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国家曾经快步入发达国家人均收入

FT中文网 - 全球财经精粹
FT专栏作家邰蒂:中国正在研究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疯狂泡沫,以便让政策制定者引以为戒。但日本股市的教训,与其说是泡沫的教训,不如说是泡沫破裂之后的教训。如果你想要看看政府试图支撑股票和土地价格时会发生什么情况,那么日本的故事令人警醒。
要求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o o
突显难民危机给欧洲申根区自由过境制度带来不寻常压力o o
投资者认为,美联储未能为决定是否加息做好准备。这意味着,在近期市场动荡之后,美联储若无视投资者意愿,一意孤行坚持加息,市场可能出现激烈反应。
美国本月可能加息,这不会让所有人欢喜,但一些新兴国家的央行行长似乎胸有成竹。各国央行表现出的底气不同,也反映出各国不同的经济状况。
耶鲁学者席勒指出,越来越多投资者认为美国股市被高估o o
国内市场不景气之际,这家中国太阳能企业正从非洲和中东各国争取业务
《金融时报》公布2015年度管理硕士排行榜,本次入榜学校比去年增加10所,瑞士圣加伦大学仍占据榜首。上榜学校依然以英法学校为主流。o o
专注中国或亚洲的对冲基金8月受到重创,面向全球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表现好一些,但投资者可能仍对横盘或者微幅的负业绩感到失望。o o
非洲近年是个亮点,涌现出全球一些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但在借着大宗商品周期蓬勃发展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着严峻考验。o o
在中国经济全速扩张时,作为非洲第二大铜生产国,赞比亚曾是主要受益者之一。但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赞比亚正处于一场风暴的中心。
中国经济学家钱颖一:经济学创新是基于深入分析的创新。中国特色客观存在,如何解读则大有学问;停留在表面的中国特色上而无深入分析很难说服人,过度强调中国特点反而使得中国故事变成特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中国市场需要的不是定价权,而是公平的市场交易机制,不让某些机构、个人天然拥有盘剥的权利,比煽动市场情绪重要得多。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国企改革的“混合所有制”核心是要加强国企营运效益的“混合经营制”,只引入民间资本是不够的,还应明确界定政府的放权范围和建立清晰的股权、分工制度。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利安:市场波动性上升的影响仍局限在金融领域,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并变得更加混乱无序,向实体经济“溢回”的风险将会上升。
FT专栏作家希尔:有人研究了2000年6月以后的46次飞机事故疏散,发现有一半的乘客试图带上个人物品离开飞机。但有的时候,这种做法是致命的。
FT中文网撰稿人麦佳菲:8月3日我清空了账户中所有的股票,不但最高两倍的利润灰飞烟灭,就连本金也已亏蚀过半。究此次惨败原因,我还是败给了自己的贪婪和一些不正确的想法。
FT中文网撰稿人李文:若去年中国政府没将流动性这头洪水猛兽放出来,中国牛市或许能走10年,我们可以慢慢和资本市场谈场恋爱,但现实是,这场“爱”半年就结束了。
FT亚洲版主编皮林: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印度一些官员似乎看到超越中国的大好机遇。但是,印度即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头戏的说法至少是错误的,而期待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增长引擎的想法更是不切实际。
FT中文网撰稿人尔姗姗:补习风气盛行香港,补习名师被称为“补习天王天后”。英文补习天后Kelly Yang一对一的费用高达每小时三千港元,且需要排队预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李克强表态对海外投资者可谓定心丸。阻止亚洲金融危机重演的关键在中国,建议中国决策层短期内稳定汇率、经济和资本市场,以防止大幅资金外流。
“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编辑刘琴:在中国的土壤污染状况尚未查清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开展大规模治理,就有可能沦为环保产业的一场投资盛宴。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瑾:李克强达沃斯演讲有何信息量?鼓励创新能否挽救中国经济?监管者喊话鼓励信心是高难度策略。中国的应急计划,只有更多公开讨论之后,才有可能形成与完善。
安邦咨询:从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问答,可以了解中国金融政策的变化和决策层对金融政策的态度。我们的解读是,中国金融政策正在向收缩方向变化。
FT专栏作家普伦德:中国靠债务驱动的投资热潮已经到头,投资下降速度完全有可能超过储蓄,储蓄过剩的情况可能不减反增。但这对发达世界没那么可怕。
FT专栏作家加普:中国并非唯一一个在股市下跌之际对自由市场原则丧失信心的国家。英美等国监管部门也曾试图禁止市场卖空行为,结果却是弊大于利。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中断”的可能性是几十年来最高的。这种中断局面可能不是短暂的。中国政策制定者必须在不崩盘的情况下,对不断放缓的经济进行转型。中国经济的下阶段走向成迷。其解决方案将影响全世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铁志:滚石乐队自己都没觉得一首歌曲的力量居然会大到让政府害怕。权力掌握者似乎比创作者更相信摇滚乐的力量。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对中国繁荣前景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股市崩盘或信贷泡沫,而是来自战争,来自中国的“和平崛起”突然被军事冲突打断。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接受敬礼时,中国领导人不应忘记这种威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利刚:参照日本和中国90年代经验,经济繁荣期后快速去杠杆化,往往伴随较长时间低通胀。猪肉价格上升和人民币一次性贬值能否缓解通缩压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何帆:凯恩斯慢慢感到了心痛。他所熟悉的那个世界,犹如一个维多利亚时代雍容典雅的瓷花瓶,摔得粉碎。一战结束后,欧洲几乎十室九空。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因北京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而被全球注目的四国演义,乃是中国再崛起和亚洲再平衡这个跨世纪大故事的戏剧性环节。哪些国家的领导人将会出席北京阅兵式,关乎北京这笔风险投资在国内外的政治和宣传市场上获取的回报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市场化是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需要剪除寻租与内幕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的公平运行机制。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中国政策制定者发现自己在市场和政府干预之间进退两难。他们推高了股市,结果不得不让股市跌下来;他们抑制了信贷,结果只能再次打开闸门;他们宣布要实施大刀阔斧的国企改革,结果却无所作为。世界因此摸不清楚中国前进的方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夏去秋来,中国人的情绪正在发生某种遽变。目睹国家机器不受制约地极速膨胀,肆意侵犯个人私域,人们愤怒、焦虑、惶惑不安。
FT专栏作家凯拉韦: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用语音信箱了,办公室座机似乎也好景不长。曾经让我们的办公室显得欢快又生气勃勃的铃声已经消失了。
FT专栏作家哈福德:机器人或许没有夺走我们的工作,但它们肯定正对我们的工作重新洗牌,然而机器人带来就业末日的故事并不真实。
FT专栏作家邰蒂:在超低利率环境下,公司财务主管很难从资本市场工具获得回报,以至于很多财务主管已经连试都不试,干脆把现金统统存入普通银行账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力奋:十多年前,携家人去卡斯特罗的故乡古巴旅行。在首都哈瓦那,一枚失踪的蓝宝石戒指,险些酿成“事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自1992年以来,将政治权力金钱化,是中国变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也是权力内部纷争的润滑剂,若权力继承者们投身商业活动,将很大程度减少政治冲突。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美国共和党人和英国工党或许会摆脱集体疯狂,让特朗普和科尔宾靠边站。但使这两人得以脱颖而出的民众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态度,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政治中一个危险的现象。
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孔子所谓“以直报怨”,我的理解,就是以符合道德的原则对待犯人。目前世界各国惩治犯人的大体方式是以怨报怨,让犯人承受痛苦,但这并不符合道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宁:市场大跌和做空机制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很难区分“善意”和“恶意”做空;做空者在历史上承担了很多责任,虽然很多人并不了解“空军”到底伤害了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陆一:改革初期,中国证券市场是从“放权让利”开始起步的;改革30多年后,某些政府部门却以“集权争利”运转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美国通胀、就业和经济产出均未达到目标的情况下,根本没有理由给经济踩刹车。如果不顾经济现实而一味奉行央行教条,美联储可能犯致命错误。
研究机构表明,中国运动装零售市场将以10%的年增长率增长,引领该市场的耐克和阿迪达斯,及在中端市场拥有优势的本土品牌安踏将一较高下。
众筹平台Prodigy创立8年来,已向来自92个国家约2000名MBA学生发放逾1.3亿美元贷款,并预计到2017年将每年发放10亿美元贷款。
FT中文网撰稿人马继东:直至今日,绝大多数中国省级以上的博物馆,艺术商店的标准配置还是玻璃柜台加木质货架上做工粗糙、售价奇高的复制品。
FT国际金融首席记者桑晓霓: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或日本政府更明白:仅靠货币政策无法推动经济增长。而且,中国政府既有意志也有资源来推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减记几乎全部诺基亚资产、并在一年半内裁掉2.5万个职位,到推出免费Windows 10操作系统,新任CEO纳德拉激进的“重塑微软”计划,背后少不了一个人的鼎力相助。
中国政府为遏制A股动荡而大举入市干预三个月后,股指似乎已显现企稳态势。据估计,官方已动用多达1.5万亿元人民币支撑市场,而救市成本还不仅限于财务层面。
新加坡是新闻自由程度较低的国家,然而此次选战期间该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十分活跃,有人认为,社交媒体将在今后一两次大选中改变局势。
如您希望就本站上单篇文章或某个议题发表看法,请电邮至;英文发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这说明
A.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B.我国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_百度作业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这说明
A.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B.我国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这说明
A.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B.我国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我国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题图中所表达的就是改革开放的作用,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东欧有个国家现在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名单了
现在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名单了
  东欧的发达国家现有: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共和国。
  此外,爱沙尼亚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近年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发展水平也在向发达国家靠拢。
是捷克和匈牙利。今年2月,世界银行已经正式宣布捷克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GDP至少要超过1万美元以及相当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
shengcui2005333
你这样看重就可以去淘金啊?没人拦着你,中国也不缺你一个。
提问者不过就是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谁让爱问是有问有答呢,并没有涉及重视与否,更与你的骨气没有关系。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近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专家称,到2011年底中国人均GDP35083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543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记得没几年前我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现在自己竟然已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
不过对照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终究觉得有些不靠谱,于是在网上查看了中国国家统计数据,觉得里面确实有许多不能令人信服的地方。本人觉得统计数据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 在人口数与人口结构问题中,有作假统计数据的嫌疑。
人口数姑且不论,光人口结构中男女性别比例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按照统计数据的显示,男女性别比例最大的是1949年:51.96:48.04=108.16:100,最小的是1993年:51.02:48.98=104.16:100。也就是说从1949年到2010年中国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在104.16:100
~108.16:100,正常情况下的人口男女比例是103:100~107:100,如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准确的话,应该说中国人口的男女比例一直以来都和正常值很接近,应该可以说是正常的。那为何国家计生局却时常说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还做什么“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宣传?这是两种矛盾的说法,说明要么国家计生局在说谎,要么国家统计局在作假的统计数据。从统计数据看,许多年份居然比例完全一样,个人觉得国家统计局作假的统计数据的可能性大。
第二、在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中,统计数据含糊不清。
在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中,居然没有全国的统计数据,只有各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数据。并且在构成中的营业盈余一项中没有作具体细分,是存在技术问题还是故意模糊不作具体细分?我想明眼人一看便知。
第三、统计方法不明确。
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中,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且这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而在公布的数据中没有说明具体采用哪种计算方法,因此使计算数据失去意义。
第四、统计数据不完整。
在2011年的统计年鉴中,在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栏中居然没有2010年的数据,要看2010年的数据要到2012年的统计年鉴中看,这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在2011年的统计年鉴中,没有2010年的居民消费支出具体数据,这是故意不出,还是别有隐情?
第五、统计指标未作明确解释
在统计年鉴中,在人口统计栏中关于“文盲”和“文盲率”两个指标没有作具体解释,让人看了不明就里。
第六、个别统计指标完全没有意义。
在统计年鉴中,有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它是指: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及外方人员)+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城镇个体业主+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这指标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种失业率概念完全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率,经济学上的失业率是指: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在业人数)×100 %
在中国失业保障相对很低的情况下,那些失业者去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人员很少,这使统计的失业人数大大降低,从而使统计的失业率也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那统计指标的公式也存在问题,在统计分母总人数使计上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此时不考虑农业户口问题),而在统计失业人员时,则不计上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因经营不善而缩减规模或倒闭时,产生的失业人员及因换岗流动时产生的失业人员,这也会使统计的失业率大大减低;最后,在总人数中加上不在岗职工也是不对的,因为“不在岗职工”不在岗的原因不明确,若那“不在岗职工”不在岗是其生病而几年不能来工作或长期不能来工作,而其工作单位出于照顾性质还让其“在岗”,或者“不在岗”是因为其停升留职的,也不能统计在总人数中,这也会导致统计的失业率偏低。其实看其统计的失业率数据:、、、、,这全是一种自然失业率,也就是说在2006年到2010年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失业率,这显然是在欺骗,所以觉得这是一个有问题的统计指标。
第七、统计指标概念模糊。
在2007年以前的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栏中,还能看到“行政管理费”支出,不过也不完全,因为有许多“行政管理费包括在其它项目中,如”基础建设支出“、“工、交、流通部门事业费”等。而在2008年及以后的统计年鉴中,则已经看不到“行政管理费”支出项目了,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是因为“行政管理费”实在太高怕示众?而在2008年及以后的统计中代之以“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粮油物质储备等事务”、“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金融事务”和“交通运输”,让人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行政管理费”,因为除“一般公共服务”外,其它几个项目中既含有“行政管理费”又不全是,使人弄不明白“行政管理费”到底是多少?
综上七点理由,觉得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实在不可信。
不过就算那统计数据是正确的、可信的,还是一样存在问题,因为那些数据掩盖了许多实际的问题,让我们一时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就算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也一样不是中等发达国家,也许连小康也不是。首先让我们来分析居民的实际消费支出情况:
假设将居民的消费等效为对某单一商品甲的消费,则
居民的消费支出=甲商品的单位价格×甲商品的消费数量
而甲商品的单位价格=单位甲商品的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单位甲商品成本(除间接税外的所有成本)+单位甲商品利润
定义单位甲商品实体价=单位甲商品成本+单位甲商品利润所以:
居民消费支出=(单位甲商品间接税+单位甲商品实体价)×甲商品消费数量
=单位甲商品间接税×甲商品数量+单位甲商品实体价×甲商品消费数量
=间接税总量+单位甲商品实体价×甲商品消费数量
甲商品消费数量=(居民消费支出—间接税总量)/单位甲商品实体价
t时期的甲商品消费数量甲商品消费数量t=(居民消费支出t—间接税总量t)/单位甲商品实体价t
2010年居民
甲商品消费数量=(居民消费支出2010—间接税总量2010)/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
=(亿—21093.48亿—6071.55亿—11157.91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
=94967.96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
2010年居民人均甲商品消费数量=2010年居民甲商品消费数量/2010居民总人数
=94967.96亿/13.4091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
=7082.4元/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
2009年居民人均甲商品消费数量=2009年居民甲商品消费数量/2009居民总人数
=(亿—18481.22亿—4761.22亿—9013.98亿)/13.3450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09
=88873.48亿/13.3450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09
=6659.7元/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09
假设单位商品的利润率不变,短期内技术进步不变即单位商品的成本不变则
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09×(1+2010通胀率)
2010年居民人均甲商品消费数量比2009年居民人均甲商品消费数量增长率为
7082.4元/6659.7元/(1+2010通胀率)—1=1.0635/(1+2010年通胀率)—1≤6.35 %
而2010年的国民总收入增长率为(403260亿/亿/(1+2010年通胀率)—1)
=1.181/(1+2010年通胀率)—1
说明居民消费增长率远远低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
就算撇开商品间接税大幅增长的影响,居民消费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2009年居民消费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为亿/亿=35.5 %,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亿/13.3450亿=9076.8元
而2010年居民消费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为亿/403260亿=33.1 %下降了2.4 %,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亿/13.4091亿=9940.3元
同样说明居民消费支出的不足
假设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变(通常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则
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因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可知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
现在再来考察通胀情况:设货币供应量为M,货币流通速度为V,商品价格为P,国内生产的总产量为Y,则
根据货币供应理论:MV=PY
M变动的百分比+V变动的百分比=P变动的百分比+Y变动的百分比
在短期内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实际是加快的,因电子商务和信用卡、消费卡、银行自动取款机的普及),即V不变,则
P变动的百分比=M变动的百分比—Y变动的百分比
M变动的百分比就是货币供应量M2每年的增长率,Y变动百分比就是实际GDP每年增长率
P变动的百分比就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率
△P2010=△M22010—△Y %—10.4 %=9.3 %
△P2009=△M22009—△Y %—9.2 %=18.4 %
△P2008=△M22008—△Y %—9.6 %=8.2 %
△P2007=△M22007—△Y %—14.16 %=2.54 %
△P2006=△M22006—△Y %—12.7 %=3 %
这里P变动的百分比即通货膨胀是体现在整个GDP中的,主要作用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中,不同于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体现在居民消费支出中。2010年按统计局公布CPI为3.3 %,扣除CPI后,2010年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9940.3元/1.033=9622.7元,CPI是一个滞后的指标,考虑通货膨胀的传递作用,则实际CPI可能更高,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将更低。
若考虑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则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更低。2010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2010年农村居民
甲商品消费数量=(居民消费支出2010—间接税总量2010)/单位甲商品实体价÷
=(亿—21093.48亿—6071.55亿—11157.91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
=94967.96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2032.6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甲商品消费数=22032.6亿/单位甲商品实体价3亿
=3282.9元/单位甲商品实体价2010,所以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282.9元,若扣除CPI(按统计局数据)则为3282.9元/1.033=3178元,按汇率6.1计折合美元为3178元/6.1元/美元=521美元,一年按360天计,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每天消费支出为521美元/360=1.45美元,差不多是世界银行标准的贫困线1.25美元呢!6.713亿人,也就是全部农村居民都生活在贫困线附近,这难道也叫中等发达国家?
再从GDP的质量上分析,也是和其它国家相比的,中国的GDP具有相当的水分,这从支出法中GDP的构成便能看出倪端。
根据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C(居民消费)+I(投资)+G(政府消费)+NX(净出口)。
在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I资本形成总额为亿(固定资产)+9350.5亿(存货增加)=亿,占整个GDP的48.6 %,G政府消费总额为53614.4亿,占GDP的13.6 %,而C居民消费仅亿,占GDP的33.8 %。相比与世界其它国家严重偏低。
2009年俄罗斯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48.9 %,2008年法国居民消费占GDP的57 %,2011年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71.1 %,2008年德国居民消费占GDP的56.4 %,2007年日本居民消费占GDP的56.3 %,2009年印度居民消费占GDP的56.7 %,2008年英国居民消费占GDP的64.4 %,2010年巴西居民消费占GDP的60.6 %,由此可见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差不多是世界最低的。居民消费支出是人民生活水平的直接体现,在相同的人均GDP下,居民消费支出占比越高,生活水平也就越好。而中国的情况是人均GDP本身不高,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又低,足见中国居民的生活状况了,这也说明:说中国现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是不确切的。
再来看占GDP48.6 %的投资,其效率也十分低下,投资项目盲目乱上,常乱拆建乱改建,施工质量差等问题十分严重,造成极大的浪费。例如中国的钢铁业,已经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已降至0.47 %,接近亏损边缘,可是许多地方还在盲目上钢铁项目,造成严重的浪费。无规划乱拆建现象严重,刚建成的房子、厂房、公路等建筑,就被莫名其妙的拆除,刚种下没几年的树,又被铲掉重载,这样的事在全国随处可见,到处皆是。建筑施工质量差,不合格,什么楼歪歪、楼脆脆、楼薄薄现在频现,就连事故率几乎为零动车和高铁是时常出事,而新建造的桥梁倒塌事故更是平凡突出,据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有三十多起桥梁倒塌事故发生,实在令人瞠目结舌。难怪有人说中国的GDP是拆出来的、倒塌出来的。标题:内容:相关帖子推荐最新发布的帖子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达国家年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