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车管所苏家埠刘姓氏起源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市拟以六安历史名人命名道路,六安有什么名人?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提名& & 王牛路& &&&此人牛逼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洪学智必须有!不是他六安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才能通铁路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六安也有长安街,今天我就从头走到尾,跟北京的不是一个概念啊,逗猴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wuqishuai 发表于
六安相关部门起路名用屁股拍板,什么淮王街,皋陶路,真新鲜,本人土生土长的六安人就没听过什么“淮王街” ...
你说的是南京的路名吧!那应该叫虎踞路!虎跑?还狮吼呢!
虎跑泉,杭州虎跑路,香港轩尼诗道,北京霄云路&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经一经二经三这些路是在经期想出来的吗
每个城市都有这路&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六安名人好多好多的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倪发科路。英译名:FUCK&&YOU&&ROAD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你说的是南京的路名吧!那应该叫虎踞路!虎跑?还狮吼呢!
虎跑泉,杭州虎跑路,香港轩尼诗道,北京霄云路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倪发科路,逮一个,命名一个,让老百姓天天去轧马路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渣巴头路,你看可照?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呵呵呵呵。。。。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刘希平,原名畹蘅,字兰香,安徽六安人,1873年出生于六安施家桥。青年时期,同情并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1906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创办安徽江淮大学,担任教育长兼教授。1918年,刘希平应赭山省立五中校长潘光祖之邀,来校担任修身课教师。1920年,省立五中师生一致推举刘为校长。刘希平担任校长后,主张教育“以诚化人”,办学社会化,提出“经济公开”、“校务公议”两大口号,使学校民主空气十分活跃。他还为学生订阅《新青年》、《新生活》、《新潮》、《湘江评论》等书刊,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1920年秋,刘希平在芜湖首先倡议“学校社会化”,提出“学生要到社会上去”、“学生要和平民交朋友”等主张,得到五中广大师生响应。他领导五中师生先后在长街原徽州会馆办起商业夜校,在赭山脚下观音松处办起芜湖工读学校,在芜湖四明公所(今市教育局)办起商人夜校,在今交通银行附近办起工人夜校,并在芜湖郊区办起农民夜校。在省立五中学生中,先后涌现出蒋光慈、祖茂林、吴葆萼、张怀璋等一批优秀人才。
楼上提及的“在省立五中学生中”的省立五中是这个地方:
[attachimg]1033988[/attachimg]&
看到这段叙述,我不禁想起本世纪初(2000年—2005年),芜湖在规划命名市区地名时采取淡化政治名称策略,多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八府地名和一线城市地名,在这种策略下,镜湖鸠兹广场前的“人民路”不见了,变&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改毛线,再改又怎么样?
不把城市治理好尽一天到晚瞎整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刘希平,原名畹蘅,字兰香,安徽六安人,1873年出生于六安施家桥。青年时期,同情并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 ...
& &&&看到这段叙述,我不禁想起本世纪初(2000年—2005年),芜湖在规划命名市区地名时采取淡化政治名称策略,多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八府地名和一线城市地名,在这种策略下,镜湖鸠兹广场前的“人民路”不见了,变成了北京路,凤凰美食街前的“劳动路”不见了,变成了中山北路,莲塘小区(靠近方特)前的“解放路”也不见了,变成了天门山路,总之,凡是含有此类词的街道名都变更了,不过可笑的是,很多芜湖居民身份证上住址还是人民路,劳动路和解放路,另外在今天北京路上的邮局却不是“北京路邮局”,而是人民路邮局,北京路邮局却在北京西路电信大楼对面,这些都是当年街道改名后,市政机构没有跟上配套的结果,影响至今存在。
所以说六安人思想还是很非常落后,封建,闭关。芜湖人就很会起路名,不仅会起而且还真敢改,我本以为芜湖本来就有"北京路“,中山路“,“天门山路”,居然是篡改的啊,你看改的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刘希平,原名畹蘅,字兰香,安徽六安人,1873年出生于六安施家桥。青年时期,同情并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 ...
楼上提及的“在省立五中学生中”的省立五中是这个地方:
DSC_0141.JPG (252.14 KB, 下载次数: 51)
01:38 上传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方向感新风格个号发现个很好吃几个交汇处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这一贴里很多啊!
  英布(?——前195)因坐法受过黥面,故又名黥布,秦时六县(今六安市城北乡)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暴发农民起义,英布率骊山刑徒数千人起义响应,归属楚项羽。他作战英勇,常为先锋,率部从间道击破守函谷关秦军,使项羽得入咸阳,被封为九江王,都六。楚汉战争中,英布叛楚归汉,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刘邦封他为淮南王,仍都六。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因彭越、韩信相继被刘邦所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至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
  文翁(前156——前101),字仲翁,西汉舒县(今舒城县河棚区文家冲)人。西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地(今四川)郡守。当时蜀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文翁到任后,提倡教化,选派郡县小吏张叔等十余人去长安受业“博士”,回蜀后委以重任。文翁在成都创办学宫,招收各郡县弟子入学。并规定凡入学者可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可选拔为郡县小吏。自此,蜀中子弟入学者日增,促进了蜀郡文化的发展。汉武帝曾为此嘉奖文翁,并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蜀郡,设立学宫。《汉书》载:“景武间,文翁为郡守,教民读书法令”,“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华阳国志》载,文翁为蜀守时,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发展了农业生产,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后人为纪念文翁,修建了文翁祠,今天的成都市还有“文翁石室中学”。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汉舒县(今舒城县)人。周瑜出生于官宦世家,英俊魁梧。东汉初平年间,孙坚兴兵讨董卓时,徙家于舒。周瑜让出道南大宅给孙坚母子居住,瑜与孙坚长子孙策同庚,交情甚密,结为昆仲。汉建安三年(198年),孙策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故有“周郎”之称,与孙策分别娶乔玄之女大乔、小乔为妻。周瑜精通兵法,多谋善战,深得孙策器重。建安五年孙策逝世,临终前对其弟孙权等人嘱咐“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继位,授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政事。
  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授周瑜为大都督,领兵讨江夏,打败黄祖。当年九月,曹操领百万之师,水陆并进,直取江东,孙权畏惧,群臣议降。周瑜与鲁肃则主张迎战,并提出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他与诸葛亮采用火攻战术,火烧赤壁曹营,大获全胜。赤壁之战,周瑜在南郡大战曹仁时中箭受伤,仍坚持上阵,战败曹仁,夺得南郡,被封为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周瑜领兵取西蜀,行军至巴丘时,因箭疮迸裂而逝,时年36岁。
  周瑜不仅擅于武功,还精于音乐,时人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
  吕夷简
  吕夷简(978——1043)字坦夫。先祖莱州人,其祖父龟祥知寿州,子孙遂为寿州人(今寿县)。举进士。宋真宗时,屡次奏事,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初年,刘太后临朝时任宰相,阻止浮费。仁宗亲政后,仍任宰相。西夏用兵,契丹遣使索关南10县地,都由他筹划应付。然增加岁币,增募军队,使支出大增。范仲淹建议革新,被他排斥。因此,大为时人不满。庆历三年(1043年)授司徒,以太尉致仕,封申国公,徙许国公。是年卒,谥文靖。
  吕公著
  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寿州(今寿县)人,吕夷简之子。幼好学,常废寝忘食,遇事深思熟虑,行动果断。后举进士。宋仁宗、英宗两朝历任天章阁侍制等职。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御史中丞,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旋屡任外职。宋哲宗即位后,高太皇太后临朝,他和司马光同被召用,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废除新法。不久,司马光病死,他独掌国政,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卒,赠申国公。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自号龙眠居士,宋舒州(今舒城县)人。李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任大理寺卿,喜爱文物和名画收藏。在父亲影响下,少时极喜爱书法和作画。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中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中任小官,晚年辞官还乡,归隐龙眠山。
  李公麟博学多能,精于诗文、书法、绘画,尤以绘画成就最为突出,善画人物、鞍马和佛道像,亦工山水,博采历代画坛流派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善用线描,运笔如行云流水,多不设色。画意深奥,神态生动,所画《五马图》、《临丰偃牧放图》,被视为珍品。李公麟与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米芾交契甚厚,其作品仅《宣和画谱》上记载的宫廷藏画就有107件。他的艺术思想也很进步,以“立意为先”、“以喻世教”为创作宗旨,被时人推为“宋画第一”。1961年,北京中国画院将其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崇宁五年(1106)病逝,终年57岁,其墓在舒城县城南五华里。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寿春(今寿县)人,先世为东莱(今山东掖县)人,故称东莱先生。南宋理学家和诗人。他幼时聪颖,得到曾祖吕公著的钟爱,16岁时因作诗呕血而得疾终身。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赐进士,时年53岁。八年,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军国大事多所论列,因得罪秦桧而被罢官。
  吕本中对理学颇有研究,诗作中也反映了“贫贱勿压”、“富贵勿羡”,“丝毫之畏,勿萌于心,无有内外,亦无深浅”等思想,有《童蒙训》、《诗友·沆录》等理学著作。诗作在当时亦负盛名,受到南宋爱国诗人曾巩、陆游的推崇。陆游称其为“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他自言承江西诗派,但能扬弃江西诗派好奇尚硬、怪僻拗涩之弊病,使其诗呈现浑厚雄奇、清丽平易、不见雕凿、音调谐美的风格。现存《东莱诗集二十卷》,诗八百多首,成为师承江西诗派而又变革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他生平经历了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目睹宋政权不抵抗政策及中原沦陷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期诗作多表达其忧国忧民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感。绍兴十五年(1145年)逝世,时年62岁。
  喻仁 喻杰
  喻氏兄弟系六安州(今六安县)人,生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兄喻仁,字本元,号曲川。弟喻杰,字本亨,号月川,元亨兄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兽医学家。
  元亨兄弟不仅兽医理论知识广博,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元亨疗马集》传世。书中对畜牧饲养、中兽医基础理论、疾病诊断防治以及针灸、中药和验方等都作了论述,内容广泛详尽,实用性强,其针灸学更属兽医界独创。属集古代兽医之大成的经典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并传往海外,为300多年来流传最广的兽医著作,对我国和世界兽医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尊为世界兽医学界鼻祖。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60年出版了《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一书。
  张野圹
  张野圹,寿州(今寿县)人。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昆曲音乐创始人之一。善弹三弦,善唱北曲,亦登台扮演角色。明嘉靖年间获罪,谪发太仓,娶昆山音乐家魏良辅之女为妻,一起研习南曲、北曲和三弦,精心改制北方三弦,更定弦索,使琴腹稍小而圆,后在南方广为流传。辅助魏良辅对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整理,加工成“水磨腔”(即“昆腔”),经他改造后的三弦也成了伴奏主乐器。
  郭怀西
  郭怀西,六安州西关山岭(今六安市独山)人,字宁庵,清乾隆时期兽医学家。他自幼读书,乡试多次未中,决心学习兽医,攻读很多中兽医古籍,知识渊博,医术高明,行医50余年。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认为《元亨疗马集》虽是一部集前代兽医学之大成的好书,但因多次翻刻,讹谬日增。遂发奋对其考订,查阅古籍和广搜民间验方,将书中要语秘诀、奇针治法、奥义良方一一注明。对每种病症表现,病因分析及古代名医论述、治疗方法,都有详细说明。并编歌诀,绘图形,便于推广应用。所编《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继承并发展了《元亨疗马集》的内容,在中国畜牧兽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安徽省农科所、农业厅和安徽农学院等单位收集整理,1983年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熊一本
  熊一本(1778——1853),字以贯,号介臣,六安州(今六安市)人。幼年聪敏好学,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被清廷以庶吉士授主事,任刑部总办。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台湾知府,二十三年升任台湾道台兼提学使。任职期间勤谨从政,着意开发,积极加强海防,剿灭海盗,奖励垦殖,兴修水利,并四次主持科考,选拔人才,对安定台湾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均起了积极作用。
  熊一本在台任职13年,后因病回归故里,咸丰三年(1853年)病逝。
  周祖培
  周祖培(1793——1867),字叔滋,号芝台,今金寨县牛食畈人,清朝大学士。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旋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甘学政、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文渊阁直学龄前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兵户吏等部尚书。不仅勤于政事,还长于文墨。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宣宗实录》馆稿本副总裁。咸丰六年(1856年)《实录》告成,赏加太子太保衔。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攻陷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朝廷内外一片混乱,周祖培被授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并拜为体仁阁大学士(实掌宰相之权)。十一年,咸丰帝死于热河,慈禧太后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争夺政权,宫廷内讧,待穆宗携两宫太后还京,周祖培与大学士贾祯疏议“垂帘听政”,并请更正“祺祥”年号,受慈禧太后嘉奖。
  同治六年(1867年)病死于北京,葬于金寨县南溪瓦屋基。
  涂宗瀛
  涂宗瀛(1812——1894),字阆仙,号朗轩,六安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同治元年(1862年)大挑一等,六年知江宁府,九年升任苏松太道员,十年升湖南按察使,后改任布政使。光绪三年(1877)年,任广西巡抚,后改任河南巡抚,七年调任湖南巡抚,后升湖广总督。发迹后建宅第于六安城内二道巷,晚年居此。著有《涂大司马年谱》、《涂朗轩尚书政书》、《重建江宁普育堂志》、《童蒙必读书》等书,同治、光绪年间以“求我斋”、“六安斋”为堂号,刻印书籍20多种、200多卷流传于世。
  杨歧珍
  杨歧珍(1836——1903),字西园,回族,寿州(今寿县城关)人。幼习武术,17岁时随父佐理寿州团练,巡防州境。次年,清廷招募寿勇,与父投营留防于江苏省六合县。咸丰六年(1856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杨歧珍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清政府赐“裴凌阿巴图鲁”勇号。
  光绪元年(1875年),杨率马队三营驻防保定、河间诸境,光绪十年调防镇海。次年正月,法国兵舰两犯镇海,杨率部于招宝山击伤法国兵舰两艘。五月,召回台州,赏头品顶戴,十月补江南狼山镇总兵。光绪十三年,调任浙江省定海镇总兵。光绪十八年七月,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光绪二十年加尚书衔,赐御书“福”、“寿”单字匾两方。是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海疆多事,七月,渡台驻台北府,力筹防务。次年4月,中日两国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后,杨奉令回闽。光绪二十九年十月病逝。
  孙家鼐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蜇生,自称澹清老人,寿州(今寿县)人。父早逝,赖母林氏抚养成人。长兄设塾教学,随兄就读。咸丰九年(1859年)中状元,授修撰,历任侍读,入直上书房。光绪四年(1878年),与尚书翁同稣一起授光绪帝,任内阁学士,后擢工部侍郎。十六年,授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他力主议和。二十二年,主办官书局。二十四年,以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身份掌管学务,管理京师大学堂。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孙任礼部尚书。历任体仁阁大学士,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及学务、政务大臣、编纂官制总司核定等职。三十三年,朝廷设资政院管理国家政务,孙家鼐和溥伦同为总裁。次年二月,封为太子太傅,赐建太傅第于寿州北街。
  晚年积极主张兴办工业。曾与马吉森一起在河南创办广益纱厂,协助侄孙孙多森在上海创办阜丰面粉厂。此外,还向启新洋灰公司、北京自来水厂、井陉矿务局、滦州煤矿等处厂家投资,发展民族工业。庚子事变后,编修官刘廷深上疏光绪帝,责其政事失职,孙不与争辩,自认其过。后皇帝命他推荐御史,孙唯独保举刘廷深,似此不记前嫌,用人唯贤,以国事为重的胸襟,颇受时人赞誉。
  宣统元年(1909)病逝于北京,谥文正公。次年,葬于寿县南九龙乡柳圩附近。
  石德宽(1885——1911),字景吾,亦作敬吾,后易名经武,寿县石家集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同乡张树侯、段子祥等考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三十一年秋参加安徽新军,并加入“岳王会”组织,被推举为“岳王会”皖部纠察员。三十二年经吴畅谷介绍加入同盟会,同年冬,东京同盟会本部派孙毓筠、权养之、段子祥到南京,方植之赴皖,胡经武至鄂策动起义,不久失败,石德宽因牵连离开军营,逃至皖北,继续宣传革命。三十三年夏,徐锡麟起义失败,石认为时机不够成熟,躁进无益,应堂兄石德纯之召,东渡日本,钻研学术。初入同文学院,宣统元年(1909年)冬转入东京日本大学。其时革命党人已遍布全国各地。赵伯先为部署起义,至东京约石德宽负责安徽军事。三月中旬,驻沪交通员郑赞丞电催他到香港参加会议,后赴广州组织起义,因消息泄露,起义失败,26日被捕。审讯中英勇不屈,并历数清廷罪恶,28日慷慨就义,遗体葬于黄花岗,为著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编入《中华英烈传》。
  郑赞丞
  郑赞丞(1877——1914),原名郑培育,字芳荪,祖籍寿县,父辈由正阳关迁居霍邱。自幼好学。在霍邱书院读书时,因作文拮难抨击清政府,县衙门欲缉治罪而逃安庆,就读于安徽大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陈独秀、潘赞化、柏文蔚等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学社。次年,两江总督侦知励志学社与东京抗俄义勇队有联系,下令缉拿为首人员,青年励志学社遂解散。郑愤而退学,入安徽武备练兵学堂。不久参加同盟会,投身抗清斗争。
  光绪三十二年,郑赞丞同张汇滔等人受东京同盟会总部的派遣,回寿县积极开展反清活动。光绪三十四年,安庆熊成基马炮营起义,郑与吴春阳、陶成章、柏文蔚等人作宣传鼓动工作。宣统元年(1909年),与张树侯同赴上海,在沪建立苏皖革命同志联络机构。并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次年春同张汇滔再次赴广州参加起义,失败后,回皖在寿县、霍邱、凤台一带组织力量,为创建淮上军奠定基础。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郑任国民政府参议和皖军副司令。民国2年(1913年)宋教仁被害,孙中山在上海集会讨袁。讨袁失败后,郑担任国民党机关总部参谋长,随同孙中山东渡日本,因积劳成疾,民国3年9月21日在日本去世,时年38岁。孙中山曾慨叹“似此等好同志竟得如此凶疾,实在可惜”。
  民国23年,灵柩运往安庆,与张汇滔、张子刚、骈秀章、郑养源合葬于安庆北门外南庄,称“五烈士墓”。
  孙多森
  孙多森(1867——1919),字荫庭。寿县城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中秀才,继为贡生,捐侯补同知衔。光绪二十四年2月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公司,任总经理。其兄孙多鑫任协理。光绪二十七年升侯补道,任上海电报局帮办。光绪三十一年与聂云台等筹建上海商务总会,任会董兼副会长。翌年去天津,任启新洋灰、滦州矿务两公司协理。光绪三十四年兼任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次年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兼直隶出品协会协理。宣统二年(1910年)任直隶劝业道,不久被弹劾。仍为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公司协理。民国元年(1912年)任安徽实业司司长,旋被免职。同年九月,任北洋政府国家银行事务所会办,旋筹办中国银行,任筹备主任。次年4月,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裁,6月解职,改任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因皖革命党人抵制而辞职离皖,后任日本实业调查专使。回国后在北京发起组织中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任总裁。民国3年任参政院参政,全国农工银行筹备处筹备员,与周学熙创办通惠实业特种公司,任临时总裁。翌年,筹办中孚银行,任总经理,相继在北京、汉口、上海设分行。民国7年中孚银行始办国外汇兑,为我国第一家特许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次年7月,病逝于天津,著有《直隶实业汇编》一书。
  张汇滔
  张汇滔(1882——1920),又名维藩,字孟介,寿县西乡张大郢人。幼读私塾,后入正阳公学续读。毕业后入安庆武备学堂,结识柏文蔚、郑赞丞等有志之士,后加入清廷新军。在军营中与倪映典、熊成基、张纶等组织秘密团体“同学会”,引起清廷官吏的注意,于是东渡日本,考入监警学校,经孙毓筠介绍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京同盟会总部召张回国,在寿州成立“信义会”。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决定趁四顶山庙会之机举行起义,因事泄中止。同年,安庆熊成基起义失败,“信义会”组织暴露,革命活动暂停。宣统元年(1909年),王庆云任寿州团防局局长,与张等组建团练,收集民间枪支,组织武装,初步形成一支反清力量。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4日夜五时,寿州革命党人在考棚举行会议,迫使知州和寿春镇总兵缴械投降,兵不血刃光复寿州。次日,成立淮上军司令部,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任副司令兼参谋长,分三路挺进江淮各地。张汇滔和孙多萌等率第三路军,经正阳、沿颍河北上,先后占领颍上、阜阳、亳县、涡阳、蒙城等县,直逼河南,与倪嗣冲部遭遇时,内部二营投降,淮上军内外受敌,损失惨重。
  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张汇滔为副参军长。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淮上军被缩编为混成旅,任命张汇滔为旅长,张坚辞不就,后随孙中山去上海。民国2年3月,孙中山兴师讨袁,他自告奋勇,回皖组织武装,召集旧部,联络各界人士,准备待机起义,后因叛徒告密失败。袁世凯发出通缉令,严密搜捕,为避免身份暴露和郑赞丞又到上海,后东渡日本。不久,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在上海法租界设立机关总部,张汇滔往来于东京、上海之间,进行革命联络。民国8年,在上海法租界被倪嗣冲派人杀害。孙中山亲书“国魂不死”挽额,葬于安庆北门外南庄岭,时年38岁。
  黄吉安
  黄吉安(1836——1924),名云端,号余僧,寿州(今寿县)人。晚年落籍四川成都。少时聪明过人,中童子试第三名。喜读书,酷爱戏曲。六十岁时妻病逝,为糊口任县幕僚,宁肯清贫,不愿浊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两袖清风辞职回到羊市(即今之正阳)巷老宅,专事写作。一生创作剧本80多个,曲艺本20多个,世称“黄本”。为当时著名的剧作家。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际,他撰写《江油关》剧本,主张抵抗,反对投降。剧中有一投降派人物马邈被斩首情节。有人问他罗贯中都没有斩马邈,你为啥要斩?答曰:“他们不杀,我杀!不然何以辩忠奸,判曲直,明是非,服人心”。
  建国后,代表作《柴市节》在北京怀仁堂演出,毛泽东主席看后,对作者和演员都给予好评。周恩来总理说“应写黄吉安剧”。1960年,《黄吉安剧本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刘希平
  刘希平(1873——1924),原名畹蘅,字兰香,中年自号希平,六安县施家桥人。幼读私塾,后入六安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学习;毕业后升入明治大学,学习法政经济。不久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年)回国,国民政府拟委其为安徽司法筹备处处长、高等检查厅厅长,他坚辞不就。后受聘为安庆江淮大学教授,矢志教育。
  民国2年“二次革命”爆发,刘希平以老同盟会会员身份,为革命奔走呼号,参与扣押安徽省警务处长朱家珂,号召警察千人加入安徽讨袁第一军,并协理组织安徽临时军政府,事败避居上海,后任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教师,安徽巡抚使顾问。
  民国6年,应芜湖安徽省立五中校长之聘,教授国文及修身课,后任校长,与学监高语罕极力推行新学。同年,偕朱蕴山、沈子修发起在六安筹办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民国8年招生,为皖西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安徽,刘希平在芜湖与进步师生首先响应,组织学生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领导五月七日全市的罢课和游行示威,发表宣言,通电北京,与京、沪学生运动相呼应。在此期间,他还参与创立商业学校,工读学校、平民学校,招收工人、店员、失业青年进行业余学习,为安徽教育史上之创举。民国10年,安庆爆发“六二”学生运动和反对省第三届议员贿选运动,刘希平均参与领导,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民主浪潮。
  民国13年春,刘希平被军阀马联甲通缉,遂去南京筹备新民中学,为筹集资金而典当家产,连日用衣物也变卖殆尽,因斗争艰苦,经济窘迫,积劳成疾,同年8月17日逝世。
  刘希平一生舍己助人,恪守清贫,卒后无钱安葬,灵柩长期厝于芜湖法华庵。民国18年春,由其生前好友和学生捐资葬于芜湖赭山之巅,同乡高一涵为其撰书墓碑。民国21年,他的学生在墓侧建“爱晚亭”以示纪念,取刘希平一生爱护晚辈,培育人才之意。
  裴景福
  裴景福(1854——1924),字伯谦,号臆闇,霍邱县新店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历任广东陆丰、番禺、潮阳、南海县令,因收集字画古董,为时任两广总督岑春喧嫉恨,被迫暂避澳门。岑仍将他革职,投入南海监狱。上奏朝廷谓其“两广县令,裴为贪首,凭籍外力,藐视国法”,但查无实据,不能重判,遂远戍新疆。到新疆后,适逢该省台宪与他同榜,加上边省文化落后,人才缺乏,委他为代理电报局局长。民国初年,任安徽省政务长。晚年辞职回乡安居,以收藏书画、古董自娱。
  裴景福收藏丰富,鉴赏精深,凡加印“伯谦经眼”图章者为一般作品,“裴氏珍藏”者为珍品(中品),“实过明珠骏马”者为神品(上品)。自称“裴氏四宝”者有王石谷《黄河流域图》和《运河图》,钟太傅书某某表,王羲之《落水兰亭序》。为我国近代文物收藏家之一。其著作有《壮陶图书画录》、《河海昆仑录》、《睫周诗抄》等。民国13年病逝。
  建国后,后裔将《黄河流域图》献出,受到人民政府的奖励。
  孙毓筠
  孙毓筠(1870——1926),名多琪,字竹如,号少侯,又号夬庵,寿县城关人。秀才出身,优贡生,少年倜傥,颇负众望,不满其封建家庭生活。光绪三十年(1904年)变卖家产在寿县北街僧格林沁祠旧址创办“蒙养学堂”,自任堂长,办学期间,同张树侯、柏文蔚等组织“天足会”、“强学会”,宣传革命,抨击清廷腐败,提倡妇女放足。光绪三十一年东渡日本求学,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次年被派回国运动新军起义,同段云、权道涵在南京欲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因叛徒出卖被捕。被捕后表示如蒙宽赦,情愿出家为僧,不问政治,又因他是宰相孙家鼐的侄孙,端方与孙家鼐有师生关系,因而轻判监禁五年。南京光复后,孙毓筠恢复自由,任江浙联军总部副秘书长。民国元年(1912年)3月,任安徽第一任都督,7月辞职,赴京任临时参议员,被袁世凯聘为公府顾问。国民党二次革命时,他组织“国事维持会”,以调和南北为名,暗中为袁效劳。民国2年,孙毓筠任约法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时值一批军阀政客大搞复古,“共和政治”徒有虚名。他积极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制”,组织“宪政研究会”。民国4年,以“研究国体问题”为名,与杨度、严复等人发起成立“筹安会”,被选为副理事长,兼任大典筹备处处长。民国5年,帝制失败,离京赴津。7月,作为帝制祸首之一被通缉。民国7年3月特赦,民国9年五十岁生辰时,撰写《我对于一切人类的自供状》一文,痛悔自己参与政治活动事与愿违的经过。民国13年,应河南省军务督办胡景翼之邀,至开封胡府作客,同年冬,病死于开封。有抄本《夬庵狱中集》、《烬余集》。
  曹渊(1902——1926),原名曹俊宽,又名曹秋萍,字溥泉,寿县小甸乡曹家岗人。幼年家贫,在家乡从张树侯课读。民国8年(1919年)春,考入芜湖私立工读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被同学推为代表参加芜湖市学生联合会,声援工人斗争,被校方勒令退学。民国10年秋考入芜湖安徽公立职业学校,并任学生会主席,又因领导学生斗争被校董事会以“过激分子”罪名勒令退学。离校时,职业学校、省立第二农校、省立五中等近百人冒寒欢送。
  民国13年,曹渊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不久加入中国GCD,努力学习军事、政治、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批驳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分子歪曲三民主义、进行反共宣传行为。半年后任新军第一学兵连党代表。次年率部两次东征,削平广州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一团三营八连连长,是年10月,升为第九团第一营营长。民国15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出师北伐,曹渊任一营营长。第一营负责运送弹药,由韶关至郴州行军三百余里完成任务,接着冒雨至安仁,旋转黄沙铺增援第三营,一举击败敌军。7月9日,独立团攻打泗汾,一营负责攻打敌后侧,进军途中遭遇两个团的敌军,在当地农协会支援下,曹率全营经过二、三个小时激战,全歼敌人,受到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和团长叶挺的表扬。8月下旬,在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中,因英勇善战受传令嘉奖。9月5日,北伐军迫近武昌,8日深夜,独立团组织奋勇队准备登城,曹带头参加奋勇队,攻打通湘门时中弹牺牲。建国后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杨溥泉
  杨溥泉(1900——1927),原名杨本祖,号宗尧,又名杨文渊。六安县陵波乡人。幼时家贫,七岁破蒙,后去苏家埠从读于六安名儒张侍臣。民国5年(1916年),经张侍臣推荐,在汪神庙开塾馆,虽年仅十七,但老成持重,治学严谨,不以学俸为重。三年内,名传乡里,慕名从学者络绎不绝。
  “五四”运动后,杨溥泉决心外出求学,考取安庆安徽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在同学许继慎、舒传贤等和学界进步前辈的带动下,积极投入争取安徽省教育经费独立的“六·二”学生运动,参加六安人民驱逐县知事骆通和反对省三届议员贿选的斗争。在斗争中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12年秋,为避反动当局迫害,转芜湖入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继续读书。次年春,与好友许继慎一起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旁听,接触到瞿秋白等中国GCD人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不久,黄埔军校招生,杨溥泉考入军校,编入学生三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成为中共黄埔支部和“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分子,为维护国GCD合作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进行不遗余力的斗争。民国13年11月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任教导团排长,次年第一次东征任连党代表。第二次东征时,调回黄埔军校任第三期组织科组织员。“中山舰”事件后,参加周恩来在广州大佛寺举办的高级政治训练班。北伐战争中被派往第四军任营长。民国16年“四·一二”政变后,他以副团长的身份随叶挺率领的东征反蒋军来到九江,参加南昌起义。不久,受周恩来派遣率领部分兵力到潮州,协助农民军打击地主民团作战时,中弹牺牲。后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王绍虞
  王绍虞(1897——1928)化名李静卿,六安县顺河集人。少时在家乡就读私塾,21岁入新安集县立第五高等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安庆皖江体育专科学校。民国12年(1923年)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13年冬,寒假回家,在六安和进步青年周范文、胡苏明等人发起组织“六安青年励进会”,多次在西门外紫竹林小庙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探求革命真理。民国14年春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GCD,同年冬受上海大学党组织派遣回六安,与从上海、杭州、芜湖等地回乡的中GCD员、共青团员王亦良、王立权、刘大蒙、徐为凌(女),田崇厚等联合集资,在六安西门外横街开设“青年实业社”,以经营宁波式木器为掩护,成立中共六安特别支部。王绍虞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为六安最早的GCD组织之一。在特支领导下,六安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城区创办工人夜校、民众师资训练所,城郊组织农会。
  民国15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不久,王绍虞被党组织派赴广东参加农民运动。民国16年3月,北伐军进驻安庆后,调省农民协会筹备处,与薛卓汉一起工作,加强对全省农民运动的领导。5月,作为安徽代表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由武汉转移到上海。8月,中共安徽省临委由武汉东迁芜湖,王绍虞任安徽省济难会主任,并增补为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济难会”为中共的外围组织,任务是利用合法身份,联络地方上知名人士,援救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革命同志。王绍虞化名李静卿,以高级知识分子身份,偕其妻陈文清(济难会秘书)帮助众多同志和中共组织接上关系,奔赴新的战斗岗位。
  民国17年1月被捕,虽经中共组织和沈子修等知名人士多方营救,终未成功。4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安庆小东门外。后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孙津川
  孙津川(1895——1928),名方淦,又名竟川,化名继生,寿县城关人。生于工人家庭,少时,家境贫寒,中学时因父病辍学,至洋炮局金陵兵工厂当徒工。民国12年(1923年)春,在上海英商吴淞机器厂做工,开始接触革命真理,参加“五卅”运动,举办工人夜校。民国14年8月加入中国GCD,9月5日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成立,当选为委员,年底任中共吴淞机器厂特支书记。
  民国16年初,北伐军继续北上,上海工人为迎接北伐军进驻上海,两次武装起义均未告成。孙津川根据市总工会的指示,组织沪宁铁路罢工委员会,迎接第三次武装起义。3月,领导吴淞机器厂工人纠察队进行军事训练为武装起义作好准备。在周恩来等领导下,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取得胜利。3月28日,沪宁、沪杭甬铁路总工会成立,孙建川被选为总工会委员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孙津川转移到汉口,曾出席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当选为各产业工会决议审查委员会委员。民国16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民国17年3月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日至7月11日,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孙津川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正值“六大”期间,因叛徒出卖,孙津川被捕,狱中坚贞不屈,10月6日清晨,就义南京雨花台。后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詹谷堂
  詹谷堂(1883——1929),学名詹生堡,又名象超,商城县(今金寨县南溪)人,清末秀才。他出身贫苦,学识渊博,为人正直。青年时代抱着教育救国的志向,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家乡设馆教书,破例招收女生,免费让穷家子弟入学。教学方法,提倡独立思考,不为经典八股所禁锢,一时四乡哗然。民国3年(1914年)以其资望受聘志成小学校长兼国文教员。“五四”运动后,詹谷堂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思想日趋进步。民国10年,在学校主持成立了“读书会”,参加师生由1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他经常将《新青年》杂志和《GCD宣言》送给进步师生阅读,启发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面对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局,向学校师生愤情吟出“茫茫四海起战争,苍生何日庆升平。大江一片狂浪起,斩尽妖魔济众生”的诗句。民国13年秋,经蒋光慈介绍加入中国GCD。同年冬中共志成小学支部成立,詹任书记。次年春,任南溪民强小学校长,在进步教师中发展党员,并前往笔架山商城甲种蚕科学堂讲学,与该校GCD员罗志刚一起发展党员,建立了党小组。同年夏,将两地党员组成中共南溪支部,詹任书记。他以南溪为中心,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和减租减息斗争。民国16年2月,任中共商城南邑区委委员,“四·一二”政变后,致力于农民武装的建设。民国17年4月,任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区委委员。5月6日立夏节之夜,商南武装暴动的战斗打响,詹在南溪发动师生员工和200多名农民,配合丁家埠、斑竹园、吴家店等地武装起义。5月7日,在南溪彭氏祠主持召开了2000多人的庆祝大会,亲自书写“赤帝本威灵,应教普天赤化;红军初暴动,试看遍地红花”的对联。接着参与红三十二师的组建和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工作。同年7月,地主武装头子顾敬之纠集大批民团,向商南地区红军进攻,红军主力转移鄂豫边区,詹留下坚持斗争。8月,不幸被捕。面对严刑审讯,坚贞不屈,慷慨陈词,将审讯室当成宣传革命、揭露敌人罪行的讲坛。牺牲前,在牢房墙上血书了“GCD万岁”五个大字,以示对党的赤胆忠心。时年46岁,后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不能随便用人名,搞不清哪对哪,什么路在什么地方,都搞不清楚。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哎我发现一个秘密!就像咱六安吧!取名就得取各个乡镇得名字做为路名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想补习历史的话,建议去文化墙看看
工信部备案:|||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Powered by
微信扫一扫,惊喜不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六安市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