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前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叶梦得的《水调歌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叶梦得的《水调歌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吟读本篇,深深地被作者的爱国热忱所感动。在深秋的寒夜,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带病登城巡视,回望中原那一大片被金人夺去的土地,不能收复,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怅,那又怎么办呢?一味地借酒浇愁吗?不,他还要“与客习射”,走马练武,于是就出现了“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的场面,“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词作者曾为抗击金兵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以振当年雄风,却又“偶病不能射”,感愧老病,不能报效祖国于疆场,只好回首长望北方的云中郡,那魏尚和李广奋勇抗击匈奴的土地。作者不是一般地悼惜流年,感叹病老,而是热切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只因为报国有心、回天无力而抱愧和感喟。虽有力不从心的悲慨,却仍然豪气逼人,给人以激励和振奋。& 上半阕前四句写“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表明到了深秋,气候已经开始寒冷起来。“起瞰”三句,写作者年老偶病,在大风之后的寒夜,登上高城,遥望北方大片沦陷了的土地,无奈与客同饮,借酒浇愁,说的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中的活动。“叠鼓”二句写武士操练、演习骑射的热闹场景:天将破晓,鼓棰小击,声声细密而急促;闹鼓声中,武士飞马上场,拉弓搭箭,射向目标。这是多么令人振奋和跃跃欲试的场面啊!以上写的都是客观的景物和事象,却又处处表现着作者的内在心情和心理。如:写秋寒以表现作者的老病忧国;写“起瞰”、夜饮等活动,以表现作者的国愁;写骑射活动场面,以表现作者的爱国豪情和民族自强的精神。景中有情,象中有意,所以才能写得情景历历,意象生动,境界鲜明。& 下半阕抒发议论,但那议论都被情感化、形象化了的,而且设客争笑问难,生活气息极浓。所发感慨,同上半阕写出的时令、气候、活动场景紧密相连,所以毫不感觉突兀。“岁将晚”以下七句,说作者已到垂暮之年,有位客人同他说笑话,问他这个病弱的老人:你平生的豪迈气概跑到哪里去了?你往昔奔马骑射为谁争雄,还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今你哪能比得酒筵上的武士,举手拉弓,弦声响处,便见有双雁从远空堕落。结尾“老矣”二句,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为国效力,抒发了“真堪愧”的悲凉、痛苦心情,然而他还在“回首望云中”,向往历史上抗击异族侵略者的爱国志士。
抒发人的主观情感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外国文学领域专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百度作业帮
苏轼的《水调歌头》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x0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x0d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x0d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x0d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象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夕”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x0d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象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x0d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_七下课外古诗词赏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_七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古​诗​鉴​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0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八大诗人诗词赏析修正版
诗歌赏析一 -- 李白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  正是杨花落尽的时节,到处能听到杜鹃哀啼,听说您被贬到遥远的龙标,要过五溪。我把愁心交付给明月,伴随您奔赴那僻壤的夜郎之西。【主旨】  通过描绘暮春之景,情景交融,巧用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慰藉、思念和关切之情。【练习题】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5、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B.第二句便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C.后两句议论,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已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D."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这里联想  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关心之切。7、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5、C7、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二、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要向三峡驶去,。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之情。【练习题】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5、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参考答案】2、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 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3、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5、"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三、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主旨】表达了作者因闻折柳曲而引发出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练习题】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4、"折柳"在诗中指
,"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参考答案】3、"暗"有隐约、悄然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漫"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4、《折杨柳》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四、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主旨】是首送别诗歌,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送别的依依惜别之情。【练习题】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2、 颈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请结合送别的情景,阐释该联的句意。3、 诗人骑马与友人送别。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参考答案】1、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2、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定,漂流他方;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3、诗的最后写诗人有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五、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  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 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 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 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 我要走的路又在哪里呢?总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同时又表现出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自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两句诗流传千古,成为不朽的名句。  【练习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突出了诗人李白的什么精神?化用了什么典故?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的原因是什么?3、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的内涵?【参考答案】1、 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化用了南朝宋时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2、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为水河边垂钓的典故,二是引用了商朝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不久受到国君聘用的典故。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启用,为国家作一番事业的。3、 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六、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叔父)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这两句也可合在一起理解:作者把叔父李云和自己的文章与汉代文章、魏朝的诗歌和南朝齐国诗人小谢的成就相提并论)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指过隐居生活)。【主旨】作者借着几分酒意,宣泄心中的抑郁,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理想不能实现,精神的苦闷难以解脱。【练习题】1、试描绘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3、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参考答案】1、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南方飞去。3、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七、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主旨】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冷落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与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赅、狂荡不羁的性格。【练习题】 2、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表达作用。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4、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5、"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中"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2、"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3、"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4、"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5、"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6、"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7、作者政治上不得意,从而对现实不满,无力改变现实,也看不到其他的前途的孤寂和苦恼。诗词赏析二 -- 杜甫             (一)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主旨】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之情以及诗人与李龟年彼此的飘零之感。【练习题】2、这首诗以叙述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他怎样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寻常"、"几度"各是什麽含义?在诗中有什麽作用?    4、"落花时节"有什麽特殊含义?    【参考答案】2、前两句讲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3、"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几度"是多次的意思,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政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生活的无限怀念。4、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主旨】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雄伟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年轻时代的远大抱负和蓬勃朝气。【练习题】1、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7、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画面。【参考答案】1、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4、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5、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7、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三)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陷落但山河依旧存在,暮春的京城草木,一片芜杂荒寂。感伤国事的时局花也落泪,怅恨亲人离别,鸟啼令我心更乱。战火已经延续了三个月,此时若得家信一封,能抵得万两黄金因烦恼而搔头使白发更稀疏,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主旨】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之情,颈联抒发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练习题】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中的"破""深"二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3、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意思对即可)(四)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主旨】它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困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和同情。【练习题】4、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诗题《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4、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矛盾 :它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困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和同情。5、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六)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手里都带著礼物,为我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一再的解释说:"不要嫌弃酒味淡薄,这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种。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非常悲伤。【主旨】这首歌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有对父老盛情的深挚的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练习题】1、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一句,怎样为下文埋下伏笔?2、在 "请为父老歌"后,诗人为什么不具体叙写"歌"的内容?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 这两句诗只写了"父老",而无年轻人,这就为下文写父老们解释"酒味薄"的原因--"儿童尽东征"埋下了伏笔。2、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四座泪纵横"来看,其中应有对父老的深挚谢意和深切同情,对时事的忧虑,以及对身世的感喟。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的气氛、意境来玩味,通过联想来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3、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七)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主旨】表达了自己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练习】1、描绘"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所展示的画面。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参考答案】1、登楼远望,锦江流水在蓬勃的春色中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宛如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2、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4、这首诗写登上高楼的所见所感,融自然景色、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于一体,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报国无门的伤感。诗歌赏析三 -- 王维(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主旨】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歌,意境高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练习题】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参考答案】1、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2、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二)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  我轻装简从出使边塞,来到居延以外的地方,慰问边疆的将士。就像飘飞的蓬草随风飘出了汉朝的边界,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人的天空。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走到萧关恰巧遇到侦察兵,说都护正在燕然山前线。【主旨】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练习题】1、"征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参考答案】1、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飘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2、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3、长烟落日孤城闭。诗歌赏析四 -- 白居易(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色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主旨】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的妙处,除了成功地描绘了旖旎的早春风光之外,还在盎然的春意中,融合着诗人欢欣的感受。【练习题】2、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3、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答案:"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答案: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 、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8、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答案: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二)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译文】  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我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主旨】描写了战乱中与家人分离的悲伤之情,作者以望空中明月阐述自己的思乡之情。【练习题】1、 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句。  答案:这句诗的意思是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出战乱的祸害深重以及自己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2、"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人)的情感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请举两个类似的例子并注明作者。  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三)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主旨】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农民的悲苦与官员的安逸做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同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而感到十分内疚。【练习题】2、从表达方式上举例说说本诗有何特点?  答案:叙述、描写和抒情相结合。"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是记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是描写;"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是抒情。3、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巧妙地表现讽喻诗的目的的诗句是什么?  答案:"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不禁为之万分悲伤。为了给官家纳税,她早已把自家的田产卖光,如今拣拾这些麦穗,只不过是为了填一填饥饿的肚肠。割麦者和拾麦者,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日的拾麦者,正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歌赏析五 -- 陶渊明(一)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主旨】描写了诗人从事田间劳动的切身感受。他早起晚息,不辞劳苦,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的热爱和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终生隐居的意愿。【练习题】1、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2、 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参考答案】1、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超然世外,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2、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3、"愿"字蕴含了作者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练习题】1、 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3、 品析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喻意。4、 怎样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参考答案】1、 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的作用。2、 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即有意远看,该"望"此篇神气索然。3、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返,作者以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的惬意情怀。4、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偶一抬头,无意中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结合两首诗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①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陶渊明既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的一面,我们诗中主要看到了他"柔"的一面,但也不要忽略他"刚"的一面。  ②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积极意义。  ③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诗歌赏析六 -- 苏轼(一)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从问月到赏月,由向往月宫到月下起舞。下片从赏月到问月,由月难常圆到人难常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全词精释】  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欢畅饮酒直至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明月什么时候有的呢?我端着酒杯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借助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受不了那里的清寒。跳起舞让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在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好。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的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主旨】表达了词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名句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并把对亲人的绵绵思念化作美好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开朗乐观、豁达豪放的情怀。【练习题】2.本词采用借月抒怀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诗人借"月有阴晴圆缺"抒发对"人有悲欢离合"的感受,融情入景,感人至深。3.请分析一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并把对亲人的绵绵思念化作美好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开朗乐观、豁达豪放的情怀。4.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你认为这首词那里体现了词人豪放洒脱的风格,试简要分析。(结合具体词句从意境、思想感情、语言等方面来谈。)答案:例①: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中秋之夜大醉之后,举杯问月,这样的中秋明月什么时候才有?起笔突兀,气势非凡,显示了苏轼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例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从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旷达,从政治失意,兄弟离别的惆怅到共享明月的超然达观,这种积极乐观的思想,表现了苏轼的豪放。例③:这首词意境豪放阔大,情怀乐观旷达,既有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又有对人间的眷恋之意,加上浪漫奇特的想象,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5.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里通常具有的意义。  答案:月光皎洁如洗,可以借以表现清静悠闲或孤独寂寞的心境。如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身处异地,一切都是陌生的,只有月是故乡的月,它同时照着自己,照着故乡,照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因此又可以借月寄托对故乡、对亲人朋友的相思与挂念之情。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了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你能写出原诗句吗?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哪句词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答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起舞弄清影" 。8.《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你能说说理由吗?  答案: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他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9、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译文】  我暂且抒发少年人的狂放,左手牵黄犬,右臂托苍鹰。戴锦帽穿貂裘,率领大队人马卷过平坦的山岗。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畅饮酒,胸怀很开阔,胆气很豪壮。鬓发稍染白霜,又有什么妨碍!什么时候朝廷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任命魏尚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望着西北方向,奋勇抵御入侵的豺狼。【主旨】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考题训练】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密洲出猎(或出城打猎 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3、"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卷"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该字好在何处。  答案:狩猎者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一个"卷"字,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的威武雄壮。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答案: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好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6、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  答案:"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8、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代表"贪婪侵略"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案:"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是贯穿全词的"词眼"。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案: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三)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  游览蕲水清泉寺,清泉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面短短的兰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在傍晚的细雨中子规鸟欢快啼叫。  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因为年老时光流逝而叹息。【主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练习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情景。(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答案: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 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传来了杜鹃的啼声。)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本词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4、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句意: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因为年老时光流逝而叹息。  ②哲理: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即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只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③情感: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四)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译文】  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我"一身,这时候,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叫卖黄瓜。走了很长的路,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主旨】描绘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清新的农村生活画面,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余韵无穷。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陶醉与向往。【练习题】1、描绘上阙的画面。  答案: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我"一身,这时候,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叫卖黄瓜。2、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答案: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也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3、词中那些词语用得好?请举例进行赏析。  答案:①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②"簌簌": 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4、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答案: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诗歌赏析七 -- 辛弃疾(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译文】  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中原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主旨】借古讽今用孙权的英武与南宋朝廷对比,进而谴责了南宋的最高统治者。【练习题】1、请用自己的话翻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有何含义?  答案: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含义: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指谁,作者称赞他的原因何在?  答案:孙权   作者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诗歌赏析八 -- 李清照(一)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意散译】  风停了,尘土里带着落花的香气,日高方起,而倦于梳理。景物依旧而人却不同,件件事都完了,想说什么还没等开口眼泪就流出来了。  听说双溪的春色还好,也打算去划船玩,只是担心那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的忧愁。【主旨】一词写于国破家亡之中,运用了夸张的比喻,表达了悲愁的心情。【考题训练】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意,再现画面。  答案:示例l: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抬头看看,日已高,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担心呀。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示例2:红日高悬,东风骀荡,园林内的花枝上已谢残红。一位孀妇想对镜梳妆,但又慵怠无力。她喃喃自语,眉头稍舒继而又愁眉紧锁。4、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答案: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6、任选一角度,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案:"愁"本是抽象之物,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巧设比喻将愁装上小船,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会被慢慢压下水面,从而获得一种动态感。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生动形象,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二)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又到了重阳佳节,半夜的凉意侵入纱帐,袭上枕边,心中更加悲凉。【主旨】写词人在白昼悠悠,秋夜漫漫的时节的孤寂之感,表现了她在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练习题】1、描绘"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画面。答案:又到了重阳佳节,半夜的凉意侵入纱帐,袭上枕边,心中更加悲凉。2、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生动形象。"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3、词所写的"愁"与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写的"愁"相同吗?答案:不同,这里的"愁"是一种闲愁,难以消遣长日的愁,因丈夫不能长伴身边的愁。"是离愁"中的"愁"是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愁,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悲苦的愁。(三)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主旨】是一篇追忆性的词,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练习题】3、根据李清照的《如梦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当时的情景。  答案: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4、整篇词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表达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以及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调歌头 王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