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淅川紫荆关镇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8~9题。乙巳游日本绝句吴保初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注:这首诗是1905年诗人游历日本期间途径马关感怀往事而作。马..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8~9题。乙巳游日本绝句吴保初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注:这首诗是1905年诗人游历日本期间途径马关感怀往事而作。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8.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得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5分)9.1899年,康有为也在此地赋诗一首:“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试比较两诗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异同。(6分)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8. “立”字,(1分)写出了白浪如山的气势(2分),形象传神地表现了眼前景象的壮美。(2分)9.两首诗都抒发了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痛心之情。(2分)康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千古伤心”; (2分)吴诗以“舟人”不知道马关这地方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意来反衬对比诗人刻骨铭心之痛,更显出深沉蕴藉的力量。(2分) 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2011年中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1_中考语文阅读_中学数学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1年中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1
&&&热&&&&&
2011年中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1年上海市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4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酣睡&&&&&&&8、B
2011年天津市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饮酒(其五)》)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5.A&&&&&
2011年浙江省
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答:&&&&&&&&&&&&&&&&&&&&&&&&&&&&&&&&&&&&&&&&&&&
23.(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
(一)(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一)(4分)15.(2分)依恋(不舍、挽留)16.(2分)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2011年浙江省湖州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2分)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答:&&&&&&&&&&&&&&&&&&&&&&&&&&&&&&&&&&&&&&&
(一)(4分)15.(共2分,各1分)逐&&移&&&&&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2011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答:&&&&&&&&&&&&&&&&&&&&&&&&&&&&&&&&&&&&&&&
&(一)(4分)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2011年浙江省衢州市
&(一)(4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一)(4分)15、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2011年浙江省台州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答:&&&&&&&&&&&&&&&&&&&&&&&&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答:&&&&&&&&&&&&&&&&&&&&&&&&&&&&&&&&
(一)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2011年浙江省义乌市
(一)(4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答:&&&&&&&&&&&&&&&&&&&&&&&&&&&&&&&&&&&&&&&&&&&&&&&&&&&&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一)(4分)&&15.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嘉兴市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4题。
(一)&书院二小松(4分)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 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一)(4分)15.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16.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2011年福建省
2011年山东省
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
2011年山东省菏泽市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4分)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
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答:&&&&&&&&&&&&&&&&&&&&&&&&&&&&&&&&&&&&&&&&&&
4.答案: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5.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评分:答对拟人手法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
(一)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第6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其蕴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6.字面上是说迷路时,忽然发现了一个村庄,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只要写出哲理,意思对即可3分)
2011年山东省东营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题。
(一)(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答:&&&&&&&&&&&&&&&&&&&&&&&&&&&&&&&&&&&&&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答:&&&&&&&&&&&&&&&&&&&&&&&&&&&&&&&&&&&&&&&&&&&&&
7.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8.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答:&&&&&&&&&&&&&&&&&&&&&&&&&&&&&&&&&&&&&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答:&&&&&&&&&&&&&&&&&&&&&&&&&&&&&&&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答:&&&&&&&&&&&&&&&&&&&&&&&&&&&&&&&&&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2011年山东省济宁市
晚春江晴寄友人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表达了诗人的&&&&&&&&&&&&&&&&&&&&&&&&&&&&&。(3分)
(一)6.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怀乡、思友(3分)
2011年山东省滨州市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答:&&&&&&&&&&&&&&&&&&&&&&&&&&&&&&&&&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
(一)古诗词鉴赏。(3分)7.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8.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答:&&&&&&&&&&&&&&&&&&&&&&&&&&&&&&&&&&&&&&&&&&&&&&&&&&&&&&&&&&&&&&&&&&&&&&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答:&&&&&&&&&&&&&&&&&&&&&&&&&&&&&&&&&&&&&&&&&&&&&&&&&&&&&&&&&&&&&&&&&&&&&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8、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10.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2011年山东省莱芜市
2011年山东省日照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2分)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
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评分:每空1分,共2分。8.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评分:本题共3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1年四川省
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11年四川省自贡市&
201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答:&&&&&&&&&&&&&&&&&&&&&&&&&&&&&&&&&&&&&
9.(4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
二、诗词品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答:&&&&&&&&&&&&&&&&&&&&&&&&&&&&&&&&&&&&&&&&&&&&&&&&&&&&&&&&&&&&&&&&&&&&&
二、诗词品读(8分)2.(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3.(共4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意对即可)
2011年四川省德阳市&
2011年四川省绵阳市&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2分)
答:&&&&&&&&&&&&&&&&&&&&&&&&&&&&&&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
&10.(6分)(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分,答出两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1分)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4分,画线处各1分)
2011年四川省广元市
2011年四川省遂宁市
7.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7.(3分)B&&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
附加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
(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2011年四川省乐山市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10.诗歌鉴赏。(4分)(1)(2分)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2)(2分)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
2011年四川省南充市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7、诗词鉴赏(3分)(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2011年四川省宜宾市
(三)阅读诗歌《过零丁洋》,完成16―17题。(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2分)
答:&&&&&&&&&&&&&&&&&&
17.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三)(5分)16.(2分)①寒窗苦读,进入仕途;②峰烟四起,艰苦抗元。(意思对即可)17.(3分)不造成分)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1年四川省广安市
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三)(4分)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18.C(2分)
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
12.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
&&&&&&&&&&&&&&&&&&&&&&&&&&&&&&&&&&&&&&&&&&&&&&&&&&&&&&&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答:&&&&&&&&&&&&&&&&&&&&&&&&&&&&&&&&&&&&&&&&&&&&&&&&&&&&&&&&&&&&&&&&&&&&&&&&&&&&&&&&&&&&
12.(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2011年四川省巴中市
2011年四川省资阳市
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3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011年四川省阿坝州
2011年四川省甘孜州
2011年四川省凉山州
六、诗歌鉴赏(4分)
22.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1)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说说诗中描绘的春景的特点。(2分)
答:&&&&&&&&&&&&&&&&&&&&&&&&&&&&&&&&&&&
(2)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六、(4分)22.(4分)(1)写出了暮春季节生机盎然,色彩绚烂的特点。(2分)(2)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之情。(2分)(答出“暮春”得1分,答出“留恋”或“怜惜”得1分)
教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教师: 下一个教师: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荆关 尹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