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组织失误开除党籍的程序了个人党籍,恢复的话是不是原组织恢复?

谁开除了赵尚志的党籍---真有意思的事
   刚刚在网上看了看抗联的文章,其中有几句是这么写的:“1935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人发生变动,当年坚持开除赵尚志党籍的个别负责人已经调离。”
    这些个文章里的“个别负责人”真神秘啊!开除了满洲省委赵大英雄的大人物居然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按照我党的传统,这位大人物一定是在党内政治走正确路线到死,并且位居高位的某人,否则不会让那些写党史的人模糊其辞,一直到七十五年后的今天都不提他的名字。
    好奇之下,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的贴子,知情的贴子不多,矛头直指两个人,一个是叫李实的(此人在贴中被表述为直接下达命令开除赵的党籍),另一个就是同为抗联高级干部的李某某了(贴中称赵确实犯有严重的左倾错误,而且赵有粗暴指挥的军阀作风,动不动就说某人是走狗,要杀掉某人,因此北满省委的诸大员们决定“纠正错误”了),
   但我不明白的是,赵尚志被评反是在1982年,正是邓设计师打击“左”的时候,倘若是赵真的犯了左倾错误,为什么1982年的党组织不指出他的路线错误,却要坚持给这个没有后台且死了几十年的人恢复党籍?而且有意抹掉了那些个参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人的名字---党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个人以为,说赵尚志犯了生活作风,指挥错误之类的事情也许是真的,但要说他犯有严重的路线错误,因而导致革命事业受到重大损失,被开除党籍有点不靠谱。不要忘记了,赵第一次被开除党籍后,满洲省委是给他评了反的,而第二次被开除出党,他的罪名如下:“一,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三,怀疑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党内奸细,并密谋捕杀北满省委负责人。”
   回过头去看看赵尚志被开除后写的自辩,差不多就可以得出一个肤浅的判断了:第一次开除赵尚志党籍的某“个别领导”,他的错误很快就被纠正了,但因为是上级领导犯的错误,只好以新来的领导不熟悉情况为由替领导开脱。而第二次开除赵尚志党籍的那些个领导,与前一位领导并不是同一个人,很可能就是赵尚志的领导们和同事们,他们精心策划,最终在赵不知情,不在场的情况下,以赵尚志在1936年到1938年犯下的“错误”为书面理由,在1940年(也就是赵犯下错误两年后)永远开除了赵尚志的党籍----除了少数几个人为赵尚志说了好话以外,其他领导同志在此后的数十年里都不认为自己犯下了错误,因此,第二次开除赵尚志党籍的错误,只好由“北满省委”这个集体来承担,而具体的当事领导者的名字就不被提及了。
   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领导是绝对正确的;假如他错了,那是党组织犯的错,与他并没有关系。我们的领导同志丝毫没有人事斗争,或者说整人的不良行为。
  以下全文复制了两篇相关内容的贴子和赵尚志在第二次被开除党籍后写的自辩,在此先谢过写这两篇贴子的人,
李实(-)湖北襄阳东津湾杨庄人。原名抱一,又名栋勋。1925年李实在武昌加入。同年底,由中共武昌地委派回襄阳传达地委指示。1926年5月,接任中共襄阳党团特支书记,组建襄阳地委和襄阳县党部,并兼任团和县党部常委。7月,调到武汉地委工作。1926年底,任中共黄石港地委宣传部长、长兼农委书记。1927年1月,兼大冶区委书记。并开办乐群书店,发行《武汉评论》、《向导》、《》等。后到叶挺第十一军,参加。1928年1月,任随县兼组织部长,工农红九军鄂北总队,鄂北临时特委代理书记,6月,任谷城县委书记,后任均、光、谷三县联席会主席,1929年8月,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发行局工作,1931年4月,任中央组织部,巡视河南、河北、山东、满洲四省。1932年7月任满洲省委组织部长并代理,1933年11月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34年在上海被捕。后虽出狱,但脱党,回到武汉仍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在武昌艺专任教。后在武昌创办出版社,翻印发行《解放》周刊,以李实笔名出版《宣传。组织。武装》一书,开设新知书店襄阳分店等。1937年3月,再次被捕。抗日战争开始后,经营救出狱。1938年2月,随左觉农(夏忠武)回襄阳,开展党的活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11月,被鄂豫边区党委派交通接入边区任边区秘书长,1942年3月任边区教育处长,后兼任鄂东专员、黄安县县长、鄂北专署副专员。1946年到上海筹备中国救济总会上海办事处。后重新入党。曾任中原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桐柏行署副主任。1948年随军南下,参加襄樊战役。1949年2月,任任中原人民政府民政部长,后任湖北省长,文教厅党组书记、厅长,创办湖北并兼任院长。1952年调任中央高教司副司长、司长。1959年,由于受康生的政治迫害,被开除党籍、撤销行政职务,由行政9级降为15,调任湖北文史馆副馆长。1979年中央教育部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司局级待遇。1980年当选湖北省政协常委。日病逝于武昌。早年著有《俄国革命运动全史》等。
李实是王明的优秀下属,他于1932年6月开始担任满洲省委书记,并成为了任期最长的满洲省委书记。李实是王明左倾主义的忠实信徒。当时奉天的情况已经如此危急,他居然还指示奉天特委搞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大肆活动。李实最出名的事情是开除赵尚志、张甲洲的党籍。他也不想想张甲洲的党组织关系在北平,开除赵尚志的党籍他倒是有权力。他开除赵尚志的党籍并没有走正常的组织程序和备案,仅凭开会时一句话就把他们的党籍给开除了,要不是被开除党籍都是神经坚强的牛人,还真不知道后来东北的事情怎么发展。因为没有相应的档案,李实后来还企图狡辩自己没有开除赵尚志的党籍,无奈人还没死绝呢!李实后来被调往江苏,在江苏省委工作期间被捕,共产党费了不少力气把他救出来,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声明脱党。这人还平安活到文革期间,建国后担任湖北教育厅长,又担任教育部的司长,文革也受了一些冲击,没想到
1979年就给他平了反,比赵尚志还早3年。
1933年1月中旬,赵尚志等突出重围悄悄潜入敌伪统治下的哈尔滨,准备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部队失败的原因。不料当时主持省委工作的负责人,由于此前就对赵尚志怀有成见,因此在不了解部队失败的真正原因的情况下,就擅自做出《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省委的这个决议一开始就遭到包括赵尚志本人在内的多数省委委员的反对。然而满洲省委在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下,仍然顽固地坚持把赵尚志开除出党。意外遭受这一严重打击,性格坚毅的赵尚志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不禁感叹:“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尽管如此,赵尚志也没有消沉下去,依然坚定地投身抗日战场。虽然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但考虑到他的革命经历和多年对敌斗争的表现,大部分省委委员仍然主张让他担任群众工作,不久即被任命为工会主席。
满洲省委纠错恢复赵尚志党籍
1933年4月,赵尚志来到宾县孙朝阳的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活动。由于这支队伍不相信知识分子,他忍辱负重,初为马夫,这对黄埔军校毕业并当过中共满洲军委书记的他来说,确为能屈能伸。后在攻打宾县的战斗中,孙朝阳采用了赵尚志的军事谋略攻下了县城,赵尚志因此被任命为该部队的参谋长。日,赵尚志又投身中共珠河县委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担任县中心大队的队长。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赵尚志,在珠河一带挥枪抗敌。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的反日游击队接连攻克了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赵尚志的率领下,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寇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并曾登报悬赏一万元通缉他。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被任命为总司令。
1935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人发生变动,当年坚持开除赵尚志党籍的个别负责人已经调离。根据赵尚志的多次请求,新的省委慎重考虑赵尚志在离开党组织两年时间的表现,并多次派员亲往宾县和珠河认真倾听赵尚志的意见。同时为慎重起见,省委又找了解赵尚志情况的同志谈话,终于搞清了这起冤案的来龙去脉,于1月12日正式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
省委在《决议》中首先指出1933年对赵尚志的处分是失当的,同时明确指出:“当时省委执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根本不懂得在当时满洲情势下的反帝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而执行了破坏统一战线的左的机会主义,现在以正确的立场,重新认识对赵尚志开除党籍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省委《决议》在谈到赵尚志被错误开除出党后的表现时说:“赵尚志同志被开除以后,在民族革命战争的烈焰中,能继续艰苦奋斗,在与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斗争过程中表现出坚强勇敢的精神。……一年来创造和发展了珠河游击队,开辟了满洲反日游击区域,扩大了党与游击队的很大政治影响,推动了满洲反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展。”
日,赵尚志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后还曾任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后改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1936年,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三军所属的9个师,在赵尚志的率领下,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参加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歼灭敌人一千多人。肖田一战,他击败日军望月部队,杀伤敌部百余人,自己仅伤亡三人,日酋惊叹此仗中方“必有名将指挥”!
“永远被开除党籍”
1940年1月中旬,赵尚志正在苏联境内伯力参加一次党的会议。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时会从国内传来他再次被开除党籍的消息,对于为党和民族出生入死的赵尚志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
此前,中共北满省委听信内奸尚连生的造谣和诬告,在赵尚志不在场、无法申辩的情况下,突然召开第十次常委会并做出把他开除出党的决议。让赵尚志痛心的是,与第一次被开除党籍不同的是,这次居然给他加上了“永远开除”四个字。在这份《关于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中,指出把他永远开除出党的原因在于他犯有三大严重错误:一,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三,怀疑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党内奸细,并密谋捕杀北满省委负责人
在《请求书》中进行辩诉声明:
“1938年1月以前,党对我个人的批评以及个别同志对我的批评上,有执扩会的批评以及以后的决议文,有黄成植、陈雷二同志的批评,有六军党委书记徐文斌的批评,及以后张寿GBA5D同志意见和七次常委会的决议都已知道的。我仅声明,在这些历次的批评上有许多是绝对正确的,而我个人当时并没有改正,有些是相当的或部分的正确性,而我没有虚心了解。有些是应该向党解释原委的,但我没有这样做到。
我相信党组织对1938年1月以前我所犯的各种错误以及部分的纷争做出完全正确的结论来。
1939年12月以前,因为我没有同北满负责同志会面,而听到了许多路线策略上的问题以及其他原因,我过分估计误会以为有奸细问题。至于对陈绍宾同志也曾发生很大的严重的误会。现在我对北满负责同志及陈绍宾同志的怀疑,已经消除。当然这些问题中间,党的组织可能听到一些不充分的报告材料或欠确实性的消息,所以我请求党组织考查材料,改变决议。
我相信党组织不会认为我是奸细叛徒。我希望在工作中来证明我的忠实。”
   还有一篇意见完全不同的文章,认为赵确实不冤,但他的文章与党对赵的评反定性有极大的冲突,个人感觉有点不可信,或许是以正确的史料得出了错误的推论,在此一并摘出
赵尚志受处分没那么冤枉
作者:牛戈
  赵尚志曾因错误而被开除出党,一直到其牺牲四十多年后才恢复党籍。也就是从赵恢复党籍后的八十年代起,有关赵尚志的传记和影视文学等便热了起来,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是对抗日英雄应有的褒奖,但其中又出现了无限拨高甚至随意杜撰的现象。
  赵被开除出党,文献记载的,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33年初,由满州省委将其开除出党。1935年又撤销了这次决定,赵的党籍得以恢复。后两次其实可看作一次。1941年1月,赵被北满省委永远开除出党。后因周保中、冯仲云向省委写信,建议将决定中的永远二字取消,省委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但这年年底,仍然是周保中,却又一次写信给省委,撤销了年初关于取消永远二字的建议,省委于1942年初再次开会,又一次永远开除了赵的党籍。直到1982年,才由黑龙江省委作出决定,恢复了赵的党籍。
  现在网络上或地滩上乃至影视文学甚至正规出版的传记中,多数都说赵先后两次(我将后两次看成是一次)被开除出党都是因为抵制上级左的错误而受到的不公正处理,笔者对此绝难认同。&
  赵先后两次被开除出党,不是因抵制上级左的错误,而恰恰是赵犯有左的错误。
  先说第一次,1932年,中共历史上关于北方的革命斗争有一个错误的会议,史称“北方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与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极不协调的极左的错误路线。满州省委根据“北方会议”的指导方针,指示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治部主任。这之后,“我们……与官兵关系逐渐疏远,他们都不愿接受我们的口号和行动方法,这主要因为当时群众只知抗日,不知‘苏维埃红军’是什么。就是说,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我们所提口号不同之故,因而我们同志再不能照旧在该部队里继续工作了……我们诚恳承认:这种分裂并不是群众与我们分裂,而是我们固守北方会议路线的口号所造成的分裂和失败,分裂和失败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但是在当时所有一切缺点中,‘左’倾政治口号,是为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北方会议的左倾路线,因为赵尚志同志的个人错误及其他人的错误,导致巴彦游击队的失败。”&
  这是写于四十年代初的对此事的总结。我认为这个总结是切合实际的。在当时没有编制政委的情况下,政治部主任实际上就是该部队中中共党的总代表,党的各级会议精神,也就是通过政治部主任向下贯彻执行的。赵作为政治部主任,对于推行北方会议在该部的执行,也就理所当然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四十年代总结的巴彦游击队失败教训中,在将主要责任认定为北方会议的同时,也说到了赵尚志本人的错误,这并不冤枉。可现在的许多作品,却都倒打一耙,说赵是因为抵制北方会议的左倾错误路线而受到了处理,这就满拧了,整整拧了一百八十度了。
  试想,在当时分散游击交通通信极不便利的情况下,如果赵真的想抵制北方会议的精神,他是完全能够以实际行动在该部队中进行抵制而不予理睬的。实际上,从后来赵对上级党特别是对后面将要说到的《六三指示信》的抵制情况看,他也具备这么作的性格。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巴彦游击队忠实地执行了北方会议的决定,从而导致了失败。说赵抵制了北方会议,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第二次开除赵的党籍,加上了永远二字,表明此次赵的错误比前一次更加严重。归纳起来,赵所犯错误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拒不执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六三指示信》,而一直坚持左倾关门主义的行动路线。
  《六三指示信》是日由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给东北党的指示,以书信的形式传到东北。指示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政策,即实行全民反日统一战线,不分党派、阶级、民族的反日统一战线。该信传达到东北各特委和县委之后,南满的杨靖宇、魏拯民是认真执行了的,吉东的周保中是认真执行了的,北满的李兆麟也是想认真执行的。在抗联主要领导人中,只有赵尚志对此指示信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在违反上级指示成立北满省委的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上,由赵尚志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对《六三指示信》提出一系列的指责,把指示信中所说的保存实力曲解为不要我们打日本;把准备将来的更大战争和更大的事变,曲解为等待大事变;还说指示信叫我们把枪插(藏)起来等等。除此之外,在谈到如何对待日本人的归大屯、如何对待保甲制度、如何对待伪军、如何对待一般反日山林队等等,也都提出了与指示信内容完全相反的极左的意见。按说,一个党员,向组织坦诚提出个人的意见本是正常的,但赵不仅提出了否定的看法,在被省委否决并形成贯彻决议后,仍拒不执行,并以枪指挥党的反原则严令北满省委不许下发此信及省委的贯彻决议。所以在当时东北的四个省委中,也就只有北满省委因赵的威胁与阻挠没能够认真执行。
  1938年,北满省委开会批评左倾关门主义问题时,就提出了赵仍然以实际行动拒绝执行《六三指示信》精神,而继续执行其“左”倾关门主义的事实。这次会议所列举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出“走狗军队(指伪军)法西斯化,集团部落的保甲长都是极端的反动分子”的“左”的口号;(2)反对中央代表团关于将谢文东和李华堂的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和第9军的指示;(3)过多地用缴械的手段对待被我们收编的抗日山林队;(4)歧视并分裂兄弟部队;(5)以恐怖手段对待地方党组织;(6)提出“不许敌人进入游击区一步,没收土地,实行平分”、“农民必须死守游击区内组织农民暴动等不切实际的斗争口号。(7)对中共中央代表团日的指示信站在左的立场上,持基本上否定的态度。&
  以上7条是否都存在,还值得商榷和有待进一步考证,比如第2条,就很令笔者惊诧,但基本事实特别是赵一贯坚持极左的作法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个,是严重违反中共党的组织原则,以武力凌驾于组织之上。赵率军主要活动于北满,故北满省委应是他的上级,但赵却经常用枪指挥党。比如下江特委,就因曾对第三军提出批评意见而遭赵的用刑威逼,以至瘫痪。即使北满省委,也要看赵的脸色。对于书记的人选,没有赵的同意是不可能干的下去的。赵对于与他搭档的政委(政治部主任)和与其共事的北满省委书记如李兆麟、冯仲云、金策等,是看作自己的走狗而要求其必须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李兆麟在与赵搭档时,为维护大局与团结,更多地采取了迁就与妥协的作法,以维护赵的威信,赵在多种场合对人说起李兆麟时,就一直说李是自己的忠实走狗。这点,李兆麟事后承认自己软弱,检讨了自己过去是以调和主义态度对待赵尚志的。不过,赵尚志听不得半点批评意见,是人所共知的。实际上,冯仲云、张兰生等比李兆麟更怕赵尚志,许多省委作出的决议,赵不同意,省委就没有谁敢往下执行。&
&  赵在苏联被解除关押后回到东北,曾以东北抗联总司令的名义下达命令,可这司令是谁任命的呢?却不知道了。有的书中说是苏联人任命的,这就是笑话了。东北抗联的人事一直受北满、吉东、南满等几个省委的任命,因为想与中共中央联系而又联系不上,对上则一直听命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何曾听过苏联人的任命?生性倔强的赵尚志更是绝对不会理会苏联人的什么任命。但不知到底是怎么的,他却真的就以东北抗联总司令的名义下命令了。先是签署了一道第12号命令,命令撤销第三路军这一组织,要求李兆麟将一切权力交出。后又以通令的形式命令属于周保中第2路军的第5军和第7军均须接受他的领导。好家伙!幸亏杨靖宇的第一路军远在南满,不然又不知他要如何处置呢。东北抗日联军之划分为3个路军是在1936年由驻莫斯科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的决定,就这么让赵以谁也不承认的总司令名义轻率地给改组了。当然他这命令并没有贯彻下去,没能造成事实,如果真的传达到部队的话,会引起多大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更有甚者,赵还可以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明文要求组建松江省委的指示和建议的省委书记人选于不顾,竟自下令组织北满临时省委,并另行指定书记人选。在特别强调党指挥枪的中共军队中,敢于象赵尚志这样干的,很难找到第二人。
  第三个,是赵动辄以非常手段处理党内矛盾,突出表现为他对党内同志的扩大肃反与滥杀。赵曾公然宣称,谁反对我赵尚志谁就是汉奸。就因为这个原因,包括冯仲云、张兰生、金策和李兆麟等,在与赵配合工作时,都胆战心惊,百般迁让,以至到后来在党内民主生活中都不得不承认在与赵的关系处理上表现出无原则的软弱,因为他们都怕赵的肃奸,怕赵杀他们的头。在赵率三军与四军联合作战时,就因为看中了四军一个主力团的精良装备,便毫无道理地将该团以武力缴械,并将团长苏衍臣杀死。四军军长李延禄为避免党内武装自相残杀,也只有连夜转移部队,退避三舍,忍痛求全。如果李延禄也采取和赵一样的作法,那不知会酿成怎样的后果。1939年,被错关了1年多的赵尚志与第六军军长戴洪滨、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率领100来人的队伍返回东北,但不到10天,赵就将在苏联关押期间与自己有过争吵的祁致中无端杀死,令许多将领为之胆寒。这期间,赵还以东北抗联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高禹民、金策、许亨植、张兰生等来他的总司令部开会,而这几个人,却早已进入他的肃反名册。赵命令部下,这几个人如果不到会,可采取强迫手段使之到会,“首先是日寇狗徒托派分子周保中,其次是李兆麟、冯仲云等人”。当然,最终没有人来,也没有人敢来,就连受命要将上述几个奸细强行带来的戴洪滨,也再不敢回来了,这肃反锄奸的工作也就没能实施,不然,东北抗联的历史将会怎么写下去,真不敢想象了。
  不理解为什么赵尚志要怀疑那么多的同志为奸细,这显然让他越来越走向孤立。在北满省委第10次党委会上,就列举了“说李兆麟、冯仲云、周保中等是日寇奸细;张兰生、许亨植、金策都有奸细嫌疑,北满是有系统的奸细组织”,说“38、39年没有越境或没有溃散的北满抗日部队都有奸细关系”,以及“企图捕杀冯仲云、高禹民、李兆麟、许亨植、张兰生、金策等……”&
当然,这个决议中的许多用语,比如“反党行为是有一贯的历史根源的”,比如“猖狂地要反对党的整个组织”等,今天看来,是不切实际的,是明显定性过重了。但赵认为周、李、冯、张、许、金等当时几乎全部的北满省委要员及活动于北满的抗联主要将领都是日寇奸细的作为,则是不争的事实。&
  就是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在经过北满省委从冯仲云,到张兰生,到金策共三届班子历时四年多的反复会议准备后,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作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
  又一次失去党籍的赵尚志感到了孤独与无助。在这时,恰恰是被他称作首恶的“日寇狗徒托派分子”周保中,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周一面向北满省委去信,请求对赵尚志不要在开除党籍的前面加上“永远”二字,以能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一面和赵尚志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心,对赵尚志提出了许多诚恳的但又是严肃的批评。赵尚志向周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周又向北满省委提议,请求赵尚志到第二路军担任副总指挥,以求继续发挥其军事才能。北满省委同意了上述意见。4月,赵尚志到由周保中任总指挥的第二路军任副总指挥。
?nn &\rG-&
  但没过多久,已是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的赵尚志又将主要精力用于内部肃奸,弄的第二路军人心惶惶。1941年11月,指挥部直属部队总结全年工作,召开了直属队党员大会,形成了“日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直属部队党员会议草案”,而这其中,就有要求上级党“迅速对赵尚志加以审判,并要求与以严厉的处置”的决议。不过周保中仍然表现的很宽容。他向上级党提出了两个想法,一个是要赵尚志离开第二路军,并把赵尚志再送到苏联去;一个是撤回在1940年春他给北满省委的信中所提出的不要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请求。到苏联之后,李兆麟和周保中都坚决不同意赵尚志到抗联人员的集训所在地——北野营,而要求苏联将他送到农庄或工厂中去接受群众的教育。于是,孤独悲壮的赵尚志最终被排斥在党组织与抗联这个大家庭之外。&
  以上就是赵两次被开除党籍的大致经过。基于此,我坚决地不同意目前许多关于赵尚志的作品中说赵是受到左的路线迫害的说法,不同意赵是因为抵制左的错误路线而蒙冤的说法。
  对于1982年恢复赵的党籍,我认为是正确的。但不能因为这次恢复赵的党籍是正确的,便否定原来开除赵党籍的决定。赵两次被开除党籍,特别是最后一次被开除党籍,用今天的视角来看,往最坏处说也只能算是处分过重。如果非要为了拨高赵而说其被开除党籍是错误的决定,那么,在开除赵的党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金策、张兰生、冯仲云、李兆麟、周保中等,又该作何评价呢?
  因为现在的时尚是人们都讨厌左的东西而宁愿靠右一些,于是有些人杜撰中共历史上的人物,要是喜爱他,就说他是反左而靠右的。大概许多人感觉赵先后那么多次被开除党籍,又在其牺牲后那么多年才给予恢复,因此为他抱不平,因而就产生对他的同情和喜爱,所以许多影视文学等就主观地把赵描写成了极左路线的受害者,描写成了反对极左错误路线的英雄。其实正相反,赵的几次受到党纪处分恰恰主要是因为他的极左。这大概会令许多习惯于想当然的地滩文学作家很失望。&
  我从不否认赵尚志作为民族英雄应该值得永远歌颂与纪念,我也承认赵是忠于革命一心向党始终不渝的,这从他两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的表现上是充分地说明了的,在他几次被开除党籍后所表现出的痛苦和不懈追求上是可以认定的。我还承认赵是百折不挠地坚持抗日的,在1938年初之前,赵所领导的抗联第三军,在松花江上游的珠河、宾县,到松花江下游的罗北、绥滨;在松花江南岸的依兰、勃利,到北岸的庆城、木兰、海伦等20多个县境之内,曾给日寇以重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自1938年后,赵受到了一系列的挫折。这一系列的挫折之所以产生,有大环境的其他的原因,也与赵本人性格上的缺点不无关系,与他本人在党性原则上所犯下的严重错误不无关系。但不管怎么说,赵是将一腔热血洒在了为祖国求生存为民族争尊严的抗日战场上的,在被日寇俘虏后表现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最后壮烈殉国,这都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
  为贤者讳我是赞成的,赵当之无愧称得上贤者。上面所说的存在于赵身上的缺点,本来应该讳去不说的。我之所以要说,是看不惯那些将污点硬说成是亮点的胡编乱造,是看不惯那种将极左硬说成是反左的是非颠倒。因为这样做,是对历史的极端不负责任,对于塑造赵尚志的英雄形象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除党籍的程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