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长工资文件童远康现任何职位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他找到了失散55年的苏联妈妈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半个世纪前,受现实所迫,一家人骨肉分离:妈妈和姐姐回到苏联,爸爸和儿子留在中国。半个世纪后,世事巨变,当年的孩童已成为白发老人,但他对妈妈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渴望见到远在异国的生母,通过各种途径苦寻…… 中国论文网 /1/view-220756.htm  一别55年后,命运的奇迹出现:在莫斯科,他见到了妈妈,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那一刻,63岁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      骨肉分离      黎远康的爸爸名叫黎怀钰,1914年生于四川成都。13岁时,黎怀钰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   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喀什一所医院工作。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爱、结婚了。1947年,夫妇俩在甘肃酒泉生下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腊月二十三,在兰州生下儿子鲍里斯。夫妇俩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他们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礼,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瓦莲金娜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   当时正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儿子黎远康的记忆里,爸爸工作特别忙,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春节时候,才可以见到他。黎远康只有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他至今记得,在东北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他们家附近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妈妈的亲人在苏联,也许是思念父母姐妹,也许是夫妻长期分居,1955年春天,妈妈瓦莲金娜听说家乡正分田地,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爸爸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老母亲寄钱,当然不可能去苏联。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可是,一双儿女怎么办?   那时,黎远康已经6岁,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爸爸妈妈都是很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选择跟妈妈回苏联,我觉得爸爸很可怜,就说我跟爸爸留在中国吧…?”   父母算是达成了协议。可是,妈妈终究是妈妈,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没有人舍得随便放弃。临行前一天,她对丈夫谎称第二天下午出发,实际上,她在第二天上午就带着姐弟俩登上了从沈阳经满洲里至苏联的火车。黎远康清晰地记得:“妈妈搂着两个孩子,先是坐绿皮车,后来是闷罐车,这样一直到了满洲里。”   黎远康的爸爸回到家,看到空无一人,顿生不祥之感,立即寻找母子三人,并给侨办打了电话。最终,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即将走出国门的母子三人在满洲里火车站被拦下。当时,距火车启动只有5分钟了。   后来,黎远康的爸爸赶到。一家四口相对无言,默默流泪。最终仍是分别。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回苏联。妈妈和姐姐要上火车了,年幼的黎远康一边帮她们擦泪水,一边说:“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不要哭。我和爸爸一星期后就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竟然一别就是半个世纪。而他的爸爸妈妈,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寻亲路上      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在沈阳时主动上夜校学文化,黎远康就随爸爸一起上夜校。爸爸上完课,常常把熟睡中的黎远康抱回家。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他心想,如果是妈妈该多好!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忆。   1956年秋,作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机公司)破土动工。爸爸要到此工作,黎远康也跟爸爸来到了洛阳。在洛阳没亲人,爸爸就把黎远康带到厂里,工友们见面就逗: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爸爸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之一,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还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爸爸再婚了。   1968年,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当了一名工人。   1972年,黎远康结婚,第二年有了孩子。抱着自己的孩子,黎远康常掉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的孙子,不知多开心!时间一年年过去,2008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了。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太,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   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唯一纪念。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太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他默默呼唤着妈妈、姐姐和自己的俄文名字……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在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之路。   中苏关系解冻后,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信里面夹着那张发黄的合影。1988年,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侨办将信件转交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工作人员回复说,中苏两国红十字会已有正常的工作关系,建议他与两国的红十字会联系。后来,黎远康向中国红十字会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   黎远康先后向苏联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使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写过无数封求助信,大都石沉大海,但他从未放弃过。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寻找,等待;等待,寻找。黎远康期待奇迹出现。      半生思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俄罗斯工作学习、经商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寻亲资料过去。有一次,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天可怜见。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一年。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50多年的亲人。
  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一直在寻找孩子,她把资料寄到了《等着我》栏目组。只是,黎远康记忆中的分别时间为1954年,而妈妈将时间记为1955年。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让人们了解那段不寻常的岁月。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临出发前,工作人员提醒说,是不是要准备一些礼物?这个小提醒,让黎远康感到亲人可能被找到了,但他没有太多信心,预感姐姐可能找到了,但实在没敢奢望能见到妈妈。如果妈妈健在,应是80多岁高龄了。为此,他精心挑选了一张宁夏滩羊皮和一套瓷器。   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12月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首先是黎远康妈妈与黎明视频连线,看到黎明,已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哪里?”   黎明答:“他现在莫斯科。”   闻言,老人惊讶极了,她根本没有想到,分别55年的儿子近在咫尺!这时,节目主持人把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微颤,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55年的妈妈!妈妈,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半个世纪的风霜念子之情,在她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63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他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跪倒了。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   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黎远康说:“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了,妈妈把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我都会长久地凝视。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      找回童年      节目录制结束后,黎远康要随亲人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家,等待签证的几天里,他们住在莫斯科的一个亲戚家中,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尽管已81岁高龄,但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孩子,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相聚好几天了,妈妈仍时不时地这样问。此时,黎远康紧紧攥着妈妈的手,说不是做梦,他不愿放手,他要让年迈的妈妈感觉到儿子就在身边。   在阿拉木图,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成了大家的宝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妈妈和姐姐带着黎远康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美食。寻亲故事播出后,黎远康一家成了名人,邻居登门送上祝福。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认出后,纷纷送上祝福。一次,在阿拉木图一所医院里,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认出了黎远康一家,非要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要回中国了。妈妈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妈妈和姐姐来洛阳时,能够用上习惯的餐具。对“小鲍里斯”(黎远康俄文名)的要求,妈妈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送给他100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   亲人们期待再相逢的日子。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她们从阿拉木图转道北京再到洛阳。   8月23日,北京。一个礼拜时间,黎远康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在长城,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城非好汉。旁边的俄罗斯朋友问老人这话用俄语怎么讲,老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顶就是大坏蛋!”黎远康说:“妈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太太!”   9月1日,洛阳。为迎接亲人,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黎远康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在妈妈面前,黎远康又变成了那个调皮的孩子:“妈妈,我家楼下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妈妈和姐姐笑个不停。几天时间,黎远康带妈妈和姐姐到海南度假。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频道联手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办“等着我”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栏目组把一家人请到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黎远康的妈妈还为央视主持人董卿带来了家乡特产一组套娃玩具,希望董卿将来能像套娃一样“多生几个小宝贝”。现场,一头银发的黎远康,谈起自己的家庭满怀深情:“55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妈妈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妈妈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12月18日晚,节目在央视一套播出,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当《天之大》的歌声响起,无数人潸然泪下。   相聚总嫌太短,亲人要回国了。黎远康采购了各种中国特产,装了十几个旅行包。“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说。对于儿子来说,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对妈妈的爱。如今,黎远康经常通过电话、电脑与亲人唠家常,为打字方便,他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人事天地》2012年06期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
【摘要】: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地区明显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制度整合与衔接,加快实现管理服务一体化。"十二五"时期,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
【关键词】:
【分类号】:F249.2;D623【正文快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地区明显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制度整合与衔接,加快实现管理服务一体化。“十二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家宝;;[J];西藏政报;2011年08期
乔胜利;;[J];人民之声;2011年06期
王曼萍;胡伟;;[J];时代主人;2011年07期
;[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4期
;[J];商品与质量;2011年15期
;[J];山东人大工作;2011年06期
杨建宇;文竹;;[J];光明中医;2011年07期
常石明;;[J];人大建设;2011年04期
小董;;[J];人民之声;2011年08期
李明利;;[J];当代贵州;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渐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二[C];2006年
康国栋;;[A];中国老科协社区科普和老专家志愿者工作研讨会文集[C];2006年
;[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3期(总第87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白德斌;[N];甘肃日报;2010年
尤琢珺;[N];扬州日报;2010年
嵇哲;[N];浙江日报;2010年
陈程;[N];哈尔滨日报;2010年
王海玲 实习生
尹超;[N];新乡日报;2011年
李岚;[N];衢州日报;2011年
高苗;[N];榆林日报;2011年
记者 牟林;[N];和田日报(汉);2011年
秦力勇;[N];绵阳日报;2011年
许丹婷 实习生
李奔斌;[N];广西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玉东;[D];新疆大学;2005年
蒋文龙;[D];湘潭大学;2007年
连慧;[D];内蒙古大学;2012年
张雁;[D];复旦大学;2009年
詹文婷;[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王思民;[D];河南大学;2009年
霍玉婷;[D];河北大学;2009年
康德先;[D];山西大学;2006年
李瑞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赵新国;[D];河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55年跨越国界寻妈妈(图)
分别前,黎远康和妈妈、姐姐唯一的合影。黎远康(右二)和妈妈(右一)、姐姐(右四)在莫斯科亲戚家。黎远康的妈妈是位幽默、风趣的老太太。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跨国寻亲故事。
  半个世纪前,受现实所迫,一家人骨肉分离:妈妈和姐姐回到苏联,爸爸和儿子留在中国。半个世纪后,世事巨变,当年的孩童已成为白发老人,但他对妈妈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渴望见到远在异国的生母,通过各种途径苦寻……
  一别55年后,命运的奇迹出现:在莫斯科,他见到了妈妈,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那一刻,63岁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
  骨肉分离,
  跨国情缘终告结束
  黎远康的爸爸名叫黎怀钰,1914年生于四川成都。13岁时,黎怀钰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
  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喀什一所医院工作。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爱、结婚了。1947年,夫妇俩在甘肃酒泉生下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腊月二十三,在兰州生下儿子鲍里斯。夫妇俩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他们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礼,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瓦莲金娜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
  当时正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儿子黎远康的记忆里,爸爸工作特别忙,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春节时候,才可以见到他。黎远康只有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他至今记得,在东北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家附近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妈妈的亲人在苏联,也许是思念父母姐妹,也许是夫妻长期分居,1955年春天,妈妈瓦莲金娜听说家乡正分田地,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爸爸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老母亲寄钱,当然不可能去苏联。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可是,一双儿女怎么办?
  那时,黎远康已经6岁,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爸爸妈妈都是很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选择跟妈妈回苏联,我觉得爸爸很可怜,就说我跟爸爸留在中国吧……”
  父母算是达成了协议。可是,妈妈终究是妈妈,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没有人舍得随便放弃。临行前一天,她对丈夫谎称第二天下午出发,实际上,她在第二天上午就带着姐弟俩登上了从沈阳经满洲里至苏联的火车。黎远康清晰地记得:“妈妈搂着两个孩子,先是坐绿皮车,后来是闷罐车,这样一直到了满洲里。”
  黎远康的爸爸回到家,看到空无一人,顿生不祥之感,立即寻找母子三人,并给侨办打了电话。最终,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即将走出国门的母子三人在满洲里火车站被拦下。当时,距火车启动只有5分钟了。
  后来,黎远康的爸爸赶到。一家四口相对无言,默默流泪。最终仍是分别。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回苏联。妈妈和姐姐要上火车了,年幼的黎远康一边帮她们擦泪水,一边说:“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不要哭。我和爸爸一星期后就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竟然一别就是半个世纪。而他的爸爸妈妈,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天之大,
  寻亲路上苦苦想妈妈
  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在沈阳时主动上夜校学文化,黎远康就随爸爸一起上夜校。爸爸上完课,常常把熟睡中的黎远康抱回家。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他心想,如果是妈妈该多好!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忆。
  1956年秋,作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机公司)破土动工。爸爸要到此工作,黎远康也跟爸爸来到了洛阳。在洛阳没亲人,爸爸就把黎远康带到厂里,工友们见面就逗: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爸爸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之一,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还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爸爸再婚了。
  1968年,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当了一名工人。
  1972年,黎远康结婚,第二年有了孩子。抱着自己的孩子,黎远康常掉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的孙子,不知多开心!时间一年年过去,2008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了。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
  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唯一纪念。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太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他默默呼唤着妈妈、姐姐和自己的俄文名字……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之路。
  中苏关系解冻后,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信里面夹着那张发黄的合影。1988年,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侨办将信件转交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工作人员回复说,中苏两国红十字会已有正常的工作关系,建议他与两国的红十字会联系。后来,黎远康向中国红十字会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
  黎远康先后向苏联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使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写过无数封求助信,大都石沉大海,但他从未放弃过。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寻找,等待;等待,寻找。黎远康期待奇迹出现。
  这一跪,
  半生思念化作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俄罗斯工作学习、经商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寻亲资料过去。有一次,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天可怜见。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一年。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50多年的亲人。
  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一直在寻找孩子,她把资料寄到了《等着我》栏目组。只是,黎远康记忆中的分别时间为1954年,而妈妈将时间记为1955年。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连线直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让人们了解那段不寻常的岁月。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临出发前,工作人员提醒说,是不是要准备一些礼物?这个小提醒,让黎远康感到亲人可能被找到了,但他没有太多信心,预感姐姐可能找到了,但实在没敢奢望能见到妈妈。如果妈妈健在,应是80多岁高龄了。为此,他精心挑选了一张宁夏滩羊皮和一套瓷器。
  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12月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首先是黎远康妈妈与黎明视频连线,看到黎明,已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哪里?”
  黎明答:“他现在莫斯科。”
  闻言,老人惊讶极了,她根本没有想到,分别55年的儿子近在咫尺!这时,节目主持人把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微颤,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55年的妈妈!妈妈,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半个世纪的风霜念子之情,在她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63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他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跪倒了。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
  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黎远康说:“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了,妈妈把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我都会长久地凝视。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
  找回童年,
  63岁老人成孩子
  节目录制结束后,黎远康要随亲人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家,等待签证的几天里,他们住在莫斯科的一个亲戚家中,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尽管已81岁高龄,但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孩子,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相聚好几天了,妈妈仍时不时地这样问。此时,黎远康紧紧攥着妈妈的手,说不是做梦,他不愿放手,他要让年迈的妈妈感觉到儿子就在身边。
  在阿拉木图,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成了大家的宝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妈妈和姐姐带着黎远康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美食。寻亲故事播出后,黎远康一家成了名人,邻居登门送上祝福。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认出后,纷纷送上祝福。一次,在阿拉木图一所医院里,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认出了黎远康一家,非要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要回中国了。妈妈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妈妈和姐姐来洛阳时,能够用上习惯的餐具。对“小鲍里斯”(黎远康俄文名)的要求,妈妈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送给他100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
  亲人们期待再相逢的日子。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她们从阿拉木图转道北京再到洛阳。8月23日,北京。一个礼拜时间,黎远康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在长城,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城非好汉。旁边的俄罗斯朋友问老人这话用俄语怎么讲,老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顶就是大坏蛋!”黎远康说:“妈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太太!”
  9月1日,洛阳。为迎接亲人,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黎远康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在妈妈面前,黎远康又变成了那个调皮的孩子:“妈妈,我家楼下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妈妈和姐姐笑个不停。几天时间,黎远康带妈妈和姐姐到海南度假。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频道联手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办“等着我”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栏目组把一家人请到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黎远康的妈妈还为央视主持人董卿带来了家乡特产一组套娃玩具,希望董卿将来能像套娃一样“多生几个小宝贝”。现场,一头银发的黎远康,谈起自己的家庭满怀深情:“55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妈妈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妈妈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12月18日晚,节目在央视一套播出,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当《天之大》的歌声响起,无数人潸然泪下。
  相聚总嫌太短,亲人要回国了。黎远康采购了各种中国特产,装了十几个旅行包。“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说。对于儿子来说,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对妈妈的爱。如今,黎远康经常通过电话、电脑与亲人唠家常,为打字方便,他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作者:大军 风伟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5997条
评论9108条
评论8419条
评论7532条
评论6593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秀诗现任何职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