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铁道游击队电视剧书

如何才能少出“死书”?-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7版:两会特刊
&& 往期回顾 & && &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亚飞代表:
如何才能少出“死书”?
一名小读者在山东省邹平县新华书店选书。 董乃德摄/光明图片
&&&&“你知道我找这本书有多难吗?”河北大学教授时永乐细数着自己为了找到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冷庐文薮》(上下两册)经历的波折。做文献学研究的他,为了课题需要,必须找到这本书。出版社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版这本书了,大小书店找了几十家仍一无所获。最后他只好分别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借来了上下册。“对于以前那些重要的经典图书,出版社能够多留一点库存就好了。”这是时教授的期盼。
&&&&图书库存,还有另一面。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目前出版机构的库存码洋居然比实际销售码洋多150亿元,存销比(库存码洋与销售额的比例)从账面的1.23∶1拉大到1.77∶1——每一元销售额的实现,都要以近2元的库存额为代价。甚至有媒体提醒:再这样下去,就会逼近产业坍塌的红线。
&&&&图书库存究竟是福是祸?
需要有价值的库存
&&&&有一定的库存是正常的。但是要分析存什么书,存多少书。就拿我们集团来说,五六年前,每年出版的图书才两千多种,现在一年超过万种。有一些高端图书,比如文化传承方面和艺术欣赏方面的图书都属于一次性投入,此后十年二十年都能产出。这些图书的库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两会期间,我在驻地宾馆发现诸如《红日》、《铁道游击队》之类的老书,早上刚摆上,晚上就销售一空,看得出,很多人都有怀旧情结。图书具有收藏性,经典优秀的图书犹如好酒,历久弥香。打个比方,七八十年代的小人书,当年卖几毛钱,现在有的已经卖到了上千元甚至更高。我个人想收藏六七十年代的散文诗歌,可是怎么都找不到,即使有新印刷的版本,对于买书的人,价值和感受已经不一样了。
减少生产“死书”,把好策划关
&&&&要承认,当前的图书库存也有一些无法盘活的“死书”。如何避免生产无效的“死书”,是出版业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我认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策划环节把关。拍脑袋做选题,不对市场做深入的分析,不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就不能赢得市场。
&&&&我们看到市场上大量跟风书、搭便车书、赶热点书、吃现成饭书、抢蛋糕书、拾人牙慧书等等,这些书都极易成为无法盘活的“死书”。那些贪大求全,满足于做门面,不考虑读者需要,为了获奖的大书、豪华书,最终归宿也大都是在仓库中蒙尘。
要适应立体出版时代
&&&&很多人提出,图书高库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冲击。但我认为,这个影响不会伤及根本。
&&&&我国早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但是目前我国图书版权的保护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出版企业,更要做好防范,时刻关注自己的版权是否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被传播了。现在已经进入立体出版、多元出版时代,出版企业不能一味只做纸质图书,在同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时,一定要签订全面的出版合同。
&&&&要想适应立体出版,队伍很重要。我发现90%的编辑不适合做立体出版。他们从学校出来,进入出版社,坐在办公室里编辑传统图书,对市场知之甚少。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截然不同,前者更关注互动化、趣味化、娱乐化、时尚化、碎片化,如果不了解这些,怎么适应新的时代?我建议青年大学生毕业以后,不要直接进入编辑部门,先在新媒体、出版社市场部摸爬滚打一下,过个三五年再回编辑部,那时候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本报记者&柳霞采访整理)
第一出版大国也是第一库存大国?
&&&&目前,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数全球第一,达37万种,是美国的一倍还多。从2005年到2011年,全国出版的图书品种数从22.25万增至37万,增幅约为66%;在同一个时间区段,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纯销售册(张、份、盒)数,增长的幅度不到4%——也就是说,66%的品种增长,只带动不到4%的销量增加,如此悬殊的生产销售比,势必一路推高库存。
&&&&过高库存量,可以毁掉一个行业。日本资深出版人小林一博所著的《出版大崩溃》,记录了年间日本出版业的崩盘历程,其中一个重要症状就是高库存、高退货:图书退货率平均在50%左右,高的可达90%;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无效库存,令日本出版人叹惜“死书累累”。
&&&&(本报记者&李苑整理)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抗战书刊资料收藏逐年升温_藏品市场_新浪收藏_新浪网
抗战书刊资料收藏逐年升温
《小兵张嘎》
《敌后解放区》
《毛泽东选集》
  彭浦 文/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随着全国各地各种纪念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各种抗战题材书刊资料收藏也在民间掀起了热潮,不少珍贵藏品更是跻身各大拍卖行,屡屡拍出天价,抗战书刊资料收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
  抗战文献走俏拍场
  抗战文献主要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期间由国共两党及民间各社会团体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两党领袖著作、党组织各类文件及抗日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等等。这些“抗战文献”是在十分艰苦的战争年代发行的,当年印刷数量本来就不多,一般也就几千册或数百册,且经历了持续战火的洗礼,故留存下来品相完好的很少,有些到今天已成为孤本,故收藏价值极高。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抗战文献在拍卖场上十分抢手,成交价年年上涨。前不久笔者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一本由西南书店印行、32开精装的《八年抗战中的八路军与新四军》,开价高达5000元;一本1938年新华日报出版的毛泽东单行本著作《论现在国内局势与中国抗战》开价高达7000元。其实,抗战文献迭创新高并不是近期才开始的。早在2005年7月北京中国书店第32期书刊资料拍卖场上,4册一套的郭沫若等人所著的民国版《抗战将领访问记》,就曾以2200元成交;5张民国时期印刷的《抗战传单、号外》以2420元成交;4册年出版的《军民旬刊》(第三战区战地宣传委员会编印)以880元成交;一本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1946年开明书店初版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以1320元成交;尤其是在2013年6月中国书店举办的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套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1-5卷)竟以23万元的天价成交;一套1947年晋察冀新华书店初版《毛泽东选集》(1-6卷)则以13.8万元高价拍出。
  抗战连环画备受青睐
  解放后,我国各地出版社总计发行了约5万(套、册)传统连环画。其中战争题材约占三分之一,记录和反映抗战时期的绘画本、摄影电影版连环画共计约4000(套、册)。最著名的抗战题材连环画当数《铁道游击队》,全套共10册,上海人美1956年出版,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描绘了鲁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铁路沿线打击日寇的故事。它以线描绘画形式创作,是一部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精品。它曾重印47次,发行数量创全国各类图书之冠,创造了我国图书发行史的奇迹。此外连环画《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雁翎队》《战斗的青春》《地道战》等,则描绘了平原地区抗日军民坚持游击战的故事。这类连环画故事性很强,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更是当今连环画收藏的精品之作。如1956年出版的《铁道游击队》现市场价高达5万元,且有价无市;一套老版的《烈火金钢》拍卖价超过1万元,“文革”时期出版的《地道战》《地雷战》电影版连环画市场价约150元至200元,各类“文革”以后发行的抗战题材连环画目前售价还很低,大多仅售5元至10元一本。与抗战文献资料相比,大量的抗战题材连环画属价廉物美藏品,后市具有很强的升值潜力。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题材连环画收藏会继续升温,其中少数精品价格会越来越高。
  来源:闽南日报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连环画老版铁道游击队-55BBS 我爱购物网
&&连环画老版铁道游击队
连环画老版铁道游击队
哎呀太多了,那就是小人书的年代呀,大部头的经典有:四大名著、聊斋、岳传、铁道游击队、地球的红飘带等。干脆给你份八十年代连环画一二等奖名单得了,看着方便,三等奖我没有列。
全国第二届(198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绘画一等奖(共5部)
1 白求恩在中国 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
2 白光 贺友直
3 十五贯 王弘力
4 白毛女 华三川
5 伤痕 陈宜明、李斌、刘宇廉
绘画二等奖(共72部)
1 十五贯 贺友直
2 十二品正官 胡博综
3 人欢马叫 吴懋祥
4 三个法庭 费声福
5 小骑手 刘大为
6 小精灵漫游未来 杜建国 毛用坤
7 万里送马 龚建新
8 女英雄刘胡兰 俞理 金以云 陈军 钟惠英
9 无产阶级的歌 陈衍宁 汤小铭
10 为奴隶的母亲 盛增祥
11 水牢仇 徐恒瑜
12 冬梅 温勇雄(高山族)
13 东进东进 侯德剑
14 失踪了的星星 陈文杰
15 闪闪的红星 王纯信 杨沙
16 丝路花雨 李明强
17 红日(1―4) 汪观清
18 红岩(1―8) 韩和平 金奎 顾炳鑫 罗盘
19 在海上 杨逸麟
20 伤逝 姚有信
21 驮炭记 谢志高
22 伟大的历程 赵华胜 王启禄
23 地质之光 张平 祈今燕
24 西门豹除巫 田乔
25 灯花 韩伍
26 灰姑娘 高燕 姬德顺
27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李瑞生
28 阿Q正传
29 沙家浜 丁斌曾 王仲清
30 灿烂的星辰 詹忠效
31 李白 刘昌华
32 李时珍 李世南
33 李白与杜甫 叶毓中
34 纸条儿与纸条儿 钟增亚
35 周总理在重庆 张启文
36 京郊之战 张义潜
37 咆哮的黑龙江 叶 雄
38 宝船 于化鲤
39 郑成功收复台湾 吴景希
40 卓玛找雨神 张文忠
41 药 陈逸飞
42 秋瑾 吴山明 刘国辉
43 将相和 陈全胜
44 信任 陈冬至 郑庆衡
45 草原英雄(上、下) 李俊琪
46 战斗的历程 查加伍
47 海的女儿 张千一 张恢
48 海瑞罢官 黄全昌
49 谁之罪 杜连仁
50 根 俞晓夫
51 热爱生命 黄云松
52 笑画 陈衍宁 宋飞等 汤集祥 林墉 伍启中 郑爽(女) 苏华(女) 尹定邦单柏 叶家斌 王建国 景 明 卢延光 覃亦汉 陈文光 苏家芬(女)
53 狼外婆 田原
54 唐塞儿 窦世魁 项维仁
55 黄继光 董辰生
56 烽火里程 沈尧伊
57 清兵入塞 施大畏 罗希贤 王亦秋 徐有武 崔君沛
58 假话国历险记 邓 柯
59 谜岛 肖佳禾
60 彩虹 朱岷甫
61 渔岛怒潮(上、下) 丁世弼
62 勒肖和壮锦 翁文忠 邓二龙(壮族)
63 最后一课 白敬周
64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夏葆元 林旭东
65 智捕大鲟鱼 杜 炜
66 逼上梁山 戴敦邦
67 斯巴达克斯(1―2) 雷德祖
68 鉴真 吴 棣
69 鉴湖女侠 钱贵荪
70 蔡文姬 孟庆江
71 警长的儿女 颜铁良
72 魔鬼角的歌声 梁平波
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荣誉绘画一等奖
人到中年 尤劲东
月牙儿 李全武 徐勇民
邦锦美朵 韩书力
罗伦赶考 高 云
荣誉绘画二等奖
嘎达梅林 许 勇 顾莲塘 赵 奇
钗头凤 卢辅圣
辛弃疾 陈全胜
雪雁 何多苓
绘画创作一等奖(空缺)
绘画创作二等奖
长生殿 高 云
廖仲恺 雷德祖
要是我当县长 胡博综
贵妇还乡 高 燕
黑骏马 魏晓明
李慧娘 徐恒瑜
水浒 刺配沧州道 欧治渝
误入白虎堂 姚渝永
雪夜上梁山 王以时
铁木前传 杜滋龄
赵一曼 赵华胜
小二黑结婚 杨力舟 王迎春
陈庚大将 王永志
李兆麟将军 侯国良
老通宝 刘国辉
梦中缘 陈全胜
龙女牧羊 卢延光
傲神 王书朋
长江三部曲 佳富筹金 汪国新
生死场 阴衍江
一个儿子 俞晓夫
丰收 唐明生
尤三姐 丁世弼
镜花缘(上、下) 陈冬至
伊利亚特的故事(上、下) 张至中 庞邦本 赵俊生
带阁楼的房子 吴冠英
乐叔和虾仔 梁 祥 陈树斌
运河英豪 刘进安
棒槌姑娘 赵洪武
淮海大战 张正刚
高山下的花环 陈玉先 仓小宝 袁正阳 赵希玮
兰亭传奇 王亦秋
赌据的风波 吴绍人
全国第四届(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绘画一等奖(共三部)
1 地球的红飘带 沈尧伊
2 靖宇不死 赵 奇
3 呼兰河传 侯国良
绘画二等奖(共12部)
1 春桃 颜宝臻
2 乾隆和香妃 于友善
3 看不见的收藏 徐勇民
4 皮九辣子 贺友直
5 倪焕之 胡博综
6 灶王爷的故事 朱成梁
7 封神演义 张建民等
8 西风独自凉 席剑民
9 熊猫小胖 丁 午
10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 戴敦邦
11 出国留学记 张晓红
12 霍小玉 高 云等
7条其他回答
绘画手法  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之。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   
小人书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具体的相关专业知识,小人国商城 里有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连环画在各地的叫法不一。北京人称“小人书”,广州人叫“公仔书”、浙江人叫“菩萨书”,而老武汉人则称之为“娃娃书”。   追溯连环画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汉代,可谓源远流长,而民国时期是我国连环画的发展阶段。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和叶浅予的《王先生》连环画就诞生于民国时期,他们以独具魅力的漫画形式绘制,令不少人至今念念不忘。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我国连环画发展的辉煌时期。国内不少知名国画家也纷纷涉足连环画,并涌现了不少经典之作,如赵宏本和钱天呆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顾炳鑫的《列宁在1918》和《渡江侦察记》、丁斌曾和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王亦秋的《杨门女将》、华三川的《白毛女》等。这些经典连环画不仅深受收藏者的喜爱,而且作品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后来连环画作品很难达到的,特别是在创作手法上极为丰富,有水墨、木刻、彩色、电影等等。还有不少连环画由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融历史故事和文学性于一体的特点,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出版社为此多次再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藏界不少人瞄准了连环画,有的按出版时期收藏,有的按版别收藏,有的按名家名作收藏,还有的按题材来收藏。到上世纪90年代末,民间收藏连环画之风势不可挡,连环画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近两年,各地连环画拍卖此起彼落,2002年在重庆首届连环画专场拍卖会上,起价400元的《胆剑篇》卖到了3100元,而全场起价最高、底价1万元的《大众画库》受到了各路买家的热烈追捧,最后在17万元的价位上成交,创下了连环画市场最高价。这些当年不值几个钱的“娃娃书”,没想到今日竟会身价百倍,堂而皇之地迈入拍卖场。(
不是所有文革的连环画有收藏价值,因为66-76年毕竟离现在太近了,只有30年的历史,因此文革的连环画可以说的量非常的多,有的可以几毛钱一斤买来。有收藏价值的连环画,不管年代如何,必须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就是说画的要好,故事要生动。一般来讲,名家名作的收藏价值高。大范围可以包括:古典类的有-70年代上美的《三国》、〈西游记〉、〈东周〉;人美的〈水浒〉、〈岳传〉、〈杨家将〉;三民的〈红楼〉、冀美的〈西游记〉、津美的〈聊斋〉。战争类的有上美的〈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鸡毛信〉、〈英雄雨来〉等等。还有名家的作品,如刘继卣、钱笑呆、李铁生、张令涛、胡若佛、董天野、刘锡永。太多了 。您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连趣网”和“卡通之窗”网站看看论坛。我想你一定能够知道您的答案的
连环画:收藏之风扑面来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在六、七十年代生人的记忆里,那一幅幅工笔线描、素描或彩绘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通俗易懂的文字成了孩童们的启蒙读物,在物资匮乏的岁月里,一毛、两毛甚至几分钱一本的小人书,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和引以为自豪的财富……。连环画,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公共记忆。八十年代中期,连环画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新华书店也难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卡通和漫画。然而,近年来,连环画带着岁月的风尘,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一鼓收藏、出版连环画之风扑面而来,连环画甚至成为第四大收藏品。  故纸堆里有黄金  百年无废纸。对于在永安市大榕树闹市摆书摊的老刘感触尤其深刻。与书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他,没想到自己也会在书上“打眼”,原以为将一些从废品收购站中转让来的、按斤称量得来的小人书,按每本5毛“一枪打”卖给别人,自以为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给买者捡了个“大漏”。  “那一堆书中,有全套的1979版48本《三国演义》、有1957年版的《西厢记》、还有样板戏、大文革、小文革等好书”老刘一脸后悔,“仅《西厢记》一本,现在2000元也有人收,十年前,在我们这个小山区里,地摊上的小人书5毛一本随处可见。“‘5.2’”洪灾那年,新华书店将积压多年、成捆成捆的小人书当废品处理,有人光用板车就拉了七大包,虽然八十代的书居多,但不乏《柯楚别依》、《嘎达梅林》等精品”。事情过去多年,老刘两眼依然放亮。  “现在能收到老版小人书已不可能了,小人书一热,大家都精明了,知道小人书值钱”。  老版书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书,多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童话故事、宫廷轶事等为题材,由于发行量少、“文革”中又被视为“四旧”而惨遭焚毁,存世量极少,好的品相更是难以见到,如三民出版社(上海美术出版社前身)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13本一套的《红楼梦》拍出了13万元的天价,60本一套的《三国演义》也炒到几十万元的天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水浒传》、《岳传》、河北美术出版社的《西游记》、天津美术出版社的《聊斋》都是老版书中的珍品。  再版精品受追捧  1998年,上海举办中国首届连环画拍卖会,那些故纸堆里的连环画,成为大家争相竞拍的藏品,场面之火爆大出举办方的意料,连环画迅速成了投资市场的新宠。一些出版社看到商机,开始推出再版连环画。199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了一系列《爸爸妈妈读过的书》,其中有《白毛女》、《激战无名川》等,市场反响极好。200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又相继推出了“精品百种”连环画,以50开、文字竖式排板的形式出版发行,品种多、内容广,选纸考究、印刷精美引起了读者的青睐,精品百种连环画大多以原稿印刷,许多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许多读者是第一次见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名家名作鉴赏,荟萃了王叔晖的《西厢记》、《杨门女将》、张令涛、胡若佛合作的《红楼二尤》、赵宏本、钱笑呆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毅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优秀作品。  再版连环画发行量大约在册,与七、八十年代动辄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发行量不同,是专门针对收藏市场的,上海美术出版社甚至承诺限量发行,连友争相抢购,2004年出版的10本一套的《铁道游击队》、11本一套的《西游记》的50开小精装原价不过98元,短短6年时间,收藏热线的价格已分别达到500元、1200元,而50开小精装的“龙头”――《穆桂英》原价不过8元,现在品相好的800元也一价难求。  顾炳鑫的素描连环画《渡江侦察记》,上海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曾以32开精装本再版,发行量4500册,当时定价36元,目前的收藏价格已经超过300元。  连环画之所以成为收藏新宠,首先是连环画具有公共记忆,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对连环画有着独特的情感,那是人们心底深处抹之不去的情结。在物资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享受到童年未曾有过的连藏盛宴,让童年时的愿景美梦成真。二是出版社接连推出的限量、精品系列等怀旧营销策略,调足了连友的味口。出版社根据连友求多、求全、求完美的心理,推出了即有质高价昂的宣纸线装本和收藏本,也有适应普通读者群的函装本、阅读本;即有32开大精装本,也有50开小精装本和48开平、精装本,仅《西厢记》市面上以16开宣、32开仿宣、24开精(平)装、48开精(平)装、50开小精装等不同形式再版,仍然是求之者甚众,连友乐此不疲,即能欣赏、又能收藏、还能大幅度增资是连环画火爆的重要原因。  名家力作最热门  随着连环画收藏的升温,连环画已从单纯的怀旧、欣赏到现在已成为一种投资品种。除了存世量极少的老版书,让连友趋之若骛外,期待再版书也成为连友的共同心声。一些商家抓住商机,再版了大批连环画,一些出版社还推出了原创作品,为传统连环画增加了新的亮点。面对林林总总的连环画,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连友都会因喜好不同有不同的选择,但收藏名家名作和获奖作品可以说是广大连友的共识。  解放以来,全国曾举办了四次连环画评奖,这些作品表现形式多样、绘画精湛都是选择的热点,许多连环画家都是裴声海内外的知名画家,如有“四大名旦”之称的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沈曼云;“四小名旦”之称的赵三岛、笔如花、徐宏达、颜梅华;“南王北刘”之称的王叔晖、刘继卣等等。如荣获第一届连环画评选一等奖的赵宏本、钱笑呆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获一等奖、被誉为仕女图不可逾越的高峰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华三川绘的《白毛女》、被誉为现代体裁连环画的三大扛鼎之作――贺友直的《山乡巨变》、丁斌曾和韩和平合作的《铁道游击队》、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都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竞相追逐的精品。  如果收藏连环画作为投资,除选择名家力作外,一要注重品相,连藏界将连环画划分为十个品级,全新、无变形、内页无卷角、无磨损、无裂缺、无折痕、无污迹的才能称作“十品”,品相降一格,价格也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讲,缺面或缺底或少页或无书脊的只能算作五品以下,无缺面、无封底、无书脊的即使内页再全,则为无品相。虽然连友认为只有达到“八品”以上的连环画,才具有收藏价值,但一些出版数量极少甚至是存世孤本的连环画,如果品相有所残缺,同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二要选择发行量小、存世稀少之作。再好的作品如果发行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即使再好,也难有收藏价值。  由于近年来连环画出现收藏热,盗版现象也随之而生。分辨盗版的基本方法一看封面,正版连环画色彩还原自然,盗版的看上去颜色特别生硬;二看纸张,特别白的肯定是假的;三看线条,正版线条特别流畅、清晰,盗版则会有线条断裂或模糊、墨色不匀,细加分辩,就能判别
我是天津连藏联谊会秘书长,您这套铁道游击队连环画58年一版太珍贵了,如果品相达到9品的话,拍卖价格可到6万元左右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1929年受有声电影的影响,连环画在画面上“开口”讲话。1932年以后,连环画才红火起来,出现了朱润斋、周云舫等名家。
1949年后连环画发展进入高潮期。这时的小人书大多以土地改革、爱国增产、抗美援朝、宣传宪法、婚姻法等国家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古典题材小人书也以质优而受读者欢迎,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 浒》等。
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精彩纷呈的连环画作品争相问世,连环画界有“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雅致细腻、栩栩如生;王叔晖的《西厢记》隽永飘逸、维妙维肖;刘旦宅的《屈原》质朴凝重、遒劲奔放;王弘力的《十五贯》虚实相间、梦笔生花;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杨逸鳞的《青春之歌》色彩鲜明、独树一帜;聋哑画家毅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触生动、振奋精神;贺友直表现湘西农村题材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文革”期间的1966年5月到1969年期间,小人书出版几乎是空白。1970年开始,小人书的创作出版又形成了高潮。《鸡毛信》、《小骑手》等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文革”以后到80年代,小人书发展进入鼎盛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去《人到中年》、《蒋筑英》等现代材以外,还有不少外国名著和中国名著小人书受到欢迎。像《东郭先生》、《杨家将》等书创下了出版发行的纪录。
从90年代开始,小人书的收藏逐渐升温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道游击队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