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个少数民族小朋友,写幼儿园毕业寄语一段话话介绍她的服饰打扮或生活习俗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汉民族服饰研究 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主体民族汉族更是创造了无数灿烂文明。衣冠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集中体现了汉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汉服的概念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汉服,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如此界定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基於以下三点性质的考虑: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战向。 以此界定下,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而现代古戏装,除清戏装以外,虽然与古代有所区别,但也是依照传统风格合理改制而来,所以也可以称为汉服。而汉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将其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满装、洋装、现代装)区分开的,现在这种汉服,又多被称为“古装(除清装外)”。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畴;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即要分清,一个汉族人所穿的服装和汉民族整体的传统服装之间的区别。 汉服的来源 由于我们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民族,所以尽管商周确实存在过较为接近对襟的式样,但整体上我们一直保留了祖先最初的选择……这是交领右衽的由来。至于长袖和宽袖,可能是在财富积累后上层产生的习俗,但由于当年孔子重视大袖(缝掖之衣)所以成为了士人装饰的必备元素和突出特征(当然,也反应了我们的生活观念)。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随着生产力和......余下全文>>
星火在燃烧&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宫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赚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赚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赚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输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勋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什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qu......余下全文>>
大富翁真富&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 当**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赚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余下全文>>
太多了................
原来我不帅**&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第四课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四课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习俗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籍仪式
能力目标:
1.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
1、& 多彩的民族节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2、通过对春节、元宵节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节日,领会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春节、元宵节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节日,领会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难点:理解不同国家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传统节日活动,并能理解各个国家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教具等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阅读《我们的节日》一书;学生和教师收集中外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模式:
自我探究,整体感知,把握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以后的学会
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春节:年夜饭、放鞭炮、拜年、压岁钱……
&&&&元宵节:吃元宵、点花灯……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那达慕:娱乐、游戏、赛马、套马、射箭、摔跤、下棋、歌舞、拔河、篮球……
藏历新年:洛萨、古突& 、羌枯、扎西德勒、罗萨尔桑……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走进节日大观园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节日越来越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大观园,再次感受节日里的浓浓的气氛。(课件出示课题)
二、走进春节
1、创设情境,引出春节(课件播放)
看了以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春节后,(课件出示春节)
师述: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过年,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节日大观园中的春节。2007年的春节才过去,你对它一定还记忆深刻吧!让我们再一次地回味一下过春节时的那美好时光,品味一下春节的文化。
2、学习春节知识
(课件出示)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年头岁尾的拜神祭祖活动。春节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传统节日,后来影响到其他国家,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也都有过春节的习俗。
学生读读。
3、交流春节风俗
教师导语:春节年年过,那你们在过年时都做过哪些开心的事呀?
(1)吃团圆饭。
是啊,在这一天,无论是远在国外的,还是近在本地的;无论是工作的,还是在外求学的;无论是身居要职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回家过年,与亲人一起团聚在一起,吃一餐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即使是实在是无法回家过年的,他们也会打个电话,或者是发个短信之类的问候自己的亲人,道个平安。
(2)拜年。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一年忙到头,平时有很多亲友难得有机会见面,春节走亲访友,互相百年,正是亲人间加深感情的最好时机,也是我们孝敬长辈的最好机会。
(3)(教师张贴春联)张贴春联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贴春联是有讲究的,它都是从右边到左边的,学生读读教师张贴的一幅春联后欣赏一组春联。说说春联里都透露着什么?(课件播放一组春联)
(4)(教师张贴 “福”字)贴 “福”字也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它是怎么贴的呀?是呀,人们在贴
“福”字倒着贴,也是为了图一个“福倒(到)了”的吉祥。
(5)放鞭炮(课件出示鞭炮动画)
过年时放鞭炮等风俗习惯也是有来历的,放鞭炮,是为了什么呀?
(6)压岁钱。压岁钱的“岁”与作祟的“祟”谐音,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就是希望压住邪祟,使小孩子平安健康。押岁钱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和关爱。
(7)贴年画(课件出示年画:《老鼠娶亲》)。《老鼠娶亲》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是一幅年画。传说大年三十是老鼠娶亲的好日子,老鼠们都会在这天晚上娶亲。
(8)挂中国结
师:挂中国结也是我国的习俗。(课件欣赏中国结)
教师讲述: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它的年代久远,它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它可以单独成为一件装饰品,也可以与其他的吉祥饰物搭配。
它最大的特点是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制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许多来华的外国人,离开时总不忘买几个中国结,准备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
4、教师总结: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过年时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也体现着中国的春节文化。
三、走近其他节日
1、师:同学们,除了春节,你们还过过什么节呢?
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节日真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你看,主要的传统节日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初五为止、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师:读读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那个节日有点特别?是呀,除了清明节以外,其他节日都是按农历过的。而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我国又有了许多现代节日。(课件出示现代节日)
现代节日:如元旦:公历1月1日妇女节:公历3月8日、劳动节:公历5月1日、青年节:公历5月4日、儿童节:公历6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公历7月1日、建军节:公历8月1日、教师节:公历9月10日、国庆节:公历10月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
师:现代节日都是按公历过的。
师: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许多外国的节日也来到了中国。(课件出示外来节日)
外来节日: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情人节:公历2月14日、母亲节: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愚人节:公历4月1日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特有的节日。(课件出示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一&
插花节 农历二月八、藏族:采花节 农历五月初五、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三、壮族: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傣族:泼水节 傣历新年(公历4月12日至14日)
三。走进元宵节
师: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你知道元宵节的哪些习俗?
四、达标测试:(课件展示)
(1)看图猜节日
开斋节&& 狂欢节
(2)猜灯谜
汤圆&& 灯笼
(1)选择题我国的老人节也就是(  ),老人在这一天或赏菊陶冶情操,或郊游以锻炼体魄。
A七夕节  &&&&&&&
B端午节  &
C重阳节  &&&&&&&
(2)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个传统节日是(  )
&A、重阳&&&&
B、七夕&&&&&&&
(3)在以下内容中,哪几项与中秋节起源的节俗完全相符?(  )
A、嫦娥奔月&&&&&&&
B、龙舟竞渡&&&&&&&
C、拜月赏月&&&&&&&&&&
D、燃放鞭炮  
E、晒衣晒书  F、玉兔捣药&&
&&G、赏玩神气活现的兔儿爷
(4)下面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
)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A、牛郎织女的故事&&
B、东方朔巧设计让宫女元宵与父母见面
C、嫦娥奔月的传说&&&
D、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5)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B
)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除夕
五、课外延伸
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过了节日大观园里的传统节日,下节课,我们要过的是现代节日,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现代节日去收集一些资料,你想怎样去了解呢?
& 中秋节话团圆
课型&&&&&&&&&&&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意图: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让你们来猜一猜。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日?
  生:(齐声回答)中秋节。
  师: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月圆人团圆的好日子。同学们,你们今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生: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
  生:我们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阳台上赏月,吃月饼还有水果。
生:我们一家到大酒店吃饭。
师:同学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可是,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没有在一起过,真是可惜。今天我们就来补过一次班级的中秋节,好不好?(学生们欢呼雀跃)
师:那我们要怎样过中秋节呢?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吗?
  生1:在成都有的人要到府南河边放河灯。
  生2:南京人中秋除了爱吃月饼外,还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生3: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生4: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
生5:中秋夜,香港人舞火龙、安徽人堆宝塔、广州人树中秋、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人拜月、苗族人跳月、侗族人偷月亮菜、高山族人托球舞等。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可是我们这里没有河灯、火龙,放气球台湾的小朋友又看不到,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表演节目,还有关于月球的智力竞猜呀!
生:我想吃月饼!
师:真是好主意,(出示卡通牌)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班级大家庭,快乐过中秋”的PARTY,好吗?(学生兴奋不已)
 (二)、通过活动,加深体验
  1、交流节目
  师: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据说,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吃月饼、拜月的重要习俗。关于中秋节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诗人也写了许多中秋的诗歌。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相关资料的,都找到了吗?可以讲有关中秋和月亮的故事、唱歌,朗诵诗歌都可以,谁愿意来?
学生讲故事:中秋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木等)
诗歌介绍《水调歌头》、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绘画展示
师:刚才我们讲了中秋的传说故事,好听吗?你们说,月亮上真有嫦娥吗?(有的孩子说有,有的说没有。)
师:那么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呢?对于月球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1:我知道月球上存在总量大约60亿吨的冰态水。
生2:月球上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月亮为什么有时弯弯的,有时圆圆的?
生3:月食是怎样出现的?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水?
生4:月球上有没有生命?月球上可以住人吗?......
(请学生自己扮演太空人,介绍月球的相关知识,同时,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长大后,你想像宇航员一样在月亮上散步吗?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做准备,我们可以在晴朗的夜空观察月亮的变化,并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3、许中秋心愿
师:听了这么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还欣赏的绘画作品,能告诉我你最想做什么?(……)让我们来许下一个中秋节的心愿吧,(点上蜡烛创设氛围: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许愿)
4、互送月饼,培养习惯
  师:过中秋节,我们当然要吃月饼。(师拿出月饼,故意问学生想不想吃,月饼香不香)让我们一起品尝月饼吧?(音乐响起:《爷爷为我打月饼》)
  生1:老师,我想把月饼送给我的好朋友,好吗?
  生2:我想和王老师共同吃月饼。
  生3:我想把月饼送给听课的老师......
 学生和好朋友在一起,共同享受那一份祝福……
课题&&&&&&
课型&&&&&&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知道端午节的时间、起源和习俗。
2、了解韩国申请“端午祭”为自己的文化遗产的事件始末,有自己的看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定的要求收集和整理材料,对信息进行评价和选择,并进行交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4、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建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发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端午文化。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习俗的资料。
2、教师准备相关信息资源。
3、研究小组标牌:(粽子、划龙舟、挂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佩香囊,其他)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再过不久,端午节就要来了。你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能给大家说说吗?(吃粽子,在门口挂草等等)我们、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每年的这一天庆祝传统节日。但是,端午节是谁的节日呢?(我们的)
可是,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这样一件事:韩国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生自由说,如果有人说到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阐述自己的意见,或者说到端午根本就是我们的。则师相机引出)
的确,端午就是我们的,可这个光我们知道还不行,还得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知道才行。要不咱们找出一些资料,证明端午是我们的,行吗?
&&一起读一读。
(课件揭题:端午,我们的文化遗产)&
&初步收集资料
2、现场收集资料:
上节课,我们已经布置了大家查找关于端午的资料,你用了什么办法?(读书、询问、上网)现在,我们用电脑一起来找找,补充你的资料。点击浏览器,你将会看到一个关于端午的资源网站。找一找,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展示资料:
谁能来讲一讲端午节的起源?(生讲屈原的故事)
是的,屈原因为报国无门,投入汨罗江,自尽身亡。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生齐)。为了纪念屈原,民间发展出一系列固定的、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永远的保存在民族传统中,被我们称为风俗。据你所知,端午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3、小结,过渡: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又在中国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更多活动方式。端午节的风俗习惯逐渐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每个人都来查找端午节所有风俗的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分成研究小组,由不同的研究小组来选择不同的研究话题,再把资料进行交流,好吗?
老师这里有一份合作提示:
A、共同商定本组研究话题的重点,如研究粽子起源的小组,可以研究粽子的起源、粽子的种类等等。
B、由一名同学操作电脑,其他同学共同浏览网站,分工做摘要记录。
C、选择适当的汇报形式。&&
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
学生分成研究小组,深度收集资料,教师组织巡视。
自信能给大家提供情况的小组,可以举手来告诉老师。
粽子(详)
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2、粽子的种类?
以上两个问题在学生研究小组汇报的时候会提到,引导学生汇报的时候用话题的方式来汇报,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
3、粽子的销售情况调查?
出示学生的调查表(投影展示)
得到一份资料不是最重要的,要从得到的资料中分析问题。比如:从这份表格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如最受欢迎的粽子口味、最不受欢迎的粽子口味等
购买粽子的人数的百分比(如40%)那么,重庆的总人口大概三千万人,按照这个比例,购买粽子的人数会是多少呢?
4、小结过渡:
不管现在西方节日对我们的冲击有多大,中国人始终怀着对传统的依恋。
&划龙舟(略)
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各地不同的龙舟规则
(相机展示图片、视频)
以上问题在学生汇报的时候可以解决。
因为划龙舟的场景特别热闹,所以关于划龙舟的歌曲也特别多。刚才老师也下载了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湖北民歌——龙船调。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挂艾叶菖蒲(略)
1、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是怎样传下来的?这其中有一个传说故事。(生讲故事)
无论是投江的屈原,还是逃难的大嫂,他们令人钦佩的,都是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2、教师出示艾叶、菖蒲:这就是艾叶和菖蒲。民间认为艾叶和菖蒲扎成人形,就可以赶走蚊子蚂蚁,驱逐疾病,你认为艾叶、菖蒲真有这样的功效吗?(启发:学生闻味道:艾叶和菖蒲能驱逐蚊子、蚂蚁不是因为它扎成了人形,而是因为它本身的香气)
挂香囊、挂钟馗像、写符咒等等,(学生汇报介绍,其他学生可以提问。)
过渡:端午的风俗是如此丰富多彩,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许许多多作家、诗人。许多人留下了精彩的诗篇,谁能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历朝历代,都有诗人留下写端午的诗篇,这说明了什么?(不管朝代怎么改变,端午节始终是每一个老百姓的,两千年来没有改变过。)
端午的吸引力
端午背后,有我们那么多的传说、诗词、风俗,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要是被批准为韩国的文化遗产,对每个中国人,都无疑是非常尴尬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人们的注意力被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吸引了过去,被我们注意到的传统节日反而越来越少。
马上就要怎样过端午节了,你打算怎样过这个节日?有些什么好办法能增加
授课时间&&&
1、知识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知识。&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教具等准备:
查找资料: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一 、认识了解清明节
㈠课前任务:
1、做调查:调查采访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清明时,家中会有哪些做法和习惯;清明节是怎么回事?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观察:这一天来到前后,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实的调查所得。
4、记录自己调查、观察的结果;(调查要写出时间及具体的事例,可列表呈现)
㈡、引入主题: 春风里的清明节
㈢、互相介绍:
把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学生学会互相学习。&
㈣、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二 、学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见,“我所知道的清明节”
播放配乐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然引出主题。  
师: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在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里,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想法吗?
1、利用交流的时间整理自己调查结果与见闻;
2、学生先对自己和大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请学生在汇报中深入思考,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哪些活动是积极有益的,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3、清明节我们学校的祭扫活动有怎样的意义?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谁。
4、讲一讲你所知的英雄事迹,归纳出要学的精神与品质。
三、 寻找、确定研究话题&
1、 教师先将本次主题活动训连目标明确的提出使学生的活动目的性更强。
训练大家的观察能力——清明时生活的变化
训练大家的交际能力——对市场进行调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费情况。看看、问问邻居或长辈是否消费,趋向是怎样的?
训练大家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时分各地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食物、有什么意义查找英雄事迹、将观察采访调查的结果做一个统计,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设计其他的总结方式。
训练大家的资料分析能力——针对统计的结果,你会有怎样的发现,因此又有怎样的想法产生。
2、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训练目标,来选择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题。
四、达标测试:
&说说清明节的来历及其习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少数民族节日多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活动准备:
1、准备MTV《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3、准备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图片。
4、学生搜集各民族在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播放MTV《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创设情景,师谈话导入。
1、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是啊,56个民族风采各异他们犹如一枝枝花散布在祖国各地,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大家庭,感受他们各自迷人的风采吧!
二、走进民族大家庭:投影出示我国民族分布图。
1、观察一下这幅地图,找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里?
2、除了图上画出来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哪里?(开展“看谁知道的民族多”竞赛。)
3、在地图上找找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三、一起采集民族之花:
1、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少数民族自治区呢?为什么云南省有很多少数民族却不被称做自治区呢?各少数民族写的字和说的话一样吗?
2、讨论后分别完成书上第70页的(投影出示)
经过调查、学习,我得到的答案是:
3、学生汇报。
4、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惯啊!
5、民族风情展示会:
(1)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摆放出来,由收集者向其他同学做简单的介绍。
(2)猜一猜:师出示民族服饰,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唱一首民歌、跳一个民族舞蹈,让其他同学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和舞蹈。
(3)用语言描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大家猜猜是哪个民族的习俗等。
(4)完成(投影出示)
&我知道的——族的风俗习惯
四、播放MTV,学生齐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曲。
五、探究活动:
1、探究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等与当地地理环境、物产、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等的关系。
六、达标测试
:学着写少数民族文字或者说一句少数民族的语言,你一定会有新鲜的感受。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中国节日与外国节日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心之花! &
教学目标: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节日。
教学难点:节日不同的原因。,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过程:
一、&愉快参与策略研究
出示月饼,问学生这是什么节日吃的食物?
中国除了中秋节还有哪些节日?
中国有这么多节日,世界有哪些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节日习俗》。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策略研究与学生发展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节日资料,相信大家收集了很多,那谁来说说世界有哪些节日?谁又知道有关这个节日的传说、故事、文章、诗歌或其他作品呢?
谁来讲讲圣诞节的来历。
说起圣诞节你会想到什么?
谁来将讲讲圣诞老人圣诞袜的故事?
为什么在圣诞节要准备圣诞树?
圣诞节期间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我们中国人喜欢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全世界的人们也是喜欢这样。
圣诞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
如今圣诞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有许多作品、歌曲、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讲胡桃夹子的故事?
会唱铃儿响叮当吗?想见圣诞老人吗?那就唱响歌曲铃儿响叮当圣诞老人会听见的?学生唱歌,老师装扮圣诞老人为同学发糖。
世界上还有哪些节日呢?
你能说说感恩节的由来吗?从感恩节的来历中我知道了美国的历史。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节日。感恩是全世界人的共同心愿。
我们中国人感恩吗?我国的词语如滴水之恩------知恩不报----前人种树------这些都是让我们学会感恩。
还有那些节日?谁过的节日?过斋月有什么要求?过开斋节有什么习俗?开斋节也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的节日。这说明节日可以跨越国界。
狂欢节是南美洲国家的节日。哪的狂欢节最出名?为什么?为什么说没有桑巴舞就不存在狂欢节?巴西有两个最出名的地方是什么?
还有那些节日?
中国节日和外国节日有什么联系吗?
是呀,中国陕西西安出现了踩高跷的圣诞老人,在杭州西博会上出现了狂欢节。
外国节日和中国节日那里不一样?为什么?
这些节日有没有共同点?
三、&拓展延伸策略研究与学生发展。
1、你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2、巩固练习:你能说出三个以上国家的节日名称和他们的习俗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
有圣诞节:据说圣诞节是耶稣的生日
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袜,平安夜
有一个水手他乐于帮助穷人。一个穷人家里很穷,妻子死了,留下三个女儿,女儿很懂事,帮助父亲洗衣做饭,但生活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无奈准备把其中一个送人。三个女儿干完家务,把自己的长统袜洗干净,晾在壁炉旁为的是明天穿上。因为,他们只有一双袜子。乐于帮助人的水手知道这事后,准备帮助这个穷人。他在圣诞节的夜晚来到这个穷人家,但是进不去。无奈,水手爬上他家房顶,把一小块金子扔进他家烟囱里金子顺着炉子正好掉入一只袜子里。得到金子穷人不用买女儿了。第一年这样,第二年也是,从那以后,穷人家的孩子都会收到礼物。
另一个传说记载。在很久以前,曾有一位农民,在圣诞节那天遇到一个穷苦小孩,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个儿童。儿童临走时折下一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变成一棵树,上面都挂满礼物,以答谢农民的好意。
关心和帮助穷人。
是德国霍夫曼写得歌剧一个叫玛丽的小女孩在圣诞节收到一个圣诞礼物就是胡桃夹子。晚上玛丽做梦梦见胡桃夹子变成了王子,王子大战老鼠的故事。
有感恩节。
1620年一群英国人来到了美洲大陆求生。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学会了造房子、捕鱼、饲养火鸡、种植玉米和南瓜等。为了感谢印第安人,他们邀请印第安人一起举行庆典。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涌泉相报非
开斋节。九月穆斯林过的盛大节日。过斋月时每天从黎明到日落,穆斯林都不能饮食、娱乐等。
巴西。巴西的桑巴舞最出名。桑巴舞有激情。
巴西的桑巴舞和巴西的足球。
复活节、男孩节(门前竖鲤鱼旗与我们国家的鲤鱼跳龙门有关)、奔牛节(体现当地人们热情、奔放的生活态度)愚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万圣节
中国节日影响外国。如中秋节,传入日本成为月圆节,传入韩国成为秋夕节。有许多外国节日也传入中国。如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等。
信仰、文化程度、历史、生活态度。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让学生学会助人为乐、帮助父母理解父母。
学会与家人交流沟通。
让学生学会感恩。
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所感悟。
知道感恩节的来历。
了解开斋节。
了解狂欢节。
还要了解世界其他的节日。
节日可以跨越国界。
各国节日有不同之处及共同点,突出教学难点。
圣诞节&&&&&&&&&
开斋节&&&&&&&&&
三、走近圣诞节
1、教师谈话,引出圣诞节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的节日是丰富多彩的,春节是我们中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在西方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圣诞节的资料)
学生读读资料,说说读了资料后,你了解了关于圣诞节的什么?
教师导语:圣诞节我们都还没过过呢,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过的。(课件出示一组人们过圣诞节时的图片)
2、谈圣诞节
师:春节呀,同学们比较熟悉,那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你了解吗?
(1)圣诞树。圣诞树你们见过吗?在哪儿见的呀?是什么样的?
师述:在西方国家,人们过圣诞节时,每家每户都要去砍一棵松、杉等常青树,把它打扮起来,上面挂着礼物,可以是长辈送给晚辈的,也可以是小孩子送给兄弟姐妹的,或长辈的。上面的礼物,你可以拿走你最心爱的,但西方国家的小朋友,他们都是很文明的,如果自己选择的礼物也是他人所喜欢的,他们会把礼物送给对方。
(2)圣诞老人。
这一天,圣诞老人去干什么了呀?
在坐的同学有没有受到过圣诞老人的礼物呢?
可老师还没受到过呢,今年的圣诞节,老师可是要好好地等等,不知道圣诞老人会不会给老师送来礼物?
教师总结:西方国家的圣诞节里也透露着西方文化,国家不同,节日不同,文化也不同
& 日常习俗
授课时间&&&&&&&&&&&&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风俗和习惯。
教学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以下两点去把握的:一是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习俗的兴致,引导学生从课件、自己搜集的资料中,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欣赏、交流外国人的日常习俗。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异,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外国人的日常习俗的有关资料,了解外国人的习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日本人身穿和服在盛开的时节,在树下,席地而坐,边畅饮美酒边欣赏的情景。提问:谁知道这是哪国人在欣赏?他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观察、交流,从饮食、服装方面来谈。
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有关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板书课题:日常习俗)
(设计意图:创设日本人欣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究问题: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二、了解欣赏
1、课件出示:阿拉伯人身着白色长袍行走在沙漠中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来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
2、让学生通过课本交流、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并由学生谈谈课本上的资料自己是由什么方式搜集到的?(如上网搜集资料、查阅课外书等)
3、课件出示泰国人见面时的情景,学生交流泰国人见面时有哪些礼节?小组内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人的见面礼节?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交流中,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及泰国人的见面礼节。并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引领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三、汇报交流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学生展示交流: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礼节)等生活方面,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习俗文化,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一些日常习俗,如: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每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以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美国人在拜访朋友的时候,敲门经主人允许进屋后,首先要脱帽,并询问是否方便,当对方回答“无妨”时,方可说明来意……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搜集资料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不同方面的异国习俗资料及教师的补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
课件播放异国风情录像片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习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习俗,能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
各小组表演节目,包括异国服饰表演、舞蹈、小品等。由评委小组打分,评出表演优胜奖。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知、明确世界各国的风情。)
五、深化认识
1、说一说,本地的哪些生活习俗是从外国“引进”的?(在隆重场合人们要穿西服;现在,人们还经常吃西餐;英国人普遍流行戴婚纱的习俗,最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年轻人在举行结婚典礼、拍摄结婚照时,新娘喜欢穿婚纱礼服……)你觉得外国人的生活习俗有没有意义?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组织分小组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明白,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学习并接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交流、辩论,引导学生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六、谈谈收获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喜欢哪国的日常习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进一步感受异国文化的魅力,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异国风俗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
&&&&&&&&&&&&&
尊重&&&&&&&&&
&→世界各国的&&&&&&&
&&&&&&→和睦相处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段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