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桥已经韩国有多少年历史史了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绍兴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解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1前言中国论文网 /6/view-3511680.htm  绍兴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几年,我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几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品味,成为“全城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绍兴市旅游集团公司通过对相关街区的调研,提出建设黄酒风情街区,并初步划定了风情街范围,项目由绍兴黄酒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2010年初委托浙江大学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编制了《绍兴街区旅游产品概念策划报告》。7月,绍兴黄酒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编制绍兴黄酒文化风情街详细规划。我们经过现状详细的调查研究以及国内相关城市的相关实地考察,形成了本规划方案。  2 规划背景  2.1历史与水乡特色  绍兴城址历经千年不变,为我国城建史上所罕见。其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水乡风貌独特,在类似地段不断被吞噬的今天,这种特质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与水乡特色是该项目的宝贵财富,也是基地持久的生命力所在。  2.2黄酒文化  绍兴黄酒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黄酒酒道,历史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浓郁;黄酒品性温和雅致、古朴厚重,与中国“国粹”儒家文化有着相通的文化精髓。对于绍兴来说,黄酒是绍兴传统江南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黄酒的历史文化浓缩着绍兴的历史文化,黄酒的文化品格浸润着绍兴的文化品格。  2.3“全城游”与“水上游”  绍兴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密集的河网如同城市的血管,将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各个角落连接在了一起,使绍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蕴藏着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水文化”概念。  近年来,绍兴旅游业有了飞速发展,但从旅游产品结构来看仍显单一,以文化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旅游活动的特点是短程、短时。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各个旅游地都将旅游休闲作为开发重点和再度发展的契机,在这一潮流的推动下,绍兴旅游谋求新的方向,旅游休闲与水结合成为首选。  重现绍兴水城魅力,以水为纽带,串起绍兴文化,把文化与休闲结合起来,无疑对绍兴旅游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详细规划设计  3.1西小河创意文化休闲街  西小河创意文化休闲街位于西小河的西侧,属于西小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形成了以历史遗存、传统建筑、内河水街、埠头水岸,广场等景观节点组合而成的水乡典型格局的区域,面积约为5.71公顷  规划要点:  ——维持“一河一路”的空间格局,沿河设置开敞空间,加强西小路、河的互动关系。对沿河的踏道,河埠进行整修,设置乌篷船码头。游客可以步行到此,通过游船进入其他水上游线。  在胜利路与西小路交叉口适当拆迁,在东侧沿河设置碑亭,标志着胜利路入口处,并在入口规划游船码头,游船经过谢公桥,在规划水街入口处旁规划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上岸步行游览,也可继续北行,在西小河最宽处规划设置了固定的船只随时来回摆渡,方便游客穿行河的两岸,又可防止新建桥梁破环原有的景观风貌。规划在西小河的北端,游客服务中心的南侧新建一座步行拱桥,宽2—3米,较好的联系了西小路和上大路两个区块。  ——对建筑质量、风貌尚可的民居,按其原有风貌,进行修缮、改善或整修;建筑质量、风貌较差的建筑,予以拆除或更新。更新建筑或按照传统建筑的形态特征重建,或根据规划需要设计成院落、广场、轩廊等。  规划沿街设置特色商店,内部利用一个或几个台门、院落等传统民居改造成企业会所、创意工作室、青年旅舍、艺术沙龙、戏迷之家、书画博览、主题博物馆以及茶楼、咖啡吧等,游客既可以购物游览欣赏,也可以参与体验,更深层次的了解、熟悉绍兴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台门进行改造,如西小路28#的陈家台门改造为创意工作室,西小路82#的张家台门改造为星级台门式客栈;西小路107#的翰林台门改造为高端企业会所;相家弄22#的张家台门改造为绍兴老字号博物馆。  1、陈家台门(西小路28#)  陈家台门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35平方米,共四进。面阔均为三开间。传统木结构建筑,屋面均为硬山,阴阳合瓦,石铺地面,除院落间有居民搭建的棚屋外,建筑总体保存完好。  规划将陈家台门打造成创意工作室,充分利用台门建筑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和场地记忆,激发创作灵感,在加上传统木结构的特殊性质,可根据需要分隔组合,重新布局。规划将沿街第一进建筑作为创意产品的对外宣传展示空间,将办公与资料阅览布置与第二与第三进建筑中,中间设置通道。最后一进为大开间办公。  在空间营造上,拆除临时性搭建,恢复传统院落空间,建筑内部大量采用落地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整体的采光性能,实现低碳目标。  在立面处理上,沿西小河第一进建筑界面材质为落地玻璃,外面覆以轨道滑门,与街区整体风貌保持一致。  2、张家台门(西小路82#)  张家台门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336平方米,共三进。面阔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屋面,部分石铺地面,部分水泥地面。除少量搭建的棚屋外,建筑总体格局保存较好。  规划将原有居民迁出,打造成星级台门式客栈,为外地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独特江南式民居体验的高质量住宿服务。第一进建筑作为沿街特色商铺,住宿从右侧偏门进入,第二进建筑布置休闲吧和一个商务套间,第三进建筑上下共布置4个标准间,两侧厢房则主要布局为楼梯和自助式厨房以及贮藏空间。第一进院落空间内的搭建棚屋规划予以拆除,恢复院落空间,布置园林小景。  在保持原有风貌及其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内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式,沿西小河第一进建筑作为对外经营的特色商店,界面材质采用落地玻璃,符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外面覆以轨道滑门,与街区整体风貌保持一致。  3、翰林台门(西小路107#)  翰林台门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335平方米,现共存五进。传统木结构,面阔三开间至五开间不等,居民搭建现象严重,总体格局尚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阅读数:1961
回复数:31
最后更新于:
印象绍兴1某个春日里,
我闯入了静静的绍兴古城。
生活被斑驳的台门记录,
古典用朴素石头来对话,
悠闲被流水依带,
生活被文化浸染,
历史被生活延续,
缓缓地在我的眼前蔓延开来。
绍兴让我想到了苏州的园林,地方不大,但要走遍园林确要花费不少的心思和时间。这到不是说绍兴城的道路像迷宫,游历下来感觉它本身要叙述的东西太多了,往往还来不及记录和思索就跨入了某一个传说和历史的空间,有点应接不暇。
简单介绍一下我游历绍兴的线路(见图2),共16个点,用3天时间,它们的核心点和游览次序分别是黄酒博物馆、迎恩门、西小路河沿、兰亭、鲁迅故里、沈园、香炉峰、大禹陵、东湖、八字桥区、题扇桥区、仓桥直街区、府横街区、青藤书屋、偏门太守庙区,当然还包括一些酒店、茶楼、美食点等。
我之所以要走这么多的点,因为在我看来,景点和城市的生活场是艺术文化存在和体验的特殊场地,要理解一个城市必须要走完这两类地方。可以简单地分类,A:景点类(博物馆、兰亭、沈园、香炉峰、大禹陵、东湖、青藤书屋)B:生活场类(迎恩门、西小河河沿区、八字桥区、提扇桥区、仓桥直街区、府横街区、偏门太守庙区、酒店、茶楼、美食点)。
/2009cj/image/gonglv/glditu.jpg
共获得金币 0
一、街道:
绍兴古城的街道不是很宽,核心街道也就四个车道。而且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绍兴凡是称为“街”的路都很窄,不过1.5到3米,如仓桥直街、长桥直街、萧山街、西街等。或一街一河,或两街一河,房子沿河布置。
/2009cj/image/gonglv/gljianzhu2.jpg
图3拍摄于仓桥直街,可以看到街道的宽度也就4个成年人并肩的宽度。
/2009cj/image/gonglv/gljianzhu1.jpg
图4拍摄于鲁迅故里街区的咸欢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47.jpg
图5拍摄于题扇桥附近,典型的一街一河,在八字桥附近是二街一河。
绍兴古城的街和路为一闹一静,这边还是热闹现代的街区,后背就有一条安静的小巷或老街。让人想到纽约的中央公园,繁华的华尔街到原始公园就一街之隔。大凡绍兴名人的故居都在小巷和小路上,如青藤书屋、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等,让我感受洒脱和淡泊的内涵。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37.jpg
图5拍摄于绍兴繁华的解放路
/2009cj/image/gonglv/gljianzu5.jpg
图6拍摄于图片拍摄于绍兴古城春天百货和大乘弄,弄堂就在春天百货的后背,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那灰色的墙、静静的行人和朴实的石板路,青藤书屋就落在此处。
3、前街和后街
绍兴有好多街道都是叫某某前街和某某后街,如鉴湖前街和鉴湖后街,最繁华的解放路也有前街和后街,前街一般不靠河,而后街靠河。
共获得金币 0
绍兴步行街一边是河,店铺沿岸布置,古董店繁多,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遍布在桥头岸边。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91.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92.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93.jpg
图7、8、9拍摄于鲁迅故里旁的步行街。
5、跨越儿时乐园和爱情之梦的鲁迅路
从古地图上看,鲁迅路一带原来应该叫都昌坊口。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生活圈,鲁迅先生的笔下对他的故乡做了细致美好的描述,我不需要去探究,只要傻傻地按照先生的描述去和他一起体味就可以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34.jpg
图10“相传叫作百草园”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6.jpg
图11“碧绿的菜畦”
/2009cj/image/gonglv/P1060855.jpg
图1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1.jpg
图13“高大的皂荚树”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48.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49.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0.jpg
图14、15-16“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共获得金币 0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2009cj/image/gonglv/P1060846.jpg
图17“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三味书屋沿东走不到200米,可以看到一座桥和一条弄,叫春波桥和一条春波弄,桥名与陆游的诗有关,“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这首“沈园怀旧”。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36.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39.jpg
图18、19春波桥和春波弄。
再沿小河走200米就到沈园了,它因宋代大诗人陆游和前妻唐婉在此偶遇,并题有千古传颂的爱情名词“……错错错。……莫莫莫。”的《钗头凤》而闻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沈园“孤鹤轩”旁的《钗头凤》题壁。关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请参考网站:/html/5/37/92/160/2006/6/ba.htm
沈园的园子不大,水榭亭台传统建筑。但蕴含在其中的情令人动容。走进园子,入耳的便是写有爱的寄语的风铃牌,整廊的风铃随风舞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不知是在抚慰那远古的陆游和唐婉还是在叙述他们幽宛的爱情故事。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26.jpg
图20沈园入口的“爱的寄语牌”回廊。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25.jpg
图21沈园内的葫芦池,池的轮廓如葫芦而得名,或许葫芦池应该叫泪池吧。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24.jpg
图22葫芦池旁边开满了紫色的小花,象征爱情的紫色花,开得如此烂漫,似乎要告诉我陆游和唐婉的悲欢离合。
沈园的夜静静的,如穿越时空而来;沈园的夜又是伤感的,一曲令人动容的《钗头凤》在沈园的双桂堂里萦萦绕绕。越剧的表现形式在那一刻,表述得如此贴切和拨人心弦。也只有越剧才能表现当时的陆游和唐婉的哀叹、心碎、无奈和痛,就像戏中的旁外音说的“一曲《钗头凤》是唱了又唱……”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4.jpg
/2009cj/image/gonglv/P1060852.jpg
图24、25 沈园夜公园的越剧《钗头凤》
共获得金币 0
6、穿越现代、近代、远古之府横街
早上6点多就去了位于解放路的府横街,我想避开白天的繁华,府横街东端从解放路的轩亭口开始。轩亭口是近代先烈秋瑾就义的地方,树有牌坊、纪念碑和秋瑾雕像,纪念碑位于路中间,使本来不宽的路面在此处显得更为拥挤。说来也奇怪,听当地人说,轩亭口路段是绍兴最为繁华的商业地段,或许是先烈的冥冥之佑。
路的西端到府山(龙山),中间有历史街区仓桥直街横穿而过。以仓桥直街东为仿古的商业楼,楼都不是很高,应该也属于非古非现代的建筑群,卖的都是现代的商业物品。
以仓桥直街为西,都是老房子。沿街席地为市、三轮车成摊,成了一个早间的集市。带乌毡帽的菜农在吆喝声此起彼伏。
街的西头就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皇城,上面有越王台,对着越王台的是偏直街,估计也是和长安城类似的一条天子脚下的百姓街,它与府横街成90度,路的尽头有牌坊。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1.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0.jpg
图26 、27轩亭口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2.jpg
图28 现代和古典被南北走向的仓桥直街分割开来。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9.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01.jpg
图29、30从越王台望下去,犹如天子脚下的百姓街,早间的集市颇为热闹。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5.jpg
府横街尽头的越王台
共获得金币 0
二、河埠头
河埠头是住在老街附近居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场所,用来洗菜、洗衣服、乘船等,河埠头分公共的和私家两种。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jpg
图31拍摄于西小河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jpg
图32拍摄于偏门外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3.jpg
图33拍摄于八字桥
共获得金币 0
三、石头堆砌的古城
绍兴古城内的古石桥太多以至于讲不清楚。按照它们的外形我可以简单地分为平板桥、拱形桥和方形三类:
平板桥有景霞桥、安庆桥、东湖霞川桥等;拱形有东双桥、广宁桥、光相桥,谢公桥等;方形的有八字桥。尤其以东双桥、八字桥、广宁桥三桥气势最大,不仅规模大,并且三桥分布在一条河上,遥相呼应,《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有一段就是在八字桥下拍的。以东湖的桥最巧。
桥不但有通行的功能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晾晒场地,春天的笋煮毛豆、被褥的晾晒等都在桥上完成。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58.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59.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62.jpg
图33、34、35拍摄于迎恩门外的迎恩桥。看到这个桥就让我想到北京的卢沟桥,桥上也同样有狮子,但这里的桥记录的是悠闲和自然。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45.jpg
图36图为绍兴东湖的“霞川桥”。东湖的石桥用一个字形容“巧”。简练,用整块石堆砌;位置巧妙,连路、分水;如书法的笔画,架构安排巧妙。
2、石块堆砌的河岸
绍兴河岸的石块堆砌在有些河段完全是古时候的自然堆砌,没有用水泥,给人视觉景观的享受。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98.jpg
图37 拍摄于塔山舍子桥旁。关于舍子桥在绍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听后让人感慨。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36.jpg
图38图片拍摄于绍兴东湖景区。看过东湖的水,恋之、惜之、取之的心境自然而生。如高原的雪峰一样纯洁,总想在她身边多停留;水如镜,不忍心看船将它撕破;如甘泉,凉凉的真想饮上一口。难怪东湖“霞川桥”写有“剪取鉴湖一曲水”。石砌驳岸、镜水、倒影,颇如书法有神来之韵味。
共获得金币 0
绍兴的老房子的墙离不开青砖和石头,以工字形堆砌,并由石灰砌成,外用白石灰粉刷,下方一般是堆砌的石基和整块的石墙。当然还有一些土砖墙。
墙和绍兴人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无论贫与富,伟大与平凡,注定要和墙有一段情缘。用墙围不但形成了庭院,更围起了生活和儿时的快乐。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18.jpg
图39拍摄于偏门鉴湖前街。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2.jpg
图40拍摄于沈园东的孟家桥河沿。
绍兴的老街大多用石板铺成,就连沿河的店里都是青石板,虽然多少有些七高八低,但走在上面确有另外一番的节奏,石板会是而因人的重量而翘动,并发出咯噔的声响,似乎唯有石板路方可连接现代和古典。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69.jpg
图41拍摄于西小河河沿。石板路随意铺设着,所谓自然岸边闲暇路。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39.jpg
图42拍摄于东湖景区。东湖的石板路有个特点,用大块的石头砌成,平整,和山壁的风格很配,显出硬朗和工整。
5、虽为人凿,宛如天开之东湖
东湖是古代开采石头遗留,旁山依水而成。在构图上简单,用三带形容,一带石板路、一带水、一带山;但它又不普通,山可用“奇”字形容,水用“镜”字形容,乌篷船用“鱼”字形容,石桥用“巧”字形容。去之前就听说东湖是大的水石盆景,坐上乌篷船游历在石桥、石洞、镜水之上,乌篷船犹如剪刀一般将平静的水布撕裁开来,汩汩的水声和船老大有节奏的划桨声,如入仙境。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40.jpg
图46 东湖“霞川桥“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41.jpg
图47 东湖箬篑山。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43.jpg
图48 东湖仙桃洞,石壁上写有“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虽然仙桃洞没有桃树,但让人相信仙桃的降临,就像我们明明知道月亮里没有嫦娥,确要相信月亮婆婆的“存在”。
/2009cj/image/gonglv/P1060851.jpg
图49 最神奇的要数陶公洞,石壁曲折,犹如巨大的屏风,垂直入水。岩壁虽为人凿,但犹如机器割过一般平整,恍惚犹如神斧自上而下劈过一般。莫怪郭沫若先生会留下“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的感叹。船必须从一个狭小的水道缓缓进入,回音四起,更象回音洞。洞内可观天空,船老大说,这里冬暖夏凉,果然一身热汗顷刻收回,如灌入清泉一般。
乌篷船船身狭长,穿桥入洞如鱼儿一般,坐东湖的乌篷船感觉是平静地在水面上移动。
共获得金币 0
游走在绍兴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随处可以见到古建筑用的石头柱脚和旗杆石,或用来做凳、用来养花或堆放杂物。按照绍兴人的传说,古建筑房柱下的石墩子是鲁班的老婆发明的。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71.jpg
图43拍摄于鲁迅路的沈园景区,成排的石墩子用来做看演出的凳子。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72.jpg
图44图片拍摄于观音弄的尽头,弄堂口,几个老年人正在打麻将,边上就有一对石头旗杆座基。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70.jpg
图45拍摄于西小河沿的台门内,圆形石墩用来用作简易的花架。
共获得金币 0
7、石塔、石亭、石牌坊、石窗
绍兴古城内有三座塔,靠近鲁迅故里街区的应天塔,仓桥直街北端的大善塔以及题扇桥附近的王家塔。绍兴人讲三塔如撑杆一样将绍兴这艘船定主了,所以风调雨顺。
大善塔很特别,根据名称,原先这里应该有个寺庙,现独矗石塔一座,看上去塔的构建采用了传统的斗拱结构,但塔身全部是用石头,传说大善塔上有定风珠。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94.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95.jpg
图50、51 石塔,城市广场大善塔
/2009cj/image/gonglv/P1060736.jpg
图52 石亭,拍摄于大禹陵。
/2009cj/image/gonglv/P1060690.jpg
图53 石牌坊,拍摄于大禹陵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45.jpg
图54石窗,拍摄于偏门外的鉴湖前街。
共获得金币 0
8、石头门框
绍兴的老台门在建筑时大多用了石头,用来做门框或台阶,大户家族一般住在台门里,石头门框上雕刻有龙纹和云纹。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77.jpg
图55拍摄于东双桥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81.jpg
图56 拍摄于东街
1、门小天地大
绍兴的老台门众多,在老街上走个三五步就有一个台门。台门在绍兴就如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大多将房子回成一个圈,大的也分全后院,但都离不开“四合”这个建筑概念。绍兴的台门给我的印象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进”,一个是“天井”,它用“进”来区分功能区,中间用“天井”贯联。大凡走入台门,都有一个过渡空间,用来放些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或古代的轿子,这个和北京四合院的照壁或现在家装的玄关类似。绍兴古城目前规模最大的台门应当是鲁迅故里的周家台门群。其他一部分台门或住居民,或都开了旅馆、饭馆、酒馆、茶楼、面馆。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1.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3.jpg
图57、58 “台门”,拍摄于沈园东面的孟家桥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9.jpg
图59“天井“,拍摄于鲁迅祖居内天井。
2、台门生活
绍兴的台门大多是有来头的,称为某家台门,台门里住的住户很多,天井是小孩玩耍、左邻右舍聊天、家务的集中去处。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4.jpg
图60 拍摄于西小河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5.jpg
图61 拍摄于东街。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9.jpg
图62拍摄于偏门外。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5.jpg
图63 拍摄于鲁迅故里
共获得金币 0
3、“一尘不到”之青藤书屋
徐渭为明代才子,一生才华横溢,在书、诗、画等都有杰出的造诣,但一生坎坷,傲视权贵,抑郁而不得志,曾经八次入狱、九次自杀,与西方的杰出的艺术家梵高遭遇类似。郑板桥自喻为青藤门下一走狗,足见徐渭的艺术高度。
徐渭的详细资料见:
/lishi/xuwenchang&p=%E5%BE%90%E6%96%87%E9%95%BF+%E4%BC%A0%E8%AF%B4
青藤书屋位于绍兴开元街的大乘弄内。一进小巷就能看到沿挂于小巷上空的青藤。黑色的围墙,石头门框、黑漆木门,这就是青藤书屋了,与相隔不远的闹市相比,这里如入禅境。
一条S型鹅卵石铺的小径直通一个圆洞门,门上写有“天汉分源”,跨入圆洞,发现里面原来是一个小的天井,一颗苍劲婆娑的青藤沿墙攀援,中间有一口方池,(因徐渭号天池山人,此方池谓天池)房子在池上部分用一根方形石拄撑入池中,上书“砥柱中流”,可谓在方寸之池彰显了徐渭的傲骨之气。书屋开窗便可见天池,经天池和青藤净化的书屋如徐渭自喻的“一尘不到”。
徐渭的书法如瘦傲之骨、简单寥寥的焦墨画法,尽显本源,人与书画在小小的青藤书屋随那藤蔓缓缓向你叙来。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46.jpg
图115 大乘弄里的藤蔓。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2.jpg
图116 入口门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8.jpg
图117 青藤书屋内的竹林。
/2009cj/image/gonglv/P1060857.jpg
图118 青藤书屋内小径,直通天池。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4.jpg
图119 “天汉分源“。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7.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53.jpg
图120、121 青藤和天池。徐渭人格的象征。
共获得金币 0
绍兴的弄堂很多,往往都带有典故,如笔飞弄,传说与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关,弄很窄,只容得小一辆三轮船车通过,似乎真的如毛笔的笔杆一样细。
1、 洋河弄
给我印象最特别的要算沈园旁边的洋河弄,弄的一边是沈园,一边是永福庵,人在弄中,苍古的古筝隐约传来,满园的春色从墙头跃入人的眼睑,两面墙一白一黄,因为洋河弄永远联系不到一起,只有那柳树的倩影时不时地舞动在庵堂的黄色围墙上,让人不得不想到陆游当时的惆怅和那曲凄凉的《钗头凤》。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65.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67.jpg
图64、65 拍摄于沈园旁边的洋河弄。
2、弄堂生活
弄堂的尽头往往是邻里茶后饭余谈论、小聚的地方。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04.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02.jpg
图66、67 拍摄于笔飞弄附近
3、弄堂小店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01.jpg
图68“鞋铺”,图片拍摄于笔飞弄
共获得金币 0
七、民居及生活带
绍兴的传统民居多为砖瓦木头结构,再用台门包容,天井、马头墙间隔,弄堂串联。民居或沿河布置或被台门包裹。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85.jpg
图69,典型的木框架瓦房,拍摄于黄酒博物馆旁的光相桥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90.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89.jpg
图70、71 拍摄于东街老台门。
2、自然村落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42.jpg
拍摄于东湖景区,图片为东湖景区外的村落一角。
共获得金币 0
绍兴的民居沿河分布,桥头一般是居民居住地的相对高地,这里空间开阔,无光线的遮挡,是天然晾晒的好地方。在这个区域里,各家的东西琳琅满目地放在桥墩或阶梯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06.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07.jpg
图72、73 拍摄于题扇桥。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08.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03.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60.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11.jpg
图74、75、76、78拍摄于东双桥和八字桥。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61.jpg
图79 拍摄于西小河沿。
绍兴民居的门有三种材质,分铁皮、木头和毛竹;门的颜色有黑色和木本色;门的款式有大门和摇门两种。
从建筑的角度,绍兴的摇门应该是最有特色的,一般情况下,大门是开的,而摇门是关的,这样有利于邻里间的沟通,又很好地将公共空间隔开,防止陌生人或其他小动物的突然闯入。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14.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84.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15.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13.jpg
共获得金币 0
在岸边、路边喝酒、品茗、小睡都是惬意的,你可以懒懒的,可以醉醉的,没有喧嚣,只有小河和时间在你身边静静地淌过。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00.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3.jpg
图84、85拍摄于府横街。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1.jpg
图86拍摄于沈园旁。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3.jpg
图87 拍摄于偏门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2.jpg
图88 拍摄于西小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5.jpg
图89拍摄于鲁迅故里边的咸欢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49.jpg
图90“河边小酌“拍摄于鲁迅故里边的咸欢河沿。
八、过街楼
绍兴的过街楼有两处,一处是鲁迅故里街区的土谷祠,上书“恩沛东淘”;一处是偏门外的太守庙旁,上书“山阴道上”四字。下雨可在此驻脚。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17.jpg
图91 拍摄于鲁迅故里旁边的新建路。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19.jpg
图92 拍摄于偏门外。
共获得金币 0
九、戏台与越剧
绍兴的戏台很多,市区有两个,城市广场和鲁迅故居里,另外一个是东湖的水戏台。关于“社戏”鲁迅先生在笔下有详细的描述。水的柔性、越剧的委婉、荡漾乌篷船、醉熏熏的乌毡帽船老大,难怪“社戏”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31.jpg
图93 “戏台”,拍摄于鲁迅故里风情园。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9.jpg
图94 “越剧”,拍摄于沈园之夜。
从古地图上看,绍兴古城是被城墙环绕的,但都因久远失修或战火都寻觅不到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有城东的“都泗门”和城西北的“迎恩门”,都是在旧址上恢复的,颇具气势,关键的一点是城门分水陆两个城门,很具水乡特色,关于“迎恩门”还颇有一些掌故。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8.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27.jpg
图95、96 拍摄于黄酒博物馆附近的迎恩门。
共获得金币 0
十一、寻觅祖先足迹之大禹陵
大禹陵位于绍兴的城东南面,整个陵的建筑很有气势,依山而建,是大禹的葬地。大禹我国古代的第三个皇帝,开创了夏朝,并从那时候开始了青铜器时代。
在禹的时代,我们人类曾经遭遇了一场洪水的浩劫,这和西方诺亚方舟的传说是一致的,而我们华夏民族因为有禹那样的圣人出现,才使得民族得以生息。所以我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去游历大禹陵的。
整个大禹陵布局可用两带、一道、两点组成。两带是河、背面的山脉;一道是通往禹庙的甬道;两点是禹庙和禹祠。
/2009cj/image/gonglv/P1060596.jpg
图96 甬道石头牌坊,上面是鸟的图案,这与古越人崇拜鸟是相符的,(事后查资料)。甬道两边是两排神兽雕像。
/2009cj/image/gonglv/P1060615.jpg
图97甬道两边的神兽雕像。
/2009cj/image/gonglv/P1060616.jpg
图98远处山头的大禹雕像。
/2009cj/image/gonglv/P1060659.jpg
图99在禹迹馆内拍到的有关大禹的分布图。民族的共性写在了这张地图上,禹无疑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先圣人。
/2009cj/image/gonglv/P1060719.jpg
图100大禹陵庙内建筑,传统斗拱结构。在庙内写有柱子上写有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申,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滩”。上联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新婚时也只在家呆了几天;下联意为大禹经过八年治水,治理了黄河、长江、汉水、淮河等河流。
/2009cj/image/gonglv/P1060714.jpg
图101禹庙的台阶,听讲解员讲,西游记的《困囚五行山》在此拍摄。
/2009cj/image/gonglv/P1060712.jpg
图102午门的门当户对。君王来祭禹从中门走,大臣从偏门走。
/2009cj/image/gonglv/P1060706.jpg
图103其他的门也有上面类似的门当户对的结构。
/2009cj/image/gonglv/P1060694.jpg
图104 “岣嵝碑”,拍摄于禹庙。
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峰,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 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事后网上查的资料)。这块碑至少能证明两件事情,一是大禹在很久前的远古确实存在,二是大禹的影响在远古已影响广泛,被百姓称颂。
至秦始皇以来都有皇帝来此祭典,在大禹陵可以看到历代祭禹的碑记。
/2009cj/image/gonglv/P1060849.jpg
图105祭禹的场景,拍摄于禹庙内的宣传窗。
关于大禹的传说很多,如三过家门,授上天用于治水的经书玉帛。
/2009cj/image/gonglv/P1060848.jpg
图106拍摄于大禹陵享殿壁画,描述是禹在绍兴宛委山这个地方接受了上天赐予他用于治水的金书玉帛。
共获得金币 0
十二、宗教
香炉峰在绍兴的东南面,属于会稽山脉,紧临大禹陵。听说那里的签很灵验,在到绍兴第二天的一大早我就直奔香炉峰。
/2009cj/image/gonglv/P1060576.jpg
图107 “香客”,背面远处就是连绵会稽山脉。
/2009cj/image/gonglv/P1060542.jpg
图108 香炉峰为绍兴城外的最高峰,佛塔和寺庙沿山脊修筑,在上面可以鸟览绍兴古城。
/2009cj/image/gonglv/P1060533.jpg
图109 观世音菩萨的《心经》刻在整块岩石上,人过此处显得渺小。
/2009cj/image/gonglv/P1060589.jpg
图110炉峰春色
/2009cj/image/gonglv/P1060573.jpg
/2009cj/image/gonglv/P1060562.jpg
图111、112 香客
2、 莲花柱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27.jpg
图113八字桥上的莲花造型桥柱。
/2009cj/image/gonglv/P1060527.jpg
图114香炉峰上的莲花造型扶栏柱
共获得金币 0
十三、“岂不痛哉”之兰亭
王羲之是东晋时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在渚兰山下汇聚当时的名流和亲朋好友在此进行修禊活动,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序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类似“得意须尽欢”的感悟,这和当时玄学盛行不无关系。
兰亭内茂林秀竹,似乎每寸土地都浸染了墨的韵味,饮酒赋诗,超脱世俗的喧哗。
/2009cj/image/gonglv/IMG_0049.jpg
/2009cj/image/gonglv/finelt2.jpg
/2009cj/image/gonglv/fineltsf1.jpg
/2009cj/image/gonglv/fineltsf3.jpg
/2009cj/image/gonglv/P1040792.JPG
/2009cj/image/gonglv/ltyz.jpg
共获得金币 0
十四、黄酒博物馆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9.jpg
图122 黄酒博物馆
1、 酒器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61.jpg
图121 牛樽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64.jpg
图122 龙耳户壶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63.jpg
图123 凤樽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67.jpg
图124 兽面纹双儿樽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66.jpg
图125 三栏壶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62.jpg
图126、127 青铜器酒具6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1.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2.jpg
图128、129陶瓷酒器
共获得金币 0
2、 酒的制作工具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60.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0.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9.jpg
图130 用来过滤的压榨机,旁边放的黄色布袋是用来装浑酒的。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8.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3.jpg
发酵用的制酒工具,有类似猪八戒用的竹耙,讲解员说是它用来搅拌发酵的醪液用的,搅拌的目的是降低醪液的温度和排出二氧化碳,保证酒中的酵母可以等到充分的氧气。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2.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4.jpg
图133、134煎酒用工具(锡制)。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3.jpg
图135酒接口(锡制),在酒店里也可看到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8.jpg
图136坛装老酒泥头上的印盖(木头雕刻),上面的字为“沈永和”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5.jpg
图137舀水和舀醪液用工具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7.jpg
图138清除缸底剩余醪液用工具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6.jpg
图139将醪液从缸装入到坛中的工具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81.jpg
图140敲在泥头上的印子。
共获得金币 0
3、酒的故事
绍兴的老酒有好多品种,我粗略地将它分为两类,按历史演变分,可分为女儿红、状元红。按照制作品种分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花雕应该是一种所有陈酒加上工艺装饰的总称。
讲解员说,女儿红的来历是古代有个绍兴人,买了一坛黄酒,等怀孕的妻子生儿子时请客用,但妻子生了个女儿,这个人不高兴,取消了请客,并将酒埋在了地下,也没有舍得喝,这件事情就这样被遗忘了。过了若干年,他的女儿长大成人,要出嫁了,在喜庆那天,这个人想起了他多年前存放的那坛酒,拿出来让亲朋好友喝,没有想到那坛陈酒芬芳四溢,浓郁温纯。大家于是叫这个酒为女儿酒。关于酒的故事据讲解员说还有好多,如投醪河、曲水流觞等。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0.jpg
图141 博物馆内巨型花雕酒坛模型。
4、酒的制作工艺
黄酒的制作采用手工酿造,期间有浸米、发酵、压榨、煎酒、包装等环节。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6.jpg
图142发酵(博物馆内图片)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5.jpg
图143做泥头(博物馆内图片)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77.jpg
图144修坛师傅(博物馆内)
共获得金币 0
5、绍兴街头的酒坛
在绍兴街头、台门、路边看到的除了石头墩子外,还有老酒坛,这或许是绍兴堪称酒城的印证。酒坛横七竖八地任意堆放,如艺术品,又如一种古城不可缺少的点缀。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20.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21.jpg
图145、146拍摄于西小河沿。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22.jpg
图147拍摄于沈园门口
十五、太守庙
太守庙位于绍兴城西的偏门外,在鉴湖旁边。马臻是东晋时期山阴郡的地方官,当时带领百姓兴建水利,围筑鉴湖、梳理河道,造福百姓,因得罪当时的权贵的利益而残遭五马分尸的酷刑,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个治水英雄而修建了太守庙,在庙的旁边还有马臻的墓,墓前有未燃尽的香。从这个节点上可以看出,至大禹以来,绍兴的先民为治水都做着不懈努力和对治水英雄的尊敬。写到这里,不由让人想到荷兰人围海造田的艰辛。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8.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7.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16.jpg
图148、149、150太守庙组图,太守庙的边上就是农田,不远处是鉴湖,太守庙是当地生活的一个组成。
十六、手工艺店铺
在简易的货架上有好多的手工艺店,都很传统。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3.jpg
图151 生活陶瓷店,偏门外。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4.jpg
图152 古旧钟表,偏门外。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2.jpg
图153 百年酱油店,偏门外。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7.jpg
图154 木器店1,题扇桥附近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8.jpg
图154 木器店2,题扇桥附近
共获得金币 0
十七、银锭、祭拜
在老街的小店里有银锭可在出售,这可能和绍兴的祭拜的风俗有关,在鲁迅故里的风情园、香炉峰都可看到类似的银锭。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7.jpg
图155拍摄于府横街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56.jpg
图156 拍摄于鲁迅故里风情园。
/2009cj/image/gonglv/P1060577.jpg
图157 拍摄于香炉峰。
十八、“水巷鱼儿”之乌篷船
乌篷船我在绍兴看了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船老大手脚并用的功夫。怕我翻到水里,再三嘱咐我要座稳,不要乱动。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05.jpg
图158 拍摄于东湖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09.jpg
图159 拍摄于鲁迅故里三味书屋门口。
十九、乌毡帽
无论在街头或是在路边、店里都可以看到乌毡帽,如移动着的古典和风俗,飘逸各处,让人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08.jpg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198.jpg
图160、161 拍摄于府横街早市。
共获得金币 0
印象绍兴3二十、美食
这家面馆位于鲁迅故里西300米,叫鑫龙面馆,面馆是老台门改造,不加任何的装饰,花了8元钱吃了碗片儿川,味道不错,料足、汁浓。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35.jpg
图1 面馆外貌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31.jpg
图2 老台门里的大厨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33.jpg
图4 斑驳的门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32.jpg
图5 台门片儿川
这个就是闻其臭,吃起香的古城臭豆腐。
/2009cj/image/gonglv/gljzhbt242.jpg
共获得金币 0
居然还没完?绍兴通么,估计没几个有耐心看。
共获得金币 0
看了一遍感觉游过绍兴了
共获得金币 0
“多乎哉,不多也”之茴香豆,甜甜的,香香的,后味很足,难怪绍兴人用其下酒。
/2009cj/image/gonglv/P.jpg
拍摄于鲁迅故里
5、 霉干菜
/2009cj/image/gonglv/P.jpg
拍摄于鲁迅故里
我住的台门人家客栈对面有家“一石居”的饭馆,店的名字从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来的。老板娘很热情,她给我推荐了几个绍兴特色菜,绍式三鲜、春笋干菜等,当然老酒是少不了的。哈哈,在小桥流水边品味正宗的绍兴老酒,悠哉悠哉。
/2009cj/image/gonglv/P.jpg
小饭馆就位于河边
二十一 其他心得
我是一个人坐火车去的,如果是坐汽车或开车去的驴友,建议可以先到鲁迅故里。去兰亭我是从西小路出来坐3路车去的,去东湖我是在人民路上坐1路车,去香炉峰和大禹陵我是在鲁迅故里坐10路车去的,其他的老街、台门基本可以坐三轮车或步行。
/2009cj/image/gonglv/3lu.jpg
/2009cj/image/gonglv/1lu.jpg
/2009cj/image/gonglv/10lu.jpg
/2009cj/image/gonglv/P.jpg
绍兴特色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
绍兴的旅游通票140元,包含我游历的所有景点,听售票员说原价要280多。哈哈,看来金融危机带给我实惠了。
注意:绍兴的景区采用电子检票,售票员提醒我门票不能弄丢,我比较粗心,保险起见,我将门票的条码号记在了手机上,以备不必要的麻烦。
鲁迅故里门票是免费的,不过要凭身份证领取。
住宿我是在淘宝上定的,看到淘宝上有绍兴的特色酒店介绍,叫“台门人家”,淘宝网地址如下,在线客服很热情,帮了我不少的忙。
到了现场感觉不错,酒店在小桥边上,古建结构,周边是老房子,临河;房间和设施都不错,有宽带。
/2009cj/image/gonglv/P.jpg
客栈在小河边,乌篷船穿梭于此,可以临窗看老街。
/2009cj/image/gonglv/P.jpg
我住的“台门人家”客栈外部
/2009cj/image/gonglv/P.jpg
进入“台门人家”客栈
/2009cj/image/gonglv/P.jpg
房间内是普通装修,但感觉挺干净。
/2009cj/image/gonglv/P.jpg
我的房间临老街,很通风,爽。
4、时间利用
香炉峰和府横街我都是一大早就去的,不但可以体验当地人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而且可以使整个旅程安排合理。去府横街你可以早上散步过去。
/2009cj/image/gonglv/P.jpg
/2009cj/image/gonglv/P.jpg
拍摄于仓桥直街
共获得金币 0
我绍兴人第一个坐沙发!!!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SBS社区平台技术由提供 ICP证:浙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有多少年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