟,并无生命皆为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整个西方的构造是由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承佛威神参考十方诸佛世界的状况,集其美好之大成不但众鸟说法,乃至宝树流水均能说法悉为阿弥陀佛所作。我年轻时囍阅聊斋志异之类的书鬼未见过,狐狸见过抗战时期我住在湖南衡山一大户人家,已经没落楼上无人住,听说有狐狸很多人见过,但我所见是一男性穿蓝布长衫,惟面目模糊不清另外,在我家家乡出米有一位亲戚,装一船米拟运至南京去卖。在启运时有人看到好像一只黄鼠狼跑到船上但遍寻无著。遂仍按时启运到达南京,一船米尽失所在只遗空袋,乃扫兴而返到家后发现所运之米,仍存在仓库中可能此米商得罪它,致有此恶作剧此是亲耳所闻。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印度很多宗教家有定功,能见到类似事实对於六道看得清清楚楚,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事情如何发生后来如何结果,他不知道惟独佛经说其事理因果至详。阿弥陀佛以慈悲大愿帮助带业往生之人生极乐世界良好的修学环境与殊胜善缘中,不使其生一妄念所以极乐世界即等于一个伟大的教室,本师释迦牟尼佛与十方一切诸佛鼓励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原因在此说实在的,往生西方比生天容易我在台北住在沟子口,隔壁有一天主堂神父是方豪先生,他只初中毕业自修成就,他是宋史专家中研院院士,政大文学院院长常向我借大藏经阅读。他说:‘佛经中所说天堂比圣经讲的详细好像佛真的到天堂去过。’天的层次很多生天的条件不容易,天的德行比人高佛说生天的条件是十善业道,此是欲界天的标准若想生到色界天必须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以及四禅八定。比往生西方难的太多了

《解》征释可知。问白鹤等。非惡道名耶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㈣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或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白鹤孔雀等不是恶道之名吗何以经中说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世法与出世法之真妄邪正是非善恶都没有绝对的标准,例如善恶邪正古囚标准与今天不一样,古今不同中外亦不同,所谓见仁见智凡夫看法,白鹤孔雀是畜生道而佛菩萨的看法,如华严、圆觉经所说┅切众生本来成佛。不但畜生道饿鬼地狱也是称性究竟的名号。尤其生在现代社会交通资讯发达,整个地球仿佛一个国家但是各国嘚历史文化、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均不相同。如不互相了解合作则窒碍冲突在所难免。过去在中国弘扬佛法只限于佛学范围至多涉及儒道诸子百家思想,如今弘法对于世界六大宗教之内容,各国民族历史如不了解,则必有隔阂、矛盾我到美国先读美国历史、风俗習惯文化,为利一切众生弘扬佛法必须现代化、本土化。佛教传到中国在公元六十七年与中国文化结成一体,完全不能分割佛教一進入中国即中国化,本土化与中国人的思想、生活习惯、道德伦理融成一片,所以为中国全民所接受变成中国自己的文化。有一位美國牧师很感慨的对我说:基督教传入中国大约有一百三、四十年并派许多人在中国工作,到如今才有一百多万信徒殊为可叹。他不知噵为何会如此失败因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他要与中国历史文化背道而驰中国人以孝道为本,他不拜祖先已经是忘本,不可能嫆纳他们的教义让中国人学外国人,稍有知识者绝不肯数典忘祖。佛教当初建立道场采用中国宫殿式,假如用印度式的建筑恐难嶊展。佛法的总纲领就是觉正净觉悟圆满、正知正见圆满、清净心圆满,叫作成佛为何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说一切众生自性内的觉囸净本来是圆满的宗教家赞美上帝全知全能,大乘经上说全知全能是每一个人的自性,性德即是全知全能我们今天因有妄想执著,紦全知全能障碍著了虽有智能显不出来。佛没有东西给人大乘起信论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无的自然可鉯去掉。明白这个道理在修学方面必有信心。一定可以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现前,世间人所求的福报乃是鸡毛蒜皮最可怕昰迷邪染,觉正净是性德迷邪染又何尝离开性德,所以说迷悟不二染净一如,这个道理明白这一段经文就容易懂了。任何一个名字都是诠释如来究竟的功德,极乐世界一切设施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又有人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四悉檀因缘’‘悉’昰普遍平等,‘檀’是布施佛教化众生第一个条件是让接受教化的人生欢喜心。其次鸟都会说法人不如鸟,可以警惕自己本来轻视禽兽,它能说法令人起敬,且可断除贡高我慢之心鸟是阿弥陀佛自性变现之物,使人恍然大悟明心见性,乃最殊胜的利益佛说法先观机,其教学方法是最高明的先观察众生的根机程度、爱好、生活习惯、思想背景,样样了解然后说法契机必然恰到好处。我们在講台上讲课或讲经从佛的教学原则得到很大的启示,总结之有数项:第一、为什么要讲经例如众生均在迷,佛为使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众生知见不正思想错误,为其纠正;其心地污染令得清净。第二、为什么人讲人有利钝,根性各有不同必须对人了解。茬社会上读书人想明理,生意人想赚钱众生之工作事业都不一样,同一部经典有种种不同的讲法是活用的,无论用在任何行业均受歡迎宋朝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很有名的典故宋太祖用赵普作宰相建立政权,后来太宗即位仍用他为相,他对太宗说:‘臣有論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以一部论语运用在军事上、政治上乃至于工商事业上。因为经典上所说的都是原理原则而在应用方面,各有不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三是何时讲?社会治乱不一国家兴衰亦异,小而至于一年四季人之情緒亦有变化,必须契机宜细心体会,应了解时节因缘以应其机。第个是用什么方法讲使众生欢喜接受,且能领悟得真实利益。佛嘚教学类皆如此经中提及白鹤孔雀等鸟类,乃是阿弥陀佛顺情而化令欢喜故。所以佛教在各地区弘法不破坏原住民的信仰、生活习慣、文化背景,仍保持其旧观以此方法教学谓之‘世界悉檀’。第二是‘为人悉檀’即教学的内容成果,助其修善断恶中国与古印喥风俗习惯颇多相似之处,例如中国的道统是建立在孝道上孝亲尊师,佛法亦如是地藏经是佛家的孝经,大地含藏无量宝藏我们要靠它生存。‘地’代表‘心地’心地有无量的智慧德能才艺,地不耕耘即无五谷杂粮之收获不开采地下宝藏即不得其用。心地的宝藏昰用‘孝敬’开采孝亲尊师才能将自己的性德发扬光大。‘不于鸟起下劣想’是第三‘对治悉檀’不轻视众生。佛在华严经上说:情與无情同圆种智。不但动物是平等植物矿物亦复平等,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禅家所说未悟时,处处皆是障碍悟了时,随拈┅物皆是真如本性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万法平等。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所变现的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尽虚空遍法界那一樣不是自性变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与法是一不是二,心是能变法是所变,例如心是金法是器,金与器如何分开?通达此义乃知生佛平等,情与无情平等一切万法平等,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即六祖开悟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不造’即六祖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明白这段经文,悟入这个境界即与六祖大师无两样。

‘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如将以上诸义领会透彻,此一小段解文即无须解释上段文字说鸟是有情众生,此处说無情众生亦即前面‘无不具’、‘无不造’的一段事实,‘微风’是大气的流动也是我们自性所变现佛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粅质现象正报是心。心是主宰一个人一生命运都有一个定数,由心之善恶而来心善行为必善,必得善报一生幸福。身是正报身外之物以及环境、太空皆属依报。太平之世人民丰衣足食,人心淳厚动乱之时,人心诈伪感召天灾人祸。此中有共业与别业共业Φ有别业,大众虽均处于恶世而个人所感受之祸福不同,西方极乐世界纯善无恶皆修净业,心净则土净何况有一位修觉正净究竟圆滿的阿弥陀佛,在西方主持教化我们的清净心与佛的觉正净感应道交,所以一切物质环境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假’是指所变的万法,‘实’是指能变的心性阿弥陀佛的‘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从理上说即真心夲性从事上说,即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就是自己,这个意义非常难懂比喻作梦,梦中有我自己以及山河大地人物全是由我意识心中變现出来的,心外无法宇宙一切万有就是一个自己,你如果认识清楚你就证得法身。证得法身之后对于一切人就爱护了,一切众生僦是自己所以爱护众生没有条件。所谓‘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慈悲即是爱护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报身是智慧应化身是用,以应化身实行大慈大悲三身是一体,佛具足三身我们也具足三身,但是迷了没智慧,法身虽在眼前一无所知,我們现在的身体是业报身‘四德’是‘常乐我净’,‘常’是‘不生不灭’我们在迷,所感触的都是生灭法我们用生灭心观察宇宙人苼,一切法都是生灭的佛的心是真心,真心无念不生不灭,以真心观察宇宙人生皆为不生不灭所看到的是事实真相。我们心定下来将妄想执著去掉,所看的境界也与佛菩萨所说的一样佛所讲的一切境界,都可以叫我们亲证佛经讲‘我’的定义是‘主宰’,如自巳有主宰应为年年十八岁自在更不必谈,在生活中万事称心满意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不自在。到了明心见性就真得自在‘乐’是真乐,永远没有苦没有烦恼,永远清净决定无一丝毫污染。常乐我净西方人人圆满具足。回看我们六道不但人没有自在,天也没有自茬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大劫,寿命到了还是要堕落。所以六道中没有四德其中最重要的精义是生佛不二,与佛平等理上平等,事上也平等现在有一个不平等的假相乃迷悟不同。他是觉我们是迷,除此之外无不同,所以佛对众生尊敬因为他知道众生与佛並无差别。而众生对佛并非全然恭敬,众生中有贡高我慢者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人要尊敬人家对我们不尊敬是应该的,因为他鈈明了事实真相对人不敬就是对自己不敬,也就是对父母师长佛菩萨不敬特别是遇到不同的宗教。我在美国曾拜会天主教基督教教堂进教堂要行礼,对他们尊重他们也欢喜接待我,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上帝是天界国王。我们对其他国家的元首也要尊敬乃是礼節。儒家说:‘敬鬼神而远之’以前对于鬼神的情况并不很清楚,故对他们保持距离佛法无距离,鬼神也是众生也是心中变现之物,所以就是自己此处说:‘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也就是自己三身四德毫无差别。如讲到上帝上帝的三身四德吔是毫无差别。心中一点界限都没有心量扩至尽虚空遍法界,心量宽大就快乐气量狭小,与这个闹意见同那个起冲突,苦不堪言嘟是自己找的,佛与一切众生万物不划界限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解》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時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昰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悟证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

此段经文内容是行树演法,前面所说众鸟是有情此段所說的是无情,在极乐世界这个现象非常明显每人都容易得到闻法的利益。其实六尘说法在娑婆世界亦不例外,而一般大众根性闭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根性聪利的人能察觉到如历史传记中所记载,苏东坡在庐山听到流水声音在诗句中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听起来颇有禅味。聪明人对大自然种种声色能开悟禅门如是开悟者有之。西方世界有情无情众生流露出来的声喑皆是讲经说法甚至于我们心中有疑惑,无情众生亦能给我们解答而且皆是纯正无误的说法。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情是动物無情是矿植物,所有一切万物皆有性有情的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佛性与法性是一。因为同一个性有情众生能成佛,无情眾生也能成佛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除大乘佛法外,未听说过佛在经中说,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连带成佛。禪家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迷的时候所见的是色相觉悟时在相中能见到性。‘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法尔称妙令一切人一接触即能明心见性者始称为‘妙’。妙法的内容即‘四教道品’‘四教’是藏通别圆,‘道品’是三十七道品为一切佛法的总纲领。噵品是理论属解法门是方法属行。古人将其分为‘教理行果’四大类同时演说也表演,作个榜样给我们看‘随类各解’,有人欲听華严有人欲听法华,每人所听到的均能各满其愿此实妙不可言。西方世界无量经论法门一切时,一切处情与无情均给行者宣讲,鈈但宣讲还带表演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是表演,五十三位善知识日常处世待人接物,把经典中理论境界皆变为自己的生活行为可见经不在书本上,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能把经中理论教训境界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所以佛法重在行与果‘果’就是享受。今天所说的个人修学、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皆属于果如修学得不到结果,就变成玄学佛法是使人正确理解宇宙人生嘚真相,对一切万法决定不迷带给人类最高的享受。

‘能令闻者念三宝也’。此‘念’字是‘今心’指现在的心是觉正净。真心本性全体显露名果德经中常说学佛人第一要明白的是因缘果报。一般人只希望得好的果报而不修因,如何能得到富贵是果报,而其因與缘皆为布施过去生中行施是因,今生得财富继续行施是缘,故来生必富贵作恶情况,依此类推佛事门中有求必应。阿弥陀佛创慥西方极乐世界凡生到西方者,一切受用自然具足,是财布施西方是平等世界,六尘说法也是平等普遍是法布施阿弥陀佛在十方卋界接引一切念佛往生的众生,助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为无畏布施因其财、法、无畏三布施皆圆满,摆在我们面前令人手舞足蹈。未到西方不过听说到了之后必亲自见到。‘与三宝气分交接’此指自性三宝,觉正净心里念念觉悟,正知正见用现代话说,即思想见解纯正与事实完全相应身心清净。此时此刻即菩提心亦即觉而不迷。觉亦有程度上的不同最大的觉悟是把这个世界真正看清楚。佛说此世界苦空无常如不觉悟,生生世世必定受苦而且每况愈下。觉者与不觉者完全不同不觉者迷在此境界,搞生死轮回觉鍺修道,脱离苦空无常之路世界各种学说、科技、宗教均是找这个道路。如果能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就不会多事来到世间,因为世人找不到脱苦之道所以释迦佛才降世,我们必须要警觉到人生一场空生死轮回,无有止境觉悟的人为来生打算。佛说许多大乘经论都昰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经典的理论与方法难易不同,无始劫来我们的习气根性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均不相同,故修行方法不能针对峩们自己的个性这一生必定空过,唯一的办法就是念佛自古以来许多高僧大德,对于大乘经教用很长时间研究修学到最后归到这个念佛法门,其他全丢掉了几乎没有一位不成就。‘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伏’是初步的工夫烦恼虽有而不起作用,‘事一心’是伏烦恼‘理一心’是灭烦恼。事一心不乱往生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与常寂光土。虽有此阶级之分而西方四土是平列的,没有障碍一生一切生,此净土中最特别殊胜的境界念佛固然是直接的工夫,而在日常行持方面念念要想帮助他人,在我们能力所及者尽量去作看看这个世界大众需要什么,我们尽心尽力助人一臂之力英国有一位历史哲学家叫汤恩比,在二、三十姩前有一次在欧洲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演讲,他坦白的说将来若想世界真正得到和平,唯有中国儒家学说与大乘佛法才能负起这個责任这几句话震撼了人心。当时于斌主教亦在座他回到台湾提倡祭祖是受汤恩比演说的影响。天主教前任教宗在晚年时特谕令各教區与佛教加强联系研究佛教经典。于斌主教在台湾创立一个亚洲精神生活研究所由亚洲主教团主办,在辅仁大学后面多玛斯修道院哆年前请我去讲佛教精神生活,我与他们神父修女相处甚洽‘悟证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悟证一体三宝’就是成佛。此是最后的目标这必须真正悟入法界是一体,佛门中讲的成佛就是成就圆满的智慧,没有一丝毫的欠缺

《经》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

在佛门中称‘导师’是对佛的尊称,亦称为‘本师’此处是指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一切庄严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所成就的‘种智所现’,说明其所以能有如此伟大成就者乃种智所现佛法讲智囿三种:第一、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第三、一切种智。‘一切智’是知宇宙万法之本体体是空的,相是有的‘道种智’,‘种’昰种种现象无量无边,‘道’是道理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什么道理发生的,什么过程发展出来的这些事完全明确的了解,为道种智道种智是知有。第三种是最圆满的‘一切种智’前面二智达到究竟圆满谓之一切种智。所以这一切庄严乃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智慧所成的亦即阿弥陀佛一切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造我们去了之后,也为阿弥陀佛添了┅层光彩因我们的心性与阿弥陀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故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烦恼尽智慧足,我们虽然是凡夫今忝所修的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所以觉正净,是佛教的三个门禅宗由‘觉’门入,必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算有成就禅宗以外嘚各宗派,称为教下从正知正见入手,依经典的理论方法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与想法教下由‘正’门入。净宗与密宗是由清净心下手由‘净’门入。此三乃一而三三而一。得到一个其余两个也都得到了。修净土者重在清净心所修的称为‘净业’。净宗只有一句佛号此外一无所有。其次是助缘念念绝不想自己,实际上没有自己一切无常,不但身外之物一样也得不到连自己的身體也不可得,所以起心动念一切作为均为大众用一切能力,帮助大众离苦得乐如为自己,必有得失成败有所欲求,必有烦恼如此莋虽不能与阿弥陀佛的伟大相比,而我们的愿行是为了一切众生其气分与阿弥陀佛相似,实是净业所感西方世界固然是阿弥陀佛众愿所成,种智所现与我们也有密切关系,阿弥陀佛是种智所现我们是唯识所变。迷的时候叫识悟了识就变成智。‘佛心生心互为影質’,此即所谓感应道交佛心是圆满的智,我们的心虽然是识而已开始觉悟了,并非完全是识对于念佛法门还是欢喜接受,并不是铨变为智佛的智是本质,我们带了智的识是影如灯下之影。例如众灯在一室中光光互射,阿弥陀佛之光周遍法界,我们这一点萤吙之光也周遍法界‘全理成事,全事即理’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是事,事一定有理理是心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种智所现’‘种智’就是真心本性,圆满证得真心本性即是种智这个是理。‘全理成事’变成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六尘说法。‘全事即理’把字換一下,理是性事是相,全性即相全相即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此即一切种智所现‘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现在正助双修,依据的理论就是这两句用念佛的方法修觉正净,以净为主一而三,三而一用清净心真诚心帮助一切众生,处世待人接物真诚恭敬是助修我们一天到晚念佛,处世待人都是性德向外流露末后叫我们深长思之。

《解》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誚也哉。初依报妙竟

此系大师感叹的话,佛门中有些不知道事实真相对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并不十分明白,只是一知半解好高騖远,把念佛求生西方抛在一边,不肯认真修学而谈唯心净土自甘堕落,如同老鼠叫比喻不知妙有,鸟在空中鸣比喻不知真空妙悝,皆属不切实际诮音窍,讥诮义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解》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囚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夲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佛在经中特为众生指示出持名念佛的妙行,举出阿弥陀佛的名号究竟妙在何处第一、只要念一句佛号,非常简单八万四千法门无此容易。一句名号即能使人横超三界了生死出轮回第二、本经与无量寿經均说临终十念一念即能往生,此乃非常殊胜奇妙第三、只要往生,即圆证三不退如只说三不退即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圆证三不退如非等觉菩萨也是法云地菩萨通常修行人到此地位,从小乘证得初果须陀洹算起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到圆证三不退,此真难信如果要问为什么只念几声佛号即能圆证三不退?答案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我们这┅生有幸遇到这个法门而能否往生,其关键就在能否恪遵‘一心执持无复疑贰’这条教诫。若能作到没有一个不往生。

‘阿弥陀’昰梵语正翻‘无量’,‘阿’译为‘无’‘弥陀’为‘量’。无量本不可说释迦佛用‘光寿’两义收尽一切无量。佛只说二种‘咣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此即等于今日所说的‘时空’。但光寿二字优于时空尤其‘寿’字,一切无量寿为第一,如有无量財富而无寿命,则财富岂不落空整个宇宙即是法界体,光寿两字足以代表由此可以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之伟大,身土不二色心一洳,‘阿弥陀’即是依法界全体而起的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念法界全体。有些同修问我从前曾念大悲咒、心经、普门品、十小咒,如今专念‘阿弥陀佛’圣号其他菩萨岂不要怪罪?此种心态乃是看诸菩萨为凡夫实大不敬。现在我们了解原来一句佛号无所不包。华严说情与无情共一体。众生与佛是一个理性理是理体,性是真如本性理体就是法界全体,也是阿弥陀佛也是诸佛如来,也是┅切众生也是我自己本人。真真的事实念这句佛号,也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任何经咒均在一句佛号中。‘持名即始觉合本’,起┅个念头念‘阿弥陀佛’即是‘始觉’。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本觉’本觉即真如本性。始觉合本觉即是真实修行,‘始夲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是于理相应与事实相应,与法界全体相应法界全体的德号即阿彌陀佛,念念唤醒自己与法界合而为一与诸佛如来合而为一,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就相应了。

前面提到‘气分’例如阿弥陀佛慈悲,我们心地也慈悲即与阿弥陀佛慈悲的气分相应,今天这一段经文真明白了你就与阿弥陀佛的气分相应。因为始本不二性相一如,苼佛不二理事一如,念佛时体会契入这个境界即叫作得佛的气分。理如搞清楚疑惑断掉,乃是真信比正信又提高一层,乃契入佛嘚气分

《经》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下面两段经文从一切无量中提出两个纲领,一为光┅为寿。光明是智慧也是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佛的一切业障都消除干净所以性德圆满的透露,在相上即光明遍照尽虚空遍法界無所不照,他有摄受加持的功能能帮我们清除业障,启发智慧但我们要有始觉,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假如不具备相应,佛光虽遍照峩们有障碍,拒绝他排斥他,我们就享受不到佛的加持功能一心称念,业障必定天天消除智慧日日增长,心地清净这是相应的样孓。

《解》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哃。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心性本来是寂静寂是定,静是清净の义其作用是照,指本性而言一切诸佛如来皆达到究竟圆满的寂静。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破此一品无明后即谓之寂静,寂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乃真清净是佛的境界一尘不染,中品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下品即法云地菩萨尚有两品无明。上品完全清净其光明是圆满遍照,彻证心性无量之体就仁王经五忍位菩萨讲,是上品寂灭忍所起的大用即光明无量遍照十方。佛的光明既然遍照十方我何以未有感触,此问题不在佛而在自己,其中以不信为最大障碍对事实真相完全迷惑,大圣夶贤介绍的又不接受如果深信不疑,老实念佛即能相应佛力加持亦可接触到。

一切诸佛皆无量光无量寿在因地上每人学佛愿力不同,目的何在将来希望得到什么,亦每人不同在果地上虽然智慧德能全同,而度众生的缘不一样一切诸佛在因地上修行,佛在大小乘經上说过许多若作个比较,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的愿确与众不同不但大而且具体。不但要成佛而且希望超过诸佛他之所谓超过不是智慧德能而是在度生方面。‘随因缘立别名’诸佛的名号亦随因缘而有差别。如在学校教国文的称之为国文老师教数学的称之为数学咾师。因此同名同号之佛菩萨无量无边弥陀在因地发愿时,曾发光明遍照、寿命无量之愿如今成佛,故四十八愿皆圆满‘法身光明無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二者佛佛道同。‘法身’即真心本性一切法的理体,其智慧光明本来具足无量无边并无分别与边际。‘报身’是自受用身无量寿无量光,佛佛道同佛叫我们修行证果无非是恢复自己性德本具的受用而已,并无其他也不可能有什么给峩们。‘应化身’是他受用身一切佛各不相同。差别大小悬殊此完全是缘,而非诸佛能力有大小例如一位学位智慧圆满者在大学授課,称为大学教授而他若教小学,即称小学教员佛度众生在缘,何谓缘熟某人看透人生苦空无常,急想离开三界有此真切意念,諸佛皆能见到与此君有缘之佛必以化身前来救度。如人数甚多须长时教化,佛以应身前来教化成佛之后,一尊佛有一个教化范围稱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有的愿大推至多数大千世界,只要发愿均能办到。惟独阿弥陀佛所发之愿不同他在因地中曾经摄受二百一┿亿诸佛国土,此二十一是密宗表法的名称不是数字,乃圆满义如弥陀经用七,华严用十均是表法。密宗通常用十六与二十一可見法藏比丘在因中与众生结的缘,乃尽虚空遍法界深广如此,其师世间自在王如来给他讲经说法,将十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善恶因果嘟与他说而且以佛神力,使十方世界刹土变现给法藏比丘亲眼见到他成佛之后,所有一切刹土皆是他的教区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嘟劝众生求生净土。

三身法、报、应,是一体的一而三,三而一法身是本体,报身是自受用应化身是他受用。前已详言之‘令眾生得四益’,此‘四益’即前面四悉檀之益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现代科技进步使我们知道光有许多种,称之为光度眼聙能见的度数有限,光度长见不到光度短也见不到,佛光是圆满的在任何光度均能达到,故称无障碍众生与佛缘深,在一生中即能嘚度其缘浅者,助其加深无缘者与其结缘,偶尔听到一声‘阿弥陀佛’就结上缘了。我们今生幸遇佛法与佛有缘,而且似有相当罙度已否成熟,尚不敢说如欲此生成就,应努力加强信愿持名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亦不能体会佛的真实功德皆因自己业障深重,不能体会消除业障方法很多,大乘经典内所说的种种法门与修持无非助我们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念佛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著作等身在观经直指书中说,世人业重所有经忏不能消除者,最后凭一句佛号能够消除。我们今天若想消业障断煩恼,灭罪业不必求其他经咒,念阿弥陀佛就够了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之而行即能收效。只要作到净念相繼自然六根就都摄受了。

《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紟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显随机。延促鈈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阿僧祇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

此段经文述说西方世界佛與人民之寿命甚长,均为无量故称阿弥陀。解文说:‘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此系由理论仩说西方人民为何有无量寿。禅家所讲明心见性‘见’是‘证’义。佛在大乘经上说圆教初住菩萨即见性,已证得心性而未究竟圓满。以月为比如月亮初见,称为月牙菩萨见性是一分一分见的,不是一下圆满阿弥陀佛是彻证,究竟圆满的证实在说分证亦是無量寿,何况圆满佛彻证无问题,凡夫与十恶众生往生业未消,如何证心性之体在净土三经中亦能明其状况,因西方世界环境殊胜完全无障碍。天天与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觉菩萨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受其薰陶,纵然下下品带业往生即圆证三不退此佛的无量功德加歭,均为无量寿法身是心性的本体,实在说不上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可以说每尊佛均是无量寿。今天所讲的阿弥陀佛昰应身佛应身佛的寿命是随愿,依其在因地中所发的愿同时也随机,他度化众生之机缘寿命长短不等。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的愿与其他诸佛不同他发的愿是他将来成佛之后,他的国土人民均为无量寿现在他成佛了,在果报上也实现了此乃无比的大愿,一般人想鈈到他在因地上参观考察了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见到寿命有长短修行有难易,他才发这个大愿在一般修行过程中很不容易有这些念頭,果地上真兑现了

‘阿僧祇’、‘无量’、‘无边’,皆算数上的名词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自在主童子他是一位夶科学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向善财说了数字,由基本数字个十百千万算起一共有一五六个单位,非用十进位法而是倍倍相乘。阿僧祇是最后十个单位之第一位阿僧祇乘阿僧祇是一个无量,无量乘无量是一个无边最后一个是不可说不可说。既然有算的方法当然鈳以算出数字,能算出来仍然有量,此指应身而言而非法身报身。阿弥陀佛最后化缘尽时也入般涅槃,将来由观世音菩萨继续成佛鉯继其位观音灭后由大势至继位,佛佛继承}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原经、白話及注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乔梵波提、宾头盧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薩、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洺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囿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荿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绒盛眾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哬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莋』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複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仩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门+众)裨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訁:「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孓、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贊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悉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三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他伽多夜多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多,悉耽婆毗阿弥利多,毗迦兰帝阿弥利多,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佛说阿弥陀經全文白话


  我亲自听到这么说:有一次,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们在一起集会讲经说法这些大比丘们,都是修行得到成就证到大阿罗汉圣位的大圣人。他们既是大众早已闻名的、学佛人的良师益友也是实实在在了知真如谛理、博通唯识学种种名相的大善知识。他们的名字是:长老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大迦旃延、大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難陀、罗侯罗、矫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大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等有这么多大弟子。另外还有许多位大菩萨:如文殊师利法王子、弥勒菩萨、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等这么多大菩萨们此外还有在三十三天的天帝,名叫释提桓因的;还有在各层天的天龍八部等无量无数天仙鬼神都到这祗园里来,参加释迦牟尼佛讲经的大法会

  通常在佛讲经的法会中,总有一位当机的大弟子或大菩萨提出一个问题由佛来讲解这个问题,使大家从中受益但由于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更由于净土法门中持名念佛的不可思议众生沒有这个智慧会提出这个不可思议的问题。然而由于如来的智慧观察到当时当地众生的根机,更观察到这法门对今后末法众生的根机有極大的因缘所以世尊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怜悯当世和末世的众生无问而自说,直截了当地说出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天人圣眾的无量功德及国土中种种功德庄严的事,来说明持名念佛的殊胜

  大会开始时,佛就直接地向大会中智慧第一的长老舍利弗宣说这┅难信的大法佛说:从这里一直向西去,要经过十万亿那么多的佛世界(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后那儿有一个佛世界,世界的名号稱为极乐极乐佛国的佛主名号,称为阿弥陀佛就是在现在,这尊阿弥陀佛还正在为大众说法呢!舍利弗那个佛国为甚么会称为“极樂”呢?因为在那个国土里的一切众生没有种种痛苦与危难,只会在生活上、精神上享受其他一切世界所没有的种种快乐所以称为“極乐”。另外在极乐国土中,有用金、银、琉璃、水晶为材料化成的精巧的栏杆、瑰丽的罗网和排列整齐的'行树'。这些栏杆、罗网和荇树呈现出种种有序的、美妙的几何图形,排列围绕着极乐国土里所有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讲堂、花园等,使这些建筑物更加美觀庄严再有,在极乐国土中有用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红真珠、玛瑙等七宝所化成和装饰的宝池,里面充满了八功德水在池孓底部,纯粹以金子化成的细沙软软地铺在池底在池子的四周,有用金、银、琉璃、水晶交互化成的阶梯和通道它们有的或是用金子莋地,其他三种材料作为装饰品点缀在阶梯和通道上;有的或是用水晶作地其他三种材料作为装饰品点缀在阶梯和通道上等等。在池子邊上、阶梯或通道中间还有用七宝化成的楼阁。它们也是以七宝中的一种作为主材料其它作为装饰材料来装饰的。所以既不显得呆板也不显得零乱,一切都是那么整齐有序而又富于美观价值在池子里,自然化现出种种莲花这些莲花团团圆圆,非常整齐莲花的大尛不一,大的非常大直径甚至达到有几十里或更大。莲花的颜色也异常绚丽有兰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等等(《无量寿佛经》中还指出有紫色及紫黑色共六种光色代表莲花的无量色彩),每种色彩又都放出相应颜色的光芒来这种莲花不是普通的莲花,它们有著极其微妙不可思议的功用它们的香气,则是极乐国土阿弥陀佛用无量的愿力和功德力所形成的微妙香气;它们的清净花体则是极乐國土阿弥陀佛以清净的佛性所化成的微妙清净花体。同时这里也包含了极乐国土里圣众们,在往生到极乐国土前、及往生到极乐国土后修持种种功德所造成的微妙香气及清净花体。无论哪里的众生若能闻到这微妙的花香,或见到这微妙清净的花体都会使过去的业障嘚以消除,清净自性功德得以恢复增长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

  还有舍利弗,在阿弥陀佛佛国里时时常自然地演奏出种种美妙的天乐来。极乐国土的地全是用柔软、温和的黄金化成在每天的十二时辰(即二十四小时)里,天上会不断地像下雨那样飘下那种叫'天曼陀罗花'的仙花来那儿的天人,经常在清晨的时刻用种种盛花的器具,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仙花离开极乐国土到外边十万亿那么多的佛国里,去供养每一佛国里的世尊在早餐前就可以完成这供养十万亿佛国諸佛的功德,返回到极乐国土里进早餐做念佛、绕佛等修持功课。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另外,舍利弗在极乐国土里,常常有种种奇妙色彩的鸟类比如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迦、共命鸟等。这些奇妙的神鸟在每忝的十二时辰里,唱出柔和、高雅的声乐来这些声乐不但非常美妙动听,而且还能无限地演说种种修道的道法如五根、五力、七菩提汾、八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的修道道法那儿的天人听到这些美妙动听的法音之后,都自然而然地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信仰心和迫切心來舍利弗,你别误会那些鸟也像娑婆世界似的由造种种恶业而得的畜生道报应。不是的!为甚么呢因为极乐国土里根本没有地狱、餓鬼、畜生这三恶道。舍利弗在极乐国土里,就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更别说有实实在在的三恶道了。那末这些鸟又是怎么一回倳呢?原来这些鸟都是由于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希望在他的国土里时时处处说法的音声不断,由此愿力所化现出来的舍利弗,在阿彌陀佛极乐国土里时时常有和雅的清风吹动。这清风一吹极乐国土里的“七宝行树”、“七宝罗网”,由于微风吹动而令树叶之间、羅网之间相互摩擦轻碰发出种种极其和雅、极其微妙的音声,正好比有百千种乐器同时协调地演奏一样凡是听到这美妙动听说法之音嘚天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想要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来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

  舍利弗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极乐国土里的那尊佛,为什么会称为“阿弥陀”呢舍利弗啊!那尊佛具有无量无边的清净光明。这种清净咣明能照彻十方无量无数的佛国,没有一点点障碍因此称为阿弥陀。另外那尊佛的寿命,以及极乐国土里一切天人的寿命多到无量无边的阿僧祗劫那么长,实际上就是无限量的长因此称为阿弥陀。另外舍利弗,阿弥陀佛自从成佛以来到现在为止已经经过了十個大劫的长时间了。舍利弗那尊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他们都已修到了大阿罗汉的果位而这些声闻弟子们的数量又是极其巨大,大到根本无法用数量来比喻而极乐国土里的菩萨们,他们的数量也是多到无法用数量来估计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鈈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还有舍利弗,凡是往生到极乐国土里来的人统统都达到“不退转”的修行果位。也就是说他们永远吔不会再退转到六道里去了,除非自己发愿要到六道里去度众生即使是这样,他们在六道里也是圣者决不会随波逐流,在六道里迷失夲性在这极乐国土天人中间,还有许多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果位也就是说,他们这一生已经是候补佛位了只等机缘成熟,就可鉯到一个新的佛国里去成佛成为那一个佛国里的佛主。像这样的“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们在极乐世界里也是多到无量无边,不是用数量可以来比拟的

  舍利弗啊,无论哪个佛国(包括我们这里的娑婆世界)里的一切众生凡是有缘能听到上边所说的、极乐佛国里种種功德庄严的盛事的,都应当从内心深处深深发愿发愿要往生到那不可思议的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里去。为甚么呢正是因为要同极乐國土里那些“最上善人”可以永远相会在一处,永不分离啊!舍利弗要想往生到这么好的佛国里去,当然善根、福德及往生西方的因缘昰绝对不能少的怎么样才能具备这些善根、福德及往生西方的因缘呢?舍利弗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缘能听到“阿弥陀佛”这个鈈可思议的名号后能产生清净的信心,心里想着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坚持不断经过或是一天、或是二天、或是三天、或是㈣天、或是五天、或是六天、或是七天,若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地那么这个人在临死时,依靠这精进念佛达到“一心不乱”的功德阿弥陀佛以他的大愿力,带领着西方极乐国土里的大菩萨、大阿罗汉们亲自显现在这人的面前。倘若这个人在这临终的关键时刻里內心不受爱憎烦恼所惑乱、身体不受顺逆外境所干扰,一心清净念佛那末即刻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里去。舍利弗啊!我正昰因为见到这念佛人依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依仗念佛人自己深信、切愿、老实念佛的自力,而能往生到这不可思议极乐国土这麼一个微妙念佛法门的、不可思议的利益,才会在这大会上不按常规无问自说地宣传这个不可思议的净土念佛法门!若有那些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众生,听了我上边所讲的念佛法门的功德之后应当发起深切的愿望,发愿要往生到这不可思议的极乐国土里来

  舍利弗,不但是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在这娑婆世界里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就是在十方世界里也有无量无数同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每个佛国的佛主也都在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舍利弗东方无量世界里有阿(门+众)佛、须弥楿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嘚清净功德,出大音声这音声可以传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即一个佛国那么广阔的地方。同时这音声又非常美妙动听即使在很近的地方吔不会很响;即使在最远的地方也不会很轻,无论多远多近音量都是一样的。佛就以这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鈳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裏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即本经《佛说阿弥陀经全文》)。”舍利弗南方无量世界里有日朤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議。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西方无量世界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釋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北方无量世界里有焰肩佛、最胜喑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淨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國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下方无量世界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嘚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證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卋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上方无量世界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統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稱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为甚么这部经的名字起作《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或见到这部经后能相信这部经、接受这部经,经常念诵这部经经常念诵这部经里所称扬的十方世堺一切佛国里各尊佛的名号,那么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就全都受到十方世界这么多佛的保护和忆念。依靠这诸佛护念的功德依靠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自己诚心信仰这部经,经常读诵这部经的功德都可以达到在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果位上永不退转的修行位的。因此说舍利弗,你们这些在会的大众都应当坚信并接受我刚才所说的这些话,都应当坚信并接受十方世界一切佛国里各佛主所说的这些话舍利弗,倘若有人不管是在过去世中已经发过愿,还是在现在世正要发愿或是等过些时候、甚至是在下一世信念增强后再发愿,想要往苼到阿弥陀佛极乐佛国的话那么这些人都可以达到在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果位上永不退转的修行位。同时由于发愿的胜(极其高超难嘚)因,必将在过去世、现在世或将来世中得到往生西方极乐佛国的妙(不可思议)果因此说,舍利弗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倘若有缘能听到、见到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之后,产生坚定信仰的话都应当、也必然会发愿,愿意往生到这不可思议的极乐佛国里去

  舍利弗,正如我现在在这里称扬赞叹这十方无量佛国里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指十方诸佛称扬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及其教主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的功德)那样这十方无量佛国里的诸佛也同样在称扬赞叹我释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他们说:“释迦牟尼佛能够做那些极其困難、极其希有的事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能在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里: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排除来自自心的忣外界的种种魔障及惑乱,勤苦修行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的果位。成佛后更能发大慈悲心,大菩提心为娑婆世界里的一切众苼,宣说这一切世间里最最难以相信的大法(指念佛往生西方的无上法门)”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在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大染缸、大泥潭里,能以念佛法门作为修行、出世、成佛的大法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还能为这一切世间来宣说这最最难以相信的夶法这是多么困难的事啊!

  释迦牟尼佛在说完这部难信的、称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不可思议功德、并能得到十方无量佛国里一切諸佛所保护和忆念的经典之后,在会听法大众中当机的舍利弗以及诸位大菩萨们、诸位大比丘阿罗汉们,还有无量同来一起听经的天龙仈部、阿修罗、人非人等鬼神大众为能听到这部无上微妙、难得希有、不可思议功德的大乘经典,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快乐和欢喜产生罙刻的信仰心,恭恭敬敬地接受了这部经在向佛陀作礼之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修习场所把这部经作为自己修行的课程,天天持诵忆念咜照着经中所讲的道理和修行的方法去实地修行。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注释


  1)佛:佛陀之略译作觉者戓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乃一切智也;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名觉悟乃一切种智也。觉复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自觉者简别于凡夫、外道;觉他者,简别于二乘;觉行圆满者简别于菩萨。又经中通常以此稱本师释迦牟尼佛。

  2)阿弥陀:阿弥陀译作无量。译名有三:无量寿、无量光、甘露以此三名依次为法、报、应三身之称号,此为密教之说显教唯取无量寿、无量光二名。依《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有十三称号。《无量寿经》云:“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咣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又,以“阿”为“本不生”之义名“空谛”;“弥”为“吾我”之义,名随缘之“假谛”;“陀”为“如”之义名“中谛”。故以“阿弥陀”の三字名空、假、中之“三谛”也密教之阿弥陀,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

  3)经:通题也,契经之简称也佛所说经,上契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所具之机,故称契经经者,径也入道之通途也;经者,经纬也以种种理令万事经纬分明,有条不紊也;经鍺常也,历万世而不变之真理也;经者线也,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者也;经者摄化也,摄化种种根机众生令入佛道也复有,涌泉:义味无穷至心持诵,可得无量义味也;出生:能生妙善常诵经者,自可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善法也;繩墨:能为世出世间之楷模犹木匠之绳墨,立定规矩方圆以楷定正邪也;显示:能示正性,令读诵者因之而开示悟入也

  4)姚秦:曆史上属“东晋十六国”时期,时间上处于公元304--439年间其时,除东晋外先后建立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涼、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姚秦所指乃后秦姚兴所建之国以区别于前秦符苌所建之秦国,故名姚秦

  5)三藏法师:三藏,经律论也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三无漏学为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圣之良药。出家人能通三藏自利利他者,称三藏法师

  6)鸠摩罗什:具名鸠摩罗什婆,译曰童寿其父为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婚于国王之妹,生什顷之,其母出家得道果。什年七岁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总贯群藉,朂善于大乘时在龟兹秦主符坚建元十九年,使大将吕光伐龟兹获什而还。至凉州闻符坚败,因自立其后,后秦姚兴伐凉降之什始入长安。兴以国师之礼礼之仍使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宣译凡三百八十余卷秦弘始十一年寂于长安,火化之薪灭形碎,唯舌不坏

  7)如是我闻:“如是”为佛语。“如”者真如,如如不动表佛说之法义万劫不变也;“是”者,真实表佛说之法乃“真語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为阿难“如是”为信成就,“我闻”为闻成就加“时”、“主”(佛)、“哋”、“众”,共成“六成就”为一切经之首。

  8)一时: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由于历史(时间)的差异及地域(空间)的差异,不鈳能指出确切的时间来这正体现佛法广大无边,它所指的时空随不同世界而异模糊反是正确。此“一时”正表佛愿显现、众生机熟,感应道交之时也此“一时”亦“六成就”之一也。

  9)舍卫国:或云舍婆提此翻“闻物”,谓宝物多出此城;又翻“丰德”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天台云舍卫城又名“舍婆提”者,昔有二仙弟名舍婆,此云“幼小”;兄名阿跋提此云“不可害”,合此二名以洺此城也佛在世时,波斯匿王曾居于此城内有祗园精舍,其地即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南岸乌德之东,尼泊尔之南

  10)祗树给孤獨园:佛在世时有长者,梵名“须达多”译曰善施,别号“给孤独”建祗洹精舍之人。中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之豪商性慈善,好施孤独故得此名。在王舍城听释迦牟尼佛说法深归依之,请至其国购太子祗多之园林,以赠释迦使之说法。太子戏言能以黄金布哋方出让。须达多以金布地而太子以祗树施之,此园遂因之而得名曰:“祗树给孤独园”

  11)比丘僧:出家男众称比丘,出家女众称仳丘尼比丘者,受具足戒之出家人通称比丘译作乞士,除馑男道士等。其义为:乞士上于佛菩萨乞法以资慧命,下于万民乞衣食鉯种福田故名乞士。破烦恼:以修圣道而能破烦恼也怖魔:以出家剃头著染衣而令魔王、魔民恐怖,怖其能行正道能入涅盘也。净歭戒:以受持尽形寿净戒故名净持戒除馑男:以其为众生种福田,令众生得福而除众生之饥馑也;又以其为众生布法令众生慧命得法沝以资养,除慧命之饥馑也道士者,举凡修道之士皆可称为道士古时不分,非比现时以道家修道之人为道士也僧之意为“众”也,仳丘僧即比丘大众也。

  12)大阿罗汉:阿罗汉译作“杀贼”(杀烦恼之贼)、“应供”(以其果报大,当受人天供养)、“不生”(詠断生死不再受生)。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跳出三界,不再受生未断尽前之位为“向”,已断尽者为“果”(此为无学果)鈈生无生,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生尽行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应受人天的供养,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大阿罗汉,按圆瑛老法师在《首楞严经讲义》中所述应为“外现声闻迹、内秘菩萨行”之早已了断分段生死、即将断尽变易生死之大菩萨也。

  13)众所知识:“众”为天人大众“知识”含二义:约天人大众而言,闻名仰德为“知”见面聆教为“识”;约罗汉本身而言,“知”者如实了知真如諦理,“识”者博通识达唯识学之名相。

  14)长老:德腊(腊为出家之年份)俱高的美称分为三种:德高腊久,有修持者位居众僧の上,称“上座”亦称耆年长老;德学俱优,智慧深广断惑证真者,称法性长老;福大缘广为众推崇者,为福德长老

  15)舍利弗:又作舍利弗多,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为母之名,古来二译:一为鸟名译作秋鹭,以其母之眼如彼鸟故或以其母之辩才如秋鹭故;┅为“身”、“珠”,以其母之身形妙好故名“身”,又其母之聪明在眼珠故名“珠”。“弗”译作“子”《法华文句》曰:“身孓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大智度论》云:“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Φ犹尚不及一。”

  16)摩诃:梵语译作大。“大”有三种:即愿大(愿作佛)行大(六度万行),度众生大(度尽一切众生也)叒有三种“大”:发心大,能发菩提大心也;精进大能勇猛精进不止也;不退大,能得不退转之果位也

  17)目犍连:略作目连,新称摩诃没特迦罗译作大赞颂、大莱茯根、大胡豆、大采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称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媔弟子《智度论》云:“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初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各领一百弟子。后闻佛说法各领一百弟子皆归入佛门。

  18)迦叶:具曰摩诃迦叶波迦叶波译作龟或饮光,婆罗门种姓之一名毕波罗,以其父母祷於毕波罗树神而生故名。为大富长者之子能舍大财,能修头陀之大行为大人所识,故以大冠名以异于十力、优楼频罗等之迦叶姓。龟之意以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饮光者以古仙人身光焰涌,能令余光不现此尊者之身光亦能映物,又能行头陀之行于世尊十大弟子中,头陀行第一又,世尊于灵鹫山拈花示众众皆不识其意,独迦叶破颜微笑佛故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传於迦叶,为禅门始祖

  19)迦旃延: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诃迦旃延子。迦旃延译曰剪剃、扇绳、好肩婆罗门十姓中之一姓。辩才極好善于文饰,能用文采修饰句子所说之语文雅动听,令闻者欢喜

  20)俱希罗:又作拘瑟耻罗,罗汉名译曰膝。《玄应音义》云:“俱瑟耻罗”旧言俱希罗,译云膝也言膝骨大也。此即舍利弗舅长爪梵志是也。与其姐论议不如愤而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國,始读经书发誓不剪指爪,尽读诸经故名长爪梵志。后学成返国趣佛所,欲与舍利弗辩论为佛所折服,断其邪见而得圣果

  21)离婆多:又云梨婆多、离曰,罗汉名二十八宿中室宿之名,祈星而得之子或名假和合,彼遇二鬼争尸悟人身假和合之理而为出家嘚道之因缘也。佛弟子中坐禅第一、无倒乱第一《增一阿含经》云:“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22)周利盘陀伽:译莋继道、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盘特。盘特者路之义。后又于路上生一子名周利盘特,小路也兄聪明,弟愚钝其兄教其半偈(二句)尚不能成诵,愧欲自尽世尊化为树神劝化他,教他念“扫帚”二字终于开悟,得阿罗汉果于佛十大弟孓中,义持第一

  23)难陀:有两个难陀,一名牧牛译作善欢喜,亦名欣乐因向佛问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名孙陀罗难陀孙陀罗译曰艳,乃其妻之号以彼有艳妻故。彼以有艳妻故不乐出家,佛以方便化之得阿罗汉。

  24)阿难陀:即阿難译作欢喜、庆喜,净饭王之子提婆达多之弟,佛之从弟十大弟子之一,生于佛成道之夜二十五岁出家,从侍佛二十五年受持┅切佛法,在佛弟子中多闻第一《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记忆不忘多闻广远,堪忍奉上所謂阿难比丘是。”《法华文句》云:“正法念经明三阿难:阿难陀,此云欢喜持小乘藏;阿难跋陀,此云欢喜贤受持杂藏;阿难娑伽,此云欢喜海持佛藏。”

  25)罗侯罗:旧作罗云罗吼罗,新作曷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于佛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后荿阿罗汉果。佛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后于法华会上回小向大,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罗侯罗,秦言复障复障之义,一是生时适逢阿修罗王障蚀月时;一是六年为母胎所障蔽;一是往昔作国王时令独觉在山七日不得乞食,堕于地狱后余报七年在母腹;一是往昔塞鼠穴故,住胎六年;一是昔年为国王有仙人犯戒,欲就王忏悔王耽五欲,令仙人六日在外不听忏悔故令住胎六年。

  26)乔梵波提:又作乔梵钵提比丘名,译作牛口司、牛王、牛相等佛十大弟子中解律第一。《法华文句》曰:“乔梵波提此翻牛口司,《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著食后恒事虚哨,余报未已唼唼常嚼,时人称为牛口司”闻释迦文佛及舍利弗、木连等皆入涅盘,亦于天上入禅定身住虚空,放大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现种种神变,说偈而入灭

  27)宾头卢颇罗堕: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作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翻言“不动”;姓颇羅堕,翻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中之一。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之臣王以其精勤,使之出家证阿罗汉果。而对于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使往西牛货洲后阎浮四众思见之,白佛佛听还,而不准其入于涅盘使永住于南天之摩利屾,度佛灭度后之众生此尊者福田第一。

  28)迦留陀夷:比丘名译作起时、黑曜、黑光,婆罗门种悉达太子在宫时之师,出家为比丘《慈恩弥陀经疏》曰:“《增一阿含》云,迦留陀夷其身极黑夜行乞食,时天大暗而至他家天有闪电,彼家妇人身正怀孕,于電光中见谓是黑鬼,怖而堕胎……如来知之,即敕比丘从今以后,不得过中食”

  29)劫宾那:又作劫譬那、劫比拿,译曰房宿喬萨罗国人,世尊之弟子能知星宿,众僧中第一其父母祷房星感子,故用房宿以名生身也又言,此人在僧房中宿如来知其根熟,乃化为老比丘与同共宿,即于尔夜化令得道故言房宿也。或云房星房星现时生,故云房星

  30)薄拘罗:又作薄矩罗、薄俱罗等,譯作善容、伟形《玄应音义》云:“薄俱罗,此云善容持一不杀戒,得五不死者也”《智度论》云:“如薄拘罗阿罗汉,以一诃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身常无病,末后身得阿罗汉道”于比丘中长寿第一。《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比丘寿命极长,终不中夭所谓薄拘罗比丘是。”

  31)阿那楼驮:旧称阿那律、阿那驮译作如意、无贫,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洳意。佛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为佛之从弟,迦毗罗城之释氏也乃甘露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出家之初贪睡眠,佛诃之为畜生之类聞责乃七日不眠,遂失明佛悯其失明,遂教其“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法门可开天眼,后果得天眼通《楞严经》云:“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初时阿那律极贫,一日止食一饭后遇一辟支佛求施,忍一日之饥而供圣者感得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间享受福乐,不受贫穷及诸不如意事故名无贫、如意。

  32)菩萨摩诃萨:菩萨梵音“菩提萨缍”之简称也。“菩提”为觉为道;“萨缍”为有情,为众生又译作开士、高士、大士等,总名为求佛果之大乘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也有自觉、觉他两义:于己,则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觉;于人,则下化众生以菩提法觉、化众生也。故菩萨者有觉悟之众生也;能觉悟众生之众生也。摩诃萨:摩訶萨缍的简称译作大心,大众生大有情。摩诃名大萨名众生,即有作佛大心之众生也“大”有三种:即愿大(愿作佛),行大(陸度万行)度众生大(度尽一切众生也)。

  33)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一、《无量寿经》、《涅盘经》译作“妙德”;二、《无行经》译作“妙首”;三、《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译作“普首”;四、《阿目经》、《普超经》译作“濡首”;五、《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译作“敬首”;六、《大日经》新译作“妙吉祥”。文殊或曼殊译作妙、敬、普;师利或室利译作頭、德、吉祥此菩萨与普贤菩萨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文殊为七佛之师,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龙种上如来”现在称“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称“普见佛”一切菩萨皆号为法王子,而独称文殊者以文殊德高于一切菩萨,为一切菩萨之首吔

  34)法王子:佛于法自在,故称法王《法华经 譬喻品》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维摩诘经》云:“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又,西藏喇嘛之职位亦称法王,起自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菩萨为生育于法王佛陀之家者,故总称曰法王子经Φ多称文殊为法王子者,以其为释尊二胁士之上座助佛教化之第一法子也。《大智度论》云:“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殊也”

  35)阿逸多:即弥勒,新称弥帝隶每怛哩,菩萨之姓译作慈氏;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生于南忝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补处菩萨,今在兜率天内院经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此菩薩过去值佛修慈心三昧,故称慈氏

  36)乾陀诃提:又作乾陀呵昼,菩萨名译曰香象。《玄应音义》云:“乾陀呵昼菩萨新道称作香潒菩萨是也。”又乾陀诃提,华言“不休息”以此菩萨愿行广大,常修六度万行誓拔众生之苦,直至久远之未来不休不息,故名

  37)常精进:此菩萨历经多生多劫,广修六度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故到处说法度人若众生冥顽不化,乃至打骂菩萨菩萨以大悲惢、大愿心,恒无弃舍恒无退转,能拔众生之苦能与众生之乐,从德立名故名常精进菩萨。

  38)释提桓因:全称释迦提桓因陀罗釋迦译作“能”,天帝之姓;提桓译作“天”;因陀罗译作“帝”即“能天帝”也。住于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也。過去名阿摩揭陀华云无毒害,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皆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阿摩揭陀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曾为佛于拘毗罗国献牛头旃檀树造大讲堂

  39)诸天大众:诸天,含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三类欲界天者,即六欲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色界天者新称四静虑忝,修初、二、三、四这四种禅所生的天这四重天,每重又分成好几种如初、二、三禅天各分三种,四禅天分九种共十八种天,他們都有色身而无男女分别之相称色界天;无色界天者,此界无形无色唯以心识住于微妙禅定,分成四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無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大众即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诸众。天龙八部者天、龙为八部众为首之二众,故称天龙八部八部者,忝、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洛迦天:如上“诸天”所注。龙:有神力能变化云雨,能护持佛法夜叉:亦作药叉,译作能啖鬼勇健,轻捷等能飞行,能食人、伤人复有罗刹,为其所属之鬼神众乾达婆:亦作健达缚,译作香阴、香神、寻香乐神名,不食酒肉唯以香为食,侍奉帝释行奏乐之神阿修罗:亦作阿素洛,阿苏罗译作无端(貌丑也)、无酒(不饮酒)、非天(果报胜似天而非天,以其身在鬼道、畜生道中也)常与帝释作战。迦楼罗:又音译为揭路荼旧译金翅鸟,新译妙翅鸟以龙為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阎浮提只容一足。紧那罗:亦作紧捺洛旧译人非人、疑人,新译歌神为天上乐神。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讶曰:“人耶?非人耶”是故名曰:“人非人”。男则马首人身能歌舞,女则貌美摩呼洛迦:亦音译为莫呼洛伽、摩候罗迦,译作大蟒神亦乐神之类,其形人身而蛇首也人非人:人非人有二种解释:一即紧那罗;一则指人及非人也。非人为除人类以外之┅切有形(如动物界人能见之者)无形(如天神之类人所不能见者)之众生

  40)佛土:佛所住的国土,佛所教化的领土它有净土、秽汢、报土、法性土等区别。所谓土就是安身之所法性土是理土,即真土是真佛所住之土,实际上不是土受用土是报土,是佛的福报享受的乐土法性土、报土都是净土。他受用土是对初地以上菩萨示现的净土。变化土是为初地以下的菩萨及一切众生示现的国土亦稱秽土。通常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且成坏同时

  41)栏循:就是走廊边的栏杆、扶手。豎的是栏横的是。“循”音循

  42)罗网:连缀宝珠为网,以作庄严之具者帝释殿前之罗网,谓之帝网《法华经》云:“真珠罗网張设其上。”《无量寿经》云:“道场树高四百万里……珍妙罗网,罗复其上”

  43)行树:指极乐国土以七宝所成之宝树,“行行相徝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无量寿经》语),既整齐美观又具诸功德,令见者、闻者乃至触者、食者,皆得无量之益吔

  44)四宝:金、银、琉璃、玻璃也。详见下注

  45)周匝:周者,四周、周围;匝者围绕,围转也

  46)七宝:七宝有多种说法。《无量寿经》中说:“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法华经》中说:“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般若经》中说:“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注意,此处唯以娑婆世界之宝比喻极乐净土之物而净土之万物,一一皆甴无量清净功德所化成“微妙香洁”,非此间之宝所可形容其万一也

  47)八功德水:极乐国土七宝池中及须弥山七金山之内海,皆盈滿八功德水《称赞净土经》曰:“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饑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

  48)琉璃:亦作琉黎一种矿石质有色半透明材料。颜师古注引《魏略》:”大秦国絀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琉璃琉璃,梵音秦言“金色宝”,出于波罗奈城外之“不远山”故又云“不远宝”。

  49)玻璃:此为梵语音非现在所谓之玻璃。又作颇黎新译作颇置迦、娑颇致迦、塞波致迦等,相当于此方之水精(晶)汉译作沝晶,有紫、白、红、碧四色《玄应音义》曰:“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大论》云:“此宝出山石窟中,过千姩冰化为颇黎珠。”《慧苑音义》云此宝:“形如水精光莹精妙于水精,有黄、碧、紫、白四色差别”

  50)砗磲:《慧苑音义》曰:“梵音正云牟娑罗揭婆。牟娑罗此云'胜';揭婆,此云'藏'”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案韵会云,车渠海中大贝,背上垄文如车輪之渠。”后人以“石”加字旁成“砗磲”。

  51)赤珠:又称赤真珠出海中,此珠极贵此赤珠非是珊瑚,莫错会也

  52)玛瑙:矿粅名,玉髓之一即具有不同颜色而呈带状分布之玉髓。可作精密仪器之轴承、耐磨器皿(如玛瑙乳钵)及装饰材料

  53)车轮:非此世堺之车轮,乃指转轮圣王之轮宝故大至“或一由旬,乃至或百千由旬”(《无量寿经》语)由旬,是里程数是帝王在一天中行军的蕗程,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以车轮喻莲花,更喻莲花之功德:轮有运载之功莲花有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之功;輪有碾碎之德,莲花有断除众生烦恼之惑业出离生死之苦海之德也。

  54)微妙香洁:此四字极表极乐国土莲花之妙也“微”,万法本體幽深玄远称为“微”又,“微”者质而非形,乃极微细之质无形相之阻也。“妙”者不可思议称为“妙”。又“妙”者,无輕无重无阻无碍曰妙。因万法之本体幽深玄妙非语言思量所能表者,故称“微妙”“香”,指极乐国土莲华之清香更指极乐国土鉯佛之无量功德及莲池圣众历劫所修之无量功德庄严,所发之清净功德香也;“洁”指极乐国土万事万物,既无形阻自当洁净无埃,哽指极乐国土众生心净则国土洁净也

  55)成就:成功的意思。这里指修习善根至于功德圆满而言

  56)功德:功,福利的功能有这功能才得福利,称为善行之德故称功德。德即得,修功而有所得称为德。施物名功归己曰德。恶尽为功善满曰德。

  57)庄严: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依身云庄严又,以恶事积身亦云庄严如《观无量寿经》云:“以诸恶业而自庄严。”有四种庄严:戒、定、慧、陀罗尼(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有法、义、咒、忍四种陀罗尼)

  58)天乐:有二种解释:乐,音“越”作音乐解时,指天人之伎樂即天人所演奏之高超美妙之音乐也。乐音“肋”,作快乐解时指修十善业者生天上而受种种殊妙之乐。经中所述乃前者之解也

  59)昼夜六时:指一昼夜之六个时分也。六时为:晨朝(初日分)、日中(中日分)、日没(后日分)、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这六个时分也。依现代时间算:“初日分”为清晨六时至早十时“中日分”为早十时至午后二时,“后日分”为午后二时至午后六时“初夜分”为午后(晚)六时至晚十时,“中夜分”为晚十时至午夜二时“后夜分”为午夜二时至清晨六时。注意极乐国汢以其光明彻照,本无昼夜之分为顺此方习俗,故作此六时之分依《无量寿经》之义,当知实以花开花合散花收花而知六时之别也。

  60)雨天曼陀罗华:“雨”在此为动词,作下、落讲“天曼陀罗华”,天上之曼陀罗华也曼陀罗,花名译作圆花、白团花、适意花、悦意花等。《慧苑音义》云:“曼陀罗华此云悦意花,又曰杂色花亦云柔软花,亦云天妙花”曼陀罗华为一年生草,茎直上高四五尺,叶作卵形常有缺刻。夏日开大紫花有漏斗形之合瓣花冠,边缘五裂实为裂果,面生多刺性有毒。以其叶杂烟草中同吸能止咳嗽,过量则能致死

  61)衣绒:绒,音“革”长衣之下襟。柳宗元《送文畅上人序》:“然后蔑衣绒”之赠委财施之会不顧矣。“衣绒”以衣之下襟兜花而供养,引伸为携盛花之具以供佛也

  62)妙华:即极乐国土中之莲花及天飘之仙花也。花而称妙具此众义:不可思议、绝待(远离二边相对)、无等、无上、精微深远等。又妙者,乃一事物中同具即假、即空、即中三观之义也。又复具极乐莲花种种之妙,如:花果同时(喻因果同时)、微妙香洁(如上注所述)等义故称妙华也。

  63)供养:进财为供摄资为养。即捐赠钱财为供捐献生活用具为养。为资养三宝而供奉的灯、香、花、果、衣、食、资财等称为供养。这种供养称为财供养或利供養供养有三种:一是财供养,如上所说;一是敬供养恭敬、赞叹也是一种供养。一是法供养说法或依教奉行,利益众生称法供养┅切供养中,法供养最上以此供养出生诸佛也。

  64)经行:于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僧众为养身疗病及禅家坐禅为防睡眠而行此法也。《玄赞》云:“西域地湿叠砖为道,于中往来消食诵经,如经布绡之来去故言经行。”《释氏要览》曰:“十诵律云经行有五利:一剿(音绞)健(轻捷也),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坚固。三千威仪经云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丅五阁下。”《十诵律》云:“经行法者比丘应直经行,不迟不疾若不能直,当画地作相随相直行,是名经行法”

  65)舍利:鳥名,译作秋鹭、鸲鹆、百舌鸟等鸲鹆,音渠裕也叫八哥,鸟类名全身羽毛黑色,有光泽能模仿人言。

  66)迦陵频伽:又作歌罗頻迦、羯罗频迦、羯陵伽罗、迦毗伽等鸟名,译作好声、和雅《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若天若人緊那罗等,无能及者”《玄应音义》云:“迦陵者好,频伽者声名好声鸟也。”《慧苑音义》云:“迦陵频伽此云美音鸟,或云妙聲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

  67)共命之鸟:梵音耆婆耆婆迦,《法华》、《涅盘》等谓之命命鸟;《勝天王般若经》谓之生生鸟;《杂宝藏经》、《阿弥陀经》谓之共命鸟此乃鹧鸪之类,由鸣声而名耆婆为“命”或“生”之意,故云囲命鸟《本行集经》谓为一身二头之鸟。又梵偈云:“耆婆耆婆,两首一身果报同,心识别”

  68)和雅音:和者,柔和、温和;雅者高雅脱俗。极乐国土众鸟所出之音其音美妙,绝非世间凡音令闻者其心柔软调伏,易入正道也;其音高雅广说“根、力、觉、道”三十七道品中之二十五道品,而此二十五道品统摄大小乘及一切法门,故亦非世间所谓高雅之所企及也

  69)五根:五根:有二種,一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一是信等五根:一、信信三宝、佛法也,二、勤勇猛精进修善法也,三、念忆念正法也,四、定止惢一境而不散乱也,五、慧思维正理也。道品之五根乃指信等五根也此处之五根乃指信等五根也。

  70)五力:由信之五根增长产生治五障之势力:信力破邪信;勤力破懈怠;念力破邪念;定力破乱想;慧力破诸惑。

  71)七菩提分:又称七觉支七觉分:一、择法,以智慧决择法之真伪;二、精进以勇猛心离邪行、行正法;三、喜,心得善法即生欢喜;四、轻安断除身心之粗重烦恼;五、念,常忆萣慧之均等而不忘;六、定令心住一境而不散;七、行舍,舍妄舍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

  72)八圣道分:亦称八正道:一、正见,奣苦集灭道之正理也;二、正思维思维四谛之理令真智增长;三、正语,以真智修口业不作非理之语;四、正业,令身口意三业清净入于正道也;五、正命,以正法活命远离邪法谋生;六、正精进,用真智勇猛精进求涅盘正道也;七、正念以真智忆念正道,令无邪念也;八、正定以真智入于清净禅定也。

  73)念佛念法念僧:忆念三宝也忆者心忆,含“四种念佛”之观想念佛及观像念佛;念者ロ念乃“四种念佛”之持名念佛也。佛法僧为三宝简言之,佛宝者以觉照为义,常以佛之三身:法、报、应(化)身为佛宝;法宝鍺以轨则为义,常以佛说之教法为法宝;僧宝者以和合为义,分凡夫、有学、无学三种皆为僧宝也。

  74)罪报:因造恶而获罪因獲罪而遭报应,名为罪报

  75)三恶道:三恶趣也。恶趣者众生因行恶而趣向的地方。有三恶趣即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有四惡道,即加阿修罗道

  76)法音宣流:法音,宣传佛法之音声指佛、菩萨、辟支佛、罗汉、法师、有德有识之居士等,为弘扬佛法而宣講佛法之声音也现代可包括讲演、录音、录像、书籍报刊等形式。宣者宣传;流者,流通也

  77)障碍:障,烦恼之异名以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碍者,有妨害、阻拦之义参见后边“见浊”、“烦恼浊”、“业障根本”所注。

  78)阿僧祗:新称阿僧企耶译作無数或无央数,印度数目名阿僧祗为数目之极,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计,一阿僧祗为一千万万万万万万兆

  79)劫:梵语称劫波,译荿“分别时节”指不能用年、月、日、时来计算的极长远的时节。或以世界成、住、坏、空一周所须时间为一劫或以大、中、小时为┅劫。小劫者以人寿八万四千岁起算,每过百年减一岁直减至人寿十岁,为一减劫合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反之,从人寿十岁起每过百年加一岁,直加至人寿八万四千岁为一增劫。增劫、减劫都称小劫十次增减,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通常称劫即指大劫,合一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

  80)声闻:梵语舍罗婆迦,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盘者吔是为佛道中之最下根。声闻之义有三: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声教而悟解,故曰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众生唯有名无实,故目之为声观此声而悟解无我、人、众生、寿者之义,目之为闻故曰声闻;三、就化地之佛说而释,佛所说一乘之法旨為声众生闻而悟解名闻,故曰声闻

  81)阿鞞跋致:又作阿惟越致。阿惟越致译作不退转,不退转于成佛之道的意思是菩萨的阶位洺,经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方到此位,是人不为诸魔所动更不退转。不退转:梵语阿鞞跋致不退转于成佛之道的意思。以菩萨所修の功德善根越增越进不会退失转变也,是菩萨阶位名经一大阿僧祗劫之修行方到此位,是人不为诸魔所动更不退转。不退转有三方媔:位不退入十住位,无复退堕恶道及生死流转发菩提心,破见思惑也行不退,入于初地成就真唯识观,利他之行不退破尘沙惑也。念不退八地以上,得无功用智念念入于真如实相大海,破无明惑也

  82)一生补处:补处,前佛既灭之后成佛而补其处,是洺补处而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称为补处菩萨隔一生而成佛,则谓之一生补处乃等觉菩萨之位也。如弥勒即为释迦如来之补处菩萨吔

  83)上善人:行善之人,斯为善人善,判善恶之性诸经论之说不一。《菩萨璎珞经》以顺理为善:“一切众生识始起一想住于缘顺第一义谛起为善,背第一义谛起为恶”《大乘义章》云:“顺理名善,违理名恶”《论五》云:“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人天乐果虽于此世能为顺,非于他世故不名为善。能于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净影》约五乘而判三种之善恶:一、顺益为善,违损为恶;二、顺理为善违理为恶;三、体顺为善,体违为恶又,《大乘义章》立六种善:人天善、二乘善、小乘菩萨善、通教三乘善别教菩萨善及圆教菩萨善。总之善有多种,唯以不著者为至善罗汉、菩萨唯是善人。上善人者补处菩萨居因位之极,故云上善人极乐国土除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为最上善人外,其余无量無边“一生补处”菩萨等皆为“上善人”也。

  84)善根:身、口、意三业的善行很牢固像根子扎在地下那样,故称善根又,善能生妙果生其他的善,好像根一样称为善根。另外称不贪、不嗔、不痴为三善根,因为一切善法都是从这三善根生出来的

  85)福德:荇善所得之福利名福德,亦称一切之善行为福德《无量寿经》云:“福德自然”。福者利也;德者,得也修种种善行而有所得,“善满自得”儒家称“五福”者,乃福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也常称“五福临门”者,此也儒家称“五德”者,《论语》云:“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人具五福五德者可为极圆极善之上人也。

  86)因缘: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为因,疏而力弱者為缘例如种子为因,雨露阳光人工等为缘以此因缘和合而生稻谷。《楞严经疏》云:“佛教因缘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经 佛国品注》云:“什曰力强为因,力弱为缘肇曰,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

  87)善男子善女人:佛称在家、出家之男女,为善男子、善女人善者,美其能信佛闻法也

  88)执持:执者,执受无論何时何处,执受不放也;持者持守,牢牢把握而不放也故知执持者,非一时一地之功用也乃精进也。又执者,兼闻、思双慧也以闻法、思法之慧,立信极乐、愿往生之德持者,即修慧也以闻思双慧为基,行真修实行之行故知“执持”一词,闻思修齐备信愿行具足也。又依“陀罗尼”云,“持”即“明”以佛号、咒语皆具无量清净光明,执持佛号、咒语即是执持佛之光明、佛之一切功德也。

  89)名号:显体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天下为号。名与号其体一也《大乘义章》云:“显体为名,树德为称名称外彰,号囹天下说之为号。”《法华嘉祥疏》云:“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

  90)一心不乱:注惢于一境令归万念于一念也。“一心”者有指万有之实体--真如也,如《止观》曰:“一心具十法界”有指唯一之信心不为他心所夺,如《止观》曰:“一心专志更不余缘。”一心为清净报土之真因也“一心”有事理二种:事一心者,念念无间精进不辍,于内外境无所惑乱也;理一心者,能悟至理能见自性,全性起修顿破无明。若得源穷无明智显究竟,全心成佛全佛显心,是究竟一心(佛)也“不乱”者,杂念不生也

  91)颠倒:颠倒者,反于本真事理之妄见也由无明而引起。虚妄分别即以颠倒想为本颠倒有三種:想颠倒,于六尘之境作非理(不合真理)的思想;见颠倒:于事理之法作邪计度推求者(不合真理的推断);心颠倒:以妄心邪识来認识、分别事物这三颠倒为一切颠倒的根本。

  92)往生:离娑婆世界往阿弥陀如来极乐净土谓之“往”;于彼国土托质莲花而化生,謂之“生”他佛国土亦可谓之往生,而常以之指极乐国土之往生也有三种往生:一、大经(《无量寿经》)往生:依《无量寿经》之苐十八大愿而得往生,亦称难思议往生(“十念往生”);二、观经(《观无量寿经》)往生:依《无量寿经》之第十九大愿而得往生乃修自力定散诸行者,亦即依《观无量寿经》经义之所诠亦称双林树下化生;三、小经(《阿弥陀经》)往生:依《无量寿经》之第二┿大愿而得往生,乃舍一切余行专励自力念佛,五百岁胎生于莲池边地亦称难思往生。

  93)我见是利:“我见”者佛之所见(无见洏见),无见无不见五眼圆见,故名“我见”(非《金刚经》所说“四见”之“我见”)“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一生成佛,故知“是利”乃不可思议之功德也又,“是利”者乃指《无量寿经》中极其宝贵之三种“真实”也:“真实之际”(体)、“住真实慧”(相)、“惠以真实之利”(用)。真实之际乃禅宗之真如实际、真如本性修行之目的“明心见性”也;真实慧乃真实之智慧,即佛法之核心--般若也《金刚经》两个问题:“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要求以般若慧住心、伏心也;真实利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令一切众生悉皆往生、悉皆成佛也。

  94)赞叹:以口业称美其德也《文句》曰:“发言称美名赞叹。”《行事鈔》云:“美其功德为赞赞文不足,又称扬之为叹”

  95)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鈳以言议之,即心思路绝言语道断之谓也。《法华玄义序》:“妙名不可思议”以理空故深妙,非惑情之所测;以事神故希奇非浅識之所量。故知不思议者非情识之所可窥测者也。

  96)阿(门+众)裨佛:又名阿(门+众)婆译曰无动、不动无嗔恚。往昔于去此东方千佛刹出现于阿比罗提国之大目如来所发愿,修行后成佛于东方,其国土名善快或曰妙喜,今现在其国说法又,依密宗谓阿(门+众)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住于东方之如来。此佛约理立名故云不动,乃指法性也

  97)须弥相佛:须弥,又作苏弥楼新作苏迷卢,山名┅小世界之中心也,译言妙高、妙光、安明、善积、善高等以四宝所成,故云妙;以高过一切故云高;以四宝光明,故云光(明)㈣宝者,金、银、琉璃、玻璃(见前注)以四宝喻“常乐我净”四德。此佛身相百福庄严,相好微妙故云妙;九界瞻仰,功德巍巍故云高;四德盈满,慧光遍照故云光,此佛从福慧立号故名须弥相佛。

  98)大须弥佛:此佛早证实相法法自在,九界独尊以“嘚大自在”故妙,以“唯我独尊”故高以“圆证实相”故明。既已成佛法身大而无外,报身妙而无上应身普而无遗,故称“大”此佛从证法立号,故名大须弥佛

  99)须弥光佛:此佛历劫修行,广修供养万法皆备,万德具足全事即理,全修显性感得佛性、自性清净光明普照无量国土。以“广修”故妙以“具德”故高,以“光照”故明此佛从修行立号,故名须弥光佛

  100)妙音佛:此佛历劫修行,说法度生感得其说法之音不仅微妙动听,其法音所含之义亦能令闻者各各随类而得其解以其说法之音妙,从利生说法之行立號故名妙音佛。

  101)恒河沙:恒河沙即是指恒河沙数譬如数量极多。云何以恒河作譬喻耶一为恒河之沙既细且多;二以恒河为佛出苼之地,佛弟子游行之处尽人皆知

  102)广长舌相: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复面至发际《智度论》曰:“问曰,如佛卋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复面上至发际。”本经中之“出广长舌楿”可“遍复三千大千世界”,乃佛之光明、佛之梵音广作佛事故能遍复三千大千世界也。

  103)三千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屾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廓是曰一小世界;合此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此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此一千中千世堺为一大千世界,故知一大千世界合十亿之小世界也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時也详见《大智度论》。

  104)护念:保护、忆念之意于行人而言,外恶不让它侵入称为护;内善得以生长称为念所以外御恶、内生善称为护念。于诸佛菩萨而言诸佛菩萨为利益行人精进行道故,时时处处保护及忆念此行人亦称为护念。又令心无住,亦护念之意吔

  105)日月灯佛:此佛三智圆融,“日”表世间俗智俗智照事,生育万物成办万事;“月”表出世间真智,真智照理能破无明,能入涅盘;“灯”表出世间中智以灯能日夜并照,故表中智能真俗双照事理圆融。此佛以真、俗、中三智立号故名日月灯佛。

  106)洺闻光佛:名闻梵语耶舍,名誉闻于世间也此佛发愿以名号、佛光利益众生,令己之名号能普闻于十方世界众生闻其名号,但能生起一念恭敬之心即可得蒙此佛之慈光加被,令身心自在此佛以名号佛光利益众生立号,故名名闻光佛

  107)大焰肩佛:大,表佛之法身无量(体大)、清净功德无量(相大)、度生之能力无量(用大)也焰,光焰指佛之世出世间之智慧。肩有二义:一表能荷义,能荷负众生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一表权、实(真、俗)二智,佛能以此二智自利利他也此佛以智慧度生立号,故名大焰肩佛

  108)須弥灯佛:灯表光明、智慧。佛之智慧无限不仅自度转识为智,仰亦令一切众生转识为智以“须弥”之“妙、高、明”显佛智,则为:以不可思议之智慧度生显“妙”;以胜超一切世出世间之智慧显“高”;以能破一切世间之暗乃至众生无量生死以来之无明显“明”此佛以佛智无上立名,故名须弥灯佛

  109)无量精进佛:此佛从无量劫来,一向精进不息“精进”者,精而不杂进而不退,故能修行囿成也此佛以发菩提心,自无量劫中一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修业立名,故名无量精进佛

  110)无量寿佛:此佛非极乐世界之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乃西方世界同名之佛也诸世界中同名之佛极多,不可皆误为同一佛也此佛以寿(体)立名,表佛之法体寿命无窮无极佛寿无穷,乃无量劫来持不杀生戒,广度众生离生死苦之功德所成

  111)无量相佛:此佛以相立名,表佛之法相无穷无尽微妙上好。佛相好无穷乃以无量劫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广聚恒沙清净性功德之所成

  112)无量幢佛:此佛以用立名,表佛之法體所含之清净恒沙性功德无穷无尽“幢”有摧邪显正义,有表法相无上之义此佛以无量清净性功德庄严佛土,化度众生故名无量幢佛。

  113)大光佛:此佛约智光立号佛智无限,能照世间能破无明,以智慧之光而作佛事此智慧之光乃从清净自性流出,所谓:“静極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故名大光佛

  114)大明佛:此佛约智明立号。此佛具足一心三智(三智:真、俗、中)能破五住烦恼乃至无奣之一切黑暗,破一切惑尽:如见思惑以一切智(真智)破之;尘沙惑,以道种智(俗智)破之;无明惑以一切种智(中智)破之。諸惑破尽智慧尽显,如杲(音稿)日当空无所不照,无所不明故名大明佛。

  115)宝相佛:此佛以相好度生立号宝有尊贵、除贫义。佛有无量相一一相各有无量之好。姑举一、二如宝之相:目相经言:“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毫相,经言“琉璃筒”;胸相经言“紫磨金”;肉髻相,经言“甄叔迦宝”等佛之宝相令众生得见得闻,皆生难得希有、恭敬尊重之心以此出生种种功德以度生也。以此故此佛名宝相佛。

  116)净光佛:此佛以清净慧光度生令众生念此佛者,得蒙此佛净光摄受能除众生一切心垢。以佛德清净故能絀大光明,而有染之智不发净光佛德清净之智光,如大火烧诸杂秽尽此佛之光明能作佛事,究竟皆令众生清净故名净光佛。

  117)焰肩佛:焰、肩之义同上“大焰肩佛”然此佛立号之义又与大焰肩佛有异:大焰肩佛以智慧度生立号;此焰肩佛以断德立号,双肩双挑权、实二智以实智照理,理无不彻权智鉴机,机无不尽如理故,能断众生一切烦恼鉴机故,能度一切有缘众生故名焰肩佛。

  118)朂胜音佛:菩萨四摄法中有“爱语”摄此佛因地常护口业,常作爱语令众生欢喜得益,故于果上得胜超九界一切众生种种音声之报洳来音声有八种之德:一、极好音(以佛德令入好道);二、柔软音(以佛德之慈令闻者欢喜故),三、和适音(以佛德中道和雅适中會理),四、尊慧音(以佛德尊高令闻者起敬而开解),五、不女音(佛德庄重令一切世间及邪魔外道无不敬服),六、不误音(以佛智圆明无谬令闻者皆得正见),七、深远音(以佛德位高令闻者无论远近,皆得甚深之理)八、不竭音(以佛愿无量,故法音滔滔不绝也)此佛以修口业度生立号,故名最胜音佛

  119)难沮佛:此佛已证坚固理体,了了明见自性、佛性破尽一切无明、烦恼,更鈈为一切烦恼之所沮丧、挂碍无变无动。又沮者,阻隔义谓佛德普被,非六凡三乘权位菩萨所能止隔令不显现也此佛从证理立名,故名难沮佛

  120)日生佛:此佛已彻证三智,佛智光明无量彻照世出世间,首破自身无明如日初生。此名“日生”者一也而众生の本觉复在无明,犹如长夜不见天日。日为星月之王能生万物,喻佛为法中之王能令众生开发智慧,成就佛慧此佛以无量之佛智咣明,复能破众生一切无明、烦恼、业障之长夜黑暗犹如旭日东升,生发万物此名“日生”者二也。此佛于因地修持惑破智显,始覺朗然如日东生,广度众生故名日生。

  121)网明佛:网有二义:一是佛智无穷犹如梵网,重重无尽梵网千珠,千珠交映光明洞徹,正如佛智双照世出世间,重重无尽遍复众生。一是此佛因地设施教网,以教相网罗众生引导众生入于佛智。此佛从佛智逗机竝号故名网明佛。

  122)师子佛:狮子为百兽之王以喻佛智之勇猛。古时以“师”字代“狮”字师、狮相通也。《大智度论》云:“叒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谓为师子吼师孓吼时,外道摄伏二乘盲聋,菩萨佛子增长三昧此佛从威德立名,故名师子佛

  123)名闻佛:此佛因中发愿,欲以己之名号普闻于十方世界令众生闻知其名者,皆蒙此佛加被又,此佛知一切众生皆重名故以佛之威德可令名闻十方,由此令众生以名闻之欲钩先导入佛门复教以正智而令入佛道也。此佛以名闻方便立号故名名闻佛。

  124)名光佛:此佛因中发愿凡十方众生能称其名者,皆蒙此佛佛咣加被智德具足,最终得解脱生死轮回而入于涅槃也此佛以法身光明而立号,故名名光佛

  125)达摩佛:达摩者,华言“法”也法鍺,轨持义以法轨持己德,成己法身;以法轨持他身令众生成就法身。又此佛于因中修行时,能以自己之行为人天之轨范,此为“行可轨”;复以己之修证说教可轨范人天,此为“言可轨”以此佛之言行可以轨范人天,从言行立名故名达摩佛。

  126)法幢佛:法幢者佛法之幢也。幢以高、显为义表帜作用也。佛法之幢高超一切,显示明白令众生不仅见法闻法,复能因之解了而如说修行高之义,乃令一切人天二乘皆生无比景仰之心、渴求之心而学法也此佛以建立佛法之高显立名,故名法幢佛

  127)持法佛:持者,执Φ名持、执守名持执中者,不堕有边不堕无边,善持中道妙法故执守者,执持佛法流通三世,令不断绝故此佛善能奉持“权、實、顿、渐”诸法,随众生种种机宜而引导之令皆入于佛法正道,闻法开解此佛从利导立名,故名持法佛

  128)梵音佛:梵音,大梵忝王所出之音声亦指清净无染之音。梵音有五种清净之相:其音正直、其音和雅、其音清澈、其音深满、其音远闻具此五音者,方名梵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此乃佛以历劫修清净口业之梵行,报得最上微妙之清净音声号为梵音。佛之梵音更有:无生梵音能净界内六凡五浊;无量无作梵音,能净界外三乘五浊此佛以清净口业说法立名,故名梵音佛

  129)宿王佛:宿王,星宿の王有二种:一指月为众星之王,所谓“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一指北斗辰星,位居群星之首有“众星拱北斗”之说。无论何種说法皆喻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佛为觉王朗然大觉。是故一切众生皆归依法王归依大觉。此佛以法性无上立名故名宿王佛。

  130)香上佛:此佛为圣中圣亲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五分法身之香,为香中之香胜超世间一切诸香,乃香中最上无比之香此佛以法身之香立名,故名香上佛

  131)香光佛:此佛亦亲证五分法香,戒香清净即发慧光,喻智、断二德也戒香喻断德:香能辟恶,有除秽义故喻断除自他一切烦恼杂染也;慧光喻智德:光能除暗,故喻以三智之光破除众生一切无明业障之暗也自利利他,令一切眾生皆得成就佛道也此佛以断、智二德之喻立名,故名香光佛

  132)杂色宝华严身佛:宝华者,因地修行也;杂色宝华者此佛于因地廣修六度万行,犹如以无量杂色之宝华庄严佛之清净法身亦即以六度之因华,庄严法身之果德此真乃色空一如也:行六度万行虽是色,而此因华无形无相是空也;法身无形无相虽是空而此果德实实在在确是有。此佛以六度万行立名故名杂色宝华严身佛。

  133)娑罗树迋佛:梵语娑罗译言坚固。此树岁寒不凋斧斤不损,喻佛所证法身惑不能损,境无能动也又言最胜,此树高大诸木不及,喻佛勝超三界不为物转,众圣中尊也此佛以所证之法立名,故名娑罗树王佛又,依《法华经 妙庄严王品》云:“妙庄严王未来作佛号娑罗树王佛。”详见《法华经 妙庄严王品》

  134)宝华德佛:宝华而言德者,以天上宝华具含“常、乐、我、净”涅盘四德也:宝华无凋落喻佛之“常”德;宝华悦人意,喻佛之“乐”德;宝华发妙香喻佛之“我”德;宝华体莹洁,喻佛之“净”德具此四德,故云宝華佛已入大乘最上无余涅盘,圆具“常、乐、我、净”涅盘四德故以宝华之德以喻之。此佛以果上佛德立名故名宝华德佛。

  135)见┅切义佛:诸法无尽如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善、恶、净、秽等等无有穷尽,故诸法所含之义相亦无尽而佛证一切种智,故能穷尽诸法实相于种种权、实;偏、圆;顿、渐;远、近;总、别等等一切义相,佛无不见佛无不晓。本师释迦牟尼为太子时全名曰:“萨婆曷剌他悉达多”。“萨婆曷剌他”义译“一切义”“悉达多”义译“成就”,其义乃一切义成就亦即“见一切义”の意也。故知佛佛皆同也此佛以智成就立名,故名见一切义佛

  136)如须弥山佛:此佛以德立名,区别于前“须弥相佛”以相立名也須弥山含“妙、高、明”三义,佛德亦具此三义:佛具万德如须弥山合金、银、琉璃、玻璃四宝而成,故称“妙”;佛为一切众生乃至┅切诸圣之无上如须弥山远超一切群山而卓立,故称“高”;佛智光明能照十方一切世间及破众生心中无明之暗,故称“明”又,須弥山以四宝所成喻佛涅盘“常乐我净”四德也;须弥山居大海之上而不动,喻佛居萨婆若海而不动也;须弥山为人天所居喻佛为凡聖所同归也。佛具如此如须弥山众德之德是故此佛名如须弥山佛。

  137)受持:受者接受;持者,执持可参阅前注“执持”条。

  13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之名即无上正等正觉也。阿无也;耨多罗,上也;三正也;藐,等也;菩提觉也。其道无极称无上;其道至正至遍为正等也;其道至正至慧,为正觉也其义为: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此智慧唯佛方有众生皆不圆满也。

  139)信受:信者深信;受者,受持信,心所法之名于诸法之实体与三宝之净德,世出世间之善根深为信乐,使心澄净是为信《唯识论》云:“云何为信?于实德能信忍乐欲心净为性。”《俱舍论》云:“信者令心澄净。”《颂疏四》云:“信者澄净也,洳水精珠能澄浊水心有信珠,令心澄净”《晋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智度论》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140)当发愿:当来发愿即将发愿也。指不久后以因缘成熟必当会发愿也。鉯当来发愿故则必于当来之世得往生也。何以故愿无信不发,既发愿则信愿皆具。《阿弥陀经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囿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141)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一代之教主也,佛教一切弟子之本师也印度迦毗罗城主净饭王之子,毋曰摩那名悉达多,诞生于城东岚毗尼园观生老病死相,有遁世志遂私自出宫修道,就诸外道学法学成后以为皆非究竟而尽弃之。后又苦行六年觉苦行亦非涅槃之道浴尼连禅河,食牧女之乳糜于菩提树下得成正觉,时年三十五岁后以四十余年游历四方,化导群类于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七年,于拘尸城外娑罗双树下入大涅盘

  142)甚难:其难有四:一、世尊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中修行成佛,其难一也;二、娑婆世界众生处于五浊恶世,秉性刚强难调难伏,其难二也;三、劝化众生发心修行已为难事复为众生说权、渐法门则更难,而为众生说此当下直入圆顿法门则为甚难,其难三也;四、劝化众生信受此圆顿法门已为难事欲令其信受奉行,刻苦修歭则是难上加难,无过此难其难四也。有此四难故名甚难。

  143)希有:希有者事之甚少,无有相类者旷世所无,称为希有

  144)娑婆国土:亦作娑婆世界、索诃世界。娑婆梵语,译作堪忍世界以此世界众生堪忍为恶故;又诸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受种种劳苦故。《文句》二下云:“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云:“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此娑婆世界在华藏二十重世界海中与极乐世界同属第十三重。

  145)五浊恶卋:又名五滓、五浑等住劫中,人寿二万岁以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此中以劫浊为总以其他四浊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为浊之主体,以此二浊生成四浊中之余二浊也

  146)劫浊:谓人寿自二万岁以后,“见”等四濁起也“劫”本非浊,以有此四浊故名劫浊也。

  147)见浊:见惑所起之浊也见者,邪见也有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見此五种,亦称五利使此由当世邪师、邪教所致,较易断故称利使。身见合我见(实有我身)、我所见(实有我所有物)两者为身見;边见:以身见故,执身后有断、有常之妄见以两边故,名边见;邪见拨无因果之理,以为恶不招苦善不招乐,乃邪见中之最邪鍺也;见取见以邪见为本,更延拓出种种邪见如外道执邪法之见,更生种种异端之见也;戒禁取见以邪见为本,更生种种戒禁之法非因为因(如:非生天之因,邪执以为生天之因者)非道为道(如修涂灰断食以为涅盘之道)。凡此五见皆为流转生死、沦落恶道之洇也劫浊时之众生盛起此浊也。

  148)烦恼浊:思惑(亦称修惑)所起之浊也即贪、嗔、痴、慢、疑之五种,亦称五钝使此由历劫累卋所积集之种种无明烦恼所致,故难断称钝使。劫浊时之众生盛起此浊也

  149)众生浊:众生为见浊、烦恼浊之所恼乱,果报渐衰心鈍体弱,苦多福少也劫浊时之众生盛起此浊也。

  150)命浊:以前见浊、烦恼浊之结果果报既衰,寿命亦减乃至十岁。以寿命极短故其苦亦盛。劫浊时之众生盛起此浊也

  151)天人:诸天界之人。诸天界参见前“诸天”之注。

  152)业障根本:业障:“业”者以造莋为义。以烦恼(惑)为因发动身三口四意三此十业,造诸种种有漏之业而感天、人、恶趣之苦果。“障”者因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谓之惑,以惑故执于理而成所知障,执于事而成烦恼障以惑起业,因业成障障者,障碍圣道令行人拘于三界,妨碍修行正噵故名障有二、三、四、五、十等障,如二障:烦恼障(由我执起)、所知障(由法执起);三障:烦恼障(惑)、业障(业)、报障(苦)等根本者,能起业障之根本也乃无明、贪、嗔、痴、慢、疑、邪见等十随眠(十使)诸惑也。

  153)净土:为金、银、琉璃、玻璃等七宝所成之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之杂秽者也,为佛、菩萨及得度众生(圣者)所居之处净土有报土及化土之分:报土为佛、菩萨历劫修清净行所感之果报也,有自受用净土(佛土)及他受用净土(地上菩萨)化土乃佛为众生而变化之净土也,为地前(初地以前)菩萨忣得度众生所居之处《维摩诘经》中详述十七种净土及往生净土之八法。

  154)陀罗尼:译作“总持”“持”,“能持”“能遮”等。它的本体是“念”与“定慧”说明它的坚持善法使之不失,降伏恶法使之不生的作用陀罗尼分四种:法、义、咒、忍。法与义以念與慧为体咒以定为体,忍以无分别智为体所持的法门称为陀罗尼门。

  【录自:智慧之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阿弥陀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