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一则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或故事并作评论

当前位置:
>>>下列对《囚绿记》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
下列对《囚绿记》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B.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C.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D.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对《囚绿记》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主要考查你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课内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外名著的赏析,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课文理解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第三、句子的理解。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第四、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对《囚绿记》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73935377696923723649389192109爱国篇教学案例
资料1 苏武牧羊
苏武(公元前154-公元前73)。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一个生长在汉朝的匈奴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摘自/view/21433.htm
问题:如何评价苏武的民族气节?
【分析与提示】
首先,苏武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
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昭君出塞:使汉族和匈奴和睦相处了半个世纪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cn/sxdd/ArticleContent.asp?ID=140
问题:谈一谈王昭君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分析与提示】
昭君是一个良家女被选入宫,为了个人,也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自愿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的匈奴,肩负起朝廷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的重大的政治使命。为了完成她的使命,她不仅在匈奴安心生活,而且不惜忍受一定的委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在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上,不仅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且还给予汉匈两族留下深远的影响。
民族英雄郑成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南宋和元朝的时候,中国政府就正式在澎湖、台湾设置官吏,进行管理。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1661年春天,正当郑成功准备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时候,恰好有一个爱国人士,名叫何斌,从台湾来到厦门,向郑成功申诉了台湾人民渴望解放的心情,并献上了进军台湾的地图。这更加坚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
1661年农历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大军25000人,从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向台湾进军。农历二十四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郑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进攻赤嵌楼。敌军守将战败投降。于是郑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自己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睽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然而侵略成性的睽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郑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荷兰殖民者在失败之前,依然企图进行最后的挣扎,他们从巴达维亚争取来一支援军,但是迅速地被郑成功的军队击退了。赤嵌城被围困了7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1600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切断,睽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这一年的农历腊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睽一率领残敌500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并把荷兰人所筑的赤嵌城改为承天府,把台湾改称东都。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摘自/f?kz=5858214
问题:如何评价郑成功?
【分析与提示】
郑成功率领中国军民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之久的台湾,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避免了台湾百姓沦为殖民者的奴役,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作为反帝斗争的
伟大爱国主义先躯及其禁烟的伟大壮举,永远值得后人的怀念。
十八世纪末期起,英国殖民主义者一方面用外交方式和武装挑畔以冲破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一方面对中国逐步扩大鸦片贸易,借以攫取暴利。此后,鸦片源源流入中国,1800年(嘉庆五年),外国(主要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为四千五百七十箱,至1938年(道光十八年)激增为四万零二百箱。鸦片潮涌而入,严重毒害了中国人民,并引起白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清廷财政拮据。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痛恨鸦片流入中华,造成民穷兵弱银涸,在任内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1838年9月,林则徐上奏道光帝,极言鸦片危害,主张严加查禁,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同年12月31日,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饮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他一面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加紧整顿海防逮捕烟贩;一面于3月18日通令我国烟商,限期三天,将趸船上所存鸦片造册缴官,并出具甘结,声明“嗣后永不敢带鸦片,如再夹带,查出,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林则徐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英商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帝拒交鸦片。3月24日,林则徐下令封舱,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撤退中国雇员,迫使英商缴烟。4月到5月,林则徐率领文武官员,从趸船上收缴了英国、港脚(印度)、美国商人的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6月3日至25日,广州滨海门户虎门海滩上,林则徐当众销毁鸦片。这一壮举宣告了禁烟运动的巨大胜利,也是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
摘自百度网
问题:如何评价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分析与提示】
林则徐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他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对后世影响深远。
资料6 拒绝“美国总统奖”的花季少女
美国联邦教育部长公布了1999年“美国总统奖”的144名获奖者,这个奖项是全美200多万高中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殊荣,18岁的中国女孩王渊本该是其中之一,但她不愿放弃中国国籍而换取这个大奖,这下引来了美国舆论界的哗然。一个中国女孩为何有如此的傲骨?王渊回答:“我只有一个中国!”
在美国脱颖而出
1980年11月王渊出生在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的长沙。1987年,母亲段小曼出国后,她就被送到上海奉贤县,住在姨妈家。姨妈姨父一个是医院医生,一个是医学院的教师,他们教子有方,一双儿女学有所成。他们给王渊备了一个专用书桌和台灯,王渊一有空就在书桌上写呀画呀,她喜欢拿来表哥、表姐的书本向他们求教,他们总是有问必答。
1989年,王渊的父母准备接她去美国,表哥先将风声透露给她,由于王渊与姨父、姨妈一家相处极好,她离不开上海的表哥、表姐,也离不开她就读的南桥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于是她一听说去美国就大哭起来。
初抵美国,父亲送王渊进了波士顿的一家双语学校读书,王渊感到学校的教学与国内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增加了一些英语课程,还是以学中文为主,她认为到美国首先要过语言关。上了一个月,她就不顾父母的劝告,自作主张地读了正规小学,插班进三年级。刚进学校,她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
这年夏天,王渊参加了一个月的夏令营,天天与美国小朋友接触,由于环境的影响,她竟然可以用英语开口说话了,接着,她又逼着自己读英文小说,望着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王渊拿着字典逐字逐句读下来,渐渐的,当读到第二本、第三本时她的词汇量大增,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在开学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王渊就从英语最差的学生,一跃成全年级水平最高的四个A级学生之一。她从此脱颖而出,势不可挡,成为波士顿地区华人圈子里的新星。
1995年,王渊以美国东部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菲利浦高中,顿时成为剑桥市电视台的新闻人物。
菲利浦高中有222年的历史,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私立高中,很多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1997年诺贝尔奖得主维克里等都从该校毕业。虽然美国两大名校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都在剑桥市,但该市的历史上,却无一人考入过菲利浦高中。王渊为该市破了“天荒”。为此,王渊被剑桥市市长授予了唯一的一个给初中毕业生的“市长奖”。
王渊在美国不仅学业出色,还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小学时她学过国画,作业还被挂在教学大楼入口处作为纪念。初中时,她是校队黑管手,她写的剧本获1992年波士顿剧作节特别奖,她在菲利浦高中是女子曲棍球队队长。她还和另一个同学共同创办了菲利浦高中“青年政治家俱乐部”,并任第一届主席。
王渊还是校报《菲利浦人》执行总编、校文学杂志评论编辑,为此,每周一至周四,都要从晚上8点忙到凌晨2点,回寝室还要做作业,所以她的睡眠时常不足。
要牢记自己来自中国
王渊的爱国热情其实也缘于她的家庭。王渊的父亲王生启博士,现在美国汉斯卡空军基地从事研究。文革时他下乡插队四年,文革后考上中南工业大学,连续四年都是三好学生,留校任教后,也连年被评为优秀教师。1985年获中国冶金部颁发的“优秀教育奖”。
到波士顿东北大学留学后,他连续四年获得科研和教学奖,1996年至1998年,连续三年获得美国科学院所属“科学顾问委员会”的奖金。
母亲段小曼博士,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还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由于她对公司的突出贡献,公司把她的大幅彩色肖像悬挂在该公司位于加州的总部会议大厅,成为公司历史上享有这一殊荣的两人之一。
段小曼在河南读中学时也是学生干部,去中南工业大学读书时,与王生启同班,两人由此恋爱结婚。后来她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从硕土到博士,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1987年,她成为中国教育部选派的中外联合培养的百名博土生之一,到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王渊的父母注意到美国的文化背景对王渊的影响,对她提出三个要求: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我们来自中国,要牢记自己的祖国,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②美国社会主张性开放,一个中国女孩,不要忘记中国女性的美德,不要交坏朋友。③不要自私,要关心朋友,做对别人有益的善事。
而在学习方面,他们从不对王渊提出任何要求。但他们的身教却使王渊受益匪浅。1993年王生启和段小曼已双双获得了绿卡,早有条件可以加入美国籍,但他们表示:不会考虑加人美国籍。这无疑对王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王渊关心他人,尤其关心中国人。在初中读书时,王渊父亲的一个朋友想把儿子送到王渊小学时所在的班级读书,但学校以少数民族学生超标为由拒绝接受,王渊得悉后,她对故意排斥少数民族学生的做法十分不满,便连夜走访了原来的小学的老师。老师对王渊非常赞赏,悄悄告诉她一个内部消息:学校最近转走一个黑人女同学,实际上名额根本没有问题。第二天,王渊便以这位小朋友家长的名义,写信到剑桥市政厅,她在信中说:“希望市政厅有关方面尽快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问题,如果拖延时间,我们就在法庭上见。”结果信发出去没几天,这个小朋友就接到了入学通知书。
放弃了申请“美国总统奖”
1999年2月初,王渊收到一份发自美国白宫总统学者奖委员会的书面通知,上面写到,你因品学兼优和杰出的领袖才华,被评为1999年美国总统学者奖候选人。希望你按时填好申请表格,于2月26日前寄回白宫。
“美国总统奖”绝非平平常常的奖项,该奖设立于1964年,每年全美200多万高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一百多人获奖,其中除了少数人由于音乐、体育、绘画等特殊才能人选外,大部分是高考成绩优异,并且展现出领袖能力,才被选上的。
这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千里挑一,而是两万人中选一个的奖项。接到这个非同寻常的喜讯,王渊十分激动。王渊很早就注意到这个奖项,还剪下了不少关于别人获奖的报道,她知道获得这个奖项对她今后在美国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当她仔细阅读申请表时,发现获奖人必须是美国公民的规定,她当即决定放弃申领。她的这个想法,在家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尽管王渊的父母都不愿加入美国籍,但面对这样一个好机会,他们一改初衷,希望王渊能抓住机会。两人商量后,决定再次与王渊直接对话,父亲把电话打到女儿宿舍。“王渊,听爸爸说,你现在决定还来得及,赶快提出入籍申请,千万别太任性!”王渊坚决不肯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她干脆对父亲说:“我自己的事,自己决定!”
父亲生气地说:“中国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千千万万,又不缺你王渊一个人!”言下之意希望王渊给自己再次考虑的余地。
王渊平静地说:“爸爸,你平时对我的言传身教,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在您的人格力量的鼓舞下,我的世界观已渐渐形成了。我爱中国,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美国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人,难道他们都放弃了中国国籍了吗?虽然中国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人,可我王渊却只有一个中国!我不明白,您这样,是否真为了我的前程!”
王渊说完将电话挂上了。父女俩的对话,母亲段小曼已从电话的另一个分机上听到了,当女儿挂上电话的一刹那,她顿时醒悟了,她对丈夫说:“王渊是个有骨气的孩子,我们相信她的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们应为女儿感到自豪,她可以充分把握自己的命运,一切由她决定吧!”说到这里,段小曼无语哽咽了。
那个周末,王渊没有回家,她就这样毅然放弃了这次“美国总统奖”的申领机会。
6月27日,母亲打来电话,告诉王渊一个好消息:美国菲利浦中学已决定每年奖励她5000美元,直到她大学毕业。
王渊还将继续成长,她的前途是美好的,但愿她在学成之后为祖国多做贡献,永远保持一颗永不变色的赤子之心。
——摘自何彦文《生活潮》1999年第9期
问题:王渊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分析与提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爱国者的伟大理想。她是一位生在家乡,长在国外的女孩子,她是一位“要国籍,不要美国总统奖”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资料7 黄伯云:让中国飞机“自主”落地
黄伯云,l945年出生于湖南南县,中南大学校长,中国212工程院院士,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归国留学人员。
黄伯云在美国8年“抗战”中,一直遥遥领先:发表了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了美、法、日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美国有序合金权威、历届有序合金主席C&TLiu称赞“黄先生对钛铝合金的脆性机理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研的成功给黄伯云带来喜悦之余,他又陷入了新的困惑之中:科研论文发表再多,自己署名时却只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系在一起,而不能在名字前堂堂皇皇地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感到无助、无奈,甚至深深的歉疚。于是,他越是学出了头,越是产生回国的念头。然而,设身处地站在黄伯云当时的境遇想想,是回是留,又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美国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待遇显然要优越得多。当时美国好几所大学争相聘他去当教授,最低年薪也有4万多美元,这相当于人民币30多万元。当时国内,象黄伯云这样的知识分子,全年工资加起来也不过是2000多元。细细折算在国内工作一年,还不及在美国工作一周。当时还有好几家美国大公司向黄伯云摇动橄榄枝,希望他加盟。那薪金更加诱人。同时承诺为他办理绿卡。更何况,黄伯云的旗子和女儿已经到了美国,已经适应了美国环境。但是,黄伯云还是选择了回国!
1988年5月13日,黄伯云携妻带女,飞越太平洋,回到了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
对于他的决定,有人不理解:别人千方百计出国,你为什么往回走?甚至多年以后,还有人问他是否后悔过。尽管在后来的人生中,黄伯云碰到过不少挫折,也有许多不如意,有过沮丧,但就是没有后悔过。他说:“眼里只有金钱,心中只有个人利益,这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要想的应该是‘我为国家做了什么?’我常想,我是带着为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愿望出国求学的,也是带着这个愿望发奋学习的。那么,在我学成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回到祖国,把知识献给人民,实现我报效祖国的愿望呢?”
然而,当时国内大学的条件毕竟有限。在美国,黄伯云一家住别墅,出门自己驾车。回国后,他住两室一厅的房子,出门骑自行车,车后驮米又驮油。家里没有淋浴设备,洗澡去挤公共澡堂。更为糟糕的是,他刚回国时还没有户口,享受不到“国家粮”的待遇,只能到小商贩那里高价购买“黑市米”。家里第一次开伙,用的是借来的碗筷。真正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
“子不嫌母丑。”这一切困难,黄伯云没有放在心上。他坚信,祖国会越来越好,自己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能为国家做贡献,再苦再累也值得。
1988年,黄伯云回国创业,他把研究目标锁定在世界航空制动领域最先进的材料——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即飞机刹车片)的研制上。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都离不开安装在飞机轮子里面的刹车片,如果刹车片失灵飞机就会冲出跑道,造成机毁人亡。国际上通用的航空刹车片有金属盘和碳碳盘两种。而用碳/碳复合材料制造的刹车片,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被制造业称为“黑色的金子”。多年来,中国航空刹车片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更致命的是,这导致中国的航空事业受制于人。如果国外对中国实行零部件禁运,中国的航空战略安全即受到威胁。
黄伯云就是憋着一口气回来的,他内心深处的目标是“要搞就要搞世界第一”。不料,研究首先却是从屈辱开始的。为了节省时间、少走弯路,黄伯云想到与一个航空大国进行合作。黄伯云到该国很有名的公司去访问,接待他的公司负责人说:“很抱歉,你们不能参观我们的生产车间。”黄伯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加快研究进程,他还是买回了一个开价几百万美金的产品。可课题组对产品进行解剖发现,这个产品竟是个废料。外国专家轻视的话语和愚弄的做法,使得黄伯云在气愤之余,体会到深深的屈辱——为人所瞧不起的屈辱。
他自问:“没有自主创新的东西怎么能在世界上立足?”
1996年,黄伯云和同事们完成了“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实验室基础研究。时间转眼就到了2000年。9月,在模拟飞机试验中,刹车片温度急剧升高,摩擦系数严重下降,课题组在最后关头失败了。
作为项目的主帅,黄伯云说:“那个时候连睡觉都很难,安眠药吃一两次都不能解决问题,痛苦得难以想象!”当时,他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l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手术,他就马上赶回学校投入实验。突然,他感到腹部胀痛,裤腿湿润。他到卫生间一看,原来是出血染红了大腿。他到医院做了简单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又返回实验室继续工作。
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项项检查、一点点琢磨,改进工艺、添加新的材料……一年多后,成功终于降临,黄伯云终于让无数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碳原子听从指挥,有序排列,形成了完整的“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2003年9月,大型民用飞机上的试飞试验全部完成,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了。
此时,当年卖给黄伯云废料的那个国家仍然未能实现技术突破。现在,这个国家的科学家看到黄伯云的产品后,直竖大拇指,连称“你们干得好”。黄伯云不客气地说:“我们确确实实超过了他们。”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但黄伯云院士的这一剑却磨了近20年。从起步研究,到走向中国最高级别的科技大奖领奖台,黄伯云和他的同事们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
2005年3月28日,胡锦涛主席亲自给黄伯云颁发奖状。这一刻,他研制的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刹车片,结束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摘自谢东星、黄明:《黄伯云:“要搞就搞世界第一”》
&资料8 邓中翰的“中国芯”与“中国心”
“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年仅36岁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邓中翰,1999年离开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率领以留学归来高技术人才为主组成的团队,仅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就在数字多媒体芯片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先后突破7大核心技术,申请了300多项专利,相继推出“星光”1代至5代多媒体芯片,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实现销售3000万枚,以60%的市场份额名列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位置。“星光中国芯”打破了国外芯片生产的垄断格局,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谈到中星微团队,邓中翰每每如数家珍:副总指挥张辉博士对多媒体数据驱动平行计算技术和超低功耗振幅电路的贡献,副总指挥杨晓东对深亚微米超大规模芯片设计的贡献,副总指挥金兆玮对单晶成像嵌入系统的贡献,副总指挥张韵东参与高品质图像处理的研发,还有芯片设计总监朱军、首席图像科学家俞青也各有建树。从中不难看出邓中翰对同伴的贡献一直铭记在心。
在邓中翰众多的照片中,他最喜欢的是坐在办公桌前照的那一张,因为,他的旁边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说,我们团队都是“海归”,当初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回来,爱国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这不是唱高调,只有到了国外,你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心”,我们都不甘心在硅谷、在别人的地盘干一辈子……曾研究设计芯片长达9年之久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王选仔细研究了邓中翰和他的伙伴成功的经验,深有感慨地说,过去曾有人说一批优秀的中国人在一起就要打架,还说日本人善于下围棋,团结一致,牺牲个别棋子求得全局的胜利;美国人善于打桥牌,跟对家进行密切合作战胜别人;中国人爱打麻将,孤军奋战,看着上家,防着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现在完全变了,中星微的总指挥、副总指挥都是各有专长的一批优秀人才,能够很好地团结奋斗,说明中国已经彻底改变了只会打麻将的作风,而且非常善于打桥牌,跟一些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评价对于邓中翰和他的伙伴是很贴切的。
从去年开始,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又投入到以移动多媒体应用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旨的“星光奥运计划”当中。去年底,令人注目的“星光移动一号”已经诞生。展望未来,邓中翰充满信心:“我们曾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但自始至终我们都相信,国内的大环境很好,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方向性的指导,让我们放手干,有了这样的支持,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回国的选择不会有错!”
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在继续奋斗,“星光中国芯”属于祖国!
资料9 科学家的爱国精神
(一)“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我国当代杰出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一个贫民家庭。上中学时,他喜欢数学,得到了数学老师的精心培养,再加上勤奋刻苦,19岁时就敢于著文反驳著名教授的文章,因此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被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和深造。
没有大学文凭的华罗庚,由于发奋努力,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助教、讲师。令人瞩目的科研成绩,使他有机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留学期间,华罗庚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被人们喻为“华氏定理”。
1938年,华罗庚怀着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热情回到了祖国,并在艰苦条件下继续科学研究。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的四年间,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了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汽车、洋房、高薪应有尽有。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1950年2月,新中国成立不久,华罗庚就带领全家回国。
途经香港时,华罗庚给留美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信中说:“谁给我们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须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虽然国内的生活工作条件都极其艰苦,但是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减弱,在数学领域不断进行开拓。由于他取得的卓越成就,华罗庚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1985年,花罗庚在日本大学做学术报告讲完最后一句话时,突发心脏病倒在了讲演台上。实现了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誓言。
摘自崔薇圃、高华德:《华夏科学精英》,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38-163页。
(二)钱学森的中国情结
作为“两掸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表彰的钱学森,在荣誉面前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人的集体成果。这说明中国人并不笨,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不但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至于我个人,只是尽力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那是很有限的。”
早年在美国生活的钱学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也给他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生活待遇和得心应手的科研条件。然而,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属于祖国的。钱学森也一样,他对祖国魂牵梦绕,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35年后的钱学森回忆到:“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
为了回归解放了的祖国,钱学森竟历尽了千难万险,经受了整整五年多时间的折磨。
钱学森决心回国的愿望激怒了美国当局。他受到了臭名昭著的卖卡锡主义的迫害。军事当局吊销了他参与机密研究的证件。
1950年7月,钱学森愤而到华盛顿找主管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波尔,正式提出回国的要求。当时,中美敌对,正在朝鲜战场交战。金波尔对钱学森的归国要求既震惊又害怕,“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8月23日午夜,钱学森一家从华盛顿回到洛杉矶。这时,他已经辞去了加州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买好了飞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航班离美回国。然而,他一下飞机,便接到了联邦移民局的通知:不准离开美国。还以判刑和罚款相恐吓。
这时,他的行李和书籍、笔记本已装箱,准备由“威尔逊总统”号客轮转送香港回国。但是,已装上驳船的行李受到了非法搜查,800公斤的书记和笔记本被扣押,并硬说他企图运送机密科研材料回国,诬陷他是“共产党的间谍。”
从此,钱学森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他的家和工作室也受到了搜查。
9月9日,钱学森竟被当局逮捕,关押在特米那岛上达半个月之久。关押期间,看守人员为了折磨他,晚上每隔10分钟便跑进室内开亮一次灯,使他终夜无法入眠。
当时他的导师冯·卡门远在欧洲。得悉情况后,他与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立即向移民局提出了强烈抗议。杜布里奇院长还亲往华盛顿要求释放。为了营救钱学森,他们还募集了15000美元保释金。
钱学森终于被开释。但他的身心受到了很大伤害。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释放后的钱学森,实际上继续受到监视。他含愤过了整整五年变相的软禁生活。联邦调查局时常闯入他的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受到了检查。
无论是金钱、地位、美誉和舒适的生活,还是威胁、恫吓、歧视和折磨,都消蚀不掉钱学森回归祖国献身人民革命事业的心志。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了三只轻便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
在这年8月2日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我国大使王炳南受周总理的嘱托,在会上代表我国政府揭露了美国当局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中国公民钱学森以阻挠他回国的卑劣行径。
美方不得已,才被迫于8月4日通知钱学森,准许他离开美国。
冯·卡门得知钱学森回国的消息,深表惋惜地说:“无论如何,美国实际上并无站得住脚的理由,就把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奉送给了红色中国!”
钱学森是一个深爱祖国母亲的赤子。他对生他养他的国家有一种痴情。他最不屑于听别人说中国如何不好。有些人以对祖国数典忘祖为时髦,对中国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对国家前途没有信心,甚至谩骂中国历史,丑化中华民族。钱学森听了非常难过,非常气愤。
“不要认为美国人这样行那样行。”他激动地说。“其实中国人比美国人更聪明,是拼命干的,特别能艰苦奋斗。”
摘自《水木清华
群星璀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3-103页。
(三)忠诚的爱国者——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8年秋,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场合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从寻觅他的踪迹,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稼先的具体去向,只知他在执行着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1964年10月,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全国为之欢呼雀跃。但是,由于邓稼先所处的特殊地位,他巨大的功绩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无从知晓。接着,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当一朵朵蘑菇云腾空升起,全国人民久久沉浸在狂喜之中时,邓稼先却在转瞬间承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失去母亲的悲恸这强烈的情感震荡。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2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长大,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声中走上科学之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核弹、氢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摘编自徐焰《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
(四)忠诚的爱国者陈省身
2004年12月3日,世界级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永远停止了美丽的计算。他的数学,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他说,晚年最后一个梦想,就是使中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数学大国,殚精竭虑地为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贡献了毕生心血。他曾套用陆游的诗说:“一朝数学大国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930年,陈省身毕业于南开大学,19岁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读硕士,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在清华时的陈省身,对微分几何充满了向往,但未曾入门。他说“那时候的心情,是远望着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他听了德国汉堡大学数学家W·布拉施克的“微分几何的拓朴问题”,决定去汉堡读书。当时美国退还了庚子赔款的余额,用此款资助的学子是要到美国读书的,而且当时的许多留学生一般也都愿意去美国,但陈省身认为,读数学必须去德国。这是他又一次主动的选择。在他的坚持和前辈的帮助下,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汉堡道路的选择使他有幸接触了布拉施克、E·凯勒、E·嘉当等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学术思想。
1937年陈省身回到国内,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战争几乎会影响和改变每个人的命运,但是战争却没有影响陈省身的数学方向。陈省身随西南联大南迁,在昆明的煤油灯下写出的两篇文章,发表在普林斯顿大学与高级研究所合办的刊物《数学纪事》上,数学家H·威尔和A·韦伊认为陈省身的研究工作达到了“优异数学水准”。遂极力促成陈省身来普林斯顿。他们认为陈省身是“迄今所注意到的最有前途的中国数学家”。
1943年,陈省身抵达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随后在那里完成了他引为平生最得意之作的“高斯-博内公式”内蕴证明,以及另一项不朽的工作:构建陈省身示性论。正是由于陈省身这些杰出工作,大数学家霍普夫1946年在《数学评论》上撰文称:“微分几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中国人由此在国际科学界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丘成桐评价说:“陈先生是第一个占领近代科学重要位置的中国人,比杨振宁他们要早。”张奠宙也告诉记者:“陈省身开创了整体微分几何的新学科,其影响波及整个数学,当代中国能作出如此重大科学贡献的,陈省身应该是第一人。”
2000年,陈省身定居南开大学。逝世前任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和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天津科技馆名誉馆长。
杨振宁曾经说过:“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作用。”而陈省身对此深有同感:“我的微薄贡献是帮助建立了中国人的科学自信心。”陈省身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基米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有史以来惟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尊为“当今最伟大的数学家”、“微分几何之父”。
2004年6月,陈省身获得邵逸夫奖的100万美元奖金以后,说,“这个钱对我已经没有用处了,所以我把这钱都捐掉就是。我就捐到从前对于我的这个工作、对于我的念书有些好处的,我去过的学校,我去过的研究机关,南开我也捐钱,我们盖盖房子。”他给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数学研究所各捐了10万美元。他说,这样以后中国科学家去他们那里时会得到方便。
他帮助过很多人。每年,他都用自己的经费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出国深造,而且都是送到世界数学领域最有名的大师身边去。他介绍了很多人去美国。每次他都会说,你要回来哟。看到某个年轻的华人数学家有成绩,他就会动一番脑筋,觉得谁强就要去动员他回国。就在11月底,一个喜讯传到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数学所年轻的龙以明教授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崇高奖项,在该奖历史上的5位中国获奖者中,南开数学研究所占了2位。龙以明和前一个获奖者张伟平教授都是陈省身先生从国外“挖”回来的数学家。
2004年11月2日,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向世界公布,将中国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
改编自2004年12月9日 南方周末
(五)袁隆平的科学动力:不爱国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9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家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把爱国当作自己科研的动力,在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科学家的心中必然装着祖国和人民。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如果太自私,对社会、对人没有感情,不行。人要正直、要乐观,对国家、对人类都要有感情才行。
作为一个科学家,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你不爱国,如果你对人类没有感情,那你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更谈不上科学道德了,不可能有大的出息。
我的目标是不仅要让全国人民吃饱,而且要让全国人民吃好。
我出了点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我都婉言谢绝了。我的根在中国。”
摘自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
问题:如何评价这些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分析与提示】
忠诚的爱国者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陈省身、袁隆平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一个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阶段,传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应当自觉地弘扬、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积极投入到报效祖国的社会实践中,做坚定的爱国者。
资料10 杨利伟的坚韧执著
2003年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这位中国的“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
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辞是: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根据央视国际2004年2月20日等报道改编
问题:如何评价杨利伟?
【分析与提示】
杨利伟的坚韧执著,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体现的是中国民族的光荣传统,给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
资料11 课堂上的交锋
女作家钟丽思曾在国内当过记者,在赴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留学期间,她遇到了一位个性突出、以教学严谨和喜欢刁难学生而闻名全校的教授。
在第一堂课上,这位洋教授得知钟丽思曾经从事过新闻工作,于是向她提出一个问题:“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钟丽思想了想说:“概括起来,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她的回答显然出乎教授的意料,但教授并不愿放弃,接着问道:“我想你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你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概括起来,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钟丽思从容不迫地回答。(全班哄然大笑)
连碰了两个软钉子,教授迅速转移话题:“我可以知道你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吗?”教授明明知道钟丽思来自中国,却故意问她来自哪个国家,这实际上是教授预设的一个陷阱。
这时,钟丽思非常平静地说:“教授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我是想知道,你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教授穷追猛打道。
全班几十双眼睛一齐扫向班里仅有的两个中国人:一个是来自大陆的钟丽思,一个是来自台湾的男生。
钟丽思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众目睽睽之下,那个台湾男生也起身回答:“是的,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他一字不漏地重复了钟丽思的话。
教授又问:“你走遍了中国吗?”
钟丽思回答:“除台湾省外,教授先生。”
“那么,你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谁应负主要责任呢?”教授接着问。
“应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钟丽思出奇地轻松,“那会儿我们还年轻哩!”
教授又不依不饶:“依你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教授先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然而,教授还是不死心:“我想,你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你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先生,您知道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上,什么问题最重要吗?”钟丽思把守为攻。
教授不予马上回答,反问道:“你认为邓小平先生桌面上,什么问题最重要?”
钟丽思迅速答道:“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迫切需要考虑的。”
“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想弄清楚这一点。”
这时,钟丽思站了起来,一字一句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这样的刁难。”
钟丽思的回答出人意料,结果也出乎意料:只见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钟丽思,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国家问题的。”
然后,教授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冒致敬!下课。”全班掌声雷动。
,《读者》,1992年第12期
问题:这篇文章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分析与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维护国格和人格的故事;是一则自尊自爱的佳话;是一场不卑不亢的交谈。资料内容体现钟丽思不卑不亢、自尊自爱、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格,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资料12 一个留美学生的铮铮傲骨
陈磊到达位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的米德尔伯里大学,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大学留学生活。
开学不到一个月,美国一教授&&从经济学理论讲到中国:“中国是一个非常闭塞、非常贫穷的小国家,那里的人非常愚昧,非常守旧,经济也不发达,科学技术更落后,而且,那里没有平等自由,也没有人权。”陈磊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质问道:“请问&&教授,你到过中国吗?”该教授一怔,继而回答道:“我没有去过中国,可是,这与我讲的话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陈磊毫不示弱地质问:“既然你没有到过中国,那么,你对中国的评价从哪里来?”“我是从报刊上看来的,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陈磊不禁大笑起来:“我记得你说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可是,你既没有去过中国亲眼看看,也没有经过认真调查,只是翻翻报刊,听听流言蜚语,便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下这样的结论,你不觉得可笑吗?”“我想告诉你,你所说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快速进步,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在逐渐地完善,中国人民的权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保障!”陈磊环视了一眼四周的同学,“你所说的那些,不过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
教室里100多名学生听了陈磊的讲话,先是寂静无声,继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陈磊等掌声停了,又义正词严地说道:“请你当着大家的面,向中国和中国人民道歉!否则,我拒绝再选修你的课程,并且永远都不再原谅你!”
米德尔伯里大学有一个规定,如果一个学生放弃了一门选修课,他必须完成三门与此类似的选修课的课程才能算通过。陈磊放弃一门课程去改学三门课程,其困难可想而知。她见&&教授并没有忏悔和道歉的意思,于是不顾其他同学的劝说和阻拦,昂头挺胸走出了教室。那一段时间里,她每天晚上12点睡觉,早晨5点起床。白天,其他同学玩耍嬉闹的时间,陈磊全用于学习。期末考试时,陈磊选修的三门课程都得了“A+”。期末考试过后,陈磊在校园里遇见了该教授。陈磊不理他,可是他却跑了过来:“陈,有你这样的中国人,我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了。也许,我真的错了。”陈磊的回答落地有声:“不是也许,是肯定!你肯定错了。”
摘自《一个留美学生的铮铮傲骨》,《扬子晚报》,2006年6月1日
问题:如何评价陈磊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去维护祖国的利益?
【分析与提示】
陈磊同学的行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高职大学生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陈磊同学的爱国主义行为还体现在她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资料13 爱国主义的体现
近年来,IT行业的高收入使之成为众多青年争相就业的首选职业。然而,1996年6月,就职于著名的游戏软件制作企业——日本光荣公司天津公司电脑动画部的四位中国职员,却因该公司欲在天津加工由日本人开发的、以二战时太平洋战争为时代背景的游戏《提督的决提》而向日方提出了严重抗议。他们认为这部游戏歪曲历史、美化日本侵略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因为日方对此反应冷淡,此后这四位青年集体提出辞职。不久,另外几名职员也联名辞职,以支持这四名青年的爱国行动。围绕这些员工的辞职,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观点一:这四位青年放弃如此优厚的工作是不值得的
因为他们在一个日资公司,能够做到如此的地位已是着实不易,因为这样的一件事情而放弃这么多年的努力很不值得,而且这家日本公司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辞职而放弃这款游戏的发行!也就是说日本公司已经通过游戏歪曲了历史、美化了日本侵略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四位青年如此作为确实是于事无补,辞职后损害的也只是他们个人的利益,而这款游戏依然会照常发行。
观点二: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爱国不能不作为,辞职是一种作为,但是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比如不辞职,但是为这个游戏制造一些漏洞,使得它没有办法正常运行;还有人认为可以先不辞职,但是可以从这个公司学习很多先进的经验,以便日后在中国公司运用,甚至也可以制造一款游戏诋毁日本或者澄清历史。
观点三:这四位青年辞职是对的
因为这款游戏歪曲历史、美化日本侵略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如果中国人也帮助日本人做这些事情,那么这些中国人与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的那些汉奸无异。
问题:你赞同哪种观点?
【分析与提示】
爱国,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要声援这四名青年以及另外七名支持他们也联名辞职的职员!虽然从个人私己看来,他们这么做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甚至还会面临失业的苦恼,但是他们赢得了做人的尊严,特别是在那些别有用心的日本人面前为13亿中国人赢得了尊严!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深深热爱的崇高思想感情。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为了自己的祖国,可以抛头颅、撒热血,当祖国受到伤害时,我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在这款游戏中出现了以抗日战争里日本战犯(如东条英机)为原型的设计图案,并且严重歪曲历史,宣扬军国主义,美化日本侵略者。这就是对我们祖国的侵犯,对我们广大中国人民的侮辱。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一个中国公民在国外,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有关于我们国家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一个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国职员,他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体。所以,当这些外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对这款游戏做出反映时,他们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要求的政治原则。有国才有民,所以凡是进步的人们,在对待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斗争中,总是把爱国主义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自觉把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和局部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维护和发展国家民族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们只有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在国家需要时,以爱国主义的道德责任感为动力,克服一切困难,使爱国行动坚持到底;才能同一切损害国家形象和利益的行为做斗争。所以在国家形象和利益受到损害时,个人的一己私利又算得了什么呢?
冷战结束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出现了全球化的浪潮,而我国又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至于外国企业进入我们国家,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血液,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腐朽的西方思潮,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主义开始抬头,为了保障国家的正常有序的发展,我们必须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当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一些资产主义的东西也开始进入我国,为此我们要特别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经过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保证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定团结。
然而由于西方企业的进入,一些西方国家也把他们的霸权思想送到中国,他们企图颠覆我国政权,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破坏我国的领土完整,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国家尊严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该挺起胸膛,对他们说:“不!”
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的爱国,夜郎自大,排斥西方国家一些好的东西,认为凡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都是坏的,凡是我国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应该灭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我们已有的优秀思想结合起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摘自http://jpkc./rwxy/sxdd/jxal/more.htm
边陲优秀儿女丁晓兵
独臂英雄丁晓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政委,1983年入伍,1984年所在侦察大队赴边作战,为了争取到艰巨的任务,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鲜血写下对党的誓言:“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作为“第一捕俘手”,他先后出色完成了20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一次他在敌人阵地生擒了一名俘虏,撤退时,为掩护战友,他一把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去,手雷在出手的瞬间爆炸了,他的一条右臂被炸得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流如注,但为了完成任务拔出匕首,割下断臂,以惊人的毅力和战友们扛着俘虏,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四个多小时才撤了回来,两个月治疗后,失去右臂的丁晓兵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一线阵地。战后荣立一等功、“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人提醒他为自己找后路。后来领导找他谈话,他郑重表示:“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三不离开部队”。后来,他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有机会留校任教,或进机关工作,但他要求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后来他来到太湖边、凤凰山窝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在他的带领下,四年间,该连队荣获: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被集团军树为“基层建设样板连”、“基层建设标兵连”,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其党支部也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他当团政治处主任5年,年年被评为“先进政治处”。200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问题:如何评价丁晓兵?
【分析与提示】
铁流纵横、军威浩荡,他乃真的英雄,可以说他做到了,面对荣誉——宠辱不惊;面对伤残——自强不息;面对诱惑——心无旁骛;面对挑战——信仰坚定。作为曾享誉全国的战斗英雄,不以功臣而自居,不因伤残而自弃,不为诱惑而自迷,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顽强地书写着一位英模人物的本色人生。
资料15一个人决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尊敬的《中国青年报》社领导:
你们好!我是中南大学2004届毕业的国防生邓拓,现在广州军区服役。看了你们主办的刘开奉事迹报道和“地方大学生在基层不能有所作为”的讨论后,对我感触很大,刘开奉在军营的成长经历如声声远钟敲打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国防生,以及踏入军营后的岁月和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其中的体会和感触很深。说实话,也曾彷徨、动摇过。如在毕业时,看到我大学里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而且工作大多在远海发达城市,想象自己踏入军营后微薄的收入,艰苦的工作环境等。也曾怀疑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
然而,回想起自己当时申请加入国防生时的豪情和义气,为国防强大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时,心中又不免生起万丈豪情。人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应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此时退出,那不是男子汉所为,对不起当时热情洋溢的申请书;对不起父母和自己在合同上按下的手印;对不起老师和领导的教育与培养。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国家和军队需要人才,而且也是自愿加入的,为何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何不能坚持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承诺呢?违约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行为。没有责任感和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难以立足。
再说,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而自己有这个进部队锻炼的机会,放弃了,岂不可惜?常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可不想日后留下人生的遗憾。
在我一年多的军旅生活中,收获也是蛮大的。思想更加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强化,军事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我的一个同学从军校退出了,真的难以想象在学校里曾是那么优秀、那么坚定的学生也退出了。毕业后的这一年多来,虽然我也面临失落,彷徨,但在艰辛、苦累和汗水背后,我看到了希望,品尝了收获,更体会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种让我脱胎换骨的力量。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来源于我的无悔选择。从军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2005年11月8日
摘自.cn/sxdd/ArticleContent.asp?ID=140
问题:“一个人决不可以与国家违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分析与提示】
违约,满目皆是;诚信,频受挑战。就在这嘈杂的喧闹中,一个清澈的声音大声对违约说:“绝不!”“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这是一个铁血男儿的铮铮铁骨,这是一个大写的人的万丈豪情。本案例是一名国防生写给《中国青年报》的信,信中谈到了自己作为国防生毕业分配后的彷徨、失落,但更写到了人生的希望与军营中的收获,表达了继续为国家服役的坚定信念。国防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在校时可以享受国防奖学金和任选专业的特殊待遇,毕业后工作地点、单位必须服从分配。强大的国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谁的国防强大,谁就可以独立和发展;谁的国防衰弱,谁就不能自保,甚至国破家亡。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史充分说明国家的生死存亡系于国防。并且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世界大国,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图谋演变的对象。
热爱祖国的第一任务是关心和保卫祖国的国防安全。军事领域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和军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国防安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更何况选择国防生是自愿的。军队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大学生参军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之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受住了生活中的困难和艰辛,才能无悔于青春,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还存在直指或暗指我中华为仇敌的阴谋的今天,在还有人担心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东方睡狮醒来之后会威胁其项背的今天,祖国在召唤你们,国防生,你们听到了吗?
&&&&&&&&&&&&&&&&&
资料16 红色资本家:霍英东
霍英东,1923年在香港出生,祖籍广东番禺,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著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2006年10月28日晚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83岁。
霍英东年轻时就有为国家做事的志向、激情和胆略。抗美援朝期间,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港英当局武力“缉私”的情况下,霍英东在香港组织颇具规模的船队,为祖国运送了大量急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霍英东又成为最早到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之一。
霍英东坚决拥护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1985年起霍英东就在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等多个机构中担任要职,频繁奔波于北京和香港之间,为确保香港顺利回归、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殚精竭虑,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霍英东积极投身内地经济建设,倾力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支持国家的体育事业。20多年来,霍英东在内地兴建了数百个项目,总支出90多亿港元。他说:“我们在内地多方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愿尽我所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办些实事。”
霍英东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事务的协商,为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同时霍英东广交海内外朋友,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广泛宣传中国,积极介绍香港。霍英东还为祖国和平统一尽心竭力。霍英东积极推动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以及体育交流,被港人誉为“与内地沟通的桥梁”。同时,霍英东坚持做生意赚钱不忘回馈社会的人生准则,热心支持香港各项事业。
中国官方指出:“霍英东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香港的重大损失,也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问题:有人提出疑问,霍英东先生是香港的一位资本家,而我们祖国主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他捐钱的行为算是爱国吗?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与提示】
霍英东爱国至诚、爱港至深,是爱国爱港的杰出代表;面对逆境敢于拼搏、锲而不舍终至成功的传奇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写照。霍英东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虽然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虽然他是一位资本家,但是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为香港回归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就是爱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国主义有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鼓舞人心和团结最大多数人的新内涵。《宪法》修正案明确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但不能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涵外延、要求标准简单地等同起来,而应有所区别。江泽民同志提出:“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只要是爱国,赞成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积极争取团结。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要在海外统战工作中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得愈广泛,愈有利于我们事业的胜利发展。”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将爱国主义区分为两个层次:在祖国大陆,我们应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而在祖国大陆以外,即对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的内涵则不必强调爱国必须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而是立足于讲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我们的中华民族。
摘自高新华
孔爱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训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根据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记载,儒家思想在公元2世纪即传到欧洲,虽然欧洲人当时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儒家著述,但西汉人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永不放弃、效忠国家的精神,给欧洲人带去了震撼和敬佩,他们从张骞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教化力和穿透力。后来,另一个欧洲人马可波罗游历到中国,他被这个富庶文明的国度深深吸引,开始在中国一边经商,一边游历名山大川,并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介绍这个被孔子思想浸润的富裕的国家,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
孔子思想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影响同样甚大。法国哲学家从孔子思想中悟到:征服者可以毁坏有形的物质,但毁坏不了道德。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读了《赵氏孤儿》,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朝拜。同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今天,旅居法国的华侨华人依然遵循着祖宗的教诲,在待人处事中恪守这一规则。
在近代史上,山东一度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在教授学生时,他流传法国的名言是这样说的:“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西方哲学家兴推倒前人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在他看来,孔子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处很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
1772年的英国出版了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列榜首。从此,英国人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孔子研究机构,对孔子思想深入研究。英国传教士庄士敦还做起了清朝皇帝的洋文“太傅”,他在教授清帝时悟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他说:“四书五经之于中国,犹如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的教育,须臾不可离。”后来,在《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孔子”的词条多达400余则。
美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大约是从19世纪开始的。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读儒学著述,后办教会学校。在两种思想结合过程中,儒家思想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1844年,美国学者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这句话点燃了美国人对孔子的热望,从此,美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孔子思想与东方哲学的挖掘。1974年,美国成立孔子文教基金会,其成员皆为各国政要,开始推动世界尊孔运动。后来,他们还在各国成立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等,对孔子思想进行世界范围“布道”。在美国的华人华侨也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勇于创造,科技人才辈出,出现了许多名人巨匠。华人华侨的卓越表现,又反过来印证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使孔子思想愈发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今天,在美国旧金山公园里伫立着一尊孔子塑像,在人流最多的地方,他面容和善,智慧满腹,倍受尊崇。在西方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遇到了诸多解不开的现代难题,匆忙而来的人们,期盼着从这位和善的老人的思想中找到答案。当代新儒学代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摘自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
问题:为什么孔子思想在国外受到如此高的礼遇?
【分析与提示】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世人赞誉的文化瑰宝,但是我们在赞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还有一些文化瑰宝因为我们的疏忽正面临不同的命运。
由米老鼠和孙悟空想到文化创新力
1928年5月23日,米老鼠诞生于美国。78年来,美国人精心呵护着这个小老鼠,让他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今天,亲切憨厚的米老鼠不仅是美国文化的标志性招牌,更为美国带来了数万亿美元的利润。
且不说已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就是从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算起,孙悟空也已有400多岁了。孙悟空的形象之于中国文化,正如米老鼠形象之于美国文化。遗憾的是,如此高龄的孙悟空却远没有米老鼠那么幸运。
据披露,《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商标被日本某游戏公司觊觎。假如外国企业抢注成功,中国有关游戏产品的使用权将陷入被动,甚至面临被诉侵权和全面封杀的毁灭性厄运。如果有那样的一天,在游戏产品中,孙悟空将永远告别我们的民族文化产业。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数不清的文化财富。中国文化茂密的森林里,每一片嫩叶下面都蕴藏着一颗留待未来采摘的果实,这是我们的文化财富,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也许正是看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庞大空白的文化市场之间的落差,国外许多业界巨头千方百计“借巢生蛋”,以致许多传统元素被掠夺,河南登封“少林功夫”、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一得阁”墨汁等被纷纷抢注。
然而,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我们却未能以足够的创造力,使其在现代文化中获得新的蓬勃生命,传统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甚至试图割裂传统、颠覆经典,这不仅会损害传统文化的再生能力,也会导致文化产业成为无源之水。
问题:如何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分析与提示】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并致力于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一个真诚的爱国者,必定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人,也必定不是一个看着祖国的文化瑰宝被破坏和流失而无动于衷的人。
&&&&&&&&&&&&&资料19 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2002年5月22日《南方都市》报道:深圳的一家酒吧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后,在酒吧的大门口打出“日本人不准入内”的招牌,拒绝日本人在该酒吧消费。酒吧经理称此举是对日本的抗议,此举一出,引起了深圳人的一片哗然,有人赞同,有人质疑。
问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分析与提示】
我们知道,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可混为一谈。同时,也不应把日本政府少数人的责任转嫁到日本消费者的头上。所以,这种行为并非爱国之义举,而是有狭隘民族主义之嫌。在另外一个方面,一段时间里,有些人热衷于寻找民族劣根性。改革开放后,大学生接触了先进的外国文明,面对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有些人妄自菲薄,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爱国意识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必须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既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这也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表现。
生活中的国防话题
2002年7月29日,沈阳军区某海防团作战值班室的电话铃声骤响。某观察所报告:“在某海域发现有5人乘坐快艇在对哨所周围进行拍摄。”正在值班的李政委,立即带着保卫干事火速向海边赶去。
几分钟后他们赶到现场,却发现快艇已向远处疾驶而去。李政委当即命令观察所密切注意快艇动向,随时报告情况。没一会儿,对讲机里传来哨兵的报告:“快艇已向码头方向驶去。”李政委一看手表,时针已指向13时35分,而14点整码头将有一艘客轮启航离港。“快!一定要截住他们。”车子一掉头,又向海港码头驶去。就在客船将要解缆离泊时,李政委等人及时赶到,将扛摄像机的四个人带回部队。起初,他们还不承认拍摄了部队的军事设施,通过录像回放,屏幕上出现了军事设施的画面。
原来,驻地一家电视台策划了一部反映海岛风光的宣传片,此次专门派人来拍摄资料。他们一行四人上岛后,也未与部队联系,就直接租用地方快艇进行拍摄,没想到无意间拍摄到哨所、军港码头等军事设施。李政委向电视台记者讲明,凡是擅自对涉及军事机密的目标或区域进行拍摄,都违犯了国家的有关法律,一旦泄露出去,将直接危害到国防利益和国家安全。几位地方记者后悔不已,当场清洗了所有涉密画面。
摘自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
问题:本则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分析与提示】
军事及国防秘密,事关国家安全。这个部队从普通哨兵到部队领导紧绷保密工作之弦,避免了一起泄密事件的发生,其警惕性和责任感值得称道。无论是在军事禁区还是军事管理区,只要未经上级同意,擅自对涉及军事机密的目标或区域进行摄影、摄像,录音、绘画等行为,我们都必须严加制止。这种对军事管理区内的行为或活动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既是我国《军事设施保护法》所明确规定的,更是保密工作的具体要求,每一个公民对此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