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和钟子期在子期墓前断弦,还会说些什么

子期死后,伯牙子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 米需爱网 - 老鼠爱大米,人人需要爱!
子期死后,伯牙子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钟子期死后的石碑上刻了什么字?_百度知道
钟子期死后的石碑上刻了什么字?
老师布置的作业,各位亲们帮帮忙啦!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台呈方形;和&quot上刻&quot。台中立一方形石碑。台周环以石栏。又名伯牙台;和&quot.75米;琴台&;伯牙抚琴图&quot。后屡毁屡建。北宋时为纪念春秋时期俞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故事而建,上刻&quot。具体【古琴台】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伯牙抚琴图&quot。连同其周围的古建筑群,占地共1公顷,高1。位于武汉城内汉阳龟山西麓月湖南岸;琴台&quot,汉白玉砌筑,为武汉名胜之一
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史载俞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子期闻声叹曰:“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遂成至交。子期死后,伯牙以世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钟子期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把瑶琴弹绝了,举国上下都找不到一个知音的人。他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晋国冇得,还有外国,单单不信冇得知音人。他抱琴回土生土长的楚国,一来为晋国求贤,二来寻找知音,那天,他把官船弯到汉阳的一座山坡下,面对汉江弹起“高山流水”的曲子,曲还冇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跷,必有知音到。你说那知音是个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公子,也不是一介书生,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钟子期。他听到俞伯牙弹的“高山流水”,心合琴声跳,斧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 俞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声感叹:“为何荒野回声大?”山林中,钟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长!”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一听,直伸大指甲,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伯牙37岁,称兄,子期27岁,为弟。 话长夜短,两人 不觉聊到东方鱼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难得知音,哪里舍得,硬要接他到晋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共操艺琴。无奈何子期上有年迈二老高堂,下无兄弟姐妹,远离不得,只好约定来年中秋在集贤村钟家相会。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又抱琴来楚国汉阳,向一位白胡皓须的老翁问路:“请问老公,这里可是集贤村?”老翁说:“集贤村有上下两个湾子,不晓得先生找的是哪个?”伯牙说:“找我的知音朋友钟子期。”老翁一听说是找钟子期,眼圈就红了,眼泪一洒,号哭说:“您家莫是那个伯牙大人伯牙先生咧?我期儿坟上都长草了,今昼是他的百日,他闭眼那暂,还要听先生弹琴哪!”伯牙一听,跌脚捶胸,三泡眼泪四泡流,呜呜哭了一大场。他跟着钟父到子期坟头,把琴搁在拜石上,打起盘脚,愈哭愈弹。那上下左右湾的伢儿老小,听说大臣都跟子期上坟,一窝蜂赶来看稀奇,一见伯牙打坐弹琴,以为他好不懂事,还在取乐,就都嘘之啦沙、叽叽哄哄地走了。伯牙一见,越发伤心,搜出解刀,割断琴弦,举起瑶琴,卯起来往拜石上一摔,高声哭唱:“摔碎 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后人忘不了这一对琴师的深情厚谊,就把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断口;把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起名钟家台。
楚隐贤钟子期之墓不知道准不准确哦
其他类似问题
钟子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讨论。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不是生离死别,而是钟子期死后伯牙毁琴。_三国志11pk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87贴子:
讨论。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不是生离死别,而是钟子期死后伯牙毁琴。收藏
1楼 16:33&|
相关的贴子相关的图贴
2楼 16:37&|
3楼 16:37&|来自
你看到以后一定会来的,而且 @不到。你来已经是预料之内
4楼 16:39&|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5楼 16:40&|来自
手机300M流量只剩下3M了
不能时时刷新311Pk8了。。。
6楼 16:41&|来自
7楼 18:42&|
师太 基佬 鉴定完毕
8楼 18:50&|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谁知道冯梦龙根据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创作了那部小说!并收录在什么里!_百度知道
谁知道冯梦龙根据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创作了那部小说!并收录在什么里!
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荀况在《劝学》篇里也曾提到他,钟子期善听、《流水》二曲,言智者乐水之意,有关伯牙的描述、山水之灵韵,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友谊倒在其次了,钟子期听之,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卓尔不群之人,《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先秦时代百家争鸣,及人生不遇的缺憾,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我睦锬芤,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顺晌、《淮南子》。中国古代“天人合一”?BR&gt:‘善哉乎鼓琴。这些作品里。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说苑》。《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吕氏春秋》虽非信史,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伯牙善鼓琴,于是弹奏了一会琴。例如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而沉鱼出听,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死、“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氐牧宋业囊羯,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所以,人才鼎盛,弦断有谁听”;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善哉,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由此可见,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伯牙鼓琴,有的则终老山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峨峨兮若泰山。一日,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读凶印分胁⑽薏,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巍巍乎若泰山’,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善哉鼓琴。钟子期曰。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酪蛑幼悠诶胧蓝,钟子期“辄穷其趣”,志在登高山:“伯牙鼓琴。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初志在乎高山:‘善哉,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松,洋洋兮若江河,还是“志在流水”,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仁者乐山,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完全是“心向往之”,钟子期曰,钟子期曰、《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二人止步于岩下。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高山》、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善哉。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当知音已杳:“昔者瓠巴鼓瑟,而六马仰秣”。《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但有《列子》记述在前。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无论是“志在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哟瞬辉俟那俚哪谌荨,东汉的《风俗通义》,《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后志在乎流水。然而,从而一展胸中所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洋洋乎若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伯牙鼓琴,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骸5。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伯牙摔琴绝弦,逢暴雨,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少时而志在流水。伯牙心情郁闷。所以本篇称。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 曲和友谊?,他的琴曲曲高和寡,终身不复鼓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钟子期死后。伯牙的绝琴明志,钟子期曰。每段曲弹奏完毕。虽然语近夸张,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兀俊庇谑嵌,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这么说来,本只一曲,但交代了结局。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西汉的《韩诗外传》,有的或隐身市肆、《琴操》,智者乐水,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作者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作者:冯梦龙 《警世通言》
伯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_百度知道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我要的是俞伯牙摔琴之后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一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然后站立起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伯牙与琴绝缘,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从此,再也没有弹过琴伯牙与子期约定。伯牙闻听悲痛欲绝
以后都不弹琴了
在也不玩琴了
其他类似问题
俞伯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华夏音乐之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8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文章
《伯牙断弦》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入.
(板书:知音)
&同学们,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吧,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对了,知音就是了解自己的人,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的人。
&古往今来,&知音&一直是古人墨客的偏爱和重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给予远行朋友一份安慰,孟浩然的一句&欲取鸣琴舞,恨无知音赏&透露出无知己的伤感;鲁迅先生的一句&人生得意知己足矣!&是一种满足和喜悦&&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个流传千古的知音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做到朗读通顺,字正腔圆。
&&&& 1.(通过指读,评价让学生读通顺)。
&&&& 2.师范读。
&&&&& 读古文研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方便学习,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他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要有所停顿,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懂,这样,听老师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加停顿符的短文)
&1)再读,读出停顿.
&2)指读、评价.
&(二)思考:伯牙绝弦,&绝弦&是什么意思?文章中哪一句话写到伯牙绝弦?
&子死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谈自己的理解。
3.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伯牙为谁绝弦?为什么要绝弦?
&(相机板书:钟子期)
(三)交流资料。
&&&& &是啊!伯牙把钟子期可是视为知音呀!
1.对这两个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谈谈对他们的了解。
2.交流并相机指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交流伯牙资料后:
&& 伯牙琴技高超,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伯牙善鼓琴,齐读。
(2)交流钟子期资料后:
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砍柴人,却是一个了不起的音乐鉴赏大师,就是文中所写的:钟子期善听。
&善听&是什么意思?这里两个&善&字是什么意思?
(3)课件出示:伯牙钟子期相知的故事。
&& a.自读.
小结:伯牙和子期相遇于汉江江畔,伯牙视子期为自己的兄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弹。他们的相识也许是一种偶然,但是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故事。
三.细读悟情。
&(一)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从哪里最能体现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用笔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并借助注释加以理解。
&& 1.自渎勾画
&& 2.文中有一句最能说明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你们找到了吗?
&& (相机板书: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a.&念&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理解?
&b.你认为这句话中,那个字应重点强调,请你来读(指读)把这个字强调出来。
(指读,齐读)
(二)在文中伯牙都&念&到什么,钟子期有感受到什么?
1&念到高山、流水.从那个字知道的?(志)
2&感受到&泰山、江沙&,什么择的泰山、江沙?
3&钟子期听到乐曲声,心中什么感受?从&哪儿体会到?
&& (震惊、赞叹)
4&指导朗读,读出子期的语气。
(三)感情朗读
1&师读伯牙,生读子期。
伯牙弹琴时想到高山,钟子期仿佛看到了巍峨险峻的泰山,这就是:(齐读)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__
伯牙想到流水,钟子期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河,这就是:(齐读)___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___。
(四)拓展训练
1.既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我想,伯牙在琴中所表达的肯定不是高山、流水,如果他想到&徐徐清风&,钟子期又会如何赞叹:______________,如果想到&皎皎明月&,钟子期又赞叹:_______,如果想到&皎皎明月&,钟子期会如何赞叹_______,如果想到&袅袅炊烟&呢?_____________。
2.是啊,这就是(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明白,这就叫:(齐读)知音。他们以音乐为媒,两颗心紧紧的贴在一起。
3.这样的知音去哪儿找呢?难怪子期死后,&伯牙谓世再无知音,(接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钟子期死了,这时的伯牙是什么心情?
(伤心、悲痛欲绝)
5.伯牙作为一代琴师,身边绝不会赞美之声,可他为什么在子期死后如此悲痛?
6.世界上最懂我的人去了,我弹得琴声谁又能懂呢?于是悲痛欲绝的伯牙谓世再无知音,(接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古。
&& 小结:这样真挚的感情,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挚己的境界。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体会伯牙与子期的感人申请。(齐读)
&(五)拓展训练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忆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军死。&
虽然,我们此时还无法完全理解这首短歌的意思,但是,我们分明看到了江边那个肝肠寸断,伤心欲绝的伯牙,怎堪一个&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粉&呀!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写法写下来。
&曹雪芹说过: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伯牙有子期一个知音也是他的幸福了,正如林语堂先生先生说的:&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伯牙&终身绝弦&,却也可以无恨了。
浏览: 242&&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俞伯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