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谭震林故事的艺术的故事读书心得得

甘肃扶贫故事:五旬农民感受“最简单的幸福”|下基层|贫困村_凤凰财经
甘肃扶贫故事:五旬农民感受“最简单的幸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定西与甘肃河西、宁夏西海固,并称为“三西”,是中国第一个区域性扶贫开发实验地。当时,这里的民众过着“全天两顿粥、三代一张被”的日子。经过中国官方多轮扶贫,缺衣少粮的问题解决了。
视频:甘肃定西:扶贫“组合拳”让贫瘠之地现新颜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兰州8月20日电 题:甘肃扶贫故事:五旬农民感受“最简单的幸福”中新社记者
章新新 殷春永 南如卓玛盛夏酷热时节,53岁的苟辉军等着太阳落山,再去坡地里看看长势。“金贵着哩,隔三差五要照看。”他说,这块地是根据国家政策平整荒地后修复成梯田,才铺地膜种上玉米,“搁40年前,这里寸草不生。”苟辉军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张家湾村农民,“不住危房、子女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在很多人看来最简单的“幸福”,苟辉军却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才迎来。定西与甘肃河西、宁夏西海固,并称为“三西”,是中国第一个区域性扶贫开发实验地。当时,这里的民众过着“全天两顿粥、三代一张被”的日子。经过中国官方多轮扶贫,缺衣少粮的问题解决了。现在,定西脱贫之路遇到新问题:上学、生病、结婚、无资本,等等。受益于2012年全省启动的新一轮大型扶贫行动,40万名各级官员下基层,定向帮扶,截至目前已有48.4万人脱贫。定西是甘肃省脱贫之路上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2年以来,这个中国西北部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的贫困人口已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曾在贵州、四川、福建、安徽四省工作过,目前主政甘肃的省委书记王三运坦言,“这是扶贫难度最大的省份”。他说,在甘肃为官一任的心愿是,让甘肃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小康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感。如今,一项名为“精准扶贫”的计划正在甘肃省贫困地区全面铺开。苟辉军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受益者。官方在档案里建立了他的需求清单,明确脱贫措施和责任等工作,为他定制了脱贫计划。他的脱贫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官方对其帮扶者的考评。记者在村部翻看的“扶贫档案”记录,苟辉军家庭贫困的原因是“因学致贫”,要供养两个学生,种地为收入唯一来源。根据安排,甘肃省直属的一家大型企业定点帮扶苟辉军所在的村,他家被指定作为“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免费送我三十多只母羊,让我们不仅种庄稼,还搞养殖”,苟辉军说,收入多了,渐渐能满足全家的生活费用。苟辉军的儿子苟翔还获得了无息助学贷款,上学问题解决了。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库里,苟辉军只是现有417万贫困人口的一员。对所有贫困者,官方都对他们动态掌握基本信息,动态调整进出。当地的“精准”扶贫,还体现于发展特色产业。定西,是马铃薯盛产地,“洋芋开花赛牡丹”;还是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材品质最好的地区之一。定西市将3800多名农技人员分配到贫困村,指导农民种粮食和药材。“好酒不怕巷子深”,官方引导每村都要开设网店,“互联网+”让山货走向海内外。根据计划,定西市今年将市县财力70%用于扶贫。2017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路、通班。在农村住房方面,分急缓、分批次进行改造、搬迁,到2020年基本实现砖混砖木结构全覆盖。在定西,和苟辉军一样,得益扶贫“感受幸福”的人还有许多。在巉口镇龙滩村大庄社,村民刘建正在自家新建的房屋前忙碌。这位34岁的小伙子有过短暂的婚姻,前妻因夫家土房破旧不堪、家庭困难“跑了”。如今,享受政府补贴所建的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新居即将建成。刘建说,等新房盖好,再婚就好办了。(完)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市场分化明显,未来持续看好民生消费领域。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536572
播放数:1616012
播放数:452225
播放数:807857
48小时点击排行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粟裕_新东方网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 文章正文
17:41&&作者:&&来源:《中华民国史》&&字号:|
& & & 粟裕(),日生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乡枫木树脚村。侗族。
& & & 1924年春,年近17岁的粟裕怀着求学报国的强烈愿望,来到湖南常德,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常德是湘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因此也成为各派军阀必争之地。连年内战使当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 &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常德逐渐成为湘西革命策源地和新思想新文化传播中心。粟裕在这里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他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爱国反帝学生运动,深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1926年11月,毅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马日事变后遭通缉,于是,粟裕决心投笔从戎,到湖北武昌,在中共组织的安排下,参加了以叶挺为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任教导队班长。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 & & 7月底,粟裕随教导队到达南昌,准备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教导队的任务是负责起义总指挥部的警卫,粟裕任警卫队班长。起义部队当天就占领了南昌。但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下,起义部队被迫撤出南昌,南下广东。8月6日,粟裕所在的警卫队奉命出发,沿途仍担任革命委员会和参谋团的警卫任务,并负责押运在南昌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10月6日,粟裕在闽赣交界武平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负伤。
& & & 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失败后,粟裕拖着重伤跟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10月下旬,在国民党追击放松之机,朱德、陈毅在赣粤边境的大庾山区进行一次著名的大庾整编,粟裕在这次整编中从班长直接被提升为连党代表。1928年2月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向井冈山转移。4月,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军会师不久即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粟裕先后任第二十八团连党代表、连长。12月,在福建省上杭古田村,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1929年9月,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党代表。
& & & 1930年6月,任红十二军第五支队支队长。8月,参加进攻文家市及第二次长沙战役。同年冬,调任红二十二军第六十五师师长。不久红二十二军缩编为第六十四师,粟裕仍任师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毛泽东、朱德用兵之灵活深为钦佩。
& & & 1931年11月,在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粟裕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进红军学校任连长。其后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7月,红七军团改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后与当地红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仍任参谋长。红十军团主力失败后,1935年1月同刘英率500余人突破封锁线到浙南,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斗争。
& &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4月,红军留在南方的游击队改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6月17日,首战韦岗告捷,歼日军数十人,击毁汽车4辆。接着,率领第二支队在南京、芜湖、溧水地区抗击日军。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总指挥陈毅一起,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东进北上、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随陈毅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10月,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协助陈毅指挥黄桥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韩德勤集团。
& & &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为坚持抗战,反对分裂,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毅然决定在江北重建新四军军部。粟裕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为建立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4年3月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同年12月率第一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6月,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三次自卫反击战,缴获大批美械装备,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 & & 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后,粟裕率部回师江北。经过十余年战火的洗礼和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思考探索,此时的粟裕无论是对战争规律的认识还是在战役的筹划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军事指挥艺术日益成熟,这使他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能大显身手,战役指挥精湛奇妙。
& & & 10月,中央曾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接电后,恳请中央,建议改任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员,自己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中央经与粟裕反复商议,接受了粟裕的建议。之后,粟裕率部发起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绝向我投降的日伪军2万余人。
& & &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原计划太行、山东、华中三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后采纳粟裕的建议,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粟裕和谭震林一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先后在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等地区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
& & & 10月,粟裕、谭震林率华中野战军与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在山东会师,不久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从而实现了华东、华中解放军集中作战的战略预想。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全军在陈毅领导下,由粟裕负责战役指挥。自1946年底起,在华东解放军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粟裕协助陈毅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御林军”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的几次大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山东根据地的重点进攻,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信心。华东野战军在组建后的连续胜利,也同时说明了善于统揽全局的陈毅司令员与善于运筹谋划的粟裕副司令员的和谐领导。
& & &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为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粟裕同陈毅一起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鲁西南,并组织指挥内线部队发起南麻、临朐战役。9月,组织指挥沙土集等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地区的攻势作战,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回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变。尔后,粟裕与陈毅率部挺进豫皖苏边区,与刘邓、陈谢三路大军形成“品”字阵线,纵横驰骋在江淮之间,揭开了全国战场的战略反攻的大幕。
& & & 1948年初,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准备让粟裕率华野第一、四、六纵队渡江南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一新战场。粟裕根据战场军事政治形势的实际,向中央提议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
& & & 毛泽东接电后即召陈毅、粟裕到河北阜平县商议。听取了粟裕的陈述理由后,毛泽东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并决定陈毅调到中原局工作,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在粟裕恳请下,中央改任他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后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同年6月,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国民党军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组织策划济南战役,以攻济打援战法,首开华东战场攻克坚固设防大城市的先例,歼灭国民党王耀武部10万余人。在济南战役刚刚结束之后,9月24日,粟裕提出出兵两淮、海州一线,进行淮海战役。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并作进一步调整,决定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并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在徐州一带歼灭国民党重兵团。11月6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首先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打响了淮海战役第一枪。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他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先后歼灭国民党军黄百韬、邱清泉等兵团40余万人。
& & &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 & &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建立了辉煌的军事业绩,他的军事指挥艺术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中的一块瑰宝。在战争中,他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重视学习和理论研究,更注重在实践中加深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认识;时刻以战略全局为重点,关注整个战场,在历次作战中,都能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观念思考问题,筹划和指挥战役,从而完成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
& & & 1950年初,粟裕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命令,担负攻取台湾战役的重任。
& & & 6月,因朝鲜战争爆发,攻台计划搁浅。7月,中央军委命令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因患病未能到任。1951年任人民解放军第二副总参谋长,1954年任总参谋长。从战区指挥员到统帅部,粟裕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对战争的思考却一刻也没有懈怠。他根据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深入研究国防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防建设等问题。强调在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突出重点和基础建设,尽快地建立起必要的防御和反击力量,以对付敌人一旦对中国的侵略和突然袭击。他重视诸军兵种建设,提出许多富有战略创见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
& & & 1955年粟裕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
& & & 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在军事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有许多探索。“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国防工业、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船舶工业。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79年1月,粟裕抱病在军事学院作了《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的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以崭新的观点突破了多年僵化的观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高技术的发展,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在全军引起广泛好评。1980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日,粟裕病逝于北京,终年77岁。
& & & 主要军事著作有《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1979)、《粟裕战争回忆录》(1988)、《粟裕军事文集》(1989)等。(李浩 徐占权)
实习编辑:张健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学而时习之1
奇奇怪怪很古怪
简单生活123
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嬉皮光头仔
Oo槑小雅oO
briarglacier
briarglacier【网友园地】
谭震林之子谭晓光:父亲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
日09:27&&&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作者简介:谭晓光,谭震林同志之子。现任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技术首席。    今年是父亲谭震林诞辰110周年。父亲比我大整整50岁,我今年也有一个花甲了。人到这个岁数,就常常喜欢回忆过去。在父亲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与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别说,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还真是“点点滴滴”的。那时父亲是国务院副总理,在党内又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工作很忙。我们平常都很难见到父亲,我主要是靠学校的教育长大的。有段时间,家里每到周末都要开一次家庭会议。我们这些小孩儿和家里的工作人员都参加,有点儿像现在的民主生活会。我们小孩儿就要听大人的讲评。我记得我老是受表扬,小六(我弟弟)老是受批评。因为我比较老实,小六比较调皮。这段时间应该可以聆听到父亲正式的教育,可惜那时太小,都说了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父亲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他个人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故事。这一方面是没时间,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是个很低调务实的人。我小时候很喜欢看《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革命回忆录。但从来没看见有关他的故事,所以我崇拜的大英雄里也没有我父亲。后来在一本《新四军故事集》里看到有一篇故事,叫《谭震林同志来“路东”》,是讲他在苏南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才使我把父亲和那些英雄的事迹联系起来。“文革”前,他一直从事政府里的具体工作,很少抛头露面,所以很少人知道他。“文革”时期“四人帮”整他,倒把他整出名了。我记忆里,父亲倒是给我们讲过其他人的事迹。当时在电视里播过一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电影(那时电视还很少,我们的电视是当年赫鲁晓夫送的“红宝石”牌的电视)。父亲有时和我们在一起看电视,也谈论过电视里的情节。我刚知道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时,既觉得有点好玩儿,又不太理解,就问父亲为什么。父亲也没对我说讲大道理。只是说:当时在淮海战场上国民党有几十万人,共产党有几十万人,每天光吃饭就要多少粮食?我们有老百姓的小车源源不断的送来,国民党只能靠抢。谁能打赢不是明摆着吗?说的我心悦诚服。对我来说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一次生动教育。说起淮海战役,他非常佩服毛泽东。说当时我们把敌人围起来,中央就是不让打,要考虑其它战场的情况。“毛主席不但要考虑这块的情况,还要考虑其它战场。不但要考虑军事,还要通盘考虑政治”。这种战略眼光和胸怀是他最佩服的。  父亲是善于学习的,善于向书本学习,也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毛泽东是我父亲最重要的老师。“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软禁在桂林的时候,有一次我们说毛主席反对“四个伟大”,只承认“伟大导师”,因为他原来是老师。这话打开了我父亲的回忆。当年在井冈山的时候,毛泽东派他去“九里垅”搞土改。他说,“我是在县城长大的,对农村的事没有深入的了解,怎么改呀?”毛泽东就说,“你到那儿根据情况看着办吧。”意思就是要他在实践中摸索。他就到那儿去实践,有时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跑回井冈山向毛泽东请教。毛泽东对农村的情况是熟悉的。结果最终摸索出了土改的经验,后来在井冈山的“土地法”里吸收了很多他的经验。&
(责任编辑:孙琳)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谭震林将军与夫人田秉秀的爱情故事
谭震林将军与夫人田秉秀的爱情故事
所属栏目:悠悠岁月 发表时间: 9:07:59 作者:黄禹康
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和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成了终身伴侣,留下了一曲曲脍灸人口的红色恋歌。谭震林与田秉秀当年的“将军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女战士闯进了谭司令的心田
1938年,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设在安徽繁昌县西南山区的中分村。这里群山环抱,翠竹青松,溪水潺潺,一派江南秀丽景色。
在那戎马征战的岁月里,作为支队副司令员的谭震林,夜以继日地运筹帷幄,思虑抗日大计,无心考虑婚姻大事。他虽已37岁年纪,但仍孑然一身。
一天,当地特委书记和谭震林聊天,无意中说了一句:“谭司令,你也该成个家了,总不能当一辈子单身汉呀!”谭震林“哈哈”一笑,回答说:“一天到晚,天南海北的打仗,成什么家哟!”
特委书记知道谭司令的年龄,有些替他着急,热心地说:“谭司令,你看上我们哪一个姑娘了,我帮你牵线搭桥。”谭震林摇摇头,连声说:“莫提此事,谈些别的吧。”
谭震林不愿提及自己的婚事,是有其原因的。原来,新四军成立后不久,副军长项英就对干部、战士的婚姻问题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也不管是刚入伍的还是资历长的,无论什么特殊情况,一律不准恋爱结婚,还一度提出过“枪毙恋爱”的过激口号。
岁月如流,转眼到了1939年。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周恩来来到了新四军军部。他肩负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委托,敦促项英贯彻执行关于新四军向敌后发展,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并帮助项英改善同叶挺军长的关系,搞好团结。同时,他还对干部的婚姻问题也极为关注,不赞成项英对干部、战士的婚姻恋爱搞“一刀切”,主张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并提出了“285团”的原则,即年龄超过28岁,参加革命满5年,团级以上干部,可以自由恋爱、结婚。
谭震林,这位当年井冈山的特委书记,南征北战的红军名将,现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条件早巳超过了“285团”的标准了。
初春的一天,谭震林正在司令部小憩。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了。进来的是一个高个子姑娘,身材修长,婷婷玉立,圆脸庞、高鼻梁,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流露出少女特有的神采。灰色的军帽,宽大的军衣,黑色的束腰皮带,密密匝匝的绑腿,显得既威武又俊俏。
谭震林打量着这位突如其来的少女,见她行色匆匆,便开门见山地问:“什么事把你急成这个样子?”
来人名叫田秉秀(后改名葛慧敏,跟母姓),时任钢陵、繁昌、南陵三县妇女委员会宣传委员、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员。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谭司令,‘妇抗会’抓到了一个尼姑。”
“尼姑?抓她干什么?只要爱国,共产党对和尚、尼姑还是要保护的呀!”谭震林惊讶地说着。
“经过审问,她招供是驻芜湖日军派来的间谍。”
“啊!原来这样。快说说事情的原委。”
谭震林话语亲切,使田秉秀刚来时的拘束感顿然消失。她将抓尼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一天,田秉秀发展的一个党员向她报告,说他家住着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年轻尼姑。新四军三支队有个干部被她的姿色迷住了,经常偷偷地同她往来。田秉秀听了汇报,对此事警惕起来。她想: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住在三支队驻地中分村,这无疑对新四军是一个威胁,何况还有一个干部与她打得火热呢。一次,她趁这个女人外出时,查看了她的住处,发现一个盒子里藏着不少手抄的三支队文件……
“她从哪里抄的文件?”谭震林不禁插了一句。田秉秀不慌不忙地继续说:“我立即向三支队政治部主任报告,命令中分村妇抗会把这个可疑分子抓起来。在罪证面前,她不得不承认是芜湖日军特工队逼她化装成尼姑,用美色勾引新四军干部,刺探三支队情报的罪恶勾当。”
听完田秉秀的汇报,谭震林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对姑娘敏锐的眼力和高度的警觉从内心赞许,感到她是一位有工作水平和能力的女同志,从此对这位姑娘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不久,谭震林进一步了解到,田秉秀是安徽蒙城县义和乡人。1920年出生于商人家庭,在蚌埠长大。从小聪明伶俐,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十二三岁的时候,进入南京汇文中学读书,毕业后,只身前往上海求学。1936年, 她还在上海仁济医院雷斯脱实验室学内科的时候,受当地地下党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到杨树浦工人夜校教唱歌曲,讲授抢救伤员的知识。就在这一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翌年秋,抗日战争爆发了,她决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上她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不满(父母将她许配给一家煤油公司老板的儿子),便毅然投笔从戎。在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潘汉年的帮助下,她化装成一名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展转香港、广州、汉口、郑州,到达西安,最后由组织派她到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处,在第五区队接受严格的训练。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南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1938年4月,她随军来到皖南,主要在军部驻地泾县云岭附近的汀潭开展民运工作,发展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当时三支队司令部已由南陵县的南四区河滩脚,向前方移到繁昌县的繁一区苏吉乡中分村。分配在这个区工作的田秉秀,担任繁昌、钢陵、南陵三县妇委会宣传委员,常驻中分村。
作为一个指挥员,谭震林十分赏识这位才貌出众的年轻女战士,心中渐渐萌发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思。
好事多磨的婚恋一波三折
在繁昌、铜陵、南陵三县妇女救亡训练班举行的开学典礼上,谭震林与田秉秀又一次相见了。这个训练班是中共繁昌、铜陵、南陵中心县委筹办的,田秉秀任副校长兼管教学事务。会前,经田秉秀争取,国民党县长张盂陶决定到会亲自给妇训班赠送锦旗,并特地邀请了谭震林参加开学仪式。
会上,张盂陶双手捧着一面绣有“妇女先锋”的红绸锦旗走到台前,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田秉秀和另一名女民运队员接过了张盂陶县长的赠旗。随后,她作了富有鼓动性的即席讲话,还当场演唱了抗日歌曲。她那扣人心弦的话语,甜润清脆的歌喉,博得与会者的赞美,也深深地打动了谭震林情思萌动的心。
谭震林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大智大勇,可在情场却不甚高明。这次会后,他为了再次见到意中人,竟然派警卫员去找田秉秀,结果事与愿违,接连碰了几个钉子。为此,谭震林不免感到有些烦恼。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章蕴来到了中分村。章蕴是东南分局妇女部长、妇女运动委员会负责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总支书记。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资格,人们都亲呢地称她为“章大姐”。这位田秉秀顶头上司的到来,令谭震林喜出望外。两人坐定,谭震林便滔滔不绝地说起妇抗会在抗日中的作用,更不时夸赞宣传委员田秉秀。章蕴听出弦外之音,显出几分神秘的神采,问道:“你看田秉秀怎么样?这个姑娘不错吧。”
谭震林觉得章蕴似乎猜透了自己心中的秘密,干脆向她倾吐自己的隐情,请她当“参谋”。
章蕴笑吟吟地回答:“哎呀,你不说我也猜着了几分。恋爱是人之常情,何况到你这样的年纪。谭司令,你可要主动出击呀。” 有了章大姐撑腰,谭震林心里踏实了不少。从此、便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恋”。
青春洋溢的田秉秀,时下正在全身心地举办一期又一期的妇训班。谭震林在战事之余,总要挤时间去妇训班看望学员,询问教学情况,及时就办好妇训班作出指示。
每逢节日或纪念日,田秉秀为妇抗会编排的文娱节目上演,谭震林只要能抽出时间,总要到现场观看。有一次,演出话剧《卢沟桥事变》,临到开演时,还缺20余支道具枪。“缺枪,怎么表演?”演员们心急如焚。在场的田秉秀,望了望正在台下指挥部队就座的谭震林,满有把握地说:“没有问题,全包在我身上。”说罢,她大步流星地走近谭震林,耳语了几句,随即回到台后。不一会儿,20支枪便从台下连、排长和指导员手中调齐,送到了后台。演员们拿了真枪,演得特别逼真。演出结束后,谭震林还到后台向演员们表示祝贺,勉励演员们继续努力,在表演方面“更上一层楼”。田秉秀代表演员们向谭震林致谢,深情地说:“谭司令,多亏你给我们解决道具问题,送来了真枪。”谭震林笑盈盈地说:“没关系,我们本是一家人嘛。”
过了几天,谭震林从前线察看敌情地形回到中分村,匆匆吃过晚饭,向田秉秀住地——“三公所”走去。
谭震林来到“三公所”门外,驻足静听,左侧厢房内,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歌声。他透过厢房的玻璃窗,只见田秉秀正挥舞两臂,指挥满屋的姑娘、小伙子唱歌。当他跨进屋时,大家歌兴正浓,都众口一词地拉他唱歌。谭震林缺乏天赋的歌喉,倒喜欢吹口琴,见大家拉歌,他只好以琴代歌,从口袋里摸出亮闪闪的口琴,吹奏了一曲当时十分流行的《游击队之歌》。琴声激越,旋律明快,姑娘、小伙子们乐不可支。当他们知道谭司令找田秉秀有事,便知趣地悄悄离去,屋内仅留下他们两人。
“谭司令,你找我有事吗?”田秉秀天真地问。
“听说你嗓子嘶哑,特地来看看你。”谭震林本来不知道她的嗓子有病,只是被她这么一问,只得随机应变,借题发挥:“田同志,你工作总得有个节制呀,不能整天没完没了地忙呀,说呀,唱呀,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谭震林学着中分村青年的口气,第一次称田秉秀为“田同志”。
情窦初开的田秉秀,对称谓特别敏感、警觉,她想到村里的年轻人称她“田大姐”,那是对她敬重,年纪大的人称她“田同志”,那是一种庄重;邻居称她“秉秀”,那是亲切,今天谭司令称她“田同志”,她似乎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味,但她不敢想得那么复杂,也许是首长对战士关心吧。
田秉秀便在嗓子嘶哑的问题上层开了话题:“谭司令,村上的几位大嫂送来鸡蛋、香油,说是可以治疗喉哑,这些东西该不该收?
“收下,你应该全部收下。”谭震林语气坚定。
“那群众纪律呢?”田秉秀有些犹豫不决。
“买卖公平,照价付钱”。谭震林壮她的胆,又说了些安慰的话,便告辞而归。
打这以后,田秉秀心里很不平静,她感到与谭震林之间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每逢见到他,都以少女敏感的目光打量着他:他个子偏矮,身材精瘦,但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老练成熟,豁达大度,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她还从有关资料中获悉:谭震林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有超人的气魄和军事才能,但从不骄矜自傲,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口才非凡,作报告不用讲稿,见解独到,语言娓娓动人,听他的报告,能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深刻的教益和鼓舞。这些文韬武纬之才,都是她所敬重和向往的。当章蕴向她转达谭震林对她的爱慕之意时,她却默默无语,内心充满矛盾,她需要他这样的良师益友,但是她还年轻,她不愿过早恋爱、结婚,她要在事关中华民族存亡的抗日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
热心的章大姐,善于观察少女心中的秘密,在谭震林一次生病的时候,劝她作为同志去看望他。田秉秀言听计从,欣然前往。当她坐在病床边,安慰他好好养病。两人倾心地谈着,谭震林情不自禁地握着她的手,坦诚地倾吐出自己的衷心:“田秉秀同志,如果你愿意,我愿我们结为终身伴侣。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感情上能互相体贴,生活上能互相照顾,对我们的事业都有好处。当然,你要是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不会使你为难。强扭的瓜不甜嘛!请相信我对你的一片赤诚之心。”
“这……我还没有考虑好。”田秉秀羞赧地低下头,圆圆的脸蛋泛起一抹红晕。
“是啊,终生大事,应该深思熟虑。”谭震林深情地望着田秉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不久后的一天傍晚,几位要好的同事被请到谭震林住的老乡家中吃晚饭,饭刚吃完,就有人出主意了:“谭司令,田秉秀同志想和你单独汇报一下思想。”
田秉秀还没明白过来,伙伴们呼啦一下跑出了大门。她站起身,门被关上了,外面传来落锁的声音。谭震林和田秉秀,被反锁在屋里。
突如其来的变化使田秉秀感到十分难堪,她跌坐在椅子上,鸣呜哭出声来。
谭震林安慰她:“你别难过,不要哭。这些人尽是胡闹,恶作剧。他们以为恋爱结婚也像打歼灭战一样,速战速决,其实完全错了,虽然他们出于好意,却是在帮倒忙。门能上锁,心能锁吗?”
听到这里,田秉秀停止了哭声。谭震林再三向她道歉,说让她受了委屈,他感到不安,接着对她掏出心里话:“我对你有好感,你年纪轻轻,办事稳重,干脆利索,有股魄力,好好干,会大有作为。至于恋爱结婚,可要自愿,你不同意,我决不强迫命令。”
经他这么一说,田秉秀心情舒畅多了,她觉得谭震林是位通情达理的人。“我们谈谈心,怎么样?”谭震林语意诚恳。“我现在没有心思,我想走……”“大门都锁上了,你怎么走嘛?”“我从窗口走。”说着,田秉秀果真从窗口跳了出去。
志同道合终成伴侣
不久,组织上调田秉秀担任三支队军代表兼谭震林的秘书,经常跟随谭司令参加有关会议,外出视察。接触的机会多了,她发现谭震林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照顾她,对她的工作也给予热情有力的支持。她还觉察到,这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经常忍受痢疾、咯血、疥疮、盗汗等多种疾病的折磨,却仍忘我地工作、战斗,他是多么需要一位知心的伴侣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啊!每当想到这些,田秉秀那白暂的面庞上便泛起阵阵红晕,心中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她从心底里深深爱上了这位工农出身的将军。从此,他们的交往更密切、更频繁了。
一天,田秉秀又来到谭震林住地。谭震林从军衣口袋里掏摸着,好一会儿,摸出一枚精致闪光的银质纪念章,细心地把它别在田秉秀的胸前。田秉秀腑首看着,只见中间镶嵌着一个鲜艳的红五角星,两边各有两个字:“抗日”、“救国”。她抬起头,两人两道热灼灼的目光碰撞在一起,一股幸福的热流在各自的身上奔涌。“震林”,她终于第一次这样地称呼他:“这枚纪念章是从哪里来的?”
谭震林兴奋得满面红光,津津有味地向她叙述纪念章的来历:“有几位南洋的华侨学生,辗转几千里,来到皖南参加新四军。这是他们送给我的礼物。”现在这份具有时代特征的礼物已成了他俩赤诚相爱的象征和喜结良缘的信物。
“秉秀,我们结婚吧,就在中分村,就在这映山红盛开的季节。”谭震林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
“我听你的。”田秉秀脉脉含情地说着,依偎在谭震林的怀里,满山遍野的映山红都在默默地为他俩祝福。
“秉秀,军部对军人结婚要求很严,特别强调要自愿。我们还是向军部打个结婚报告吧。”谭震林遇事沉着、老练,在婚姻问题上他也不马虎从事。
1939年6月,谭震林与田秉秀终于结为终生伴侣。
结婚以后,他俩在漫长的革命征途和人生之旅中,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爱情之花光彩照人,谱就了一曲脍灸人口的现代红色恋歌。
上一条:下一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