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的故事在后宫的职位

中日王昭君故事中的通俗文艺思想中日王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日王昭君故事中的通俗文艺思想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王昭君,琵琶美女的大漠悲歌_环球人物网 - 有温度的人物网站
国家一类资质
中央新闻网站
王昭君,琵琶美女的大漠悲歌
王昭君画像。リンク:
王昭君,生卒年不详,较为普遍的说法,生于公元前52年,死于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与西施、杨玉环、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经典的形象是:头戴银狐冠,身披红斗篷,怀抱一只琵琶,孤身站在草原上。传说中她远嫁塞外时,拨动琴弦,一首琵琶曲寄托了浓浓的乡愁,南飞的大雁听到那凄婉的琴声,望着那惊艳的女子,竟然忘记扇动翅膀,扑落于平沙之上。&落雁&,就此成了王昭君的雅称。王昭君因为&胡汉和亲,边塞安宁&的壮举,成为文人骚客竞相描写的对象,历史上以她为题材的诗词多达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其实在这些美丽的故事背后,是她凄婉的人生历程。
从深山走入皇宫
王昭君的出生地位于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当地大山里有个宝坪村,林木丰美,香溪环绕,像个世外桃源。村里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叫王穰,女主人叫景氏。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取名王嫱,字昭君。关于王昭君的出生,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景氏梦见一轮明月掉进自己的怀中,当天晚上就生下一个孩子,此时月色正浓。人们过来看:那婴儿的脸就像月亮一样圆,而且人们发现,村东头的稻子熟了。这个传说似乎预示着王昭君天生就不平凡。
大山荒僻,王昭君家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父母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王昭君很得宠,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除了跟母亲学习女红外,就是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有一番大家闺秀的风范。
刚刚16岁,王昭君便出落成了明眸皓齿、天生丽质的小美人。即使在那样闭塞的环境里,她的美也遮挡不住,方圆百里,人们都知道王昭君,称她为&南郡一枝花&。邻家有女初长成,在外人是羡慕,而在王家,忧愁却不期而遇。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一纸诏书打破了大山的宁静,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这是地方官吏们献殷勤的最好时机,在南郡,王昭君是第一人选,这不用说,连叫花子都知道她的芳名。
人常说&宫门深似海&,王家人自然知道,巍巍汉宫就是一口&活棺材&。父亲王穰争辩说:&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南郡的官吏笑了:&皇帝的命令,谁敢违?&
王昭君没有哭,也没有闹。她平静地收拾起行装,含着笑跟家人道别。早春三月,金黄的油菜花漫山遍野。16岁的她登上了香溪岸边的官船,顺流而下,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风一程,雨一程,带着她走向遥远而陌生的地方。
整整走了3个月,王昭君终于来到壮阔的长安城,然而,迎接她的并非高耸的汉家宫阙,而是阴沉的皇家监狱&&&掖庭&。&掖庭&曾是专门关押犯罪的王室成员和宫女、太监的地方,现在为了接待天下的秀女,被临时改建成&储秀宫&,管理者称为&掖庭令&。王昭君的身份则是掖庭待诏。&待诏&就是等,等待皇帝的召见,而需要等到什么时候,天知,地知,她却不知。16岁的她本该天真无邪,可如今却郁郁寡欢,斜卧在枕上,蛾眉紧蹙。日子越来越长,她的心也越来越凉。
转眼5年过去了,王昭君连皇帝的影子也没见过。在一个冷雨敲窗,孤灯寒衾的秋夜,她想起一家人欢乐团聚的时光,不禁涌起无尽的乡愁,便顺手拿过琵琶,满是哀怨地轻唱起来:&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一个少女的人生命运,幽怨感伤,都和着那琵琶曲,倾诉而出,无奈又凄凉。
位于内蒙古的昭君出塞雕像。
让汉元帝悔青了肠子
从一个地方闻名的美女,到手挥琵琶、满腔心事的怨女,王昭君不得崭露头脚,不是别人更出色,而是她自己拒绝&潜规则&。
掖庭里的待诏成百上千,哪一个不想见天子,毕竟&一朝天子幸,终生富贵享&,这是她们唯一的人生出路。而她们要见到天子,就必须迈过两道槛,一是掖庭令,二是画工。
掖庭令的职位虽不高,却是待诏们的管理者,他未必能让你飞黄腾达,却绝对可以让你杳无声息。而画工更是得罪不得,因为秀女人多,皇帝见不过来,那时又没有照相机,可以拍一些写真供皇帝挑选,所以画工就成了皇帝的眼睛,把谁画得漂亮,就有机会侍候皇帝。问题在于,画画是一种手艺,好与坏,美与丑,有时只取决于画者的心情。一些脑瓜活络的待诏很快就搞懂了这里的奥妙,于是便倾其所有,贿赂掖庭令和画工,才有了通往皇宫的机会。据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当时秀女们都去贿赂画工毛延寿,&多者10万(钱),少者亦不减5万&。王昭君却不屑为之,一方面是因为她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倔强。她从不想取悦谁,也不愿屈就谁,别说钱帛了,就是一个浅浅的笑脸也不肯给他们。已经习惯于潜规则的掖庭令和画工们,对这样一位傲慢的&冷美人&,自然要隔三差五地加以&敲打&,要她明白潜规则也是规则,违反了绝对没好果子吃。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格外用了点笔墨,王昭君的眼睛下便多了一颗&亡夫泪痣&。皇帝一见,没了心情,王昭君自然就没机会走出掖庭了。
面对这样的敲打,王昭君似乎更有脾气,不仅不服,甚至还耍起性子,要求回家。《后汉书》载:&(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待了几年也见不到皇上,于是她不耐烦了,公开要求掖庭令:&我要回家。&掖庭令眼睛一瞪,没好气地回答:&皇家禁地可不是酒肆茶楼,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你可以不服,却不可以改变。对此,王昭君只能以&自叹人生皆有定&来安慰自己。然而在她内心深处,对这样的命运并不真心屈服,她在等待着喷薄而出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匈奴人对皇后的称谓)死了,他来到长安城,请求&和亲&,为自己娶一位汉族老婆。以往和亲,都是挑选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这次,&帝敕以宫女5人以赐之&,意思是想选几个宫女给他。
待诏们听说了和亲的事,都很兴奋,可一听是去匈奴那遥远的荒漠,兴头便一下子没了。王昭君站了起来,这里虽然锦衣玉食,绮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她不甘心一辈子做一名白头宫女,毅然请命,愿赴匈奴。
呼韩邪单于临走时,汉元帝令5名宫女与单于相见,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王昭君。《后汉书&南匈奴传》对这一场景有着生动传神的描述:&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王昭君的美貌倾国倾城,而且举止优雅,应对自如,让汉元帝心惊不已,更让他郁闷不已。想不给,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只得忍痛割爱。他这里哑巴吃黄连,呼韩邪则睁大了惊喜的双眼。这位草原长大的匈奴首领,从没见过这样光彩照人的中原女子,真是大喜过望。
汉元帝无限哀婉,却不得不做起了顺水人情,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封赠格外慷慨,锦帛2.8万匹,絮1.6万斤,以及美玉金银无数。为纪念和亲,甚至把&建昭&的年号改为&竟宁&&&祈望和平、安宁的意思。
汉元帝亲自饯行,送出长安10余里。望着载着昭君的毡车、驼队消失在长河落日中,42岁的皇帝凄凄惶惶,怅然若失。回到宫中,他越想越懊恼,命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来再看,全然没有本人那样可爱,他知道都是画工作梗,一怒之下,当即下令将毛延寿等以欺君之罪斩首。
然而,汉元帝的悔恨还是难以平复,加之他的健康早已透支,生命的最终驿站竟然不期而至,此时距离昭君离开汉宫仅仅过去了4个月。
&&&&&&&&&&&&& & 王昭君《怨词》 &&&&&&&&&&&&&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一生嫁了父子二人
对于王昭君来说,人生更像一场赌博,她选择冲出掖庭这个牢笼,可北上大漠后,也并不知道迎接她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3月,塞外却是寒风凛冽的季节,还未走到草原,王昭君就病倒了。好在呼韩邪单于对她格外呵护,下令停止前进,让她能安心养病。就这样走走停停,经过长达一年的行程,总算抵达了匈奴的王庭。
与江南溪流环绕、绿阴遍地的风光不同,这里(现内蒙古一带)野风呼啸,青草连天。尽管生活还有些不习惯,但王昭君却能感受到匈奴人对她这位新&阏氏&的热情。呼韩邪单于对她更是百般呵护。他还遣使向长安赠送了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简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王昭君逐渐适应了草原的生活,喝羊奶,住毡帐,骑马射猎,学说胡语。第二年,她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然而就在生活刚走上正轨时,呼韩邪单于却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了王昭君孤儿寡母。
呼韩邪单于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王位,尊号复株累单于。让王昭君难以接受的是游牧民族的婚姻风俗。《汉书&匈奴传》里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也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有权得到后妈。
备感屈辱的王昭君立刻给汉朝的皇帝上了一道&乞归&表章,请求回家,毕竟老单于死了,冷酷的政治游戏也该收场了。在《王嫱报汉元帝书》里,王昭君写道:&臣妾有幸被选为陛下的后宫佳丽,原以为可以献身陛下,死后留下芳名。却不料遭到画师的报复,远嫁异国绝域,只是为了真诚报答陛下的恩泽,哪里还敢怜惜自己?如今世事难料,单于去世,我只能移情于卑贱的女工消磨时光,天天向南遥望汉朝的边关,白白地加重悲伤郁结罢了。臣妾家乡还有我的父亲和弟弟,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怜悯,让我返回汉朝吧!&
只是她不知道,汉元帝早已驾崩,此时的当家人不再是那个对她还有些怜惜的汉元帝,对她的请求,新帝赦令&从胡俗&。&从胡俗&,简单的3个字,又一次决定了王昭君的命运,让她失魂落魄地走进了复株累精心布置的新房??
虽说名分差了一辈,但年轻的复株累却和王昭君是同龄人,他对如花似玉的王昭君更加宠爱,两个女儿又相继降生,长女名须卜居次(居次,意为公主),次女名当于居次。命运看来对王昭君还算垂青,至少没有比以前变得更坏,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新的风暴正在孕育之中。
这次的不幸降临到王昭君的儿子伊屠智牙师身上。作为呼韩邪的亲生骨肉,他既是复株累同父异母的&兄弟&,又是其&养子&。对复株累而言,由兄弟到父子的名分倒无所谓,但伊屠智牙师的血统却是潜在的威胁。为了永绝后患,复株累决定斩草除根。史书里说:&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智牙师,以次当位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智牙师。&
在残酷的政治面前,亲情骨肉显得一文不值。王昭君只能成为一个痛苦的看客,眼睁睁地注视着骨肉相残。一边,是年幼无知的儿子;一边,是同床共枕的丈夫。谁能体会那内心撕裂的感觉,大漠的狂沙是如此地无情,又让人如此地无奈。她曾经顽强地选择了抗争命运,可更多的时候,她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毫无还手之力,在她出塞的风光背后,满是血和泪。
位于内蒙古的昭君墓。
一辈子难圆回家梦
历史上对于昭君出塞的功绩,总是不吝赞美。因为她的和亲之举,汉朝与匈奴的太平景象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难怪有人会将她的功绩与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正像诗中所说:&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然而你说她懂得民族大义也好,说她忠君爱国也罢,其实对王昭君来说,她当初的决定或许并没有这么伟大,她只是不想白首于宫廷之中,只是想赌一把自己的命运。王安石应该更理解她的心情,他在《明妃曲》中写道:&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是自从踏上出塞的路途,她无时无刻想的都是回家,回到溪流遍野的家乡,回到父母温馨的膝下。
在匈奴,虽然呼韩邪单于对她百般呵护,千方百计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总是让她的内心里充满矛盾,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公元前20年,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复株累单于,在和她共同生活了11年之后也死了。这次,没人再强迫她改嫁了,但汉廷也没有人再想起她了。
孤独的她,只能操起琵琶,满怀哀怨地唱起人生的不幸:&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可惜,已经没有人再听到她的歌声了。在寡居了一年后,王昭君也离开了这个让她痛苦,也让她眷恋的人世,死时只有33岁。
一辈子没能圆回家梦的王昭君,死后被葬在现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不过,对此也还有其他说法。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称作&青冢&。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所有的热闹与繁华都归于了沉寂,陪伴她的,只有凉风冷月,野花衰草。诗人杜甫也无限哀伤地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历史上曾无数次上演与外族和亲的故事,昭君出塞无疑是其中最美的一个。因为她并没有贵族的身份,有的只是不屈的性格和对命运的不甘。她用柔弱的双肩支撑起了民族和睦的重任,也用不幸绘就了充满悲情的人生色彩。唯其如此,让我们见证了昭君的美丽,她在凛冽寒风中的一袭红袍,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让人温暖,让人怀念。
责任编辑: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王菲跟李亚鹏的女儿如今也已经9岁了,甜美的李嫣鲜少在媒体前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嘉诚已经从当年人们膜拜的“李超人”沦为...
互联网时代的大踏步前行为游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如今玩家...
在被废弃了30年之后,这里已经被大自然所占领,茂密的树木爬满汽...
友情链接:王昭君落雁之美醉世人-(古方秘术)真实王昭君:被逼嫁给继子后归汉不成服毒自尽
&  自古“和亲”的人不少,独的事迹,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昭君  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的计划并没有付诸实际的行动。   这中间还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由于当时的单于对和亲大感兴趣,汉高祖刘邦死后,冒顿单于居然向吕后求婚,说什么“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孤偾独居,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这尽管亵渎得不成体统,可由于汉政权的力量还赶不上匈奴,吕后无奈,只好以宗室女乔装成公主嫁给冒顿,正式走上和亲之路。   以后,西汉对匈奴和西域各国多汉和亲,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事情便显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王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   除了、《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德,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有名的。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 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实上命运总是在“有定”中包含着“无定”,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这年匈奴内乱,分为两支,那单于领导北匈奴,呼韩邪单于领导南匈奴。利用这个机会,汉朝都护甘延寿击败北匈奴,并将那支单于诛杀,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连忙上书请求前来长安朝觐,以尽藩臣之礼。   呼韩邪携带大批皮毛及骏马作为贡品来到长安,对汉元帝执礼甚恭,大为高兴,大排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席中呼韩邪提出“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汉元帝乐得以此羁系呼韩邪,更为高兴,兴之所至,决定在未把公主出嫁之前,先让他见见朝佳丽,唬一唬他,于是下旨由那些后宫未曾临幸的美女前来侑酒。   聪明的姑娘马上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这是个引起皇帝注意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个浓装淡抹,希望借此获得皇帝的青睐。   来了,们一队队鱼贯而入,果然是花枝招展,娇娆婀娜,彩袖在桌上来去,香气在席间飘散。匈奴番王哪里见过如此多彩多姿的场面,不禁心醉神驰,浑然忘我。突然他看到了出墙红杏,犹如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是那么突出,他震惊于她的美艳。聪明的呼韩邪立即向汉元帝提出:“愿为天朝之婿,不一定硬要公主,就在这些美女中选一名可以。”汉元帝心想:原本要物色一位宗室郡主,如今要在待诏宫女中挑选,岂不是省却了许多麻烦。于是漫不经意地答:“你看中了那一位,那一位就归你。”呼韩邪太高兴了啦,喊道:“就是她!”汉元帝顺着他的手看去,但见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盈盈为礼。汉元帝眼前的这位待诏宫女,云鬟雾鬓,光彩照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微露一丝幽怨。太美了,但皇帝金口玉牙,不能反悔。   结束了,呼韩邪意兴遄飞地回到驿馆。准备择吉迎娶汉宫美人,汉元帝却心中快快地回到后宫,找出了待诏宫女图册,翻到王昭君的画像,只见画像与本人有天壤之别,而粉颊秀靥上,何曾有什么黑痣。刹那间,汉元帝把失去王昭君的懊悔心理,转化成对画工毛延寿的愤怒,当即传命有司彻底追查,才知道都是毛延寿的索贿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于是将毛延寿以欺君之罪斩首,对这件事,后人自有评说。   曾闻汉主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意思是毛延寿虽然胡作非为,而汉元帝也太过糊涂。正象王安石所讲:“耳目听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无论如何,汉元帝心中对王昭君的歉疚、悔恨、怜惜与不忍割舍的情绪一齐涌上心头,他要设法加以弥补,于是诓称:“妆奁尚未齐备,后三日即行。”他既然已无法留住王昭君,他必须好好利用这宝贵的三天时间来享受王昭君,这就是才智平庸的汉元帝的想法自然与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之间有显著区别。   汉元帝在未夫殿中召见王昭君,目睹一个冠绝古今的,即将落入他人怀抱,心中那份窝囊劲就甭提了。他假惺惺地先说了许多安慰和鼓励的话,等到王昭君饱孕泪光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向汉元帝凝视时,汉元帝终于无法自恃,疯狂般地离开御座,饿虎扑羊般地抱住王昭君,踉踉跄跄地走向殿角的,像一个虐待狂一样地把王昭君折磨了三天三夜。   临行之日,王昭君戎装打扮,妩媚中更见英爽之气,面向未央宫拜别了天子,带着一种异样的感情,看了最后一眼长安,怀抱着琵琶上马而去。匈奴人马和派出的卫护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眼看如此风情万种的美人儿,离开繁华的帝京,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无不为之嗟叹不已。   王昭君出了长安北门,一路晓行夜宿,渐行渐远,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慰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声声令人肝肠寸断,回望长安已经了无踪影,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缠绵三天三夜的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儒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   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   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蓬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所谓:   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宣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家”。   关于“青家”也另有解释::“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云青家。”《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家。”   历来提到“青家”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家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家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王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   公主后,伤心怎说完   公主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个诸侯国之间就常用和亲来相互结好或制衡。在以后的大一统朝代,也不断有公主和亲,她们受命远嫁到塞外不同的边陲,走的是同一条艰辛的不归路。   前200年,匈奴屡犯边境,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在白登之役大败而归,建朝不久的大汉陷入了极惨淡的境地,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娄敬建议把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以熄战火,刘邦采用了这个建议,当然把自己的女儿豁出去是舍不得的,他选了一个宗室女孩封为公主,嫁给了单于冒顿,这是历史上第一位“”远嫁的公主,她没有留下名字,史上也没有留下她远嫁后的记载。   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时的西汉虽然已经是一个能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音的庞大,但仍然采用和亲政策来维护边境的安宁。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此时以远离了漠北,可余威仍在,汉武帝用怀柔兼武力的办法积极打通西域各国,联合夹击匈奴,当时西域比较强盛的国家乌孙国就是主要的争取对象。   元封六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达的女儿细君封为公主,远嫁乌孙国王昆莫。昆莫的孙子年纪比细君还大,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不得不来到荒凉的,嫁给这么个老眼昏花的丈夫,心中该是怎样的悲苦。   中记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乃自作歌”这就是传世的: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诗传到汉庭,汉武帝亦是感慨不已,他派特使带上珍贵的礼物去慰问细君,但细君思乡的愁苦怎能是用珠宝黄金就能填补的呢!   细君的第二年昆莫就死了,他的孙子岑陬即位,按西域收婚风俗,他也将继承祖父的妻妾,包括细君公主,这和大汉的儒家礼教相悖,细君上书武帝陈情,汉武帝劝她以国家利益为重,入乡随俗。细君只好嫁给了岑陬,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产后失调加之长年的心情抑郁,细君不久就病死了,死时才二十五岁。   岑陬又向汉廷求婚,汉武帝就把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公主嫁给了他,史载解忧公主人如其名,个性宽容而爽朗。两年后,岑陬死了,解忧依照风俗嫁给了他的弟弟翁归靡,翁归靡和解忧公主两人的感情很好,还生了三个王子。对解忧的感情使翁归靡也对大汉无比信赖,冷落一直拉拢他的匈奴单于,恼怒的匈奴单于在汉宣帝本始三年发兵征讨乌孙国,翁归靡和解忧一边亲自督战,一边派使节驿马不停地去汉廷请来重兵助战。   匈奴单于在这场战役中共损失了四万多人,七十多万马匹,元气大伤。自此大汉北方边境保持了很长时期的稳定局面。   可惜翁归靡死后即位的泥靡,是岑陬和一位匈奴生的儿子,他倾向匈奴,且施政残暴,被国人称为狂王,乌孙国自此陷入了动荡的局面,解忧公主照例不得不忍辱含悲地嫁给他,并且和他生了一个儿子。   转眼又过去很多年,解忧公主自汉武帝太初年间嫁到西域塞外这片冰冷的土地,到汉宣帝甘露初年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历朝四代,三度嫁人,受尽了辛酸与委屈。她情词哀切地给汉宣帝上书表示了想叶落归根的心意,汉宣帝亦为之动容,派人把解忧及两个孙子她接回长安,并赐以宅田侍婢,解忧公主总算善得其终了。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请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忧心恻伤。”   汉代似乎是英雄与美人的故事流传最多的朝代,而英雄的血和美人的泪大多洒在西域。汉代一共有十三位公主和亲远嫁,除了解忧公主终于在晚年得以还乡,其余都默默无闻地作为政治牺牲品,在边疆塞外的孤寒里倍受煎熬,终了一生。   相对汉代的以和亲结好,唐代的和亲有一种宣展大国风范的赐婚的意味,但无论如何,去和亲的公主都是身不由己的政治棋子。   贞观十二年,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率军攻打唐朝边城松州,被唐军大败后对大唐俯首称臣。他赞羡大唐的强盛,在给唐太宗上书谢罪的同时,特地求婚。于是唐太宗封一位侯王的女儿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并为她建造了唐式皇宫:布达拉宫。入藏时,带去了很多中原的工匠,他们把中原先进的文化技术带到了世界屋脊,她的贤德与聪慧也赢得了吐蕃国民的爱戴。   在后世的传说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是很幸福的白头偕老,可惜事实不是这样,松赞干布毕生衷情于一位尼泊尔公主,在与文成公主这场繁华绚丽的政治婚姻里,他对文成公主更多的是敬意而不是感情。寂寞的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潜心修佛,小昭寺的寺门向东开,因为长安城在东方。她在修佛之暇,常常出神地倚门远望故乡……   金城公主是第二位嫁入吐蕃的公主,她是废太子李贤的孙女,唐中宗把她自幼留在宫中,而且非常疼爱,吐蕃赞普向唐中宗求娶金城公主,中宗犹豫了一番还是答应了。里记载,景龙三年正月,唐中宗亲临始平,为公主设宴送别,宴席中,中宗对吐蕃使节悉猎亲自托付年幼的公主,话未说完,可能是想起惨死的哥哥,悲从中来,竟掩面抽泣,不能自禁。   金城公主怆然拜别了中宗与故里,泪水不干地沿着六十年前文成公主走过的路入藏,自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不知怎样落笔靖康之难中这许多的不得不“远嫁”的公主。宋金笔记中陆续记载了这些正值妙龄的公主同三千宗室被粘罕如牲口般驱赶到金地为奴后,遭受了怎样的屈辱与凌虐,那些文字让人读来心惊到噙泪,“甫出乐户,即登鬼录”。   按佛家因缘与业报的大义,自杀的人一般是无法转世的。那么,在这场灾难中自杀的那些公主的灵魂,纵千年过去或许还在黯夜无人的角落里暗自啜泣。如果还有来生?然此生已了。   辛弃疾有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袁枚有诗“男儿为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中国人推崇,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有关塞外英雄的故事足以使鬼神色变,那么这些远嫁到塞外的公主,用穷尽青春、埋骨他乡,换来短暂的战火平熄和故国安宁,是棋子?是傀儡?是否也可称女子英雄? 参考资料: 真实王昭君:被逼嫁给继子后归汉不成服毒自尽&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浏览次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昭君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