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地球画图片大全》图片怎么画的?

& 幸福的种子2----图画书的插画与艺术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第二章& 插画和想象力 &图画书的插画与艺术 &错乱的色彩感 &有一家人因为使用多年的彩色电视的影像已经模糊,所以买了一台新的电视。新电视画面清晰,色彩美丽。与旧电视的影像相比,新电视的影像的确赏心悦目多了。 &可是,这一家人面对如此鲜明美丽的画面,却觉得有些不对劲,而且怀念起看惯了的旧电视的色调,于是又把旧电视搬上桌看。旧电视的画面虽然不如新电视清晰,但是由于看惯了,反而觉得安心。最后,他们刻意把新电视的色调调得与旧电视相近,不对劲的感觉才逐渐消失。 &习惯是很可怕的。我们看惯了不正常的色调之后,反而会无法接受真正完美的色彩,如果不把它调成原来的色彩,就会觉得浑身不对劲。 &您家中的电视,色彩是否正常呢? &我发现很多公共场所都放置着电视。 (世界上大概只有日本如此,其实这是一种异常现象,我认为公共场所的电视应该全部被撤除。)同时,这些电视的色调十之八九都有问题。每天看这样的画面,眼睛会正常吗,孩子被迫接受这种有偏差的色调,对颜色的感觉会不错乱吗;我很担心孩子以后见到自然而美丽的色彩会无法适应,甚至陷于色弱或色盲的状态。 &近年来,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泛滥,彩色电视、月历、海报、多色印刷的杂志、彩色传单、壁纸、塑胶桌布、衣料、图画书&&人工色彩像洪水般淹没我们,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真正美丽、清新的色彩却已经难得一见。 &我一直认为,能同时鉴赏传统与现代的色彩之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愈来愈多的人连其中的一种也不懂得欣赏。 &图画书的色彩 &话题再回到图画书上,在这种人工色彩泛滥的情况下,图画书的色彩对幼儿会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图画书的插画通常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画。以前的家庭并不像现在这样,充斥着艳丽的色彩。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用色彩来装饰,生活的节奏与色彩保持着微妙的调和。在日常生活朴素的色彩中,图画书给人美丽、鲜艳的印象,是非常愉快的视觉体验。 &我小时候看的图画书杂志《孩子国》,色彩并不华丽,图画也都美丽而素雅,这样反而能显出色彩之美。例如清水良雄端正的黑色、初山滋活泼的中间色、武井武雄新潮的配色等,都令人印象深刻,舍不得转移视线。这本图画书杂志的插画,是我最早意识到的&图画&。它使我开始关心艺术。也就是说,图画书让我关心绘画,并引导我发现有关画的美与乐趣。 &我想,我的父母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但是我的确通过图画书,发现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美丽世界。因为这个缘故,我开始重视图画书的插画,因为这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绘画和艺术作品。如果大人做了正确的选择,孩子可以接触到最美好的事物,相反,孩子将失去这个重要的机会。 &插画与艺术 &小时候,书店会定期将父母为我订的图画书杂志《孩子国》送来。当我阅读时,母亲和姐姐也在一旁观看,兴高采烈地谈论这一期杂志中哪一幅插画好看,或者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当时,幼小的我还不知道如何判断好坏,但是已经意识到&欣赏图画&这件事,也知道有所谓的&画家&存在,而且每个画家的作品各有特色。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虽然我还不识字,但是已经能够一眼看出哪幅画是谁的作品。我还记得我们常常遮住画家的签名,玩&猜画家&的游戏。直到现在,那些画家的签名仍然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并不是建议大家也要这么做,只是希望大家意识到:大人关心的事,孩子们也会跟着关心。我上幼儿园和小学时,父亲经常带我去参观画展。现在,我已不记得父亲是否带我去过动物园,但是却记得我们去过好多次京都的冈崎美术馆。当时,我觉得索然无味,对油画更是了无兴趣,我只觉得大人们在欣赏画时的表情很有趣。在那些画中,只有日本画我比较能接受,有不少作品我认为很美丽,当时,横山大观的作品前总有很多人伫立围观;上村松园的美入画美丽而脱俗,也让年幼的我记忆深刻。另外,我听说竹内栖凤是一位相当伟大的画家。现在,每次翻阅他们的画册时,我都会非常怀念年幼时去参观画展的日子。 &这些经验培养了我的艺术眼光。这些日本画家和儿童插画家的作品,对年幼的我而言,都是一种&图画&。如今我才了解,他们都是各个绘画领域中的佼佼者。 &图画书的画,具备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重大意义。 &后来,我对油画产生了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我的叔父(西洋画家须田国太郎)的影响。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祖父家玩,祖父家的客厅里就挂着他的作品,家里总是充满着强烈的油彩味。叔父的画让我体会到与我的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文化,就好像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至于我真正开始欣赏油画,则是从叔父在美术馆举办个展开始。 &什么是好的图画书 && &辨别好的事物 &用放大镜观看花草和昆虫时的那种新鲜和惊讶,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体会过。一旦有过这种惊奇的感觉,不论手边有什么东西,都忍不住想用放大镜去看一看。显微镜的趣味与放大镜相同,但是放大的倍数太大,对孩子来说,还是放大镜比较顺手好用,价格也比较合理。 &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看图画书的感觉就像用放大镜&样。 &带着好奇的幼儿到动物园或游乐场,他们到了那里就会东张西望,不知道该从哪里看起,从哪里玩起。就参观动物园而言,他们什么动物都想看,结果只是跟着大家一步步往前走。俗语说:&走马观花。&孩子上动物园的感觉,可能就是这样。 &我每次到欧洲的大型美术馆参观时,也会想起这句话,然后一面苦笑,一面思考自己这次到底想要看什么东西,预先定好目标。不过,有时漫无目的地走走,也会意外地发现一些好作品,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优秀画家。 &从另一方面来说,好作品看得愈多,眼光就会愈敏锐。我自己的体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论美术、音乐或文学,多接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每当接触到新的作品时,& &第六感&就会发挥作用,将它与过去接触的作品做比较,然后给予评价。不知不觉间,这种能力就会成为感觉的一部分,如同反射作用一样,自然地分辨出作品的好坏。 &&好&东西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真实的东西、值得信赖的东西、让人立刻产生反应的东西、让人感动的东西、愈看愈能产生共鸣的东西、百看不厌的东西、有品位的东西、能开阔视野的东西等等。追根究底,这些东西都能触动&第六感&。这是人类除了五感之外,能够敏锐掌握事物本质的直觉反应。 &我在十六七岁时,因为偶然的机会开始对石造艺术产生了兴趣。某个春假,我突然注意到父亲的书架上有十几册关于石造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籍,于是一口气把它们全部看完。我本来就喜欢历史和古代艺术,这些书更进一步地引导我将目光锁定在石造艺术这个特殊领域上。之后,我也自己掏腰包购买专门的书籍,并尽可能到实地观赏。京都是个研究石造艺术的好地方,或许是地利之便,使我走入了这个领域。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现在我看到石造艺术品,立刻就能判别它的好坏,或是大略推知它的出品年代。 &现在我对石造艺术的狂热程度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开车走访各地时,目光仍会敏感地停留在路旁的石佛、石塔、石碑、石灯笼上,有时在刹那间就可以感觉某一件作品很好,从而下车仔细观赏。这时,我觉得是那些作品在呼唤我,主动投入我的眼帘。 &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在《名画鉴赏)一书的自序中,说了下面这段话: &&&我会先将画当做一个整体来欣赏,在确认主题之前,先去感受它的整体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是由画的基调和扩充性、形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来的。这种第一印象的冲击力是瞬间的,如果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伟大的作品,即使坐在时速三十英里的巴士中,惊鸿一瞥,我也依然能够立即感受到它带给人的震撼力。& &接着,他继续针对第一印象,以及如何评估艺术作品,展开颇富趣味性与启示性的评论。看完之后,我深有同感。时速三十英里大约相当于五十公里,一件好作品即使在这种时速下也能被发现,这是作品本身综合力量的引爆,也是一种美。 &视而不见 &图画书也是一样。孩子不断接触好的作品,自然能培养出鉴赏图画书的眼光,如果再加上对艺术与文学的敏锐感受,那就更理想了。不过,只会鉴赏艺术与文学,还是没有办法评估图画书。因为图画书是经过图文整合的作品,必须将它视为一个整体来评估,对图文的&质&能否互相配合,必须有足够的判断力。另外,全书是根据什么想法来做整合的,也是个重要的问题,这牵涉到创作者有没有卓越的构思和艺术感觉。 &我们的眼睛整天都在看东西,但大部分所见之物都只是过眼云烟。近年来,人们从幼儿期就开始接受大量的人工视觉刺激,到成年时,眼睛大概早就疲倦,不想再看东西了。 &所以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看图画书就像用放大镜来看日常的东西一般,能带给幼儿新鲜而惊奇的感受。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它们或真实或抽象,或知性或感性,例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玩具熊,又如友情、有趣的言语、美丽的色彩、多变的形状,还有带领人们进入幻想世界的故事。而图画书替我们缩小视野,定出视觉的焦点,创造出具体的图像世界,将不同的事物清楚而深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换句话说,图画书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更深刻地感受到许多事物。这些事物我们常常不经意地看到、感受到、注意到,而且感兴趣,但是却没有真正用心去体会。 &由此看来,好的图画书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并且深深地被感动。如果孩子看到一本内容精彩,而且描绘了他们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的图画书,一定会感受到极大的喜悦。制作图画书的人、买图画书的人和念图画书给孩子听的人,如果确实体认到这一点,就能与孩子心灵相通,获得孩子的信赖并拥有与孩子在情感上的共鸣。 &表现真实事物的图画书 &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 &从前,父母最早给孩子买的图画书,大多是一排排地陈列在书店的书架上的那些色彩艳丽的交通工具图画书、动物图画书等。大家都知道这类图画书价格低廉,最多一两百日圆。父母也认为,一开始买这类图画书给孩子看,是很正常的。 &拿交通工具图画书或动物图画书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对幼儿的成长有一定的意义。可是,问题出在书的品质上,那些可怕的图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不自然的鲜艳色彩,使整本书成为俗气的人工着色画册,动物被刻意画得像玩具一样可爱,完全感觉不到动物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及美丽的外形。 &在交通工具图画书里,高速火车、跑车、喷气式飞机、救火车等一一登场,宛如一场引入注目的交通工具秀;而且,这些交通工具与动物图画书中的动物一样,色彩过分夸张,外形欠缺棱角,表现得太过甜腻柔和。 &其实,要表现交通工具的美,画家要以不同交通工具的与其用途相适应的不同外形为基础,再设法将美感融入其中。换言之,交通工具的美在于机械所独具的美,与它的动态行进是无法分割的。这类图画如果不能表现出交通工具的本质和特性,那么就只是在画玩具,称不上是交通工具图画书。 &认知类图画书 &一开始给幼儿看的图画书,主要是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掌握、确认&事物&的本质。通过图画书上的画,孩子可以清楚地认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是用真实的事物,来确认在图画书中所看到的。 &例如,孩子在图画书上看到大象,再到动物园里参观真正的大象,印象就会分外深刻;或是见过大象的孩子,当他看见图画书上画的大象时,可以回想并确认自己已有的经验。 &这一类图画书的功能,主要是要让实物与图画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并且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些&事物&。第一本给孩子看的动物图画书或交通工具图画书,必须具备这种功能,这样的图画书才够资格被称为&命名类图画书&、& &第一本认知类的图画书&或&认知类图画书&。 &图画书不是&骗孩子&的东西,但是大人对于图画书的要求还不够严格。这意味着大人常用姑息、马虎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即使是幼儿,也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 &动物图画书 &近年来,在都市中看见动物的机会已经显著减少。愈是这样,动物图画书就愈重要,因为它能让孩子树立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观念。动物和交通工具本质上是不同的:交通工具只是一种代步工具,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物;动物却是活生生的有机体。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幼儿仍然对动物抱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不过也有些孩子对动物漠不关心,我想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种缺陷,而且是由非常复杂的原因造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怀特博士认为,婴儿在出生后的七个月之内,必须得到下面三项教育,而且这对孩子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一,在婴儿七个月大以前,必须让他了解有人在爱他; &第二,学会看、听、将附近的物品移到自己的身边,以及翻身等简单的动作; &第三,保护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发挥。 &这三点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小林登所著的《儿童即未来》一书,也讨论了类似的主题。书中收录了他和多摩动物园附设动物医院院长增井光子之间有关动物养育子女的对话整理,颇具启发作用。 &我认为动物图画书比交通工具图画书更有意义,两者都是会动的物体,交通工具发动的样子,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能与幼儿实际搭乘的经验相结合。动物也会动,而且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外观与体形,引入注目。不但如此,它们还有生动活泼的表情和动作,是生命力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移动&。因此,动物画如果不能令人感受到生命力,就只是死 &&&
《动物的妈妈)内页 动物妈妈是如何背小宝& 宝的呢?&&& 衔、抱、跟等和身体接触有关的单字,搭配上正确、生动的插图,孩子看了,能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留下深刻的印象。
的图像,这一点是动物画的精髓所在。另外,在整体结构上,动物图画书也应该设计得让人想去亲近动物。 &小森厚撰文,薮内正幸绘图的《动物的妈妈》,可以说是一本最理想的动物图画书,也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认知类图画书。他们两个人分别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动物学家和动物画家。 && &薮内正幸之前已经创作了图画书《动物的亲子》,这本《动物的妈妈》扩充了内容,加入了动物妈妈如何&背&小宝宝,以及动物间的互动关系等内容,非常吸引幼儿。书中画出各种动物的动作,比《动物的亲子》的诉求更积极。 &至于文字部分,只用最简单的文辞,做最低限度的描述,但是文章的基本结构非常严谨,将必要的资讯简洁、正确而直接地传达给读者,表现方式相当完美。在重复相同形式的词句时,相继加入衔、抱、搂、背、骑、跟等和身体接触有关的单字,这些字对婴幼儿非常重要。而且,图画正确地将动物妈妈的这些动作描绘出来,整本书非常适合年幼的孩子。如果大人能在陪伴孩子看这本书时,辅之以游戏,对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孩子就一定能获得更美好的体验。 &如此一来,幼儿会拿图画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相比较,逐渐对各种动物不同的生态产生兴趣,并通过精致、科学性十足且生动的图画,进入动物的世界。孩子与图画书之间酝酿出的这种亲密感,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爱护动物的种子。另外,对动物奇妙而有趣的生态满怀好奇与惊叹,也能引导孩子进入科学的世界。 &阅读图画书的插画 &孩子和大人不同的阅读方式大人看书时,目光习惯随着文字走,通过文字来了解其中的意义,然后在心中描绘书中的世界。即使看图画书,人人也是从文字去了解故事的内容,根本没有注意图画里画了什么、图画的细部与整体有何关联、前一幅图画与下一幅之间如何串联、画与画之间的串联如何铺陈出故事的情节。总之,大人看图画书时很少仔细看图画。 &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几乎只看图画。这可以说是大人与孩子看图画书时最根本的差异。 &我是在意外的情况下发现了这种差异的。那时,我的孩子都在读小学低年级,他们常拿我书架上的外国图画书去看。他们只懂日文,对外文一窍不通,但是他们仍然能专心地&阅读&插画,根本不在乎这些书是用哪种文字写的,而且他们反复地翻阅他们所喜爱的书,和看日文图画书没有两样。反而是我们这些大人比较排斥有陌生语种的图画书,只有英语图画书,因为多少看得懂,才会专心地阅读。 &孩子并不在意文字,看完以后,他们还会自动地把喜欢的和没意思的书分开。有时,我半开玩笑地问他们看懂了没有,他们说从图画可以知道大概的内容,有时甚至热心地讲给我听。后来,我请看得懂的人解说给我听,发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虽不中亦不远矣,即使有部分细节错误,但大意总是八九不离十。 &有时候,孩子由图画了解的故事内容,与文字描述有出入,结果证明是图画和文字没有配合好。这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图画表现的重要性和难度。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具有优异的图画理解力,也了解到好的图画是多么强而有力。从此,我也养成看图画书只看图画的习惯。 &就连无字书,我也看得津律有味,不会因为没有文字而不知所措,或不知道如何讲给孩子听。因为有无字的图画书,却不可能有无画的图画书。至于安徒生的作品《没有画的图画书》,只是一个故事,可不是一本真正的图画书哟! &画中有话 &图画书一定有图画,只要有图画,就不怕看不懂。平常看书,我们是一字一字地阅读,将文字组成词汇或句子,然后了解其中的含义或意象。同样,仔细阅读图画的细节,将每个细节组合,了解整幅画的意义,也并不是件难事,幼儿就是这样阅读图画书的。但是大人常拘泥于文字,不愿去阅读图画,只要少了文字,大人就会觉得整本图画书不知所云。 &其实,无字书中也隐藏着语词。例如一幅象的图画,里面就隐藏着&象&、&大象&、&长鼻子&等词汇,就像隐藏着各种东西或形状的&寻宝画&一般,可供读者自由去探索。 &大人用大人的感觉,孩子用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地找出隐藏在画中的词汇来相互交谈,一定会很愉快,并且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画中有话,即使是有文字的图画书也不例外。因为图画书的杰作几乎都是用图画来弥补文字的不足,以图文的巧妙配合,使整本书更丰富可读。 &无字书就是希望借图画的力量,让孩子自由发挥,挖掘出脑海中储存的丰富词汇,所以如果无字书的图画内容不够丰富,孩子就很难乐在其中并发挥想象力,当然也无法培养从图画中找出丰富词汇的能力。例如五十岚壁子画的《庙会》、西村繁男作的《澡堂》和《夜车》、太田大八的《雨伞》,松冈享子著、加古里子绘的《小苗儿在哪里?》等图画书,即使是大人,也能在这些图画中找到乐趣。 &喜欢推理或做研究的人,可以阅读加古里子的《海洋》、& 《地球》、《宇宙》等图画书。这些书一定要配合图画来看,而且通过图画才能了解这些书的好处,看它们如何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另外,巴顿(Virginia Lee Burton)的《小房子》、《凯蒂和大雪》、& 《生命的故事》等,也有许多有趣的图画。最后,我希望喜爱艺术的人不要错过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和《旅之绘本Ⅱ》。 && && && && &图画书的乐趣 &为自己看图画书 &前面我从各种角度说明图画书对幼儿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希望母亲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先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看图画书时的心情,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乐趣。 &如果小时候没有看过图画书,那么想想小学时的读书经验也可以。如果连这种印象也没有,那就回想一下所读过的最有趣的书,想想您在这本书中获得了多大的乐趣、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当时的喜悦到现在还忘不了。因为在思考图画书和孩子的关系,或如何教孩子看书等问题上,母亲的亲身体验能提供最重要的线索。 &图画书对孩子而言,不只是&有用&或&有益&的东西。就像大人享受读书的乐趣一般,孩子读书也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在想通过图画书教育孩子之前,让他们获得乐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大人先亲身体验图画书的乐趣,会更清楚地知道它能带给孩子多大的快乐,这是了解幼儿与图画书的关系的最好方法。 &在这里特别要建议的是,母亲最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孩子去看图画书。例如,前面提过的美国图画书作家巴顿的《小房子》,如果配合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去看这本书,您会惊讶地发现书中的内容有多丰富,也会了解图画书多样而优异的表现能力。 && &另外,看过法国画家路德威&白蒙(Ludwig Bemelmans)所画的《玛德琳》,一定有人会喜欢书中法国式的时髦风情和高尚品味。如果将我们的人生与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的《田鼠阿佛》中的老鼠诗人相对照,或许有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艾斯(Marie Hall Ets)的《陪我玩儿,好吗?》、八岛太郎的《乌鸦太郎》也能使人产生同样的感觉。 &实际上,能让大人产生共鸣的图画书并不少,而且几乎所有好的图画书,大人读起来也觉得趣味盎然。有人说大人觉得有趣的书,孩子也会喜欢,但我认为应该反过来说,真正能够让孩子喜爱的书,大人也会乐在其中。如果不了解孩子们喜爱的图画书中究竟哪里有趣,就当然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 &喜爱图画书的大人 &有一些担任幼儿保育工作的人体会不到图画书的趣味,这表示他们并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我很怀疑这些人能否很好地与孩子相处。同样,母亲也可以通过图画书,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当大人从图画书中获得喜悦和共鸣时,一定会将这种心情与孩子分享。大人以喜悦的心情念图画书给孩子听,自然能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使孩子也陶醉在图画书的世界里。读的人最喜欢的那一本图画书,通常也是孩子最喜欢听的那一本,这可能就是感情传递的力量所造成的。 &因此,让孩子喜欢图画书的捷径,就是母亲自己先去喜欢。不过,如果母亲热心过度而采取强迫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同样,读的人过分沉迷,听的人就会觉得被排斥在外,感到无聊。这和过度的赞美让入觉得恶心,是同样的道理。唯有适当而由衷的感动,才能打动听者的心。 &母亲喜欢看图画书,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对图画书产生兴趣。因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一定想知道书里到底写了什么,让母亲这么爱不释手,所以会反复询问书里的内容,要求大人讲给他们听。这可以说是引导孩子读书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不要武断地认为,图画书只是孩子的读物,我希望母亲们也能从图画书中获得乐趣。图画书有其他书籍无法表现的趣味和美感。最近,发现这种乐趣的成年人和年轻人逐渐增加,我认为他们比其他人多拥有一个快乐的世界。 &不过,也有一些喜爱图画书的成年人,对别的书籍没什么兴趣,让我觉得有些可惜。适合成年人的读物非常多,而且成年人也必须不断成长。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更大量地阅读古典书籍,并且把图画书视为众多读物中的一种,这才是最理想的。看到有的年轻人喜爱图画书,却不重视其他重要读物,我的心情真是颇为复杂。 &爸爸的图画书 &初为人父时,您的感受如何,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喜悦,还是情绪复杂,一时无法表达?一般说来,应该是喜不自胜才是!但是,因为有人比父亲的感受更强烈,所以父亲常被遗忘在一旁,暗自玩味那种五味杂陈的喜悦。首先,妻子从婴儿诞生的那一刻起荣升为母亲,她心中的喜悦就远非父亲所能想象。而夫妻双方的母亲分别当上祖母、外婆,又回想起当年生产时的情景,也会感到无比满足、喜悦与骄傲。 &在生产过程中,女性似乎是唯一的主角,做丈夫的根本插不上手。时候到了,自然有人来告诉你结果,把孩子抱到你面前,说:&恭喜你!这是你的宝宝。&一直等到为孩子命名时,父亲才从配角转成主角,通过为孩子命名,挣得一点父亲的权威。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才开始拥有独立的人格,所以我个人认为,孩子的名字应该由父亲来决定,使父亲体认自己接下来要扮演的角色及责任。当然,命名时应该尊重妻子及亲友的意见,但父亲要拥有最后的决定权。这时母亲应该稍做退让,让丈夫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自己和孩子无法割舍的联系。 &生产后,几乎所有的育儿工作都由母亲负责。可以说,父亲在这时毫无用武之地,而且父亲最爱的女性被宝宝抢走了,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不过,当孩子八到十个月大时,父亲表现的机会就来了。八个月大的孩子已经会玩玩具,也开始牙牙学语了,所以父亲可以陪孩子玩游戏,教他说话,和他做简单的沟通。有些性急的父亲便想到,应该让孩子看看图画书了,于是兴冲冲地跑到书店,买了一堆书回家。 &一个没有经验的父亲,很难判断怎样的书适合十个月大的孩子。格林童话或安徒生童话的内容太艰深了,不行;民间故事对未满周岁的孩子来说,也不是很好懂。难道没有更简单明了的图画书吗!或许,以交通工具或动物为主题的图画书,会是很好的选择吧。无论如何,第一次为孩子买图画书,对父亲来说,意义非凡,母亲们不妨将这个机会留给父亲。 &现在的宝宝,大概十个月左右就喜欢看图画书了。许多父母是在发现孩子指着图画书中的汽车嘟嘟地大叫之后,才开始对图画书另眼相看的,父亲一时兴起买回来的交通工具图画书,霎时变得风光极了。不过,父母对这些交通工具图画书也有些不满。他们认为这些图画书的色彩太鲜艳,刻意迎合孩子的口味,画得像玩具一样,一点儿也不真实,而且内容一成不变。 &我认识一位父亲,有一次他看到孩子指着旧报纸,兴奋地大叫。仔细一看,原来孩子正指着报上一则小小的汽车广告。这么小的汽车照片,宝宝都认得出来,真是太厉害了。惊喜之余,爱车的父亲灵机一动,把过期的汽车杂志上的彩色汽车广告统统剪下来,然后将这些精彩、充满速度感的照片贴在纸质坚硬的剪贴簿里。当孩子看到这本父亲自制的图画书时,兴奋得一边流口水,一边咿呀咿呀地大叫。 &父亲受到鼓舞,于是再接再厉,收集各家汽车公司的新车广告,编辑出比第一本更杰山的交通工具图画书。想想看,每一份汽车广告都是厂商费尽心力,投注大量制作费做成的,其中不乏世界一流汽车专业画家的杰作,有些插画甚至比实物更精彩生动,而且印刷用色之多,也不是一般四色印刷的图画书比得上的。 &这两本成本低廉、独一无二的图画书,成为那个孩子三岁前的最爱,这位父亲也因此充分感受到为人父的喜悦及满足。 &想象力的幼苗 &常听到年轻的母亲们抱怨:&我们小时候没有看过图画书,也没有像现在这鹏美的童话故事集,根本没有体会过看图画书的乐趣,所以现在也不知道该怎样为孩子选书,或怎样教孩子看书。每次想到我们童年的那种日子,常忍不住感叹,现在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 &这些话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要理解未曾经历过的事有多么不容易。即使战争已经结束五十年了,它的影响仍然如此鲜明。战争结束后那几年,粮食匮乏,三餐温饱都成问题,哪还有闲工夫去制作图画书?当时的父母认为最重要的事,莫过千竭尽所能地培育下一代(也就是现在的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当时我正是青年,可以说亲眼目睹了上一代父母的辛劳。这些父母,现在都当爷爷、奶奶。 &那个时代虽然没有图画书可看,但是亲子关系却远比现在亲密,更能互相安慰扶持,胼手胝足地过日子。然而,最近我坐在成堆的优良的图画书前,却不时涌上一种空虚感。在此,先不谈这个问题。 &童年时看过图画书的人,一定知道图画书可以带给孩子多大的乐趣。有过相同体验的人,只要听到熟悉的书名,似乎就能心意相通。而缺乏这种体验的母亲们,就很难想象图画书对孩子的意义。她们怀疑孩子能从书中得到多大的乐趣,或是图画书是否真蕴藏了神秘的力量,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可是,为了不让孩子榆在起跑线上,她们只好随意塞一堆图画书给孩子。 &我一直忘不了多年前在石井桃子家中,第一次拜读川上由里(音译)女士的图画书时的感动。川上女士只是一位住在东京庶民区的平凡的老太太,所以我对于她从哪儿学到如此天真烂漫的表现手法,而且为何乐此不疲地悠游在童话世界很好奇。小时候,是不是有人用了什么独特的方法,在她心中播下了快乐的种子?这粒种子又是怎样开花结果的?我始终没有获得答案。一直到最近才听说,川上女士五六岁时,她的奶奶常讲故事给她听。我想,也许这就是答案吧。 &从前的人认为,故事是用来哄孩子的,因为拗不过孩子的央求,只好反复地讲.但是对孩子来说,故事是一个充满惊奇、趣味,可以激发想象力的世界。这些故事在川上女士的心中撒下了弥足珍贵的想象力的种子。这粒种子因为无法在成人的世界中成长,沉睡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川上女士再次与孩子们接触时,沉睡的种子才苏醒过来,发芽、开花、结果。川上女士亲手制作的图画书,又结出更多神奇的种子,悄悄地撒入孩子的心中。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及图画书中,也蕴藏着许多类似的神奇的种子。大人在讲故事或念图画书给孩子听的同时,也在默默地进行播种的工作。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如果您仍然无法了解图画书的好处及乐趣,那么我建议您看看艾斯女士创作的(在森林里》、《森林大会》和《陪我玩儿,好吗?》。如果这三本图画书能让您会心地微笑,产生共鸣,开想象出孩子看书时的开心表情,那么您已经抓到孩子的心和图画书的精髓了。这不是大人捏造来哄骗孩子的无稽故事,它描绘的是孩子每天生活于其中的真实世界。这样的世界是人类想象力的根源,不论人类登上月球或征服火星,也不论人类在科学上有多长足的进步,它都仍会永存在孩子的心中。 &想象力与图画书 &近年来,父母愈夹愈早地训练孩子认字。有的孩子四岁左右就识字了,等到五岁,母亲们更会热心地教孩子认字,至于他们是不是了解字的含义,那又是另一回事。 &父母似乎忘了图画书原本是让孩子享受的书。看着孩子们结结巴巴、专心一意地把图画书上的文字一个一个大声地念出来,我常忍不住摇头叹息。 &这样的方式真的能让孩子体会读书的乐趣吗?真的能带领他们进入书的世界吗?我很怀疑。 &读书不等于识字。如果识字就能读书,那么只要是中文,再艰涩、再专业的书,我们应该都能从头读到尾。问题是,读完整本书并不表示看懂了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是读书。 &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如果认为只要识字就能读书的话,那么面对那些升上小学四五年级,却无法吸收知识的小朋友,又该如何解释呢?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识字能力大同小异.但是会不会读书,却很容易看出来。大人的情况也是一样。 &也有人说,只要识字,日后不断努力,自然就会读书。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有些偏颇,只是大人们一厢&隋愿的想法。 &刚刚提过,读书是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俗语说:&读《论语》而不知《论语》。&这句话就是在讽刺那些认识字,但却不子解《论语》真意的人。反过来说,我认为即使不识字,还是可以读书。 &比方说,把三四年级小学生在看的《小飞龙》等长篇童话:念给还不识字的五岁的孩子听,他也会很高兴、很专注地从头听到尾,因为五岁的孩子听得懂这个故事。我认为,这也是读书。自己看得懂和用耳朵听得懂,只是运用的方法不同,只要能够了解故事的内容,都可以算是读书。 &一个辛辛苦苦地读完《小飞龙》的二年级小学生,和一个快快乐乐地听爸妈讲《小飞龙》的五岁的孩子,我相信后者对故事理解得更快、更轻松。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读书。 &图画书助孩子一臂之力 &如果光会识字,不能算会读书,那么读书究竟需要哪些能力呢? &当幼儿园老师讲《一寸法师》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很专心地听故事;有的孩子却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和邻座的小朋友打闹,根本没在听;也有的孩子一开始很专心,但听到一半就不知不觉被其他东西吸引了。同样的故事内容,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什么有的孩子听得入神,有的孩子却心不在焉呢?是因为个人的特质不同吗?难道会不会读书是先天注定的吗? &其实,那是因为用心听故事的孩子,脑海中会清楚地浮现一寸法师的模样,整个故事变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上演: &一寸法师用小碗当船,用筷子当桨,顺着河流来到京城,当上公主的侍卫。有一天,他陪公主到庙里拜佛,在路上打败了妖魔,取得小金锤。小金锤实现了一寸法师的愿望,使他长大,并且娶了美丽的公主&& &这些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脸或嘴巴,表情专注地在听故事。但事实上,他们看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脑海中的一寸法师。 &那么,那些无心听讲的孩子们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想这些孩子没有办法将一寸法师的故事想象成画面,所以故事讲得再精彩,也无法帮助他们了解故事的内容,进入故事中的世界。他们瞪大双眼,内心却看不到任何影像,自然会被眼前其他的事物吸引,或将目光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看看窗外来往的人群,或和邻座的小朋友说话、打闹。因为人不可能睁着眼睛,却不去看任何东西。 &而那些中途分心的孩子可能一开始很专心地听故事,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寸法师的模样,甚至还描绘了其他细节,但是可能当老师讲到一寸法师到达&京城&时,孩子在理解上产生了障碍。因为孩子不了解什么是&京城&,没有办法想象京城的样子,于是一寸法师失去了表演的舞台,故事无法进行下去,就好像电影演到一半,胶卷突然出问题了,影像断断续续,无法连接,一点儿也不精彩,所以孩子自然把注意力转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了。 &由此判断,要想专心地听故事,就必须具备独特的能力,将看不到的故事在脑海中想象成画面,这就是一般所称的想象力(imagination)。 &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都可以用&心&看到。 &而图画书与孩子的想象力,有极密切的互动关系。 &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得来,体验愈多,想象力愈丰富。图画书正好能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去体验。 &譬如上述的《一寸法师》,如果我们先把故事编绘成图画书,给那些无心听讲的孩子们看,结果又会怎样呢?他们应该会轻松地从头听到尾,并且完全了解故事的内容。他们虽然没有能力想象故事的画面,但是可以通过图画书的插画知道一寸法师的模样;当故事的舞台随着情节的发展改变时,另一幅新的插画又能帮助孩子看清原本模糊不清的影像。借助插画,孩子可以在心中自行勾勒故事的情境,获得崭新的体验。 &品味、勾描过如此丰富多彩的画面,孩子才有足够的能力想象并理解未知的事物。在脑海中描绘过《一寸法师》的孩子,在听到《香久姑娘》的故事时,自然会拿《一寸法师》为蓝本来想象《香久姑娘)的世界,在脑海中形成新的影像。 &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图画书可以弥补其不足,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所以图画书的品质非常重要,因为插画的品质会左右孩子想象力的品质。如果插画的品质精良,具有艺术价值,那么孩子脑海中的影像想必也十分优美;相反,在孩子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一些乏善可陈的画面。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就能决定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还是贫瘠。如果孩子经常接触二流、三流,或是刻板、僵硬的插画,那么他只能凭着这些画面去想象,去观察事物,当然也只能勾勒出类似的影像。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识,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而图画书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启蒙工具。等孩子进入小学,再来谈读书的问题,就太迟了。幼儿时期培养的丰富的想象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石,而制作精良的图画书,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画图片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