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战.萨格罗斯斯在青年发展方面有哪些作为

俄罗斯青年为何也热衷当公务员
日14:12&&&来源:
E-mail推荐:
  一项针对俄罗斯青年职业取向的调查表明,“天然气工业公司”(29%)、总统办公厅(9%)、内务部(7%)三个单位是青年人选择工作时的首选。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把年轻人的就业观与腐败问题联系在一起,并批评这种现象。那么,俄罗斯究竟是否存在“公务员热”?如果有的话,它与腐败问题有什么关联?  7月1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会见本萨州纳列奇内市一批中小企业家代表时,谈到现在许多青年人想做公务员并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因为存在腐败的机会。年轻人把公务员看作是成功的捷径,这种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把年轻人的就业观与腐败问题联系在一起,并批评这种现象。那么,俄罗斯究竟是否存在“公务员热”?如果有的话,它与腐败问题有什么关联?我们通过俄国国内的一些调查来观察这个问题。  国家是最理想的雇主  一项针对青年职业取向的调查表明,“天然气工业公司”(29%)、总统办公厅(9%)、内务部(7%)这三个单位是青年人选择工作时的首选。其中“俄气”是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工资待遇好;总统办公厅直接为总统服务;内务部则面向社会公众,涉及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等诸多领域;而类似微软、英特尔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在青年人职业选择的“排名”中则敬陪末座。  目前,俄罗斯国内18岁-25岁的青年有3300多万,在已经就业的人当中,37%在金融业,33%的人则被国家雇用(其中包括服兵役)。  俄罗斯全国各地区公务员的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2011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84个地区有66个地区公务员工资比当地平均工资高出50%以上。此外,没有一个地区公务员的工资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这里所涉及到的仅仅是公务员的正式工资收入)。莫斯科市在全国垫底──莫斯科市政府公务员工资比该市平均工资仅高出9%。这主要是因为莫斯科集中了许多大企业和外企。  俄罗斯公共舆论调查基金会“二十一世纪”项目的调查显示,16%的青少年(年间出生)愿意到政府机构做公务员。这些人的生活目标是,上一个好大学,而后在政府就职。社会学家认为,这些人来自“高资源家庭”,职业取向十分明确。  以俄罗斯最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国家管理系为例。该系每年报考竞争激烈,甚至超过该校的经济系。去年,莫大国家管理系录取比例是25.5取1,比该校经济系录取比例高出一倍。该系每年公费名额只有20个,而自费生每年学费高达21万卢布(约合近5万元人民币)。显而易见,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希望考取公费名额,而每年21万卢布的学费是许多家庭,尤其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外的其他许多中小城市家庭负担不起的。可以说,光明的职业前景是考生对国家管理系趋之如鹜的首要原因。  可以说,公务员的确是青年人理想的职业取向。工作稳定,社会地位较高,保障较为全面,这都是青年人选择公务员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此外,在许多人的心目当中,为国家服务是一种荣誉。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联邦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便成为青年人心目当中的最佳雇主。  与此同时,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考虑到稳定,更重要的还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莫斯科大学国家管理系教授柳?米纳耶娃认为,青年人愿意做公务员,是因为许多年轻人把管理作为职业取向,他们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另外一位学者&柳?帕乌托娃则认为,对如今的俄罗斯而言,青少年愿意当公务员,这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青年人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成长的空间。此外,电视上播放的有关“青年公务员”公益广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诱惑指数”相差甚远,缘何仍青睐公务员  俄罗斯经济学家列?戈里格耶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俄罗斯政府经济分析局负责人)10多年前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诱惑指数”,也就是拿私营部门和政府机构同类职位的薪酬水平做除法。发达国家的“诱惑指数”一般相差一倍左右,就是私营部门的工资高出公务员50%到100%之间。而俄罗斯的“诱惑指数”为20倍。换言之,如果在薪酬水平相差一倍的情况下,政府机构还能够留得住人才。如果薪酬水平相差太远,政府机构很难留得住人才,而公务员也很难经受得起“诱惑”的考验。  虽然俄罗斯公务员的平均工资要高出国内的平均工资水平,却大大低于私营部门的薪酬水平。那么为什么青年人还是如此青睐公务员?我们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俄罗斯一家调查机构2010年对“统一俄罗斯”党4500名后备干部进行的调查显示,愿意当公务员的人首先考虑的是通过自己的职位为自己谋利益。46%的受访者表示,想当公务员的主要考虑是可以有“灰色收入”。  俄罗斯公务员队伍中,50%的人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在政府机关工作的,10%的人则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如果所在单位人员年龄偏高,理论上年轻人上升的空间就越大。但是,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前景不甚明朗,因此他们也就把在政府机构的工作看作是积累经验和人脉的机会。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跳槽到工资待遇高的私营机构。政府机关的领导看清了这个趋势,也就不再费力培养年轻人。  调查显示,受访的大部分青年官员对现在的职位并不十分看重。其中18%的人表示一定会走。27%的人则声称尚未决定。也就是说,在受访者当中,55%的――不愿意换工作,而45%的人则在准备走人。而66%的受访者则声称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  俄罗斯民主基金会主席萨塔洛夫认为,俄罗斯普通老百姓向各级官员行贿的金额每年约为30亿美元,而企业每年行贿的资金则高达335亿美元。而大企业行贿的金额平均每次为33.2万美元(中小企业行贿的平均金额为2000美元)。所以说,年轻一代人把这一切看到眼里,记到心里。  经验、人脉与跳板  虽然公务员的正式工资收入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青年公务员依然有不满意的地方,如工资太低,买不起房子,医疗服务差,工作强度高,就业保障低。但是,许多年轻公务员并不急于跳槽。这是因为,在其他地方很难建立的人脉关系,以及对政府机构运作的熟悉等等,&因此公务员的工作经历对未来的发展是良好的基础。  调查显示,新入职的公务员往往将政府部门的工作经历看作是一个较高的起点。这些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首先考虑的是积累经验和人脉,为未来打基础。那么未来这些人的取向如何?50%-60%的受访者表示,将来还是要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薪酬高、环境好、有进修和提高的机会。  内部人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调查人员曾经深度访谈的一位33岁的谢尔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在联邦政府某个部门身居要职,从企业来到政府部门)对研究人员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新入职和年轻的公务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人年纪最轻,职位最低,刚从大学校门跨入政府部门,年龄在21-25岁之间。这些人目的明确,就是要获得工作经验、知识和人脉,而后会跳槽到其他行业。因为联邦部委与许多大公司打交道,或者是这些大公司的股东。年轻人只要稍加努力,两年后就可以跳槽到企业并获得不错的职位。而如果他们从学校直接去公司任职,则要花更多的时间。  工作两年之后没有跳槽,留下来继续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则是第二类人。这些人在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之后,开始有了灰色收入。这并不一定就是贿赂,也不一定要损害国家利益。他们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供信息等等。按照公务员法,官员不得因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而获取报酬,但企业还是给他们支付工资。因此这类人一般不愿意跳槽到企业公司。  第三类人是受特定企业安排进入特定政府部门,为派遣企业服务的,企业为他们保留工资。“任务”完成之后,这些人依然回到原单位。  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了一项调查,对象是700名35岁一下的男女公务员。调查显示,86%的人并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推荐或者熟人关系进来的。只有13%的人是靠自己进入公务员行列的。另有5%的人是通过就业机构或者学校分到的名额进来的。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如今俄罗斯青年一代在职业选择问题上十分务实,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成长空间、收入等等因素。当今俄罗斯的80后、90后基本上出生在苏联解体前夕和之后。这一代人成长的环境是市场经济社会。与此同时,俄罗斯是资源大国,1993年以来的私营化造就一批又一批美元亿万富翁。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未造成俄罗斯富豪个人财富缩水。相反,从2010年到2011年间,俄罗斯亿万富翁的人数从2010年的62人上升到101人。根据俄文版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2011年最富有的200名俄罗斯富豪总资产达到4990亿美元,其中最富有的100名富豪总资产达到4320亿美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何青少年一代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向钱看”。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编/刘建&美编/石玉  延伸阅读  国外公务员收入面面观  美国: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企  美国公务员现行工资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是日生效的《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FEPCA),以私企为参照的美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就是该法案规定的。由于美国法律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企,所以,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制定参照以往的私企标准,从程序上就决定了公务员工资低于私企,因为私企工资在先,公务员工资在后,公务员工资标准比私企落后1―2年。  法律还特别规定,只有总统有权动议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但必须报国会批准。调整工资标准的前提是:发生全国性突发事件或严重经济情况而影响普遍生活水准。  另外美国刚建国时,就通过了一个法律规定:“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利益回避制度,提出涨工资的不能享受到涨工资,要到他的下任才开始执行新工资标准,这就阻止了官员给自己加薪的现象发生。  印度:公务员精英化,收入相当可观  在印度公务员不但社会地位高,收入和待遇也相当可观。目前印度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460美元,而公务员的年均收入却高达7000美元。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例如交通补贴、子女优生费、粮食补贴、通讯费、特困地区或基层补贴费等,这些补贴不仅名目多而且数量也很惊人。  不过印度的公务员数目非常少,大约只有6600多名。在印度,“公务员”是专指那些通过“全印公务员系统”考试并最终被中央政府(少数会分配到各邦政府)正式录用的人员。印度公务员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工作人员”有着显著不同。在印度政府中有大量低级别官员和办事员,他们属于政府工作人员,不算公务员,他们也只能在各自内部升迁而不可能进入公务员行列。  尽管印度公务员收入高高在上,但公众对公务员收入上涨很少表达不同意见,因为印度公务员是公认的社会精英。在印度,公务员不允许参与政党活动,因此尽管执掌着国家行政体系,但公务员能始终置身于政党纷争之外。  新加坡:高薪养廉是误读  外界普遍认为新加坡政府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很高,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新加坡政府某个职位的公务员的薪水是根据人才的市场价值制定的,首先从市场中抽一些样本公司,然后从这些公司中找寻类似职位的员工,计算他们大概的平均薪水,然后按照这个平均值的80%确定公务员薪水。  在这种工资制度下,底层公务员就根本和高薪养廉无关,因为他们的对比对象是普通企业员工,薪水也只有市场的80%。  德国:福利津贴比较优厚&注重公平  德国公务员的的工资由《联邦公务员工资法》统一规定,并允许各州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其最主要的收入来自基本工资,这由公务员的职级和升级状况决定。为了协调各个年龄段公务员的积极性,作为补充,德国还实行高额工龄补贴制度,老公务员每人每年每级工龄补贴比较高,而且每隔两年就可提升一级。  另外德国公务员的福利津贴比较优厚,政府也尽量利用福利津贴来调整公务员地区或职级的工资差异,以求达到公平的目标。比如,为了避免相同职务的公务员由于家庭负担的不同生活水平相差过大的问题,德国政府设置了家庭津贴,家庭津贴的计算方法体现两个原则:一是家庭赡养负担越重,给付金额越高;二是工资级别越高,,津贴也越高。(人民论坛记者刘建)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或邮件至.cn。张晓人民论坛网:010-363729  发行部电话:010-  办公室电话:010-  读者热线:010-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11-2961/D  国外发行:SM1212E-Mail:.cn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京ICP备号
(责任编辑:高巍)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都有为:惟愿青年才俊都“有为”
来源:喻园晨光&
古稀之年的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把自己多年来的人生感悟告诉年轻后辈,用古今中外的励志故事来激励学子成人成才。
身为物理教授的他,儒雅谦和,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他建议理工科的学生也要多看文科类书籍,拓展视野,丰富形象思维,积极创新,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他,就是祝愿大家都&有为&的都有为。
上编:畅谈人生&箴言篇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人过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有的人却大有作为,打造自己的辉煌。中国科学院都有为院士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长者,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回过头来看人生之路,他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告诉大家,&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时,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青春易逝,年华易老,如何才能不让自己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和羞愧?只有勤勤恳恳努力地生活,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为社会做贡献,才能让人生的每个时刻都充实、有意义。都院士说,&人生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要把握住关键的转折点,抓住机遇。&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转折,大学生要把握这个关键点,勤奋努力,凝聚知识的力量。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学而不厌,打好了基础,老年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完成圆满的人生。都院士还通过回顾爱因斯坦的人生旅程来突出年轻时期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指出爱因斯坦曾在26岁就发表光量子等4篇重要论文,最终在42岁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自古英雄出少年&,科学界少年有所成的例子多如牛毛:牛顿23-24岁提出微积分、万有引力等思想;麦克斯韦15岁在皇家学报发表论文,31岁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居里夫人31岁发现钋、镭,36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28岁提出原子量子论,1922年37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博士论文期(29岁)发现&射线无反冲发射和共振吸收的现象&&穆斯堡尔效应,32岁获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夸克粒子理论)的三位美国科学家格罗斯、波利策和维尔切克在1973年发表论文时,年龄分别为32岁、24 岁和22岁;格劳伯24岁获哈佛博士学位,43岁提出光的相干性量子理论,80岁获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少年显天才,白发得大奖&&&&&&&
少年精力足,有激情,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是个人成功的有利条件,但理想与抱负才是真正促进自身努力奋斗、开拓进取、逐步走向成功的动力之源。&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持,茫茫人生中的灯塔&,有抱负才更有前进的动力,&志气远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都院士举例说,从1958年起英国对上万名英国人进行的一项时间跨度达3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志气远大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事业上更为成功。正如2007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埃文斯在发表感言时也说&儿时梦想成真了&。少年有大志,不断探索实践,就能把儿时梦想变成真。
在远大志向的激励下,自觉地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沿着梦想的方向前行,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都院士说,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在天才和勤奋二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所以,都院士认为&放松一点,孩子飞得更高&,&孩子需要在挫折中成长&。他借用比尔&盖茨的名言告诫大家,&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帐单才变成现在的乏味&,&你的学校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生活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挫折教育对于大多数生活在温室中的孩子来说是另一种成长,可以帮助更加清楚地认识现实生活,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谈到金钱以及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问题,都院士觉得诺贝尔的话说得很有道理&&&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都院士还从牛顿、爱因斯坦、诺贝尔等伟大的科学家以及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中总结出一些启发供大家思考:(1)受过良好的教育,得到学术熏陶。(2)献身于科学,锲而不舍,求实严谨。(3)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不倦探索。(4)谦虚质朴,淡泊名利。这些成功者身上的共同之处,是可供学习者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借鉴成功的经验,可以帮助寻找到正确的成才途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院士同时也谈到,&不逾矩保一生平安,造假是腐败与犯罪的温床&。&韩国克隆之父,韩国最高科学家&韩禹锡的人体干细胞造假风波、中国版黄禹锡&汉芯之父&陈进事件以及&海归&博士林榕秋建造亿万&网络传销王国&的人生起落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术腐败,弄虚作假,害人害己,最后只会身败名裂,违法的道路是不能走的。&
真正的梅花香是自苦寒来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爱迪生的成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有志者才能事竟成,锲而不舍方有金石可镂,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都院士认为,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魅力在于品味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要经得起人生中的波浪,如家庭的困难、生活中的意外、学习中的困难、工作的不顺心、环境的不适应等等,要在任何时候都自强不息,笑傲人生。探索宇宙时空的杰出科学成就,加上战胜罕见疾病的坚强毅力,使得坐在轮椅上挑战命运的勇士霍金成为当今世界最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之一;用嘴代手练成书法,超越常人的无臂书法家和志刚,口书誉满海内外,折翅的雄鹰照旧凌云飞,二十多年的艰难与努力使他的人生走向了辉煌;演&千手观音&的残疾人演员,不向命运低头,勤加苦练,演绎绝美舞蹈。所以,&不论你碰到什么困难,不要气馁,要发奋图强,千万不能堕落,因为,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要成为命运的主人!&
笑看人生,会发现生活的图景美如画。可是,现实生活中,当困难挫折的阴霾遮盖心灵之时,抑郁得不到排解,就容易导致脆弱的人走向不归之途。都有为院士对当前大学生自杀案件频发的现状满怀忧虑,他参考《全球自杀人数约90万,其中印度、中国最多》中的内容:&研究证明,尽管自杀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挫折、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困扰、难以适应环境等是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因素&,建议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要及时关心、疏导,让他们掌握好人生的转折点。看到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有那么多的大学生因为一时想不开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都老感到很心痛,他伤心疾首地说&大学生是社会的精华,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自杀代价太高,对个人与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
都院士语重心长地把陶行知&想一想,死不得&的话讲给广大同学听,他希望大学生能&心胸开阔,富于理想,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豁达大度,乐观处事&。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已,因此要好好珍惜生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退一步想也许就能海阔天空。那个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雪莱告诉我们,&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趁未来还属于你的时候,抓住它吧,不要专心懊悔早已过去的事情来糟踏自己,而要在目前所能做到的事情上努力吧!&努力奋进,不管现实情况多糟糕,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用自杀来逃避现实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暴露自身的怯懦。
都有为院士很赞赏韩国&四个手指钢琴家&李喜芽,虽然现年21岁的她是先天性四肢畸形(两只手各有两个手指,没有膝盖下面的小腿),但她从6岁开始坚持每天苦练钢琴10小时。最终她克服了身体上的障碍,通过敲击钢琴,用两手四指演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曾到过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还与世界级音乐家合奏演出。那些优美的旋律仿佛在述说着李喜芽的心中世界,&我愿意用我的钢琴演奏,为所有正历经苦难的人们送去安慰和希望,也让有着健全四肢、生活无忧的大多数人,懂得珍惜所有、更努力地面对每一天。&这种对于生命的热爱,让许多肢体健全的正常人都感到汗颜。
世间事繁而杂,只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才能消解许多无妄之忧,因此做人要有大海般的胸襟。都有为院士对一次出游所见弥勒佛像旁的对联印象深刻,他很乐意与青年学生分享,即&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一笑泯恩仇,宽容理解是对别人乃至自己的饶恕。他还常记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告诉青年学生要豁达,大度做人,并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爱心是人际中最好的润滑剂,用开阔的胸襟待人接物,可以赢得尊重,获得友情,人生自然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死生之大需谨慎,想方设法渡难关,珍爱生命望理智,开阔胸襟消烦忧。
都有为院士对他回顾了对于我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研制过程仅用了2年8个月时间,比美国、英国、苏联花费的时间短了很多,他充满民族自豪感。都院士还留意到中国当时从事核工业共计约10万人,其中:25岁以下的占68%,26-35岁占25.5%。那时邓稼先34岁,朱光亚34岁,周光召32岁,欧阳予31岁等等,可见青年时期是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他鼓励青年学生充分利用好宝贵时光,做出一番成就,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发展。
水平。现今社会,虽然国家一直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比美国等大国还有一定差距,如2005年SCI论文中国的数量是68226篇,位居美、英、德、日之后;2006年中国发表SCI论文17.2万篇,居美国之后,但平均单篇被引用数仅为4.61,居世界第18位。要积极促进国家发展,就创新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科学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成功,更不会有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和民族国家的腾飞。&但中国的原始创新之路还是任重道远,虽然已有、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和高锟8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国内中国人自己还没有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中国自主创新之路还很漫长,还需要更多人不懈地努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勤奋可得天才,都有为院士祝愿&同学们今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做一个堂堂正正、受人尊重的中国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做出出色的成绩!&
下编:寄语研究生&勉励篇
打好基础谋发展 重视创新出成绩
都有为院士在谈话过程中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名人事迹、诗词名言信手拈来。他虽然是物理教授,却积累了很多人文方面知识。丰富的学识涵养使这位教授,像具有磁场一样吸引着众人屏息聆听他的人生感悟,谨记他的励志箴言。
都院士笑言自己小时候对看文艺书籍很感兴趣,比如《岳飞传》精忠报国的故事等等。到大学里以后,他空下来有时间也喜欢看些文艺书籍,有时候白天学习紧张没时间,常常是晚上到卫生间去看。那里灯光暗,书的字又很小,可他一看就呆很长时间,以至于后来不得不配戴眼镜。都院士说,刚进大学的时候他的视力本来很好,大概有1.5左右,可是后来因为看小说看得要不戴眼镜不行了。因此他好心告诫大家看书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眼睛。都院士就这样把看文学名著经典小说等文科类书籍近乎爱好来喜欢,积累了很多文科方面知识。
他还谈到,事实上这些爱看文科书籍的业余爱好对于自己还是很有帮助的。文学和科学其实有相通的地方,特别是在思维方面,看文学方面书籍可以丰富形象思维,而有些科学模型就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和帮助建构。都院士列举碳60的例子说,这60个碳原子怎么组织结构?当时的科学家想了很多可能的组合,比如:线、平面等等,都无法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最后碳60的结构提出是靠形象思维来帮助开展的。在研究碳60的科学家们苦思冥想它结构的时候,其中一位喜欢艺术的科学家想起曾经在蒙特利尔世博会上看到过的穹顶大球,想到六边形与五边形可以引成球体(这在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欧拉定理已经证明过六边形与五边形可以构建成球体),就尝试用五边形和六边形构成的球形结构来进行研究。正是因为具有并运用了形象思维,科学家们解释碳结构才更加顺利。
因此,都有为院士建议研究生的知识面尽量拓宽一些。他说,这也是人生的乐趣,也可以在诗词当中得到一些很有趣味的东西。中国诗文的意境是很奇妙的,很多英文翻译常常很难体现其无法言传的独特之处,所以研究生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习文艺知识,不仅能可以提升自身修养,丰富形象思维,还可能对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所帮助。都院士说,理工类的学生也有需要有一定文艺素养,比如搞建筑类的学生,就需要与艺术联接在一起,没有好的艺术眼光和头脑肯定不是好的建筑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建筑设计也是需要有艺术指导的。理工科学生兼习文科知识,多读各种文科类书籍,可以提升人文素养,丰富形象思维,同时这样的学科交叉学习,可以打开新的视角,带来不同的启发,有利于创新和帮助科学研究,为国家多做贡献。
本来因为都有为院士抵达华科的时间较晚,在进行完一场讲座后,讲座主办方考虑到都院士可能会很疲累,临时决定取消原定的访谈计划,建议笔者不要再对他进行采访。但都院士到达活动现场之后,笔者见他精神很好,如果不是在之前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完全不会想到他已七十有余的高龄。抱着试试的想法,笔者冒昧地走向都院士,向他提出采访的请求,他很乐意地就答应了。都老的随和让我们不安的心放轻松很多。在笔者采访完,对他表示感谢之时,他却说&不要谢我,我要谢谢你们,以后都要靠你们建设国家。&这样一位慈祥老人,对人生深刻理解,对后辈谆谆教导,向青年学生传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世经验,怀有一片爱才惜才的赤诚之心,殷切盼望着学子们都能早日成才报效国家。
都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他领导的课题组不断创造新成果,致力于研究锰钙钛矿化合物的磁熵变效应以及小颗粒体系中的隧道型磁电阻效应、磁性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与表面效应以及颗粒膜的磁性、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反常霍尔效应、纳米材料的磁性以及与自旋相关的输运性质,磁热,磁光,磁电,磁力等交叉耦合效应等等,为我国磁性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论文被引用4000余次,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
未设置相关标签
This will be shown to users with no Flash or Javascrip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战.萨格罗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