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人叫个人叫梁星朗

湖北大冶市特教教师欧平琴的“小妈”大爱
“如果生命只是一抹尘埃,爱便是风,挟我在空中舞蹈,借助爱的力量,我将给世界留下美丽期待!”(摘自欧平琴生前日志)
欧平琴走了,在她36岁炫彩的年龄,带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带着对一些特殊学生的一往情深,带着对家人的深深遗憾,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走了,永远地走了。
36岁,刹那芳华。在她身上,绽放了朴实无华的人性光芒。她用对特殊教育16年的坚守,深情诠释了有教无类、大爱无疆的“教师”本真,在特殊岗位上持之以恒地书写着伟大的平凡。
欧平琴的可贵,在于她的责任,在于她的坚守,在于她的大爱。她的幸福是在不断的感动中回味的,她的追求就是做一名有品味的教师。在需要爱的教育里,在需要爱心的社会里,欧平琴用她柔弱的身躯,用她的一言一行,将爱释放到极致,演绎得淋漓尽致。
耳闻她平凡的所作所为,为之动容;聆听她的学生、同事、朋友回放她工作、生活的片断,潸然泪下。一所学校为之感动,一座城为之感动,一个系统为之感动。
欧平琴走了,无怨无悔地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走上了时代道德的至高点,照亮残疾孩子人生,也照亮了我们、为人师者对高尚师德的追随和仰望。
“小妈”大爱
——追记湖北省大冶市特教学校教师欧平琴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程墨 通讯员 丁星朗
聋哑学生侯细平忘不了,欧老师第一次带自己看流星雨的场景。
22岁的聋哑青年吴灿忘不了,16年前上特殊教育学校第一天欧老师拥抱他的情景……
然而,学生、同事、家长们心中无数个忘不了的主角——欧平琴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们。
4月14日上午,当灵车缓缓驶过湖北省大冶市特教学校时,100多名残疾孩子默默地趴在窗户上,满含泪水目送他们的“小妈”远行。“‘小妈’再也不会回来了!”教室里哭声一片。
“她一生没能有自己的孩子,却成了残疾孩子的爱心‘小妈’。”说到这里,大冶市特教学校校长朱红莲泪流满面。
生于1978年的欧平琴,来自湖北恩施州一个普通的土家族农民家庭。1998年8月,毕业于襄阳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欧平琴,成为大冶市第一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今年4月12日,因结核性脑膜炎忍受病痛折磨多日的欧平琴,带着对特教事业的依恋,带着对那些“折翼”天使的牵挂和对亲人、同事的不舍,走完了自己36年短暂的一生。
一条再也送不出去的手链
陈清明哭了,陈铜山哭了。这两个20多岁的聋哑青年哭得撕心裂肺。泪水,打湿了记忆……
这几天,学生们为欧平琴搭建的网上纪念馆页面,被数万名网友、教师和学生留下的一段段缅怀文字,不断刷新。
2006年6月,陈清明收到欧妈妈的邀请参加毕业典礼。其实,早在2002年陈清明就辍学了,欧妈妈百般劝说也没能改变陈家父母的决定。在社会上漂泊的4年,陈清明四处打零工。就是这次特别的邀请,改变了陈清明的命运。毕业典礼上,欧平琴请来在助残日活动中结识的一批爱心人士。后来,一位来自东莞的工艺制品厂老板相中了陈清明。在这家工艺制品厂站稳脚跟后,陈清明又把同学陈铜山带到这家工厂。“‘小妈’一直嘱咐我,残疾孩子一定要相互照应。”陈清明用手语比画着说。
播撒爱,传递爱。进入工艺制品厂的陈铜山,因为诚实忠厚、吃苦耐劳很快赢得老板的信任。与陈清明一样,做了主管的陈铜山,又接连介绍5名特教学校的同学去厂里上班。
如今,这些孩子都自发从广州回来送“小妈”最后一程。“没有‘小妈’,我们什么都不是。”陈铜山用手语表达着对欧平琴的感激。
2014年春节,陈清明专程去欧平琴家拜年,想送“小妈”一条亲手制作的猫儿眼石手链却未能如愿,当时,欧平琴已经病发住院。如今,“小妈”永远也收不到这条手链了,这成为陈清明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肖龙平来了,这个欧平琴只教了一年的学生带着妻儿来了。
六年级时,肖爸爸希望当时已经16岁的肖龙平出去打工分担家庭重担。得知这个情况后,欧平琴一路颠簸地来到肖龙平在金山店镇的家,了解到肖龙平一家就靠肖爸爸养蜂维持生计后,欧平琴发动同事,以高价买下肖家的蜂蜜。也许是因为老师们浓浓的爱心,肖龙平终于回到了学校。
肖龙平初中毕业后,欧平琴担心他过于忠厚,难以找到工作。“没有手艺,孩子怎么能在社会上谋生?”欧平琴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东楚厨艺大酒店总经理罗文先生,希望酒店能收下肖龙平当学徒。一名教师,在学生毕业后还为他的工作操心。感动之余,罗文欣然答应了请求。
如今,肖龙平结了婚,有了孩子,和妻子张群芳在金山店镇开了一家早餐店,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
“‘小妈’就是我们的亲妈妈。”张群芳还记得,结婚前她和肖龙平一起去市里拍婚纱照,欧平琴不但请他们吃饭以示道贺,还专门租车送他们回金山店镇。
2011年暑假,张群芳即将临产,两个人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小夫妻俩慌了神。肖龙平想到了欧平琴,给她发短信求助。欧平琴立刻回复短信:“迅速送到就近大医院,其他事等我来办。”吩咐完毕,她立即采购好奶瓶、包被、婴儿衣裤、尿不湿等婴儿用品,就匆匆赶往黄石市第五医院。母子平安,小夫妻俩满含热泪请欧平琴为孩子起名。
有了自己事业的肖龙平每天在店里忙里忙外,蒸馒头、做包子,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小妈’常常对我们说,残疾孩子不吃苦就更难在社会立足,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在欧平琴病重期间,特教学校QQ群里加入了一位昵称“笨爷爷”的新成员。自入群后,“笨爷爷”每天发信息为欧平琴送上祝福。原来,这位“笨爷爷”是现在北京联合大学学习的刘洋的父亲。“没有欧老师,刘洋一个残疾孩子怎么能上得了大学?”为此,老人在欧平琴住院期间特意送去400元表示心意,现在,他又捧着鲜花第一个来为欧平琴送行。
学生侯细平写道:“‘小妈’,您曾经对我们说,‘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我们也想告诉您,‘虽然您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都是您的孩子。只要您活着,我们会像当初您对待我们一样,养您、孝顺您。’”可是,欧平琴没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十六年不换岗的生命之约
1997年,正是大冶特教学校创办的第一年。当时,由于学校没有自己的校区,只能临时借住在一所小学里,只有三间房。一位被分配来的男教师,看到学校的条件艰苦,连报到手续都没办,就悄悄离开了。
没有专业的教师,没有特教管理经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的特教学校,怎么办下去?
1998年7月,又到了一届特教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时候,但还是没有一个毕业生愿意来。这让时任校长的王英胜万分着急。
于是,王英胜请求原湖北省教委分配一个特教毕业生,支援学校建设。湖北省教委决定特事特办,通过与襄樊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沟通,学生干部欧平琴成为候选。
第二天,王英胜专门赶到湖北省教委,与欧平琴见面。眼前的欧平琴,是一位十分清秀的女孩。
“我们学校刚成立,条件比较差。”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教师来了被“吓走”的情况,王英胜开门见山,主动向欧平琴“坦白”了学校的实际情况,“但我们需要特教人才,欢迎你来大冶工作。”
“大冶需要特教教师,我愿意到大冶来。”没想到欧平琴听完后,满口答应。而当时的欧平琴,已经初步分配到了恩施老家的特教学校。
欧平琴告诉王英胜,她是从恩施农村出来的,吃得了苦,恩施特教学校每年都会培养大量特教教师,而大冶一个都没有,她愿意去大冶。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王英胜担心欧平琴中途变卦,第二天就把欧平琴带回了大冶。
因为决定匆忙,欧平琴甚至连被褥、脸盆等生活用品都没来得及带。学校还没开学,王英胜就把欧平琴接到自己家里住。据王英胜回忆,当时自己确实有私心,就是想方设法把欧平琴留下来。
来到大冶特教学校后,面对学校初创时期的艰苦办学条件,欧平琴并没有打退堂鼓。当年9月,她正式上岗。
开学后,学校把唯一的一个聋教班交给了欧平琴,课堂教学、生活管理,她都得管。
此时的大冶特教学校,只有两栋旧楼,一栋作为教学楼,另一栋二层小楼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宿舍,中间的操场长满了荒草,校内没有任何休闲娱乐设施。放学后,本地教师都回家了,只剩下欧平琴和学生。或许是因为刚入学不习惯或想家,常常有学生翻墙想回家,或无缘无故地哭闹。很多次,为了抱住想翻墙逃走的学生,欧平琴的手、脸、嘴都被学生抓伤或踢伤过。
繁重和枯燥的特教工作让不少人望而却步。1999年,与欧平琴一起引进的另外一位女教师,仅干了一年多,就跳槽去了北京。而欧平琴为了16年前与老校长王英胜的“约定”,一直坚守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其实,她有好几次改行的机会,但她最终都选择了留下。”王英胜说,有一年,大冶市举办大型展览会,因为普通话说得好,市委宣传部特意请她去当讲解员。活动结束,市委宣传部相中了她,想调她过去,但她以“孩子们离不开我”为由婉拒了。还有一次,大冶市教育局继续教育中心缺普通话测试员,也想把她“挖”过去,她也拒绝了。
面对一次次改行的机会,谁能不动心?对于两次改行的机遇,欧平琴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是学生渴求的眼神留下了我。”
&“我的价值在特教”
欧平琴英年早逝,是王英胜心中永远的痛。
王英胜说,学校创建之初,不仅办学条件一穷二白,而且学生类型复杂,有聋哑的、智残的、自闭的,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作为学校第一批“种子教师”,欧平琴的每一步成长,王英胜都看在眼里。
16年来,面对每次不期而遇的改行机会时,欧平琴给王英胜以及此后历任校长的答复是:“我的价值在特教!”
正是这份执着,欧平琴的身后也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全国特教论文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湖北省特教录像课比赛一等奖……
“哪怕孩子只有残存的一点儿语言能力,也要尽力挽救。”欧平琴生前这样对同事说。挽救孩子残存的语言能力,意味着教师要用夸张的口型大声说话。嘴巴干了、嗓子哑了,她就在口袋里常年备着润喉片。
结合不同类型的智障孩子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欧平琴除了融入他们的无声世界,感觉他们内心的需求外,还加强自身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
特教学校的孩子,大多性格自卑,教育的艰辛与酸楚自不必说。为了让孩子们早日融入社会,欧平琴常装扮成聋哑人与他们一起逛公园、进商场。
一个“聋哑”女人带着一群聋哑孩子,迎接各种目光的审视,有白眼,有同情。欧平琴告诉孩子们:“世界不光有阴影,也有阳光,虽然你们是残疾孩子,但心中要永怀感恩,坦然面对生活。”
孩子们在社会上的谋生能力,是欧平琴生前一直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让孩子们在走上社会前拥有一技之长啊。”欧平琴向校长朱红莲呼吁。在学校的支持下,欧平琴决定为即将毕业的孩子开设烹饪课。
没有专业教师,欧平琴就买来锅碗瓢盆,从网上下载烹饪视频,试做给同事们吃,然后再手把手教会学生。毕业的孩子都懂得“小妈”的一片苦心,她是想让“折翼的天使”能有飞翔的机会。
为了开追悼会,同事希望能找到一些欧平琴生前的照片,打开她的电脑,里面几乎全是别人的照片,学生最多,然后是亲人、同事,她自己的却很少。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欧平琴的同事陈珊说,“她这一辈子心里都在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30多岁的女人,大都精于打扮,可她却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也几乎从不化妆。”
在欧平琴仅有的几张照片里,一件红呢绒上衣曾出现过好几次,就如同她为人一般的热情似火,这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清晰的影像。
每思于此,欧平琴生前的同事、学生、家人就会泪流满面。
【欧平琴日记摘抄】
2007年11月27日
你的爱对我很重要
我以为二年级的聋生是不懂爱的真正含义的,但没想这群孩子都懂,而且还觉得我的爱对他们很重要。有一天我请假了,班上学生就天天追着教导主任问我的去向;在教室外上课的时候,连最小的孩子也要抢着帮我拎黑板、拿粉笔;从家里带来好吃的,总想着给我一份……
细细想来,孩子们不仅懂得爱,更希望得到我更多的爱。我的爱对他们很重要,同样,他们的爱对我也很重要!
2009年6月15日
可爱的学生
郑梦洁学习特别不认真,为这,我没少生她的气,有时候火一上来,恨不能把她给吞了!可是一下课,她又会让我觉得我对她太过分了。
这不,放假那天,课堂上刚把她训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呢。放学了,就见她从妈妈手里接过一个袋子,看了看,眉开眼笑地跑过来,把袋子塞给我。我一打开,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一袋子栀子花!惊喜和感动瞬间塞满了我的心,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不禁有些后悔上课的时候对她那么凶。
2010年12月9日
做一名有品位的教师
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我们别样的人生,注定了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那么,让我们做一名有品位的教师吧,不仅送给孩子一个有品位的人生,也成就我们自己有品位的人生!
做人要做有品位的人,做教师要做有品位的教师,没有品位的教师,只能沦为“教书匠”,不会成为“教育家”。
&2011年6月8日
幸福在感动中回味
&工作至今,我已在讲台上站了13个年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之后,我愈来愈感到,自己离不开这个岗位。这个岗位让我体验到了别人不曾体验的感动,让我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幸福。
我还记得我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当他们得知我还没有孩子的时候,竟不约而同地把对我的称呼改为“小妈”。更让我每每想起就要落泪的是,他们曾对我说:“‘小妈’,我们都是您的孩子,等您老了,我们养您!”当孩子们把“妈妈”这个神圣伟大的称呼赐予我的时候,除了感动,除了幸福,还有什么能形容我的心情呢?
刹那芳华 照亮残疾孩子人生
本报评论员
欧平琴是一名普通的特殊教育教师。她坚守大冶特教学校17年,改变了大冶特殊教育的局面,她因病离世感动了一座城,“她一生没能有自己的孩子,却成为残疾孩子的爱心‘小妈’”,成为人们心中“最美母亲”。
当她微笑着站在我们面前时,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是她的普通背后却又透着那么多的“特别”和震撼,这种特别就是她对残疾孩子无私的母爱给予和这种爱心给予的坚持,这一点,足以让她显得伟大。
教师是一个充满奉献的职业,特教教师更是一个需要用全身心的爱去奉献的职业。选择这个职业,不仅仅是选择了艰难、奉献、坚持,更是选择了怎样去诠释爱。因为爱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奉献的方式,但是当一个人面对一群身体有各种缺陷和残疾的孩子的时候,怎样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就像欧平琴经常会自己扮作聋哑人带着一群聋哑孩子逛商场一样,她的姿态让她比任何人都靠近那群孩子的心。
我们相信,欧平琴对生命肯定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更绵长的眷恋。她把这种理解与眷恋化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付出,在平凡的特教生活中呵护那些需要她的孩子,给他们支持的双臂,渴望他们走得更远。
在短暂人生中,她的“刹那芳华”照亮很多孩子本来残缺、灰暗的世界。听听孩子们哭泣中的“呐喊”:“没有‘小妈’,我们什么都不是!”
这个饱含亲情的称呼里,寄托了学生们多少浓浓的思念和爱意,可能欧平琴生前已经都感受到了,但是当我们今天纪念这位平凡的女教师时,我们依然为这个称呼感动,“小妈”的称呼诠释了一位特教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
特殊教育对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增加残疾人家庭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要意义,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生状况和文明程度。社会需要一大批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的教师投身到特殊教育中去。欧平琴用短暂的一生阐释了人生的一种“走法”,用善良、淡泊、温柔与深情温暖了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呼应着无数无助的眼神。不用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她所传达出的爱的力量足以融化我们内心的冷漠与隔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欧平琴站在了时代道德制高点上。泪水滴落,擂痛大地。这足以重新诠释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激发我们对他人关爱,再次唤起我们对高尚师德的仰望与追随。
&&&&&&&&&&&&&&&&&&&&&&&&&&中国教育报日头版头条
欧平琴的学生同事回放她生前工作生活片断
“小妈”大爱
——追忆小妈老师欧平琴
&&&我叫侯细平,是一名听障人,我是欧老师带的第一届毕业生。从小学二年级至初中毕业,欧老师一直是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八年的时间里,欧老师亦师亦母,教育和陪伴我们成长。毕业那天,刚刚知道欧老师没有孩子的我们一致改口称欧老师为“小妈”,因为,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我们就是她的孩子。
&&&小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小妈对我们的教诲和帮助仿佛就在昨天,此刻,我深怕情郁其中、不能自已,而不能彰显小妈心灵的高洁和美丽;我张口难言,吐字无声,我担心我无声的呐喊,表达不全小妈的无边大爱。
我出生在大箕铺镇后畈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祸从天降,4岁生病时由于打错针导致耳聋,我失去的不只是语言能力,还有童年的幸福和快乐。虽然父母带着我跑遍全国四处求医,但无情的结果最终让我在无声中绝望……从有声走进无声,那段黑色的时光里,我的记忆中只有妈妈的哭泣、爸爸的忧郁。
&&&1997年,我的母校成立了,我幸运地成为了大冶特校的第一届学生,虽然当时没有专业教师,我们也都超过了入学年龄,但难得的求学机会让爸妈得到了些许安慰。1998年,我读二年级,小妈来了,她是那样的美丽,看上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啊。可就是这样一位姐姐样的老师成了我们今天的小妈,她教我们文化知识,带我们游戏嬉闹,教我们做人做事,带我们逛街购物……姐姐样的欧老师是一位严谨的恩师,一个慈祥的妈妈。
&&&记得小锋到我们班时,刚开始不习惯校园里的生活,一到晚上就哭着、闹着想出校,激动时还时常往校门冲。城区的老师都回家了,留校守学生的只有小妈一个。每当这个时候,小妈总是紧紧抱着他,小锋也总是拼命挣扎,又是撕咬,又是抓挠。每次一番折腾过后,小妈手上、脸上、脖子上都会留下了一道道血印。尽管这样,她一点也不生气,而是无限爱怜地看着我们。看到小妈这样,小锋也会慢慢地平息下来。
就这样,我们在小妈一颦一笑的影响中,在小妈充满爱的光辉照耀下成长着……
为了让我们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受季节的变换、世界的奇妙、生命的美好,春天里小妈带着我们去公园放风筝,去观察种子的萌发、花朵的吐艳。
为了给我们过生日,一向对自己节约的小妈毫不吝啬给我们买美丽的大蛋糕,熬香浓的鸡汤,让全班同学同乐,同学们围着蛋糕蹦跳的场景终身难忘。
为了让我们增长知识,看到难得的气象景观,小妈凌晨两点多从家里跑到学校,喊醒我们一起看流星雨。
为了让我们习得更广的生存机会,小妈自学厨艺,买来锅碗瓣盆,利用课外时间教我们烹饪。
在校时,我们的事儿小妈会管;毕业了,我们的事儿小妈也会管;同学们的事儿小妈会管;同学们家里的事儿,小妈也会管。
2011年我大学毕业,一直没找到工作,我再次跌入人生的低谷,烦闷的情绪淹没了我的全部。小妈第一时间把我叫到学校,帮我在报刊、网络搜寻适合我的各种用工信息,后来又带我去残联、劳动局等部门单位咨询求助。找到与我所学专业相符的、与正常人对等的工作岗位,其中困难重重,因为我是听障者,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但小妈毫不气馁,不断给我打气、鼓劲。这期间,为了缓解我焦虑的情绪,欧老师还带我去她恩施老家,旅游散心。现在,我在山力板带工作,我生活得很幸福。但是“没有小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小芳是我同学小龙的妻子,她走路不太方便,其他方面都是正常的。她认识小妈是在她和小龙认识之后。“小芳不仅漂亮而且朴实,能和一个聋哑人结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我非常感激小芳……”小妈这样说。还把小芳当作了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一样看待。那天,他们在大冶拍结婚照,小妈为了祝贺他们,专门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回家时天色已晚,又在下着大雨,小妈又自已花钱租了一辆车送他们回金山店。
后来,小芳看病时小妈帮忙找名医并陪护左右;小芳生孩子时小妈不顾天黑,下班后从学校赶到医院;小芳的父母因为在自家的果园里架设电网,意外将人电死,被关进了看守所,小妈知道后,来到果园帮他们采摘桃子,并且到看守所去看望,忙前忙后……
小龙喜欢烹饪,在小妈的帮助下,2007年,东楚厨艺的老板罗文将肖龙平招收进去当厨师,为了表示感谢,小妈特意制作了一幅剪纸画,送给罗老板。后来,小龙和小山想合伙开早餐店,又是小妈利用课外时间,顶着烈日为他们找门店、跑手续,前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店子开张后,小妈一有空就去店里帮忙,教他们如何接待顾客。
我们每一个人结婚,都是小妈最开心的日子,“我亲爱的儿子,祝您幸福!也希望我们班的学生都能如自己所愿,找到一份美丽的爱情,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妈总是亲切地喊我们“亲爱的儿子”,她的祝福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幸福,她甜美的笑容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激和憧憬。
“儿女们”的事儿,小妈都记在心中。她几乎给我们每个人的孩子送过婴儿用品,有的还买过多次;小威家建房子缺钱,小妈主动掏出了2000元;小亮的父亲受了工伤,她主动前去看望,给了2000元救急;前几年小龙为了感谢她,给她送了两瓶蜂蜜,第二天,小妈就买了一件羽绒服回送给他。
小妈是爱的天使,她用爱普照着我们。她常常教导我们要诚实做事、诚信做人,要自强自立,不能怕吃苦,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现在,我和同学们都很努力,我们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老板和工友的认可和赞许。
“亲爱的小妈,您一定要好起来,我们不能没有您!”得知小妈病重的消息,我们无法相信事实。4月3日,我和小灿组织同学们去青铜文化广场为小妈点烛祈祷、放许愿灯;4月6日,我和同学们又去东方山为小妈祈福;小妈病后,小灿制作专门网站转载小妈事迹,为小妈加油;同学们日夜端着手机,等着在医院守护小妈的老师传来好的消息……“只要小妈能醒过来,让我折寿换取小妈的健康吧。”我不止一次这样想。在武汉医院重症室外的探视房里,看到全身插满管子的小妈,我撕心裂肺般地痛,昔日笑容甜美、阳光灿烂、善良纯朴的小妈怎么成了这样?我怨恨上天不公平,不应该让我仁爱的小妈受此苦痛。
&& 今天小妈走了。
曾经日夜陪伴我们的小妈走了;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17年的小妈走了;被我们用生日蛋糕涂成花脸的小妈走了;在深夜陪我们看流星雨的小妈走了;提着大袋婴儿衣服,大汗淋漓来看我女儿的小妈走了……
看着母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哭红的眼睛,看着他们憔悴的面容和不舍的眼神,我知道,我们需要坚强。小妈走了,大冶特校还有很多像小妈一样的老师,我们不孤独。
小妈,您永远是我们的妈妈,每年您的祭日,我们都给会您磕头,也请求您,到网上祭堂,看一看孩子们给您的留言。
小妈,天堂里没有病痛,您一定要快乐,一定要幸福!&&&&
小妈,我永远想您!
&欧阳,永远的丰碑
——追忆我的同事欧平琴
大冶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陈珊
欧平琴,同事们都亲切地呢称——欧阳。欧阳,是我最敬爱的同事,人生路上的导师;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最温暖的家人。失去她,我痛苦万分!
这些天,我几乎不敢去抚摸她坐过的办公桌,看她笑得灿烂的相片。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在自己的QQ中说:“没想到以这种方式瘦下来,再也不减肥了,你要是活着,我胖成一头猪又怎样?”
她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六载,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的言行给我最坚定的信仰,是我所有力量的源泉。她的事迹,她的精神会活在每一个了解她的人心中,我相信,她的生命会以这种方式延续!
&&&我获得过全省“十佳”师德标兵,获得过全省“五一”劳动奖章,但是如果没有她,我怎么可能会取得这些成绩呢?是她教会我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怎样用实际行动去爱残障孩子。
1999年,我师范毕业刚参加工作,就是她手把手带着我。当时我们学校创办不久,可以说“一穷二白”,条件很艰苦,学校没有语训设备。为了让班里的聋哑孩子开口学说话,每一节课,她都用最大的声音、最夸张的口型讲课。她班上程庆亮、肖龙平几个人残余听力好,每天早上,欧阳就会早早起来,在教室里一遍遍地专门训练他们发音,而自己却年纪轻轻就长期咽喉发炎,口袋里经常装着润喉片。我心疼她,劝她别那么大声讲课,她却对我说:“聋哑孩子要是学会说话了,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我牺牲一下喉咙又怕什么呢?”
当时学校只有一个生活老师,却有几十个聋哑孩子住读,他们年纪都很小,每天半夜,有七八个小孩子需要叫起来上厕所,要不然就会尿床。这些聋哑孩子都听不见声音,晚上怎么叫都不醒,厕所离寝室很远,中间还隔着五六级阶梯,睡得迷迷糊糊的孩子特别容易摔跤。于是每个夜晚凌晨两三点,欧阳总是带着我,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走到宿舍,帮生活老师一起,一个一个抱着他们上厕所,然后再一个一个抱回床上去。这一抱就是几年。
学校有一些学生是弱智孩子,年纪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上课时大小便经常来不及就拉到裤子上,为了不影响正在上课的同事,也是她,默默地走出来,带着我,面不改色地给这些弱智孩子清理干净,换洗衣物。
在人生的成长路上,只比我大一岁的她,是我的导师。是她,教会了我把爱的阳光播洒到每一个残障孩子的身上,教会了我怎样用实际行动诠释“没有爱就没有特殊教育”的内涵!
&&&学校刚创办时,有一半老师是从普校转过来的,刚走上新工作岗位的她们,和聋哑孩子不知如何沟通。每当这时候,都是欧阳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记得一位姓刘的班主任,她班里有一个叫春林的孩子,春季开学了却辍学在家不愿来,是欧阳自告奋勇,陪着刘老师来到位于金牛镇袁铺村的春林家。刘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着春林父母,欧阳则拉着春林,比划着做思想工作,等终于说服孩子来上学时,天色已经很晚,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她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漆黑的乡路上,跌跌撞撞花了两个多小时才从袁铺村走到金牛镇。欧阳啊,二十多里漆黑的泥巴路,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雨下得那么大,路是那么长,夜是那么黑,你们是怎样走过来的啊!等朋友用摩托车接她们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刘老师心里过意不去,想感谢欧阳时,欧阳却爽快地说:“我们是一个学校的姐妹,不要说谢谢!”
我的同事汤老师永远忘不了,2006年身患重病,在最脆弱的时候,是欧阳,主动向她推荐自己熟悉的专家,亲自带着汤老师到武汉中医院,跑前跑后为她挂号,排队买药。
忘不了的还有她的同事、恩施老乡杨渊,1999年,杨渊刚到大冶特校实习,结果出了水痘,也是欧阳带着人生地不熟的她到大冶中医院看病,也不在乎别人说水痘会传染。看完病后,还为她熬药,直到病好。
正是因为有了欧阳对同事的无私帮助,我们学校的老师才互相之间亲密得如同兄弟姐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学校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今年3月份,我们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三八红旗手”。
&&&欧阳把爱给了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更多的爱则给了残障孩子。她像妈妈一样爱着自己班里的学生。
&&&记得二十岁的她刚参加工作就担任了聋班二年级的班主任。新学期开始了,班里来了一个插班生叫小威,虽然已经十岁了,可是因为营养不良,个子在班里是最矮小的。小威家住在金牛镇西畈边远农村,上学需要先步行半个小时到西畈街,再坐四十分钟的麻木到金牛镇,最后坐两个多小时的客车来到学校。小威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父母都出远门打工,为了减轻小威家庭负担,欧阳主动提出收留小威,整整一个学期没让小威回家。一个正是青春年华的漂亮姑娘啊,当别的老师放假离开学校时,她却要像妈妈带儿子一样,每天给小威做饭吃,带他玩,晚上带着他和自己一起睡。小威读四年级时的一个夜晚,他的肚子疼痛难忍,欧阳半夜把他送到医院,医生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清贫的她四处找人借钱为小威垫付住院费,小威住院的每个夜晚,欧阳整夜整夜地陪着他,照顾着他。追悼会上,小威哭着说自己一辈子都欠欧老师的!
&&&在重病期间,欧阳还记挂着转学的学生,“小奇,怎么样了?”那一刻,所有人潸然泪下。进入重症病房后,她每天都在昏迷,全身插了很多管子,我们只能在病房外和她打电话沟通。那天我们带学生去,先是她爱人给她说话,她动也没动。轮到我打电话时,我说候细平来了,她居然使劲地踢了一下被子,我说肖龙平来了、张威来了,候细平正看着你,她又使劲踢了一下被子!我不知道一个多月没吃东西的她,高烧了两个月的她,昏迷了十多天的她,是什么力量使她在听到学生名字时,能那么猛烈地踢动被子,告诉我们,她在想着她亲爱的学生!
欧阳的爱是无私的,她的爱不仅温暖着学校的每一个孩子,还温暖着残障孩子背后的家庭。家住阳新的小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弱智孩子,欧阳曾经带过他半年,包下了小民所有学习生活用品。后来欧阳没有继续当小民的班主任了,她还是记挂着这个孩子,记挂着他的家人。有一天课间操的时候,她发现小民的鞋破了个大口子。中午,欧阳约我去逛街,我发现她身后还跟一个小小的身影,他就是小民。她带着我们直奔商场,给小民买了一双运动鞋。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小民换上新鞋时,呆呆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售货员好奇的问小民:“谁是你妈妈啊?”欧阳露出一脸的笑容,一把搂住小民,大声说:“他是我儿子!”
可能因为欧阳的善意,小民智力低下的爸爸特别信赖欧阳,常常到学校来找欧阳“借”钱,买衣服,买农具,甚至特地来学校向她借回家的车费,欧阳明明知道借出去的钱是一去不回的,她还是一次次地把钱借给他。
&&&生活中,欧阳是个至仁至孝的人,她的公公婆婆都八十多岁了,老人在城里住不惯,坚持要住在汪仁老家,破旧的老房子里连台电视机都没有。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孤独,欧阳常常趁放假时间回老家陪伴老人,最长时她一个人陪着二老住了一个月。偶尔婆婆进城住段时间,欧阳担心老人在家太孤单,出门到哪都带着她婆婆,走哪儿都搀着婆婆的胳膊。
&&&有一次公公无意中感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去过北京。欧阳听到了,暑假时她就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妈妈、公公、婆婆三个老人到北京旅游。为了让老人玩得更安全、更尽兴,她没有报旅行团,而是自己当导游,安排着三个老人的行程,整整玩了七天,老人们尽兴而归!她还带着公公婆婆到武汉看菊展、游黄鹤楼、拜归元寺;带着爸爸和二姨游武当山。她和爱人都是再婚走到一起的,刚结婚就背着外债,她拿着自己仅有的三万块钱给爱人还帐,在这么拮据的情况下,她还主动拿钱给农村的公公婆婆修洗澡间、卫生间,说是怕老人家年纪大了,不方便。今年病重在武汉住院时,她还惦记着婆婆治冠心病的药快吃完了,叮嘱爱人一定记得买药送回去。
何其有幸,能与欧阳这样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人同事。何其有幸,能与欧阳这样善良朴实、至仁至孝的人为朋友。
欧阳离世到现在,我始终走不出悲痛,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宣讲,如实地告诉大家,欧阳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送别她。引用欧阳日志中的一句话:“明知送别时几多伤心,然而还是要送,仅仅是为了把离别的时间拉长点,再拉长点....”
你走时,思念的种子就发了芽,到现在已是满树繁花,每一朵都让人痛彻心扉!
欧阳,你,永远活在我心中!
&师爱永恒& 大爱无疆
&------追忆欧老师
&&&大冶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
我叫朱红莲,大冶特教学校校长。身为欧平琴生前的同事和老大姐,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近来,每次回忆欧老师的生前事迹,于我而言,都是一次深深的心灵伤痛,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欧平琴,弘扬欧平琴精神,今天,我愿意尽力忍住内心的情感波澜,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欧平琴——一位美丽的特教女教师。
日,欧平琴出生在鄂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土家族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的欧平琴懂事好学,小小年纪,她就学会帮父母卖菜补贴家用;初中时期,成绩优异的她就被评为恩施自治州优秀三好学生。
贫寒的家境,挡不住向上的脚步,初中毕业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欧平琴毅然把上高中的机会留给了哥哥,自己选择了到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就读。在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凭借开朗的性格很快她就担任了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她苦练教学基本功,她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在学校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1998年夏天,欧平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时的欧平琴首先想到的是回到生她养育她的故乡,她憧憬着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回报家乡教育。一副精彩的人生画卷似乎正在她面前徐徐展开……
而此时,在距离恩施几百公里外的大冶,大冶特教学校首任校长王英胜正为学校招不到专业教师而发愁。
创业维艰,成立于1997年9月的大冶特教学校刚开始一穷二白。没有校舍,只能与市育才小学合校办公。没有专业人才,只有6名普校调入的教师。王英胜校长磨破了嘴皮,说尽了好话,终于来了一位专业老师,但是没两天这位老师就以条件太差为由选择了离开。
没有专业教师,学校就不能正常运转。无奈之下,1998年夏天,王校长亲自前往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求援,校领导推荐了欧平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了解大冶特教学校情况后,欧平琴又一次毅然做出了选择,告别了一心牵挂的父母,挥别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她孤身一人来到了大冶特校。面对质疑,面对不理解,欧平琴说:与家乡相比,大冶更需要我。在大冶,我更能发挥我的专业优势。大冶特教学校条件暂时艰苦,但我出身农民家庭,吃点苦算得了什么。
从此,一颗美丽的心灵在冶邑铜都的怀抱里温暖地跳动;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她用大爱唤醒一个个曾经黯淡的生命。
教育孩子不容易,这是为人父母者普遍的感受。殊不知,教育残疾的孩子更不容易!
多少个晨昏日暮,多少次冬去春来,多少年花开花谢,她穷尽自己全部的爱,走进残疾孩子的世界,从此,再也无法分离。
一次次教学生刷牙、洗脸、穿衣、叠被,日复一日,需要多少耐心与爱心,只为了让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孩子活得像个人;
一张张亲自手绘的识字卡片,工整的汉字,栩栩如生的图画,饱含多少心血,只为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窗户;
一篇篇学生稚嫩的日记,密密麻麻写满红批,牺牲多少宝贵的光阴,只为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方便他们与社会正常交流。
她的足迹踏遍大冶和阳新的山山水水,为的是了解孩子生活的环境;
她练就一口地道的大冶话,为的是方便与家长的交流;
她悄悄给学生家庭送去几百块钱,为的是让他们能过上一个好年。
孩子们发烧生病了,她背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孩子们想家了,她买来好吃的陪护在身旁;孩子们闹情绪了,她把孩子揽在怀里轻声劝慰;孩子们毕业了,她还得为孩子们找上合适的工作而奔波劳碌……
她曾经担任学校教导处主任,后来辞去了职务,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把我的时间全部奉献给教学还有我的孩子们。不做行政工作,我将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他们学习……”
2011年秋,因工作需要,学校决定调任她担任培智班班主任。我找她谈话,没等我把话说完,她用惯用的笑容回答我:“我没问题,服从学校安排。”与聋教班相比,培智班里的孩子教育难度更大。我原以为她会摆出种种理由推辞拒绝,没想到她竟如此爽快。
2012年,作为我校代表,欧平琴参加湖北省江南片区特殊教育教师说课比赛。赛前,她特地拿着模拟说课稿到我办公室来,依然是笑意盈盈地对我说:“校长,您在普校工作多年,说课这方面您相对有经验,麻烦您给我的稿子把把关。”她的表情是那样谦逊,让我无法拒绝。后来,我带着她一起去通山县参加比赛,比赛结果出来,她又一次获得一等奖,一下台她像个孩子似的搂着我又蹦又跳,喜悦与高兴溢于言表。我明白,这喜悦与高兴的背后,包含着她无数的心血。做就一定要做好,在业务上她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1999年10月,大冶市教师师德演讲比赛,欧平琴获得第一名,这是她工作以来获得的第一个荣誉。2001年,她组织编排并主演的诗配舞节目——《有这样一位特教老师》在第五届黄石美育节获特等奖。许多单位向她伸来了橄榄枝。2000年前后,大冶市全面开展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欧平琴是全市第一个获得省级测试员资格的老师,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想把她招去,她谢绝了,她给领导的回答是:特教学校虽然很累,但这里更需要我。
&&&2001年,大冶市委举行大型展览,让欧平琴去当解说员,她那标准的普通话和温暖的微笑赢得了一致好评,展览圆满成功。市委宣传部想调她过去,时任校长王英胜也同意了。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再一次拒绝了领导的好意。
这就是坚守特教16年的欧平琴。一个爱生如子,亦师亦母的人;一个与学生同呼唤共命运的人;一个勤奋钻研,业务精湛的人。
16年来,这位大山的女儿用无边大爱赢得学生与家长的爱戴。16年,一路行来,有辛酸,也有荣耀,她先后被评为大冶市首届“十大名师”、大冶市优秀班主任、黄石市优秀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
如此优秀的人才,如此仁爱的好老师,我原以为老天会眷顾她、怜惜她。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竟然会如此匆匆地离我们而去。
3月22日,我和几位女教师去武汉同济医院看望她。这个曾经美丽得像花一样的女子,如今高烧不止,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我的心一酸,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她挣扎着动了动嘴,大家猜她有话想说,赶紧拿来冰袋帮她降温。她努力睁开眼,从嘴里挤出几个字:“小奇怎么样了?
那一刻,我不能自已,跑出病房,失声痛哭。小奇,是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小奇转学时,欧平琴已住院。可能是初到陌生的环境不适应,离校后的小奇用短信跟欧老师倾诉过。于是,小奇成了欧老师病重期间最大的牵挂。
欧老师病了,病得很重,同事们心痛不已。欧老师得的是结核性脑膜炎,即使治愈了,也极有可能留下后遗症。但我们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要她还活着,哪怕呆了傻了瘫了瘸了,后半生我们都陪她过。把她接到学校来,我们会像照顾学生一样的照顾她,让她跟着我们一起上课,一起生活。”
“欧阳,你要挺住,我们都在外面等着你!等着你早日好起来。”我一次次在病床前、在重症室外的探视房里默默地呼唤着她,多希望再看到她甜美的笑容、动听的声音啊。
病房里,教育局的领导来了,老师和同学们来了,亲人和朋友来了,你最挂牵的孩子们也来了,还有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来了,大家通过媒体了解你的事迹,感动于你的大爱无边。我们一次次聚集在重症室外,多想唤醒昏迷的你啊!
呼吁,祝福,捐助,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们行动起来了……然而,面对病魔,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无能为力。
“夜雨三更齐滴泪,马年四月共含悲。”日晚,我和在医院陪护欧平琴的三位老师一起,坐上了从武汉同济医院回大冶的救护车。一路上,我泪如泉涌、痛彻心扉,我无法相信灿烂如花、热爱特教、爱生如子的她舍得离开,我无法接受这惨痛的事实。12日凌晨,欧老师带着对特教事业的无比眷恋,带着全体特教人的悲痛,带着对无数残障孩子的牵挂,带着亲人的无比痛苦,永远地走了,年仅36岁。
欧老师的离去是我们特教学校的巨大损失,是大冶教育的损失。但是,她为特教学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大冶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爱从学生渗透到家庭到社会,她的情怀和风范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她虽然已经离去,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每次翻开她的日记,我都流泪;每次看到同事们悲痛的神情,我都心痛;每次面对那些沉入思念无法自拔的孩子,我都无助。我知道,我们该忘却她,太多的悲伤是她不愿看到的;我知道,我们该远离她,太多的难舍也是她不愿看到的。我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她最爱的,当成我们最宝贵的;把她最牵挂的,变成我们最呵护的;把她最幸福的,当成我们最执着的。
只有这样,一颗颗颤动的心,才能慢慢平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