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不打苏联苏联和德国对中国的贡献哪个大?

郑若麟:二战欧洲战场贡献最大的国家是谁?
——兼谈西方式“洗脑”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与你一样的中国人》
关键字:&俄罗斯卫国战争二战贡献二战贡献最大的国家西方媒体法国媒体洗脑政治课质疑媒体
就在俄罗斯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法国IFOP公布的一则民意测验令我大跌眼镜。它证明了我一直在反复阐述的一个观点:历史确实有可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被篡改!
据法国IFOP民意测验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在问“二战中你认为哪个国家对战胜纳粹德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时,1945年时57%的法国人认为是苏联、20%的人认为是美国、12%的人认为是英国。然而今年同样一个问题,却有54%的法国人认为是美国,只有23%的人认为是苏联,以及18%的人认为是英国。70年间,历史竟被彻底改变了模样!
本来这个问题是不应该有任何疑问的。所有的历史学家们都了解,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约60至79%的主力一直在东线战场;而战争的转折点也绝对不是诺曼底而是斯大林格勒。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在他的畅销书《第三帝国的兴亡》里甚至根本没有为诺曼底登陆花费更多的笔墨,而只是一笔带过。夏伊勒在这本早已被公认为二战史最为权威的著作之一写道:“斯大林格勒战役与阿拉曼战役、英美在北非登陆合在一起,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伟大的转折点。”
然而历史走到今天却被偷偷地改写了。今天法国年轻一代居然普遍认为,美国才是战胜纳粹德国的最重要的国家,而诺曼底登陆才是二战的历史转折点。很多法国年轻人甚至只知诺曼底、不知斯大林格勒,更遑论阿拉曼战役以及在亚洲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了。特别是亚洲战场。如果问一问法国年轻一代中国是何时开始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恐怕十之八、九的答卷都是空白的。
问题是,历史是怎么被篡改的呢?
其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选择性的新闻报道对法国人进行深入、持续的“洗脑”。调查证明,法国人对上述问题的改变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法国媒体开始大规模地报道对美国诺曼底登陆的纪念活动。过去法国政府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各种仪式来加强诺曼底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媒体则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对这类纪念活动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2004年诺曼底登陆纪念达到当时的历史巅峰:法国总统希拉克请来了几乎所有西方主要大国的国家元首,甚至包括德国总理施罗德,以历史性的大和解来强化诺曼底战役在二战中的地位。
2004年德国领导人首次受邀参加诺曼底纪念仪式,图为法国总统希拉克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右)
我当时正在法国,亲眼目睹了法国和西方主流媒体是如何在长达十几天的时间里,反反复复、连篇累牍地报道诺曼底登陆的。而与此同时对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等真正在历史上起到转折点作用的报道却几乎是零。在这种报道方式下,普通民众的历史观不被改变才怪呢。上述IFOP调查证实,法国民众对二战中起到战胜德国最主要作用的国家的认定,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生变化,到2004年之后则出现决定性转折。从此法国民众不再认为苏联是战胜纳粹德国的最主要国家,而是美国。二战最重要的战役也不再是斯大林格勒,而变成了诺曼底登陆。
2004年是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日,西方各国政要齐出
这是我旅居法国二十多年后的切身体验。新闻与广告、电影一起,成为对每一个成年人思想洗脑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认为,是决定性工具。政府可以举办任何纪念活动。但其效果却并不在于是否举办或举办的规模大小。在今天的全球“媒体化”的世界,媒体如何进行报道,才是事件的关键影响力之所在。而媒体报道即“新闻报道”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有效的“洗脑工具”。
我回国后与国内朋友们聊天时,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在被“洗脑”的环境中长大的,认为我们的思想是从小学、中学以及大学里的政治课、以及到了社会上之后依然持续不断“政治学习”所培育而成的。确实,法国是没有政治课的。法国的政治教育其实分散在社会、历史和哲学等课程之内。法国人从小到大并没有认为自己曾被“洗脑”。
然而我成年后在两个国家都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发现现实恰好与我们想象的相反。被认为一直处于被“洗脑”状态的中国人对一切来自媒体的信息都本能地持怀疑态度;而对一切来自官方的信息都几乎不相信。而法国人则对来自他们的媒体的所有信息几乎全盘接受;只是在接受的同时总是表示“不相信媒体上所说的内容”。也就是说,法国人一方面全盘接受他们的媒体带来的信息;另一方面则在口头上拒绝承认他们对媒体的信任。这是我发现的法国人特有的一种“精神分裂”。这与法国著名记者阿尔贝·杜鲁瓦在其畅销书《虚伪者的狂欢节》[1]一书中所揭露的“法国追星”现象是一模一样的。根据杜鲁瓦的调查,法国卖得最好的刊物就是那些专门披露明星传闻轶事的杂志。然而在所有调查中都可以发现,法国人普遍都“反感”这类品味低下、格调不堪的“黄色小报”。当问到法国人是否会购买并阅读这类刊物时,法国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样的“隐身人”购买了这些杂志并津津有味地阅读呢?
其实,中国人的教育方式根本不是真正的“洗脑”,而是一种“灌输”。“洗脑”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某个观点、某个所谓的事实;而“灌输”就是不管你是否愿意,强迫你去了解和接受某一信息或某一观点。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人在被迫了解和接受了这一信息或观点之后,往往效果适得其反:其内心并不相信,或拒绝相信。而“洗脑”则是让你不知不觉之中接受本来你可能会反对或拒绝接受的事实、信息或观点;“洗脑”甚至能够让你“主动”地去寻求其蓄意要让你了解和接受的某个信息、某个观点。
正因为存在着这个本质上的差异,被“灌输”的人往往清醒,被“洗脑”的人则往往中了招却并不自知。法国人之所以相信自己没有被“洗脑”,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告之,法国的媒体是自由的,新闻是自由的;他们所受的教育是自由的;因而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分辨出是非,判断出对错,从而使决策理性化,使行动充满正义……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是相当一部分法国人被无意识地“洗脑”是在成年后才开始并完成的,法国人的思想是在成年以后才被偷偷地导向某个特定的方向,从而使他们在无意识中失去了对自己思想的主导。之所以1945年的法国人认为苏联是战胜德国的主要国家,是因为当时这一事实是如此之明显,不需要专家就能够理解。而今天的法国人却改变了这种看法,恰恰是因为他们被“洗脑”后的结果。
冷战的需要已经使“新闻”在处理二战战胜国角色时“轻苏重美”,而今天后冷战时代更需要“轻俄重美”,以削弱俄罗斯的历史地位,并进而打击俄罗斯在今天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中国问题上几乎存在着同样的舆论导向。今天的欧洲人谈起二战时的亚洲,大多只对日本遭到原子弹攻击的同情,而对日本在二战中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残酷罪行却大多不了解。其结果就是在今天中日历史之争、领土之争中,法国汉学家多梅纳克居然会在电视辩论中说出“日本人是那么的和平、温顺,中国却依然不依不饶……”这样的绝对颠倒黑白的话语来。
历史被篡改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其后果会是什么?其目的又何在?我们拭目以待。
[1]《虚伪者的狂欢节》,时事出版社出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陈轩甫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二战中苏联和德国战争的电影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二战中苏联和德国战争的电影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00|
上传日期: 12:49:5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二战中苏联和德国战争的电影
官方公共微信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如果苏联被德国灭了,二战同盟国会胜利吗?
可以在欧洲和纳粹对抗的国家,欧洲如果在纳粹的完全控制下,2045年都别想解放了,对吗?
如果苏联败了,德国可以抽出不少于百万的大军去西线,那样英国就完了(现实情况下英国也只是刚刚能挺过德国的轰炸),就不会有英美联军,美国在欧洲也不会有立足点,而德日能打通苏联,则中国必败,日本也会从中国战场抽出不少于百万的大军用于太平洋之战,则在太平洋美军能否战胜日军也就成了迷,根据美国人一二战的思维来看,他们会与德日停战,在太平洋让出一部分利益给日本.
至于说原子弹,则是未知数:1、德美谁还研究出来说不定;2、就算美先出来也只是领先一步而已,量不多,对德日的威胁也不大(因为德日占的地方太大,对经济影响较小,而军队也不会太密集)。所以美军与德日不会打到很惨就谈判了。
和资源,和日本联合起来`日本的海军水面力量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二`配合德国狼群`英国没办法的```
最后就是美国了``相信也无法抵抗德国`日本``
至于原子弹````当时美国根本没办法大量生产``相信在美国造出足够的数量之前`
德国就研究成功了``在经历了开始的恐惧后``双方都有了原子弹``
那样德国会和美国谈判``
222.55.43.*
法国也配提?
221.224.136.*
问题是德国已经在研制原子弹,美国是在爱因斯坦的建议下才开始的,但开始只拨给经费6000美元,谁先研制出还不一定呢。
别以为原子弹造出来了就可以大规模生产,老美在朝鲜灰头土脸是根本不是不想放原子弹,根本就是武器库里就几颗,一放就露馅了,二战刚胜利你以为他不想把苏联给灭了啊,反正那时候苏联有没有原子弹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二战德国为什么不和苏联、中国结盟?苏联有强大的生产力,而中国则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大陆都是连接的。运输与支援方面比起与日本这么偏远的国家应该更方便才对。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和苏联、中国结盟?苏联有强大的生产力,而中国则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大陆都是连接的。运输与支援方面比起与日本这么偏远的国家应该更方便才对。 10
&德国和西欧国家一样,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目的都是消除共产主义。从希特勒上台就大肆捕杀德国共产党员就可以看出德国上层社会对共产主义的憎恶程度。当然这可追溯到法国巴黎公社运动,从那时西方国家代表着资本主义的政府一直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泛滥。虽然欧洲国家制止了本土的共产主义的发展,可是阻止不了共产主义在俄国的胜利。这就是一方面说,二战德国不和苏联结盟的根本原因。
&&&&& 再有就是德苏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意味着不可能在一块发展。德国突击波击时,只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不结盟,也说明了情况。况且,德国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进行的战争,是为建立德意志帝国为目的战争,自然要消灭幅员辽广,国土资源丰富的苏联。
&&&&& 与中国的结盟是不可能的。当时德国与日本、意大利结成轴心国,就是铁三角结盟,这可能还和盟国日本的侵略目标——中国,来结盟呢。再说,和中国结盟,德国也拿不到什么好处,首先中国有丰富的资源,这不假,但是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早就占据了领先位置,尤其是1937年后,德国发动二战前二年,中国大片国土包括资源丰富的华北平原,东北陷入日本手中,德国这时候能要到什么?其次,中国穷,中国军队也战斗力落后,从1937年起全面陷于日本的大规模进攻中,和中国结盟,你即要资助中国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还得训练军队,自然要派德国部队援华,这要消耗德国多少物资。而且,中国远离德国的势力范围,战略地域又远,运输线也长,中国的资源如何运到德国就是个问题。最后,因为美国的参战,德国不能不依靠日本在太平洋达到牵制美国的目的。使美国在解决在太平洋一端的战事之前,参与到欧洲的战端。而此时的中国是反法西斯阵营的一分子,当然不能和中国结盟。
&&&&&&个人觉得这应该是希特勒过份自信于自己,自信于德国军队,在西欧的一系列战争中尝到了快速战争胜利的快感,造就了希特勒及其军队的不可一世,也就有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盲目疯狂地进行扩大战争,也有了最后一败涂地的下场。&
提问者 的感言:真心佩服你,谢谢!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9)
苏联当时刚刚建国,没有扩张的野心,且希特勒也不喜欢共产党。中国正在大规模的内战,哪有能力去帮助德国呢?如果当初日本没有晕了菜去打美国,而是派关东军配合德军从东北进攻苏联。法西斯们或许真的会成功的。
日本关东军不是在诺门罕战役被打得几乎全歼了吗?
那个时候德国还没有进攻苏联,正是苏军军力鼎盛之时。且被歼灭的也只是关东军的一部,关东军的主力尚在。
苏联也是恶狼,中国积贫积弱,结盟还不如征服
这个问题的根由是因为犹太人,书中是这么说的,当然,希特勒是拿犹太人来当棒锤说事鼓动德国民众振作。犹太人当时控制整个德国的方方面面,这种感觉就是垄断与社会排挤,歧视与国际形式和经济大萧条有关。那个历史正赶上一战前,欧洲刚进入工业革命,正是竞争的最凶的时候,传统几个强国谁也不服谁。都在拼工业发展的时候。强国间都在鼓吹谁的国力最强,应该主宰欧洲的时候。德国是在奥匈帝国之内。也是老牌强国。在这,那个时期的文明文化地域性很强。加上欧洲强国林立,对民族感很有主见,就包括现在也一样。&其实简单些回答你的问题也可以,那就是,民族感很强,当时地理位置与通信方式和语言不允许。当时的苏联也刚经历了大革命,是从帝国主义向共产主义改变,虽然用的经书是一本。可是,实际上执行下来还是有区别的。同是马克思主义,恩克斯主义,可俄语和德语念出来给人的感觉一样吗?苏联列宁也对马克斯主义做了自身国情的发展。而在国情上,背景上德国与苏联根本不是一样的。根本坐不到一张桌子上的。德国的起事源于奥帝国皇帝被杀。分裂势力涌动。德国是好战的民族。拥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德国那几个头子是以重振民族自豪感优越感为名,打压犹太势力为名,提升德国的地位,争做欧洲强国的口号登上政治神坛的。很像日本。但是他们没有皇帝,德国是奥匈帝国的一个省。德国人也想可是没有皇帝,所以把一切赌注压在这些新政坛之星身上是可以理解的。
就说到这吧,这些就够用了。德国本来就有底子,只是被犹太人打压和控制,当然这可能与奥匈帝国对日耳曼民族的统治形式有关。所以德国人才宣布脱离奥匈帝国。而最初,支持者就是英国。英国是想借德国去影响欧洲。当然,当时的苏联也有战略押宝在欧洲,也支持德国脱离。因为德国后来与苏联签了和平条约,实则是替德国撑腰的。目地都一样。欧洲的帝国都讲究地位的。现在也一样。而苏联,欧洲各国没有一个国家敢惹的。因为有法国拿破伦兵败的记录。有边缘化国家的支持,德国的独立才成了现实。也就是现在说的外交关系。
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时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中苏则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希特勒奉行种族优劣论, 苏德矛盾早就存在,
哎,,,哪连你也说了苏联有强大的生产力,中有丰富的资源。。
打个比方,,假如你是一个强大的土匪,你要找个帮手一起,,,,你会找一个智商很低没有本事却很能力气活的人合作吗?会找一个弱小的富二代吗?
答案是否定的。谁都会找一个强大而又缺少,,,的人合作,才放心。再找以上两种下手。人不是找以上两种合作,去干一个强大却又没什么东西的人。有什么意义可言。
法西斯来看,这两个国家都过于自主独立,不肯成为他们的傀儡,他们要的不是盟友,是被统治者
德国人精明着呢 远交近攻
苏德瓜分波兰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打苏联为了抢石油安定后方
至于当时的中国省省把 西伯利亚也不好走
和日本结盟为了共抗以英美为首的大国 分担德国在海军上的劣势
过后就已经提交
德国虽然很强大,但结盟意识不强, 总是找资本主义破落户结盟,如意大利、奥匈。。。。。。。。。。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对中国的援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