唃厮啰政权的青唐唃厮啰城遗址 在文保名单里叫什么吗?

  青唐往事  ——细说唃厮啰政权百年风云史  引言  历史是什么,历来有好多答案,不同的解释,比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经验,免得以后走弯路,其中做的最轰轰烈烈非司马光先生莫属了,他在政治上失败后,便潜心著述,写下篇幅浩繁的《资治通鉴》,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历史影响时政,但是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觉得阅读历史就是发现自我和娱乐。  我想大多数人读历史书籍,不是抱着什么救世安民的宏伟目标,那对我们普通人离得太远。我们读历史就是在历史中发现自我,虽然我们中国的著史传统在世界上无人超越,各种史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由于文字的生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尽管历史人物离我们远隔千年,但他们跟我们一样活生生的存在过这世间,跟我们一样有这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这些人性中的东西千百年来不会变化太大,虽然时过千年,当他们从尘封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音容笑貌,一笑一颦依然能够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  我想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楔子  青唐政权是北宋时期在河湟地区有吐蕃王室后裔建立的地方政权,曾几何时吐蕃与大唐对峙,称雄雪域高原,巧合的是随着李唐王朝在内忧外患中衰落时,吐蕃政权也迅速坍塌,它的王室遭到杀戮,有一支在河湟地区建立了割据政权,由于建都青唐城,所以称作青唐王国,又由于它的开国领袖是唃厮啰(读音古寺罗),所以也称作唃厮啰政权。  青唐政权存在时间大致与北宋相当,本书旨在以它为主线展示北宋时期我国西北高原乃至西域发生的错综复杂而又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由于藏文史料的匮缺,本书所采用的史料大多数是汉文史籍,所采用的史书有《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还有一些宋人笔记等,就不一一罗列了。  顺便做个名词解释:河湟地区  河指的是黄河,湟指的是湟水(包括它的支流大通河),它们千百万年来不断冲刷形成一条横跨如今甘肃青海的谷底,称作河湟谷地,由其外延称作河湟地区,它东接陇右直达关中,南通巴蜀,北濒河西走廊可达西域,西面是茫茫草原。草原文明、西域文明、中原文明交相辉映,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这里交融碰撞。  由于河湟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历来商贾云集,每当丝绸之路北线由于河西走廊的脆弱性中断时,这里就担当起南线的重任。同时这里自汉以来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铁马不断在这里上演。  阳春三月,江南红肥绿瘦之时,河湟地区依然一片苍茫,寒气逼人,但三月的河湟孕育着希望,三月已过,马上春暖花开,一篇生机盎然,我生于斯长于斯,现在居于青唐古城,每当看到那段青唐古城墙,在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中静静屹立时,他仿佛向人们诉述着那段荡气回肠的岁月,那么我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吧。
楼主发言:277次 发图:12张
  留名,支持!
  感谢浪子推荐!
  @独孤浪子110
23:52:08  留名,支持!   -----------------------------  谢谢鼓励
  @紫陌飘鸢
23:54:01  shafa   -----------------------------  谢谢
  @黄摩崖
23:59:29  感谢浪子推荐!   -----------------------------  谢谢
  支持,师父厉害!期待下文~
  新鲜出炉,赶紧马克。
  @完颜丹册
02:06:17  支持   -----------------------------  谢谢支持,多多指教
  @锦衣罗郎
06:52:24  新鲜出炉,赶紧马克。   -----------------------------  谢谢
  第一部  佛之骄子  第一章  普普通通的一年  宋太宗之死  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  这一年似乎没有什么大事,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没有大的战争。当时辽宋对峙局面已定,其中一方试图打破均衡,马上遭到对方的克制。在导弹生化武器都没有发明的冷兵器时代,两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实在没法子打破僵局。  当时大宋朝的国家元首是赵光义,他是开国领导人太祖赵匡胤的胞弟,本名匡义,后来为了避讳,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虽然说赵光义先生和他哥哥是一个妈生的,但俗话的好,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论资质比他哥哥差远了。  他是在很大质疑中登基的,坊间一直流传“烛影斧声”传说,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简单的说就是他谋害了太祖,从侄子手里夺了皇位,显得很不光彩,这一直困扰着他到死。  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赵光义老兄也做过努力,他抛出金匮之盟,说杜太后,也就是他娘在世是给他们哥俩定下密约,要兄终弟及,可是如此重大的密约,事先连个见证人都没有,所以一开始就遭到人们的质疑,怀疑这是个骗局。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赵先生破害死了自己的弟弟秦王赵廷美,即位后又逼着太祖的儿子赵德芳自杀,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扫清障碍,根本没有贯彻老太后兄终弟及的遗命。  历史上大凡皇帝即位合法性受到质疑问题很严重,要想堵住别人的嘴,采取手段无非是以下几种:  一 磨快你手中的刀,谁要敢说不字,不好意思,借阁下吃饭家伙一用,因为死人是没法张嘴说话的,这种方法见效快,但没法根本解决,因为芸芸众生岂是杀地完的。  二 就是捏住笔杆子们的命脉,涂改历史,给自己贴金,给自己的对手抹黑,将真相设法不在史书中留下任何痕迹。  这一点李世民和雍正都做过,尽管做的很到位,但是总难免留下蛛丝马迹,后人总在云雾中看出些端倪来,更何况还有许多二愣子书呆子硬软不吃,非要给你在史书上添上一笔。  除了以上两条,还有一种就是自己以势力证明,比如说永乐帝朱棣,因为靠靖难之役从侄子手里夺得皇位,一生中南征北讨,修《永乐大典》,就是想用事实告诉大家自己是个出色地皇帝。  那么,赵光义先生,请你拿出你的本事来。
  支持可汗,继续!
  第一部  佛之骄子  第一章  普普通通的一年  宋太宗之死  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  这一年似乎没有什么大事,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没有大的战争。当时辽宋对峙局面已定,其中一方试图打破均衡,马上遭到对方的克制。在导弹生化武器都没有发明的冷兵器时代,两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实在没法子打破僵局。  当时大宋朝的国家元首是赵光义,他是开国领导人太祖赵匡胤的胞弟,本名匡义,后来为了避讳,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虽然说赵光义先生和他哥哥是一个妈生的,但俗话的好,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论资质比他哥哥差远了。  他是在很大质疑中登基的,坊间一直流传“烛影斧声”传说,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简单的说就是他谋害了太祖,从侄子手里夺了皇位,显得很不光彩,这一直困扰着他到死。  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赵光义老兄也做过努力,他抛出金匮之盟,说杜太后,也就是他娘在世是给他们哥俩定下密约,要兄终弟及,可是如此重大的密约,事先连个见证人都没有,所以一开始就遭到人们的质疑,怀疑这是个骗局。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赵先生破害死了自己的弟弟秦王赵廷美,即位后又逼着太祖的儿子赵德芳自杀,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扫清障碍,根本没有贯彻老太后兄终弟及的遗命。  历史上大凡皇帝即位合法性受到质疑问题很严重,要想堵住别人的嘴,采取手段无非是以下几种:  一 磨快你手中的刀,谁要敢说不字,不好意思,借阁下吃饭家伙一用,因为死人是没法张嘴说话的,这种方法见效快,但没法根本解决,因为芸芸众生岂是杀地完的。  二 就是捏住笔杆子们的命脉,涂改历史,给自己贴金,给自己的对手抹黑,将真相设法不在史书中留下任何痕迹。  这一点李世民和雍正都做过,尽管做的很到位,但是总难免留下蛛丝马迹,后人总在云雾中看出些端倪来,更何况还有许多二愣子书呆子硬软不吃,非要给你在史书上添上一笔。  除了以上两条,还有一种就是自己以势力证明,比如说永乐帝朱棣,因为靠靖难之役从侄子手里夺得皇位,一生中南征北讨,修《永乐大典》,就是想用事实告诉大家自己是个出色地皇帝。  那么,赵光义先生,请你拿出你的本事来。
  确切的说,赵光义老兄也是想这样做,试图完成太祖未竟的大业,一统华夏,让汉唐盛世在自己手里重现。  可惜他没李世民和朱棣的魄力,确切的说他是历史上大王朝里被谥为太宗皇帝的里面最窝囊的一个。  赵光义先生即位时,南方割据政权在太祖手里都已经被消灭殆尽,就剩下盘踞在太原的北汉了,彷佛就是专门留给他展示实力的试验品。  于是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北汉不过撮尔小国,赵先生壮志踌躇,志在必得。  但是北汉后面有一个庞然大物——契丹,这是宋朝不得不顾忌的。  辽是由契丹人在北方建立的王朝,北汉是它的属国,当时已经建国七十二年,历六世,根基稳定,元首是耶律贤同志。  耶律贤同志即位以来努力改革,同时关注中原的变化,他知道如今的宋朝早已不是石敬瑭了,所以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打造大辽的和谐社会,同时不忘给北汉敲打一下,你小子给老子老实点,别给朕找事添堵。  但同时也是做好了与宋朝斗争的准备,果然他刚即位不久,赵匡胤先生就雄纠纠气昂昂的来讨伐北汉了,结果败给了辽汉联军。赵匡胤明白了虎口夺食不容易,于是和辽讲和了,剩下的日子老赵的全身心去剪灭南方群雄。  等老赵统一江南之后,狭余威想一鼓作气荡平北汉,派大将潘美攻打太原,结果外甥打灯笼——照旧,被辽汉联军打的仓皇而归。  现在老赵走了,老赵的弟弟来了,赵光义率领军队来到了太原城下。  契丹人也没有爽约,派出了军队来保护它的属国。
  这一次,上天眷顾了宋朝,在辽军渡河时,宋朝军队杀出,打败了契丹援军。然后顺利成章的灭掉了北汉,但就这么个小国宋军花了足足四个月。  灭掉北汉后,赵光义先生北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宋军已是疲惫之师,想从胜利在走向胜利,乘胜追击,拿下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大概处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为了换取契丹人的支持,石敬瑭不惜派掌书记桑维翰草拟表,向契丹称臣,并以父礼事辽太宗耶律德光,以事成之后割卢龙及雁门以北之地入契丹的条件,争取了契丹倾国相助的承诺。  石敬瑭是个讲诚信的典范,灭了后唐以后,如约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还尊小自己十多岁耶律德光为父皇帝,成了千古笑料,可自此中原失去了屏障,契丹人已此为基地,常呼啸南下,大肆抢掠。  赵光义先生想一雪中原人的耻辱,可惜良好的愿望不见得有圆满的结局,战争还是拳头和诡诈说了算。这一次战争的天平向契丹人倾斜了,宋军几乎全军覆灭,赵光义先生只身逃脱,乘了一辆特别的交通工具——驴车逃脱了,本次战役史称“高梁河之战”。  高梁河之战彻底击碎了赵光义先生一统华夏的梦想,也决定了宋朝一代无法成为汉唐那样的恢宏帝国。此后赵光义先生为后代定下了外守内虚的国策,封居狼胥燕然勒石这样壮举对宋人来说已经是遥远的传说,史书中发黄的记忆,留给后世的只是“杨家将”这些悲壮而凄切的民间故事。  武功开疆拓土看来没指望了,赵光义先生只能借文治粉饰了,命人编篡《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搜集整理历代帝王名臣的书法法帖,摹勒上石,拓印成册,这就是后来书法爱好者受益无穷的《淳化阁帖》,这也算是赵光义先生对后世的一点贡献吧。  至道三年刚过完年,赵光义先生病倒了,三月份死了,谥号宋太宗。  我之所以开篇以宋太宗说起,就是因为他的决定了以后宋朝廷已守势国策,导致宋朝军事上屡屡失利,在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的边缘地带出现了好多割据政权,包括本书讲述的青唐政权。  当然这一年死去的君主并不仅仅是宋太宗一人,还有一位就是高丽国王王治。
  支持三月。。。。预祝新书,一路热血
  @毛根j
10:05:27  支持三月。。。。预祝新书,一路热血   -----------------------------  谢谢
  写的不错,赞一下
  支持,又让我长见识了,速度更新哦。
  @昨鈤呒悔
10:42:42  写的不错,赞一下   -----------------------------  谢谢 支持
  @sz-30 10:44:21  支持,又让我长见识了,速度更新哦。   -----------------------------  谢谢支持
  老爷顶一个 万一红了呢
  支持,感觉一个人坐在你的对面给你讲历史,很有意思,希望三月继续努力!
  @快乐书笑
20:29:16  支持,感觉一个人坐在你的对面给你讲历史,很有意思,希望三月继续努力!   -----------------------------  谢谢支持,我会加油的
  两次册封  说起高丽,自从周灭商,箕子跑到朝鲜半岛,周武王册封箕氏朝鲜,从此以后它的命运就跟中原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代十国时中原走马灯般的改朝换代之际,高丽也完成了它的朝代更替,王氏高丽统一朝鲜半岛。虽说当时中原相互攻伐,乱成一锅粥,人人都想当老大,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王氏高丽一上台还是马上派人到中原寻求册封,争取中原王朝的外交承认,因为在当时中原不管谁当老大,在高丽人眼里都是老大。  这除了国势外更多的是文化原因,虽然当时中原还在火并,但火并完,他还是老大,因为汉唐在文化上的强势在周边国家还存在。随着赵匡胤对各地小老大们的不断火并,高丽国王看出来了,这就是未来的老大。  建隆三年(962年)高丽国王王昭派广评侍郎李兴祐、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等来朝贡,和新兴的宋朝联络感情,但高丽的目的并不是联络感情这么简单,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当时高丽后背有个庞然大物,它同样也跟宋朝接壤,对,就是辽,由于对渤海国土地的争夺,加上王氏高丽建国之初对外推行拓展领土的国策,与契丹人结下了梁子。所以它和宋朝联络感情的目的就是玩远交近攻的把戏。  另外就是高丽人从心底里瞧不起契丹人,认为他们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这从高丽太祖王建临死前留给后人的遗言中可以看得出——  “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尊其制;殊方异土,人性各异,不必苟同。契丹乃禽兽之国,风俗不同,言语亦异;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说白了,在高丽人眼里契丹人不过是禽兽而已,在他们眼里唯有中原王朝才是根正苗红,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跟今天我们某些国人看月亮觉得美国的分外圆一个心结。
  @完颜丹册 10楼   支持  -----------------------------  完颜兄  好久不见  喜新不要厌旧  有空就来看看在下我  另  您的坑也该填一填了吧
  支持楼主  大力顶起  在下是一个中世纪安多藏区历史的业余研究者  希望有机会能和楼主多交流
  这普普通通的一年,除了死了两个君主之外,  就是佛祖为吐蕃人降下了他的儿子吧!!
  @上輩子是西夏人2
22:04:28  支持楼主  大力顶起  在下是一个中世纪安多藏区历史的业余研究者  希望有机会能和楼主多交流  -----------------------------  好的,希望兄台多多指教
  @上輩子是西夏人2
22:06:11  这普普通通的一年,除了死了两个君主之外,  就是佛祖为吐蕃人降下了他的儿子吧!!  -----------------------------  看来兄台也对这段历史深有研究,不妥支持以后多多指教,真如你所言,佛子这一年降世,我以后就会讲到,希望持续关注
  在下在此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会努力把文写好,如果有不足之处希望多多指教
  (接上文)  自然人家找上门来联络感情,商洽邦交,赵匡胤也给王昭同志写了一封国书,这封国书开头就大谈文化建设——  “古先哲后,奄宅中区,曷尝不同文轨于万方,覃声教于四海?”  然后就赠送王昭同志一大堆荣誉头衔,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高丽国。。  估计当时宋朝初建百业待兴,这封国书是第二年春天才发出去,当年九月王昭同志又派以时赞同志为团长的外交团来朝贡,不幸的是海上起了大风,船上七十多人葬身大海,唯有时赞同志幸运的很,捡了一条命,当他出现在汴京时,赵匡胤特意下诏犒劳抚恤。  赵光义同志即位时,高丽方面王伷同志也接了老爸的班,赵王两位新同志决定把老一辈革命同志开创的友谊在新一代继续发扬光大,并保证大宋和高丽的友谊薪火相传,世世代代传下去。  革命友谊考验时候到来了!   赵光义先生北伐辽朝,同时派使者要求高丽做侧翼进攻契丹人。   谈友谊时拍的胸脯山响,但战争毕竟不是请客吃饭,要死人的,王伷同志犹豫了。辽朝为了避免两线同时作战,派出使者警告高丽人,不要误判形势站错队,否则后果很严重,于是王伷同志最终没拍一兵一卒,实事说明了高丽人不是一个好盟友。  由于王伷同志作壁上观,加上宋朝疲惫之师劳师远征,彻底失败了,从此以后宋朝再没有收复北方幽燕领土的勇气和机会。辽朝在打败宋军腾出手来以后,挥师南下要教训一下高丽,高丽人象征性抵抗了一下马上伏地投降了,从此跟契丹人做小弟。
  赵光义先生即位时,南方割据政权在太祖手里都已经被消灭殆尽,就剩下盘踞在太原的北汉了,彷佛就是专门留给他展示实力的试验品。  ================  南方割据政权还有一个交趾,和五代十国其它割据政权完全一样性质(而不同于大理等域外政权)。不过宋太宗确实运气不好,伐交趾的结局是惨败,比北汉还糟。要不是因为宋太宗的无能,估计到今天越南还是中国一部分。
  @请爱护马甲谢谢
23:03:17  赵光义先生即位时,南方割据政权在太祖手里都已经被消灭殆尽,就剩下盘踞在太原的北汉了,彷佛就是专门留给他展示实力的试验品。  ================  南方割据政权还有一个交趾,和五代十国其它割据政权完全一样性质(而不同于大理等域外政权)。不过宋太宗确实运气不好,伐交趾的结局是惨败,比北汉还糟。要不是因为宋太宗的无能,估计到今天越南还是中国一部分。  -----------------------------  先生所言甚是,宋太宗是历朝被谥为太宗皇帝里面最窝囊的一个,开疆拓土不行,不过文治方面还可圈可点,由于本书所述的重点不是宋史,所以有些细节就没有描写,谢谢你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以后多加指正和批评
  (接上文)  契丹人也明白,扇完人家总的给仨瓜俩枣,何况现在最重要的对付南方的宋朝,于是赐鸭绿江以东女真故地给高丽,王伷小弟喜出望外,没想到得道了战场上没达到目的,心想跟对老大很重要啊!  但高丽人不要得意的太早,出来混总要还的。  等契丹人抽出身来,更多打击会接踵而来,这些我在这里就不祥叙了。  后来王伷死后,他老弟王治接班,而王治和赵光义同一年死了,一个年初,一个年底,这一年为至道三年(997年),随后发生了两次册封。  赵光义死后继承人是他的老三赵恒先生,史称宋真宗。王治死后由弟弟王诵接班,王诵接班后,首先派使者寻求辽朝的册封,这次册封是辽朝展示了他在东北亚老大地位不容置疑,同时高丽也是向契丹人表忠心,我们世代跟着老大您混。  同时赵恒先生也进行了一次册封,同样是册封,他却是咽下的苦果,这次册封毋宁说是一次变相的勒索。而这位勒索者名字叫做李继迁。  一切还得从李继迁祖上党项西夏李氏说起。  关于党项人的起源,向来有多种说法,有说起源于羌族,也有说起源于鲜卑的,还有说兼有这两种民族的血统,唐朝贞观年间,有个叫拓跋赤辞率领部族归唐,唐太宗把他们安置在静州(今陕西米脂东),赐姓李,其中一支移居夏州,号平夏部,这就是西夏李氏的开端。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讨黄巢有功, 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复赐李姓,自此党项西夏李氏开始发迹。后来西夏建国,李元昊自称是出于北魏皇室拓跋氏,也不排除为了抬高身价故意攀远亲的,因为中国历朝开国皇帝为了显示自己来历不凡,显示自己血统高贵,往往要认一位地位显赫的古人做老祖宗,比如李唐王朝认老子做始祖,南朝时齐梁两代皇帝认西汉相国曹参为老祖宗,就是近代袁世凯想称帝也攀认明朝名将袁崇焕为远亲。
  到宋太宗赵光义即位时,西夏李氏的掌门人李光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光睿死后,由儿子李继筠接班。  宋朝建立以来,西夏李氏跟宋朝廷的关系很微妙,李光睿老子同志给宋太祖献过三百匹马,作为礼尚往来,宋太祖想给李彝兴同志送条玉带,为了免得赠送礼物不合身,便问来使“汝帅腹围几何?”  来使回答:彝兴腰复甚大  赵匡胤夸道:你们大帅是个有福气的人啊(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  乾德五年(967年),李彝兴卒,太祖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夏王。  表面上西夏李氏尊奉宋朝为中央政府,定难军是作为大宋王朝西部的一个军政合一的地方政府,但这仅仅就是停留在表面,实际上定难军是一个无名有实的独立小王国,对于这一点,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当赵匡胤先生一手导演的精彩大戏“杯酒释兵权”里面没有定难军节度使戏份,不是他不想请,实际请不动,说白了,他解除都是和他一起闹革命的老同志,对于已经有百年品牌的定难军这家老店,你想摘执照换法人门都没有。  但是双方都试图打破这种微妙关系,机会终于来了。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继筠卒,弟弟李继捧嗣位,当时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李继捧年轻难以服众,摆不平家族内部,于是决定亲率族落首领二百七十余人,民户五万余帐投附宋朝,并献夏、银、绥、宥四州之地,自己表示愿居京师。(继捧陈其诸父、昆弟多相怨,愿留京师)  这是自从定难军成立百年以来从没有过的事,(自上世以来,未尝亲觐者)赵光义看来不亚于天上掉馅饼,高兴地睡不着觉,赐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授予李继捧同志彰德军节度使。  在宴席间,赵光义问李继捧:“你是用什么方式治理夏州各部族的?”(“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诸部?”)  李继捧回答的很巧妙:羌人鸷悍,但羁糜而已,非能制也。不过是靠拉拢各部头人罢了,哪能真的镇得住啊。等于委婉告诉赵光义别打算用无力来解决问题,我们那里人剽悍得很。  但赵光义貌似没听懂或者装作没听懂。  李继捧朝觐团少了一个人,就是他的弟弟李继迁。李继迁借口说他的奶娘死了,他要送葬,借机率其心腹数十人逃入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这一年李继迁刚满二十岁。
  三月大作不能不看,留名支持~
  @逝去的瞭望塔
10:26:03  支持   -----------------------------  谢谢,希望以后多关注
  @1粒轻沙
10:35:24  三月大作不能不看,留名支持~   -----------------------------  多谢支持
  马克之~,收藏!楼主请继续,青海我去过,青唐古城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马克之~,收藏!楼主请继续,青海我去过,青唐古城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东风杨柳岸月明
11:04:55  马克之~,收藏!楼主请继续,青海我去过,青唐古城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  谢谢支持,夏季的青海最美丽,欢迎你再来
  (接上文)  李继迁不断侵扰边境,扰得宋朝不得安宁,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侦查到李继迁得据点,夜间突袭,斩杀五百多人俘获了李继迁母亲和老婆,李继迁和弟弟李继冲幸运的逃了出来。  此后李继迁不断与豪门大族联姻来壮大实力,通过诈降的方式诱杀曹光实于葭芦川,报了一箭之仇,同时拿下了银州。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道理千古不变。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举兵北征,宋辽在边界地区展开激战。李继迁采取联辽反宋的策略,向辽称臣纳贡。辽为了牵制宋朝,授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并以宗室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许嫁。李继迁攀了一门高亲,通过这次联姻,太高了身价,大大加大了自己与宋朝打交道的筹码。  李继迁很懂得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是一味跟宋朝叫板,他想在宋辽两国间两边通吃。  时间又回到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二月李继迁还在跟宋军交战,三月赵光义死了,当时李继迁派人来表示归顺,请求册封,意思很明白,将到手地盘要求合法化,还要从宋朝手里要东西要地盘。  李继迁你真会挑时候,乘着人家孩子死了爹,立足未稳,就公开勒索,当时赵光义还停在大殿上没下葬,因为按照古制天子驾崩一年才能下葬,如果赵光义地下有知气的会从棺材里跳出来。  新即位的赵恒面对着这个连他老子都头疼的主儿,这样公开的趁火打劫,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奈只得册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将夏、绥、银、宥、静五州赐给他。使归属宋朝版图已达十五年以上的夏、银、绥、宥等州领土,依然落到了夏州李氏的手里。  宋朝保全了面子失去了里子,李继迁失去了面子得到了里子,李继迁得到了他战场上没有得到东西。但他的胃口远不止这些。现在我们先暂时请他到后台休息,因为本书最主要的一个人物马上登场。  以上是当时的国际环境,该说的大佬已经全部亮相完毕,我们做个全面俯瞰至道三年的中华大地,北方有辽圣宗和萧太后主政的契丹辽国,国势蒸蒸日上,这一年,它再次通过对高丽的册封,证实了它的势力不容置疑。中原宋朝前元首赵光义死了,新元首赵恒接班,处于新老接替阶段,国势处于守势,处于两国西部夏州李氏在带路人李继迁先生的带领下还在艰苦创业阶段,事业不断壮大,具体工作就是砍人,勒索,抢地盘。  就在这一年西域高昌磨榆国一个男孩降生了,他的降生将会使这种格局增添变数,使局势更复杂化。  他的名字叫欺南陵温。
  之前看到3则新闻  是关于青唐城遗址公园的(当年的吐蕃宗喀王国的都城所在地,现已无故城遗迹,而在其遗址上建有一座公园,即是青唐城遗址公园)  很感慨  转贴如下  ●免费开放的青唐城遗址公园假山成了"免费公厕"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9月06日电   对外免费开放的青唐城遗址公园,因其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优美园林风景,成了许多市民流连忘返的好去处。然而,公园内的人造假山景观如今却成了一些不文明市民的“免费公厕”,致使公园美丽、干净的风景大打折扣。  连日来,记者途经青唐城遗址公园东出口假山处时,多次看到有市民在假山处“方便”。9月5日11时许,当记者再次路过假山处时发现,几天前已经被工作人员清扫干净的假山内外,如今又布满了粪便,令人作呕。一位经常在公园内锻炼的老人告诉记者:“前一阵天热的时候,路过假山时,骚臭味儿扑鼻。”他说:“其实,公园内的保洁人员经常清扫,可是有些不自觉的人就是宁可在此大小便,也不愿意多走几十米到南门外体育场内的公共厕所去‘方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唐城遗址公园内的假山处之所以成了“免费公厕”,是因为青唐城遗址公园和紧邻的南门外体育场,两个场所内只有一座公共厕所,然而,在此休闲健身的市民却很多,有些市民几乎天天在此锻炼。内急时,不少人便在假山的遮挡下“方便”。青唐城遗址公园内的工作人员虽然定期清扫,定点巡查,但是常常防不胜防,尤其在工作人员上班前和下班后的这个时段,一些不文明市民便毫无顾忌地在假山处“方便”。   ●有人将青唐城遗址公园当成自家的“后花园”  日07:4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青唐城遗址是我市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宁市斥巨资修建的青唐城遗址公园里面,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及大面积的绿草地,将公园内的建筑景点映衬得分外美丽。该公园成了周围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然而,大煞风景的是,一些有不文明行为的群众将此公园当成自家的“后花园”,随意践踏绿草地,横卧绿草地,甚至“宿营”在绿草地中的等等不文明行为令人反感。  6月初至6月中旬,记者多次来到该公园看到,这里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散步、谈心和玩耍。但是,一到傍晚,一些青壮年男性或坐在绿草地上喝酒划拳,或躺在绿草地上进入梦乡,有的甚至在绿草地上搭起户外小帐篷在里面舒服地躺着……有些恋爱中的男女躺在绿草地上美滋滋的,还有些年轻人在绿草地上席地而座野餐一顿。有些幼童在青唐城城图造型上乱蹦乱跳的,其家长在旁边不去阻止。遛狗的人熟视无睹地看着自己的狗狂奔在灌木丛中及绿草地上或在其中大小便。而许多老年人则坐在石凳上休息或欣赏着公园中的美景,与那些有不文明举止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青唐城遗址公园很受伤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   位于西宁市南门体育场南侧的青唐城遗址公园自2006年免费开放后,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然而,最近公园很受伤:路灯破损、木凳断裂、井盖被砸……  日,记者看到,许多宠物狗在公园绿地里跑来跑去,原本美观的路灯大多被打破,几条木凳的木条被折断。一名路过的市民叹息:“可惜啊!你看,这就是砸井盖时留下的石头。”青唐城遗址公园有四万平方米左右的绿地,公园的建设以保护古城墙为出发点,以展示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为目的,处处呈现出朴实、简洁、浑厚的主调,成为西宁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公园设施被毁坏也让城中区绿化管理处青唐城遗址公园办公室工作人员颇为头痛,为此他们采取设置护栏、张贴提示标语、不间断巡查等措施加强对公园的管理。但由于公园是24小时免费开放的,而且公园的通道还是南绕城快速路北侧乐都路至昆仑路南大街十字的人行通道,所以管理难度较大。
  不知各位朋友对上面的新闻感想如何?  难道就只有我比较容易感慨吗?
  关於青唐吐蕃,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A. 书籍  《拓边西北》 曾瑞龙 中华书局  《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 汤开建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辽、宋、西夏、金卷》 杨建新 民族出版社  《浴血年代》 罗真、袁景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铁血强宋》 日月重开  B.网路文章  《宋朝打击西夏的重要帮手:西北吐蕃政权》  /n60319c8.aspx  《北宋缘边吐蕃部族保卫盐井及反盐税斗争》  /periodical/xzyj/805/t328.html  P.S  《铁血强宋》《浴血年代》这两篇,天涯都有  《铁血强宋》是把青唐吐蕃依附在宋夏战争篇中讲,不过其重心就放在宋真宗朝的三都谷之战,以及宋神宗朝的开边,对於之后的青唐吐蕃就提得比较少了  《浴血年代》在天涯上的只有开放宋真宗前期的三都谷之战的内容,至於宋朝神宗以后与青唐吐蕃的和战,那就得去看实体书了
  对於青唐吐蕃,过去研究得最多的居然是―― 日本人。  就算再讨厌小日本,也必须佩服他们做学问的精神。  以前在图书馆,有看到一本中文版的日本人的研究汇集,书名似乎叫<丝绸之路历史研究>,好像是天津古籍出版的。  时间太久了,也记不清楚,现在也找不到了!   幸好当时多少作了一些笔记,书中收集几篇关於西夏与青唐时期的丝路研究,其详细与精致的程度,只能说――目前国内能及得上的仍寥寥无几。  希望国内能赶快加紧脚步。  少数民族的历史也是中国的历史,不要到后来,搞到日本人竟然比我们中国人自己更了解这一段历史,那就尴尬了!  大家总不希望像以前那样,中国人拍三国演义电视剧,居然要跑到日本去借盔甲等道具的事再发生吧!
  李继迁你真会挑时候,乘着人家孩子死了爹,立足未稳,就公开勒索,当时赵光义还停在大殿上没下葬,因为按照古制天子驾崩一年才能下葬,如果赵光义地下有知气的会从棺材里跳出来。  ●●●●●●●●●●●  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背信弃义、乘人孤儿寡母大占便宜的事情,貌似宋朝从来都没少干吧!
  先mark~
  三月博学,对历史了如指掌,看此篇文章,可以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两亲家留言
  @上輩子是西夏人2 31楼   完颜兄  好久不见  喜新不要厌旧  有空就来看看在下我  另  您的坑也该填一填了吧  -----------------------------  是啊,四月份痔疮开刀,至今反反复复,没有上网,也没有上班,等好了一定继续参与“吐蕃”!  谢谢关心!
  @上輩子是西夏人2
12:21:13  之前看到3则新闻  是关于青唐城遗址公园的(当年的吐蕃宗喀王国的都城所在地,现已无故城遗迹,而在其遗址上建有一座公园,即是青唐城遗址公园)  很感慨  转贴如下  ●免费开放的青唐城遗址公园假山成了"免费公厕"......  -----------------------------先生所说的这种事,我也知道,现在素质很低的人所以全国都有,你看看那些名胜古迹乱刻乱画就知道了
  @上輩子是西夏人2
12:44:06  关於青唐吐蕃,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A. 书籍  《拓边西北》 曾瑞龙 中华书局  《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 汤开建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辽、宋、西夏、金卷》 杨建新 民族出版社......  -----------------------------  青唐研究史料缺乏是不争的事实,感谢先生提供这些信息,对我以后的写作不无裨益
  第二章  你从哪里来  一份疑点重重的档案  姓名:欺南陵温  别名:嘉勒斯赉  性别:男  尊号:唃厮啰  出生年月: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  父母:不详  配偶:李氏两姐妹、乔氏  子女:瞎毡、磨毡角、董毡  民族:吐蕃  出生地:高昌磨榆国(具体待考)  职业:青唐赞普  信仰:佛教  这份档案疑点很多。  按照惯例,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为我们取个名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无论古今中外,不管你是王侯贵胄还是贩夫走卒概莫例外,你叫杰克汤姆还是张三李四由不得你,父母已经先入为主给你取好了。  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他的叫法也不一样了,皇亲国戚豪门官宦人家的讲究很多,古代尤为突出,不像普通老百姓随便叫个阿猫阿狗。  欺南陵温的名字不见得准确,他在史书中留下许多叫法:  第一种
欺南陵温篯逋
(《宋史》)  第二种 瑕萨篯逋(《梦溪笔谈》)  第三种
嘉勒斯赉、齐囊凌衮沁布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可见搞清一个人的名字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沈括先生差不多跟欺南陵温处在同一时代,可那时候对他的本来名字已经认识出现偏差了,其中“篯逋”这两字就是羌人对吐蕃最高统治者赞普的讹音。  那么我们就权且称他为欺南陵温吧。  再看看他的父母是谁也是个谜,按理说地位显赫在史书上留名的人,按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规律,他的父母也会沾光留下名字来,比如朱五四老汉要不是他有个生猛的儿子朱元璋他的名字绝对不会流传下来,可是欺南陵温虽然后来也贵为赞普(吐蕃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类似于中原王朝的皇帝) ,但他父母名字没有留下来,好像根本没存在过一样。  还有他的出生地也是个谜。  史书上都说他出生在高昌磨榆国,但这个高昌磨榆国具体在哪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总结起来两种观点:  一
在现在新疆吐鲁番,又说是于阗。  二
在现在的西藏阿里地区  这差别太大了,相隔去千里。  这重重疑点背后究竟藏了什么玄机,仅仅是巧合,或者史官的疏忽,要知道当时中国史书记载已经相当仔细,宋朝皇帝日程记载可以精确到某一天,那么这是有人故意制造的烟雾吗?  一切还要从源头说起。
  祖先的荣耀  欺南陵温有着高贵的血统,他是曾今在青藏雪域高原雄踞二百多年的吐蕃王国赞普的后裔,长的仪表堂堂,气质不凡。  尽管他有着显赫的身世,但等他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除了拥有尊贵的血统,已经是个落难王子。  他的家族颠沛流离,被迫离开吐蕃王城逻些远走他乡,备尝人间心酸。不过后来种种迹象表明他当时还不至于沦落到像楚怀王心或者汉末刘盆子那样,靠给别人放牛牧羊过活,至少当时他不会为一日三餐发愁,他也不是孤零零一个人流浪在民间,而是一个家族的存在,但也仅此而已。  故事还要从他的祖先说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英雄,比如法国人自豪拿破仑,美国人自豪华盛顿,在公元七世纪初时中华大地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这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最耀眼的无疑是两个人他们是李世明和松赞干布。  一个在中原,一个在雪域高原。  他们的事迹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削平群雄,终结了割据混战的昏暗时代,把各自的国家带入了盛世。  他们都有坚韧不拔的性格,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他们热爱文化艺术,开创了各自国家的文化繁荣。  他们在进攻的同时,都懂得妥协。  当然最重要的他们都留在了中华史册上,作为一代英主为后人津津乐道,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还是一桩联姻。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世民和父亲李渊起兵太原吹响了灭隋的号角,这一年松赞干布降生于雪域高原。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研究态度是对的  但是怀疑过了头也没有必要  宋朝的史书确实很精细,但那也是就对宋朝内部而言,至于对外国的记载,别说是对吐蕃,就是对西夏也有不少矛盾、争议、不准确的地方。  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即使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要记述外国的事情,难道就真的能百分百正确无误没争议吗?  中原地区对边疆地区跟少数民族本就不像对中原地区跟汉民族那么关注,再加上宋朝于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刀兵战火,更逸失不少数据,所以对于吐蕃的记载不齐全也就不意外了!  宋朝史书不只没记载唃厮啰的父亲叫啥,潘罗支跟厮铎督兄弟的老爸也同样不知道叫啥。  嘉勒斯赉,其实就是『唃厮啰』的另一种音译。  齐囊凌衮沁布、瑕萨篯逋,其实都是『欺南陵温篯逋』的另一种音译。  『唃厮啰』、『嘉勒斯赉』都是本文主角后来改的名字(或者是尊号)。  『欺南陵温篯逋』、『齐囊凌衮沁布』、『瑕萨篯逋』则都是其本名。  『欺南陵温』比较像是简称或略称。历史上,全名太长的人,为了称呼方便,称常多用简称或略称来称呼或记载书写。(比如说,『凯 撒』这真的就是凯 撒的全名或真正名字吗?)  所以,本文主角的名字仅仅是因为汉藏读音的差异而有不同译名,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比较有问题的是:『篯逋(赞普)』,是像一些其它民族一样把父亲或祖先的名字(称号)加进去名字中,或者是这是像“光宗”“耀祖”“念祖”“怀祖”“皇孙”之类一样的名字呢?  至于『高昌磨榆』,那就真的问题比较大了!  这是因为宋朝方面的记载说得清楚是在『高昌』,可是在吐蕃活动的区域范围内,在于阗或拉达克(在阿里)也都有地区的读音与“磨榆”相同或类似,而在藏族的文献上也曾有吐蕃赞普后裔在吐蕃王朝溃灭之后流亡到阿里(古格王国跟拉达克王国就是赞普后裔建立的)或于阗的记载,因而引发研究者的争议。  其实,相同的地名,并不罕见。像是贺兰山,因为流传的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有“踏破贺兰山阙”之语,而贺兰山却在西夏境内,所以有人怀疑『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可是后来也有研究者发现当时金国境内确实也有一座贺兰山。  所以尽管在藏文记载中有着于阗或阿里也有名为“磨榆”的地方,也未必就表示宋朝方面的记载有误。  另外,从河湟之地与西域──特别是高昌地区──在贸易上跟交通上的密切往来的关系来看,反而宋朝方面说唃厮啰出生于高昌境内的记载更可能是真的。  (P.S高昌的回鹘一度势力庞大,据说曾扩张到于阗地区。一些采折衷态的研究者,就用这一点来调和唃厮啰出生地点的『高昌说』与『于阗说』。)
  也许是因为唃厮罗王国存在的时间太短,后期又多处于动乱之中,所以其没能整理好自身的历史。  此外,宋朝与西夏方面,可能都有意销毁唃厮罗王国一些不利己身的记载。  所以即使西夏文献出土甚多,而宋朝的记载也很丰富,但是对于唃厮罗王国,仍有许多不明之处。  比如,唃厮罗曾“数以奇计破元昊”,但是除了《宋史》记载的一则以外,唃厮罗到底还曾经用过哪些奇计,至今已是不得而知了!  此外,唃厮罗王国的名将青宜结鬼章在公元1077年与宋朝作战时,宋军攻破了讲珠、一公等城。但是,到了公元1087年,宋军却又再度攻破了讲珠、一公等城。  这要不是宋军在公元1077年攻破讲珠、一公等城的时候没有将其占领而退走,就是后来青宜结鬼章又一度击败宋军夺回了讲珠、一公等城。  若是后者,那么就是宋朝刻意销删了青宜结鬼章的一些战绩。我无法评断是哪一种情况,只好让大家自己去猜想了!
  不过也有其它的情况导致宋朝对唃厮啰王国的一些事情记载不明  比如已故的香港战略军事史教授曾瑞龙先生在旗著作<拓边西北>中的“被遗忘的拓边战役”就发现了宋朝跟唃厮啰王国曾有发生过一场被历史遗忘的战争──『六逋宗之战』(此战应是曾先生自己命名的)。  这一场战争是宋朝一方胜利,宋朝应该没有动机抹灭这一战的相关记载。  后来曾先生总结了一下,这场战争被遗忘而失载于史书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事烦不及备载  在六逋宗之战发生的前后,宋朝其它地方也发生了不少战事,宋朝方面因为一时疏忽没有太详细的记载。  ●与铁城之战混淆  在六逋宗之战前不久,吐蕃与宋朝才刚打过一场大规模的铁城之战。由于铁城之战与六逋宗之战发生的时间太近,而且六逋宗之战中对战双方的将领几乎都是铁城之战的原班人马,于是,一些记述者没搞清楚就将这两场战争混为一谈了!
  松赞干布的生年就真的是一个千古之谜了,一般是用“享年三十四岁”的记载去倒推其生年的。  于是,随之而来,关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时候的年纪,就有了种种争议跟猜测。  通常的说法比较心善,认为松赞干布王当时25岁;但也有较煞的说法,认为这位赞普时已为年过七旬的垂垂老朽。  比如,已故藏学家任乃强就认为松赞干布当时已73岁高龄,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松赞干布去世时则是82岁。
  在唐代的吐蕃王朝时期,说起吐蕃名将,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在大非川打败薛仁贵的论钦凌。  到了宋代的后吐蕃(唃厮啰)王朝时期,说起吐蕃名将,我第一个想到的则是:青宜结鬼章。  虽然在宋朝方面的记载里,青宜结鬼章好像经常败给宋军,但是,宋人评价青宜结鬼章却是:“桀黠多智谋,数为边患”、“命李宪购之(指鬼章)十余年,不能得,竟以汉爵靡之”。   从这或许可以推断:青宜结鬼章与宋军交战其实是互有胜负的。  只是,谁叫现在流传下来的史料都是宋人记载的呢!!!  青宜结鬼章,这个人在以中原为正统的史观里,或是以统一为主旋律的现在概念里,他都是一个不协调的音符。  我是觉得,若抛开民族的偏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青宜结鬼章为恢复失土以及抵抗宋朝的入侵而奔波奋战十余年,倒也不失为吐蕃民族的英雄。  可是因为现在,藏族似乎是一块敏感区,正统的史学迟迟无法对其下一个注脚。  于是国人对于青宜结鬼章的生平与活动的研究也跟着停顿。  在宋史掀起热潮的如今,对王韶、种谔、甚至李宪、童贯等宋朝西北将领的研究也多了起来。  但是,作为他们对立面的青宜结鬼章,则似乎因为以成败论英雄或是因为涉及民族等敏感议题而依旧显得面目馍糊。  结果,现在研究青宜结鬼章最深刻的,居然是小日本的学术界。  好不容易有个曾瑞龙老师,又英年早逝。  另外还有一个汤开建先生,似乎也后继无人了!  希望国内有为者能早日加紧脚步,后小日本来而能居其上。
  音译的问题,不只宋人这样,宋以外的也一样,辽人记载中潘美=范密。  另外,瓦桥关之战中,辽人记载“(宋)守将张师突围出。帝亲督战,休哥斩师,余众退走入城。”按照宋方记载杀出来的大将是“荆嗣”结果力战而败,落荒而走没有被杀,从来没出现过”张师“。看来,辽人所说的这个“张师”应该就是“荆嗣”,只是不知辽人的记载是出于误报还是辽国在吹嘘、夸大战绩。  另外,除了张师(荆嗣),辽人还把李敬源(李继隆)也给写死了……  最后,关于辽人记载中的『吐蕃王并里遵』的问题,河湟兄在后面应该也会提到吧!这个,我就不剧透了!
  刚好今天轮休  才有时间歪楼  接下来  说点轻松的  话说,我在寻找资料时,才知道:后吐蕃(唃厮啰)王国的人物名字有不少是有两种汉译法的。  就拿鬼章同志来说,他除了“鬼章”这个名字,还被译成“果庄”。  另外,他的有力盟友兼强势支持者,其名字也有两种译法:一为“隆吉卜”,一为“冷鸡补”。  我不免好奇:  ──那个把他们名字翻译成“鬼章”跟“隆吉卜”的家伙,是不是很迷信鬼神跟占卜啊?  ──而那个把他们的名字翻译成“果庄”跟“冷鸡补”的家伙,是不是满脑子都想着吃的啊?  困惑中………  后来,我记得有一年年初,气温骤降,俺老妈对我说:“天气这么冷,要不要炖点鸡汤补补?”  我听了之后,在第一时间马上想到了鬼章同志的好朋友『冷鸡补』先生……  (据说,现在有些人打算重新音译一些美国总统的名字,以下是参考的新译法:“卧槽马”,“叫鸡不喜”、“逼儿啃馄饨”──应该知道指得都是谁吧!)
  @上輩子是西夏人2
13:19:58  刚好今天轮休  才有时间歪楼  接下来  说点轻松的  话说,我在寻找资料时,才知道:后吐蕃(唃厮啰)王国的人物名字有不少是有两种汉译法的。......  -----------------------------  在此由衷感谢西夏兄一路走来,对我的大力支持,还有独到见解,对历史事件细致的剖析,渊博的学识和修养,在下敬佩不已,昨天看了先生的大作,崔浩在前,倍感压力,但已经开帖,也权当燕行于后,往后不到之处,多多指正。
  @上輩子是西夏人2
13:17:45  音译的问题,不只宋人这样,宋以外的也一样,辽人记载中潘美=范密。  另外,瓦桥关之战中,辽人记载“(宋)守将张师突围出。帝亲督战,休哥斩师,余众退走入城。”按照宋方记载杀出来的大将是“荆嗣”结果力战而败,落荒而走没有被杀,从来没出现过”张师“。看来,辽人所说的这个“张师”应该就是“荆嗣”,只是不知辽人的记载是出于误报还是辽国在吹嘘、夸大战绩。  另外,除了张师(荆嗣),辽人还把李敬源(李继.....  -----------------------------  西夏兄所言甚是,音译问题,在我国古籍中涉及谬误偏差之多,举不胜举,尤其是在读元史更令人抓狂,地名人名混淆,或一人多名,这方面我对玄奘大师抱有极大敬意,他在梵文翻译汉语是采用音译加意译,治学之严谨,治学方法是我们这些后辈们永远学习的。  清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后来整理古籍是对书中少数族裔的名字重新音译,所以出现了很大偏差,比如《长编》和《宋史》等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在写此书尽量以《宋史》和《宋会要辑稿》为准
  昨天看了先生的大作  ●●●●●●●●●●●●●  惭愧  坑挖得太多了  我经常自嘲是:更新速度,有口皆“悲”。  我有写过几篇跟唃厮啰王国有关的帖子  不知河湟兄看的是哪一篇?
  @上輩子是西夏人2
14:59:30  昨天看了先生的大作  ●●●●●●●●●●●●●  惭愧  坑挖得太多了  我经常自嘲是:更新速度,有口皆“悲”。......  -----------------------------  我看的是《后吐蕃──制霸丝路的“东亚第四强》,受益匪浅
  (接上文)  在他松赞干布十二岁那一年父亲囊日论赞被人毒杀,年幼的松赞干布登上吐蕃赞普的宝座,而他周围许多阴险目光在暗中注视着他,他像一个刚探出头的幼苗,随时面临着被扼杀。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当欺南陵温被拥立为赞普是也刚好十二岁。  在松赞干布即位这一年李世民已经登基第三个年头,此时中原各地的群雄已经荡平,而此刻北方的突厥时刻威胁着新立不过十来年的唐朝,太原起兵时为了免除后顾之忧,李世民父子向突厥被迫称臣,这种耻辱时刻在李世民心间涌起,这年他决定一雪前耻,大唐军旗在漠北草原开始展开。  如果说李世民向突厥宣战是为了挽救中原百姓的救赎之路,那么在西域沙漠中艰难前行的一个僧人在开始另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救赎之路,他叫玄奘。  在以后的十多年,松赞干布和李世民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打拼,在当时信息不畅的年代他们或许对对方的存在隐隐约约感知到,但这种信息与事实肯定相去甚远,难免对对方实力产生误判。  在这十多年双方的成就如下:  李世民的成绩单:  军事:北面突厥颉利可汗被活捉,献俘长安,击败青藏高原的吐谷浑,变作自己的附属国,西域诸国上天可汗的尊号。  政治:任用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和诤臣魏征,政治气象清明。  外交:位于现在的贵州西部的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向朝廷朝贺,日本遣使犬上三田耜(亦作御田锹)、药师惠日等来唐,是为日本第一次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开始。  民生:平定物价,据说米每斗不超过三、四钱。  松赞干布的成绩单:  军事:平定各地叛乱,加强军队建设,征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白兰、党项、羊同等部。  政治:迁都逻些,加强了统治根基。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禄东赞。  民生: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文化:结束吐蕃没有文字的时代,开始创建吐蕃文(今天藏文的前身)。  何其相似乃尔。  他们终于开始了小心翼翼的试探。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朝贡,目的是探听虚实,随后李世民派行人( 官职,外交使节)冯德遐到吐蕃回访。
  (接上文)  在青藏铁路没通以前,就是现代人从西安前往拉萨也会费很大周折,更何况在大唐时代,冯德遐一行过草地翻雪山,经过数月艰难跋涉出现在逻些吐蕃王宫时,松赞干布异常高兴(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往抚慰之,见德遐,大悦。)。  外交宴会上,松赞干布无意听冯德遐说起吐谷浑和突厥都和大唐联姻了,娶了大唐天子的公主。所以他在冯德遐回朝时派使者带上各种奇珍异宝向唐太宗求婚。  然而太宗未允诺。  吐蕃使臣一无所获的回到逻些,害怕松赞干布追究他办事不力,便托词说:“我刚到大唐时候,待我礼数周到,皇上答应将公主许配给赞普,可偏偏这时候吐谷浑王从中作梗,搬弄是非,于是便改变了主意,没有同意”( 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  好你个吐谷浑,竟然坏我的好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松赞干布觉得很没面子。  于是和他的属国羊同联合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跑到青海湖边上,避开吐蕃人的锋芒。吐谷浑人得人畜财物被吐蕃人大肆劫掠,松赞干布再接再厉攻打党项和白兰诸羌,率众二十万把战火烧到松州(今今四川松潘县),并放出话来我们是来迎娶公主的,如果贵国不同意,那就休怪我攻打松州了。  松赞干布看大唐方面没有回应的意思,那么就让刀剑弓弩来说话吧,下令攻打松州,都督韩威被打败。  松州战败消息传到京城,李世民感到震惊,拍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  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来攻打。晚间偷袭吐蕃军营,杀了个措手不及,斩杀一千余人。
  其实之前我还写过关于唃厮啰王国两篇比较短的帖子  ●宗喀 —— 从青藏高原的边缘,到藏传佛教的中心(格萨尔王传说源起之地)   这一篇是类似简介或序言而已,在某个方面来说,应该可以算是那篇《后吐蕃──制霸丝路的“东亚第四强》的原点吧!  ●《福神》  /techforum/content/402/1/24256.shtml  这一篇文,是我在几年前,得知青海玉树的地震灾害之后,一时感触而写就的文。  这文的主角『蔡仲回』是汉族的宋人,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他的国籍都是宋国而不是后吐蕃王国。但是,宋人的史书中却没有记载他的事迹,反而是吐蕃人感念他的恩德而为他立庙祭祀,并世代将其事迹口述流传下来。  原本,关于蔡仲回的资料,总共加起来可能都还不到一百个字。我本来也不是很注意他,但是,当青海地震的那时,我也受到冲击跟刺激。那时,不知是鬼使神差还是冥冥之中有股力量,总之,我的脑海中似乎响起了一个强烈的声音要我写下蔡仲回的事迹。霎时,我文思泉涌如有神助,把这么一个原本记录稀少不及百字的人物,竟写就了上万字篇幅的传记。  虽然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是我始终还是觉得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再写写关于蔡仲回的故事。于是,在开了后吐蕃的帖子的时候,我又再一次把他拉来跟唃厮啰、李元昊同台演出了!
  河湟兄也知道:唃厮啰政权的别名跟称呼太多了!  所以,当初在写后吐蕃那个帖子的时候,一直没决定要用什么名字作标题。  曾经一度有意以下列的名字为帖名:  『 青唐之虎:唃厮罗 ~百年盛衰风云,王国沧桑史话~ 』  『宗喀王国──中世纪安多藏区史话』  后来,是刚好之前一阵子,有几个朋友都对吐蕃王感到兴趣而开帖(比如完颜丹册朋友的『大宋孤魂──宋恭帝入元后在西藏萨迦的彷徨人生』)  我刚好想起,似乎也有人用“后吐蕃”的称呼来命名唃厮啰政权,而且,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但是也有一些人跟我一样觉得唃厮啰政权是当时的东亚四大强权之一(其它三个则是:宋、辽、夏)。于是,我就起了现在的这个帖名了(后吐蕃──制霸丝路的“东亚第四强)!
  (接上文)  通过这次较量,双方对彼此的势力有了了解,开始明白对方有多少斤两。  松赞干布明白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不是浪得虚名,他不是自己以前打交道的那些小部族的酋长,而李世民通过这次战争,吐蕃的骁勇剽悍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们都明白靠武力是不会让对方就范的,那么打不下去就妥协吧。  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是为了太高在雪域各部族中的威望,那时候大唐可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光芒,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  所以松赞干布带兵回到逻些后,派伦逋禄东赞到长安向李世民谢罪,表达了和大唐和睦邦交的愿望,再次郑重提出求婚的愿望。  当时在青藏高原还有一个吐谷浑王国,虽然臣服了,但是是不是还给大唐找点麻烦,现在正好利用吐蕃来牵制它。  李世民经过考虑同意了,因为这次他掌握了主动权,站在了制高点。同意将宗室女以公主身份下嫁给松赞干布。  所以文成公主入藏和汉朝那些屈辱的和亲是有本质的区别。  大画家阎立本为后世留下一幅画卷《步辇图》见证了这一历史性事件,无独有偶在今天拉萨布达拉宫保留着一幅壁画,也是描绘了这一事件,不同的壁画讲述一个“六试婚使”的故事,表现了禄东赞的机敏精干。  贞观十五年(641 年)李世民派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而文成公主极有可能就是李道宗的女儿。  出嫁团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出发了。
  @上輩子是西夏人2
20:56:24  河湟兄也知道:唃厮啰政权的别名跟称呼太多了!  所以,当初在写后吐蕃那个帖子的时候,一直没决定要用什么名字作标题。  曾经一度有意以下列的名字为帖名:  『 青唐之虎:唃厮罗 ~百年盛衰风云,王国沧桑史话~ 』  『宗喀王国──中世纪安多藏区史话』......  -----------------------------  其实称呼青唐王国,为后吐蕃也没不妥之处,只是吐蕃分崩离析以后,吐蕃后裔建立的政权还有西藏本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河西的六谷部政权,他们某种意义都是后吐蕃,所以为了区别期间,还是称它青唐或者唃厮啰政权,至于说拿它和辽宋夏平列称四强,我个人觉得有牵强之嫌,毕竟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国势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不知妥否,供西夏兄参考
  这是中国历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幕,自此以后唐蕃(汉藏)紧密联系到一起了,尽管此后有玉帛,也有干戈。  看看公主出嫁团的人员:  出嫁团团长兼大唐圈圈特使江夏郡王李道宗,还有百工、僧侣,嫁妆中有金银珠宝,有图书典籍,有佛经佛像,有五谷种子。  文成公主出嫁团更像一个文化交流团,一路西行,把中原先进文化播撒在雪域高原,至今影响深远,如今在民间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据说,公主从长安出发时太宗送她一面日月宝镜,说如果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就可以看见长安,等出嫁退伍走了数月到达了唐蕃边境赤岭时,公主思乡心切便拿出宝镜来看,结果什么都看不见,公主伤心的流下泪来,随手把镜子扔下山坡,依然西行,公主的泪水化作河流紧跟西去,以后赤岭有了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日月山,河叫做倒淌河,因为中国大多河流由西向东流,唯有这条列外,故名。  其实就是现在有个养尊处优的女孩嫁到西藏去,估计也是很难受吧,毕竟那里是冰天雪地,和内地完全不同,更何况在古代。要知道唐朝嫁出去的总共大概19位公主,除了远嫁回鹘的太和公主,其余的都是老死异国他乡。  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今青海扎陵湖)迎接公主,对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回到国中对人说:我的祖上没有和中原通婚者,我今天娶得大唐公主,实在幸运啊,应当为公主建造一座城,让后人知道。(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文成公主到来给吐蕃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艺,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佛教的兴盛。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西藏目前史学界尚有争论,但吐蕃佛教的兴盛与文成公主有很大关系。  公主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她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现在就供奉在拉萨小昭寺。
  当时吐蕃主要本土信仰还是苯教。  “苯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创始人兴饶生于今西藏阿里的扎达县境内。苯教盛行时,分白苯、黑苯和花苯三个分支。苯教的基本理论是“万物有灵”,崇拜天地、山林、水泽的鬼神精灵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占卜、禳解等。  佛教的传入后,吐蕃王室发现佛教对偶像的崇拜有利于自身统治的稳固,更有从大唐来的文成公主和早先嫁给松赞干布的尼泊尔赤尊公主对佛教的尊崇,所以便大力推广佛教。  投桃报李,佛教也大力神话吐蕃王室,说松赞干布是观世音菩萨化身,相传观世音菩萨因为见到西藏人民的痛苦,流下两滴眼泪,成为度母,化身为两位公主,至西藏来解除人民的苦难:其中绿度母变身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为白度母的化身。  中原皇帝历来自称天子,宣扬自己受命于天,这说明你手中的权利是老天授予你的,既然可以可以相授,就以为也可以剥脱,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无常,所以历史上在改朝换代时候就有人站出来说,它已经失去天命了,老天降命于我,让我来替代它。  吐蕃王室不需要老天这一中介,宣布他本身就是神佛,所以无疑怎加了他的神秘性,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你现在为什么是奴隶,而他却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佛教告诉你,那是由于人家前世积善行德潜心修为所以得此善报,你是由于前世为非作恶所以此生受苦受累得此孽报。  那我该咋办?  顺从吧,皮鞭抽在身上默默忍受,流血流汗的时候,饥寒交迫时候,怀着赎罪的心望望天上月亮,心中念着我佛,想想来世的幸福,心里有了稍许慰籍。  再看看住在金碧辉煌王宫里的吐蕃王室,这就是现实中的极乐世界,为了来世能过上这样生活,现在的一切只能逆来顺受了。  日复一日的宣扬,没人感怀疑住在布达拉宫赞普的神性了。
  (接上文)  然而新生事物的兴起肯定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眼看佛教势力在吐蕃逐渐壮大,苯教坐不住了,于是较量开始了,伴随佛苯之争的是吐蕃的国势走向,吐蕃的兴衰与佛苯之争有很大关系。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死后,吐蕃和大唐之间时战时和,上演了唐蕃版的战争与和平,在墀松德赞执政时期,宝应二年(763年)吐蕃还一度攻占大唐首都,扶持傀儡政权,虽然此后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郭子仪等名将率觐王之师反击,吐蕃退出长安,但此时,它已经通过不断扩张,将边境从青藏高原推移的关中西部,成功河陇地区。  在西域,天宝十年(751年)大唐和黑衣大食(阿拉伯阿巴斯王朝)怛罗斯之战中战败,紧接着爆发安史之乱,大唐在西域的势力不断收缩,同时吐蕃在西域的势力不断扩张,占领安西四镇。  随着吐蕃国势的鼎盛,佛教在吐蕃也日渐兴旺,信众越来越多。  在吐蕃上层大臣和王室内部也分成信佛派和信苯派两大派,都想通过影响赞普扩大自己的影响,总体来说,原始的苯教抵不过教义缜密完备的佛教,处于守势,没有人甘于坐以待毙。  大历四年(769年),墀松德赞设计处死反佛派大臣中的领袖人物玛祥仲巴杰。派益喜旺波、随正使章藏谢、副使巴桑希一起前往唐朝学习佛法;益喜旺波回国后,又前往天竺那烂陀寺,请寂护前来吐蕃弘杨佛法。寂护受到了赤松德赞的尊敬,支持其传教。寂护邀请天竺著名的密宗大师莲花生一同赴吐蕃弘法。  不久墀松德赞主持了一场苯教和佛教辩论大会,失败者不得继续传教。  佛教首席代表:密宗大师莲花生  苯教首席代表:恩兰?达扎路恭  辩论结局是苯教败北,其实这是没有悬念的,因为墀松德赞想让它白,任何宗教想摆脱政治扶持都没法生存下去。  接着墀松德赞下令全国废除苯教信仰,改信佛教;废止苯教的祭祀并将苯教的经书丢入河中,恩兰?达扎路恭被流放北方。
    墀松德赞
  好吧,先顶一个
  @fengtao-05 16:21:45  好吧,先顶一个   --------------------------  谢谢,希望多支持
  霸气侧漏,顶贴~
  @1粒轻沙
22:29:03  霸气侧漏,顶贴~   -----------------------------  谢谢 小沙支持
  其实称呼青唐王国,为后吐蕃也没不妥之处,只是吐蕃分崩离析以后,吐蕃后裔建立的政权还有西藏本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河西的六谷部政权,他们某种意义都是后吐蕃,所以为了区别期间,还是称它青唐或者唃厮啰政权,至于说拿它和辽宋夏平列称四强,我个人觉得有牵强之嫌,毕竟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国势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不知妥否,供西夏兄参考  ●●●●●●●●  河湟兄说得有理  不过在宋辽夏时期,卫藏地区甚至阿里地区都跟东亚大陆其它地区几乎没什么连系往来。在宋辽夏这几个东亚大陆比较主要且影响较大的国家眼中,“吐蕃”就是河西走廊至河湟地区的吐蕃诸部族。  河西的六谷部政权,虽然一度兴盛,却很快没落,其势力与影响也远不如青唐的唃厮啰政权。而且,六谷部的统治者也不是吐蕃赞普家族,所以,更多人认为青唐的唃厮啰更有资格被称为“后吐蕃”。当然,同样是吐蕃赞普家族建立的古格王国也有资格被称为后吐蕃,但是古格王国跟亚洲其它主要政权没怎么往来,所以宋辽夏的认知中,根本不知道有古格王国的存在,所以宋辽夏所说的“吐蕃”在很多时候指得都是青唐的唃厮啰政权。  不过,我也说过,当初用『后吐蕃』作为帖子的帖名,是有那么一点游戏心态,因为那会儿不少朋友常聚一起谈论关于吐蕃的相关历史,所以我也搭着那股风潮,用『吐蕃』来给自己的帖子命名一下了!  至于说将唃厮啰政权和辽宋夏平列称,河湟兄认为青唐与宋辽夏的国势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这我也同意,所以我说了青唐是“第四强”,也就是还落后在宋辽夏三国之后。当然,我在给唃厮啰取这个外号的一开始,就已经强调过了,这只是个人意见。在我那儿,对于这个“东亚第四强”的排名,是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对还有人不置可否,这都见人见智啦!
  @上輩子是西夏人2
22:30:47  其实称呼青唐王国,为后吐蕃也没不妥之处,只是吐蕃分崩离析以后,吐蕃后裔建立的政权还有西藏本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河西的六谷部政权,他们某种意义都是后吐蕃,所以为了区别期间,还是称它青唐或者唃厮啰政权,至于说拿它和辽宋夏平列称四强,我个人觉得有牵强之嫌,毕竟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国势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不知妥否,供西夏兄参考  ●●●●●●●●  河湟兄说得有理  不过在宋辽夏时期,卫藏地区甚...........  -----------------------------  西夏兄,所言甚是,史学在不违背史实前提下,见仁见智,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自然有所不同
  河湟兄是青唐故地人士吗?  那么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关于蔡仲回的相关故事呢?  好像听说在西宁那儿有当年吐蕃唃厮啰人为蔡仲回立的伺,后来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不知为了什么被人毁了?  我一直想搜集更多关于蔡仲回的资料  可惜关于他的记载真的太少了
  @上輩子是西夏人2
23:15:45  河湟兄是青唐故地人士吗?  那么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关于蔡仲回的相关故事呢?  好像听说在西宁那儿有当年吐蕃唃厮啰人为蔡仲回立的伺,后来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不知为了什么被人毁了?  我一直想搜集更多关于蔡仲回的资料  可惜关于他的记载真的太少了......  -----------------------------  西夏兄,我是青唐故地之人,蔡仲回此人我也是从史料的零星点滴的记载中得知,就知道他是宋人,帮助唃厮啰参加了青唐保卫战,抵抗西夏的斗争,所知也仅此而已,民间对他传说几乎没有,也不知何故,别说对他,就是唃厮啰政权除了学界人士,本地一般老百姓也知之甚少,这个政权仅仅给青唐古城——现在的西宁留下了几个城市地名标志,比如西门,这里如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还有南门,此处如今开辟为一个体育场,还有北门坡,前几年政府在此复原了当时的城楼,倒也壮观,还有就是一个叫东稍门,如今是穆斯林聚居区,有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清真寺,从这些地名我们可以大致可以勾勒出当时青唐城的规模。  如今关于青唐的遗迹,如今在城市南环路有一段长约数百米的夯土城墙,据说解放前还有相当规模,后来由于和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建设遇到问题一样,遭到人为的还有自然地侵蚀,如今就这点规模,现在已经开辟为遗迹公园,成为那段历史最后的见证,提醒世人它的存在。  此外,前几年在化隆(青唐时的廊州)发现了一些唃厮啰时期的佛教壁画,或许还有其他历史的遗存还在某一个历史角落默默等待世人的发现。  正因为有感于斯,我想写好这段历史,让人们了解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那段金戈铁马如诗如歌的岁月。  非常感谢西夏兄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因为史料的匮缺,出于对古人的敬畏,我写字比较谨慎,所以更新慢一些,希望西夏兄先后继续批评指正,再次谢过。
  写了一个游戏文章形式的不严谨评论  发在这里  别见笑也别见怪啊  这个时期,东亚大陆四大国的君主分别是:宋仁宗赵祯、辽兴宗耶律宗真、西夏景宗李元昊、后吐蕃大赞普唃厮啰  这四大Boss中,就耶律宗真同学的能力最低。纯粹就是一个贪小便宜结果损人不利己的主儿。要不是祖宗留下的家业够大,他早玩完了!  至于最吸引人眼球的,则应该是李元昊吧!  好像在很多写穿越文的MM中,李元昊的人气都挺高的。  所以,不时也有些读者评论的时候会去吐槽:真实历史上的李元昊太变态,太残忍,太暴虐什么什么的;女性同胞千万别穿去作他的妃子啊!  可是,换一个角度去想,如果李元昊是个窝窝囊囊的好好先生,以西夏的力量要怎么在那个东亚大陆风云变幻的复杂形势下生存呢?  玩儿政治的人,肯定都要利用很多人,牺牲很多人的。  无论怎么说,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李元昊终究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细研史料,李元昊这个人物丰满有层次,很多人在认识到李元昊狠毒的同时又很难对这个人真正生厌。因为政治世界与国际丛林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人要在那个世界生存甚至成功,必须要将自己的部分人格进行扭曲。在政治世界与国际丛林,没有绝对的天使,也没有绝对的魔鬼,大家是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只是看你更魔鬼还是更天使。  李元昊也许魔鬼的成份更多过天使的成份吧!  相较之下,宋仁宗则更倾向天使的成份多一些,可以说是以柔克刚的代表,然而,其缺点就是缺乏迫力,很多时候会和稀泥,在一些重要的关头无法坚持住(不过,也有人把他的和稀泥说成是中庸之道的权谋,甚至为他翻案说他其实是个表里不一的腹黑男)  至于咱们的大赞普唃厮啰童鞋  我个人觉得他是一直摇摆于天使与魔鬼之间,迟迟无法找到他的定位。  他有时很狠绝,有时又不够绝决。  他可以为了打败西夏军而无视西夏军对后吐蕃境内的烧杀掳掠跟屠城杀降,就为了等待最佳时机去给李元昊来个致命的一击。  他可以为了打击李元昊而不惜决堤宗水,完全不顾这样会对后吐蕃的人民跟农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他在李立遵失势后,将李立遵的两个女儿斥之为尼、锢于廓州,将两个儿子软禁起来。  但是,当他的两个儿子搞独立闹分裂的时候,他不能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  还有,他杀了温逋奇以后,就算为稳定人心而不扩大诛连,但他却仍让温逋奇余党(或说是其子)郢城俞龙握有军政大权。  同样的事,在李元昊身上是绝不会发生的。李元昊的一个儿子阿里搞了一个小王国出来过过干瘾,李元昊立马将亲生儿子给灭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跟主权完整。  李元昊整肃野利家族后,为了安定人心而不扩大诛连,遂赦免了部份的野利家人,但野利家再不可能如同之前般显赫掌军政大权。  当然,元昊狠过了头,后遗症不小  唃厮啰摇摆不定,问题也不少  宋仁宗柔弱稍过头,也留下一些烂摊子  楼主  也许正因为李元昊的亦正亦邪且层次丰富的特质,才让许多写穿越文的MM一提到、写到李元昊就像跌进一片深深的湖水,想要挣扎想要往上爬,可是越挣扎就越爬不上来,越挣扎就陷得越深,只好任由自己沉沦下去  不过  我觉得咱们得大赞普也是个亦正亦邪(只是在许多记载中都压倒性的把他说正面人物,几乎没提到他“邪恶”的一面)、内心世界丰富的人物  他的感情史虽不像元昊同学那样丰富,可是他跟两个李氏的前妻跟他的大儿子二儿子间的恩怨情仇,也挺纠葛的  他虽然狠心绝情,毕竟一夜夫妻百日恩,他到底没有赐毒酒、赏白绫  他虽然放逐了两个儿子,但对两个儿子的闹独立搞分裂,他毕竟虎毒不食子  但是,后来二儿子死得不明不白,貌似、也许、有可能、大慨是死在小儿子手里,他却又为了不动摇国本而装胡涂  也许是  他的坚决果断程度不及元昊,又或者是唃厮啰的数据比李元昊更稀少  所以唃厮啰很少受到写穿越文的MM的青睐吧!
  ●《福神》  /techforum/content/402/1/24256.shtml  帖名之所以取名『福神』,是因为在我找到的资 料中有提到,在青海的道教信仰中将蔡仲回神格化为“福神”。  这一篇文,是我在几年前,得知青海玉树的地震灾害之后,一时感触而写就的文。  原本,关于蔡仲回的资料,总共加起来可能都还不到一百个字。  我本来也不是很注意他,一开始我也就打算在有机会写后吐蕃的历史或西夏历史的时候稍微提一下他而已。  但是,当青海地震的那时,我也受到冲击跟刺激。那时,不知是鬼使神差还是冥冥之中有股力量,总之,我的脑海中似乎响起了一个强烈的声音要我写下蔡仲回的事迹。霎时,我文思泉涌如有神助,把这么一个原本记录稀少不及百字的人物,竟写就了上万字篇幅的传记。  一个我原本只打算附带一提,几句话带过的人物,居然可以独立出来自成一篇。这是我当初根本想不到的。  虽然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是我始终还是觉得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再写写关于蔡仲回的故事。于是,在开了后吐蕃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又再一次把他拉来跟唃厮啰、李元昊同台演出了!  现在写的这几个或以蔡仲回为主角或虽不是主角却也是重要角色的帖子,虽然都加了一点想象,用了半类似小说的故事手法,但是毕竟以真实的历史为依归,没有真正放开想象力来构思情节与故事,并非真正的小说。  一直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真正用小说的体裁来写蔡仲回的故事  只是要写成历史小说还是武侠小说的形式  则还在考虑之中  最后  希望河湟兄若方便的话  能去这个帖子指点一下  也许您的意见会对我以后再写蔡仲回的故事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后的最后  这不算广告吧  这应该只是同好间的交流而已
  @上輩子是西夏人2
12:39:24  ●《福神》  /techforum/content/402/1/24256.shtml  帖名之所以取名『福神』,是因为在我找到的资 料中有提到,在青海的道教信仰中将蔡仲回神格化为“福神”。  这一篇文,是我在几年前,得知青海玉树的地震灾害之后,一时感触而写就的文。  原本,关于蔡仲回的资料,总共加起来可能都还不到一百个字。......  -----------------------------  感谢西夏兄的大作,和对高原众生通过历史的深度投来富有人性且含满深情的关注,其实或许对蔡仲回这个人事迹乃至这个人,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史料的匮乏,是他在历史深处折射下来的背影变得模糊,但我坚信历史上在河湟地区何止万千蔡仲回存在,从汉朝赵充国经营河湟起,再到大唐崩溃后,中原民族和河湟本地的羌、吐蕃、回鹘等各民族相扶相持,一起反对暴政,一起反对外来侵略,为这片土地留下来深厚的文化积淀,因其他们是不朽的,从未在河湟血脉间离开过,而那些帝王将相早已成为粪土,荡然无存的还有他们皇图霸业。
  支持下  
  @大唐吴王恪1 98楼   支持下  ------------------------  谢谢吴王殿下,好久不见了,最近很忙啊
  @河湟三月 99楼   谢谢吴王殿下,好久不见了,最近很忙啊  -----------------------------  哈哈~~~还记得我嘛,不错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唐城遗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