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列雅比人 属有相属的那个人支派

撒母耳记上 - 第十四课内容
撒母耳记上 - 撒母耳、扫罗、大卫
经文:撒上十一:1 - 15
主旨:扫罗被撒母耳膏立为王后,他带领以色列人偷袭围困基列雅比的亚扪大军,打了一场胜仗,就被以色列人拥护正式登基为王。
1。我在的“默想”栏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在查考《扫罗登场》的两课后,你是否觉得我没有替他说一句好话?
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元帅;当上帝在以色列找不到一个合神心意的人时,是否就硬硬地将扫罗推上王座,让他暂时充当“廖化”的角色?
当撒母耳年纪老迈,大卫还是少年郎,以色列的长老又偏偏在这个时候要求立一个王治理他们,扫罗是否被上帝用来填塞历史上这段时间的空隙,,直到时机成熟,大卫可以登上王位?
&&& 从上帝的角度来看,扫罗是一个“中性”的人物 -
不好也不坏,要等到他经过考验后,才知道他是否是一个合神心意的王。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几章(11,13,14,15章),看到扫罗要受一连串的试验,理由在此。
&&&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都是事后孔明,所以才会把扫罗当“廖化”,或以为上帝用他来填塞历史上一段时间的空隙。
对于那些不信的怀疑派学者,他们喜欢把以色列王国历史等同如《三国演义》的章回小说。怎么说呢?《三国演义》有真有假,这是人所公知,其中的假也有几种不同情况。有为了艺术的需要而假,有为了增加读者的兴趣而假,也有为了达到“尊刘抑曹”目的而假。特别是为了“尊刘”,作者罗贯中不惜改造历史,移植事实,如:
刘备征吴一役,刘备本来以惨败而结束,但为了挽回刘、关、张的面子,《演义》就出现了一些怪事,说关兴追赶潘璋,入一老人家中投宿,恰巧潘璋亦到,关公突然显灵,吓倒潘璋,关兴斩了潘的首级。史实是:当时潘璋和陆逊同拒刘备于虎亭,但没有战败,反而斩了冯习,立了大功,后升为平北将军,一直活到孙权嘉禾三年,根本没有死在关兴手下。
有的圣经学者以为《撒母耳记》的编写是为了达到“尊大卫抑扫罗”,作者不惜改造历史,而故意丑化扫罗。有的认为编写《撒母耳记》的是一名被掳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他按着一些口传的资料对被掳的同胞叙述这段往事。原来的大卫本来是个机会主义者,玩弄权势,不惜牺牲别人以达到自己做王的目的,但这位编写者则以《申命记》的原则,把大卫的形象重造,将他美化成一个合神心意的王,安慰和鼓励当时国破家亡、沦落异乡的同胞。
让我郑重指出,《撒母耳记》绝对不是《三国演义》之类的章回小说!正如我在《课程纲要》说的:圣灵引导他所拣选的人,把上帝在以色列人历史中的作为秉笔直书地记录下来。我们不用对《撒母耳记》和圣经的其他历史书资料的可靠性有任何质疑。
2。撒上十一:1 - 4& “1亚扪人(Ammonite)的王拿辖(Nahash)上来,对着基列雅比(Jabesh-gilead)安营。雅比众人对拿辖说:‘你与我们立约,我们就服事你。’2亚扪人拿辖说:‘你们若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众人,我就与你们立约。’3雅比的长老对他说:‘求你宽容我们七日,等我们打发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4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Gibeah),将这话说给百姓听,百姓就都放声而哭。”
从下文撒上十二:12,我们知道亚扪人的欺压以色列已经有了一段时日,以色列的长老之所以求撒母耳立一个王治理他们,目的是要王带领他们出去和敌人争战(撒上八:19)。扫罗经得起沙场上的考验吗?
按昆兰(Qumran)第四洞发现的死海古卷中的撒母耳记片断(4QSam),撒上十一:1 之前有以下一段经文(看下图):
“Nahash king of the Ammonites oppressed the Gadites and the Reubenites
viciously. He put out the right eye of all of them and brought fear and
trembling on Israel. Not one of the Israelites in the region beyond the Jordan
remained whose right eye Nahash king of the Ammonites did not put out, except
seven thousand men who escaped from the Ammonites and went to Jabesh-gilead&
(The Dead Sea Scroll Bible translated by Abegg, Flint, and Ulrich page 225). ”
“亚扪人的王拿辖,严厉地压制迦得人和流便人,剜出他们各人的右眼,不容许以色列有拯救者。留在约但河外的以色列人,没有一个人右眼未曾被亚扪人的王拿辖剜出来。但有七千个人,逃离亚扪人,进入了基列雅比。约一个月后。。”
约瑟夫(Josephus)在他的《犹太古史》(Antiquities of the Jews)(Ant
6.68-70)也有这段类似的话。也许马索拉版本(Masoretic
Text)的抄写者在抄写时不小心把它遗漏。这段经文只是提供背景资料,就算没有它,也不会影响我们的解经。
“亚扪人(Ammonite)的王拿辖(Nahash)上来,对着基列雅比(Jabesh-gilead)安营。。”--
亚扪人是罗得和他小女儿所生之子的后裔(创十九:30 -
38),住在约但河东亚嫩河和雅博河之间的平原,首府在拉巴(就是今天的约旦首都安曼)。上次亚扪人攻击以色列是记载在士十一章,当时上帝兴起耶弗他作士师,将他们大大击杀。现在亚扪人卷土重来,对着基列雅比安营。基列雅比(Jabesh-gilead)在哪里?
(请看)它位于约但河东面约三公里,伯珊东南约21公里,属于流便和迦得支派的分地。一般考古学家都认为,Tell
Abu al-Kharaz ,瑞典考古队经过将近十年()所挖掘的废丘,就是当日的基列雅比(看下图)。在,我们曾看见以色列人为了替便雅悯支派的男人找妻子,不惜将基列雅比人连妇女带孩子全击杀,然后把四百个未嫁的处女全给了便雅悯人为妻。除了这次拿辖的欺压外,我们以后还要在撒下十章和十二章,看到大卫和亚扪人之间的争战。
约旦河东约三公里的Tell Abu al-Kharaz
(在加利利海南方约32公里处)
“亚扪人拿辖说:‘你们若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众人,我就与你们立约。’”--
这种剜出右眼的暴行是古代近东对付敌人的方式之一,如参孙被非利士人剜了眼睛(士十六:21),西底家被巴比伦人剜了眼睛(2 Kings 25:7; Jeremiah
39:7, 52:11) 。
这种剜右眼的刑罚除了有凌辱的意思外,也有军事含义,因为古时的兵士在战场上是戴上左眼盖,以右眼侦查敌人的目标。换句话说,把人的右眼剜出,就等于使他失去战斗力。圣经学者在乌加列文献(Ugaritic
AQHT: 65 - 168)里可以找到佐证。摩一:13 还记载了亚扪人其他暴行,如剖开基列孕妇的肚子。。。
“雅比的长老对他说:‘求你宽容我们七日,等我们打发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Gibeah),将这话说给百姓听,百姓就都放声而哭。”
-- 面对亚扪人大军的欺凌,基列雅比的长老根本无计可施,唯有向住在约但河西岸基比亚(Gibeah)的扫罗求救。还记得基比亚在哪里吗?它在耶路撒冷以北约五公里,伯特利之南约十一公里。请看。这是便雅悯支派所得为业的十四座城之一(书十八:28),现在的
Tel el-F&l。考古学家在这里共挖掘了十二个层面,遗留物很多,包括扫罗王的王宫遗址(撒上十四:2- 3)。
3。撒上十一:5 - 11&
“5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问说:‘百姓为什么哭呢?’众人将雅比人的话告诉他。6扫罗听见这话,就被上帝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7他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说:‘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8扫罗在比色(Bezek)数点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9众人对那使者说:‘你们要回复基列雅比人说:&明日太阳近午的时候,你们必得解救。&’使者回去告诉雅比人,他们就欢喜了。10于是,雅比人对亚扪人说:‘明日我们出来归顺你们,你们可以随意待我们。’11第二日,扫罗将百姓分为三队,在晨更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击杀他们直到太阳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 奇怪吗?扫罗被撒母耳膏立为王后,不是立刻坐上王位,而是回去田间赶牛。他要经过一场试验后,才被以色列人拥立为王(撒上十一:15)
我在已经解释何以扫罗对基列雅比的事特别关心。当他听到基列雅比被亚扪大军围攻的时候,“就被上帝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
“他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说:‘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
这种切肉分送各支派,号召他们出来打仗的事,我们在已经见识过,不同的是,那里不是切牛,是切人尸。
“扫罗在比色(Bezek)数点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 -- 比色在哪里?请看。它位于约但河西岸约
15公里,与基列雅比城隔河相对,相距约23公里。过去有人问我:“。。这里提及有以色列人和犹太人,
当时未分南北国,
为何会分以色列人和犹太人?”我回复说:
撒上十一:8 十五:4,十七:52 提到以色列和犹大两大个体,他们的分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我在《约书亚记》课程
这样解释:“。。今天所查考的,让我们看到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松散,只要领袖如摩西和约书亚不在,他们的联盟随时都会四分五裂。接下来的第二十三和二十四章,约书亚在他的遗言和训诲里,更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他对此事的隐忧。。。真相大白,一场几乎要爆发的大战终于平息。但这件事却充分暴露了以色列支派所组成的联盟是何等的脆弱,若不是约书亚的智慧行事,领导,和善于用人,这个联盟随时有可能分离破碎。约书亚死后,士师记里的‘各人任意而行’正好印证了他们之间的脆弱关系。”
有的圣经学者因为看到这节经文,就推论说《撒母耳记》是王国分裂后所编撰的,未必正确。
“第二日,扫罗将百姓分为三队,在晨更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击杀他们直到太阳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 “晨更”是夜间所交的最后一更 -
第三更天,由此可知,扫罗带领三十多万军队整夜行军。夜里过河行军不是一件易事,我以前当过兵可以见证这点;扫罗懂得分兵三队在晨更突击亚扪人的营,可见他不是泛泛之辈。
4。撒上十一:12 - 15&
“12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13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14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15众百姓就到了吉甲(Gilgal)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
扫罗第一次领兵出仗就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大获全胜,百姓当然喜出望外,以为找到了“好君王”,从此不必怕敌人的欺凌。他们忘记了过去的士师也曾带领他们打胜仗;扫罗胜了这场仗,只表示他有资格作士师,但他有资格作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
这是针对过去那些反对扫罗作王的人(撒上十:27)而说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百姓要求撒母耳处死这些人不但表示对扫罗的效忠,看来他们已经把他当作“偶像”来推崇。
“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
扫罗把这场胜仗归功于耶和华,表示他在灵性上还不至于落到“以扫只要吃红豆汤”的地步(创二十五:29 - 34)。
“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众百姓就到了吉甲(Gilgal)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
“吉甲”在哪里?大家应该还记得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就在吉甲,耶利哥的东边安营吗?看。这里也是撒母耳巡回作示师审判以色列人的地方之一(撒上七:16)。以色列人在那里拥护扫罗正式登基为王。这场登基典礼一定非常庄严隆重,可惜圣经只用一节就记述了整个过程,因为这个王实在。。。。。(请你自己填写)
扫罗成功地过了第一关。下一关他会及格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金圣叹谈到古典章回小说时说:“吾犹自记十一岁读《水浒》后,便有于书无所不窥之势。。嗟乎!人生十岁,耳目渐吐,如日在东,光明发挥。为此书,吾即欲禁汝不见,亦岂可得,今知不可相禁,而反出其旧所批释,脱然授之于手也,夫固以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汝真能善得此法,而明年经业既毕,便以之遍读天下之书,其易果如破竹也。。”
《旧约圣经》的历史书,特别是《撒母耳记上下》真的有点像章回小说,扫罗和大卫之间的“追逐战”可以媲美刘、曹、孙的三国事。读章回小说可以如金圣叹之读法,读得不亦乐乎;但读《撒母耳记》,不管人物形象和情节如何多姿多彩,丰富有趣,我们千万要记得
在主角撒母耳、扫罗和大卫背后,是那位大导演上帝,他是历史的主,所有情节都按着大导演的指示展现在我们眼前。
今天,我们不再是观众了。我们正在舞台上扮演自己的角色。保罗说自己是“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西一:1)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奉上帝旨意作的吗?我们有按着上帝的指示把角色演好吗?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犹太人的历史&-21
&从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的地方分配以及实力划分来看,一般来说,新的国王应该产生于以法莲支派或者犹大支派。但是,上帝的安排往往是高深莫测的,这第一位以色列国王的人选,居然落在一个来自于弱小衰落支派人物——扫罗的身上。
  扫罗是一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英雄与统帅,属于便雅闵支派。当然,做领袖并不是选好男,也不是健美大赛。所以一方面个人的能力很重要,另一方面身后的宗族势力也很有分量。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扫罗或许可以适合这个职位,但是背后的宗族势力实在衰微。
  之所以说他来自于衰落的支派。还要回溯到以色列人征战迦南的士师时代中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内战。
  战争原因和内容说来话长,我们只能简略记述一下。
  在约书亚死后、耶宾王兴起之前,以色列人经历过一段田园牧歌一样的拓荒、发展时期。在那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对外用兵和土地扩张都停止下来,以色列人在一步步走向与迦南民族的同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和平的,但也确实是问题重重的。首先是信仰的崩溃与破灭,道德状况的败坏只只信仰和精神状况崩溃的一种表现而已。这一点具体表现在纵欲主义、享乐主义和暴力倾向上。
  有一个利未人带着他年轻美貌的妻子旅行路过一个便雅闵人的城市——基比亚,由于天晚了就借住在这里。怎料想城市中的一些青年无赖垂涎于利未人妻子的美貌,居然当晚成群结队地硬绑架了那个女人,彻夜轮奸致死!这种行径在以色列人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也决不允许发生的。根据摩西法律,男女即使是通奸都要受到处罚,更何况赤裸裸的施暴?正是由于年轻一代长期受到迦南人淫乱与暴力风俗影响,因此才使得这种败德思潮形成气候。此次不过是长期以来风气积累酿成的恶性结果罢了。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当前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潜规则、炒作、爆料、丑闻、花边新闻等等俗不可耐却大大吸引眼球的东西抱以担忧。悲愤而恐惧的利未人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抱着自己妻子的尸体上路。回到家,愤怒的丈夫忍痛将妻子的尸体切成12块,分别分送到12支派。这种做法是悲苦冤情达到最高点的求救手段,而且还有对不闻不问者的诅咒成分。也就是说,如果其他的12支派不有所表示,将会遭到诅咒!如此暴行,以色列人出埃及以来闻所未闻,于是愤怒的12支派发誓:1、惩罚暴徒,2、绝对不与便雅闵人之间婚嫁。根据《犹太古史》记载,此次12支派共纠集联军40万人,把小小的基比亚城团团包围。他们要求便雅闵人把凶手交出来,但对方一口回绝,于是一场大内战展开了。联军方面折损超过4万人,而便雅闵方面则几乎彻底灭族,只剩下600丁壮男子逃出。虽然以后以色列十二支派共同努力保全了便雅闵人的土地、想办法延续了他们的繁衍,但毫无疑问这个支派已经伤筋动骨、难以恢复往日的风光了。
  作为国王,扫罗就是在这样一个支派中产生的,当然他被指定为王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
  当撒母耳同意选择一位国王的时候,他并没有凭头脑在亲族近支中寻找人选,而是去祷告。撒母耳获得的信息是匪夷所思的:明日此时,将有一个从远方来的人到这里做客,这个人将会是以色列人的国王。
  于是,撒母耳赶快准备宴席,并邀请以色列最有影响和威望的长老作为客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明日此时真的会有什么客人来临么?
  话说在便雅闵支派的首城基比亚,有一个青年人,名字叫做扫罗。有一天,扫罗家里的几头驴丢失了。于是他离开基比亚,一路向北寻找。当他带领仆人到达拉玛的时候,决定拜访一下撒母耳,问问这位先知自己的驴子走失在何处。为此,他愿意出四分之一舍克勒的银子。
  根据以色列度量衡,一舍克勒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不到12克,那么四分之一舍克勒大约价值在15到20元钱之间。即使考虑到彼时银子较珍贵,其价值也不会超过100元钱的购买力。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在撒母耳的时代,先知们生活来源之一就包括替人占卜,这四分之一舍克勒的占卜费用其购买力与现在街边算命或者师傅算命相当——看来几千年过去了,这个行业的劳动价值没有出现明显的贬值——这也就难怪为什么无论世道如何,总有许多林林总总的算命占卜之士混迹于此行业中。当然,行业虽然没有衰败,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
确实在低下得可以。看来不搞一些行业自律或者资格认证方面的工作,这种混乱与无序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这是题外话了。
  当扫罗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撒母耳知道上帝指派的人到了。
  后面的几天时间,扫罗是在云里雾里中渡过的。他首先被撒母耳这位先知与领袖奉为坐上最尊贵的客人,同宴陪席的有30位最有威望的长老(有《犹太古史》记载为70位)。然后他被留宿在撒母耳的上房,接受最高规格的招待;事情还没有完,第二天,撒母耳更亲自膏立扫罗为以色列王!
  莫名其妙又惊恐万状的扫罗的其余还没有结束。毫无疑问,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几头走失的驴子,但看现在的势头,他似乎连自己也要走失了。撒母耳很清楚扫罗的困惑,于是告诉将要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件事情来坚定他的信心。此后的事情确实都应验了,扫罗的信心得到大大增强。但是作为一个理智的人,他还不敢把自己的地位变化告诉任何人——毕竟,没有被公众认可的情况下自称国王是一件风险甚大的事情——这其实也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于是扫罗有了进一步遵守撒母耳安排的行动。他离开基比亚,来到约旦河西岸边的吉甲——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最早的落脚点之一。当然此时的吉甲战略地位已经下降,当年的繁华已经衰败。不过也好,扫罗此来不是游山玩水、享受生活的,他是提前7天安静心情的。
  7天后,撒母耳来到米斯巴。他召集所有的以色列支派长老,就立王事宜共商国事。祷告之后就进入抽签确认国王人选的程序。
  既然前面已经指定了国王,还要这抽签仪式干什么呢?其实,这个过程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首先,虽然撒母耳确信对于扫罗的指定是公正的,但如果不得到当众的验证,这个决定也是难以服众的——毕竟,如此重大事情不能视同儿戏。另外,也从侧面坚定扫罗这个一步登天的普通人的信心。
  扫罗也确实混杂在观看抽签仪式的人群中。只不过他与周边其他人相比,心中更多了几分忐忑。抽签是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进行的,最终,扫罗的名字被抽了出来。当看到抽签结果的第一时间,扫罗转过身悄悄离开了。
  扫罗实在太清楚当前以色列人的情况。尽管大家一致要选举国王,但是各个支派、各个势力似乎都有自己的最佳人选。由此派生的各派利益更是错综复杂。尽管抽签仪式是当众进行,但有谁敢说这时候不会有人跳出来指责选举不公?甚至引发骚乱,殴打、绑架甚至杀死当选的扫罗?值此关头,恐怕撒母耳本人也无能为力吧。于是,就出现了如下场面:当人们寻找当选的扫罗时,这个新上台的国王却躲得远远地唯恐被人认出来。
  报信人终于找到了扫罗,并把他带到撒母耳面前。箭在弦上,撒母耳几乎是硬推着把扫罗送到公众面前。从一个小小的便雅闵支派选出一个无名鼠辈做领袖,以色列长老们对这个选举结果实在是犹豫不定。但是,当扫罗站立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眼前一亮。
  此时的扫罗正值盛壮之年。有记载说这时候扫罗大约是40岁左右。他的容貌英俊,身材高大,比以色列人普遍高出一个头,按照现在的尺寸大约应当是185到190公分的样子。此外,扫罗沉稳、聪明而又勇武魁伟,既是英勇的战士又能成为一个好的领袖。在如此相貌堂堂、风度气势压人的男子面前,绝大多数以色列人心中的天平在悄悄向扫罗倾斜。尽管依然还有一部分人不承认扫罗的地位,但绝大多数以色列人都接受了这次选举的决定。
  于是,所有的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盘上去继续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扫罗尽管已经被选作国王,但是他的权力是很有限度的。一般来说选举是一回事,但是根据选举结果行使权力又是另一回事。虽然撒母耳放弃了相当多的权力,但扫罗并没有因此而自然过渡拥有这些,毕竟,权力是依靠实力获得而不是教条的条约。
  撒母耳的家乡在基比亚,他的王宫也在那里。说是王宫,其实此时扫罗国王生活的地方十分简陋。扫罗在位期间,他虽然名义上称为国王,实际上充当的还是士师的工作。即便如此,他的很大一部分士师的职能也被撒母耳替代,因此他只能被认为是一个地位崇高却无多少实惠的军事统帅。在位期间,扫罗没有建立中央机构、委派官吏,也没有征收税款、差派劳役。他继续种地生产,而各个支派则继续着各自为政。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时间。即便是两年后他带兵出征,平定边疆,扫罗的经济状况依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善——
也许凡是王国草创之初,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
  扫罗居住的宫廷,实际上就是建在葡萄园和橄榄园深处的一座防营。情形大概类似于以后的地主庄园。即使是庄园,也不是什么大庄园。但是其战略地位比较重要:靠近大路,向北可以直通伯特利、示罗和示剑。登基初期,估计除了有限的供应之外,各支派没有给扫罗提供什么物质保障,所以他必须自己亲自下地耕作维持一家生活。
  有考证结果说,扫罗的会客大厅(相当于现在中南海紫光阁这样的高级接待场所),长不过8米,宽不过5米,内部没有什么好的陈设家具,布置比较简陋。这是一座两层的建筑,楼下则储藏着种地的农具和打仗用的兵器。
  扫罗身边的卫队基本上是自愿前来的志愿者。他能够直接到调动的大约只有600人。当然这些人还是要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因此也就很难保证24小时的维护。虽然这个王宫看上去似乎更像是一个志愿者与一群志愿者组成的共同体,但即便如此,一个王国的第一步毕竟迈出了。
在登基初期的时候,国王扫罗像一个普通的农夫一样耕田生产、劳作养家,以色列人既不知道一个国王将会怎么管理他们,扫罗也不清楚自己该怎么治理人民。作为国王,虽然有其名,扫罗暂时还无其实,人们还是纷纷到撒母耳那里获得指示、寻求评断。总之,在大家眼睛里,这个扫罗的身份更像是一个后备的接班人。不知道扫罗对于这种多少有点尴尬的局面作何感想,好在以色列人还没有过国王的先例,既然无章可循,也就暂时谈不上按照惯例应该如何。况且,扫罗的职位既非先人所传,也非战功获得,在人民眼中仅仅是抽签获得的。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似乎都有成为国王的希望,既然如此,一个靠抽签占据高位的人,到底能够获得多少支持与认可倒也着实难讲。
  对此,撒母耳也是理解的。虽然获得了上帝的指定,但撒母耳个人的确据却不能强迫别人也支持。对于扫罗国王身份的认可,需要时间和机会来证明。正因为此,撒母耳一方面继续担负着领袖的职位,一方面在积极地准备交班事宜。
  机会终于来了。而且来得很快。根据《犹太古史》记载,大约是在一个月以后。
  我们讲过,在约旦河东岸的东面,在山峦起伏的堡垒后面,生活着一个民族叫做亚扪。这个民族的祖先与以色列人渊源颇深,但此时对以色列人充满敌意。自从上一次犯境被士师耶弗他打败以后,多年来他们一直在韬光养晦,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如今,亚扪终于在他们的新领袖——拿辖的带领下再次兴起,并发起了对以色列人的进攻。由于处于东面,所以必经之路又是基列地方。这次被围攻的是基列地的雅比城。
  攻城之前,拿辖先派出使者,督促雅比的以色列人投降,并表示作为对方投降的恩赐,他只会剜掉雅比城丁壮男子的右眼!这是一种多么残忍的“恩赐”,实在是对敌手的一种侮辱。
  在当时的战场上,战士一般是左手持盾牌保护心脏和大部分头部,右手持武器、右眼露出观察敌情。如果一个战士被剜掉右眼,那么在战场上他不得不变换持盾拿刀的姿势,这样一方面心脏部分容易受到攻击,另外一方面大多数人的左手都不如右手灵活有力,无论是在对敌格斗还是躲避箭镞的时候都显得不那么灵活。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一个闪失付出的就是生命代价。因此,一个战士被剜掉右眼,除了羞辱之外,也基本上彻底剥夺了他们征战和自卫的能力。这等于是让雅比城人终生为奴、任人宰割。
  愤怒的雅比人决定拒绝这种充满侮辱的条件。但是当他们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愤怒迅速转化为绝望——以此弹丸小城之力,根本不足以抵御如此凶悍强大之敌。看来没有外援是不行了,但是值此关头有谁愿意为他们出头呢?危急时刻,雅比人想到了他们的新国王——那个正在种地的壮汉扫罗。
  我们知道,扫罗属于便雅闵支派。在当年的灭族之祸中,逃走的600个便雅闵光棍里,有400人后来娶的都是基列雅比城的姑娘。因此,对于便雅闵人来说,基列雅比既是本支派的姻盟又是本祖的恩人。看来基列雅比人寻找便雅闵人的支持是再自然不过的——虽然这个支派现在太弱小了,但好歹算是个外援。
  雅比人忍气吞声地对亚扪王拿辖表示:给他们7天时间寻找帮助,如果7天之后没有人帮他们,他们宁愿投降并接受亚扪人充满凌辱的“恩赐”。凡是不尊重对手的人往往是极其自大的妄想狂,他们终日陶醉在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中,以至于对敌手的实力根本嗤之以鼻。看来,兵强马壮的拿辖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雅比人这样的请求,高傲的拿辖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这么做,也许是出于一种猫捉老鼠的心态,他要美美地欣赏想尽办法最终绝望的雅比人拜倒在他的脚下!此时的以色列人西南边疆正受到非利士人的进攻,其部队前锋已经驻扎到了靠近基比亚的迦巴——这里已经是以色列人的心脏地带。面对如此局面,以色列各个支派自顾不暇,哪里还会有心思帮助别人呢?况且雅比人远走便雅闵地,来回要好几天,这7天的约定很快回到期,到时候恐怕便雅闵人匆匆赶来的时候,见到的都只是一群没有右眼的人了!
  使者到达便雅闵人的基比亚城,向百姓述说自己的遭遇。血缘之亲遭此大难,百姓着实焦虑,但是考虑到自己这样一个小小支派怎能独自面对强大的敌人呢?绝望和愤怒的百姓只能号啕大哭。正在百姓哭声一片的时候,勤劳的扫罗刚刚从野外放牛归来。当问清楚情况的时候,一向宽厚平和的扫罗突然愤怒了!
  他将自己的两头牛宰掉,将其切成大块,让使者再跑一次,将肉块分送给12支派的领袖(这倒有点像当年传檄便雅闵人的情景),同时还送上了扫罗的诅咒: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为同胞而战的,他的牛也会被这么切开!意思就是说,凡不为雅比城的以色列同胞出战的,会被重重处罚!这是扫罗夏的第一条命令。
  恐惧、震慑、更多的是民族责任感和责任心在犹太人心中激荡。第一次,12支派组织起一支强大的联军,向亚扪人的挑衅迎头痛击。
  事不宜迟,小小的基比亚难以作为集结部队的地点。如果在这里集结了部队,向约旦河边带领又是一个问题。因此,让部队化整为零地向一个约定战场集结是最好的办法。于是,扫罗做了一个很高明的决策:所有部队从自己的地方出来之后,迅速到比色集中!这比色处于示剑以北27公里处,在约旦河西岸与雅比城隔河相对。此时是阳历5、6月份,正值旱季,约旦和水不湍急也不深,大部队可以涉浅渡河。另外,此处地处平原,能够容纳大规模的部队集中。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行动。以色列人穿着各色的衣服,手持各样的工具、武器,纷纷离开家园,匆匆赶上拯救同胞的道路。此时由于非利士人的欺压,以色列人普遍没有铁器,除了有铁质的农具以外,所有武器几乎都是铜质,整个以色列部队里大概只有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有铁质的刀。虽然武器简陋、装备低劣,但是多年来以色列人第一次战胜恐惧,勇敢地站出来为同胞也为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而战。
  2天后,以色列的援军基本集结完毕,小小的比色突然间成了一个大兵营!
  扫罗对部队进行人数统计,结果惊奇地发现:此次集结的战士居然达到了33万之众!其中,与扫罗素不相能、一直不承认他国王身份的犹大支派居然派出了3万人马!这是一场超大规模的军事集结,从任何意义上讲,扫罗此项安排都是十分高明的,这充分体现出他的统筹与领导才能。
  由于没有异地集结、远途运兵,扫罗指挥的这次军队大集结是由化整为零来到比色的士兵们迅速隐蔽地完成的,因此这次战士集中丝毫没有引起亚扪王的注意。拿辖在继续做着他的美梦——雅比城无奈投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兵贵神速。三十多万部队看上去人多势众,但是每驻扎一天,粮草、给养的消耗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对岸的亚扪人也不会永远被蒙在鼓里。一切主客观条件决定:扫罗必须带领以色列人速战速决。他一方面通知雅比人,主动向亚扪人乞降,约定第二天开城投降、以稳住亚扪人、使对方麻痹大意;另一方面加紧了对部队的调动与安排。
  凌晨的时候,以色列人被分成三个分队,成建制地悄悄渡过约旦河。当他们从三个方向进入战斗位置,对亚扪大军形成包围趋势的时候,亚扪人还陶醉在梦乡里。
  大约凌晨三点,进攻的命令传来。以色列人高举火把、挥舞着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武器,冲入亚扪人的答营。晴天霹雳一样的喊杀声把亚扪人从睡梦中惊醒,当他们看到人数如此庞大、仿佛从天而降的以色列大军的时候,一时震惊得目瞪口呆!成批的亚扪士兵被打倒在地,很快被各式各样的武器捣成肉泥,剩下的亚扪人就像没头的苍蝇纷纷四散奔逃。扫罗带领部队向东一路尾随败兵攻入亚扪地界,在残破其城池之后欢天喜地地回到了约旦河边。
  胜利的以色列人来到吉甲,在撒母耳的主持下,正式承认他们的领袖扫罗维以色列国王。扫罗终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超凡的领导才能赢得了人民的拥戴与认可。有人撺掇刚刚战胜敌手和被扶正扫罗干点大刀阔斧的事情——杀掉那些当初不拥护他的人。然而此时的扫罗没有被权力和地位冲昏头脑,他表示:现在是遵照上帝的意思来救人的,不是来杀人的!扫罗的宽宏大量再次赢得了更多人的心,甚至原先一些与他对抗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扫罗的胸襟!
  对亚扪人一仗之后,撒母耳交出了权力、完成了一个平稳健康的过渡阶段。以色列人王国时代的帷幕正式拉开了。
雅比一战,成果辉煌,亚扪王拿辖战死,亚扪人退缩回到他们的山地堡垒后面。扫罗彻底确立了其以色列国王的地位,获得了大多数以色列支派的效忠。
  吉甲正位之后,扫罗在以色列人中挑选了一批精壮战士,组成一支3000人的队伍。其中2000人为扫罗的私人卫队,随扫罗驻扎在靠近吉甲的密抹一带。另外1000人则随同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回到他们的老家基比亚。
  我们在前面说过,此时的非利士人实在是没有把以色列人放在眼里,即使他们刚刚战胜强敌,非利士人依然把这些手拿劣质武器的以色列人当作奴隶看待。现在,非利士人的前哨要塞已经修建到距离基比亚极近的迦巴了。在以往的时候里,一盘散沙的以色列人对耀武扬威的非利士士兵敢怒不敢言。即使是扫罗称王之后的初期阶段,由于身边只有区区600志愿兵,他对于非利士人依然采取忍让态度。如今的情况不太一样了,以色列人刚刚大胜敌手,锋芒正盛,少年英雄约拿单更是年轻气盛,手下1000如狼似虎的亲随卫队正有用不完的力气与精力。于是,在一个突然袭击之后,以色列人扫荡了敌人的堡垒,将非利士士兵赶出了迦巴。此时,扫罗还在吉甲驻扎。
  前方传来以色列人造反的消息,非利士几座城市的联军立即出动,同时他们还纠集了大批其他相关部落和附庸民族参战,大军浩浩荡荡突破边界,锋芒直指扫罗所在的密抹地区。这一次,非利士人调动铁质战车3万辆,骑兵6000骑,步兵难以计数。从前面我们推算过的那个步兵与战车人数配置比例来看,估计此次动员的步兵不在20万以下。
  武器先进、训练有素的非利士联军杀来,以色列百姓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有的躲进山沟洞穴,有的则逃过约旦河、到基列等地寻求保护。但是大多数百姓还是聚集到吉甲——他们新国王扫罗的驻地,寻求保护。
  面对此种局面,扫罗也是忐忑不安。他连忙派人去拉玛请撒母耳来帮助以色列人献祭。撒母耳答应他将会在第七日到来。按照以色列人与上帝的约定,只有祭司才有资格对做对上帝献祭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其他人都不能代劳。于是扫罗就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第七天到了,直到晚上撒母耳还是没有到。百姓已经沉不住气了,纷纷逃散。转眼之间,扫罗身边聚集的战士纷纷离开,最后只剩下早先志愿留在自己身边的600名卫队成员了。
  眼瞅着大势已去,等得不耐烦的扫罗决定不用祭司代劳、自己亲手献祭!当他刚刚献完的时候,撒母耳来了。欣喜若狂的扫罗来到营门口迎接他,但是撒母耳的责备却劈头盖脸地砸来,他并且告诉扫罗:由于僭越献祭,扫罗的王位将会不稳、也不能传给自己的后人了。
  以后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眼前的危机不解决还谈什么国运王位?此刻,住在农家院里的扫罗国王对于王位也不是那么眷恋,因为现在无论做不做国王,扫罗都得下地种田、放牛、养家糊口,生活似乎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因此除了尽快破敌,他没有旁的想法。当然,随着扫罗王的威信提高、势力加大、财富累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也开始眷恋王位,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撒母耳没有留在密抹,而是来到基比亚。而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则带领600士兵来到他们已经从非利士人手中夺回的迦巴要塞。在这里,扫罗除了避开非利士大军的锋芒,还招来了另一位大祭司——保存会幕的亚西米勒。同是祭司,扫罗对待撒母耳的毕恭毕敬在他对待亚西米勒上却一点看不出来。当然,他对大祭司的轻慢深深地在对方的心中埋下不满的影子,以至于最后发生了整个大祭司家族对扫罗的背弃。在撒母耳方面,亚西米勒的来临正是扫罗的默默抗议——再要献祭,不需要撒母耳了。这无形中通过亚西米勒的存在抑制了撒母耳的影响——也许这还是扫罗平衡关系、防止一家独大的手段。这也从侧面对两位祭司的矛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非利士人大兵压境,他们时不时派出部队,从驻地出发向各个方向进行扫荡抢劫,弄得遍地残破。另有一队非利士士兵已经到达了密抹的隘口,距离迦巴近在咫尺了。
  如今,所有的人几乎都束手无策了。凌晨的时候,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带着贴身随从靠近非利士人的营地。非利士的兵营设立在一座陡峭的山崖上。他们在其他3个方向都设置了哨兵,唯独悬崖一面,由于太过陡峭,因此连流动哨都没有。约拿单和自己的随从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攀爬上这座悬崖,悄悄来到了非利士营中。营地中的非利士人正在呼呼大睡,一般来说凌晨之时人是睡得最沉的。约拿单他们迅速拔出武器,一声大吼冲向非利士战士。一瞬间,20多个非利士战士还没看清楚对手就在睡梦中或者半睡半醒中被杀死。在一片小小的范围内,尸体堆积、煞是惊心动魄。
  非利士人在睡梦中惊醒。他们以为以色列大军破营而入了。抓起武器他们冲出营帐,地上的尸体使得他们的肾上腺素迅速分泌。前面讲过,非利士人这次的军队成份十分复杂:既有非利士人,还有其他附庸部族,甚至还有被胁迫前来参展的其他以色列人。由于衣着不同、语言各异,警醒的非利士士兵们开始了没头没脑的自相残杀。而那些被裹挟而来的以色列人,则趁乱迅速倒戈!一时间非利士大营中喊杀震天。敌人似乎来自于四面八方,绝望的士兵到处乱窜甚至于很多失足掉下了悬崖!
  看到眼前的天赐良机,扫罗迅速集结队伍,带领自己的600人向非利士营地冲去。非利士人已经是草木皆兵。他们像疯了一样冲出自家营门,向西南方向的边境逃去。那些躲藏在山洞里和倒戈以色列人迅速向扫罗集结,在极短时间内已经聚集了1万人。
  追歼非利士人的以色列人越来越多,非利士人再一次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当他们狼狈地逃到边境,丢盔弃甲的非利士人已经元气大伤。从此之后,大约有20年的时间,非利士人不敢再犯境,扫罗终于有效地遏制了非利士人的扩张。
密抹一仗打得实在痛快淋漓,以色列人一下子翻身。清点战场的时候,他们居然惊奇地发现此役消灭非利士人达6万之众!从此,非利士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收缩于他们的疆界之内,虽然也会与以色列人有所冲入,但是总体来说双方关系趋于平稳。
  平定西南边疆的危机,扫罗举头四望,以色列的疆界已经被侵蚀大半:除去西南方面的非利士人之外,东面的摩押人,东北面的亚扪人,南面的以东人和北面的琐巴人一直在不停地侵蚀着以色列人的土地。其中以东人虽与以色列人算是世代友好,但针对亚拉巴低洼地带的国际商道和铜矿的控制权,双方一直都有争端甚至兵戎相见。而北面的琐巴诸王分布在如今的叙利亚境内。各种迹象推断,这些琐巴人实际上就是腓尼基人。他们和非利士人渊源极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同宗同源。近来的基因学研究表明,当年消失的腓尼基人的基因就存在于当今的叙利亚人之中,从而在侧面定位了这个突然消失的古老民族的去向踪迹。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从扫罗时代直到如今,叙利亚人与以色列人之间一直是战争矛盾不断——真是一对拆不开的冤家。
  现在,扫罗必须站出来领导新一轮收复失地的战争。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以色列人的疆界得到了恢复和稳固:东到约旦河东的亚扪人边界,西到非利士边境,北达现在的叙利亚,南抵以东地区。如此一来,以色列一跃成为迦南地区最强盛的国家。在这场强国之战中,扫罗国王功绩斐然、彪炳青史。
  据记载,扫罗为王的时间大约为20年,完全都处于古埃及21王朝普苏塞恩涅斯一世(PsusennesⅠ)(
年)统治时期。这个阶段,再也没有强大的国际势力干涉迦南事务,为以色列人奠定国家基础、开拓稳定将于赢得了宝贵的几十年时间。经此阶段的经营以后,以色列民族的国家观念和疆土概念逐步形成,这个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民族逐步走向了国家化的道路。
在非利士人西南面,紧连西奈半岛北端,一直到书珥的旷野。在这片荒凉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一个强大而危险的民族——亚马力人。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开始,亚马力人就同他们埋下了仇恨的根苗。当这个民族在旷野流浪、几乎因疲弊而倒毙的时候,亚马力人却在后队的老弱病残之中进行了杀戮。当然,这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与当前的状况似乎无关。事实上,在以色列人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国家疆界之后,亚马力人的问题日益严峻了。
  以色列国建国初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课题:增强国力、发展经济。而这一方面要促进生产,另一方面要支持流通、保证顺畅的国际通商管道。此时的埃及虽然处于暗弱的乱政,但是国民生活富裕,国际贸易发达,正是迦南人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和进口国。千百年来,从亚拉巴低洼地带,沿着西奈半岛北端跨越书珥旷野近埃及的疏割,成为国际商队的首选通途。另外,从埃及前来的商队和使节也带来了迦南人急需的很多物品。
  在以色列人弱小受到欺凌的阶段,国际商路为以东人和非利士人所把持,以色列人必须要忍受经济上的剥削和国际商路不通畅带来的弊病。而现在,以色列人兴起,以东人、非利士人先后退出商路,以色列人暂时又没有来到这个真空地带,一个活跃在旷野中的亚马力部族捷足先登了。
  我们知道,亚马力人有许多部落,他们散落在迦南地区、互不统属。在旷野地带的亚马力人基本上就是强盗部落,他们靠打劫商队、旅客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劫获的牛羊据为己有、俘虏的青年男女被卖做奴隶、老幼病残往往处死、各种财产或者瓜分或者变卖。当年的以色列人遇到的就是这样的亚马力部落,只不过他们有些贪心过大,在百万之众面前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
  此时,亚马力人在这条国际通路上想必是闹得相当厉害。原先,无论是以东人还是非利士人,为了保证财源,虽然要对商队征收一些赋税,但好歹还是保护商人免遭强盗的。因此亚马力人的机会不多,总要趁对方不注意干上一票就走——看来那个年头黑社会也是不太好混的。当非利士人和以东人的势力淡出、埃及方面的势力更是微不足道的时候,亚马力人发财的机会来了。我们知道,从埃及到迦南,作为商队来讲,如果取道北端的书珥旷野,只需要走2、3天时间,而由于亚马力人作乱,商队就必须取道南部的汛的旷野——这里是世界上最荒凉艰苦的地方之一。整个路程至少要7、8天时间。在这条路上,毒虫猛兽、风沙骄阳不断袭来,成为大多数商旅的畏途。更恶劣的是,由于觊觎迦南的丰饶,不甘心单纯打家劫舍的亚马力人开始发动对以色列的寇边抢劫。由于他们特有的勇猛剽悍与残忍冷血性格,百姓们落在他们手里往往是有去无回,抛尸旷野。这也在两个民族间,特别是以色列人心里埋下了太多仇恨的种子。
  多数商人不得不放弃相对成本低很多的陆路交通而选择水路。在埃及北部的地中海上,活跃着腓尼基人的船队。这些腓尼基人真是天生的航海家,他们的船队不但在地中海自由纵横,甚至还进入了浩瀚的印度洋。但是腓尼基人与埃及人和以色列人的关系都不怎么友好,委托他们进行的海上贸易,加价率往往相当高,造成相当多数的利润流失——这样一来,贸易无论对于埃及人还是以色列人来说都变成了难以从事的行业。既然如此,为了维护地区的繁荣,打击掠劫势力就成了必须完成的国际性任务——看上去多少有点像现在的国际反恐。
  攻击亚马力人的命令来自于上帝,撒母耳亲自带来上帝的信息给扫罗。
  以色列人出动了。这一次他们一共调动了21万人。其任务是杀尽这个亚马力部落所有的人,并一切牛养牲畜——不留活口。在亚马力人的附近,有一个和以色列人世代友好的盟友部落,他们以游牧为生。动手前以色列人通知他们整个部族暂时迁移离开战场,免得擦枪走火、误伤友邻。基尼人迁走了,亚马力人却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看来倔犟剽悍的性格是这个民族血管里流淌的基因——虽然因此他们会招致巨大的苦难。
  战斗是在亚拉伯西北面的哈非拉打响的。人多势众、兵强马壮的以色列军队把当惯了蟊贼的亚马力人打得落荒而逃。战场一直延伸到埃及边境的书珥地方。在这里,亚马力人没有逃入埃及境内,而是为以色列人所消灭。估计埃及也出动了一定规模的军队协同作战,将这一支亚马力人歼灭在旷野沙漠之中。当然,这次消灭的只是一个亚马力人的部落而不是整个民族。
  战争虽然胜利,但是扫罗却又一次惹了麻烦。
  亚马力王叫做亚甲。虽然以色列军队消灭了所有的亚马力人,连老人小孩儿都没有放过(听上去多少有点残忍,当然我们必须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问题),但是扫罗却留下了亚甲。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选择:扫罗现在是以色列的国王,调动全国兵马,估计杀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当着他的面,即使是再苦苦哀求,他应该也能够硬着心肠杀掉亚甲的吧。可是,他偏偏放过了这个已经是光杆司令的国王。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由于看到自己的国王纵敌,以色列士兵们几乎又成了新的强盗——他们将缴获的病弱牛羊杀死,而把强壮健康的纷纷窃为己有!
  到底是什么使得扫罗宁愿冒着违背天命、破坏军纪的风险,也要放过亚甲呢?圣经上没有记载,《犹太古史》只简单之极地写了一点理由:“扫罗怜惜他高大貌美的身材,就决定存留他的性命”!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做一个大胆得连我们都不忍心接受的猜测——虽然此猜测似乎更为可以接受——扫罗有龙阳之癖!
  古往今来,勇猛、强大甚至风雅英俊的英雄人物中,有此断袖之好可是不乏其人。比如说作为中华民族抗击匈奴骄傲的霍去病,不但自己是同志,而且在带兵前还一度成为汉武帝的近身嬖臣!一代雄主齐桓公,更是男女通吃的双性恋者。西方被无数人赞美的凯撒,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地同志(当然,他不像霍去病那么彻底,而是和齐桓公类似)。关于凯撒的情况,还有相当细致的历史记载:凯撒全名为尤里乌斯.恺撒,出身罗马贵族。他年轻时极其英俊,勇武异常,不但受到贵族的信任更是美女粉丝的追捧明星。但是年轻的他缺乏政治资本也缺乏支持者,于是他就选择了一个实在是令人蒙羞的机会:做了面首。亚细亚行省总督马尔库斯.塞姆司派他到比西尼亚去招募一支舰队,他在那就做了尼科美德斯国王的男宠。当时的一位著名人物对凯撒当时情景的记载是这样:恺撒被侍从们领进国王的内室,他身穿红衣,躺在黄金的卧榻上,维纳斯的这个后裔的贞操在比西尼亚丧失了。更有李锡尼.卡尔乌斯的著名诗句道:“比西尼亚有什么,恺撒的情人就有什么。”;多拉贝拉称他“王后的情敌”、“国王的床上人”;库里奥说他是“尼科美德斯的窑子和比西尼亚的妓院。”
;毕布路斯谴责他为“比西尼亚的王后”,“从前想当国王,而现在想当‘国王的’”。更有罗马士兵把凯撒的故事编成歌谣::“恺撒征服了高卢呀,尼科美德斯征服了恺撒;请看,恺撒现在凯旋了呀,他把高卢人征服了;尼科美德斯没有凯旋呀,可他征服了恺撒。”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看上去笔者似乎是心理上有问题,挑灯熬油地探讨什么同志问题。其实我们只是来证明一件事情:在重大利益面前,即使连凯撒都一咬牙选择了献身为男宠。此刻的亚甲,在有余桃趋向的扫罗面前以色换命似也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大致浏览圣经,我们会发现:古代的以色列人对于同性恋行为是持极端抵制态度的。这也成为当今主流道德观的重要部分。既然性为生育所设,那些根本无生育意义可言的性行为趋势本身就是逆天而为,甚至会将人引入迷途。与以色列人旗帜鲜明地反同性恋相比,其他几大文明体系对于这种畸形倒基本都是接纳甚至一度成为风尚的。古希腊、罗马的男风之盛自不必说,甚至礼仪之邦的中国,上至天子、下即地主,男女兼收的畸形性趋向比比皆是——成为潜藏在辉煌天朝大国光环下的肮脏暗流,而且一流就是几千年,直到现代文明进入中国,才将此淫风恶俗基本消灭。
  扫罗的所作所为与当时迦南风俗有较大近似性,而对于以色列人的传统和道德观念则有较大违背。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随后撒母耳的愤怒原因了。
  与大多数志得意满的君王一样,扫罗在南边的迦密城为自己树立了一座丰功碑,用以夸耀此战的功绩。但是,当撒母耳来到的时候,却又给扫罗泼了冷水:由于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了重罪,扫罗已经不再适合做国王了。当然,扫罗不是马上就被免职下台,而是从此之后他再也得不到祝福,百战百胜的以色列君王从此风光不再。随后,他的手下背叛他、儿子违逆他、强敌犯境之时他与儿子们战死疆场,短暂的扫罗王朝彻底灭亡,为大为所取代——这是后话。
  撒母耳监督扫罗执行了命令:杀死亚甲、杀尽牛羊。然后,两人分道扬镳,从此一生再也没有见面。撒母耳一直都在为扫罗的沉沦难过,因为他知道,正因为扫罗的缘故,以色列人不得不再次经历一段时间的强敌奴役以及山河破碎。扫罗一直渴望获得撒母耳的援助和指点,他一生都尊敬撒母耳如同父亲,但是他对于这位先知的感情是既敬且怕,也许知道上帝已经离自己而去,因此怀着矛盾和复杂的心情,他也一生都没有去见撒母耳。
在与扫罗分道扬镳之后,撒母耳意识到上帝在给他新的指点、确立一位新的以色列君王。这个信息虽然很具体,但是并不十分确切:在伯利恒,有一个叫做耶西的人,这个新立的君王将会产生于耶西的儿子们之间。
  执行这个任务对于撒母耳来说绝对是风险巨大的。此时的扫罗已经成为地位显赫的国王。由于多年的战功卓著,他在以色列人中的权势与日俱增。我们不知道他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但估计肯定和他的职务相关。比如说在四处征讨中,相当多的战利品可能进入了他的腰包。掠夺战利品正是彼时战士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正以此,在特殊情况下,上帝总是透过先知告诉以色列人在某次战争中的缴获不要保留,至于原因何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扫罗当政期间还没有过向以色列人征税的纪录,因此在这方面他没有给人民增加什么负担、与公众的关系维护尚可。
  正是由于国王的位置使得扫罗不但获得了荣耀,更加获得了可观的财富,因此他的自我意识与权力欲望日益膨胀。他建立的丰功碑就是此刻他自大恋权状态的侧面体现。正因为此,一旦得知撒母耳将会册立新君,扫罗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旦触动扫罗的地位,他就会对任何人痛下杀手,对撒母耳也不会例外。
  于是,撒母耳不得不变换方式来到伯利恒。他手牵一只牛犊,从他的家乡拉玛穿越扫罗驻扎之地,前往伯利恒。在撒母耳在世的时期,虽然他转移了相当的权力给扫罗,但是他依然在相当程度上行使着士师的职权。一般来说,手牵牛犊是用于献祭,而作为祭司和士师,出外献祭往往是在重大决策、审判之类的行动之前。这也难怪当撒母耳到达伯利恒之时,本城祭司们诚惶诚恐地迎接他的到来,并且忐忑不安地问他,是否为和平而来。
  扫罗与撒母耳的矛盾纠纷此时大概已经公开化了。人们也知道了许多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争执和分歧。现在撒母耳前来,许多人担心是不是撒母耳准备先从伯利恒下手发动内战。伯利恒坐落在耶路撒冷以南9公里的地方,海拔大约750米左右。是犹大山地的一个小小村镇。这个村镇的规模很小,以至于一直默默无闻。当撒母耳表示是来献平安祭的,每个人都为能迎接这个伟大人物前来而受宠若惊。
  当仪式过后,撒母耳直接招耶西全家到来共同分享祭肉。能够与伟大的精神领袖同席,简直是耶西一家莫大的荣幸!于是他家里所有的成年男子均来到撒母耳面前。耶西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有7个都来饮宴了,只有最小的儿子尚未到座席的年龄而没有前来。这几个儿子个个高大英俊、气度不凡。以至于撒母耳好几次误以为其中的某几个人将会是新的国王人选。但是上帝告诉撒母耳,不要过分看重相貌。这样一来,7个儿子中没有一个是合格的。当失望的撒母耳了解到耶西还有一个儿子不在场的时候,他连忙让耶西把那个孩子找来。这个孩子就是以后将会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大卫。
  按照以色列人的传统,男子13岁要行成人礼。只有行过成人礼之后的男孩子才可以参与成年人的社会生活。因此,如果这次的分享祭肉和饮宴大卫不能参加,也就从侧面证明此刻他的年龄尚小于13岁,至少是还没到接受成人礼的时候。
  少年大卫容貌俊美,脸膛红润,眉清目秀。但毕竟还只是个少年人,没有为王者的气度与风采。但撒母耳却眼前一亮,因为上帝分明告诉他:这就是被选定的新国王!
  一个尚未成年的小男孩儿怎么能够成为国王呢?这一点是匪夷所思的,甚至于连撒母耳本人也不理解,但他依然当众以极名贵的香膏抹在大卫的额头上——这是一种很隆重的祝福仪式。参与者似乎只是认为这是一种祝福,甚至于连大卫也没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被选中。
  如释重负的撒母耳离开伯利恒,耶西一家的生活重新归于平静。大卫每天早上依然赶着羊群出去,他的哥哥们依然四处奔波各忙各的事情——除了撒母耳,没有人知道:改变以色列人命运的时刻快要到来了。
放羊娃大卫第一次接触宫廷,来自于一件十分富有戏剧性的契机。
  此时的扫罗仿佛换了一个人:一种间歇性的奇怪的紊乱与精神失常时刻困扰着他。圣经上说这是由于恶魔的困扰。这种观点在上古中国、印度等古国的传统思想和价值体系中也有认同——由此估计可能真是那么回事(毕竟相隔万里之遥的几大文明体系共同认可的东西,单纯用巧合来解释是说不通的)。扫罗一旦被邪魔缠上了就精神错乱、痛苦异常,到底什么样子现在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们在后面会看到有大卫为了逃避伤害而装疯卖傻的记载,估计就是受了扫罗发病时候样子的启发——这些容待后禀。
  有大臣禀告扫罗,他需要优美的音乐来治疗精神的痛苦——以色列人真是悠久的民族,这里记载的大概就是最早的音乐疗法的事情。
  于是,有人进而推荐了善于弹琴的少年大卫。扫罗招大卫前来面试一下。看到眼前这个眉清目秀、言谈合宜的少年人,扫罗大卫满意,于是就安排他做了自己的随从侍卫、负责位扫罗拿兵器。在那时候的迦南,将军身边的随身侍卫要承担拿兵器的任务,往往是他们最信任的人。但是此刻的扫罗身份与将军当然是大大不同,因此他身边的侍卫们恐怕不只一两个人而是有许多,以至于此后连扫罗自己都忘了这了漂亮的小男孩儿叫什么名字、什么身世了——也难怪,非利士人卷土重来,犹大支派又一直桀骜不驯,战争不断、内忧不绝,扫罗没有太多心思关注一个普通的孩子。
  日复一日,大卫替扫罗弹琴、随侍在旁,农忙的时候,还时不时地跑回父亲家里帮着干活......时间就这样默默地流逝,似乎没多少改变。
  现在连扫罗都快忘记当年萨母耳对自己王位难以持续的预言了。而大卫看上去则要一辈子为扫罗国王服务、做个小军官,如果在战争中有些战功又没有死掉的话,大卫也许会做个中级的将军,然后当大臣,最后退休、平安快乐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发展着,也没人能看出大卫有什么大富大贵的迹象,直到有一天,另一个巧合挑中了他.
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大卫国王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又是一位能征惯战的统帅。可他首次走上战场则多少有点戏剧性。
  韬光养晦多年的非利士人再次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屯兵西南边境的梭哥与加西亚之间的以弗大闵。此次的非利士人又是联军作战,主力为迦特人,阵前先锋的名字叫做歌利亚。
  这个歌利亚身高达到6肘零一虎口,是个巨人。古代迦南的尺寸单位包括肘和虎口。其中,肘又分两种:长肘和短肘。长肘往往被称为“王肘”,主要是来丈量建筑物和场地;短肘一般来描述小件物品和人的身高。与此相关的“虎口”则代表一肘长的一半。按照现在的标准,一长肘等于524毫米,一短肘等于444毫米。根据短肘计算,歌利亚身高将近3米!
  身大力不亏:歌利亚的盔甲重量达到57公斤,手持长矛的枪头就重达7公斤!由于身材太高大了,他一个人披挂起来之后几乎就成了一辆钢铁的战车。当他手持兵器、顶盔冠甲地行走在战场上简直貌似天神!在他面前,专门有一个士兵手持巨大的
、门板一样大的盾牌行走,使得歌利亚如同一堵运动的铜墙铁壁向敌手挤压而来。
  从形貌上来判断,歌利亚很可能是非利士化的亚衲人。当年以色列人进迦南的时候,亚衲族巨人被挤压驱赶到非利士地方。在那里,他们融合进入非利士社会,甚至有的会与非利士人相互嫁娶,逐步丧失了亚衲人极其高大强壮的人种特性。当然,有一些亚衲人依然还是保存下来,歌利亚可能就是这样一位亚衲勇士,他们这些天生的战士进入军队,成为非利士人的一部分跟从他们的国王开疆拓土。
  当非利士人进攻的时候,扫罗也召集部队,隔着以拉山谷安营与敌人对峙。在两军对阵的初期,歌利亚作为先锋,天天站出来向以色列人骂阵,他要以色列人派勇士来与他单打独斗。从最大限度降低战争成本、减少无为伤亡的角度出发,这种邀斗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以色列全军没有一个战将敢于出来应战。歌利亚实在太强大了。与一个差不多比自己高一倍的猛士对决,不要说战胜,就是逃生也是难以想象的。就这样,一幕很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每天早上,两军摆开阵势,兵将对员,歌利亚如同天神一样的身板站在阵前,面对鸦鹊无声但又严阵以待的以色列战阵破口大骂进行挑战,对方没有反应,本方也没有办法,就这样对峙着。直到时间差不多了双方各自收兵。如此场面每天重复,一直持续了40天。
  面对歌利亚的破口大骂、恣意侮辱,以色列人起初怒火中烧,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但是恐惧迅速战胜了愤怒,在这位非利士巨人面前,任何一个以色列士兵都明白:如果双方必须有一个人被撕成碎片的话,那个人绝对不会是歌利亚。就这样40天下来,以色列人从愤怒到恐惧,由恐惧到绝望,由绝望到最终垂头丧气——直到有一天,他们基本上已经习惯于听到歌利亚的辱骂。当一支部队丧失了起码的战斗欲望和荣誉心理,他们离失败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当歌利亚在折磨着以色列人的神经和自尊心的时候,两军对垒中焦头烂额的扫罗正忙于战事,连时不时来纠缠他的邪魔也没有光顾——有句古话叫做“恶鬼怕恶人”,估计此言不假。清闲的大卫被放了假,跑回家给父亲放羊去了。
  根据以色列人的惯例,男子20岁成丁,成丁之后就可以手持武器上战场了。此刻非利士人邀战,扫罗带兵出征,大卫的3个哥哥应征入伍——由此可见,虽然此刻的大卫已经在扫罗的王宫中平平静静地生活了好几年,但他依然尚未达到20岁的成丁年龄。
  仗打了那么久,老耶西惦记自己出征的3个儿子,让大卫准备点吃的,给哥哥们送去犒劳犒劳。这40天对于大卫的哥哥们来说,既没有枪林箭雨也没有驰突拼杀,除了自尊心受些摧残之外基本属于度假性质。更有甚者,由于累日对峙,以色列军队的纪律性基本上已经废弛得差不多了。思念哥哥的大卫来到军营的时候,哥哥们已经上战场了(说是战场不如说是“站场”)。大卫放下东西,跑到军阵之前见哥哥们,哥儿几个好久不见、分外高兴,就在战场上唠起了家常(可见此时的战斗纪律性破坏到了什么状况)!正当这个关口,歌利亚又出来骂阵了。这次重复的又是先前的内容,本来嘛,让谁骂四十天大街也会才思枯竭的,只好重复回来继续骂。随着情绪的发展,歌利亚向以色列人逼上来——这大概已经是40天来的传统节目。以色列人也很配合,成千上万的人如同岸边的海浪,纷纷退后。当然,歌利亚大概只是比划一下,因为非利士部队并没有冲锋。
  人们边退边议论:扫罗国王有令,谁要是打败这个巨人,谁就会享有巨额奖金、招做驸马并且全家免服劳役。多日以来,这些信息已经被以色列人当成一种议论的话题,而且面对巨人的挑战,谁都知道这个重赏与自己无关。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年轻气盛的大卫哪里听得惯歌利亚如此富有侮辱性的挑战?况且那些赏赐对于他来说也很富诱惑。于是,大卫表示要对敌人作战。第一个站出来呵斥大卫的是他的大哥。40天没有人敢领的重赏其难度可想而知,多少勇猛的战士噤若寒蝉,偏偏年纪轻轻的大卫要去挑战——这等于送死。哥哥要赶他回去放羊——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白白送死呢?
  无奈之下,大卫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这消息很快传到扫罗耳朵里。
  40天来,以色列人的贪生怕死成为主旋律,挑战应敌反倒成了新鲜事。看着日益涣散的军心、乌合之众一般的手下,曾经驰骋疆场的扫罗无比悲凉。他似乎看到自己那坐落在橄榄树林和葡萄园深处的小木屋——看来此战之后,他最好的归宿只能是回到那里安静地度过后半生了——即使是这个还要看运气呢。正因为此,当听说有人要迎战,扫罗顿时兴奋无比。
  然而,站在扫罗面前的这个人实在令他失望。这个清秀的年轻人即使对付扫罗恐怕都不是对手,更何况与歌利亚性命相搏?在扫罗被邪魔折磨得支离破碎的记忆里,眼前的年轻人大概只会弹琴,至于那双弹出优美旋律的手能否打败凶神恶煞的强敌,扫罗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出于人道主义,扫罗对于大卫的请缨一口回绝。没想到,这个孩子的回答却更加斩钉截铁:一定要去!大卫告诉扫罗,自己放羊的时候,多次打死来骚扰羊群的狮子和熊,因此对于此次战胜歌利亚信心十足。
  既然眼前这个年轻人一定要出征,扫罗只好同意。但是,从这个小伙子虽有几分稚气却透射出坚毅果敢的目光中,扫罗发现更多的是一种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纯真而坚定的信心,而这正是长久以来扫罗所缺乏的。也许此时扫罗会从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感受到隐隐的压力,但更多的是豪迈。扫罗主动把自己的盔甲、战刀给大卫用。穿戴整齐的大卫突然发现:自己行动不便甚至寸步难行了!穿戴着沉重的铠甲,年轻单薄的大卫感觉不堪重负!此刻的扫罗难过得几乎要哭出来:面对眼前这样一个连一身普通的盔甲都扛不住的年轻人,对手除了更加自信还能有什么?既然如此,出征一战总比坐以待毙要好。看来这个小伙子有去无回是肯定的了,也好,用他的鲜血来刺激众人,用他的牺牲来激励众人吧。扫罗大概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大不了一拥而上跟非利士人拼了。既然如此,大卫的胜负已经意义不大了,于是他任凭年轻的大卫脱下盔甲、摘下战刀,空手拎着一根牧羊杖和一个小小的抛石器出发了。
  大卫使用的抛石器,是牧羊人的常用工具。在野外牧羊中,游牧人离不开三样法宝:杖、竿和抛石器。前两者有指引和驱赶近距离羊群的作用,后者则是攻击野兽和驱赶远距离羊的投射工具。单人手工的抛石器是一块皮子,两边是皮带。皮带的一端挽在腕子上,另一端卷住石头握在手里。抛出的石头一般都是圆形光滑、如网球大小的,当使用者挥动抛石器、获得一定的初速度的时候,撒手、就可以利用离心力将石头抛出。一个熟练的使用者,其抛石器是杀伤力惊人的,甚至往往会获得150公里每小时的初速度!在各地的游牧民族中,抛石器从形状到原理上都很接近。比如在1904年抗击英军入侵西藏的战斗中,武器水平低下的藏族军民,就是凭借着手工抛石器发挥了巨大的杀伤作用。从抛石器的原理出发,此后的人们发明了许多巨大的攻城投石机,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砲”的东西,不过那时候的砲是“石”字旁而不是火字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火药推动。
  好啦,介绍了那么多武器,现在两个体能悬殊的敌手要面对面战斗了。与铁塔一样的歌利亚比,大卫更像是放羊走错了地方。轻敌的歌利亚走出盾牌手的保护范围,来到大卫面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色列十二支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