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食品包装袋上都写什么地方限定

像粽子的塑胶包装上面写有日本字是什么食物_百度知道
像粽子的塑胶包装上面写有日本字是什么食物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会是包装的寿司吧
不清楚才问高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粽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日食品安全面临挑战 约40国限制进口日本食品
在日本生活过的人,或许对日本人&国产至上&的观念并不陌生。在日本,&国产&商标极为常见,贴有&国产&的商品不仅更受消费者青睐,似乎也像是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甚至往往以高于同类进口商品几倍的价格出售。而在食品方面,&国产至上&更为明显。在2014年实施的&消费者动向调查&中,超过八成的人表示,在购买食品时非常关注是不是国产,且不会首选与国产等价或更廉价的进口食品。日本人对国货的信赖从何而来?应该说,日本在食品安全保障道路上的做法构建了这份信赖的基础。
不过近年来,随着日本国内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民众对食品的安全状况似乎多了几分担忧,甚至关于日本&食品安全神话&破灭的议论也不时出现。不难发现,即便对于传统&食品安全大国&日本而言,食品安全实际上仍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
从农场到餐桌的法律体系
战后以来的&镉中毒事件&、&森永毒奶粉事件&、&米糠油事件&、&O15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事件&、&雪印奶中毒事件&等惨痛经历,迫使日本在保卫食品安全、构筑消费者信赖方面不断探索。从1947年《食品卫生法》开始,日本政府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构建了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据日本《食品卫生小六法(2013)》,目前围绕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超过300部。此外,日本政府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修订也颇为频繁,以《食品卫生法》为例,1947年颁布以来,修订次数达34次,总则也由初订时的34条扩充为79条,2003年颁布的《食品安全基本法》截至目前也已修订了12次。2003年,日本导入欧美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制,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其核心理念是&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2006年,日本全面推行食品流通身份证制度,进入市场的食品必须标注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且农药、化肥等使用情况和储存运输信息必须记录且保存两年以上。2009年,内阁府增设消费者厅和消费者委员会,前者作为食品消费者行政的&司令塔&,规范和监督食品标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旦出问题,可迅速通过信息记录追踪到问题产品及相关责任主体。消费者委员会负责&风险交流&,面向消费者开展教育交流活动,并向有关部门传递民意、建言献策。
&身土不二&深入人心
日本对新鲜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食品保质期上,日本有&赏味期限&和&消费期限&之分,前者指在此之前口味最佳,后者指在此之后不可食用。日本的食品保质期几乎是世界上最短的,且所有食品是以&赏味期限&来判断能否销售。因此,在超市、便利店经常会有晚间特卖,商家将一两天后到期的食品做特价处理,很多家庭主妇纷纷排队购买,作为当晚或次日的食物,而商家为避免因食品变质引起食品安全问题而遭受处罚,会将未售完的食品统统销毁。
日本的食品召回制度也非常严格和用心。曾看到过这样一条召回广告,商家为了召回已售的六瓶过了&赏味期限&的瓶装冰咖啡,在报纸上专门登出广告,且注明六瓶咖啡的具体出售地点和时间。虽然仅过了&赏味期限&不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危害,且广告也不可能将已售咖啡召回,但透过此举,不难感受到商家对食品召回的重视。
新鲜饮食的观念其实可追溯至20世纪初。日本&食养会&曾提倡&身土不二&理念,强调进食本地生产的食物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后来这逐渐演变为支持本土及国产食品的口号。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粮食自给率一度降至40%以下。为避免自给率继续下跌,日本政府试图通过生产和消费改革,实现2020年粮食自给率达到50%的目标。除了设法提高粮食产量外,还大力开展国民粮食教育,宣传自给率低下的严峻形势和政府提高粮食自给率的决心,呼吁以米饭为中心的&日本型食生活&和&地产地销&政策。在日本,农水省官员或地方议员等亲自&披装上阵&,动员民众购买本地产农产品的场景十分常见。需要指出的是,进口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和放大,强化了日本民众对国产食品的信赖。近年,&BSE感染牛&、&进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进口牛肉、鸡肉虚假包装&等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再加上媒体的过热、片面报道,也令大部分民众觉得食品&还是国产的好&。
&食品安全大国&有难题
日本近年来发生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中,虚假标识问题比较突出,包括任意篡改食品消费期限、篡改食品产地和生产者信息等。以&白色恋人&食品安全丑闻为例,2007年6月下旬,石屋制果公司遭公司内部职员检举曝光,两罐各28片装的&白色恋人&商品食用期限原本标记为&日&,但后被篡改为&日&;后又传出&白色恋人&的3328件&庆祝创业三十周年限定商品&,遭厂方篡改食用期限,重新包装出货。尽管在各方努力下,最终将&事件&危害降到了最低程度,且挽回了品牌声誉。但是在严格的食品标识制度下,这种明目张胆欺诈和瞒报的违法行为的发生,发人深省。实际上,日本自1947年《食品卫生法》颁布始,又陆续颁布了多部相关法律,形成了食品标识规范化的法律体系。然而,根据调查结果,石屋制果公司任意篡改消费期限、且瞒报&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安全经营理念不足、品质管理部门配置欠缺,以及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也可以说是缺乏与法律体系相适应的安全理念及监管机制,从而导致法律的效力大打折扣。
另外,在日本市场上用进口产品冒充日本国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因为国产食品的平均价格超出进口食品太多,另一方面是为迎合国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国产食品更安全的心理。一位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表示,&正是民众盲目的&国产至上&,给了不法经营者&有机可乘&的空间。&目前,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专业监管队伍人员不足;二是检查率偏低,1989年进口食品的检查率为18%,2001年降至6.8%,2012年稍微恢复了一点,也仅为11.1%,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食品是在未经检验的情况下流入日本。
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与巨大食品浪费之间的&恶性循环&不得不引起重视。一方面,日本有几乎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食品&赏味期限&标识制度,&赏味期限&一旦超过,必须作废弃处理。因此,每年白白扔掉的食品达500-800万吨,约为世界年粮食援助总量的两倍,这其中大部分尚可食用(并未超过消费期限)。另一方面,日本又不得不依赖大量进口食品来满足消费需求,这实际上间接加重了保障进口食品安全的难度。因此,关于食品&赏味期限&制度的改革,成为当前日本食品安全管理的新课题。
另外,核辐射带来的食品不安仍在持续。福岛核事故发生两年内,全球约有40余个经济体禁止或限制进口日本食品。日本政府试图打国民&感情牌&,以&帮助灾区人民走出灾难&为口号,唤起国民对受灾地区食品安全的信赖,起到一定效果。然而,据最新调查,对福岛核事故带来的放射性物质感到不安的人,虽比2011年的85.5%大幅度降低,但仍占64%。可见,&后福岛时代&核辐射带来的食品不安仍未消除。
延伸阅读:
长期单身会短命?不是吓你,11类人最容易短寿,希望没有你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三九养生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回复【40】
上一篇:下一篇:
你可能关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包装设计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