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机智儿童的故事?(两个即可),从中你有什么令我启发网?

欢迎来到快乐学习
您是否希望前往
芜湖市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字体大小 T |T
摘要:年度芜湖市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主要有我的祖国阅读、作文写作等。本卷主要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能力。
  二、阅读(35分)
  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9&20题。
(一)(12分)
  ①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②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9.选文第①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①段末&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②段&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中的&黄金&换成&金黄&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为何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赞美这样的夏季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的祖国(12分)
  祖国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我很小的时候,也问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告诉我,中国就是我的祖国。
  可是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中依然模糊,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片中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从此我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还有那些勤劳善良、热情真诚的人们。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驶过黄河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天而降,奔向远方&&那一刻我发现,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生活中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是我感受温暖与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当我在欧洲学习和工作期间,祖国更是我常常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黄河汹涌的涛声就在耳畔&&
  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逶迤而下,不舍万里,奔向大海;珠穆朗玛峰巍峨屹立在世界屋脊,任凭狂风把头顶的雪雾洒向天边;太平洋的波涛轻轻拍击着宝岛的礁岩,仿佛在亲密地和大陆喃喃私语&&
  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黄河、长江,历经千年风雨,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回望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霄汉。
  当孔夫子面对流水感叹生命的消逝,屈原忧国忧民抚剑悲吟,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已经被注入了永恒的力量&&信仰,责任,关怀,无私。
  当李白畅游山水、纵情高歌,杜甫执笔沉思、仰天悲唱,他们给中华民族的子孙留下的,不仅是光焰万丈的诗篇,而且是传承千载的精神&&激情,想象,热爱,博大。
  当李清照悲切吟哦,岳飞怒发冲冠,他们让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不是抱怨,不是叹息,不是畏缩,而是坚韧无畏、勇往直前的宝贵品格。
  我们有无数的词语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瑰丽词句,是一个民族的宽广胸怀,也是我们今天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支撑!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耳畔仿佛又听见了那支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选自《散文》杂志2009第19期)
  13.阅读全文,说说祖国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连续三段描绘&孔夫子&、&李白&、&李清照&等历史名人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何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写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内容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对表现中心有什么帮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则是无信__________&   ②友人惭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的内容来看,&友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写出两个即可)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1.以&心中装满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40分)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应在500字左右。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更多关于&芜湖市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新闻
四步法增强阅读 五到法巧记单词...[]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
备注:《芜湖市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文由免费提供。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暂无热点新闻信息
语基、阅读、作文...
文言文复习及预习...中国古代有哪些机智儿童的故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中国古代有哪些机智儿童的故事
作业君找到的参考例题:
【问题】:文言文中机智儿童的故事,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啊【答案】:司马光砸缸&br/&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br/&译文&br/&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司马光砸缸培养孩子智慧进取的100个启发故事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培养孩子智慧进取的100个启发故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5山东省章丘市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nì) 蜷曲(juǎn) 骇人听闻(hài) 踉踉跄跄(liàng)
B.嬉戏(xī) 吮吸(shǔn) 丝丝缕缕(lóu) 絮絮叨叨(dāo)
C.枯涸(hé) 威慑(shè) 头晕目眩(xuàn) 更胜一筹(chóu)
D.滑稽(jī) 冰雹(bāo) 随声附和(hè) 忍俊不禁(jīn)
【】 【时间: 13:54:57】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嶙峋 啜泣 灰心丧气 一丝不够 B.宽恕 收敛 海枯石烂 兴高彩烈
C.峰恋 孪生 窃窃私语 弱肉强食 D.健步 提防 不可救药 日转星移
【】 【时间: 13:54:57】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百花广场。
【】 【时间: 13:54:57】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形象。
B. 济南市教育局建立了以学校为主线的安全工作网络。
C.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D.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 【时间: 13:54:57】
5.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B.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C.《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 文章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刻画了一个被人们误解、怀才不遇的神灵形象。
【】 【时间: 13:54:57】
6. 古今诗文填空。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何其芳《秋天》)
(2)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5)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李白用诗句“ , ”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思念。
(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 , ”的深刻含义。
【】 【时间: 13:54:57】
7.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有八个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错将“捍”字写成了“撼”字。照片曝光后,网民一片声讨。17日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公布了一封致歉信,致歉信内容如下。21?世纪*教育网
尊敬的各位公众: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的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锦旗从制作场地直接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仍未请示院领导,继续坚持错误,乃至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进行了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
(1)第一段划线句子缺主语,请在合适的地方补上。(1分)
(2)最后一句中有一个词使用不恰当,请去掉,这个词是 。(1分)  
(3)从书信写作格式看,还少了什么,请写在下面。(2分)
【】 【时间: 13:54:57】
8. 阅读下面的故事《蚂蚁和蝉》,完成后边题目。(3分)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1)这个故事选自名著《 》,来自古希腊。(1分)
(2)写出这个故事所寄寓的道理。(2分)
【】 【时间: 13:54:57】
古诗文阅读
(一)《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       的特点。(1分)
10.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时间: 13:54:57】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则是无信______ 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 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3.从全文的内容来看,“友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
14.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写出两个即可)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
【】 【时间: 13:54:57】
古诗文阅读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今日不雨 ②渔者得而并禽之
16.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 ,含义是 。(2分)
【】 【时间: 13:54:57】
古诗文阅读
(一)春节与过年
①在中国,“年”的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记载。据古代神话传说,“年”是一种最凶恶、最可怕的动物。吃人害人。天神把它锁进深山,只准许它每年出来一次。到了十二月(腊月),“年”就会突然出现,很多人和牲畜遭到伤害。“年”是灾难,“年”是祸害,人们担心遇到“年”,把年叫做“年关”。于是,人们每到腊月,家家就储粮备菜,到了年三十日晚上,就关闭家门,准备棍棒,磨刀练枪,准备与“年”作斗争。人们在与“年”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年”的许多弱点,它害怕红颜色、火光、响声等等。于是就家家门上贴红纸、家家门前敲锣打鼓、放鞭炮、彻夜点灯,防“年”。岁月流逝,“年”成为人类与“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象征。
【版权所有:21教育】
②“年”,作为时间概念,是由日、月构成的,它是我们祖先在同自然界长期共存和斗争中,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产物。
③在渔猎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首先发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于是,逐步形成“日”的概念。到了畜牧时代,在饲养家禽、家畜的过程中,用“日”计算它们各自成长的时间,已经难以记忆。于是,古人从月亮的圆缺、潮水的涨落中,,逐渐形成“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与气候寒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依据寒来暑往,发现了星象循环的规律,认识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四季为一年,于是,有了“年”的概念。“年”就成为人们组织农业生产、安排一年生活计划的时间依据。这也是我国“农历”的来源。应当说,中国的“农历”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对自然和生产的科学认识。
④“年”是时间概念,是计算时间的一个单位。然而,对于“年”的起始,何时“过年”,何时为“岁首”,却有不同的界定或规范。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改“岁”为“祀”;周代再改“祀”为“年”,正式以年名“岁”。
⑤在中国古代,把朝代更换、王者易人的年份与月份,分别定为“元年”和“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自夏至汉初,都有历史记载。夏代,定正月初一为“元旦”。秦与汉初,都以十月为“正月”。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从司马迁的建议,继夏历,定“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之月。这一规定延续至今,如果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算起,已经大约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可见,这一传统之久远。
⑥辛亥革命以来,我国效法西方,用“阳历”纪年。从此,西方人传说中耶稣诞生年为“元年”的历法,变成了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农历”被改成“阴历”或“旧历”,“过年”正月初一,被改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正式规定“公历”的1月1日为新年,统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时至今日,近百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是,中国人到了“春节”,仍然把“中国年”过得红红火火!在中国实际上有两个年,一个是与全世界共同过的“公历年”,一个是具有4000年悠久传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年”。这一事实表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断推陈出新、继承弘扬自己优秀传统的能力,以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宽广胸怀。
⑦中国的改“年”可能是师从日本。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是赴日本留学,并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的。明治维新后,在日本有两个年,“日本年”是国定假期,在家里可以蒙头大睡;“寝正月”,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要去神社参拜,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多活动了,显得冷冷清清,不如“中国年”热闹。应该说,日本是没有自己的“年”,现有的两个“年”,一个是东方的“中国年”,一个是西方的“公历年”。
17.从上文看,“年”的文化意义有哪些?(4分)
18.末段首句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9.末段说到“日本年”有什么作用?(4分)
20.近年来,中国不少年轻人喜欢西方的圣诞节。读了本文,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3分)
【】 【时间: 13:54:57】
古诗文阅读
①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②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③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④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⑤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⑥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⑦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⑧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⑨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21.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4分)
2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又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4分)
2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分)
2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2分)
2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 【时间: 13:54:57】
题目:我读懂了__________(亲情、父爱、母爱、手足情……)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 【时间: 13:54:57】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我国古代出现过众多聪颖机智勇敢手心的少年,除了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元方,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杰出少年的故.示例司马光砸.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我国古代出现过众多聪颖机智勇敢手心的少年,除了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元方,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杰出少年的故.示例司马光砸.
我国古代出现过众多聪颖机智勇敢手心的少年,除了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元方,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杰出少年的故.示例司马光砸.
孔融让梨 据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中所记,年仅十岁的孔文举,随父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官拜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很有才能,需称为其表亲才得以进.当时文举来到李府,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的君亲.”得入.见面后,李元礼便问他:“你和我有何亲戚关系?”文举回答说:“过去,我的先人仲尼与你的先人伯阳有师生之尊,所以我与你有通世之好.”李元礼和宾客莫不为之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到了,别人就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陈韪,陈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甘罗十二拜相《儿世说》记,詹金龙,五岁时皇帝召见,以果品赐给金龙.他对曰:“一盂果子赐五岁之神童.”皇帝曰:“三尺草莽.”他对曰:“万年天子.李东阳,被举为神童,入朝见皇帝,因人小跨不过门槛.皇帝说:“神童足短.”他对曰:“天子门高.”何妥,八岁,顾良与他开玩笑说:“汝姓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他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张玄之,八岁时缺齿.别人对他戏言:“君口中何为开狗窦?”他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方仲永 江郎才尽谢道韫也是吧,奇女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启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