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挑战杯省级二等奖有什么省部级奖励有哪些?

大学生挑战杯历年获奖汇总(有助于选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大学生挑战杯历年获奖汇总(有助于选题) 对​于​挑​战​杯​学​术​比​赛​选​题​极​为​有​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太原理工大学相关信息: 太原理工大学论坛新帖: 考研网最新资讯 太原理工大学热点文章 太原理工大学热门话题 考研网地方站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太原理工大学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太原理工大学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2:10:2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太原理工大学.PDF 官方公共微信Physics Departmen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nual Report 2007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系 2007 年工作总结1 物理系 2007 基本数据 职工: 65 人教师:44 人;工程系列:19 人;系行政:2 人
本科生:427 人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237 人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190 人硕士研究生:62 人物理电子学硕士研究生:51 人(三届) 凝聚态物理硕士研究生:9 人(一届) 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2 人(一届)全年承担教学工作量: 27402 科研进账经费:160.9 万元 出 版物:国家 “十一五 ”规划教材 1 部 期刊学术论文:44 篇 会议 学术论文 :6 篇 教学 研究论文 :6 篇《 集成电 路》工 程硕士 学位点 获授权2 2007 年物理系组织结构物 理 系 主 任 :王云才 物理系副主任:杨毅彪李秀燕物 理 实 验 中 心 主 任 :王云才 物理实验中心副主任:吕玉祥杨玲珍大 学 物 理 教 研 室 负 责 人 :郝玉英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张明江 应 用 物 理 学 专 业 负 责 人 :邓 物理电子学学位点负责人:郝玉英 凝聚态物理学位点负责人: 康爱国 光 学 工 程 学 位 点 负 责 人 :杨玲珍 系行政办公室霄刘小平(正科级调研员) :日常事务管理 马清亮:科研、研究生及网站等事务管理 赵淑萍:本科教学事务管理第三届教授委员会主任:郝玉英委员:王纪龙 周希坚 王云才 李秀燕 康爱国 吕玉祥崔彩娥第二届物理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王云才委员:王纪龙、周希坚“凌云”助学基金秘书处:黄平、李孟春3 2007 年度我系职工获奖励与荣誉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郝玉英、李孟春、杨毅彪、王纪龙、周希坚 山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王云才、杨玲珍、张明江、 王安帮、汤君华、王冰洁 山西省模范教师:王云才 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333 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王云才 山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会 “知识女性创新成果奖” :郝玉英 山西省优秀辅导员:丁燕青 山西省理科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乔记平 第九届“兴晋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张明江 太原理工大学“十大杰出知识女性” :郝玉英 太原理工大学富士康奖教金:郝玉英 太原理工大学 年"三育人"先进教师:王云才、李孟春、魏循 太原理工大学理科教师基本功竞赛中二等奖:乔记平 太原理工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魏循 太原理工大学理学院工会活动先进干部:杨毅彪 太原理工大学理学院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崔彩娥理学院“三育人” 优秀教师:张明江、邓霄、乔记平 现代科技学院 年度优秀教师:张彩霞物理系年度考核优秀: 杨毅彪、吕玉祥、张明江、张绪树 乔记平、邓 霄、张义叶、梁丽萍我系获校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单位 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 物理系职工学术兼职一览山西省物理学会 副理事长: 王云才 常务理事: 康爱国 杨毅彪 理 事: 郝玉英 山西省光学学会 副理事长:王云才 常务理事:朱林彦 理 事:郝玉英 杨毅彪 吕玉祥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教指分会 华北组成员:王云才 全国高师光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杨玲珍 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顾问:王云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理事:王云才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王云才 中国物理学会会员:王云才 郝玉英 李秀燕 中国材料学会会员:郝玉英 《应用光学》编委:王云才 《大学物理教育专刊》编委:郝玉英 《Applied Optics》审稿人:李晓春5 2007 年物理系教职工职称一览表教授(7 人) 王纪龙 周希坚 王云才 李秀燕 郝玉英 崔彩娥 康爱国副教授(10 人) 朱林彦 贺晓宏 杨跃俊 曲 华 李孟春 黄 平 杨毅彪 杨玲珍 吕玉祥 马丽静高级工程师 (3 人) 李君良 高级实验师(5 人) 杨慧岩 郭竹远王宏伟曹海燕薛保平杨周琴梁丽萍高级讲师(1 人) 讲师(8 人) 武余树 乔记平 工程师(6 人) 蔡惠明 实验师(1 人) 魏张彩霞马湘东 王冰洁蔡冬梅 张 鹏张绪树 杨建新循韩国华武银兰张青兰张机源李维强助教(15 人) 张明江 邓 霄 薛萍萍 张 莹 张 叶 刘红利 王海红 郭 媛 武 媛张建忠 丁燕青王丽平 刘芳宇贺虎成王安帮助理工程师(2 人) 中级工(1 人) 行政人员( 2 人) 张义叶马清亮樊林林刘小平(正科级调研员) 、赵淑萍(高级工) 见 习 (3 人)李晓春 樊文浩 袁树青。6 2006 年制定的本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在 2006 年的工作总结中我们给出了 2007 年的主要目标摘要, 分 以下 10 项。在每项的后面给出了相应的完成情况。1) 招聘 4~5 名理论基础好、有科研潜力的优秀男性硕士毕业生(外校优先)完成情况:今年进二人,为: 樊文浩 男 本校物理电子学应届硕士毕业生 袁树青 女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应届硕士毕业生2) 争取一名博士加盟;完成情况:今年进二人,分别为: 康爱国:清华大学博士后 李晓春:南开大学光学博士3) 保证争取一项国家基金;完成情况:今年物理系获批 2 项4) 发表在 SCI 收录源的论文&10 篇;完成情况:今年物理系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预计将被 SCI 数据库检索 14 篇次。5) 保证新增硕士生导师一名;完成情况:学校未启动评审6) 重点完成博士点的申报任务;完成情况:国家未启动申报7) 启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完成情况:邀请台湾清华大学林凡异博士来我系讲学8) 确保三个学位点的研究生录取名额不低于 20 名;完成情况:今年有 18 名硕士研究生入学9) 冲击国家级精品课程;完成情况:未完成10) 科研工作的主要指标不低于 2006 年。完成情况:全面超越去年的科研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7 一、师资物理系是一个师资贫乏的小系,构建充足优质的师资队伍是物理 系长期的工作重点之一。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物理系快速发 展的根本。今年的师资变动如下: 新增教师 4 名: 康爱国,男,清华大学精细材料方向博士后 李晓春,女,南开大学光学博士 樊文浩,男,本校物理电子学应届硕士毕业生 袁树青,女,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应届硕士毕业生 教师调出 2 人: 梁钧,男,中科院高能所博士毕业后与学校解除合同。 刘喜生,男,学士学历,去山东一中学任教 退休 1 人: 陈世杰教授退休 职称晋升: 康爱国破格晋升为教授、崔彩娥副教授晋升为教授; 张绪树、王冰洁、乔记平、杨建新四位教师晋升为讲师。 年全系师资统计数据对比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平均 年龄 教师 总数 博士05 4 5 7 713 12 14 107 8 6 912 17 16 1535 35.2 36.1 36.1 ~3636 42 43 45 442 4 6 7 9职评未启动8 二、教学我系 2007 全年承担教学工作量 27402,在编教师人均教学工 作量 623。 上半年工作量: 理论教学工作量 4579.2 (合计 13338.7) 实践教学工作量 3458.7 现代科技学院大学物理理论课 1449.4 现代科技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课 1477.4 研究生课程 1512 本科毕业设计 862 下半年工作量: 理论教学工作量 4997.9 (合计 14073.9 ) 实践教学工作量 4442.3 现代科技学院大学物理理论课 1274.9 现代科技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课 2188.8 研究生课程 1170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工科大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项目组成员:郝玉英,李孟春,杨毅彪,王纪龙,周希坚 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上、下册); 主编:王纪龙、周希坚 编委:郝玉英,李秀燕,杨毅彪、马湘东、李孟春等 在研教改项目 4 项 发表教学论文 6 篇 21 人次参加教学研讨会议。 乔记平获山西省理科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 张彩霞老师被评为现代科技学院 年度优秀教师9 在研教改项目1. 李孟春、郝玉英、李秀萍、王志斌,全国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教改项 目, “山西地方高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实施研究” 。 2. 杨毅彪、郝玉英、王冰洁、张绪树、杨惠岩,省教改项目,“地方高校非物理类理 工科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3. 李孟春、李君良、张彩霞、郭竹远、张义叶,教育厅教改项目,“工科院校物理演 示实验研发与整合” 4. 王云才,王冰洁,杨玲珍,张明江,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光信息科学 与技术本科专业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与共享”本年度参加教学会议1. -15 日,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华北地区协作组各省负责人 会议由我系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分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李师 群教授,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分委员会华北地区协作组组长陈强教授、副组长吴柳教 授,以及天津、华北各省市的物理基础教学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王云才教授作为 山西省基础物理教学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2. -27 日,杨玲珍、魏循、张明江、贺虎成、乔记平和樊林林六人参加在 内蒙呼和浩特举办的高师光学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 3. -8.3 日,王云才、郝玉英、李孟春、魏循、王安帮等五人参加在杭州进 行的“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王云才教授在会上做了“当 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细节问题”的口头报告; 4. -27 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二次工作会议由我校承办,杨毅彪 系副主任作为会议联络员与物理实验中心吕玉祥副主任接待了参会的兄弟院校的物 理实验中心的负责人。 5. 日,吕玉祥、杨玲珍、马清亮、张鹏、王海红等五人参加了由山西省物 理学会主办,山西大学物电学院承办的“高等院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吕玉祥 副主任就我系物理实验中心的实验仪器研制在会议上做了口头报告; 6. 2007 年 8 月 8 日,陈世杰、王纪龙、周希坚、赵淑萍四人参加在福建召开的“文科 物理会议”。本年度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 韩国华,王云才,探索我国科普教育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创新之路,物理通报,No. 1, p 11-13, 2007; 2. 王云才, 对非物理类专业实验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Vol. 26, No. 7, p 117-127, 2007; 3. 王宏伟,在研究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通 报, Vol. 19, p 115-116, 2007 ; (教育专刊) , 4. 武银兰、 郝玉英, 探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物理 Vol. 19, No. 4, 2007; 5. 张义叶,激发学生潜力,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Vol. 19, No. 6, p 117, 2007; 6. 张彩霞,新形势下《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Vol. 25, 2007。10 三.科学研究 本年度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省部级基础研究课题 6 项,太原市科研项目 3 项。 本年度基础研究科研进帐经费累计达 110.4 万元;横向合作 课题合同经费 89 万元,进账经费 50.5 万元;总的科研进账经费 为 160.9 万元。 发表 44 篇期刊学术论文, 6 篇会议学术论文。物理系五年进账经费统计年度 进账经费(万元) 2007 年度物理系职工个人进账经费列表姓名 王云才 吕玉祥 崔彩娥 张绪树 郝玉英 进账经费(万元) 54.2 50.5 15.0 14.4 12.0 姓名 李秀燕 黄 平 张明江 王安帮 进账经费(万元) 8.0 5.0 1.0 0.8全年合计 160.9 万元授权专利许并社、阮莉敏、王华、郝玉英、周禾丰、刘旭光,国家发明专利:有机 电致发光材料稀土铕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制取方法。专利号: ZLX 2. 许并社、郝玉英、王华、阮莉敏、周禾丰、陆路,国家发明专利:有机电 致发光材料、制备及应用。专利号:ZL1 3. 曹海燕、刘宝勤,国家发明专利:出租车防抢防暴力装置,专利号: ZL。1.11 目前在研科研项目1. 王云才、杨跃俊、张明江、王安帮、赵鹏飞、龚天安,张耕玮,李艳丽,韩国华,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半导体激光器混沌激光相关法测距()”,合同经费 33 万(本年度进帐经费 19.8 万元); 王云才、杨玲珍、吕玉祥、张明江、贺虎成、郭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光注 入半导体激光器实现全光波长转换及时钟恢复”,本年度进帐经费 10.4 万元; 张绪树、 马迅、 史俊芬、 郭媛 、 张全有、 吴文周、 赵轶波, 国家青年基金项目, “TKR 前后膝关节接触应力分布的实验测量及有限元仿真研究”,合同经费 24 万元(进帐 14.4 万元); 郝玉英,教育部重点项目“有机电致白光材料的合成与器件制备”(07015),合同 经费 10 万元(进帐 2 万元); 崔彩娥、 黄平,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三基色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 () , ” 合同经费 15 万元(本年度全额下达); 吕玉祥、杨玲珍、李孟春,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红外光谱吸收法的光纤甲烷 气体传感器的研制”,经费 10 万元; 黄平、崔彩娥,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 FRAM 应用的铁电材料制备、功能退 化机制及其控制的基础研究()”,经费 5 万元(本年度全额下达); 王云才、杨毅彪、吕玉祥、张明江、王冰洁、张耕玮、孔令琴,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 项目,“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10 万元(本年度全额下达); 王云才、杨跃俊、张明江、王安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混沌信号激光测 距新技术研究”,经费 8 万元,(本年度全额下达);2. 3.4. 5. 6. 7. 8. 9.10. 郝玉英,太原市科技局明星专项“有机电致白光材料产品的开发” (), (进 帐 10 万元); 11. 李秀燕,太原市科技局明星专项,合同经费 8 万元,本年度全额下达; 12. 王云才、张明江、王安帮、贺虎成、张建忠、王海红,太原市专利转化推广项目, “低 抖动频率无关半导体脉冲激光器”,经费 6 万元(本年度全额下达); 13. 吕玉祥,“输电线路杆塔倾斜装置中心软件开发”,合同经费 4 万元; 14. 吕玉祥,“微气象监测低功耗技术与计算软件开发”合同经费 30 万元; 15. 吕玉祥 “SIPOS 电动执行器的国产化研究及系统整合”,合同经费 20 万元; 16. 吕玉祥,“微气象监测网络板软件开发”,合同经费 15 万元; 17. 吕玉祥,“基于微气象监测系统的输电线路专家分析系统研究”,合同经费 20 万元; 18. 武媛,张叶等,太原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He 原子及类氦离子光双电离三重微分 截面的研究,合同经费 1.4 万元; ,合同经 19. 薛萍萍,太原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ZnFe2O4的XRD的RIETVELD方法分析” 费 1.2 万元 20. 李孟春、吕玉祥、刘红林,太原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设备开停传感器的研究” , 合同经费 1 万元; 21. 张明江,太原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基金,“利用 FP-LD 实现全光可控时钟提取及可调 谐波长转换”,进帐 1 万元。 22. 王安帮,太原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基金,“半导体混沌激光接收机的滤波机理研究”, 进帐 0.8 万元;12 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 期刊论文1. 2.Bingshe Xu, Yuying Hao, Xiaohong Fang, Hua wang, Xuguang Liu,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 N’-bis(salicylidene)-ethylenediamine] zinc as an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Appl. Phys. Lett. Vol. 90, No. 5, p 5 Wan Qin, Chenlin Dua, Shuangchen Ruana, Yuncai Wang.10.2W Q-switched intracavity frequency-doubled Nd:YVO4/LBO red laser double-end-pumped by laser-diode-arrays, OPTICS EXPRESS, Vol. 15, No. 4, , February, 2007 Yuncai Wang, Gengwei Zhang, Anbang Wang, Enhancement of Chaotic Carrier Bandwidth in Laser Diode Transmitter Utilizing External Light Injection, Optics Communications, Vol. 277/1 pp 156-160, 2007 Xiaochun Li, Yongfa Kong, Yuncai Wang, Lizhong Wang, Fucai Liu, Nonvolatile holographic storage of near-stoichiometric LiNbO3:Cu:Ce with green light, Appl. Opt. Vol. 46, No. 31, p ZHAO Yue-Peng, WANG Yun-Cai, ZHANG Ming-Jiang, AN Yi, WANG Ji-Long, Period Doubling in a Fabry--Perot Laser Diode Subject to Optical Pulse Injectio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Vol.24, No.7, , 2007 GAO Weiqing, ZHEN Huan, XU Lixin, WANG Anting, MING Hai, AN Qi, HE Hucheng, WANG Yuncai, Multiple-pulse operation in passively mode locking fibre laser with positive dispersion cavity,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Vol. 24, No.5, , 2007 YANG Ling-Zhen,WANG Yun-Cai,CHEN Guo-Fu,WANG Yi-Shan,ZHAO Wei, Harmonic mode-locked Ytterbium-doped fiber ring laser,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Vol. 24, No.4, 944–946, 2007 Yang Yibiao, Wang Yuncai, Zhang Mingjiang, Liang Wei, Low jitter and tunable dual wavelength picosecond pulse gerenation from a Fabry-Perot laser diode with external injectio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Vol.24, No.6, , 2007 Yuncai Wang, Anbang Wang, Generation of Low Jitter Single Mode Ultrashort Optical Pulse at Arbitrary Repetition Rat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49, Issue 2, 447–450, 2007 by arc-added glow plasma depositing technique, Surface coatings technology, Vol. 201, p 073. 4. 5. 6. 7.8. 9.10. Cai-e Cui, Qing Miao, Jun-de Pan, Ti/Cr multi-layer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 AZ91 11. Qing Miao, Cai-e Cui, Jun-de Pan, CrN-TiN multilayer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AZ91 by arc-added glow plasma depositing process, Surface coatings technology, Vol. 201, p 0712. Limin Ruan, Hua Wang, Yuying Hao, Hefeng Zhou, Xuguang Liu, Bingshe Xu,Intramolecular energy transfer models and energy band characteristic of rare-earth complexes with o-phthalic acid,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Vol. 122, p 467, 200713. Bingshe Xu, Hua Wang, Yuying Hao, Zhixiang Gao, Hefeng Zhou, Preparation andperformance of a new type of blue light-emitting material δ -Alq3,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Vol. 122, p 663, 200714. Xiaochun Li, Yongfa Kong, Lizhong Wang, Hongde Liu, The two photorefractivecenters in iron doped lithium niobate crystals, Chinese Physics B, Vol. 17, No. 17, 2008 ( in press) CrN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 15. Miao Qiang, Cui Cai-e, Pan Jun-de, Zhang Ping-ze, AZ91 by arc-glow plasma depositing proces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353-358 (-179216. YANG Ling-Zhen, Wang Yun-Cai, Chen Guo-Fu, Wang Yi-Shan, Zhao Wei,13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a multipulse Yb-doped fiber mode-locked laser, 光电 子激光 Vol. 18, 533-535, 200717. Guo Yuan, Ruan Shuangchen, Yu Yongqin, Wang Yuncai, Analysis on the coherenceproperties of supercontinuum spectra generated in photonic crystal fiber,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24, No.2, 149-153,200718. 李孟春,集成光纤的微流控电泳芯片制作技术,科学通报,Vol. 52, No. 3, p 358, 2007 19. 王云才、张耕玮、王安帮、王冰洁、李艳丽、郭萍,光注入提高半导体激光器混沌载波发射机的带宽,物理学报,Vol.56, No.8, , 200720. 王安帮、王云才、郭文阁、张首刚,有效压缩增益开关DFB激光器光谱线宽的注入时间窗口,物理学报,Vol.56, No.1, p285-290,200721. 王云才、李艳丽、王安帮、王冰洁、张耕玮、郭萍,混沌保密通信中半导体激光器接收机对高频信号的滤波特性,物理学报,Vol.56, No.8, p , 200722. 王云才、赵跃鹏、张明江、安义、王纪龙,外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实现时钟分频,物理学报,Vol. 56, No. 12, p 203-209, 200723. 杨毅彪、王云才、李秀杰、梁伟,Graphite格子光子晶体带隙的数值模拟,光学技术,Vol.32,No.3, p 331-333, 200724. 杨毅彪、王云才、梁伟,脉冲半导体激光器时基脉冲的实验对比测量,应用光学,Vol.28, No. 1, 200725. 樊文浩、郝玉英、房晓红、许并社、曾凡桂,8-羟基喹啉锂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性质的理论,发光学报,Vol. 28, No. 2, p 193, 200726. 高志翔、郝玉英、马晨、王华、许并社,一种新型插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电子激光,2007.1227. 樊文浩、郝玉英、房晓红、许并社、曾凡桂,取代基对8-羟基喹啉锂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影响的理论研究,功能材料,Vol. 30, No. 5,p 700, 200728. 缪强,崔彩娥,潘俊德,张平则,段良辉,刘亚萍. 温度对镁合金AZ91D表面弧辉等离子沉积TiN薄膜的影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9. 秦琬、杜晨林、阮双琛、王云才,端面抽运四镜折叠腔Nd:YVO4激光器的研究,光子学报, Vol.36, No.5,200730. 郭雄英、杨玲珍、贺虎成、曹玲、王云才, 8字形腔波长可调谐锁模脉冲光纤激光器,光子学报,accepted31. 杨玲珍、王云才、陈国夫、王屹山、赵卫,超短脉冲掺镱光纤激光器的多脉冲运转,光电子激光, Vol. 18, No.5 , 533-535,200732. 贺虎成、杨玲珍、王云才,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技术产生0.7nJ、1.5ps光脉冲,激光技术,Vol. 31, No.1, p77-79, 200733. 郭雄英、杨玲珍、帕利哈提米吉提、王云才,NOLM全光解复用信号转换的数值模拟,激光技术,Vol. 31, No. 5, 200734. 曲华、吴文周、陈维毅,正弦波刺激对人肺腺癌细胞粘弹性的影响,医用生物理学,Vol. 22, No. 3, p 238, 200735. 廖红、张绪树、陈维毅、郭媛,考虑空气阻力时标枪最佳出手角度研究,中国体育科技,Vol. 43, No. 1, p 98-101, 200736. 李孟春,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制备,传感器与微系统,Vol. 26, No. 9, p 89,200737. 吕玉祥、胡海林、乔记平、SO2传感器温度特性与精确测量的研究,传感器与微测量,Vol. 26, No. 8, p 67-71, 200738. 秦琬、杜晨林、阮双琛、王云才,四镜折叠腔激光器腔内倍频束腰的研究,深圳大学学报, Vol.24, No.2,154-158, 200714 39. 张建忠, 二次谐波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测量双脉冲的振幅与相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Vol. 6, No. 1, p 55-57, 200740. 张建忠,用Matlab数值模拟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实验技术与管理,Vol. 24, No. 11, p86-88, 200741. 刘芳宇,基于Matlab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动态仿真,电气技术,Vol. 11, p 45, 2007 42. 王宏伟、田丰贵,光学玻璃荧光光谱测试与分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Vol. 29, No. 2,p48-50, 200743. 曹玲、杨玲珍、郭雄英、周希坚,非线性光纤环形镜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激光技术,Vol.6, 613–615, nm超短脉冲光纤激光的产生, 激光技术, Vol.6, 610–612, 2007 44. 杨玲珍、 云才等, 王会议文章1. 2. 3.Lingzhen Yang, Yuncai Wang, G.F.Chen, Y.SH.Wang, W.Zhao. Multi-pulse operation of Yb3+-doped fiber mode-locked laser,Proc. of SPIE,Vol. D, doi: 10.385, 2007 Anbang Wang and Yuncai Wang, Range finding with chaotic laser train generated from laser diode with optical feedback,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2007, doi:10.838 Zhao Yue-peng, Zhang Ming-jiang, Wang Yun-cai,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iod doubling of multiple quantum well Fabry-Perot laser,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Speed Photography and Photonics, edited by Xun Hou, Proc. of SPIE Vol. T, doi: 10.762, 2007 Guo Yuan, Ruan Shuangchen, Yu Yongqin, Wang Yuncai, The coherence properties of supercontinuum spectra generated in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roc. of SPIE, Vol. , 2007 Wang Yuncai, Tang Junhua, Spectral analysis of pulse-width jitter of optical pulse trains, Proc. of SPIE, Vol. 6279, pp/6, 2007 Qin Wan, Du Chenlin, Ruan Shuangchen, Wang Yuncai, Double-End-Pumped Acoustic- Optically Q-Switched Intracavity-Frequency-Doubling Red Laser, Proc. of SPIE, Vol. C, doi: 10.183, 20074. 5. 6.学术活动1. 2. 3. 4.2007.5,朱林彦副教授参加天津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会上朱老师做 了“纳米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粉体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的口头报告。 2007.5,黄平副教授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会上黄老师 做了“Bi含量对SrBi4Ti4O15铁电陶瓷烧结特性的影响”的口头报告。 -23,王云才教授参加 “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并在会 上做了“一种新型的抗干扰高精度混沌激光雷达”的口头报告。 2007.8, 郝玉英教授参加了 “第十一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 会上郝玉英教授做了 , “Optical Properties, Electronic Energy Level Structure and Electroluminesc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N,N’-bis (salicylidene–ethylenediamine)zinc”的口头报 告。 了“高温固相法合成橙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3Al2O6Eu2+,Dg3+”的口头报告。5. 黄平副教授课题组成员赵晓玲等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会上赵晓玲做 6. 7.-17, 王云才教授参加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 “第十八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 , 并在会上做了“光反馈下半导体激光特性及应用”的口头报告。 , 王云才教授出席了在南京大学举办的 “中国物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 会”。15 8.-20,王云才课题组成员王冰洁、张建忠、牛生晓、李静霞参加了在南京大学 举行的“中国物理学会2007秋季学术会议”,王冰洁、张建忠、牛生晓、李静霞分别在 光物理及非线性科学及交叉学科两个分会场做了口头报告; 其中王冰洁老师做了 混沌 “ 激光雷达多目标探测的信噪比” 的口头报告、 张建忠老师做了 “The effect of dispersionon fiber chaos secure optical communication”的口头报告。 - 9.24,王云才教授参加在四川绵阳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 会议暨第二届全国光机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并做了“半导体激光器的非线性特性 及应用”口头报告。 分子和聚合物发光与激光学术会议”,在会上樊文浩做了题为“双核8-羟基喹啉锂电子 光谱的理论研究”的口头报告。9.10. -11.7,郝玉英、樊文浩、郭海波参加天津理工大学举办的 “第五届全国有机11. - 8. 3,张明江、王冰洁二人参加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杂志社举办的“第三期科技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12. 张明江、王安帮、孔令琴、安义、李艳丽参加“北京亚太光电子会”,会上王安帮老师做了“Applications of nonlinear dynamics of optically injected semiconductor lasers”的口 头报告。16 2007 年旧闻回放1. 2007 年 1 月 2 日,王钢柱教授退休。 2. 2007 年 1 月 9 日,理学院组织了老教授课堂教学示范课,我系教学总监周希 坚教师以 “狭义相对论效应” 为题向全院青年教师做了一堂精彩的课堂示范。 3. 2007 年 1 月 13 日,清华大学博士后康爱国再次回归我系。 4. 2007 年 1 月 14 日,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开会,康爱国由讲师身份破格晋升为 教授、崔彩娥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张绪树、王冰洁、乔记平、杨建新四位教 师晋升为讲师。 5. 2007 年 1 月 10 日,学校教学督导组汪明铮、彭玉华两教授到我系对光信息 科学与技术专业调研,认为师资不足、实践环节薄弱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 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两个问题。 6. 2007 年 1 月 19 日,我系所有的教授、副教授和专业负责人共 18 人对应聘我 系教师的 96 名博士、硕士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面试资格筛选。经过记名投票, 确定了 15 名应聘的应届毕业生(5 名博士和 10 名硕士)获得了我系的面试 资格。 7. 2007 年 2 月 8 日,15 名获得我系面试资格的应届毕业生中,李晓春博士等 4 人接受我系的邀请,来我系分别就各自的毕业论文做了学术报告。 8. 2007 年 3 月, 郝玉英教授在山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会表彰活动中, “知 获 识女性创新成果奖” 。 9. 2007 年 3 月 5 日,系教授委员会主任周希坚教授一年任职期满,经选举,陈 世杰教授当选为教授委员会主任。教授委员会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各教研室 提交的本学期工作计划;制定了《物理系教师报考研究生的暂行管理办法》 ; 通过了对物理系所有公房钥匙的集中备份管理方案;决定原则上所有教师均 要承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以解决实验教学师资严重短缺的困难; 讨论了物理系管理、科研用房问题,建议今年制定出公房管理办法。 10. 2007 年 3 月 23 日,全体硕士生导师会议,确定康爱国教授为凝聚态物理学 硕士点负责人,郝玉英教授为物理电子学硕士点负责人,杨玲珍副教授为光 学工程硕士点负责人。 11. 2007 年 3 月 25 日,对应聘人员的第一次面试。全系教授、副教授及骨干教 师 17 人对参加面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进行记名投票,李鹏飞、樊文浩、赵 鹏飞和王成 4 人通过我系面试。 12. 2007 年 4 月 4 日,教授委员会扩大会议,表决通过对康爱国教授从清华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自愿加盟我系进行表彰,奖励安家补贴 1 万元。 13. 2007 年 5 月 11 日,面试南开大学李晓春博士;2007 年 5 月 17 日,面试中 科大孟慧艳博士。李晓春博士通过面试。 14. 2007 年 6 月 4 日,财务处下达 2007 年我系的总经费。具体为:教学业务费 1.2 万元,学生实习费 3.69 万元,学科建设费 1 万元。 15. 2007 年 6 月 11 日,我系再次申报的《集成电路》工程硕士授权点,正式获 批准。17 16. 2007 年 6 月 15 日, 物理实验中心通过由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的专家 评审,获“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17. 2007 年 6 月,我系获校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单位。 18. 2007 年 6 月, 王云才教授入选山西省 “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333 人才工程” 省级人选。 19. 2007 年 6 月,经山西省物理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选举,王云才教授当选为山 西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并兼任学会大学物理教学委员会主任,康爱国教授、 杨毅彪副教授当选为山西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郝玉英教授当选山西省物理 学会为理事。 20. 2007 年 6 月 25 日,我系召开了物理系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会上王云才教 授、郝玉英教授、康爱国教授、崔彩娥教授、杨毅彪副教授、杨玲珍副教授、 吕玉祥副教授、黄平副教授、张明江老师、王安帮老师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做 了报告。 21. 截止 2007 年 7 月 2 日,学校对所有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我系应用物 理专业的就业率仅为 36.36%,低于理学院学生平均就业率 38.42%两个百分 点;远低于全校 61%的平均就业率,在全校 49 个专业中名列 41 名,仅稍好 于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市场营销、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法 学、体育教育、工程管理等八个专业。 22. 2007 年 7 月 10 日,理学院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我系乔记平、张 绪树、张明江和刘红丽 4 位青年教师参加,乔记平获得第六名。 23. 2007 年 7 月 20 日,南开大学光学博士李晓春正式加盟我系。24. 2007.7 月 25-29 日,系工会组织教职工赴长岛、威海、烟台三地五日游。 25. 2007 年 9 月 4 日,面试哈工大硕士毕业生袁树青;2007 年 9 月 8 日,面试天 津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生张军。 26. 2007 年 9 月 7 日,新学期全系职工大会,王云才主任介绍本学期面临师资短 缺、教学任务异常繁重的严峻局面,杨毅彪副主任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做了18 具体安排。 27. 2007 年 9 月 7 日,陈世杰教授退休 座谈会。 28. 2007 年 9 月 10 日,我系王云才、 李 孟春、 魏循三人获 年太 原理工大学"三育人"先进教师 称号。前排为陈世杰教授29. 2007 年 9 月 11--12 日,新生报到, 应用物理专业与光信专业两教研 室组织新生家长座谈会、并对新生进行了专业介绍。 30. 2007 年 10 月 10 日,杨毅彪副主任主持全系教师会议,集体讨论在学校以全 系定编数核算全系超工作量的新形式下,超工作量课酬及岗位津贴的修订方 案。会议以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物理系教师岗位津贴发放补充条例》 。 31. 2007 年 11 月 23 日台湾清华大学林凡异博士来我系进行学术交流, 林凡异博 士参观了我系的实验室,并且做了题为“半导体激光器动态特性及应用”的 学术报告。 32. 截止 2007 年 12 月 22 日,“凌云助学基金会” 共收到 33130 元的捐款。 2005 年,基金会向叶姣荣、金晶晶、吴义中、田茂云、曹键、路荣翘、陈造孔、 王刚等八名同学发放 8000 元无息无限期贷款。2006 年 11 月 3 日,基金会向 金晶晶(2000 元)、李盛曦(2000 元)、侯永强(1000 元)和李光辉四位同 学发放了 6000 元助学贷款。2007 年 11 月 21 日,基金会向梁龙、李乾伟、 白亮、杨礼、高晓霞、姬永田六位同学各发放 1000 元助学贷款。迄今,凌 云助学基金共发放贷款 20000 元,尚余 13130.48 元。凌云助学基金的捐贷款 名单见物理系网站:www./wuli 33. 与 4 日,经物理实验中心和全体教师分组投票,选出吕玉祥,杨 毅彪,张明江,张绪树,乔记平,邓霄,梁丽萍,张义叶等八位职工被评为 物理系本年度优秀职工。分组投票的结果为:张明江(23 票) 、张绪树(21 票) 、张义叶(20 票) 、乔记平(17 票) 、王云才(17 票) 、梁丽萍(16 票) 、 邓霄(14 票) 、郝玉英(13 票) 、马清亮(12 票)……。 34. 2007 年 12 月 15 日,王云才主任,王纪龙教授与物理系退休教师张存礼、吴 浩然、王树萱、王杰、杨翼智、陈世杰等先生座谈。 35. 2007 年 12 月 17 日,樊文浩、袁树青加盟我系。 36. 2007 年 12 月 18 日, 物理系全系教师大会, 总结本年度工作及讨论发展思路, 制定年底工作总结大会程序。 37. 2007 年 12 月 22 日,山西省工会组织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乔记平获二等奖。19 2007 年年终奖励名单科研1. 2. 3. 4. 5. 6. 7. 8.高水平项目立项奖:王云才、张绪树 科技成果奖: 王云才 影响因子奖: 空缺 论文引用次数奖: 空缺 最佳团队奖: 崔彩娥、康爱国、黄平团队 单项进帐经费最高奖:吕玉祥 总进帐经费最高奖: 王云才 青年人奖:张明江、王安帮、王冰洁、张绪树教学1.2. 3. 4. 5. 6. 7. 8.年度优秀奖: 张明江、张绪树、乔记平、邓 霄 王安帮、张义叶、梁丽萍、马清亮 教材专著奖:空缺 教学成果奖:空缺 精品课程奖:空缺 品牌专业奖:空缺 示范中心、基地奖:空缺 教学名师奖:空缺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张明江、乔记平、刘红利、张绪树 马清亮系主任特别奖 李晓春[编后记]在编写物理系 2007 年工作总结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支持与帮 助,编者在这里道一声谢谢。在整理汇总资料的过程中,编者深受鼓舞,能 够在物理系快速发展的阶段加入这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中,感到万分的荣幸, 也倍感肩上的压力很大。同时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为物理系的发展尽自 己一份绵薄之力。 李晓春 2007 年冬至日于工大格物斋20 物理系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教授委员会是研究和决定物理系重大事项的咨询与决策机构。 教授委员会 对物理系的重大事项提出建议与方案,在经过全系教职工(或职工代表)表决通 过后由系主任组织实施。教授委员会对系主任执行决策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一、 教授委员会职责 1. 制定物理系发展规划; 2. 决定物理系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的组织形式; 3. 决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 4. 确定物理系自主支配经费的使用原则; 5. 决定物理系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关事宜; 6. 通过或否决系主任提交的其他事项。 7. 组织对本系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 二、 教授委员会义务 1.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 2. 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正确行使权力,为人师表; 3. 接受教职工组织和教职工个人的监督。 三、 教授委员会成员组成 物理系教授委员会由物理系的全体教授和有特殊贡献的职工组成。其中,全 体教授是指已通过校职称评审委员会教授评审的教师。 有特殊贡献的职工是指满 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 1. 具有副教授职称且在影响因子大于3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2. 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以上奖项的课题负责人。 3. 获省级各类科技奖二等奖以上的课题负责人。 4. 三年内科研进帐经费超过100万且承担过一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5. 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第一负责人。 6.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发表的论文他引次数超过15次。 7. 系主任向教授委员会推荐并被接纳的有特殊贡献或引进人才。 四、 工作原则 1. 教授委员会设轮值主任委员一人,由教授中民主产生,任期三年,不可 连任。 2. 教授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负责召集。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21 开学召开一次,放假前召开一次。 3. 教授委员会会议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开会。 4. 教授委员会有两名以上(含两名)的委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问题提出举 行会议,主任委员就须召集会议进行讨论。 5. 在教授委员会职权范围内所讨论和决定的事项,要先由系主任提出方案, 再提交教授委员会讨论决定。 6. 教授委员会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原则上采用举 手表决或记名投票的方式对重大议题进行表决。所讨论和决定的议题要 在超过到会人数一半的成员表示赞成的情况下方为有效。 7. 教授委员会成员所讨论的议题如与本人直接相关,应予以回避。 8. 教授委员会会议通常应邀请学院或上级领导列席。 9. 教授委员会每年年底补充符合条件的成员。 10.物理系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可修正、否决教授委员会的决议。理学院物理系 注: 本工作条例经过几次修订而成: 2004年12月第一稿, 2006年12月修改稿, 2006 年12月17日物理系全体教师会议讨论通过,日修订。附: 历届教授委员会委员: 第一届:主任委员:周希坚 委员:王纪龙 王钢柱 王云才 李秀燕 吕玉祥 第二届:主任委员:陈世杰 委员:王纪龙 周希坚 王云才 李秀燕 吕玉祥 郝玉英 第三届:主任委员:郝玉英 委员:王纪龙 周希坚 王云才 李秀燕 吕玉祥 崔彩娥 康爱国22 历史回眸学海无涯,激光永铸辉煌李钰教授自述李钰教授简介:1935 年 3 月出生于山西万荣,1960 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物理系。太原 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山西省省委文教部秘书,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委员, 《光电子﹒激光》副主编。山西省物理学会学术委员会 委员,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筹备组组长。一、扛起山西激光大旗,奋勇奔向前 物理教研组多年来只是一个为全校各系承担物理教学的单位, 当时物理教研 组里有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郝贵忱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王宗刚、 吴浩然老师等。 1971 年以我为核心成立了激光科研组,当时对激光知之很少,就这样白手 起家。承担了山西省科委(原省科技局)下达的科技任务,开创了激光科研的先 河, 为山西激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时我组人员在树雄心立壮志, 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鼓舞下,众志成城,不断奋进,先后研制成功红宝石激 光器、钕玻璃激光器、氮分子激光器、固体激光打孔机系统,全息照相装置等, 广泛应用到工、农、医、国防等部门。我主持研究的激光技术在电力工业上的应 用课题,解决了测量汽轮机叶片共振频率和振型,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 贡献奖。 激光打孔机及其对铜合金的打孔研究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激 “ 光测量大尺寸物体直线度的新方法”在《中国激光》上发表,1986 年获山西省 一等优秀学术论文。 “山西省电子工业技术发展战略与技术选择”课题,1991 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我是主要参与者。 研制成功五洲牌 LPG12—C,全电脑连体彩扩机组达到 80 年代国内先进水 平,从 1989 年起,在全国始终领先.该机组改变了国产模拟信号控制分体扩印机 的落后状况及耗费几十万依靠进口机的现状.该机组采用单片机控制。110 个通 道储存,全数据显示系统,高校 4 档补偿,低校自动补偿,双效率控制,密度自动跟 踪,标准片三级自动试样可扩 1,3,5,7 寸照片.一台进口的彩扩机需 40 万元,而 我们研制的彩扩机仅售 9 万元。 五洲年产 150 套计算,每年可节约外汇 6 千万元, 年新增产值 1350 万元.该成果 1994 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 年,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叫激光精密测量物体直线度装置及测 量方法.另一项叫彩色扩印校色方法和设备. 除了科研还要抽时间写作科研论文.多年来发表了 40 多篇论文.1990 年在 SPIE(国际光学工程联合会会刊)上发表了 “激光两次衍射干涉法用于大尺寸物体 直线度的精密测量”.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混合图象处理系统的模式识别算法及肺部影像 识别” 。1991 年在《光电子激光》上发表了“一种基于方向滤波预处理的 X 线胸 片肘骨边缘” 。1992 年通过国家基金委的验收。 “激光测量大尺寸物体直线度的新方法”发表在 1984 年《中国激光》上。 激光打孔机及其对铜合金的打孔研究,讨论了孔型稳定性的问题、孔形园整 度问题、孔型锥度问题、孔内表面的硬度及其耐磨性问题等。我校激光打孔当时23 在中国是颇有名气的。 1990 年在《光电子﹒激光》上发表了“激光合成机能薄膜新方法” 。 “光场的时空相干性”1986 年发表在《应用光学》上。 “直线度测量的进展”发表在 1988 年的《应用激光》上。 二,激光之花,像天空璀璨的群星争光斗艳 在 1971 年,激光还是非常神秘,而且绝密。我政治可靠、出身好,到全国 许多军事科研单位参观学习,得到许多宝贵启示,这对我以后激光科研有很大帮 助。 1975 年在北文化馆,由太原市卫生局主持,我主讲激光及其应用,每次听 讲者在千人以上,讲了八次,讲完写了一本书,卫生局出版发行。 1978 年在山西医学院附属一院,主讲激光特性及其医学上的应用,听者为 该院放射科、眼科及其他科医师,医护人员,大约每次 20 人,讲了一个月。之 后,眼科就进口了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用于临床,一台CO2激光器用于外科。 1980 年给驻我省的人民解放军讲述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使大家的眼光为 之一亮,感到激光的无限威力。 1982 年到 1983 年,我到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当访问学者,指导老师是清华大 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周炳琨。系统学习了激光原理、量子电子学、现代光学、光 电技术、波导光学、光纤传感器、气体放电等七门课程。这一年对我攻克激光科 学奥妙产生了无穷的力量。 1984 年我校承办了全国性的激光物理讲学班,全国各省市五十多人,包括 北京、武汉等高校的老师,聘请了美国激光专家 Robert. Hibor 主讲。 1993 年第五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上宣读了“弹性体外部尺寸激 光自动检测的研究”论文。 我是中国光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一届到现在都是委员。 《应用激光》《光电子激光》我是副主编,每年激光会议都有许多新成果, , 可以增添激光光彩。 三、招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人才 多年的教学和激光科研实践,大大提高了我的水平。1991 年我荣幸地成为 多年来物理系第一个硕士生导师,这使物理教研组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1991 年招第一届研究生吕玉祥,他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思维敏捷,基础扎实,善于 动手, 长于电子技术。 以优异成绩读完研究生, 后留任教研组, 是一名优秀教师。 第二届研究生叫李玉良,为人忠厚,学习认真。毕业后在电力行业工作,现 在是一位电力工程师,企业科技骨干。 第三届研究生叫杨晋勇,他特别爱学习,肯动脑子。毕业后直接考入航空航 天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了南方,在科技领域施展才华。 四、一个生机勃勃物理系应运而生 一个工业大学,如果没有物理系,那将黯然失色,一个理工大学,如果没有 物理系, 那使人不可思议。 许多年来, 多少物理同仁志士为创办物理系煞费苦心, 不断拼搏,李钰为组长,王纪龙、周希坚为副组长的物理系筹备组诞生了。使人 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历经千辛万苦艰苦卓绝的奋斗,一个生机勃勃的物理 系应运而生,一个明亮的物理系像天上耀眼的恒星永驻人间,大放光彩。24 我们的科研经历冷叔棪、王琦教授自述1978 年,全国改革开放大潮兴起,高等学校开始招生,各校呈现一派繁忙 景象。但由于十年浩劫,教育设施陈旧、教学人员匮乏、知识结构老化、致使教 学工作比较忙乱,科研工作十分局限。那时候矿院自定位为教学型院校,对担任 普通物理的基础课教师只要求教好书,曾有一个时期,物理课安排 240 课时、三 学期讲完,周学时六,同时讲两个年级,每上一次课,教师要坐班辅导两小时以 上,作业全收、全改。教师仅仅忙于教课。客观上也没有什么科研活动的条件。 80 年代初,新的形势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开始认识到,只有大力开展科研 活动,才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激发奋进力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工科院 校专业系,陆续展开科研活动,但基础课普通物理教师没有专业、没有设备、没 有科研方向、找不到门路,心里一片茫然。 虽然我们并不满足现状,但搞什么科研?做什么项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 题。八十年代中期,西山矿务局采煤过程中,多次受到煤层陷落柱的困扰,该局 科研处受命要搞物理探测煤层陷落柱问题,但他们对超声波物理并不熟悉,于是 我们与西山矿务局科研处决定联合进行“槽波地震法探测煤层陷落柱”的课题, 西山出设备和资金,我们出技术和方案。我们首先在省、西山矿务局及所属各矿 的专家、领导八十多人的论证会上,作了可行性报告,得到与会者的好评,并顺 利通过立项。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课题组成员分南北两 路到全国各地陷落柱发育的煤矿下井考察, 特别是参加过煤炭部组织的唐山开滦 煤矿陷落柱透水事故分析诊断会,以及地下探测国际研讨会。我们还发表了一些 关于“槽波地震法探测煤层陷落柱”的阶段性科研论文,我们全力以赴地工作, 可是协作方购置的仪器设备与经费长期不到位,导致该课题有始无终。 到底怎么才能稳定的进行科研活动?我们反复思考,想到先走出去,看看外 面的世界,充实自己,学习别人。1983 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固体理论研究 生各相关课程,参加北大物理系研究生的所有高级讲座,听取国内著名物理学家 的专题学术报告。充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了解到国内、外有关凝聚态物理的发 展水平及前沿状况。从那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凝聚态物理的各个分支。 1985 年到南宁参加全国第 3 届凝聚态物理学术研讨会,使我们对凝聚态的铁 电物理发生兴趣,同时进一步意识到,由于我们属于工科、地方性院校,信息渠 道不够畅通,资料缺乏,甚至不能及时看到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缺乏学术高层 及时的交流机会。靠自身力量,很难把理论研究做到一定水平。 88 年,我们又选定到广州中山大学物理系凝聚态铁电物理专业做国内访问 学者,参加铁电物质物理性质特别是奇异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同时也探知 一些新型铁电物质材料, 对我们最有吸引力的是当时国内刚刚开始研究的新型铁 电物质。根据我省、我校及我们自己的情况,我们反复论证,决定自己立项,开 展新型电子陶瓷物理性质与制备技术的研究。 从 1989 年开始项目的筹备,由于当时矿院在电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没有一点 基础,我们必须白手起家。为筹措启动经费,我们和省科委、太原市科委、煤炭 部科技处、太原电子工业局、矿院领导、矿院科研处,基础部等部门领导多次汇25 报,争取支持。我们参观了十几个电子类工厂、研究所,最后决定与太原电子厂 传感器研究所携手,利用他们搞半导体的电炉、球磨机等设备,借助校内的一些 仪器,自筹资金,购买玛瑙球,分料筛,模具,烧具,测量仪器等必要材料与设 备。自制球磨罐,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自选项目。虽然烧出了 PTC 陶 瓷,但由于设备陈旧、精度较差,达不到科研的要求,陶瓷性能并不稳定。不过 迈出的这第一步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并得到了省市领导、专家的肯定。 要把科研进行下去,新的矛盾就出现了,研究设备陈旧、课题资金匮乏、原 料品质低下、信息不畅。加上一些成员由于各种原因逐步离开课题组,电子厂传 感器研究所又由于内部改制把设备抽回,真是困难比肩接踵而至。不过我们没有 气馁,我们很平和的看待这一切,觉得这是科研过程中常见的事。我们清楚地意 识到,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分别在提高设备水平、积累资金、精选 原料、扩展合作伙伴、加快信息更新速度等方面着手工作,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我们从申请煤炭部、省科委的项目入手,当拿到的第一项科研资金后,我们 首先购买课题关键设备,为保证设备质量,我们找遍国内最先进的相关厂家,了 解他们的产品生产及使用情况,自己到厂家实地调研、订货,自己安装、调试、 维修。当时国内最好的电炉,我们相继买了 2 台,实现了半自动化控制,又买了 温度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一套自动化烧结装置。购置了一级光电分析天平,精密 天平,数字式恒温箱,过筛机等,自行设计、改进了两速球磨机,设计制作了极 化装置。 建成一套新的、 完整的陶瓷制备系统。 装修了初级净化实验室。 可以说, 我们已经建成了自己的、质量较高的新型电子陶瓷科研教学基地。 这个基地的设备与我们当时参观的中科院物理所、715 所,华南理工大学等 单位的情况相比,还会好些。我们还采购到进口原料;和北京国家图书馆建立了 定期提供资料的联系;从沈阳到深圳、从杭州到昆明,我们与全国 66 个高校、 国家及省部级研究所建立了可信赖的关系;与美国康宁陶瓷学院开始了初步联 系。 在省科委外事处主管下我们与罗马尼亚国家航空配件公司研究所开展了国际 合作项目。在这个基地内,环境渐渐改善,设备逐步更新,使我们的课题不断扩 展、不断深入。为我们完成十余项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型电子陶瓷基地建成了,设备也比较先进,课题来源、科研经费都有了保 证,九十年代初,我们开始招收研究生,当时在一个没有物理系的工科院校中, 一个普通物理教研组的教师要做招收研究生的工作,还是很少的。国内一些名校 普通物理基础课的名师,由于没有自己的科研基地和项目,也只招了教学型的研 究生。我们利用自己的科研基地,不断努力,加强对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连续 招生,使所有研究生的论文都被评为优秀论文,有的研究生论文还被六位校外专 家共同评为优秀论文。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渐渐形成一定影响,九十年代中 后期,在同济大学承办的全国工科物理研讨会上,我们被邀请为大会主题发言, 与会者对我们的工作很感兴趣, “工科物理”杂志还约了我们的稿件。 当然, 现在说起来, 一切都那么简单, 可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十年浩劫之后, 对于一穷二白,没有先例,无人引路的我们来说,每走一步都十分坎坷,万分困 难。一不小心,一个漏洞,一次错误,失去的将永远不能从头再来。当然,科研 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考验,也有兴趣和成就感。教训和成绩都成了我们人生 的财富。 这里只从个人角度,写我们的一点经历,其实工作是大家做的,不说社会、 校内那些好人,就从现在仍在物理系的老师来说,我们非常感谢参加过或帮助过26 我们课题的李炳英、李兴晟、梁丽萍、郝玉英、马湘东、杨跃俊、崔彩娥、郭竹 远、 武银兰、 李维强、 张机源及合校后的许多老师, 缺少任何老师任何一次帮助, 我们也不可能取得成果。 我们完成科研项目 12 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 1 项,省攻关项目 1 项,省部 级项目 3 项,省部级基金项目 3 项,横向项目 3 项,自选项目 1 项,发表论文 26 篇,其中 SCI 收录 2 篇,EI 收录 2 篇。编写教材 2 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 奖和理论奖二等奖 2 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获国家专利 1 项。我 们最高兴的是建立了一个陶瓷科研、教学基地,培养了 4 位研究生。 这就是我们做的一点工作。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实事求是是每个科研工作者 的上帝。 我们的工作已成为历史。现在的物理系及各位老师们取得的成绩更为优异, 我们深信物理系将来会更好。27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相关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right 。非常超级学习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挑战杯奖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