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工艺制作视频饶人生程淑美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

文章来源:北京工美集团
发布时间:
  百余件大师精品呈现 金属艺术品将成为2015收藏投资热点
  由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集团、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的皇家工艺花丝镶嵌大全汇展将于2月5日在德胜门工美大厦隆重开幕,展期5天,预计于2月9日结束。 本届&皇家工艺花丝镶嵌大全汇展&是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参展艺术家最多,大师作品最全,参与厂商最多的一次大展。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大师,程淑美大师;APEC国礼设计师申文广、宋玉、冯彦明;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袁长君、赵春明、曾建中、杨锐、董瑞京、曹宇、吴中凤悉数到场。大展现场百余件大师获奖作品精彩呈现;千余款花丝饰品现场展销,大到一米多高的器皿摆件,小到戒指、胸针;从几百万的大师精工获奖作品,到几百元起的银质花丝首饰,品类丰富,题材新颖,为大众呈现一堂名副其实的花丝镶嵌的盛宴。
  昔日宫廷绝技 今日盛会国礼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花丝镶嵌,一门从春秋战国时期传承而来的手工技艺,自唐宋以来,被广泛运用于宫廷及贵族的首饰配件中。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这项独特的技艺日益焕发出传统的艺术审美元素,融入了无与伦比的文化特质。
  在近期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赠送给与APEC成员国领导人配偶的《繁花》手包套装使用的就是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80后设计师宋玉将北京市花月季融入到了花丝纹路中,通过传统纹饰的创新,在精美的小手包上面,每6颗小枣核样式的花瓣组成一朵枣花,朵朵枣花相连,构成了一面绵延细致的&枣花锦&,工艺之精湛,设计之巧妙着实令人称赞。
  从昔日的宫廷走向民间,又从民间走进拍场,再成为国礼,花丝镶嵌几经起伏,却也证明了花丝镶嵌这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价值重新被市场与民众认可。
  大师精工作品
  程淑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北京花丝镶嵌制做技艺的传承人
&&&&&& 王树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 委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轻工特种工艺技术
  高级职业资格考评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委员会 会长
  中国轻工首饰珠宝中心评估、鉴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常务理事
  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常务理事
  北京工艺美术珍品评审鉴定委员会 委员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 委员
  曾建中
  北京高级工艺美术师
  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知识产权局工艺美术文化大使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技师
  董瑞京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春明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袁长君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
  中华传统工艺大师
  高级传统工艺师
  国家高级技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教学顾问
  中国白银集团艺术及工艺顾问
  工美藏品
  第二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全汇展--花丝镶嵌精品展诚挚邀请您的光临!
  北京工美,国礼造办
  8<----扫一扫关注我吧!----
  如果您喜欢,可点击右上方分享给您的好友!
  更多信息请关注北京工美集团官方微信:GongmeiGroup
  举报 &javascript:void(0);&程淑美,1945年生,1962年就读于。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工艺美术工厂从艺花丝镶嵌和玉雕设计制作。
她以及立体造型能力见长,并师从花丝老艺人先生和玉雕老艺人先生。其作品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嫁接,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结合,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以首饰、器皿、建筑为主的传统花丝产品,而以人物见长,这在花丝镶嵌产品中属创新工艺。
1989年,“白衣大士”在全国工艺美术评比中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大型银摆件“童子拜观音”、“白衣观音”,获北京工艺美术精品奖;
大型银摆件"乘犼观音",被选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2003年11月,大型银摆件“慈航普渡”,在首届工艺美术节展评中获金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北京市人大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程淑美出生于1945年,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一定的,看到或家挂在墙上的美术作品就着迷,回到家就拿着笔在墙上地上到处画,上小学的时候美术课手工课的成绩都是非常突出,还被当选为手工课的课代表。上初中美术老师也是尤其喜欢这位悟性高、心灵手巧的学生,到毕业的时候就报考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在的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当时在学校学的就是特种工艺专业(包括玉石雕刻、花丝镶嵌、金漆镶嵌、烧瓷)。在美校从素描、色彩、图案、国画花鸟、雕塑等潜心学习了两年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习最基础的花丝镶嵌的基本专业技能(搓丝、吊丝等基础制作技术)。四年级的时候就时真正下工厂车间去与工人交流学习,程淑美因为有了美校的基础知识和悟性,每次老师傅分配的任务,她总是比别人做的快,且在造型上奇特丰富,工艺精巧。她做的第一件花丝镶嵌的作品——,简洁大气,构思奇特,寓意新颖,不落俗套,深得老师傅的肯定和认可。
1966年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她还曾先后师从花丝老艺人先生、吴可南大师和玉雕老艺人何荣老师。其作品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嫁接,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结合,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以首饰、器皿、建筑为主的传统花丝产品,而以人物见长,这在花丝镶嵌产品中属创新工艺。
花丝镶嵌大多是平面系列,为了能在上能推陈出新,做出高、精、尖的作品,为了提高花丝镶嵌的设计能力,为使设计的花丝镶嵌作品能达到金镶玉的完美结合,程淑美毕业之后毅然决定学习玉雕技艺。自古便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每一块材料由于玉料内部质地和颜色的特殊性及不确定性,创作中常常要根据玉料的变化边制作边设计,因而从事了玉雕设计制作13年,这就为后来的花丝镶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功底。
在采访过程中程老师常挂嘴边的话是“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艺术源于生活”。她的很多经典之作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积累和感悟。挂在墙上的一幅女福禄寿(第一幅人物花丝镶嵌)就是源自她对冰心作家的一篇文章:呼吁工艺大师们为女士祝寿.”由此得到启发, 在弘扬传统民间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探索,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她每做一件工艺品,全都要根据料形、,反复琢磨多少天才开始动手设计,捏成状把作品放在桌案上,日日看天天修,直到更加完美。也正是她对花丝镶嵌的执著研磨,方有了后来一系列的经典之作。
多年的设计创作生涯使陈淑美的作品不胜枚举。“白衣天使”便是其中一例,采用多种工艺相妙结合,人物动态自然优美, 外观玲珑剔透,艺术巧夺天工;使用了两种渡色,使人耳目一新,色泽璀璨华光使人一看到花丝镶嵌产品就立即产生出一种“此物应为天上有”的感觉。此件产品倍受外商推崇,曾与台商客户签订了600件的合同,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时还被轻工部收藏并列为珍品。1989年,该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评比中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另一件作品大型银摆件"乘犼观音",被选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灵巧细腻的花丝镶嵌,由于多种工艺巧妙结合,各种材料互相衬托,美轮美奂的银丝上通体加以又镶嵌了大量的宝石,点缀的结果更使作品新颖奇特,作品下配有紫檀木嵌银须弥座更能体现极致入微,同时突出作品色彩的跳跃和强烈对比,达到“金镶玉”的完美统一,外商尤为喜欢,是收藏价值极高的中国工艺品。
大型银摆件“童子拜观音”、“白衣观音”,获工艺美术精品奖;2003年11月,大型银摆件“慈航普渡”,在北京首届工艺美术节展评中获金奖。
陈淑美大师也表示了对自身对行业的忧虑和关切,现今大师们多以辞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收藏,让花丝镶嵌技艺传承,她把在花丝镶嵌上苦心钻研的技术要领传授给她的大儿子,一来是希望花丝镶嵌技艺不失传,二来随着花丝镶嵌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实用产品、以及高、精、尖、高品位的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必须要在自己“金镶玉”的基础上更努力创新, 创制出
更多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精品。
目前,程淑美正制做一尊《南吾观世音菩萨》,早在年轻的时候已经做过一尊,但被人请走了。这已是第二尊了,她想参加今年11月份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工艺美术艺术展”活动,由于时间紧迫,她正在加班赶制。我们看到从艺40多年,今年已是62岁高龄的程老师不免为她的体状况有些担心,她说:“赞扬只代表过去,至高至美是我不段的追求。”这是她的人生悟语,激励着她在艺术道路上不断的执着进取。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们对身边的这位老艺术家肃然起敬。
陈淑美大师说:“在花丝镶嵌的领域里不断追求着,创造着他的艺术精品,与家人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先生也是做玉雕,在成功的道路上给予了很多的指引和建议,作品的一半也是先生的。今后还会在“金镶玉”的基础上与家人用心共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这席话也确实让我们体会着陈淑美满怀创作的和快乐!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57: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程淑美 水深火热中炼就花丝镶嵌绝技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14:27  责任编辑: 任子鹏
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有着近50年“水”与“火”的历练:打磨玉器离不开水,而花丝镶嵌则必须有火的灼烧——
在“水深火热”中炼就的绝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儿时想当个画家
没想到与花丝镶嵌结缘
我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都与美术或工艺美术无缘,只有外祖父在建筑业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老人家都参加了。上小学前,我经常拿外祖父用的油漆彩画的色谱看着玩儿,那变化无穷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我,外祖父给我买的小人书,订的连环画报是我的最爱。那时,我最喜欢照着书画小人儿,尤其喜欢画仕女。上小学时,特别喜欢手工劳动课,喜欢绣花以及手工艺的小玩艺儿,还喜欢画黑板报,在小学五六年级时被选为少先队大队宣传委员。上初中时,我除了在美术课上学习素描、水彩画外,还在课余时间自己创作作品,那时就梦想着将来要当个画家。
1962年初中毕业后,我考进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原以为进了专业美术学校,可以实现画家梦了,进校后才知“工艺”二字的含义。我报考的专业是特种工艺专业,包括玉石雕刻、象牙雕刻、花丝镶嵌、景泰蓝、烧瓷、雕漆、金漆镶嵌等,我被分到了花丝镶嵌专业组。但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花丝镶嵌,参观了故宫的珍宝馆,看到展出的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文物,我被先辈艺人的绝技所震惊了——这么精美的艺术品是怎么做出来的?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当时的北京工艺美校是政府为培养既能制作又能设计的专业人才而成立的,党中央、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关怀,朱德委员长多次来校接见师生、指导工作,这就更坚定了我学好这门技艺的决心。
跨进花丝镶嵌的门
方知学艺的“水深火热”
在学校的一二年级时,我们学的是美术课,包括素描、工笔、小写意国画、水彩、水粉、图案以及课时较少的泥塑课和一些特殊技法的胶水画等。工艺美校是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三四年级开始就由原通州花丝厂的吕振芳师傅教我们花丝镶嵌的入门技术:掐丝、吹灯焊接、制作小件成品。那时,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学楼与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在一座楼房里(现在龙潭湖的器件三厂大楼),北京工艺美术各个行业技艺最高、资格最老的老艺人们任研究员,我们工艺美校花丝专业的学生去研究所上课,就是由翟德寿老艺人亲自教授理论课与技术课。
花丝镶嵌所用的原材料以金、银、铜为主,金属的加工离不开火:化料、拔丝、轧片,掐丝、制胎、錾刻,焊接……哪道工序都离不开火,一年四季工作在“火热”之中,手被灼伤是经常的事。此外,还有辅料的制作如化焊药、熬胶以及一些工具的制作等,都要会做。工序繁多,技术复杂,工作又脏又累不说,还属有毒有害工种,真让人想象不出故宫里那些金光灿灿镶满宝石的艺术珍品会是从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难怪师傅说:一般行业学徒三年出师,花丝镶嵌行业要学三年零一“节”,才可出徒。这一行要想干得好,得干到老学到老。
在校学习的第四年,亦即1965年至1966年的一个学年,花丝专业的几位学生下到通州花丝厂设计室和生产车间实习,我国第一届国家级首饰设计大师吴可南老师的亲自指导,使我在石镶作品的设计上获益匪浅。那时,我们每天在车间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工作8小时,由班组长安排生产任务,我在生产第一线得到了设计与生产结合的锻炼,还设计了一款嵌方形松石戒指,被选送到法国并拿回一个大奖。
从工艺美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原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工作。这是个综合性的工厂,有花丝、玉器、象牙、景泰蓝等很多车间,我觉得自己在校学习雕塑课较少,于是决定去玉器车间再学学玉雕技术,提高立体造型能力。玉器的制作离不开水,每个人的机器就是一台水凳,我在凉水的浸泡中一干就是13年。在玉器车间,我被安排在兽班——以做动物为主的班组,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玉雕行业“四大怪”之一的何荣老艺人也从设计室下放到这个班组干活儿,我有幸得到了何老艺人的亲传指点。那13年,我做了多少件作品已记不清,有动物、人物,也有人与动物结合的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及全国的展览并获奖。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独创出“程氏花丝”绝技
1983年,因工作变动我又调回到花丝车间设计室,设计监制的作品达上百种,小件的20至30cm高,大件的160cm高,有的中、小件订单达几百件,如银制白衣大士,台湾客户曾一下子订了400件。上世纪80年代,是我们花丝镶嵌最辉煌的时候,作品品种很多,有鸟类、走兽、鱼虾类,还有器皿类、吉祥摆件、仕女人物、古代武士以及观音、释迦佛造像等。那时,产品几乎都是按客户的要求定做,我的观音作品很有影响,所以设计得最多,被称为“程观音”,现在我为北京工美集团出口部设计监制的三种观音造像即誉为“程氏观音”。因为我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我的花丝技艺被北京市工美协会誉为“程氏花丝”。
我于2000年退休,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我还肩负着传承的重担,因而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在我所居住的安贞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关注下,在安华西里社区的大力协助下给予了解决。尽管工作室的条件差些,但为了让这项非遗传承下去,我仍在不断地追求着。2003年,我的作品《慈航普度》在北京首届工艺美术节展评中获得金奖;《普度观音》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盛世永年”如意》获2009年第四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北京“工美杯”特别金奖。在2001年10月举办的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我的最新作品《富贵观音》获得金奖。
走近程淑美
花丝镶嵌是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行业
程淑美太忙,采访程淑美,来来回回约了不下10次。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人,程淑美这两个月来一直奔走于大江南北。刚从杭州的中国西湖博览会回京,几乎没歇脚,又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委托飞到了海南,为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设计大赛做评委。好不容易约好了11月9日采访,但上午她还要赶到国展中心布展,因为第六届中国文博会10日开幕,程淑美的最新金奖作品《富贵观音》要在1号馆的北京市“工美杯”大展中展出……
程淑美的大师工作室位于安华桥南面一个小区的地下室,下午3点,太阳明晃晃的,但地下室里要开好几盏灯。走进地下室时,方知这里是小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乐舞喧嚣,热闹非凡,十来个人正伴着乐曲翩然起舞。大师工作室是地下室东北角的一间房子,关上房门,外面的喧嚣仍不时地“钻”到屋里。所谓工作室,其实不足20平方米。从靠东墙一溜柜子里陈设的几十件大小不一的花丝镶嵌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一件都凝聚了程淑美大师的心血。由于北京尚未供暖,室内有些清冷,但说起花丝镶嵌,她的心头就像涌出一股热流,从当年学艺如何艰辛到当下对传承人匮乏的忧虑,竟滔滔不绝地说了三个小时,到记者告别时,仍然意犹未尽。
如果从17岁考进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花丝镶嵌算起,今年66岁的程淑美在这个行当已干了近半个世纪。但她说,这是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哪怕有了“大师”名头儿,仍要不断地追求与学习,因为大师不同于技师,只有不断拿出独创的设计,才能无愧于大师的称号。
“金”在“火”中升华
程淑美将花丝镶嵌形容为金与火的艺术。“金”是指花丝的用料,金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可塑性和稳定性,成为花丝镶嵌艺术的载体;“火”是指花丝镶嵌离不开火的灼烧,从熔金、拔丝、轧片到制胎、焊接,每一件作品自始至终都是靠火来辅助。花丝镶嵌是燕京八绝中工艺最繁复的一项技艺,仅花丝就有正反花丝、拱丝、麻花丝、竹节丝、罗丝、凤眼丝、祥丝、麦穗丝等十几种不同纹样,花丝的掐、填、焊、堆、垒、织、编等几十道工序更是各有讲究。其中焊接工艺尤见功力,一根根细过发丝的花丝焊接在器物上组成纹饰,火头儿上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程淑美感慨地说,现在有了燃气吹火工具,不用再像过去那样用煤油灯了。当年焊接花丝都是拿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鼻子吸气嘴吹气,用自己的气息控制火头儿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常常吹到头晕眼花,被煤油灯熏得一脸黑。
将一根根花丝变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其工艺之繁复确实令人难以想象,一件新作光设计画稿就要三四十天,每一个装饰、每一朵花形都要单独出一张设计图纸……
学起来难、工作条件艰苦、干出名堂不易等等,正是花丝镶嵌技艺后继乏人的原因。现在,程淑美的大师工作室实际上是全家上阵——他的爱人、也在工美行业干了一辈子的高振声一直在她身边鼎力相助,儿子高欣程则成了正式拜她为师的徒弟。
始于商代以前
花丝镶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出土的金银器中,其工艺水平已相当精湛。1977年在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发现的商晚期的金臂钏和金耳环,是北京较早的花丝镶嵌制品。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又称“细金工艺”,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多选用金、银、铜为原料;技法则包括掐、填、錾、焊、编、织等。
北京地区自公元1153年金中都建立,金银工艺即开始兴盛起来。元大都建立后设置有各种管理手工业作坊的机构,其中就有银局。明清两代是北京花丝镶嵌的兴盛时期,宫廷设有造办处,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南北方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得以交流,并融合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之长,形成了北京花丝镶嵌的独特技艺,其中北京十三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金冠堪称杰作。(骆玉兰)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花丝镶嵌传承人程淑美
字号:T(14)|T(16)
核心提示:
金丝为骨、宝石作饰,一项绝艺,万千变化。它或是皇帝头顶象征威严的冠冕,或是变身王公贵族腰间不可或缺的金丝软带,或是成为后宫佳丽顾盼生姿的金钗步摇,这就是花丝镶嵌。
&&&&金丝为骨、宝石作饰,一项绝艺,万千变化。它或是皇帝头顶象征威严的冠冕,或是变身王公贵族腰间不可或缺的金丝软带,或是成为后宫佳丽顾盼生姿的金钗步摇,这就是花丝镶嵌。百年前,此项技艺制作出皇家御用之物,巧夺天工;百年后,它依然代表着传统工艺与的巅峰之境。
&&&&1962年,16岁的程淑美进入北京市工艺学校学习花丝镶嵌。52年过去了,程淑美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大师,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技惊四座&的手艺中,正是她的大胆开拓,让花丝镶嵌走出深宫艺更佳。
&&&&在通州区,已有4年掐丝经验的年轻技师将一件作品拿给师傅程淑美品评,程淑美颔首而笑,之前还忐忑不安的年轻人终于舒了一口气。再看这握不盈掬的小物件,银丝盘绕、曲卷有度,做工之细让人惊叹,而它只不过是一件花丝镶嵌作品上观音佛光的火焰而已。花丝镶嵌技艺可以制作珠宝首饰、文房清玩,更可以制作立体的、有雕塑感的观音、财神,在众多题材中,程淑美以制作花丝镶嵌观音而声名远播,被业界称为&程观音&。
&&&&眼前的观音手持净瓶、法相庄严,衣纹流畅,衣带当风。菩萨的整体要经过制胎来完成。佛光、飘带、头巾都是用花丝技艺制作,上嵌五彩宝石。菩萨身上的衣饰花纹则采用了錾刻工艺。程淑美指着这座&慈航普度观音像&说:&这个作品从绘图、制胎、化料、轧片、拔丝一直到錾刻、点蓝,大概要用半年时间,这个时间段还要求制作技师们技艺极为纯熟才能完成。&
&&&&这件观音呈现的正是&程氏花丝&的特色,程淑美大胆地将花丝镶嵌与玉雕等工艺相结合,其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的融合开创了花丝镶嵌工艺的新境界。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及专家委员会将其命名为&程氏花丝&,这一命名既显示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也昭示着程淑美传承技艺所达到的深度。
页面功能:
[责任编辑:]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匿名发表
验证码: &&&&nbsp
如果你对本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投诉建议反馈。【】
最新视频热门视频
媒体企业动态资讯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Copyright & 1998 - 2012 CAU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新兴产业网&&&&程淑美的“工作室”是小区的一间地下室,不到20平方米,隔壁的大房子属于社区京剧爱好者,票友们正排练,锣鼓点子敲得山响,程淑美只能扯着嗓子说话。
&&&&靠近天花板,扁扁的一排窗户透来正午的阳光,以及外面的空气,白天也得开着日光灯,否则干不了活。谈起这些年在地下两米多的感受,程淑美说:多亏街道的大力支持……从她的语气判断,这间地下室的租金不算贵。而曾经的大师们原本都是设计人员,现在被逼着去当商人,要到市场上去寻找自己设计的作品的销路,程淑美对此亦感慨不已。
&&&&本期人物
&&&&程淑美
&&&&程淑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工艺美术特级大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工艺的指定传承人之一。1945年生于北京,1962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中国传统艺术――花丝镶嵌,1966年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工艺美术品厂,从事玉雕设计、制作13年。曾先后师从花丝老艺人翟德寿先生、吴可南大师和玉雕四大怪之一的何荣老师。
&&&&其作品特点为: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结合。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作品在传统花丝镶嵌行业中独树一帜。至今从事花丝镶嵌设计、制作及玉雕制作已四十余年,曾被北京工美集团总公司评为“新产品开发先进工作者”,作品多次获得全国金奖。
&&&&自嘲误入工艺坑
&&&&我在骡马市大街那边的贾家胡同长大。从小喜欢美术,也没人教,我一个舅舅素描很好,新中国刚成立时,通州城楼子上挂的毛主席像就是他画的。舅舅没教过我绘画,但给了我对美术的兴趣。
&&&&1962年,初中毕业,我考进了北京工艺美校,当时工艺美校是新兴学校,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过很多次。学生多是因喜欢美术,想当画家,才考进来的,一看都是玉雕、金漆、花丝镶嵌等,就不爱学了,不少人退了学,留下的就把《琵琶行》改了,叫《误入工艺坑》,聊以自嘲。
&&&&当时学校有车间,带我们的是翟德寿大师,以后下厂实习,我在通县花丝厂干了近一年。1967年,我们还没分配工作,就集体到二轻局去静坐,要求分配工作。造反派给我们每人发一张表,要我们自己愿意去哪就去哪儿。我和我先生就这样去北京工艺美术品厂报到,当时那是个大厂,景泰蓝大师张同禄原来也在这个厂,厂里出过很多国家级工美大师。
&&&&有幸得到何荣大师的真传
&&&&到了工美厂,我要求去玉器车间,因为我学的是花丝专业,没雕塑课,特别想过这一关,因为没有立体造型的基础,做设计很吃力。在车间上水凳干活,又苦又累又脏,一口气磨了13年玉,还当了设计班的班长。
&&&&刚下厂时,仍在“文革”高潮期,只能用玉石雕红卫兵、工农兵和样板戏,红卫兵的造型都是张着胳膊,很费料。我刚下车间时主要做吉祥兽,逐步添加一些人物造型,得到了肯定,不少作品放到了接待室里。
&&&&当时赫赫有名的玉器四大怪之一的何荣大师也在我们组。何先生因打着瞌睡都能设计作品,外号叫 “大海茫茫”,在厂里有专门的工作室,每天徒弟负责沏茶倒水。“文革”时他被揪去班组干活。
&&&&何大师觉得我有悟性,就教我如何做传统题材。随着“文革”高潮渐渐过去,我逐步恢复传统题材制作,是当时第一个这么做的设计师。我没能正式拜何荣为师,却有幸得到了老人家的真传。
【】 【】 【】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丝镶嵌工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