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开展文明卫生乡村文明的明天是什么,但主街有人管背街没人管?

02版:综合新闻
& &&& 往期回顾 & && &&&
一把“文明尺”量出乡村新风貌
——山东省新泰市推进乡村文明“十化六有”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于洪光&吕兵兵&&&&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新泰市翟镇柳家庄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朱树武说:“这两年,按照市里乡村文明‘十化六有’标准,我们一项一项地抓。现在,路好走了,环境整洁了,村民风俗变文明了,真有了些美丽乡村的样子。”&&&&谈起乡村文明行动,泰安市委常委、新泰市委书记张宏伟介绍说:“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新泰以乡村文明行动为统领,抓住美化环境和提升文明两条主线,实施了‘十化六有’工程,形成了具有新泰特色的乡村文明标准;完善了三级包靠、经费保障、日常管护、督查考核四个机制。同时,要求各村因地制宜,探索适宜本村的建设重点和实施办法。”&&&&“十化六有”,使新泰有了一把衡量美丽乡村建设的“尺子”。2013年以来,新泰投入乡村文明行动5亿多元,所有916个村庄全部“动”了起来;640个村庄建成乡村文明达标村,约占70%;近100个村庄建成示范村,约占11%。&&&&“有了‘十化六有’标准,就有了建设重点”&&&&东都镇余粮村党支部书记杨同道说:“现在村民办红白事,都由村红白理事会帮着办。村民只能帮忙,不能吃请;外村亲戚可以请,标准是一桌180元。”&&&&新泰市市长刘钦海说:“村红白理事会是乡村文明行动的一项要求,写进了市委、市政府《2013年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可以操作的乡村文明行动标准;实施村外建绿围、主街建绿廊、河塘建绿屏、村出入口和公共场所建绿园、农户门前建绿篱的‘五绿工程’;村内河道每100米设置一处垃圾箱(池),池塘周围设置1至3处垃圾箱(池)。”&&&&新泰乡村文明行动标准可概括为“十化六有”。“十化”包括道路网化、街道亮化、乡村绿化、河塘净化、墙面美化、庭院街道整洁化、休闲娱乐广场化、污水排放集中化、垃圾收集长效化、村规民约制度化;“六有”是有好班子、有好产业、有好设施、有好秩序、有好载体和有好风尚。&&&&刘钦海说:“新泰的实践表明,有了乡村文明‘十化六有’行动标准,有利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微观化、具体化、可行化,就好推进了。”&&&&&&&“抓住两条主线,就明晰了推进路径”&&&&在龙廷镇上豹峪村,支部书记刘绍林说:“实施‘十化六有’工程以后,村里有两个变化。一是环境变干净了。路面墙面还有院里都整洁了;垃圾污水都处理了。二是村民变文明了。‘乡村文明一条街’和善、行、义、举‘四德榜’,成了让人眼热的‘光荣榜’;村里文体广场成了村民娱乐和锻炼的好地方。”&&&&新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戴先锋介绍:“新泰乡村文明‘十化’标准贯穿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线,目的是让农村环境变美;‘六有’贯穿了乡村文明主线,目的是让农民养成好品德、好习惯。”&&&&戴先锋说,抓住美化环境和提升文明两条主线,是基于新泰农村实际作出的务实抉择,就明晰了推进路径。新泰作为全国百强县,从2007年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多数村庄实现了绿化、亮化,然而农村“文明老粗俗”和“环境脏乱差”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两个顽症。&&&&对此,新泰明确,以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为主线,推进“十化”工程,实现农村道路、河流、墙面、庭院等硬化绿化美化,垃圾和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集中化;以提升农村文明为主线,推进“六有”工程,实现农民富裕有产业支撑,精神富裕有设施、载体、场所、活动的支撑。目前,新泰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的村900多个,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达44%,30个农村社区全部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建有文体广场的村达820个。&&&&“健全四个机制,就有了办事保障”&&&&在新汶街道大河村,村里划分了7个文明责任区,5名村干部每人包一个;全村35名党员,按就近原则,每名党员负责5至18户,保证落实农户门前卫生、绿化、秩序、设施和美化。&&&&“有了标准,还需要建立健全实施和运行机制。对此,新泰探索了三级包靠、经费保障、日常管护、督查考核四个机制。有了四个机制,就有了办成事的保障。”新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毛炳辉说,市级领导包靠乡镇,市直干部协助;乡镇领导包靠村庄,乡镇干部协助,这就是三级包靠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新泰主要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同时鼓励城乡、企村、强村弱村结对共建,吸引社会捐助筹集资金。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对乡村文明进行奖补;对购置垃圾压缩运输车辆设备、生活垃圾收运费用和村庄保洁员补助等,制定了奖补办法。&&&&日常管护机制。针对村庄环境维护,成立了镇街执法、保洁、绿化三支队伍,每15至20个村庄配备1辆垃圾压缩运输车,每10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每名保洁员配备1辆三轮车和1套保洁工具,实现了所有村庄全覆盖。&&&&督查考核机制。由市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行暗访与现场观摩相结合,排名在电视等媒体上公示,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实行末位表态制,排名靠后的乡镇党委书记要在大会上表明实施措施。&&&&“因村制宜,才能把好事办好”&&&&楼德镇东村有3400人,村子大、街巷多,在短时间内实现硬化,村里经济难以负担。“村子附近有石料场,石屑很便宜。村里在主要街道硬化基础上,小街巷采用石屑铺垫,进行洒水、压实,能实现半硬化。以后条件好了,再硬化。”村党支部书记冯朴说。&&&&在新汶街道东洛沟村,党总支书记刘清波介绍说:“村里建起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并把榜上内容与村民福利结合起来,对子女不孝顺等不文明行为,查实后取消当事人当年福利,并进行公示。”&&&&戴先锋说:“新泰标准不是硬杠杠,行动不能‘一刀切’,因村制宜,才能把好事办好。立足村庄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创造性,真正把好事办好,是个大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变成农民爱护村庄设施和环境、培养文明习惯的过程,是乡村文明的核心任务。”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千村整治 推进乡村文明深入开展 ————新泰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纪实
信息发布时间:
信息浏览次数:
&近年来,新泰市按照建设部“村庄整治”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标本兼治,全面推进;城乡互动,整体提升”的原则,从解决事关群众利益和城乡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推进乡村文明向纵深发展。目前呈现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良好局面,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形象品位逐步提升。一、基本情况新泰市地处鲁中腹地,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40.3万,辖21个乡镇街道、916个行政村(居),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区域交通便利,京沪高速公路、莱新高速公路交汇分别穿越境内&32.8公里和45.7公里,二0五国道、0九公路、蒙馆公路、济临公路、新枣公路跨越境内186.5公里,地方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809.4公里,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去年列入山东省道路网化工程示范县,目前正在实施由村村通向村内通的转变,城区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验收,镇村正在实施以环境整治为基础的乡村文明行动,167个村达到了示范村标准,正是示范的辐射带动,今年上半年将有642个村达标,年底完成剩余274个村的达标任务,全面实现农村面貌彻底改善,达到户户洁、路路净、村村亮、处处美,并逐步实现制度化、长效化管理。二、推进措施1、强化领导,合力推进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工市领导任副组长,农工办、文广新、住建、国土、交通、林业等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划分为综合协调、检查督导、材料宣传三个工作小组,从各相关部门抽调80多名业务骨干脱产办公,具体负责环境整治的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二是实行网格包保。市级层面,实行市领导和部门单位负责人包保乡镇街道环境整治责任制,每个乡镇街道至少由1名市级领导、1个牵头单位、4个协包单位共同包保;将环境整治列入“双千双万”连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发动驻村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联建、结对帮扶等活动。乡镇层面,各乡镇街道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党委书记、镇长亲自过问,参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做法,实行班子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街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村划分网格,逐一落实责任,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三是发动全民参与。在电视、报纸、网站上开设了专栏,编发简报,督查通报,检查通报,印发宣传资料,制作环境整治宣传光盘,每个乡镇至少出动4辆宣传车进村入巷巡回宣传,社区村居每天都利用广播喇叭分时段进行宣传;印发环境整治明白纸,发动“双千双万”驻村人员逐户进行宣讲;开展“小手拉大手”、“整治城乡环境建设美丽新泰巡回演出”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家家户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形成了“人人关爱环境、人人参与整治、共创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呈现出镇村干部和党员放下架子带头干,群众人人参与自发干的良好局面。2、突出重点,明确目标,有序推进一是全域整治。针对镇村环境久治未达标和易反弹的问题,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展开、梯次推进,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的原则,全力抓好乡镇驻地、交通沿线、河流河道、社区村居、“双违”建筑的治理。乡镇驻地按照城区环境整治的标准,在确保镇区“五个一”(建设改造一条主干道路、开发一片商贸区、修建一处休闲广场、完善一批配套设施、理顺一套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一清理、五规范、三提升”整治工程,即集中清理环境卫生,规范整治广告乱设、摊位乱摆、车辆乱停、电线乱拉、墙面乱象等“五乱”现象,实施绿化、硬化、亮化三大提升工程。交通沿线参照205国道治理标准,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要内容,重点实施了“拆、清、整、补、管”整治工程。河流河道坚持治污与清淤相结合,排洪与绿化相结合,实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整治工程,河道、河面、河堤一体化整治,提升河流河道景观品质,打造优美整洁、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带。社区村居实施道路网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河塘净化、墙面美化、庭院街道整洁化、休闲娱乐广场化、污水排放集中化、垃圾收集长效化、村规民约制度化等“十化”整治,全面创建生态文明村。首先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十几个示范村,组织其他乡镇街道学习经验做法,按照“十化”“六有”标准,在本辖区内一期打造5%的示范村,验收合格后,二期再选剩余的5%村居打造示范村,目前,两批次10%示范村的建成,再加上“创卫”的73个村居,我市有167个村亮点纷呈,对全市916个行政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70%的村建成乡村文明行动达标村,出现了“你建设,我提升”的良好局面,可谓“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双违”建筑实施“严查”整治工程,严厉制止、查处和拆除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对道路交通沿线、乡镇驻地、村居乱搭乱建临时棚、临时房全部进行拆除,二是有序推进。首先,集中开展环境大清理。本着“彻底清、清彻底”的原则,组织各乡镇街道全面动员,对村内所有街巷、河塘、村头地角、房前屋后集中开展大扫除,“清五堆”(土堆、粪堆、柴堆、砂石堆、垃圾堆),“美三口”(村口、路口、门口),切实做到了环境清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同时,坚持清表与治本相结合,对养殖小区、农机具、柴草堆进行综合利用、集中粉碎或划出专门地方集中管理。其次,梯次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创建公路网化示范县等机遇,按照统一规划、梯次相连、分级建设的原则,科学布局乡村路网体系,计划实施新改建项目295个、386.7公里,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市916个村在道路硬化上打一个翻身仗。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制定了道路绿化实施方案,县乡主干道两侧50米内全部进行绿化,乡村公路两侧栽植行道树进行全线绿化;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景观”的要求,逐村制定绿化设计方案,实行村外建绿围、主街建绿廊、河塘建绿屏、出入口和公共场所建绿园、户户门前建绿篱的绿化模式,加大村庄绿化力度。同时,大力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美化、亮化以及“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等工程,有效提升了村庄品位和档次。三是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管护。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严格实行门前“五包”责任制,集中治理广告乱设、摊位乱摆、车辆乱停、电线乱拉、墙面乱画等“五乱”现象,全面清理残垣断壁,拆除“双违”建筑,切实根除农村“乱象”,保持镇村环境整洁美观。三是分类施治。按照各乡镇街道经济基础、环境基础,分为好、中、差三种类型;按照村级班子强弱、经济条件差异,分为示范村、达标村、一般村三种类型,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点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造示范村,敷设带动同类村居由点及面、连片扩面、整体达标。线上,以205国道、蒙馆路、济临路、新枣路、零九路及翟良路、牛石路、莲花路、新娄路、龙北路、四良路、楼放路、岳石路等13条主次干道沿线村居为重点,先从净化、绿化入手,统一标准、整体推进,打造不同特色的乡村文明长廊。面上,按照“村村有行动、工作全覆盖”的要求和“点线面结合,连点成线,联线成片”的思路,在推进所有村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每个乡镇街道以相邻的8-10个村居为重点,连片打造一批乡村文明园区,确保2014年12月底前,全市所有村全部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建成乡村文明行动达标村。3、完善机制,长效推进环境整治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环境整治奖补办法,根据考核情况,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对乡镇街道进行以奖代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垃圾压缩运输车、垃圾箱、三轮收集车等一次性设备购置费用,市财政按照经济状况分别给予30%、50%、70%的购置费补助;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费用,按照各乡镇进场垃圾数量和运距分别给予每吨5元、10元、15元的奖励补助;对村庄保洁员务工补助,市、乡财政每户每月各补助1元,不足部分由各社区村居按照村民自治原则自行解决。同时,组织有关部门整合“一事一议”、农村道路网化、河道治理等政策资金,集中打包使用,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各乡镇街道也将环境整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并引导村庄加大投入力度,通过集体投入、筹资筹劳、社会捐助、市场化运作等方式,解决了人员工资、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费用,保障了环境整治工作机构、队伍正常运转。二是完善日常管护机制。乡村文明,环境是基础,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是关键。要确保乡村文明行动成果,必须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都要成立执法队伍、保洁队伍、绿化队伍,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巡查力度,依法开展工作。按照每15-20个村庄配备1辆8吨或12吨的垃圾压缩运输车,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共配置42辆垃圾压缩收集运输车辆,每100户常住村民配备1-3名保洁员、设置一处600升垃圾箱,在次街道每30-50户设置1个240升垃圾箱,在背街小巷每10户设置1个50升小垃圾箱,共配置垃圾箱14000多个。日常保洁把握好几个环节,首先做好“户集”工作,乡镇街道要印发明白纸,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将“门前五包”责任落实到位。由住户自行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并将属于集中收集清运范围的垃圾倒入设置的垃圾收集设施,或袋装后按指定位置分类存放。其次做好“村收”工作,要突出抓好村级环卫队伍建设,在配足保洁人员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保洁员责任区域,明确工作标准,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并将垃圾运送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再次做好“镇运”工作,乡镇街道要做好垃圾清运工作,每天至少组织一次垃圾清运,做到生活垃圾即产即清、日产日清,市里将合理确定各乡镇街道每月运送垃圾量底限,设立垃圾运送登记簿,对垃圾收集运输情况进行计量、登记,定期通报,杜绝垃圾“转移”、垃圾“搬家”现象。最后做好“市县处理”工作,将各乡镇街道运送到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正常高效运转。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采取明查暗访、现场办公、排名通报等方式,加大督导调度的力度和密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深入乡镇、村居进行巡查,每月上半月、下半月各进行一次暗访打分,每月月底组织一次环境整治电话抽查民意测验,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各包保领导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现场点评,现场打分排名,在电视台、地方报纸进行公示。实行末位表态制,A、B、C三类乡镇每月检查排名最后的,党委书记在大会上表态,在全市直播,并在电视台进行公开承诺,切实做到了每天有督导有巡查有通报,半月一检查一排名一公布,形成了暗访—整改—督导—问责联动机制。每年年底将乡村文明成绩纳入全市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各乡镇街道也将整治活动纳入对村庄、站所和科室的考核,并将考核检查结果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与保洁队伍经济待遇挂钩,严格兑现奖惩,推动了乡村文明行动常态化开展。三、取得的成效新泰的21个乡镇街道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村庄整治中提升品质,实施了示范带动,达标推进,连篇治理,正是这百村示范,带动了千村整治,效果十分明显。乡镇驻地面貌焕然一新,遏制住了店外经营和马路市场现场,户外广告规范统一,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房前屋后绿化、墙面美化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城乡全面实现生活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村庄的柴草堆、粪土堆、砂石物料堆、垃圾堆清理到边到位,示范村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网化工程正在实施,农村的生活居住环境在日臻完善。&&&&总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真正达到乡村文明,必须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让活动深入人心,让成果惠及百姓,让农民成为自豪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乡村。往期回顾  
政府转身“走”出大院 农民当家事事不难 □张耕宇 马永军
本报记者关健 关于佳木斯市郊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闻调查
农民当家事事不难 □张耕宇 马永军
本报记者关健
“一免数补”后的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的同时,有些农民集体观念、义务奉献、利己又利人的观念是不是淡化了?贷款不愁,不交提留,免了税费,公益事业是不是更难搞了?农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源是在农民还是在干部还是政府?佳木斯市郊区不到半年时间就使25个村(场)“美丽起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答案: 5至10月,不足6个月,卫星般环绕着佳木斯市城区的郊区,就有25个村(场)美丽成“星”(占全区1/4以上)。 村村(场)新姿新容新景新貌新风尚。 大街小巷清一色的凹凸不平的土路砂石路变成了平坦整洁宽敞的水泥路;昔日粪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边沟全部由水泥修砌的“U”形槽取代,过去里出外进有高有低院墙全部整齐划一清新别致,柴草粪便垃圾里里拉拉从里屋扯到当院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家家庭院干净利落,户户门前高低相间的花草树木随风传香;垃圾箱垃圾桶垃圾袋等城里人难以坚持的“门前三包”已经成为这里每一个家庭新的生活习惯,成为一道不落的风景线;夜幕下,村村新安装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亮如白昼,新建成的健身广场上,以往常常摸着酒壶不撒手,搂着麻将不下桌,抱膀缩脖站在墙根不愿挪地方的庄户人,老老少少,伴歌起舞,一派幸福详和景象。 “美丽”事业,美丽思路,美了环境,美了屯风,美了人心,美了政府形象。 第一批25个美丽试点村(场),已全面完成硬化道路35.5万平方米、边沟23.6万延长米,铺设道板砖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抓好全区统一建设的基础上,部分乡镇又自筹资金,发动村民出工出劳建设了11个村屯。区财政以料代投以奖代投约6000万元,却完成了1.2亿元的工程量,其中农民出工筹劳加上出车折算4000多万元,同时节省工程利润和费用3030万元。25个村(场),占郊区1/4农村人口,全都是自觉自愿出工筹劳出车,扒杖子拆围墙刨旧居,哪块挡碍修理哪,无一户有怨言,无一户争争讲讲拖泥带水胡搅蛮缠上访告状。另外70多个村屯也都纷纷提出申请,也要在2-3年内全部乘上“美丽”这班车,高高兴兴奔小康。 省财政厅多次深入该区进行调研指导,省委副书记陈润儿9月29日批示:“财政厅总结佳木斯郊区的经验很好,可考虑在专题会上作介绍”。省政府副省长吕维峰同志10月13日批示:“佳木斯郊区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中,认真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回答了许多实践需要解决而且长期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做法很好,有些是可以推广和借鉴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应予以支持”。 “美丽事业”的“事”怎么干? 农民是受益者 农民是主体责任者 农民是当家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是毛泽东1945年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抗日战争八年的历史经验和抗日解放区建设经验精辟的概括和总结。 “农民,只有农民,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当家主人。” 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来自省内各地络绎不绝的考察参观者,佳木斯市郊区区委书记邱士林常挂在嘴边的体会和感悟。 两年前,郊区就率先提出,“到2016年,全面完成98个行政村整村绿化、净化、亮化,建设秀美郊区和生态文明郊区”的“美丽规划”。 将蓝图变成现实,第一个阻力竟然来自一些乡村干部。 有些乡村干部摇头,认为过去干点啥,有村提留农业税费这个“抓手”,村里号召点啥,干点啥,不听不中,如今啥啥不交,国家还倒给农民钱,农民照比以前的集体观念淡了,讲权利不讲义务,讲索取不讲奉献,讲利己不讲利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有些乡村干部挠头打怵,扩道修墙,栽树铺草,公益事业,公益公益公家不出钱,虽是好事也不会成为容易事,整不好会伤害一部分群众的个人利益,这钱谁给补,上访告状影响了安定团结怎么办,到最后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有些乡村干部犯愁为难,认为江山易改,习惯难移。党中央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是好经,就怕一些农民多少年来都窝囊惯了,冷不丁地要改变生活环境,不适应,就是一时周正了,过一段整不好还得反弹回去。 群胜乡一村干部听说要搞美丽乡村建设,怕扒杖子拆围墙得罪人,干脆撂挑子不干了。 “农民到底愿不愿意搞美丽乡村建设?要搞怎么搞?建设美丽乡村农民还有什么担忧的事儿?”带着一系列的问号,不打招呼,不用干部引领,区委书记邱士林轻车简从,带头扎进了村屯农户中走访调研。 压在农户心头的怨,憋了很久的“火”,积在肚子里话,一一倒了出来。 区委数支美丽事业建设调研组成员的笔记本记满了农户逆耳的忠言和怯病的“苦口良药”。 “党的富民政策好,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谁不想在干干净净敞敞亮亮的环境里生活。问题是这个美丽草图老是你们当官的自作主张给我们画,强势让我们进楼表面光鲜,对你们当官的可能有好处,可往往有时候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并不实用。所以,有时候你们当官的提倡什么,我们就反对什么,跟你们对着干。你们越是摁着我们的手拽着我们干,我们越是口服心不服。我们的事情应该由我们作主。” “美丽乡村建设,是给我们老百姓带来好处的事情,一些干部老担心我们没那个觉悟,好象我们一个个多么自私狭隘小生产者。作为党和政府,你们得掂量掂量,党的政策是本好经,可有些干部不作为,嘴有时是歪歪的。干啥不透亮,老爱作秀往自己脸上贴金,老想逮机会往自己腰包多划拉点,要不就是长官意志,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要不就是不管生熟马上就往饭桌子上端,不给我们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热锅贴不住凉豆腐,不被理解难免就要吃夹生饭。一来二去就让我们反感犯堵有怨成恨,也信不着他们,也不跟他们走。” “冷手抓不往热馒头,强拧的瓜不甜,好事也要讲究好的方法,成熟一批建设一批,先难后易,最后就都成了,农户是好农户,村子是好村子,干部也是好干部。” 农户给区委区政府决策层上了一堂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实践课。 农户告诉了佳木斯市郊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方式和路径。 郊区区委区政府闻过则改则行则动:发动农民唱主角,当主人。 三级动员发动,让干部群众家家户户都知道美丽乡村建设好处和意义。年初区里组织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区乡村三级干部和群众代表都参加,制定下发了《郊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实行区级领导包扶乡镇、区级部门帮建乡村、乡镇干部驻村指导等制度,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美丽乡村建设好处,通过网络、板报、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动真的、来实的。 靠典型引路。组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到率先“美丽一步”的村屯参观学习,让农民身临其境地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西格木乡平安村是全区先行先建的五星级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典型,村容整洁、村民富裕、村风文明、管理民主,全区组织各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多次到该村参观学习,对大家触动很大。莲江口镇万庆村的村民实地考察后说,区里支持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是“天上掉馅饼儿”的好事,“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儿了”!农民想要过上幸福生活的激情,被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彻底点燃了。 靠民主议事决事。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作用,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伊始,区里确立了“五不投”原则,即村两委班子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投;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没形成决议的不投;《村规民约》执行不好,不能出工出劳的不投;没有垃圾填埋场、柴草堆放场和粪肥堆放场的不投;发生群访、越级上访等非法上访的村屯不投。在议事过程中,各村严格履行一事一议程序,全面统一思想。只有村民都同意了,签字画押,这个村才能搞美丽乡村建设。个别村民仍不认可的,村干部再找其亲朋好友进行沟通,打通议事的最后通道。西格木乡草帽村的一些村民,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无偿拆除了影响施工的养殖用房和围墙。 把以料以奖代投的优惠政策讲清楚,说明白,家喻户晓无盲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所需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全由区里集中涉农项目资金,加上区财政自筹资金解决,所需出工筹劳用车由农户解决。对于工作突出的乡镇和村分另以资金和铲车小四轮奖励,用于以奖代投。 出台激励政策。为了更好地调动和激励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作用,各村因村制宜的制定了一些“土政策”,如对出工出劳积极性高、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主动性强的村民,村里在泥草房改造、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协调贷款、机动地发包等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这些政策立竿见影,农民都争着干、比着干、摽着干。莲江口镇万庆村农民靳波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动无偿出工出车,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村党组织今年优先将其发展为预备党员。 不用乡村干部再动员,农户首先吃不住劲了,坐不住热炕头了。 不用村干部拽,农户一伙伙围过来。“逼”着村干部赶紧想法子把“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标抢到手。 “美丽事业”建设的“钱”从哪里来? 国家“集”一点
区里“筹”一点
农户“出“一点 一提到农村公益事业,有些农村干部就头疼,疼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 正在乡下调查研究,忙于总结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教训,为明年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的郊区区委书记邱士林告诉记者,其实这“三难”之中的前两难都不难,“决难行”则是问题的关键。不管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其它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最终在落实行动阶段都涉及到“钱”。解决了“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花,则是决定公益事业建设成败的“七寸之处”。 郊区25个村(场)“美丽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1年年末,郊区就提出要用5年时间,把郊区建设成为龙江最美丽的乡村。历经两年时间探索实践,已经有10余个村粗具规模或成型。2014年决定在11个乡镇的25个村场(内含2个农场)按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全面建设。村路巷道要延长加宽水泥化,屋里院外要美化亮化绿化,旧的板杖围墙要拉直重修,每天产生的垃圾需要统收处理,要建文化广场,在安路灯,等等。全区近百个行政村,总共需要投入资金6亿元,其中今年第一批25个村场美丽事业共需投入1.2亿。 郊区抱住“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受益的主体,也是决策和建设主体”这一思路和基本宗旨,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首先是多渠道筹钱。整合国投涉农项目资金,投在美丽事业建设刀刃上。不再乱撒芝麻盐,而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共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2610万元。区里勒紧财政腰带,自筹资金3360万元。两项共筹措资金5970万元。面向区内跃跃欲试“保本略见微利就行”的建筑材料企业,阳光招标,统一采购沙子、水泥、边沟U型槽、道板砖等建筑材料,仅此就节约建筑材料费715万元。通过让农民担当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激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人翁责任感,主动出工出劳出车建设美丽家园。长发镇东胜村有部分村民长年在城里搞施工,听说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要铺道板砖,立马集体回村无偿出工。据统计,郊区25个试点村场共出工筹劳12.3万人次,按每日每个标准工150元折算,相当于筹集资金1838.7万元;出车12876台次,按每个车工每天300元折算,相当于筹集资金386.3万元,全区共出工出车累计筹资达2225万元,同时节省工程利润和费用3030万元。 其次是阳光下花钱。25个村场美丽乡村建设用料,区里全部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按工程进度统一配送到各村。各乡节衣缩食省出的建设美丽乡村钱,各村拿出村积累或机动地承包费贴补美丽乡村建设所需的投入,全部公开,必保家家都知道。村村都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代表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监督小组”,由区质量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培训,合格的挂牌上岗,分片负责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不给工资和任何报酬,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管各种原材料是否如期保质保量到位,管各家各户出工筹劳出车执行情况。村村大喇叭随时随地通报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宣传出现的好人好事,让想跑粗耍滑偷懒拖后腿者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无地自容。 再就是大张旗鼓奖励进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的率先一步者。9月下旬,郊区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拉练检查和总结表彰。评选出美丽乡村建设一类乡镇1个,二类乡镇2个,三类乡镇3个,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资金奖励,用于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的以奖代投资金;对工作突出的30个村分别奖励了小型铲车和四轮拖拉机。同时,对涌现出的24名优秀村干部和85名优秀村民代表进行了表彰奖励。表彰大会的当晚,西格木乡草帽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太坐在院子里,看着崭新的铲车和拖拉机,一宿都没睡觉。他告诉记者:“当了多年的村干部,今天才找到感觉,尤其感到高兴和自豪,一点觉都没有”。 管理“美丽事业”的“权”交给谁? 交给农民 交给市场 交给长效机制 秋末冬初,走进郊区25个“美丽村屯”,村村都让记者眼前一亮。 以往这个季节,正是秸秆泥巴粪便里里拉拉撒满大街小巷人们习以为常的“埋汰秋”,可这些村屯却是另一番景象:秸秆不再进村,而是有序地堆放在村头指定的柴草场,既安全防火又卫生;拉运粮食的车辆进村了,也有人在车后拿着扫帚清扫,整怕弄脏了街道,有村民笑了跟记者说,“慢慢养成习惯就好了”;每条背街小巷也是干净无垃圾,家家门前堆放的垃圾袋或垃圾箱,定时有人开着小四轮来清收,一些城里人都做不到的“门前三包”,庄户人做到了。一些村民解释说,自己出工出力建设的事业,都知道珍惜。 建设美丽乡村战役一打响,郊区就在建立管护长效机制上用了功夫。 佳木斯市郊区决策层告诉记者,三分建,七分管,建而不管,疏管,等于白建,等于劳民伤财,不如不建,一旦“夹生”了,再“回锅”“回炉”,成本可就高了。伤了民心,失去信誉,将来那可是需要成倍的再投入。同时,要把一些农民数十年养成的不讲卫生不讲环境的传统陋习改掉,也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农民是建设的主体,也应该是管护上的主体。郊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起步阶段,就把后期管护权也交给了农民,确保建的好,管的更好。 实行门前“三包”。参照城区管理模式,25个村(场)都建立了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机制,将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木的管护都落实到村民人头,形成了一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农民共享、长效管护农民共担的管理机制。沿江乡三连村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农户自家房前屋后必须保持清洁,树木管护、冬季清雪等全部落实到户。 修订《村规民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际,25个村(场)重新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并编成顺口溜、印制成图板,摆放在村内显著位置,违者必究、违者必罚,形成有公信力和约束力的农民自主管理条约。“爱树木,清道路,门前三包要管护;倒垃圾,不随意,砖瓦杂物摆整齐;粪便堆,及时清,家家户户好环境;清冰雪,要主动,积极参与路畅通”等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内容,已成为村民没事念叨的家常嗑。 组建保洁队伍。为提高管护水平,25个村(场)在发动农民自主保洁的同时,都成立了保洁队伍,设立专兼职保洁员,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无盲点,其报酬由各户均摊或由村集体积累解决。长发镇东胜村将村民家的废弃油桶一分为二,自制垃圾桶159个,做到垃圾集中管理,并由专职保洁员定期收集运送生活垃圾。 营造“美丽保洁光荣”的良好社会环境。区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生与家长进行教育互动,增设了美丽乡村建设教育课,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育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争做美丽乡村建设“小监督管理员”,还在全区10788个家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保洁。妇联在妇女中组建“巾帼志愿者环境卫生监督服务队”,团委建立起“美丽乡村卫生先锋队”,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美丽事业”建设中的“官”该咋当? 主角变配角
“教导”变引导
包办变帮办 在以往的农村工作中,大多是政府唱主角,农民演配角,结果往往是投入大、效果差,“剃头挑子一头热”。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佳木斯市郊区政府的角色转变了:甘愿当积极的配角,发动农民唱主角;不当教练员教导员,只当科学的引导者;不再事事包办代替,只是一心一意帮办解难题。 区领导带领各相关部门全部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现场调研,协助乡村干部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以及区里相关优惠政策和农民讲清楚,说明白,具体啥时建,建到什么样的标准,让农民人人都有第一话语权,最终还有表决权,做到了:群众思想不通的不干,在家的和外出打工的思想认识不统一的不干,光有想法没有形成好的作法不干,决不搞政府和领导脸上有光彩农民不得实惠的政绩工程,也决不能出现虎头蛇尾的烂尾工程和半截子工程。如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上,如果花线请城里专家设计,就要花上十万八万的,郊区就引导农民参与规划设计,最后由区发改委、交通等部门专家技术人员帮助把关修正。“农民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心里最清楚,让群众参与规划,才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文化习俗等,郊区区委区政府遵循“现代骨、传统调、自然衣”,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总基调,坚持“一村一策一方案”的原则,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并充分听取和采纳村民意见,杜绝了“盲干乱干瞎干”等现象发生。大来镇大来村、敖其镇敖其村在建设过程中,村民提出主街路硬化过多、绿化过少的问题,两个村立即修改了建设方案,增加了绿化面积。苏木河农场将原有4个分场、7个住宅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楼7栋、2.7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农机园区、蔬菜园区、特色养殖园区和职工休闲文化公园,312户农场职工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上,郊区相关部门重点加强对村屯农民美丽乡村建设监督小组的培训,充分发挥农民监督小组主体作用。农民管农民,管的用心,听的入心,效果纯真。 25个村(场)村官会当了。 咋当? 25个村(场)干部学会了掌握运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一公益事业制胜的法宝。 “自己屁股擦不干净,再发号施令也‘臭’不可闻。手中有权,再光想往自己兜里划拉,不多往大多数群众利益上考虑,处以公心,美丽事业干不成,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稳,早晚得被群众撵下台。村干部就是轴承,上要对起党,下要对得起群众,自己老想先对得起自己,结果就啥 也干不起来。”这是5月1日后,第一个开工建设美丽乡村的西格木乡草帽村党支部书记62岁的杨明太的深刻体会。“区里给出料,是好事;美丽起来家家都亮堂,是好事;扒点杖子拆点围墙,那才是几家子的事;各自管好门前保洁,出点人工车工,也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好事,也是难事。在家儿女听你的,因为你是他们的老子,在村里让百姓听你的,你得为他们服务办好事,大家都发动起来,人人都参加了才能将好事办成好事。” 老杨先统一20个党员干部思想,再统一60个村民代表思想,再开全体村民大会,438户来了360多户。每户发一张征求意见表,全部签字同意。区里给的料一到,先修两条道,路宽路平有树有花,全村就这么个标准。村民围住了老杨,“就你说了算,你说咋干就咋干!”也有两三户干吵吵就是不动真的。没等老杨发话,81岁老唐头搬个凳子坐过去,对着“钉子户”连续数落了三天,后又有七八个家庭妇女接茬帮助“教育洗脑”几天,最终都灰溜溜地扒了支出的杖子歪出的墙。一位死了男人领着儿子顶门立户的妇女主动找到老杨,“赶快给我家量量,看差多少,差多少扒多少,我家绝不耽误全村人美丽!”这位妇女后来披红戴花成了区里的模范。 从此,扒杖子,拆围墙,挪柴草垛,修化粪池,再也没有拦路伸腿的,没有讨价还价争争讲讲的,全村无杂音。对此,老杨体会说,没有落后群众,关键是咱要对得起群众,群众才会听你的。 三个来月,忙于美丽事业,老杨没睡过几个囫囵整觉,被风吹太阳晒成了村民前呼后拥人人爱戴的“老黑头”,草帽村却名副其实美丽了,一跃成为全区25个美丽乡村建设速度和质量最先达标样板村。 25个村(场)干部对“打铁先得本身硬”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起始到实践的各个阶段,这些村(场)的党员干部及亲属均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带头扒掉不规则的杖子,拆掉挡道的砖墙,推倒碍事的房屋,门前屋后必保日日清天天洁,谁家缺工少车主动帮扯一把。 沿江乡黑通村请进城务工经商的村民女能人付润慧回村当村支书后,克服村域大、人口多、底子薄等诸多困难,多措并举推进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挖掘村屯闲置资源增加收入,发动亲属出车出劳出资出料,总共投入上千万元对全村48条街道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立长效保洁队伍,一改脏乱差,在全区率先建成环境优美新农村。她去年兼任福胜村党支部书记后,发誓要把这个满道两边长蒿子扣头,各家门口猪粪横流,柴草乱堆窝囊差,人走在道上晃晃悠悠没个精气神的脏乱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干净整洁的美丽小康村。接任福胜村书记不久,正赶上涨大水,屯北部分农户的1200多亩承包田眼瞅着被大水淹没,付润慧光着脚丫顶雨查看灾情,从电业部门请来救兵架电,借来两个大水泵排水除涝,借来沟机清淤,硬是将村民承包田玉米全保住了。一身正气,喊话有底气。今年美丽建设一动员,福胜村全村村民齐唰唰都举手赞同。加上付书记采取强村拽弱村,动员亲戚朋友帮福胜,今年从春到夏村民抱团努力,很快就修成了11条又宽又平水泥路,修了4000延长米边沟,路路都有了太阳能路灯,光中心主路就加宽了一倍达8.5米,清风绿树花红草香,本村姑娘不愿往外嫁了,小伙子找对象的标准高了,就连黑通村村民都开始羡慕福胜屯的老百姓。唠到福胜村巨变,付润慧感慨万端:当官的想的正做的正行的正,你说个啥,号召个啥,老百姓保证一呼百应。 四丰乡四合山村党支部书记韩冬生的父亲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默默地将自己已经拥有50多年历史的60平方米的铁匠铺扒了,带领全村顺顺利利扩道修直围墙,一些外出打工的 村民在干部的带动下,主动放弃在外建筑工地一天200多元的收入,回村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流汗作奉献。 郊区各职能部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公仆公仆,只有匍匐下身子,为百姓服务,才叫真正的公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郊区区委区政府从发改、畜牧、财政、林业、交通、新农办等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人专抓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推进。区里对各服务组提出的要求是:协助乡村干部在对农民这一主体的思想宣传引导上循序渐进不留死角;帮助村村培训农民建设施工监督骨干力量上,高科技含量,不留盲区;以奖代投以料代投直接进村到户的检查监督上,上对得起区下对得起农户,不许出差错;掌握美丽乡村建设进展中存在着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办法,要快;等等。为了降低建设成本,节约出更多的钱再用于建设,区建设局还将冬季用来清雪的20多台车辆开出来,由财政出钱加油,拉运建设用料,仅此就为美丽事业节省资金500多万元。交通部门组成的质量监督服务组,坚守“路面整洁、路肩平整坚实、横坡顺时,排水顺畅 ”标准,巡回到各村屯检查验收 。 “美丽乡村建设”“美”了谁? 美了农民 美了干部 美了政府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正在改变着人。 佳木斯市郊区第一批率先“美丽起来”的25个村(场)的农民笑了。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改变了乡村村容村貌,而是一场涉及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革命性变革。 佳木斯市郊区25个村(场)农民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质。 过去,让农民出工出劳出车干些公益事业难度很大。现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国投区投社会帮,一个村就是上百万元钱,并且真正让农民当建设与管理的主人,投工投车投力投心,加上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为民办事、办实事好事之中,农民从过去的“让我干”变为现在的“我要干”,村民邻里和睦、讲卫生、讲文明已蔚然成风,人人都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更爱集体,更爱家乡。望江镇佳兴村70岁的姜万才老汉,躺在自家门前刚刚加宽修直“美丽巷道”,看蓝天,赏白云,深深地吸一口荡漾着紫丁香云杉等青草花卉香味儿的清新空气,兴奋地说:“真比躺在炕头还要舒坦。共产党好啊,社会主义好啊,天天都是这样的好环境,人长寿啊。”长发镇东胜村65岁的赵淑兰老人,过去出门就拄拐棍,如今扔掉拐棍,时不时到村里东瞅瞅西转转,她说,“以前拄棍是因为路不平,怕葳着脚,再说也没啥看头,灰头土脸的,脏兮兮的,如今往哪看,都顺眼,这日子才有过头。”四丰乡四合村瓦匠李洪文放弃在外打工一天二三百元的收入,回村参加美丽乡村建设,除了自家份内的任务最先完成,还帮助别人筑路修沟 。他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好了,集体好了,咱小家才能好得长远。 过去,一到晚上,没地方去,要么仨一伙俩一串摸扑克,玩麻将,耍钱赌博,东家长西家短。如今,美丽乡村美丽夜晚,都有路灯,一到晚上,都往广场聚,跳集体健身舞,舒心活体,和和谐谐,一派详和。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证实:25个村年初至今邻里纠纷少了,打仗斗殴的少了,各类社会治安案件少了,邻里相帮好人好事多了。 25个率先“美丽起来”的村干部笑了。把以前一些村屯决定个大事小情多由几名干部一商量就拍板定论的事情,交给农民议、决、行;把先前上边给钱给物多由几个干部外内几个“心腹代表”一核计一拍脑门就实施的公益事业,交给农民来议、决、行;把过去村上干点啥仅由村干部检查验收的事情,交给农民来监督检查验收;把过去干部光说光教导光指手划脚不身先示卒 的事情,由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做出样板,并处处为农民着想,帮农民之所需。25个村的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普遍增强提高。用草帽村杨明太的话讲,叫做政府“一搞美丽乡村,把干群关系快要彻底断的‘火’给接上了,干部说啥,好使了,群众真听了,现在有个啥事,你往前边一站,群众都往前靠了,往后再张罗啥不犯愁了。” 老杨还说:干部啥啥让农民当主人,其实干部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离不开的主心骨和吸铁石。草帽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一块公益场地需要铺道边砖,他往那块一站,100多个家庭妇女就糊上来了,大老爷们开着车过来帮忙。村里公益场所能有200多平方米,需要打扫打扫,秧歌队员全上来了。农民就是这样,当干部的不为他们着想,他们也永远不会和你想到一块儿上去。 68岁的村民赵忠义对记者说,“村干部不在老百姓身上刮油,老百姓也就绝不会让干部犯愁 。老杨说的话,我就信。” 通过“美丽”建设,普遍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沿江乡福胜村、四丰乡顺山堡村的“两委”班子通过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全体村民的信任和拥护,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政府的形象美了。美丽乡村建设,郊区从决策层到职能服务层全部转变角色,走出大院,走进农家小院,坐热了农家炕头,唠热了农家嗑,办“热”了福祉农家家家户户的实事好事。政府的形象高大了,政府公仆们抓好农业农村和城市社区管理等工作的思路和视野开阔了。区里把“群众事情群众办”这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累的经验,现已延伸复制到田间路修复、河道治理等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如平安乡东旺村几千万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争取下来,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有一定难度。区乡村发动群众议事、决事、行事,最终不再是难题。明年,区里将在城市社区管理中进一步探索和运用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引导广大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实践证明,只要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切实做到工作引导与组织支持相结合,把群众的主人翁责任和热情激发出来,政府的工作会越干越好,群众一定会越来越满意。 预防了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通过建设资金的以奖代投,建筑材料的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群众的全程参与、监督,所有环节都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有力的防止了不正当利益的介入,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为明天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中小学生争做美丽乡村建设“小监督管理员”,不仅教育了农民兄弟,还教育今天的孩子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健康文明的好习惯,为建成小康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 25个美丽村(场)皆成为城里人周末节假日休闲游和村场发展田园采摘观光经济的一个亮点和生长点。 郊区区委、区政府领导深入村村检查指导美丽乡村建设 村村都有保洁队 草帽村有个美丽带头人杨明太 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好新家园 区委、区政府以奖代投给美丽乡村建设加油、鼓劲 村民“老奶奶”笑呵呵:谁不说我们家乡美 (本版照片由记者王冰和郊区委宣传部马永军 摄) 平安村干净整洁 农民是“美丽的主人和英雄” ——郊区美丽乡村建设给予我们的“美丽启示” □天凉点 两年前,曾经在市旅游局担任过局长的郊区区委书记邱士林曾经说过,要把郊区建成佳木斯市城区近百万市民的“后花园”。 两年后今天,走进郊区,“后花园”正在从纸上的蓝图变为如诗如画般的现实。25个率先建成的“美丽乡村”,则是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大街小巷全部实现路面硬化平坦化洁净化。 路肩、边沟、人行甬道,统一规范标准美观。 绿树、花草,清风、艳阳,祥和安泰。 “门前三包”比城里人坚持得还好。 ……&…… ……&……
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063元的郊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条标准衡量,这25个村(场),个个都够格达标。 “美丽之旅”,收获颇丰,用邱士林的话讲,给决策者和服务层上了四堂课。 第一堂课告诉党员干部:群众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和真正的英雄。“过去,无论是新农村,还是其它公益事业建设,刚一张罗,一些党员干部满眼都是农民的不是,满嘴都是‘农民种地不交钱,国家还要倒贴钱,搞公益事业想要让他们‘出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今的一些农民照比过去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郊区25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均得到农民群众第一轮95%认可最终达100%参与支持的实践证明,没有落后的农民群众,只有离群众越来越远的落后的党员干部。不是农民群众不求进步,不想参与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而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和行动脚步落到了群众的后头。一旦党员干部把公益事业建设的议事权、最终决策权、践行的权力100%交还给农民群众,不再当作谋取私利一种手段和契机,群众肯定会认这笔账,买这笔账。从而也就没有议不成的事、干不成的事,事事最终都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好事。 第二堂课虽“老调重弹”但仍再一次提醒地方党组织:美丽乡村建设这趟车跑得快,全靠村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带。进入市场经济后的农民仍然离不开村党支部村委会这根“拐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村委会承担着纷繁复杂任务,宣传发动农民、组织村民议事、决事、行事,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带领村民自主建设、解疑释惑,等等,都需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委会凝神聚力作用。因此,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支部带头人选择好,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生产生活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堂课启示当地党委和政府:转变角色、找准角色、进入角色、当好角色最重要。“ 建设美丽乡村,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这个责任是引导不教导,帮办不包办,放手不甩手,到位不缺位。我们佳木斯郊区采取的办法是,宣传发动,保证家喻户晓都知道,无盲区和死角;顶层帮设计,不离‘现代骨、传统调、自然衣’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总基调;政策吸引,融合优惠政策和资金等各种有利元素符号,奖罚分明重在奖优罚懒树立率先效应,目的是释放农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最大潜能。”事实也是这样,假如没有郊区区委区政府率先引导,科学设计,到位服务,科学的发展方式保驾护航,25个村(场)以及农民自主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一句空话,即便农民自主建设,可能也会出现盲目建设、半途而废等问题。 第四堂课是告诫决策层和服务层:思路往往决定出路,方式往往事关谋事成事的速度和质量。一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福祉群众”的“美丽钥匙”,催郊区举一反三,开辟了农业农村和城市社区管理等工作的新思路。在继续巩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战绩的同时,这个区已经把“群众事情群众办”这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延伸复制到田间路修复、河道治理等工作上,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区将在城市社区管理中进一步探索和运用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引导广大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切实做到工作引导与组织支持相结合,好的思路和好的发展方式相结合,就一定会把群众的主人翁责任和热情以及巨大的潜能激发释放出来,我们的工作一定会越干越好,群众一定会越来越满意。 采访 caifang 杂谈 昔日“大酱缸” 如今亮堂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文明行动表态发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