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古埃及文明的世界里,以泥罗河为界划分东西两个部分,城市多位于尼罗河东岸,而亡者都埋葬在尼罗河西

用户名:密码:
统一服务热线:400-606-799777
>>>江苏省盐城东台市唐洋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通用
所属地区:&&江苏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4 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上传人:&&sEqb****@
文档大小:416KB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 福建 | 按主题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潘径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E&&&&&&&币:3
大&&&&&&小:378.82 KBKB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潘径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一、选择  1.
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2.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 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D.河流  3.
“相传在古埃及的世界里,以尼罗河为界线划 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市多位于尼罗河东岸,而亡者都埋葬在尼罗河西岸,一如日出与日落的方位,象征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下列示意图最符合上文对古埃及人土地利用的描述的是
B    C
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初中历史]zz江苏省盐城东台市唐洋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x2..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初中历史]zz江苏省盐城东台市唐洋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 世界名水 
高出湖面一般在 100 米以下。唯有坐落在通道西侧的庐山,绝壁千仞,高出 湖面 1500 米左右。在通道出口处的湖口,还有一座石钟山,此山并不高,却 很有名,因位置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  鄱阳湖是怎样形成的?从湖区的近貌及过去演化留下的痕迹推测,鄱阳 湖是彭蠡泽的残迹。大约在距今 200 万到 300 万年前的时候,继喜马拉雅运 动以后,地球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新构造运动,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发生地壳 下沉作用,当时江西北部的九江一带地壳也在陷落,形成一个巨大的凹地。 随后,凹地逐日潴水,便形成了范围几乎与今日鄱阳湖平原相当的大海—— 彭蠡泽。当时,湖水沿着赣江故道,在彭泽附近注入长江,后因气候冷暖的 变化,在大冰期时,彭蠡泽面积一度大为缩小。后来随着地处湖口——星子 大断裂带的江湖分水岭被凿通,形成通江港道,彭蠡泽的水便改道由湖口汇 入长江。到距今
年前时,全球进入冰后的温暖时期,海水相对上 升,海浸范围扩大。长江受海水抬升和顶托,江水受阻,造成沿江平原上的 洼地潴水成湖。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的来水受阻,停积在鄱阳湖 盆里,在原彭蠡泽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了今日的鄱阳湖。  鄱阳湖水波浩瀚,港汊众多,水温适宜,是鱼类生活的广阔天地。辽阔 的湖滩,丰富的水草,繁多的浮游生物,肥沃的水质,更为鱼类生存提供了 充足的天然饵料。湖内有鱼类 90 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产量较大的就有20 多种。其中尤以体纤透明、味道鲜美的银鱼和肉质肥嫩、鳞下多脂肪的鲥鱼最为驰名,为鄱阳湖名产。此外,莲、藕、菱、芡以及湖贝珍珠也是著名 特产。鄱阳湖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朗日清风、天高云淡之时,鄱阳湖碧水共天,风帆浮隐,直接长空,排筏连绵,宛若游龙,它是赣域四通八达的 天然水运枢纽。鄱阳湖水域宽广,浩浩茫茫,一望无际,有大海般的壮阔与 雄美。“茫茫彭蠡春天地,白浪卷风湿天际”,如遇风雨,湖上风啸浪涌, 波涛连天,铅云低垂,混沌一片。每当渔汛季节,湖上千帆竞发破巨浪,万 网收拢鱼满舱。沿湖市场,处处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众多的湖港湖汊, 不仅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而且,还是天鹅、黑鹳、白鹳、白鹤、白枕鹤 和野鸭栖息之所。傍晚之际,晚霞浮动,水鸟回飞,别有一番情趣。每年洪 水退后,鄱阳湖便袒露出无数浅滩湖州,上皆淤泥,是谓“漂田”,栽下秧 苗,不须管理,只待秋后举镰。宋时王安石曾写下如此诗句:“中户尚有千 金藏,漂田种粳出穰穰,沈檀珠犀杂万商,大舟如山起牙墙”。足见鄱阳湖 的富饶。  鄱阳湖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庐山、石钟山、 南山、鞋山等脍炙人口的名胜,都融汇于鄱阳湖这幅巨大的画卷之中。  庐山,坐落在鄱阳湖的西北部,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它为地垒式断块山, 多险绝胜景,有仙人洞石松横空,五老峰山姿奇特,龙首崖苍龙昂首,大天 池霞落云飞,白鹿洞四山回合,玉渊潭惊波奔流,秀峰山奇水秀碑刻如林, 含鄱口外江湖浩荡,千帆竞发,不愧具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誉称。大汉 阳峰是庐山最高峰,海拔 1174 米,挺拔高峻,耸入云端。它雄伟博大的形象 正与大江大湖的浩浩气派相匹配。登临汉阳峰顶,北望长江似带,一泻千里; 南瞰鄱湖如镜,烟波浩渺,水天一色。1618 年 8 月,徐霞客登上汉阳峰后写 道:“南瞰鄱湖,水天浩荡,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 持。”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 1211 米。左为五老峰,右是  太乙峰。山势巍峨,怪石嶙峋,形凹如口,以势含鄱湖,气吞长江而得名。 岭前有石坊,一伞形亭名含鄱亭,此处是看鄱阳湖日出之佳地。每当晨光微 曦,一线湖水,一抹白云渐作赤鲤之色,瞬间,一轮红日跃出波涛,金光万 道,万顷湖水顿作绯红,天地万物尽着锦绣。若月夜登含鄱口,则奇峰错列, 群星璀璨,鄱阳湖中渔火万点,闪烁明灭,波光月色,相映成趣。  鞋山,又称大孤山、大姑山,在湖口县境内的鄱阳湖中,是第四纪冰川 期形成的大石岛。因其形状如鞋,故得此名。关于鞋山的形成,在民间流传 着优美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渔民与天上玉女在湖上相遇而成婚,被 渔霸得知,欲抢神女,玉帝得知带走仙女,渔霸欲害渔民,被仙女从天上丢 下一只绣花鞋,压住了渔霸一伙,绣花鞋便变成了现今的鞋山。鞋山高 90 余米,周长 100 余米。西南系湖水入口的要道婴于口,东南群山起伏,西面 匡庐崛起,北扼湖口,南镇鄱湖,为历代战略要地。鞋山四面临水,一峰耸 立,陡峭峥嵘,秀丽奇特。站立其上,匡庐山色,鄱湖水光,尽入眼帘。鞋 山以清幽著称,岛上林木苍郁,湖水生寒。酷夏在岛上避暑,如入仙境。明 代陈云德有诗赞道:“谁削青芙蓉,独插彭湖里。平分五老云,远挹九江水。 日月共吞吐,烟霞互流徙。大力障狂澜,与天地始终。”  靠近都昌县的鄱阳湖中,有一挺拔秀丽的南山,像气宇轩昂的中流砥石, 耸立在万顷碧波中。苏东坡曾慕名游南山,写下了《过都昌》的著名诗篇: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南山与都昌县城隔湖水相望,如今,在县城与南山之间已筑起了一道横贯鄱 阳湖水面的石砌长堤,一虹长堤成坦途,人可安步到南山,再也不用感叹“水 隔南山人不渡”了。在南山一个高达百尺的石壁处,有名迹“野老岩”。岩 下一泓潭水,碧如猫眼,清澈甘冽,四季不涸。据《都昌县志》记载:“相 传汉时有老人处岩下,武帝南巡,欲举之;老人辞不出,后人因名其岩曰‘野 老岩’。岩下石罅中出泉,甘洁清冽,虽大旱不涸。宋学士苏轼尝游此,悦 其泉,乃于岩石上刻‘野老泉’三字,自是泉与岩并知名于远近矣。”登南 山极顶,极目四眺,但见无涯烟水,一脉青山,长波浩浩,沧溟空阔。此处 是南山胜景佳绝处,登临此境,令人神爽飞越。宋代著名诗人黄山谷在《清 隐禅院记》中写道:“升南山如望之,如李成、范宽得意图画。”诗人十分 欣赏这里的景色,故赞之似著名山水画家的得意山水画卷。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城双钟镇,巍然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石钟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它驰誉天下,除了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秀丽景色 外,尤为令人乐道的,是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夜泊绝壁之下探访石钟, 写下了名噪千古的佳作《石钟山记》。  石钟山分上石钟山、下石钟山,一倚南临湖,一靠北濒江。上、下石钟 相距约 1 公里,山体皆小,海拔也低。关于这两座石钟山,流传着这样一个 故事:相传在遥远的年代,王母筹办蟠桃盛会,诸事齐备,仅缺用以悬挂宴 厅前的玉钟两口。王母差遣二郎神四处寻访,终于在九华山觅得玉雕石钟两 口,即请大力士担挑。当路经鄱阳湖口时,恰遇鄱湖仙子在月下嬉戏,大力 士为之痴迷、以致肩挑的两口玉钟跌落于鄱阳湖口,变成了两座石钟山。  石钟山名的缘由,历来众说纷纭。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石钟 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但唐代江州 刺史李渤作《石钟山记》说,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 清越,枪止响腾,余韵徐歇,”故名石钟。宋代苏东坡为探究石钟山得名的  真正缘由,于月夜乘舟亲临绝壁之下考察,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 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这说明,石钟山下多洞穴裂缝,微风 鼓浪,江湖之水涌灌洞内,冲击洞顶、洞壁,轰然发声如钟鸣。明清两代及 近代,又有不少人对石钟山名的来历发表己见。有同意苏东坡之说的,也有 提出疑问的。对石钟山名的探究增添了游人的意趣。  双钟山中,著名的是下石钟,突兀峥嵘,傲然屹立于长江鄱阳湖之滨, 犹如一把锁头挂在湖口“门”前,故有“江湖锁钥”之称。承平之世,则游 人不绝,成为游览胜境。山上亭阁玲珑,回廊曲折。这些建筑结构优美卓越, 布局变化如画。现存江天一览亭、半山亭、临湖塔、听涛眺雨轩、坡仙楼、 归去亭、怀苏亭、芸芍斋、且闲亭、太平楼等,俱为清代所建,皆因势构筑, 上下错综,左右散布,曲径沟通,回廊相接,庭院穿插,花墙点缀,显得处 处通幽,美不胜收。  下石钟山不仅人工点缀别致,天然美景更引人入胜。山前长江的茫茫迷 雾和滔滔江水把山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嶙峋有致。若乘小船从石钟山脚下驶 过,但见红岩壁立,岩壁上的青松直伸空际;没入水中的岩石被浪涛拍打得 玲珑剔透,一行行幽邃曲折的穴缝迎水而入,仿佛通向深深的远处。如登至 山顶极目眺望,长江浩荡而来,一泻千里,鄱阳湖水万川归一,蜂涌而出。 江、湖水的汇合处,水限分明,江流混浊,湖水碧清,始终以截然不同的水 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点点白帆,万千桅樯,在蓝天白云掩映下犹 如壮丽的水天帆影图。遥望南天,庐阜耸峙,如拱如揖,葱茏秀色尽入眼帘。 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颜真卿、白居易、苏轼、 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王阳明、翁方纲等均慕名而至,并留下诗文题记名篇。  在鄱阳湖的入江处,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县——湖口。湖口襟带江、湖, 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势,因而湖口和湖口所连的鄱阳湖—长 江一带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义熙六年(公元 410 年)二月,被朝廷招降而任广州刺史的卢循及其党羽徐道覆,见北府兵将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率军北伐,遂故态复 萌,发兵叛乱。刘裕和卢循在鄱阳湖中决战,刘裕战胜了卢循,巩固了自己 在朝廷掌握军事重权的地位。为日后废晋建宋施展雄才大略铺平了道路;元 末农民大起义时,陈友谅和朱元璋为兼并对方,竭尽全力,在鄱阳湖中决战, 朱元璋以少胜多,对他占有江南,夺取全国,倒元建明,具有决定性意义;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战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 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反抗精神。湖口和鄱阳湖曾是太平军的重要 战场。1855 年,太平军与曾国藩湘军水师会战湖口,取得“湖口大捷”。至 今山上仍有太平天国遗垒;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新军起义,拉开了辛亥 革命的序幕。江西鄱阳湖流域是最早响应的地区。  近年来,鄱阳湖又现珍禽蔽空、万鸟齐鸣的状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鸟 类爱好者、旅游者。鄱阳湖湖面浩瀚,饵料丰富,气候湿润、是白鹤、天鹅、 白鹳、黑鹳等多种世界稀有珍禽的理想越冬之地。每年 10 月白鹤等珍禽由北 方飞抵鄱阳湖越冬栖息,次年 3 月北归。据初步统计,湖区共有鸟类 280 多 种,其中水禽有 69 种,世界珍禽 10 多种。世界上几乎濒临绝迹的白鹤,在 鄱阳湖区有 1500 多只,令前来观赏的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会长、英国爱丁堡 公爵菲利普亲王、国际鹤类基金会会长等人惊喜万分,认为鄱阳湖是世界白  鹤的故乡,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珍禽王国”。如今,鄱阳湖畔开辟了候鸟 观赏台,为庐山的秀峰景区增加了一大专项旅游内容。雪山中的“热湖” 伊塞克湖  在帕米尔高原的北面,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东北部,终年积雪天山中段 的崇山峻岭中,镶嵌着一个终年不冻的大湖,这就是享有“热湖”之称的伊 塞克湖。  伊塞克湖,吉尔吉斯语意为“热湖”,中国古称“热海”、“清池”及 “图斯池”。伊塞克湖虽然地处高寒,但终年不冻,与周围积雪的峰峦对照 鲜明,人们称它为“热海”。此外,由于它那蓝宝石般的清澈湖水而叫做“清 池”;又因湖水含盐量较高,味咸,又叫“图斯池”(布鲁特语:盐池)。 伊塞克湖湖面海拔 1608 米,东西长 178 公里,南北宽 58 公里,最宽处约 60 公里,平均深度 278 米,最大深度 702 米。面积 6236 平方公里,湖水 容积 1738 立方公里。在世界上海拔超过 1200 米的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 积仅次于南美的的的喀喀湖,但其深度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较大的高山 湖之一。周围有 50 多条小河注入,但湖水不外流。湖水主要靠雪水补给。湖 岸线长 597 公里,切割较弱,一半以上为沙岸。  伊塞克湖盆区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干热,年降水量 250 毫米,而水面年 蒸发量达 700 毫米。近 200 年来湖面下降,同 1886 年相比,已下降了 4 米。 湖水位年变幅达 10~50 厘米,8~9 月为高水位期,2~3 月为低水位期。湖 水盐度较高(5.8‰),不易封冻,为高山不冻湖。伊塞克湖是一个内陆湖泊,是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的,经常发生的地震和广泛分布的温泉表明这里的地壳运动至今还在继续。  伊塞克湖地处北纬 42°~43°之间,深居亚欧大陆中部,湖区海拔较 高,湖水深度和容积较大。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湖水水温较高,表 层水温可达 19°~20℃。冬季表层水温为 2°~3℃,除个别年份在西岸及湖 湾的局部浅水区外,湖水基本上不结冰,因而有“热湖”之称。伊塞克湖受 外界的污染影响较小,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可达 12 米。通常情况下,湖面 风浪不大,但每当夏秋季节,湖面有时亦可刮起 30~40 米/秒的强风,波涛 汹涌,白浪滔天,浪高可达 3 米左右。伊塞克湖地区盛行西风,此外,刮着一种像沿海地带所特有的海陆风,当地居民称之软风。这种风白天从湖中吹向岸上,叫“海风”;夜晚从陆地 吹向湖中,叫“陆风”。这种软风往往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发生激烈变化,变 成强烈的暴风,这时,伊塞克湖面顿时浊浪排空,把渔船吹到湖中心,像树 叶那样漂来漂去。  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广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 里已成为吉尔吉斯重要的粮食及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以冬小麦为主的粮食 作物及苹果、葡萄等水果;药用罂粟种植较广,养羊业及乳、肉兼用养牛业 也较发达。湖内有 20 多种鱼类,主要有雅罗鱼、裸黄瓜鱼、罗汉鱼及鲤鱼等, 年渔获量 900 吨左右。雷巴奇耶和普尔热瓦利斯克为主要的鱼产品加工中 心。  由于伊塞克湖水冬季基本不封冻,湖中的鱼类及浮游生物丰富,因而每 年冬季都有 2~5 万只飞禽在此越冬,其中包括珍贵的白天鹅、黑天鹅和赤嘴 潜鸭。  伊塞克湖周围地区气候宜人,宁静、深蓝色的湖水与两侧的雪山和云杉 林交相辉映,风景优美。在长约 597 公里的湖岸上,约有半数以上为沙岸,  可辟为湖滨浴场;湖泥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供治疗风湿及关节痛等多 种疾病;环湖周围的山区,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加上有许多温泉和丰富的 矿泉水,是疗养最理想的地方。此外,山区还可辟为高山滑雪场。从 70 年代 起,这里修建了一系列旅游、疗养设施。到 1980 年,各类疗养院、休养所及 旅游饭店共拥有 4 万张床位,其中全年使用的达 1.5 万张。目前,乔尔蓬阿 塔、塔姆和、杰尔加兰及普尔热瓦利斯克周围地区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疗养和 旅游中心。  伊塞克湖湖内可定期航运,周围建有环湖公路。主要湖港有雷巴奇耶和 普尔热瓦利斯克。湖岸地带建有伊塞克自然保护区,面积 70.2 万公顷,其中 伊塞克湖水域占 61.2 万公顷。  咸淡各一半的奇水 巴尔喀什湖  在世界众多的湖泊中,有这样一个湖泊,它的湖水一半是咸的,一半是 淡的,你知道这是哪个湖泊吗?这就是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地处中亚腹心地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东部。它是一个堰 塞湖。中国名曰“夷播海”。湖面海拔 340 米,湖区呈狭长状,东西长 605 公里,南北宽 9~74 公里。其水面面积 1.8~1.9 万平方公里,随水位高低而 变化。湖水很浅,最大深度为 26 米,蓄水量为 112 立方公里。巴尔喀什湖大体以湖中部的萨雷姆瑟克半岛以北的乌泽纳拉尔湖峡(宽约 3.5 公里)为界,把湖面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半部广而浅,东半部窄且深。 西湖宽 27~74 公里,水深不超过 11 米;东湖宽 10~20 公里,水深达 25 米。 有伊犁河、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阿亚古兹河等注入西湖。西半部湖水淡 而清,东半部含盐份较高。两湖之间有一狭窄的水道相连。  巴尔喀什湖东半部的湖水是咸的,而西半部的湖水却是淡的。原因是, 从巴尔喀什湖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该湖地处中亚心腹地带,气候极度干燥,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本应形成内陆咸水湖泊。但是,巴尔喀什湖有其特殊 之处,其一,在湖泊西半部,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而西注入该湖。 伊犁河源远流长,水量较大,构成巴尔喀什湖主要水源。而湖泊东半部却没 有大河注入,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补给的数量。这是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 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其二,巴尔喀什湖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湖泊。 从地图上量算,东西长约 600 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十几公里。这就影响湖 水水体的交换,东部的咸水和西部的淡水间无法很好的相互交流。这是巴尔 喀什湖水东西两半部不同的又一个原因。因此,巴尔喀什湖在世界内陆湖泊 中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湖泊。湖的西部仅伊犁河注入的水量,就占总流入水量的 75~80%,平均含盐量 1.48‰;东部仅有数条小河注入,平均含盐量 10.42‰。湖东岸是巴尔喀 什湖盆地与阿拉湖盆地接壤处;北岸同哈萨克丘陵毗连,是岩石高地,有古 代阶地的痕迹;南岸是低凹的沙地,芦苇丛生,中多小湖沼,经常被湖水淹 没,日益沙漠化。整个湖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西部平均气温7℃,东部 4℃;6 月份西部 27℃,东部 22℃,1 月份西部—18℃,东部—25℃。年平均水温在 9~10℃之间。年降水量 430 毫米。湖面年蒸发量达 950~1200 毫米,因而湖面下降,盐度增加。11 月底到翌年 4 月初湖面冰冻。 巴尔喀什湖区地层多碳酸盐沉积,动物繁多,特别在芦苇丛中有大量鸥、野鸭和鸬鹚,此外多天鹅、鹈鹕、雉和鹧鸪。野兽有野猪、狼、狐狸和野兔 等。湖中有 20 种鱼类,有 6 种是这里的特产,其余是人工养殖的,包括鲤、 鲈、鳊、鲟、狗鱼、弓鱼等。30 年代起在湖中养鱼,发展渔业。湖上有货轮 来往。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巴尔喀什是重要的炼铜中心。与哈萨克斯坦和 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南岸伊犁河下游农牧业(种植水稻、养牛)发达。1970 年伊犁河上建成卡普恰盖水电站,水库蓄水后,巴尔喀什湖的水文状况 有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湖港有布鲁尔拜塔尔和布尔柳托别。水上菜园 茵莱湖  在缅甸茵莱湖上,漂浮着一片片的水上菜园,它叫“浮岛”。这些浮岛 可以随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样划来划去。岛上的蔬菜既不会因 湖水暴涨而淹没,也不怕干旱无雨而干枯。湖上的渔民、浮岛上的菜农、上 学的儿童都驾着这种船来往于湖上,就连和尚出门化缘也时常乘这种船。而 他们划船用的工具是以两只脚来代替的。陈毅元帅游览茵莱湖时被这种奇景 所吸引,写下了“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间无”的诗句。  茵莱湖位于缅甸北部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为缅甸第二大湖,缅甸著 名的游览避暑胜地。湖面海拔 970 多米,南北长 14.5 公里,东西宽 6.44 公 里,三面环山,来自东、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向南汇入萨尔温江。 湖水清澈,阳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着 20 多种鱼,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茵莱湖上的浮岛有两种——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它们都是漂浮在水上 的土地。当地人为了谋生,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 覆盖上湖泥,造成新的浮岛。这些浮岛的面积大小不等,大的有 0.4 公里, 小的只有 1 平方米左右。人们在大浮岛上开出一块块细长的条田,种植瓜果 蔬菜或粮食,有的岛中央还盖起了轻便的房浮岛,这些房浮岛可以用竹篱固 定在水面上,也可以在湖中漂移。浮岛上水足土肥,各种蔬菜和其他作物生 长茂盛。浮岛周围鱼群聚集,人们种地之余,还可以捕捞鱼虾。每到收获季 节,湖区一派繁忙景象,车船满载各种蔬菜瓜果和水鲜,远销缅甸各地。茵莱湖中央有个固定的人工岛,上面建筑了一座缅甸风格的佛塔。塔身金光灿灿。与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秀美而庄严。信奉佛教的湖上居民络绎 不绝地前来朝拜。塔的周围没有市场,人们从这里买回各种食品和日用品。 许多渔民菜农也把鲜鱼和蔬菜运到这里出售。每五天在湖上分几处举行一次 水上集市,进行商品交易。这里还以出产精美的丝织品而遐迩闻名。为了方便人们的往来,浮岛之间距离较近的有竹桥或木桥相通,距离远的就得使用小舟了。在浮岛群中央,有两个细长的浮岛相对,中间形成一条约 3.4 米宽的“河道”,两“岸”建起了一个个商店,“河道”上舟来船往, 络绎不绝,真像是一条繁华的水上商业街。茵莱湖一带的一万多户居民,大部分属于茵达族,散居于湖边的 180 多个村落中。他们主要以捕鱼为主,勤劳朴实,殷实富足,热情好客。也有相 当多的人在浮岛上从事蔬菜种植或养蚕、纺织、打铁、制作金银手饰等。生活在水乡泽国中的茵达族人,一般是把四根高脚木桩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岛边的浅水中,形成了一个个水上村落。远远望去,碧水之上村落点点, 别有天地。每家的门前都系有一叶扁舟,一出家门就以船代步。所以,人们 从小练就了用脚划船的硬功夫。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 腾出手来撒网、抛叉,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这个独特 的传统划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采用。节日期间,湖上居民们还举行划船比赛, 为茵莱湖上的一景。  茵莱湖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是个绝好的游览避暑胜地。一批批国内外 游客为了目睹奇妙的浮岛,以脚划船的绝技和迷人的湖光山色而来到这里。 游人可乘船绕湖一周,观浮岛,登佛塔,饱览湖光山色。乘船观光之余,还 可以在凉亭小憩,静观蓝天上的水鸟和碧波中的鱼群,为大自然的美丽和谐 所陶醉。  中国最大的瀑布 黄果树瀑布  中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雄伟高大,气势极为壮观。它位于贵 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 15 公里的白水河上,距贵阳市 150 公里。加 之它坐落在滇黔公路旁边,交通便利,因而早已闻名中外,是世界上著名瀑 布之一。  白水河自东北倾泻而下,水势汹涌,流经黄果树地段时,因河床断落, 形成九级瀑布。黄果树瀑布是其中最大的一级。宽约 84 米,从 67 米的层岩 之巅,以高屋建瓴之势跌落于犀牛潭中,发出轰然巨响。冬天水小时,她妩 媚秀丽,飘飘下泻;到了夏秋之季,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声势,令人惊 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几百米,漫天飘舞,犀牛潭周围处于 瀑雨纷飞之中,成为格外别致的“水云山居”。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认 为,在国内瀑布中“从无此阔而大者”,意思就是全国第一。徐霞客笔下描 绘的黄果树瀑布“翻岩喷雪,溪皆如白鹭群飞”;“捣珠飞玉,飞沫反涌, 如烟雾腾空”。其实,黄果树瀑布只是散布在镇宁及关岭两县境内众多瀑布 的主瀑。20 世纪 80 年代贵州科学工作者在以它为中心的方圆 450 平方公里 的区域内进行全面考察后,第一次查明这一区域内的瀑布是由 18 个地面瀑布和 4 个地下瀑布组成的瀑布群。这些瀑布,分布在树枝状的北盘江支流打邦河、白水河、坝陵河、王二河上。它原是一条暗河,经过长期溶蚀,洞顶逐 步塌陷,形成全国第一瀑布和下游的箱形峡谷。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人们漫步在犀牛潭边。眼前高挂银色飞练,心中似已溅起一朵朵浪花。黄果树瀑布四时都有如画般的美。在春天的艳阳下, 如银似玉,一到炎夏,喷金洗翠,晴时虹飞霓耀,雨时雾蔼轻盈。最难得的 是巨流如铜鼓金钟之声,铿锵有节,和着空谷的回声,真是五音七律,交响 和鸣。大自然的奇趣,有什么更胜于此的?黄果树瀑布的美,较之其他瀑布又有独特和神妙之处。流传的一些优美动人的故事,更使它饶有传奇色彩,令人难以忘怀。传说,在黄果树瀑布所 在地,早年有不少黄果树,是一对贫苦的老夫妇种的。有一年,繁花满树, 异香盈谷。但出乎意外的是,花开花落,一百棵树上只结了一个黄果。尽管 这只黄果很大,却安慰不了老人的失望心情。有一天,远方一游僧路过,瞧 见这个独挂枝头的黄果,便认为是宝物,愿出千金买下。老两口又惊又喜。 僧人交付了定金,便动身回去取银子。临走时一再叮咛老人,一定要黄果再 生长 100 天才能收摘。老两口守了 99 个日夜,最后一夜,老两口担心果子发 生意外,便把果子摘下带回家。天刚亮,游僧准时来到老人家门前,一见树 上果子没了,就连连叹气,顿足摇头。老两口不知所措,取出黄果交给僧人, 并随僧人来到犀牛潭边。僧人把黄果掷向潭中,那果子便在水里滴溜溜旋传 起来。不一会儿,黄果吸尽了奔泻的瀑布和深深的潭水,果子越来越膨大。 忽然,金光四射,山谷生辉。老两口探头一望,只见干涸的潭底堆满了金银 珠宝。老人正惊喜不止,突然,那黄果轰隆一声爆裂。霎时间瀑布飞泻,潭水四溅,金银珠宝皆被吞没,连那游僧也不知去向了。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偏岩山脚下,分布着江林、泥函、岱苏三个布依族村寨。岱苏寨有个名叫苏莽的大财主。他心狠手辣,霸占了方圆几百 里的山林土地。江林寨有个阿爹,因被苏莽逼债逼急了,骂了苏莽一句,结 果被抓去吊打折磨死了。家里留下一个 10 岁的水哥和他的阿妈。母子相依为命。10 年后水哥已长成了壮小伙子。泥函寨里有个阿叔,也是无辜被苏莽迫 害而死,阿叔家留下一个 9 岁的白妹,和苦命的阿妈苦熬岁月。9 年之后白 妹已长成了一个 18 岁的美丽姑娘。天上的织女爱牛郎,地上的孔雀爱凤凰。 白妹和水哥由于命运一样,互相爱着。当白妹和水哥正爱得甜甜蜜蜜时,苏 莽却叫媒婆到白妹家来提亲,要讨白妹做小老婆。白妹知道后,不仅没答应, 还把媒婆和苏莽臭骂了一顿。苏莽听了媒婆的回话后,吩咐手下要将白妹和 水哥一起抓起来,白妹和水哥得知消息,急忙连夜出逃。水哥背着弓箭,带 着砍柴刀;白妹带着织布梭子和亲手织的白布。晚上他俩在偏岩山顶睡着了。 白妹梦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对她说:“白妹,你们要大难临头了,不过,你 们不要害怕,我来搭救你们。”说着,拿过白妹的白布、织布梭子和围腰, 对着呵了三口气说:“好!到了紧急关头,你们把这些东西抛出去,它们就 会帮助你们脱险了。”白妹醒来向水哥述说梦境,谁知水哥也做了个完全相 同的梦。正在他们惊奇之时,只听见山下人声嘈杂,原来是苏莽带领家丁围 了上来。白妹和水哥只好向南面悬崖峭壁跑去。眼看苏莽一伙人快追到跟前 了,白妹急忙照白胡子爷爷的话,把白布和梭子抛向空中,口中喊道:“梭 子、白布快快显灵!”话音刚落,白布变成了一条白浪滚滚的大河,梭子变 成了一只小木船停在河边,白妹和水哥急忙上了船。苏莽带人坐船急追不舍, 眼看来到一棵黄果树下快追上了。白妹又想起老爷爷的话,忙把围腰向空中 一抛,围腰上蜡染的两只喜鹊活了,飞上了天。一只喜鹊把尾巴一卷,变成 一把剪刀,被另一只喜鹊衔给了白妹。白妹心明手快,把白布剪成两段。说 也奇怪,整整一条河水立刻断成两截,白妹和水哥的小船在下面一段河里, 苏莽和家丁的大船在上面一段河里。苏葬和家丁的大船,划得飞快,一时刹 不住,划到悬岩边上,河水断了,便掉进了万丈深渊。那条由白布变成的河, 就是现在的白水路,被白妹剪断的地方,就成了从山崖上直泻而下的瀑布。 因为白布是黄果树下剪断的,所以,就被人们称作黄果树瀑布。布依人说, 大瀑布千姿百态,绚丽多姿,都是白妹的巧手,千梭万梭细心织出来的。其实,这一带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黄果树。这一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河谷中溶岩裸露,裂隙众多,渗露明显,原来地表河与地下暗河 水流相互补给,交替频繁。在长时期里,因河道变迁,暗河塌陷,河流下切, 致使河床几级跌落,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瀑布、跌水、急流等水流风貌。但是 象黄果树瀑布群如此集中,如此千姿百态,实为罕见。在这一带,可以说有 山必有洞,有水必有瀑布。它们随着季节的变化,水量的大小,而呈现出不 同的景致。条条飞瀑都像来自九天的银河,飞珠溅玉,把黄果树周围装点得 如神话世界。众多的奇峰异石和溶洞,更加丰富了这里的自然美景。贵州省 有关部门正在把黄果树地区建成一处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一体的独特风 景区,供人们游览、观光。目前,这个风景区还栽种了大量花木和果树,更 吸引着国内外的千万游客。  沿着一条山间小路,可登上黄果树瀑布左侧壁立的悬岩的半腰,攀荆附 石,穿过一个高可过人的水帘洞。那溶岩洞穴,长 100 多米,从黄果树大瀑 布背后拦腰穿过,有三个洞口,像落地长窗。凭临远眺,窗外水泻如帘,劈 头盖脑直落数十米于潭中,比起徐霞客站过的地方观赏瀑布,又是一番风韵。 在黄果树主瀑上下,每处瀑布都像贵妇人项链上的珍珠,光彩夺目。然而,九级瀑布又各有各的风采。陡坡塘瀑布:在白水河上游,离黄果树 1 公里,顶宽 105 米。瀑布漫过滩坝,像一幅立体的图画,有菱形的层次,又有舒展的画面,音响也非同一 般,令人心神陶醉。天星桥瀑布:它是落水洞型瀑布演化中的一个天然模型,在黄果树下游8 公里的地方。白水河的流水沿裂隙渗漏,在伏流入口处形成槽状溶潭。由 于岁月的雕刻,水流的冲洗,怪石遍布,参差嵯峨,如鹤,如龟,如怪兽。 旁有石林,挺拔峻秀,仪态万方,犹如一群峨冠长袖的仙子,驾鹤乘龟,飘 然降临。每当山洪暴发,如蛟舞龙腾,又如水仙嬉游,或解衣入浴,或临水 顾盼,或梳状照影,佳丽争妍,眩人眼目。  龙岩山多级瀑布:这是最下一级的高滩瀑布,位于黄果树西北 8 公里的 地方,总落差达 410 米,高 130 米。它像一位古代将军,身披银光闪闪的盔 甲,周围剑戟林列,山势峥嵘岩叠,好不威武。  华石哨瀑布:它的特点是因为地形构造断裂而产生的强烈切割,上源互 相袭夺,从而造成峭壁上的处处裂泉,有柱瀑,有曲瀑,有柳丝瀑,也有帘 瀑,真是美不胜收。  龙潭洞瀑布:它是瀑布演化的另一种类型。由于暗河流经裂点处,溶蚀 和掏蚀作用加剧,这种口小腹大的落水洞,就在日复一日的流水逝去中形成 了。在长达几公里的龙洞地下河上,一个个高大深邃的岩溶洞室,有如深宫 秘帷,柱耸檐飞,廊绕殿回。高处的钟乳似宫中低垂的透香罗帐,低处的石 笋似庭院中摇红弄影的玉树。穿过那一连串的洞室穴道,一会儿恍若置身于 天宇,众星闪烁,有巨石像地球在银河中飘浮;一会儿又似来到海底龙宫, 珊瑚玲珑,鱼跃蚌舞。千层岩跌水:上源的水流顺着二百多层平整的碳酸盐岩,跌宕而下,像含羞的少女,抖动着面纱,轻轻拂面,徐徐移步。 坝陵桥瀑布:它位于关岭县城东 5 公里处。瀑高 100 多米,比黄果树主瀑还高 40 多米。水流从双峰耸峙的峡谷中倾泻而下,碰崖裂石,气势非凡,美妙多姿。近人把这处瀑布依次分为“匹练玉梅”、“金水拍岸”、“波涌 玉龙”、“云腾水怒”、“直下龙岩”诸景。瀑布数百米处,有石桥横跨霸陵河上,为明末遗址,长 30 米,宽 6 米,中空 4 洞。东西桥头各有古黄果树一株,高 10 多米,生势旺盛,顶圆如盖, 半覆河中,习覆桥上,习称“天构凉亭”,是著名的关岭八景之一。簇拥在黄果树主瀑前后左右的众多湖、山、洞、石,有的是那么壮观,有的是那么旷达,有的是那么飘逸,有的是那么奥妙无穷,有的是那么深幽, 有的是那么奇兀??  灿烂的黄果树瀑布,你把美丽的容光无私地奉献出来,为中国的锦绣河 山增添了多少秀色天姿啊!  西伯利亚的珍珠 贝加尔湖  宽阔的柏油公路从伊尔库茨克弯弯曲曲地穿过丘陵、古老的乡村、现代 的建筑物,在不远处展现出宽阔的安加拉河。突然,在转弯处的后面,仿佛 一大块掉下来的天空躺在地上。这是什么怪物?瞬间的惊讶之后,发现了与 地平线连成一片的平静,蔚蓝的水面上太阳的反光。在遥远的地方,像撒上 薄薄一层雪一样呈现出一片白色。海,一望无垠的大海。这就是西伯利亚的 珍珠——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 湖。它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曾是中 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即在此地。“贝加尔”一词源 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  贝加尔湖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轮明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它长 636 公里,平均宽 48 公里,最宽 79.4 公里,面积 31500 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730 米,最深点 1620 米,湖面海拔 456 米,总蓄水量 23600 立方公里,相当于北 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 1/5,比整个波罗的 海的水量还要多。假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也够 50 亿人用 半个世纪。在贝加尔湖的周围,有色楞格河等大大小小 336 条河流千百万年 来源源不断地流入湖中,而从湖中流出的河流,仅有一条安加拉河,向北流 去,奔向叶尼塞河。湖中有岛屿 27 个,最大的是奥利洪岛,面积约 730 平方 公里。湖水结冰期长约 5 个多月。湖滨夏季气温比周围地区约低 6℃;冬季 约高 11℃,相对湿度较高,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湖水澄澈清冽,且稳定,透明度 40.8 米,为世界第二。  贝加尔湖虽然处于干燥寒冷的亚欧大陆中部,但因受巨大水体的调节和 地热异常的影响,湖区气候与同纬度周围地区相比有所不同。这里光照很充 足,湖区北端的平均年日照时间为 2000 小时,而同纬度立陶宛地区仅为 1830 小时,加之贝加尔湖水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大,达到 60 卡/平方厘米,所 以,湖区昼夜温差小,年内季节温差也小,冬暖夏凉。最热月、最冷月、结 冰期、化冰期都比周围地区推迟一个月。冬季,在平均气温低于—30℃的严 寒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则成为一个相对的温点,湖区北部、中部、南部最 冷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3.1℃、1.6℃、0.7℃。贝加尔湖形成于 2500 万年以前,湖底为沉积岩。第四纪初,又一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贝加尔湖周围的山脉。同时,结束了该湖地质上的下沉历史, 至此,贝加尔湖湖区地貌基本形成。贝加尔湖区下面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地热 异常带,频繁的火山、地震改变着局部地区的地貌。据记载,1862 年 1 月在 湖区东岸发生过一次里氏 10 级地震,形成了一些“海湾”。贝加尔湖最深的 普罗瓦尔湾,就是那次地震的产物。据估计,贝加尔湖湖区每年有大、小地 震约 2000 次。对贝加尔湖的形成,科学家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本地原 来无湖,这个深湖是地壳胀裂潴水而成的。同东非裂谷带上的那些断裂湖相 似。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贝加尔湖中的许多生物,并非是一般湖泊所能具 有的,如海豹、海螺、海绵、龙虾等等,均为地地道道的海生生物。这样, 似乎又可以说,现在的贝加尔湖,原为古海的一个遗迹,属于“海迹湖”。 或者是湖周的地壳隆升把这个残海包围,保留了古海生物,或者是古代分裂 的大陆正准备在这儿“关闭”,而留了一道带有海洋生物的海沟,究竟哪种说法可靠,尚待今后继续探讨。 贝加尔湖周围群山环抱,溪涧错落,原始林带苍翠,风景奇丽。它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但又令人难以说出哪儿最美。在东岸,奇维尔奎湾像王冠上 珍贵的金钢石一样绚丽夺目。从湖的一侧驶向奇维尔奎湾,可以看到许多覆 盖着稀少树木的小岛,它们像卫兵似的保卫着湖湾的安全,湾里的水并不深, 夏天在克鲁塔亚港湾还可以游泳。在西岸,佩先纳亚港湾似马掌一样钉在深 灰色岩群之中,两侧矗立着大大小小的悬崖峭壁。这里是疗养的绝好之处。 湖水出口处,有称谢曼斯基的巨大圆石,兀立中流,离两岸各约 500 米。当 河水泛滥淹没圆石时,圆石宛如滚动之状。相传远古大力士贝加尔的独女安 加拉,听到海鸥赞美英勇的青年叶尼塞,因而对之倾心。但其父不允,命其 嫁给伊尔库特。一天夜里,安加拉乘父熟睡,偷偷出逃。贝加尔醒后发现, 急忙投以巨石,想拦住女儿去路。巨石坠落湖口,即传为现在的大圆石。  湖畔辽阔的林地中有被称之为贝加尔湖自然奇观之一的高跷树。这些松 树和落叶松的根从地面升起,在树根下成年人可以自由通过。它们生长在沙 土的山坡上,大风从树根下刮走了土壤,而树根为了使树生存下去越来越深 地扎入贫瘠的土壤中。林地中还栖息着黑貂、松鼠、鼬、银鼬、马鹿、麝、 大驼鹿、熊、猞猁、狐、水獭、野猪等多种动物。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 写道:“贝加尔湖异常美丽。难怪西伯利亚人不称它为湖,而称之为海。湖 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 人赏心悦目。岸上群山连绵,森林覆盖。”贝加尔湖地区阳光充沛,雨量稀少,冬暖夏凉,有矿泉 300 多处,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中心和旅游胜地。西伯利亚第二条大铁路——贝阿 大铁路,西起贝加尔的乌斯季库特,东抵阿穆尔的共青城。铁路沿湖东行, 沿途峭壁高耸,怪石林立,穿行隧道约 50 处,时而飞渡天桥,时而穿峰过峡, 奇险而壮美。贝加尔湖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富湖”之称。湖中有水生动物 1800 多种,其中 1200 多种为特有品种,如凹目白鲑、奥木尔鱼等。52 种鱼类,一半属 刺鳍鱼科。贝加尔虾虎鱼科和鳍鱼科是该湖特有的鱼科。鳍鱼是深水鱼,绯 红邑,无鳞,鳍像大蝴蝶的翅膀,身子透明,在亮光下整个骨骼清晰可见, 最奇怪的是,鳍鱼不产卵,而生小鱼。湖中还生活着一种怪物——贝加尔海 豹,即北欧海豹。这种海豹的皮色泽美丽,质地优良。它是怎样来到湖中定 居的,迄今仍是个谜。传说贝加尔湖与北冰洋之间,曾有一条地下河,海豹 就是沿这条河游来的。但是,现代地质学肯定地证明,过去和现在,这里从 未有过秘密的地下通道。非洲“埃及之母” 尼罗河尼罗河像世界上其它名川大江一样,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不知有多少诗人、游客和文学家撰文赋诗,对它大唱赞歌。中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曾有“黄 河之水天上来”的千古绝句。真是无独有偶,万里之遥的埃及诗圣艾哈迈德·肖 基也曾写下“尼罗河水自天降”的不朽诗句。人们除赞美尼罗河雄伟的气势 外,更多地赞美它那奇妙的景色。前人曾有这样的描绘:“河谷里有灿烂的 阳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在河谷的土地上,到处是 绿油油的青草,金闪闪的谷穗,红艳艳的葡萄。这是夹在两片灼人的沙漠之 间的一个水流不断、花果丛生的“人间天堂。”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以南、非洲东部的高原之上,弯弯曲曲,浩浩荡荡, 向北奔腾而去,沿途经过众多的湖泊,留下 6 道大瀑布,数处出现激流和险 滩,穿越北非沙漠,进入地中海。尼罗河蜿蜒奔流 6740 公里,是非洲第一大 河,也是世界第二长河,流域面积 280 万平方公里,等于非洲大陆面积的1/10,但大部分地区在埃及和苏丹境内。 尼罗河的上游,有两条主要的支流,一条叫白尼罗河,一条叫青尼罗河。白尼罗河源于维多利亚湖以西的终年多雨的群山之间,流往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最后进入苏丹。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 俄比亚西北部高原上的塔纳湖,流经埃塞俄比亚和苏丹。青尼罗河和白尼罗 河在苏丹首都喀士穆会合后,合流点以下的河段称为尼罗河。会合后的尼罗 河主流,水量大增,流量变化加大,再纳支流阿特巴拉河,然后进入埃及。 尼罗河从南到北,纵贯埃及全境,在埃及境内长达 1530 公里。在埃及首都开 罗以北形成面积 2.5 万平方公里的巨大三角洲平原,河道在这里分成很多汊 河流入地中海。三角洲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是古代埃及文化的摇 篮,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尼罗河三角洲是尼罗河赐给埃及的一份厚礼。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十分肥沃,据说是地球上最肥沃的土壤,是埃及最富饶的地方,被称为“鱼米之乡”。 三角洲的面积只有 24000 平方公里,仅占埃及全国总面积的 24%,但在这块 土地上,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 90%以上。埃及的城市、村落、居民和久享盛 名的历史古迹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这一带,“不到绿色走廊不算到埃及”的说 法在非洲极为普遍。它既是古埃及灿烂文明的摇篮,又是世界著名文化发祥 地之一。早在公元前 6000 年左右,埃及人的祖先就在尼罗河两岸孳养生息。 据史料记载,塔吉安人曾在这里生活定居。法尤姆人、梅里姆德人和巴达里 人也都先后在这里生活。他们不仅从事渔猎,而且从事农耕。公元前 4000 年左右,他们就已经创建了围堰造地、筑堤防洪和引水灌溉等控水工程。他 们还学会了用亚麻和兽皮做衣服,用石头做锄板,用木头做小船,用称为“瑟 德”的纸莎草编筐篮。那时,在上、下埃及出现了两个奴隶制王国。公元前3200 年,上埃及国王梅尼斯法老统一了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社 会的统一国家,定都于开罗西南 30 公里的孟菲斯,这座古城被称为“白色城 堡”。  尼罗河沿岸的农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农作物一年两 熟或三熟,盛产棉花、稻米、小麦、玉米、甘蔗和豆类等,而且是非洲单位 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埃及的长绒棉,是世界上最优良品种之一,纤维长约  4 厘米,是纺织工业的上等原料。埃及的玉米、小麦的产量一直居非洲之首。 一般人把江河的泛滥视为不幸和灾祸,因为江河泛滥常常造成田地淹 没,房屋冲毁,使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而世世代代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的埃 及人民,视尼罗河为圣河,每当尼罗河泛滥时,要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的庆祝活动,从古到今年年如此,这就是蜚声世界的尼罗河泛滥节。埃及人 民为什么视尼罗河的泛滥为好事呢?那是因为,埃及从古代起就已经掌握了 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尼罗河的泛滥,不但不会淹没两岸的村庄,而且会 给土地灌一次透水,还会把河水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有机质留在土地上,大量沉积在尼罗河中下游两岸的田野里,于是形成了肥沃的土壤。 千百年来,埃及人民年年盼望尼罗河泛滥。涨水的头几天,人们要排着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簇拥着尼罗河之神“哈伯”的木雕像来 到河边,举行祭河大典。在河水溢出河岸的那天晚上,人们还要高举火把, 泛舟尼罗河上,火光闪闪,波光粼粼,人们尽情地划呀,唱呀,怀着无比喜 悦的心情欢迎尼罗河赐予他们的恩典。  关于尼罗河的泛滥,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传说尼罗河泛滥是因为女神 伊兹斯的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顿时泪如雨下,泪水落入尼罗河 中,使河水上涨,引起尼罗河泛滥。所以,每年 6 月 17 日或 18 日,当尼罗 河水开始变绿,预示河水即将泛滥时,埃及人举行一次欢庆,称为“落泪夜”。 在中国有“河伯娶妇”的故事,在埃及也流传着为“尼罗河娶妇”的传 说。每年夏天,是尼罗河的泛滥季节,河水水位明显升高,水色由清澈而变 为混浊再转为红褐色。沿河两岸的埃及人民对尼罗河泛滥既喜又忧。他们喜 的是尼罗河给他们带来了生机,尼罗河通过泛滥还带来了肥沃的有机物。忧 的是每次泛滥都给他们造成灾难。尤其在古代,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尼罗河泛 滥时的现象,更无法掌握河水泛滥的规律。当看到河水汹涌地破坏了他们的 房舍和田地的时候,以为这是由于尼罗河发怒而造成的。于是,他们决定每 年选一美女,作为尼罗河的新娘,将其抛入河中。他们这样做,一方面对尼罗河的恩德表示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以此恳请尼罗河伯息怒行善。  尼罗河流域是非洲古代文化的摇篮,早在公元前 5000 年,尼罗河两岸的 人民,特别是埃及人民,就会利用自然淤积灌溉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开始 定居农业,并掌握了栽培谷物、开掘水渠、兴修水利工程的技术。古代埃及 人就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发展了天文、数学、医学、建筑学等。 埃及同中国、巴比伦和印度一起,被称为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埃及的 尼罗河三角洲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里的古代文化比巴比伦和印 度的古代文化还要古老。漫步尼罗河畔,具有各个历史时期特色的文物古迹 比比皆是,雄伟的开罗城,巍峨的金字塔以及各种各样的古代庙宇,让人大 饱眼福,赞叹不已。  开罗是埃及的首都,它坐落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 14 公里处,城区大 部分位于尼罗河东岸,现在城市正在逐渐向西岸发展。它是埃及全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进入开罗城, 映入眼帘的是:高楼大厦耸入云天;大型商店、超级市场鳞次栉比;广告牌、 招贴画布满街头??但只要细看,又会发现:无论是在闹市区,还是在居民 院,到处可见冒出尖顶的清真寺,每逢祈祷日,身穿长袍的穆斯林们纷纷脱 掉鞋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麦加圣城的方向,虔诚地作着祈祷??。这 说明,开罗在朝着现代化高速前进的同时,又强烈地保持着自己浓厚的民族  色彩,其原因是开罗的居民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谈论尼罗河、埃及,人们还会自然地联想到金字塔。金字塔实际上是一种方锥形建筑物,因外形很像中国汉字“金”字,所以,古人便把它译为“金 字塔”。世界上建有金字塔的地方很多,而唯有埃及的金字塔最古老,规模 最宏伟,代表了埃及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古代七大奇迹之 一。  尼罗河的确为埃及提供了很多得天独厚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并在此基 础上促进了埃及文明的产生。因而早在法老时期,埃及就流传着“埃及就是 尼罗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生命的 源泉,它为沿岸人民积聚财富,缔造文明创造了条件,所以,埃及人民把尼 罗河比喻为哺育、滋养自己的伟大母亲。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感情,正像古 埃及人民为尼罗河编的赞歌:“光荣归于你,发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不息 地流,为的使埃及苏生。”  “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正如这条民间谚语所描述的,尼罗河的确 是一条宽阔美丽、源远流长的大河,如它那日夜奔流的河水一样诉说不完。  非洲中部的“水廊” 刚果河  当人们打开非洲地图时就会发现,在刚果人民共和国和扎伊尔共和国两 国之间横躺着一条巨大的河流,那密如蛛网的支流,如条条动脉跳跃在两国 辽阔的土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刚果河,当地也称它为扎伊尔河。  刚果河位于非洲中部,全长 4640 公里,在非洲是仅次于尼罗河的第二大 河,也是世界巨川之一。多少年来,刚果河那粗犷的风格,那浩浩荡荡、气 势磅礴,那变幻的景色和强劲的威力,不知深深吸引了多少人。1482 年,葡 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卡奥率领的探险队沿大西洋非洲的西海岸航行时,在刚 果河河口停船登陆,从而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这条河流。他们还得知河口附 近有一个由国王姆瓦尼·刚果统治的,由几个小邦组成的刚果王国,河流因 流经刚国王国而得名。  刚果河支流密布,有如蛛网,主要有鸟班吉河、桑加河、开赛河、洛马 米河、阿鲁维米河等。流经的国家有赞比亚、扎伊尔、中非共和国、刚果、 喀麦隆和安哥拉等国,成为非洲中部的一条蜿蜒曲折的“水廊”。流域面积370 万平方公里,居非洲各条河流的首位。年径流量 1230 立方公里,河口平 均流量约 4 万立方米/秒,最大流量达 8 万立方米/秒,仅次于亚马逊河居世 界第二位。刚果河水利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估计在 4 亿千瓦以上,为水力 发电提供了优越条件。上游卢阿拉巴河发源于扎伊尔加丹加高原,最远源为赞比亚的钱贝西河,它从坦噶尼喀湖与马拉维湖间 1000 多米峻峭的高地上奔流而下,流入姆 韦鲁湖后汇合了无数的溪流,与卢阿拉巴河会合。卢阿拉巴河流经扎伊尔的 高原区,并穿过大片沼泽带,向北流出博约马瀑布后始称刚果河。刚果河上游卢阿拉巴河的中段,是扎伊尔的基伍省所在地,基伍省跨越卢阿拉巴河两岸,境内是一片赤道热带原始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着一个身 材矮小的少数民族,人们称之为俾格米人,在扎伊尔也叫班布蒂族、巴特瓦 族和尼格利罗人。俾格米人男子平均身高 1.2 米左右,最高者不超过 1.48 米,体重不超过 40 公斤,妇女平均身高比男人还要矮 10 公分左右,因而被 称为“世界上最矮小的人种”。由于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以森 林为母亲,把自己比作是森林的儿女,素有“森林之子”之称。由于长期的 森林生活,他们练就了一身独特的本领,虽然身材矮小但行动敏捷,攀缘树 木的本领极为高明,听觉、嗅觉十分灵敏,视觉也特别敏锐,能在黑暗中看 清远处的目标。他们基本过着狩猎生活,男人们捕获林中飞禽走兽,有百发 百中的箭术,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箭无虚发。妇女们从事采集野果、树根和昆 虫。俾格米人保持生食的习惯,无论男女都把牙齿锉得整整齐齐,原先是为 了便于撕嚼兽肉,后来也成为一种美的标志。  刚国河上游穿过赤道后,折向西北,然后折向西南,再次穿过赤道,来 到了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和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这一段是刚果河中游。从中 游起,刚果河才真正叫刚果河。中游具有平原河流特点,水流平稳,密如蛛 网的支流主要在这一段注入刚果河。中游河面很宽,达 4~10 公里,是全河 的主要航道。  金沙萨和布拉柴维尔犹如一对明珠点缀在刚果河中游。两个国家的首 都,一水之隔,遥遥相望,这在世界上也是一种少见的现象,被人们称为中 部非洲两个隔河相望的姊妹国家。金沙萨雄峙于河东,布拉柴维尔龙盘在河  西,南半球赤道附近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终年气温较高,雨量丰富。这里的植 物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所以这两座美丽的热带都城都有“花园城市”之称。 扎伊尔富饶的矿产资源举世闻名,盛产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工业用钻 石、钴、钽、锗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制造核武器的铀、镭等矿物的储量也 是世界上罕见的,历来是西方国家的重要的战略资源供应地。美国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制造原子弹的铀几乎全部来自扎伊尔,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中的铀就取自扎伊尔,素有“世界原料仓库”的称号。 扎伊尔还是一个有着奇秀风光的国家。那中央盆地的热带原始森林,曾以“月亮山”的美名使古代探险家向往的鲁文佐里山的奇花异草,位于湖光 山色秀丽迷人的基伍湖北侧的被称为世界地质史上的奇观的星罗棋布的火 山,以及遍及全境的急流瀑布和国家公园里的珍禽异兽,等等,历来就是旅 行家们所向往的乐园。  从金沙萨横渡刚果河,只需 20 分钟,便到了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进入 布拉柴维尔市,只见一幢幢住宅都掩映在茂密的椰树、芒果树林中,家家围 墙、铁门、阳台的栏杆上都爬着各种绿色的藤蔓,开着各种颜色的花朵。宽 阔的马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各式建筑物,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商店里货 物琳琅满目,处处显得兴旺、繁华。刚果人口 159 万,61%的居民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有木薯、稻米、玉米、小麦、咖啡、可可、花生、香蕉、柑桔、葡萄 等。矿产有铅、锌、锡、黄金、钻石、石油、铁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60%,有鸟木、红木、胡桃木、铁木、桃花木、里姆勃木等名贵的热带林木,是非洲仅次于加蓬的木材生产国。 从金沙萨向西南到大西洋岸是刚果河的下游段,这一段有 30 余处险滩、峭壁、瀑布,还有深渊。河口深达 300 米,宽达 11 公里。从卢阿拉巴河到大西洋入海处,刚果河成一大弧形,经过崎岖的历程,终于到达了大西洋的巴 纳纳,注入大西洋。刚果河上的瀑布数量很多,如同繁星闪烁。从河口上溯大约 200 公里,地势陡然升高,河流变成了连续 32 道气势雄伟的瀑布,这一系列急流瀑布就 是著名的“利文斯通瀑布群”。这个瀑布群开始于赤道以南数十公里处,结 束于赤道以北 60 公里,横跨在扎伊尔鸟木杜和基桑加尼两河港间长约 100 公里的河段上。从总长度上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瀑布。总之,刚果河两岸绮丽的风光,丰富多采的风土人情,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久久难忘。艰险的水流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是非洲南部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非洲流入印度洋的各条河流 中的第一大河。  赞比西河发源于安哥拉中东部和赞比亚西北部高地,这里是刚果河和赞 比西河的分水岭,刚果河的河源同赞比西河的河源相距不到 1 公里。赞比西 河,曾译为桑比西河或三比西河,也称利巴河。在当地语言中,“利巴”意 为“巨大的河流”。赞比西河流经安哥拉、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 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全长 2660 公里,流域面积 133 公里。就长度和流 域面积而言,它比尼罗河、刚国河和尼日尔河要小得多,居非洲河流第四位。 但是,赞比西河却以河网稠密、支流众多、艰险壮观、流域面积大、水量非 常丰富而著名,它的河口年平均流量为 1.6 万立方米/秒,在非洲仅次于刚果 河而居第二位。  赞比西河上游,除靠近河源的一段河流流经安哥拉境内外,其余大部分 在赞比亚境内。在安哥拉境内的河段,由于出没在深山之中,因而河道比较 狭窄,有些地方的河水宽度只有 10 多米。但当河道进入赞比亚境内后,由于 经过地势平坦的巴罗茨高原,河面开始渐渐展宽,河道弯弯曲曲,沿河两岸 布满了沼泽。巴罗茨高原地处非洲内陆,海拔 1000 米左右,夏季气候炎热, 冬季还出现霜冻。巴罗茨族人居住在沿河两岸,主要以放牧长角牛为主,同 时也种植玉米、小米、高粱、花生、木薯和甘薯等农作物。在巴罗茨高原上, 赞比亚河的支流很多,千百条小溪在这儿不约而同地汇入巨大的赞比西河, 然后缓缓向东南流去。在这里,赞比西河水清波静,象群和鳄鱼时常地漫游 在河畔的草丛里。关于赞比西河的上游,当地流传着许多神话和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真主腾风驾雾地来到这里,小草和树木见后连忙低头弯腰表示欢迎,却有一 棵大树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显得很傲慢,真主感到不满意,就用手指一点, 大树马上连腰折断了。大树受到真主的惩罚,感到很委曲,眼泪从树根下的 洞穴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在地上流成一条河,其他的小河非常同情,便纷 纷靠拢过来,于是形成今天的赞比西河。正如人们用神话和传说来赞美赞比 西河的恩赐一样,赞比西河也确实为干旱的巴罗茨高原带来巨大的好处。每 逢雨季来临,河水上涨,辽阔的高原可以获得宝贵的灌溉之水,千万头牲畜 可以吃到肥美的青草。然而,当赞比西河的河水流至赞比亚、津巴布韦交界处不远的地方时,突然出现一个黑沉沉的千丈峡谷,迎面拦住河的去路,宽阔的河面陡然下跌, 银线万条,一泻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当地非洲人称之 为莫西瓦托恩贾瀑布。  赞比西河的中游是从大瀑布一直到卡里巴,在著名的中非槽谷地带流 过,在这里,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奔腾呼啸,以巨大的力量冲过世界著名 的天堑巴托卡峡谷。在长达 130 多公里的峡谷区内,河道狭窄,河水湍急, 沿河两岸峭壁耸立,很多地方高达 600 米左右,形成一道南北两岸的天险。 赞比西河下游全在莫桑比克境内,从卡博拉巴萨滩到河口,长约 600 多 公里,河道大部分从平原上流过。这一段地势平坦,河面宽广,可以通行轮船,是赞比西河上最有航运价值的一段河道。 赞比西河虽不像尼罗河那样闻名世界,而它却因自己独特的自然风貌而蜚声非洲,从而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慕名来到它的身边,做一次终身难忘的 旅行。只见河心沙洲和岩岛上,峡谷和瀑布两侧,青峰巍峨,林木葱郁,气 势雄伟,风光奇秀,使每一个人来到它的身边,都要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世 界上少有的既艰险又美丽的河流。虽然赞比西河上的沙洲、岩岛、峡谷、险 滩和瀑布一个接一个,它们一次又一次地阻塞河道,造成航运方面的困难, 但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据勘探表明,全河流域蕴藏的水力达 1.37 亿千 瓦,占全非洲水力资源藏量的 12%左右,约为刚果河的 35%,居非洲第二位。 目前已在河上建有卡里巴和卡博拉巴萨两处大坝,滔滔的赞比西河水已开始 为人类造福。西非的母亲河 尼日尔河  在非洲西部地区,有两个国家的国名十分相似,一个是尼日利亚,一个 是尼日尔。造成这种相似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的国名都是从尼日尔河而来 的。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它发源于几内亚佛塔 扎隆高原海拔 910 米的深山丛林里,源头距大西洋仅 250 公里,却蜿蜒曲折 地流经 4197 公里,滋润着西非 21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干流统经几内亚、马 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王国,最后注入大西洋几内亚湾。它的小系支 流还遍及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和喀麦隆等国。  “尼日尔”这个名字是从法语一词音译而来的。关于尼日尔这个名称的 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是“河流”的意思;另一种认为是“黑色” 的意思,即“黑人地区的河流”。但尼日尔河源远流长,两岸又居着多种民 族,这些民族出于对尼日尔河的热爱和赞美,又都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对尼 日尔河赋予了各种美妙动听的名称。如在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境内,豪萨族人 把尼日尔河称之为“库阿拉”河。在豪萨族,“库阿拉”意为“巨大的河流”。 又例如几内亚和马里人称之为“朱莉芭”。“芭”是河的意思,而“朱莉” 则有两层意思:即“伟大的血液”和“伟大的歌手”。前一种含义为尼日尔 河犹如一道防卫的屏障横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面前,恰似一条跳动的大动脉 为辽阔 133 的西非干旱平原带来了宝贵的水源;后一种含义是尼日尔河千里 奔放,好像一位引吭高吟的歌手,向人们诉说那悲壮的过去,歌颂充满希望 的未来。尼日尔河从河源至马里的库利科罗一段长 800 公里,为上游。在河源地段,激流飞瀑,滚滚而落,岸畔高山密林,古木参天,藤蔓绕枝,云遮雾障, 莽莽苍苍,景色十分绚丽,妩媚姿容,简直让人美不胜收。同时又给人一种 神秘莫测之感。据说,时至今日,这个地方还是一块人迹罕至的地方。尼日尔河上游在几内亚境内接纳了两条重要支流。一条是发源于马森塔的米洛河,另一条支流是发源于达博拉附近的廷基索河。前一条支流在年丹 科罗汇入尼日尔河,后一条在锡吉里附近汇入尼日尔河。上游地段,两岸的 居民大部分是渔民,他们靠捕鱼为生。由于常年累月生活在尼日尔河上,同 风浪搏斗,跟各种鱼打交道,练就一身过硬的捕鱼本领。每逢渔业丰收,渔 民们还要以村为单位在一起举行公共鱼宴,家家现场做鱼味烹调比赛,然后 相互品尝,看谁家做的鱼味道最鲜美。男女老少,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年 轻人还要即兴跳起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热烈隆重。  马里的首都巴马科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市区背靠库鲁巴山,面向尼日尔 河,是重要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牲畜、棉花、花生的贸易甚盛。近年来, 巴马科成为马里最大的工业中心,发展了机车修理、食品加工和轻纺工业, 还以金银加工、象牙雕刻、彩饰和皮革制品而闻名西非。在巴马科以南 150 公里的散卡腊尼河上,修建了塞林格电站,年平均发电 1.810 亿度。强大的 电力,加速了巴马科工业的发展。  尼日尔河从库利科罗至尼亚美为中游,全长约 2000 公里。河道的形状呈 大弧形,跟中国黄河河套相似。关于它的成形,在马里还有一个传说:  古时候,塞古以北的地方非常干旱。后来有一条大蛇,从西南边爬过来, 把头伸向塞古北方。它呼风唤雨,浇灌着大地。于是人们来到这里,在那耕  耘、插种,创造着财富。可是,一天大蛇得罪了国王,愤怒的国王把蛇头砍 伤了,蛇向东北方向逃去。从此,塞古以北地区,又干旱了,荒芜了。这个 神话反映了尼日尔河中游河道变迁的情况。  由于地壳的变化,在塞古以北 40 公里的马卡拉附近,形成了大约 100 万公顷的内陆三角洲,由于常年干旱,逐渐干涸荒芜了,因此被称为“死三 角洲”。尼日尔河从马卡拉向东北,经过马里中部的重镇莫普蒂,到北方直 达古城廷巴克图附近,在尼日尔河河套两岸 360 万公顷的广大地区,河流纵 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马里主要农牧区,被称为 “活三角”。每年雨季,河水泛滥,三角洲地区成了天然蓄水库,数百公里 之遥全成一片汪洋。每年旱季水退之后,青草繁生,是优良牧场。每年河水 泛滥之前,三角洲的几百万只牛群要渡河北上,水退之后又渡河南下,那万 牛齐鸣结队渡河的景象,实为壮观。  尼日尔河自尼亚美以下,在流经尼日尔与贝宁交界处之后进入尼日利 亚,这一段为下游。它汇入了最大之流贝努埃河。它全长 1000 多公里,除干 季外均可通航。贝努埃河中下游地区是尼日利亚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 又是传统的产盐地。  尼日尔河在奥尼查以南,就进入了尼日尔河三角洲。三角洲和附近的大 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使尼日利亚成为非洲产油最多的国家,而且,也 是世界主要出口石油的国家。尼日尔河两岸,很早以前就是可可、咖啡、香蕉、花生等农作物的盛产区,加上河中多鱼产,素有“西非鱼米之乡”的称号。 尼日尔河从容不迫地流过西非的心脏地区,为西非人民哺育了中世纪马里、贝宁等黑人王国,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古代文化和物质文明,像一位无私的母亲一样为两岸的千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的资源,被西非人民誉为“伟大 的母亲河流”。“鳄鱼河” 林波波河  林波波河是非洲东南部的一条大河。因在当地的土著语言中,“林波波” 意为“鳄”,又由于河中鳄鱼很多,因而又叫“鳄鱼河”。  林波波河,发源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附近海拔 1300 米的高地。全长 1600 公里,流经南非、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的边界,最后穿越莫桑比克南部地区, 注入大西洋,流域面积 44 万平方公里。林波波河上游由数量众多的溪流组 成,其支流多为间歇性河流,河中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林波波河上游牧草 青青,旷野茫茫,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历来是人们进行探险猎奇的 理想之地。林波波河中游穿行在一片山地之中,河道窄,水流急,河中不时 出现一些浅滩,河两岸峡谷陡立,谷壁的裂缝中生长着一些奇形怪状的树。 中游一段的崇山峻岭之中,林木葱郁,鸟类无数,猴猿活跃,泛舟急流,飘 然直下,眨眼便数公里之遥,颇有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的味道。林波波河的下游因有尚加内河等支流汇入,河道宽阔,水量浩大, 水色蔚蓝,河岸畔有着漫长而平缓的沙滩。河滩沙细水暖,河面风平浪静, 游客们竞相在这里进行日光浴、沙浴和游泳,河滩上彩伞簇簇,人们或静静 地躺在沙面上,或驾驶游艇飞驰在河面上,有的人甚至别出心裁地手提录音 机,凭借救生圈在河面上欣赏音乐。林波波河既不像尼罗河那样闻名世界,也不如刚果河和赞比西河那样蜚声非洲,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风貌,河两岸流行着别具一格的乡情民 俗。它所流经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会更加让你终身难忘,津津乐道。 现仅从南非、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三地中各择一例来叙述。重女轻男的民族:在位于林波波河上游南岸的南非(当地非洲人称之为阿扎尼亚)境内的土著黑人居民——袒卢人中,自古以来就显得有些与众不 同,他们中盛行着这样一种传统习惯:生女高兴,生男愁,重女轻男现象很 普遍,很严重。一对年轻的袒卢夫妇,当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如果是女 孩,夫妇欢天喜地,长者眉开眼笑,还要举办酒席庆贺;但如果是一个男孩, 妻子就会觉得无脸见人,便要跪在丈夫面前请求宽恕,并保证下一次一定生 个女孩。如果第二个孩子降生后仍是男孩的话,丈夫则有权将妻子送回娘家, 自己再娶另一个女子为妻;如果妻子生了第一个男孩后而不能继续生育了, 丈夫也同样有权休妻另娶。当然,若妻子第一个生的是女孩,后来生的都是 男孩,或者第一个生的是男孩,而后来生的都是女孩,那丈夫是没有任何话 可说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会很好的。在袒卢人的社会中,重女轻男的传统观 念十分浓厚。谁家女孩越多,就越有财富,人们就会越羡慕。每当女儿订亲, 作父母的会收到一笔数量可观的彩礼,每年农忙季节女婿会主动前来帮助干 活。按照当地风俗,女婿为岳父母干活,是应尽的义务,不取分文报酬,而 岳父母也用不着盛情款待,只是在女婿干活的地头上放一罐茶水。  视牛为宝的国家:提起林波波河上游北岸的博茨瓦纳,人们马上就会想 到牛。在博茨瓦纳,一个人的财富的多少是同他拥有的牛数成正比的,牛越 多,就越富,社会地位就越高。全国人口近 100 万,90%以上的人口直接或 间接依靠养牛为生。牛,成了他们的“命根子”。全国拥有近 500 万头牛, 平均每人有 5 头。其比例之高,居世界首位,素有“牛的国度”之称。博茨 瓦纳人常常把自己的财富以牛的形式“储存”起来,不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 人,有钱就买牛,缺钱花就卖牛。上至总统、内阁部长、高级军政官员,下  至工人、小职员等,无一不积钱置牛。少者几头、十几头,多者几十头、数 百头不等。政府部长、大企业主和商店老板拥有上千头牛是很平常的事情。 对牛占有最多者要数那些牧主,他们之中很多人有着上万头牛,有的甚至连 数都数不清。  城里人总是将牛“存养”在自己设在农村的牧场里,出钱雇人看管。每 逢周五下午,城市里的小汽车多了起来,多数是政府官员,有的是单身,有 的是合家带口,车上还装满了粮食和土特产,利用周末去探望自己的牛群, 到牧场去度周末去了。当然,那些没有私人小汽车的人只好每隔一段时间, 乘火车或其它交通工具去牧场探望一次自己的牛群。  博茨瓦纳人无论庆祝什么节日或举办什么传统仪式,都要宰杀牛,摆设 牛肉宴。一些盛大而隆重的庆典活动,要宰杀 100 头牛,称为“百牛宴”。 南非古文化遗址:林波波河两岸还曾经是南部非洲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就是典型的代表。 位于林波波河中游北岸的津巴布韦,历史上叫“南罗得西亚”。在当地班图语中,“津巴布韦”意为“大石屋”或“石头城”,这个名称来源于“大 津巴布韦遗址”。这个古城遗址在南距林波波河 200 多公里的维多利亚堡附 近,发现于 1868 年。遗址规模宏大,包括城堡、厚实的城墙、庙宇和许多住 宅,建筑物一律用石头砌成,表面呈不规则状,墙壁用整块巨石堆成。由于 “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因而凡是到津巴布韦的外 国游人,都要兴致勃勃前去游览一下。林波波河畔名胜古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显示出古代非洲文化发展的高水平。蜿蜒曲折的河流 沃尔特河  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它的上源支流穿过萨瓦纳草原进入加纳境 内,贯穿加纳全境,在加纳境内长达 110O 公里,越过甘巴加陡崖和沃尔特盆 地,汇入沃尔特河干流,最后在加纳东南部的阿达镇注入几内亚湾。  15 世纪,葡萄牙探险家们从几内亚湾海岸登上西非大陆。他们沿着这条 河流而上直抵西非大陆腹地。他们发现,这条奔腾呼啸的大河,犹如一条蜿 蜒而行的长蛇。曲折回环不止,于是送它一个美丽的名字——沃尔特河,意 为“蜿蜒曲折的河流”。  沃尔特河全长 1600 公里,流域面积近 38.85 万平方公里,流经上沃尔特、 象牙海岸和加纳等三个国家。沃尔特河的三条支流,即黑沃尔特河、白沃尔 特河和红沃尔特河,分别发源于上沃尔特河的西部、北部和中部。黑沃尔特 河最长,人们通常以它为沃尔特河的主源。它发源于博博—乌鸟拉索以西几 公里处的孔山丘陵。它开始流向东北,忽儿急转南下,成为加纳与上沃尔特 和象牙海岸的一段边界,从加纳西部边境的恩泰雷索折向东流经沃尔特盆 地。它主要流经地势平坦的萨瓦纳草原,河水平缓,河底铺满浓重的绿色水 草,河水呈墨绿色,故称黑沃尔特河。白沃尔特河的源头在提托附近,首先流经上沃尔特中部,在加纳上部区的甘巴加陡崖与红沃尔特河合流,然后在姆帕哈附近与沃尔特河主流汇合。 由于白沃尔特河流或地形多变,地质比较复杂,激流险滩密布,白浪翻滚, 波光粼粼,白沃尔特河的名称即由此而来。红沃尔行河主要在上沃尔特境内 的高原地带,因河床主要是红色砂岩,河水红黄而得名。沃尔特河在加纳境内长达 1100 公里,流域面积 15.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流域面积的 40.67%,占加纳总面积的 66.23%。因此,加纳一向重视开发 利用沃尔特河的水利资源。加纳位于大西洋几内亚湾中部,沃尔特河贯穿全国。高大的棕榈树在河两岸中摇曳,浓密的椰子林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一切构成了加纳共和国 那美丽动人的风光。加纳是西非第一个建立的黑人国家。这个国家历史悠久, 文化古老,特别是那里的非洲风土人情,更是独具特色。1981 年初,出现了一条轰动世界的新闻:加纳黄金总蕴藏量超过 20 亿盎司,接近南非;如果按年产 270 万盎司计算,可连续开采 740 年。加纳盛 产黄金,加纳人淘金的历史已有数千年,过去曾被称为“黄金海岸”。今天,在加纳人的生活中,处处都和黄金有联系。到加纳的人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很多人脖颈上挂着金项链,头上或手上戴着金首饰;一些家 庭墙壁上挂着金丝织成的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品诸如烟具、茶壶、饭碗等许 多是用金铸成或镶金的。大街上的手工艺品商店里,用黄金制作的人物、鸟 兽等各种工艺品,作工精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花样极多。  在加纳还有可以同黄金媲美的东西,这就是可可,加纳人称之为“绿色 的金子”。  加纳种植可可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是举世闻名的“可可之乡”。漫游 在加纳,那大大小小的可可种植园鳞次栉比,绵延数百公里。走进可可种植 园,只见可可树高达 3 米多,阔叶多枝,排列整齐。可可成熟季节,沉甸甸 的可可豆荚,缀满枝头,长 22~25 厘米,呈圆锤形,有的金黄,有的嫩紫, 十分好看。加纳全国可可种植面积约 400 万英亩(160 万公顷),年产可可  约 30 万吨。半个多世纪以来,加纳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 之一。在加纳,有 1/3 的人是直接或间接从事可可生产的。据说,世界上的 巧克力糖每三块中就有一块是用加纳出产的可可制作的。  在加纳人的心目中,“凳子”是最神圣的财产,被视为珍贵的“国宝”。 加纳人素有喜爱凳子的传统,流传着许多关于凳子的传说故事。在加纳第二 大城市库马西的宫殿里,有一保存了数百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凳子。传说这 只凳子是上帝送给古代加纳阿散蒂王国的缔造者奥赛·屠土的,如同中国古 代传国玉玺一样,是至高无上的王权标志。每隔若干年,要把小金凳向公众 展出一次。每次展出,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便簇拥着金凳子,举行一次声势 浩大的游行。  在加纳,凳子对于不同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酋长,凳子是 崇高权力的象征。酋长即位,称为“获得金凳子”;酋长被废黜,叫做“失 去金凳子”;酋长的财富,叫做“凳子财富”;为继承酋长的位置而发生的 斗争,也叫做“凳子之争”。酋长常常指着凳子对他的臣民们说:“我的宝 座就是你们的命根子,要是被夺去,你们就要灭亡。”历史上,金凳子鼓舞 加纳人团结一致,共同保卫自己的财富。  几十年来,沃尔特河的面貌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加纳人民正在利用 和开发沃尔特河,发展着自己的民族经济。  世界航道的十字路口 苏伊士运河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埃及金字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