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这本书里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祖国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寒梅的句子_百度知道
描写寒梅的句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梅词 年代,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霜梅先拆岭头枝。 留得和羹滋味在,万卉千花冻不知:【唐】 作者
2005年中考语文作文要求:话题“魅力”或题目中要有“加油”的作文 香雪??红梅 人说萝岗香雪美,魅力处处闻。到此处一看,方知此言非虚。 漫步在梅林小径,独观此香雪奇观,我深深被她多彩多姿的魅力吸引了:白如雪,绯如桃,一枝独秀,数朵争妍。整片梅林里,弥漫着淡雅清香。更有流溪河穿行其间,片片花瓣随流水,朵朵香雪逐清波。观此景,闻此臭,宛如天仙挥长袖,嫦娥洒暗香。萝岗香雪的魅力,恰在于此。 虽说香雪魅影难挡,但一次旅程,却让我发现了那比萝岗梅更深刻的魅力,那深远、开阔的气息,那沉甸甸的意味…… 那是在歌乐山上,独自谒拜江姐殉国之所。拾级而上,沿路一片白雪,仿佛在奠祭红岩烈士。蓦然间,一道红光闪闪,双眼循光望———竟是一树红梅吐芬芳,朵朵红花战雪浪。 我激动了,抚摸着这一树红梅,两行热泪自眼眶溢出———不,这是感性的结晶,是激情的精华!那一刻,我与它相视无言,只有那泪滴与雪花在无声的交流着…… 它红得鲜艳,使人想起了歌乐山上的一位位爱国忠魂。长眠此山,他们也许已被世人遗忘。但这一树红梅,却是他们“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写照。倘若为烈士们树一丰碑,那么,就在这周围栽一圈红梅吧——让烈士们当年殉国之血,把这红岩 梅染红,让它红得灿烂! 啊,这一树红梅,让我明白了,让我顿悟了,让我感受了———红岩梅的魅力,在于它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那“飞雪迎春到”的勇气,那“且为忠魂舞”的深情! 在这红岩上,我不觉吟出了心灵的赞歌—— 香雪漫天舞, 红梅一处开。 忠魂壮心在, 且待春日来。 ———对,且待春日来! 点评 读此文,便觉得作者行文风格老练从容。从实景萝岗香雪写起,让读者沉入美景中,不知觉间思绪随着作者拾级而上。思路展开流畅一体,自然而然转入主题。由实至虚,由物及人,复又激情澎湃,“烈士的鲜血染红红岩梅”,让全文感情攀上一个巅峰,旋即化为理性思考,顺带以三个排比句点题,后自作诗一首顺畅收尾。读后觉余音袅袅,全文大开大合,气势奔涌,主旨突出而不做作,实为场上佳作。 注上:此作文乃中考满分名篇!句句乃为描写梅花的珍藏之句 啊!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有王安石的梅花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关于红岩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红岩读后感800字
红岩读后感800字
篇一:红岩读后感800字& &&&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遥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篇二: &&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 && 《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那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 篇三: && &当我颇有兴趣地打开这本红色的封面,渐渐的,我就被里面的情景所吸引。 && 《红岩》,这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主要描写的是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这本书中有众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华子良装疯骗敌人,他的忠贞不屈、忍辱负重使我感到无比敬佩;许云峰大义凛然。每次遇到困难,他就会鼓励大家说:“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这本书中最使我感动的人物就是江姐了。当她知道自己的丈夫牺牲了,心里是多么的难受,禁不住要哭出声来,一阵又一阵的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然而,她并没有失声大哭起来,她知道自己肩负着党的重任,自己现在根本没有权利流露内心的痛苦。1948年,江姐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恶魔般的特务对江姐用了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最恐怖的就是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江姐不止一次的昏过去,特务又一次次地用冷水把她泼醒……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在信中写的一句话: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江姐,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但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自由,不惜自己承受无数痛苦,不惜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崇高的革命精神。 && &每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上升,就要想到我们现在美好和幸福的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如果因为这样就让你不知所措,那你就应该去看看《红岩》,看看以前的革命先烈是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用自己坚定的目光和意志来解决它的!你一定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也会懂得遇到困难,要坚贞不屈、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红岩》给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让我懂得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们要牢记革命先烈的付出,牢记中国遭受的无数屈辱,更要牢记周恩来总理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是中华儿女,是未来的接班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愤发图强,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做到爱国、奋斗、团结、奉献!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富饶,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的最顶端! 篇四: &&& 红岩――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寓意吧。 &&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崇敬的画面。 &&&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没有对学习完全充满热情的我容易被击垮,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 记得小时候我问老师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老师总会说:“那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当我领到少先队的红领巾时,我捧到胸前闻了又闻,仿佛真的嗅出了鲜血的味道。 &&& 今年,是党的九十岁生日。九十年中,正是无数有着红岩精神的共产党人用身躯前仆后继筑成了光明大道。九十年中,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脱离贫困,走向复兴,告诉世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 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开天辟地;谁又想,九十年后的今天正是中国共产党,驾驶着新中国的大船,满载着信心和希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破浪,阔步前进! &&& 党的旗帜在飘扬,鲜红的旗帜将永不褪色。因为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烈,我们这一代,以及千千万万代中国人都永远怀着一颗又红又热的心,准备用鲜血染红旗帜! 篇五: &&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
与红岩读后感800字相关的文章事情总会起变化(以中国共产党党史小说《红岩》为中心)之一:“写在前边”
&&&&&&&&&&&&&&&&&&&&&&&&&&&&&&&&&&&&&&&&&&&&
&&&&&&&&&&&&&&&&&&沙子把我们的脚印只能保留几秒钟。
——莫迪亚诺(Patrick
本书将要讲述的,是一个跟话语理论(theories
of discourse)有关的故事。两年前,我写了一本跟这个影响极大的理论有关的专著,题曰《随贝格尔号出游》。贝格尔号(HMS
Beagle),那可是当年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坐过的船呀。我斗胆盗用那个伟大的名号,仅仅是想借用它的仙气,为自己的航行弄到一张护身符。但那道臆想中的护身符并没有完全显灵:《随贝格尔号出游》虽然在其后的两年间被反复修改,但至今不敢让方家寓目。我一忽儿认为,我论证的问题要么是重要的,要么就是一钱不值的;一忽儿又认为,我的结论要么是正确的,要么就是极其荒谬的。两年来,我进退失据,左右摇摆,时而兴奋,时而沮丧,差点把自己弄成神经病或变态分子。
《随贝格尔号出游》的本意,是要绕到若许年来饱受世界各国人民高度礼赞的话语理论的背后,将它尚未觉察到的漏洞强制性地挪到明处:
事情首先进入谈论(即discourse的第一层涵义);谈论给论述(即discourse的第二层涵义)提供了惟一的合法性与可能性;论述通过繁复的运作生产出了关于某件特定事情的结论性命题;结论性命题在某种、某类、某方面权力的鼎力支持下成为饱具威慑力的话语定式(即discourse的第三层涵义)。作为特定的观念表达式,话语定式不过是意识形态的外在显形,不过是意识形态的另一个名号。意识形态在长期的文化遗传中,总会内化为人的目的无意识从而指挥我们的行动,划定我们的手足的运行疆域。……作为一个鸡生蛋抑或蛋生鸡似的难题,上述过程其实是可逆的:特定的意识形态及其存在方式即话语定式在人那里内化而成的目的无意识,反过来会赋予论述以及论述过程以特定的目的,这无疑意味着论述获得了某种隐蔽力量的授权;当此之际,被授权的论述有资格也有机会向谈论放权,使谈论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特定的眼光,以致于让谈论以这种方式而不是那种方式去直接处理、消化和打磨某件特定的事情,并将这件事情的整体或切片置于语言框架之内从而成为新一轮论述的开端。……这无疑是一个有趣的循环。这个循环是针对话语生产来说的。作为一个蛋生鸡抑或鸡生蛋似的问题,还有一个循环存在于另一个更为明显、也更容易为人察觉的地方:事情经由谈论、论述、结论性命题从而跃迁为话语定式或曰意识形态,并经由文化遗传内化为人的目的无意识,这种目的无意识肯定会在暗中支配我们生产出新一轮的事情。这个循环是针对事情生产来说的。……第一重循环提醒我们:discourse内部各层涵义之间的关系以及discourse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必须由事情来界定;第二重循环则启发我们:事情和discourse是相互造就的。……discourse与事情的相互造就是以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无疑意味着:discourse生产出了较之先前更多属人或更多非人的事情;更多属人或更多非人的事情则引发了更多的discourse
《随贝格尔号出游》将上述现象称作双重循环。这是被过于聪明的话语理论有意忽略的一个极为原始的基点;这一致命的忽略导致了话语理论自身的癌变,尽管后者依照它一贯的做派会嘴硬地说:“我有浑身的癌,可也有浑身的爱。”《随贝格尔号出游》愿意相信:只有弄清双重循环的发动机制,找到双重循环的运行基础,我们才能更真实、更准确地认识和切中(treffen)世界,才不致于被各种杂七杂八的异端邪说蒙敝了眼睛,不致于制造出大量的胡言乱语欺世盗名,才能使话语理论有一个稳固的、坚实的基础,让它在健康状态中,满面红光地为我们服务——无论是依靠discourse生产新一轮事情,还是仰仗新一轮事情生产更新一轮的话语定式(即discourse的第三重涵义,它的前两重涵义分别是叙事性谈论、论证及其过程)。
两年来,我时而认为《随贝格尔号出游》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时而又拒绝承认它完成了任务;时而认为它破解了双重循环的秘密,时而又拒绝承认它的破解。2004年5月的某一天,在我讨生活的那所大学即将拔掉的某座大楼的某间办公室里,我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用《随贝格尔号出游》提出的理论去面对某个具体的个案,在真刀真枪和实弹演习中,观察它究竟有没有解释能力、有多大的解释能力。2004年那次偶然的冲动,最终导致了本书的出现。那个冲动是不是又是一个误会?因此,本书只是《随贝格尔号出游》的小妹;作为纯粹理论著作的《随贝格尔号出游》已经拥有一幅抽象、呆板的学究面孔,本书则力图获得一个性感的腰身:水蛇腰是本书在体形方面的最高追求。
本书之所以选中长篇小说《红岩》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充任讲述对象,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话语事件。众所周知,作为著名的党史小说(林默涵语),《红岩》从创作到传播都仰仗革命话语的公开支持——尽管后者的内涵并不总是固定不变,更不是凭空生发出来的;事实上,它基于若干特定的事情的有力支撑。和其他所有话语定式相似,革命话语同样拥有一个被生产的过程,它本身就是双重循环的杰出范例。在《红岩》的写作和传播过程中,有太多的好评,也有由少集多、由少而多的诟病,再加上革命话语之内涵的不断游弋和变迁,致使这一过程不仅引发了众多新的话语行为,也生产出了更新一轮的事情:毫无疑问,《红岩》的生产与传播完好地体现了双重循环的全部过程,它因此成为了一具可以被观察、被研究、被解剖和被指指戳戳的难得标本。
为了给《随贝格尔号出游》倡导的理论提供施展拳脚的机会,本书准备响应来自双重循环内部的号召分两步走。首先,依据现存的史料,将长篇小说《红岩》吸纳的事情的本来面目(即本事)和盘托出,交待出即将走进《红岩》的那些本事的来龙去脉——我希望自己始终是在事情本身的水平上进行交待。这是本书上卷要讲述的故事。紧接着,将着力描述那些即将被吸纳的事情按照革命话语的指令,如何以变形的面孔进入语言空间,曾经真实的人物(比如江竹筠)如何变作小说中的人物(比如江雪琴),曾经真实的事情(比如“《挺进报》事件”)如何借助情节嫁接术和动作化妆术成为小说中虚构的事情,小说人物又如何被改编成舞台上、荧幕上的人物,这些人物以及围绕这些人物组建起来的虚构的事情在不同的年代和语境中怎样被评说,直到这些不同面孔的评说相互交织并最终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话语市场,在话语市场的辛勤劳作下,又导致了哪些新生的事情,新生的事情和话语市场之间又有何种相伴相生的内在关系……这个令人惊讶的过程是本书下卷将要讲述的故事。为紧密团结在《随贝格尔号出游》的周围,维护《随贝格尔号出游》的核心地位,本书最后还会谈到,支持上述过程得以发生的东西,始终是我们的愿望。
《随贝格尔号出游》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discourse和动作
/ 行为(它组成了事情)之间的关系;本书一开始就供认不讳: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陷身于某个特定的话语市场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双重循环症的感染者,我们只是从双重循环的腰部而不是头部进入了双重循环,因为那个话语市场早在我们出生之前、早在拨开乌云看见青天以远,就已经存在。作为后来者(而不是创始者),我们没有机会从双重循环的头部开始我们的人生经历:归根到底,是事情与既有的discourse在交互作用中,才生产了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睛,造就了我们即将生产事情的四肢。至为清楚的是,对《红岩》的写作、传播,对《红岩》中的人物的动作
/ 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无疑是革命话语。本书有必要预先将革命话语的内涵讲清楚,以便为其后的故事提供一个可以直接利用的起点,进而有利于本书获得一个性感的腰身。这就是看似离题千里的“引言:教育家毛泽东”的由来。我试图通过毛泽东的几个小故事,从最简化的角度,来交待(不敢说阐明)革命话语最基本的内涵。
为本书在体形方面的目的着想,此处有必要预先给出答案:革命话语就是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教育理念,它来自毛泽东对他所经历的关键事情的语言性消化,是既有的discourse(比如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与那些关键事情相婚配的产物;消化工具不偏不倚,正好是说或写,跟我们平庸的身体上各个器官之间的精密分工、协同作战恰相吻合。作为事情最小的、不可被再度拆卸与再行分解的元素,动作
/ 行为(act)在消化工具(即说或写)怀柔远人的翩翩风度中,只得跑步进入语言空间,有方向地拱入语言大厦——宛若自由运动的电子被强行归置在正负两极之间:动作
/ 行为始终是说或写劫持的对象,但它首先被绑架进叙事性谈论(即discourse的第一重涵义),和语言上下其手,趁机构成了能让谈论表达式具有充分有效性的价值。价值既是说或写与动作
/ 行为相婚媾的产物,也是谈论表达式的心肝和脾胆;没有语言和动作相婚媾而生产出的价值,谈论的及物性就不存在,它对广袤无垠的现实世界就失去了切中能力:面对始终花花绿绿、咆哮沸腾的生活之流,谈论马上就沦为中风的偏瘫老人,连这个世界的一根寒毛都无力抓取。
作为某种特定的经验事实,具有一定价值量的谈论表达式有充足的能力,为接下来的论述(即discourse的第二重涵义)提供坚定不移的有效支持,最终让论述获得了关于某个或某类事情的结论性命题;结论性命题经过社会机制的广泛选择和严格过滤,其中的少许部分有可能幸运地上升为饱具权力特征的话语定式(即discourse的第三重涵义),就像后宫中的三千佳丽只有二、三人才有机会得到万岁的宠幸——让“三千粉黛”痛失“颜色”的胖女人杨玉环不仅存在于后宫,也存在于结论性命题组成的集团军。但这是另一个漫长的故事将会讲述的内容。
任何话语定式都是权力性的语言表达式,都是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话语定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舆论,也就是曾经淹死过某个不幸寡妇的如潮唾沫。“舆论是万能的,其他一切权力形态皆导源于舆论——这个见解容易(得到)说明。军队一无用处,除非兵士相信他们为之战斗的事业……法律不能实行,除非得到普遍的尊重……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如果大多数人赞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就行不通了。根据这个理由,可以说在一切社会事务中舆论是最终的权力。”
在所有形式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版本中,毛泽东的思想经过反复拼杀、多方争斗,最终被认为是至为有效的版本,革命话语从面貌到骨髓和毛泽东的思想几乎完全等同。经过毛泽东发动的长期的教育活动,革命话语如愿以偿,终于深入到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大脑皮层;感谢心灵发酵过程坚持不懈地暗中襄助,革命话语最终作为一种特定的目的无意识坐落在每一位学员的心坎上,它像暗中的乌云,像躲在洞中的风神,像克迈拉(Chimera,希腊神话中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女怪),随时准备假借各级学员的大脑、嘴巴和运动系统,让自身得到广泛地彰显。“目的无意识的意思十分简单:在我们的交流中,在我们的对话中,在我们有目的性地生产事情的过程中,初看起来一切事情都出于我们自身的渴望,实际上这个渴望来自更高的‘事物’、更隐蔽的力量,这就是通过文化遗传早已内化为无意识的意识形态。目的无意识并不是指目的的盲目性,而是指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或完全或部分地在无意识中被意识形态当作长枪使用了,被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即话语定式当作了傀儡、木偶或拉线始终攥在意识形态手中的风筝。”因此,“一种信条或思想情感对于社会内部的团结是必要的,但要使它成为力量的源泉,就必须有大多数人对它有真诚的、深刻的感受。”必须承认,革命话语的目的无意识化出色地、精彩地、令人信服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在苍翠挺拔的歌乐山上下,在奔涌不息的长江南北和令人敬畏的华蓥山左右,作为革命话语的目的无意识的被支配者,作为乌云、风神和克迈拉的灵魂附体者,我们接下来的故事中的许多英雄人物(比如江竹筠)有充足的理由生产出一大堆可歌可泣、惹人敬佩的事情,以他们带血的动作
/ 行为体现革命话语的基本涵义。那些始终鲜活的事情,从来都是在话语定式或暗中或公开地指导下被生产出来的,人不过是事情貌似的生产者,顶多是“鸠占鹊巢”中那只看似主动有力实则无可奈何的“鸠”——它被必须要霸“占”鹊巢的本能所支配。
作为反面例证,作为这种目的无意识不那么坚定的崇奉者,我们接下来的故事中将要讲述的众多叛徒(即《红岩》中甫志高的原型),则在另一些目的无意识化了的话语定式(比如好死不如赖活、肉体是最大的真理等)的指引下,放弃了革命话语和它的目的无意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并以他们既坚定又严重变形的动作
/ 行为,充当另一些目的无意识的私生子。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最后都做了赔本的买卖,但革命话语对这些叛徒实施的严厉报复不能称作报复,而是扇向另一些目的无意识的响亮耳光——只不过需要叛徒们以肉体付帐。古往今来,耳光声响了又响,至今回声不绝——自古以来,一种目的无意识和另一种目的无意识总是处于对抗和矛盾之中,和平共处不是通常情形,相互拉扯、抱头撕咬、有条件地相互妥协以至于暂时性地握手言欢,才是基本造型。事情的生产过程(简称事情生产)如此简单,仅仅需要几个简易好记的信条,但它至为深刻地体现了革命话语内部运作的第一重循环——这是本书上卷将要讲述的故事暗中遵循的纲领。
&通过复杂、惨烈的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定的话语定式或意识形态,革命话语被处理为各级学员头脑中的目的无意识后,他们立即被配置了特定的眼光,像“奔4”电脑一样机敏和迅捷,像长有复眼的苍蝇,满眼都是敌人的投影。一切看待世界的眼光都是某种目的无意识的产物,都是各种目的无意识的基本群众和正版产品;一切眼光都曾在既定的目的无意识熬出的油脂中九蒸九煮。在无论哪种目的无意识面前,从来就不存在任何型号和任何性质的无政府主义者;在一个广袤无垠的话语市场上,从来都没有无政府主义者藏身的地盘——神经病患者除外。
歌乐山上下被革命话语生产出来的各种事情,必将在新一轮的说或写中,按照革命话语给定的方向,充任新一轮谈论表达式凝结价值的原材料,为新一轮论述、新一轮话语定式的到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话语的生产过程(简称话语生产)如此简单,仅仅需要一些满储着动作
/ 行为的事情,仅仅需要几个与之相搭配的简易好记的信条,以便它们上下其手、里通外合。但这个奇妙的过程正好体现了革命话语内部运作的第二重循环——本书下卷讲述的故事将以此为纲。
《随贝格尔号出游》早已论证过,事情生产和话语生产始终相互交织,始终在相互交织中催生出更多的对方。这是一种可以被名之为互相扩大再生产(Reciprocal
expanded reproduction)的恒久不断的过程,没有人有能力预知它的开端在何处,终结之地又在何方。但理解双重循环的关键要领仍然是动作,是事情最小的、不可被再行分解与再度拆卸的元素。设身处地地为双重循环着想,我们的故事有必要识别出两种动作:条件性动作、完成性动作。它们合在一起,刚好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所有动作;一切动作,无论是属人的还是非人的,都不自外于这两种动作。前者是后者用于消化、吸纳、凝结的对象,是后者反复经营、打磨、修理以构成谈论表达式之价值的原材料;完成性动作不偏不倚,正好是通常形态的说或写:但它需要我们的肉体出面才能得到维持——肉体才是事情生产和话语生产共同的维持会会长,尽管我们很长时间以来出于虚伪,“对身体的关心远远不够”,以为它“无关弘旨,是一堆肉,只需做到洁净即可”。
相较于条件性动作(它可能是属人的,也可能是非人的),完成性动作(它只能是属人的)无疑更为重要:前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后者总是心安理得地位居领袖的宝座,只因为后者从目的无意识那里早已获得了授权——完成性动作始终是目的无意识的形象代言者、长子或经纪人——,这个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白,它该怎样乔装打扮那些任它宰割的条件性动作,以便为寄存在谈论表达式之中的价值赋予意义倾向性,让紧接着而来的论述得出它意欲得出的结论性命题。价值的意义倾向性始终听命于特定的话语定式的最终结果,即这种话语定式在人的大脑皮层中生产出来的目的无意识——它是另一种性质的力比多、精神性的力比多,但它的功能却和性欲相等同。
价值的意义倾向性并不直接听取目的无意识的指令,它必须以完成性动作为桥梁间接接受目的无意识的旨意:像某个神龙见尾不见首的独裁者一样,目的无意识不屑于亲自召见价值的意义倾向性。它需要太监代为传旨。因此,双重循环的关键首先在说或写——完成性动作既是话语生产的直接工具,也是事情生产的间接车间。一个漫长的故事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古往今来,都是说或写通过可以想见或难以想见的“转折亲运动”,才最终生产出花花绿绿的事情,并由此构造和改造了整个世界,这个让我们哭,让我们笑,让我们为它而上吊的现实世界。
但说或写始终表征着人的愿望、来源于人的愿望:是人的愿望造就了说或写的姿势、神态和腰身,是愿望给予了说或写特定的造型与心、肝、脾、胃直到嚣张的生殖系统。愿望就是人对事情的特定态度;它诱导人的上升或下降,唆使条件性动作和完成性动作的出生或灭亡。此处要预先说明的是,作为一种特定的话语定式或意识形态,毛泽东的思想(即革命话语)的核心内容始终是反抗与斗争、富国与强民;很显然,它不过是一个弱国领袖对于民族尊严的坚定渴求——无论以何种方式、何种目的谈论毛泽东,这都是一个根本的出发点
。说或写的面貌与表情始终受制于某种特定的愿望:是旨在民族富强昌盛的梦想,构成和充当了革命话语内部双重循环现象的发动机。革命话语就是一个巨大的愿望,一个超级梦想,它既需要携带着耻辱的旧事情(比如引言将要讲到的毛泽东遇到的某些关键事情)来完成,也需要带血的新事情(比如江竹筠勇于就死)去体现。但寄存在谈论表达式之中的价值并不保证谈论的真假,只保证谈论是否有效:真实是一个几乎无法抵达的乌托邦,虽然猛一瞧,它还真算得上离我们最近的乌何有之地。愿望既是双重循环的产物,更是双重循环的中心客栈:它在骨殖深处孕育了双重循环,又在它的子宫内,为后者预支了必不可少的胚胎、具有既定方向的胚胎。愿望是人和现实世界之间惟一稳当的连接点。上苍是仁慈的,它总是愿意给我们这些内心贫弱、被苦难包围的子民或廉价或昂贵的安慰。
以更为复杂的事情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相互交织为中介,富国强民的愿望最终在轰轰烈烈的实践中(它同样以动作
/ 行为得到体现),导致了革命话语浓厚的即兴色彩:革命话语的核心内容恒定不变,围绕在核心内容周围的,始终是它随时间而来的众多变体。前者为后者提供依据,后者则致力于保证前者的活力,为前者提供实现自身的途经和手段;无论这种渴望中的活力、途经和手段是否最终导致饿殍横陈、举国大乱、经济崩溃或冤狱四起,它都是有效的,只因为它确实生产出了众多的事情。革命话语像个严厉的父亲一样十分清楚,它需要它的儿子即兴色彩,就像后者需要它,只因为这个儿子有充足的能力,为1949年10月1日以后展开的各项革命试验运动提供超级依据:“一万年太久”了,必须“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很明显,由此开出了更多的轰轰烈烈的新事情。
本书不是史学研究,但以史实为凭据;本书不是政治学研究,但以政治为靠山;本书不是文学研究,尽管看起来好像在针对文学——但也只是看起来而已。它是一个四不象。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在这个分类学十分嚣张的年月里,它究竟应该被安置在哪个盒子里。它可能是个野鬼。但如果它是个野鬼,就让它呆在一边自生自灭吧。
……我的小木船贝格尔号两年前已经返航,但真正的远行很可能才刚刚开始:我希望我的文字通俗、简洁、平易近人;我希望能讲好这个故事;我祈求被我们的先祖打磨得玲珑剔透的叙事技术帮助这本卑微的小书,让它获得它臆想中希望获得的水蛇腰;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结局如何,惟有天知道。
2006年4月10日,北京魏公村。
discourse是一个语义十分复杂的语词,仅仅将之翻译成话语是错误的【参阅许宝强《译后余话》,麦克洛斯基(D.McCloskey)等《社会科学的措辞》,中译本,三联书店,2000年,第288页;参阅章国锋《话语定式》,《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上帝》,中译本,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06页】。按照笔者的理解,“语义至为丰富的discourse至少拥有三层涵义。首先,它是言之有物的谈论。因为谈论直接面对事情,所以谈论只能是叙事性的。其次,它是建立在言之有物的谈论基础上的论述。论述属于更加抽象的领域。论述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出关于某件事情的更为抽象的结论性命题,是对某件事情做出的特定的语言性消化。最后,discourse是在各种可能的权力支撑之下的、具有某方面权力合法性的言之有物的论述即话语定式。”(参阅《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戏引自宋炜《在中山医院探宋强父亲,旁听一番训斥之言,不觉如履,念及亡父。乃记之成诗,赠宋强,并以此共勉》(未刊稿)一诗中的句子。
《红岩》的主线索之一是1947年中共地下党的秘密报纸《挺进报》在重庆创刊以及其后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遭遇。这里说《红岩》为“党史小说”没有丝毫问题。作为旁证,可以听听当年参与筹办《挺进报》的人在《红岩》刚刚出版时所做的回忆:“小说《红岩》出版了。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监狱斗争,反映了1948年到1949年一年间,重庆的革命和反革命在最后决战时期的斗争事迹。它像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一书一样,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当我读到书中成岗等同志办《挺进报》的那些章节,特别是读到江姐和成岗等同志被捕后在狱中英勇斗争的事迹时,我不禁回忆起过去在重庆进行的地下革命斗争,也想起了《挺进报》,想起了共同办《挺进报》的那些亲密的战友江竹筠、陈然、刘国鋕等同志。和这些革命先烈在一起工作的—段经历,是值得我永远纪念的;他们的崇高革命品质,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吴子见《回忆&&/span&挺进报&及战友们》,《中国青年》,1962年第8期)
参阅王明《中共50年》,东方出版社,2004年;参阅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2004年等。尽管两人在谈及毛泽东时,大体上都是从毛泽东如何反对苏联版马克思主义即共产国际的指示处着眼,但这正好为我们观察毛泽东的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线索。
关于事情的最小元素是动作或行为,可参阅T.帕森斯(T.Parsons)《社会行动的结构》,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48页。
此处的价值和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价值没有任何相似性,和哲学上的价值完全不同,也和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毫无共同之处。在索绪尔那里,语词的价值由语词在系统中充任的角色来量度;哲学中的价值大致上指生活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它和人的终极归宿有关,与生活、生存的意义相联;政治经济学上的价值按照马克思的定义,是指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此处的价值,特指谈论表达式中凝结的动作,特指动作如何与迎候它的语言空间打成一片、抱成一团,却不必考虑动作在目的无意识的要求下如何被凝结,也不考虑动作和语言发生怎样的关系、怎样发生关系(参阅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在本书中,事情始终是指发生在这个属人的世界上的事情,它是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所谓经验事实,就是事情被语言所消化,经验事实是被写出来或被说出来的事情整体或事情片断;所谓价值量,是指谈论所吸纳的事情的多少。无论是经验事实还是价值量,其基本单位都是动作
/ 行为(参阅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在《话语的秩序》中,福柯说,在任何社会里,话语一旦产生,即刻就会受到若干程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这些程序的作用,在于防范它的权力和危险,把握不可预料的事件。不管福柯接下来的论旨为何,就这几句自成系统的论述而言,福柯最多说对了一半。没有人比福柯更明白,不是discourse‘产生之后’才受到‘控制’和‘筛选’,而是在说与写用张牙舞爪的姿势凝结条件性动作以形成discourse的初始性价值的当口,完成性动作已经先在地受到了意识形态的驱遣、支配和调控,已经预先受到了目的无意识不同程度的骚扰;‘产生之后’受到‘控制’和‘筛选’,只能是再度的‘控制’和‘筛选’——尽管两次‘控制’和‘筛选’有重合的部分。”(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参阅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罗素(Bertrand
Russell)《权力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97页。但罗素也知道,上述言论“仅仅是一半真理”,因为这样说忽略了形成舆论的力量(同上)。从罗素的论述看得出来,他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我们早已揭示出的双重循环现象,只是他从不直接言及话语生产和事情生产而已。
李泽厚曾经较为概括性地论述过毛泽东的思想以及它同其他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诸多教义之间的对比,也点明了为什么毛泽东的思想最终会一支独秀的原因(参阅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122-208页)。
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罗素《权力论》,第109页。
参阅本书“引言:教育家毛泽东”。
参阅敬文东《失败的偶像·瞪眼的意识形态》,花城出版社,2003年。
本书为了叙事的方便,有意颠倒了拙著《随贝格尔号出游》所规定的双重循环的顺序。但这不会影响《随贝格尔号出游》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的正确或错误。
参阅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参阅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刘春《简史》,祝勇主编《一个人的排行榜——中国优秀散文(1977-2002)》,春风文艺出版物,2003年,第361页。
“完成性动作具有鲜明的即时性:它一旦完成了一次谈话或一个文本的建设与生产,这次谈话如何被后来的其他‘说’所‘说’,这个文本如何被后起的其他‘写’所‘写’,已经和它没有太大的干系。完成性动作的即时性深刻地意味着,说与写除了可以主动生产discourse,充当条件性动作的挑选机或凝结剂,也有可能是另一个完成性动作生产另一个discourse的原料、砖石与泥瓦;任何一个即时发生的完成性动作只在构建一个特定的discourse时,才具有完成性动作对于一个discourse所应该具有的那种品性,除此之外的任何时刻,它都是原料、砖石和泥瓦,都是条件性动作,是已经发生了的、给定了的条件性动作,即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
奥斯汀(J.L.Austin)和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认为,世界是由事实组成的,斯特劳森(P.F.Strawson)则认为由事物组成,但陈嘉映认为世界是由事情组成的(参阅陈嘉映《事物、事实、论证》《泠风集》,东方出版社,2001年)。《随贝格尔号出游》同意陈嘉映的看法。但《随贝格尔号出游》认为,事情可以分解为动作
/ 行为,动作
/ 行为才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因此,本书在说到世界时,其实就是说到了事情和动作 /
行为。三者是一回事。
Xin Haonian先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直接导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复辟,并以此为线索去解读毛泽东的思想(参阅Xin
Haonian,Which is the New
China——Distinguishing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Blue Sky Publishing
House,1999)。这样的观点不仅太过简单,而且不符合事实,就更不用说Xin
Haonian在字里行间掺杂了太多意气用事的东西。
对这种梦想的分析的一般方法和遵从的句法可以参阅赵汀阳《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跨文化对话》年刊18辑(2006年)。
所谓愿望,就是人对特定事情的态度,是基于某种给定的目的无意识对特定事情的消化,是对特定事情的结论性判定,而另一方面,从愿望出发,又能生产出新一轮的事情(参阅敬文东《随贝格尔号出游》,未刊稿)。所以我们说愿望“既是双重循环的产物,更是双重循环的中心客栈”。
本书所谓的有效,仅仅是指话语生产或事情生产的有效,即能够让这些生产发生,而不是指必须生产一个正当的话语或一件正当的事情。另一个问题必须在此得到说明。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论述过毛泽东的思想在漫长的演变中具有即兴色彩,只是在他们看来,即兴色彩来源于毛泽东的个人权欲(参阅高文谦《晚年周恩来》,香港明镜出版社,2002年)。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毛泽东的核心思想依然是富国强民【参阅斯图尔特·施拉姆(Stuart
P.Schram)《毛泽东的思想》,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98-224页)。
关于现代分类学对于学术分层的重要性的论述,请参阅敬文东《那些实在难缠的问题》,《粤海风》,2005年第6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人物的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