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与军统区别和军统的区别是什么?

中统和军统哪个实力更强_百度知道
中统和军统哪个实力更强
军事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哪个实力更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统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在内战前国民党重于国外情报 中通强大 内战重视共军 军统重要 而且中同属陈立夫陈果夫 军统直属蒋介石
个人感觉是军统
OFCUSE军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民党军统与中统的区别
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但是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军统局为终身特务。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而中统的全称是,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倒是得以保存和发展。由于中统与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国民党逃台后,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这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延伸。对双方的工作范围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重点是侦查岛内的中共组织。军统以对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察、派遣、破坏和武装袭扰。但到蒋经国后期,特别是“江南事件”以后,开始改组台湾情报特务组织的系统与任务范围。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岛内最大的情报机关,并开始掌握对大陆的与情报活动的主导权。而军情局反而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情报机构了,主要负责对大陆系统的情报工作。
本贴相关帖文
在下不是非常赞同楼主的某些说法。军统的前身是复兴社特务处,后来并入陈立夫任局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为该局的二处。1938年,当时的军事委员会统计调查局一处分离出来成立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二处处长戴笠出任军事委员会统计调查局副局长,代行局长职权。这个时候才正式分成“军统”和“中统”。一般讲解军统的历史都是从复兴社特务处那块开始讲到军委会统计调查局二处,然后到戴笠掌控军统局。一般来说不提陈立夫担任军统局长的那段历史。
&以下是引用ffhh741019
在第10楼的发言:军统相当于总参二部,中统相当于中央联络部。不只是那么简单,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陈立夫任局长的时候~~~~徐恩曾的特务,也就是CC嫡系~~~是一处~~~~~~~戴笠的特务是二处~~~~由于陈立夫长期偏袒一处~~~~~就造成了双方的最初矛盾~~~~~直到四十年代初期,都是徐恩曾占上风,他是二陈的表弟~~~~后面就是军统稍微占上风~~~基本整个斗争过程中
实力都差不多~~~~中统里真正的特务高手也就徐恩曾~~~~~而军统里~~~戴笠
唐纵四魔头~~~~~另外还有毛枭~~`等等~~~~只不过军统内部魔头之间也矛盾重重~~~~明争暗斗```
军统的历史其实很值得研究,会发现许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另外推荐大家看看沈醉先生与文强先生的回忆录。
拜托,你还是有不少事实需要弄清楚地。中统不仅仅就是党务调查那么简单。他的头头徐恩增有宪兵司令部顾问的身份,而宪兵司令谷正纲(也许是谷正操,还是谷正纶,要不就是谷正鼎,反正他们家一门三中委)就是出身中统(其余的也都是)。中统很少动手捕人,如果要动手,也是借用宪兵的名义。另外,逃台后,中统演化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也就是今天的法务部调查局。而国家安全局的名声最开始时出现在李宗仁作为总统时候,徐志道手里那个毛人凤扔给他的空壳子。军统为了有个合法名义不被掌握改称国防部保密局,而后主体成为军事情报局。但是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对内职能!那个空壳子国家安全局反而在蒋复职后被充实起来,成为各个情报单位的太上皇,大特务郑介民当了局长。以后的历任局长都是军人担任。军统对内职能部分在台湾成为白色恐怖的主力,“警备总司令部”!不过“解严”后改成了今天的巡防署。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以下是引用weiqing
在第7楼的发言:阴暗的角落 海军上士 :你说的话有根据吗,你知道他们暗杀的是什么人吗?不知道不要乱说话!!!1938年除夕,军统潜伏组织的两名杀手利用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篆合家过年之机,在沪西愚园新村25号陈篆寓所将其击毙。几乎同一时期,伪维新政府军政部长周凤岐也被军统行动组暗杀。原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傅筱庵,在北伐战争期间因支持孙传芳,当时就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通缉。后来他长期避于青岛,依附于日本人,抗战前回到上海,投敌当上了伪上海市长。蒋介石闻知后,严令戴笠将傅暗杀。军统组织利用傅筱庵的厨师对他当汉奸的不满情绪,经过周密策划,令厨师将夜里睡熟的傅筱庵用菜刀砍死,这位厨师杀傅之后,在军统地工的掩护下,逃到重庆,由军统发给奖金,还每月津贴一百元。继任的伪市长梁鸿志,更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亦被军统杀手乔装小贩将其击毙。另一位汉奸何缵出任杭州市市长,也被军统地工击毙,以至于伪浙江省长梅思平挖空心思,选了一位军统变节分子又担任“76号”区长的傅胜兰担任市长,还美其名曰:“以特制特”。可见军统暗杀人员对汉奸的威慑力量.不过瘾请看&抗日烽火大锄奸&.cn/news//49052.shtml回头看历史要客观,不要那么绝对!!
现在中央8台放的&&特殊使命&&里面,中统和军统就明争暗斗啊
可以这么说,简单的划分一下中统和军统,以其职责分工即可,即中统管党务,军统管军务。记得很早以前听老人说过,解放前,山东×县党部一名书记员贪污大洋60块,被2名自称是山东省政府来的穿黑色中山装的男子带走,后来听说被“密裁”,而这2名男子据说就是中统的人。
阴暗的角落 海军上士 :你说的话有根据吗,你知道他们暗杀的是什么人吗?不知道不要乱说话!!!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大家也别觉得军统和中统就是坏事干尽没干过好事,他们在抗战时在对日的特种作战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
提问者采纳
而中统的全称是。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国防部保密局,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故称其为中统,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因其属于军队序列。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抗战以后,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陈果夫叔侄所掌握,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对蒋言听计从。同时。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由于大片国土沦陷,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在四十年代以前。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到是得以保存和发展, 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民党中统,军统,CC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国民党中统,军统,CC
国​民​党​中​统​,​军​统​,​C​C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欢迎你:
>>>军统和中统还有保密局有什么区别
请选择颜色:
白灰蓝黄红绿
选择字体大小:小中大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军统和中统还有保密局有什么区别
中统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中统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中统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
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的成立基础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军统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军统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
1946年3月,该局副局长戴笠坠机死亡,6月,蒋介石对该局进行改组。由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与军统局合并组成国防部二厅(国防部由军委改组而来),厅长郑介民。原军统局核心系统改组为以毛人凤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
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抗战胜利后受社会舆论压力改称“党通局”
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抗战胜利后受社会舆论压力改称“保密局”
国民党历史上先有中统,20世纪20年代初由CC系头子陈立夫创立,其组织的历史可分为调查科-调查处-特工总部-中央统计调查局-中央党员通讯局-内政部调查局(台湾期间)这么几个阶段。成立之初的目的是帮助蒋介石进行派系斗争、消除异党、搜集其他派别组织的情报。1938年一分为二,其一为中统、其二为军统。
军统由原中统的军事情报科分立成局而成。成立的目的是因为中共由一个党派组织发展成拥有军队的武装组织,蒋需要大量的军事情报以支援作战,同时日军侵华、二战爆发等都需要军事情报。以后,军统逐渐得宠、压制中统,其组织日益庞大,作恶也最多!赞同0| 评论 ...........................................................................................................................................................
“中统局”与“军统局”: 即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中统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中统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1949年2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于1954年10月,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现为“法务部”辖下的“调查局”,目前职权重点是维护“台湾安全”和打击社会重大犯罪活动。还要负责查贿、缉毒、防止重大经济犯罪等。中统与军统的区别:中统是国民党党中央的情报机构。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 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大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特工人员最多时近五万名,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活动。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倒是得以保存和发展。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
军统与中统的关系
分类: 历史沧桑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 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主要负责人为戴笠。 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1946年戴笠乘坐飞机失事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中统是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即中国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它正式成立于1938年8月,其前身是1928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 中统局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实际由副局长负责。陈立夫、朱家骅先后任局长、徐恩曾、叶秀峰先后任副局长。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
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国防部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
但是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军统局为终身特务。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
而中统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 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党中央(亦即蒋系国民党中央),处长由徐恩曾担任。
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
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倒是得以保存和发展。
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国民党逃台后,蒋介石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这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延伸。对双方的工作范围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重点是侦查岛内的中共组织。
军统以对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察、派遣、破坏和武装袭扰。但到蒋经国后期,特别是“江南事件”以后,蒋经国开始改组台湾情报特务组织的系统与任务范围。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岛内最大的情报机关,并开始掌握对大陆的特务与情报活动的主导权。而军情局反而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情报机构了,主要负责对大陆军事系统的情报工作。
其实大部分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军统做得比较多的是台面下的事,比如说“剿共”,一些暗杀、侦探什么的都是军统在做。而中统局成立比较早,其中有些“老党员”陈立夫、 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等等有权高震主,尾大不掉之嫌。所以蒋才会另外扶植了戴莅成立军统作为牵制。所以蒋在很多是事情上,特别是“抓捕共”的时候,都是军统在太面下做。
中统局人员分工
一是调查工作人员(简称调工);
二是特种情报工作人员简称特情人员;
三是党员调查网(简称cc党网,又称党员通讯网),是在中国国民党党内进行防共和监视其内部人员的监察人员;
四是通讯员,是中统局在各机关、学校、企业内部发展的工作人员。
国民党统治时期主要情报安全部门沿革
1938年8月-1947年,中统局
1947年-1949年,军统局改为党员通讯社的招牌
1949年-?,党通社改名内调局
1932年4月-1938年8月,复兴社特务处是存在滴,不要乱用,说他们4X年还在。
1938年8月-1946年6月,军统局
1946年6月-?继承军统衣钵,血脉相承的部门是保密局。
1946年6月,部分军统部门并入国防部二厅,二厅亦负责部分情报安全工作。
1929年到1945年2月是徐恩曾在国民党中统局中担任领导的时期。其重要靠山为同族前辈徐青甫,由于甫曾经为蒋启蒙师傅,故曾尽力拉拢甫,徐为了升官后又将CC系头目陈氏弟兄拉拢过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即CC)。这也使得曾在1928年便坐到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科长的座位上,并于1931年兼任了该部调查科科长,至此便开始了徐反共、反人民的特务生涯。也就是这一年使得蒋对徐刮目相看,徐捕获了我方人员顾顺章并成功使其变节投降,令蒋掌握了大量宝贵材料并由此破坏了我方很多组织。徐更“出色”的是,曾有一段时间在“中统”局第二组(后改为第二处)从组长到小特务清一色的都是我方叛徒,其中比较的“著名”有陈建中、杜衡、郭乾辉、周光亚、先太启、王维理、范振中、邹春生等人,而在中统内部我方叛徒也占了极大比例,就连徐的小妾费侠也是我方叛徒!1935年,以陈立夫为局长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成立,徐恩曾任该局第一处处长,戴笠任第二处处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们称中统特务为一处的人,而叫军统特务为二处的人的原由。1938年8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徐任副局长,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任局长,原军统局局长为蒋介石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兼任,副局长为戴笠。但中统、军统两局与其它局不同,人事权与经济权都在副主管手中,就连蒋对两局下达命令也只写“中统局徐副局长恩曾”字样,这样以来局长实际成了虚设之衔,而真正的主管其实是副局长。于是徐也就正式成为中统特务头子。但朱与徐的关系并非是戴与贺的关系那样。贺有职无权,戴经常在蒋面前,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当面请示,即使过后被贺知道了也是没什么用的,甚至可以说贺的命令基本在军统没什么效力可言;而朱家骅却是当时蒋的一流红人,朱在局里也有很多嫡系,如局秘书刘次萧,会计室主任李光灼,统计处处长郑尧泮局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紫峻(1944年被朱手下人组织部普通党务处处长庞镜塘与战地党务处处长甘家馨收买于旗下,后与徐同为中统局副局长)等,加上朱本人又身兼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部秘书长,中英庚款保管董事会董事长,中德协会会长,留法、比、瑞同学会会长等一堆头衔,更是让徐憷头,另外又有戴季陶为他撑腰,足可以确保朱在中统局的地位,但朱本人并不怎么过问中统之事,使得徐可以稳坐“金交椅”,只是在签署命令时朱与徐共同署名签发。
...............................................................................
【中统 军统 CC 保密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以黄埔学生为主组织了一个效忠蒋介石、要求抗战的国民党内的秘密组织“力行社”。1932年,“力行社”特务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戴笠任处长。局长是当时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陈立夫兼任。而一处即为“中统”的前身,初名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
1938年抗战爆发后,一、二处分别独立。一处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二处仍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中统”是陈果夫、陈立夫两人领导的CC系的党务系统的特务组织,而“军统”可视为军方系统的特务组织。抗战胜利后,军统局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为局长,唐纵、毛人凤为副局长。1947年,毛接任局长。
边保全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日,西北政治保卫局以原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中的政治保卫局干部为基础,在瓦窑堡正式成立,负责西北苏区和红军中的肃反、保卫工作。
.............................................................................................................................................................
国民党有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和军统局。深谙中国传统政治权谋的蒋介石,对于情报特工组织机构的组建,采取了双管齐下、分而治之的方针,这便导致了后来国民党中统与军统的内斗。
中统局全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局特务组织的原始机构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成立于1928年,由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掌控。中统成立之初,其工作重心除了对国民党内部的各反蒋派系进行渗透、瓦解活动外,还专门破坏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和对革命人士进行迫害。
1931年的“顾顺章案”成为中统血腥发家的重要事件。
日,中统调查科武汉特派员蔡孟坚,靠着一名叛徒告密,在武汉抓捕了顾顺章。顾顺章时任中共中央政治保卫局局长,掌握许多重要机密,他随即叛变被押往南京。潜伏在中统内部的中共特工钱壮飞及时发现这一重大情况,并立刻上报,使中共在上海的许多重要机关得以快速撤离,避免了建党以来的最大损失。但由于顾案的影响,中共在武汉、南京、上海、天津等地组织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恽代英等领导人被杀害。1935年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 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局第一处,由徐恩曾任处长。
1938年,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军统局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的“家底”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日,蒋介石命令戴笠组建该处,并担任处长。1938年8月,统计局二处扩充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复兴社被并入军统局。戴笠出任第二处处长,军统就此成立。
抗战爆发后,军统势力急剧扩张,巅峰时期人员多达5万名,遍布国民党的军队、警察、机关,乃至驻外使领馆,与中统正式分庭抗争,双方抢人抢物抢情报,闹得不可开交,冲突不断。蒋介石渐渐也难以容忍戴笠与徐恩曾两大特务头子的野心和势力的无限扩张。1945年1月,徐恩曾被免职,中统元气大伤。1947年秋,中统被改组为中央党员通讯局。1949年3月,中央党员通讯局再次被改组为内政部调查局,中统从此走向末路。
与中统的没落相比,军统的命运也没有起色。虽然戴笠在抗战结束后个人势力到达顶峰,但却在一系列官场恶斗中败下阵来。日,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整个军统群龙无首。6月,蒋介石对该局进行改组。由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与军统局合并组成国防部二厅,厅长为郑介民。原军统局核心系统改组为以毛人凤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
..............................................................................................................................................................
中统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电视剧上那种证件封皮上印“中统”二字是不对的,而且大小尺寸也差好多。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党中央(亦即蒋系国民党中央),处长由徐恩曾担任。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仍是独立于军统局的一个系统,这时的军统亦
是老军统系统,并非一般电视剧中的新军统系统。
1938年3 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8 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才是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中统局的人事组织中,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负责工作的则是副局长。xxx三十八年败离大陆前担任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所以二组直接大搞特务活动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中统局组织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设调查统计室,省以下设专员负责“统计调查”。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 产 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全面败退,中统局后来也迅速的在大陆消散了。【现在台湾调查局前身就是中统】中统局的另一个衰落原因是,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蒋系中央不会允许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另外扶植了军统系统作为牵制。
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的成立基础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日,蒋介石命令戴笠组建该处,并担任处长,戴笠属黄埔系军人派,该处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年,又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戴笠兼任调查局第二处(特务处)处长。
1934年7 月,戴笠继邓文仪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特务科)科长。1935年初,调查科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
1938年8 月,统计局二处扩充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复兴社这支山寨队伍给正式招安进军委直属,并入军统局。由此军统局正式成立。
军统局同中统局类似,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兼任局长,副局长戴笠负实际责任。军统局是按军队编制的,中央机关设八处六室一所,外勤设区、站、特别组。
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但是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
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
1946年3月,该局副局长戴笠坠机死亡,6月,蒋介石对该局进行改组。由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与军统局合并组成国防部二厅(国防部由军委改组而来),厅长郑介民。原军统局核心系统改组为以毛人凤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
军统局还有两点不得不说:一.军统局为终身特务。二.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
现在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国民党中央政府下设的主要情报安全部门存在时
1938年8 月~1947年,中统局是存在滴;
1947年~1949年,中统局改为党员通讯社的招牌;
1949年~?,党通社改名内调局;
1932年4月~1938年8月,复兴社特务处是存在滴,不要乱用,说他们4X
1938年8月~1946年6月,军统局是存在滴。
1946年6月~?继承军统衣钵,血脉相承的部门是保密局。
1946年6月, 部分军统部门并入国防部二厅,二厅亦负责部分情报安全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对付共产党及民主进步人士,还有国民党内的反对派,建立了“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组织。 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又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但是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大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特别班”。1946年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 中统的前身是由国民党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1938年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1949年2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倒是得以保存和发展。 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国民党逃台后,蒋介石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这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延伸。对双方的工作范围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重点是侦查岛内的中共组织。军统以对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察、派遣、破坏和武装袭扰。但到蒋经国后期,特别是“江南事件”以后,蒋经国开始改组台湾情报特务组织的系统与任务范围。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岛内最大的情报机关,并开始掌握对大陆的特务与情报活动的主导权。而军情局反而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情报机构了,主要负责对大陆军事系统的情报工作。
手机阅读:/3G/Book18513/
|收藏到书架|||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统和军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