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监测站工作11年有物业上岗证证的工人能否晋级职称已经通过环保部门批准为技术员有聘书但工资不对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最全】环境监测站年度工作总结13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江苏环保厅
江苏省环保厅
现在的位置:
&-&&&-&&&-&&
环境监测工作通讯2011年10月
发布时间:&&&字体大小:
该项工作历时7个多月,从4月1日全面启动,至10月31日顺利结束。期间,环保部门累计出动监测人员2万多人次,获取63.7万个有效监测数据,解译卫星图片428张。根据环保部要求,上报国家各类监测分析数据1.5万余个、日报168期、周报24期。同时,汇总省水利、气象部门及科研机构监测数据,编制上报太湖蓝藻监测预警日报214期,为落实调水引流、蓝藻打捞、控源截污及湖泛预警等综合治太措施、确保太湖安全度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月份太湖蓝藻监测预警情况
10月份以来(截止10月20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卫星遥感影像共计监测到太湖蓝藻水华现象10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次,最大水华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4.4%。沿湖6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稳定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水源地藻类密度平均值同比下降39.1%,湖体巡测藻类密度同比上升48.3%(注:2011年度湖体巡测藻类密度结果为浮标站监测统计数据)。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截至10月31日,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全面完成2011年太湖、阳澄湖蓝藻预警工作。全年太湖蓝藻监测预警214天、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190天;分别报出太湖、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日报214期、190期,太湖蓝藻监测预警综合信息报134期。为蓝藻防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11月后太湖、阳澄湖将进入枯水期,苏州站将加强枯水期水质波动的监测预警。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0月12日上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国际节能环保协会Edward Clarence Smith先生到宿迁市考察调研。Smith先生在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民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听取了宿迁站基本情况的简单介绍,参观了大型仪器实验室,实地查看了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等仪器的运行维护,充分了解了该站实验室管理和监测能力建设等情况。
——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全面总结和交流《“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全省环境监测综合分析水平,2011年10月26日,省环境监测中心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交流会。省环境监测中心张宁红主任、黄卫副主任,以及各省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分管综合分析工作的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等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张宁红主任在会上首先通报了我省在全国“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评选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全国15个一等奖和25个二等奖中,江苏省省级报告书和南京市报告书获一等奖,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4市报告书获二等奖。张宁红主任对全省各市、县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是环境监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全省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高度重视,一要充分认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综合分析成果对环境管理的“引导、支撑、警示、激励”作用;二要创新思路,开拓思维,加大综合分析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力度;三要以综合分析工作为抓手,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在推进新时期环境监测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交流会上,各省辖市结合“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对综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综合分析工作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最后,黄卫副主任作会议总结,从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和创新方式等三个方面强调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的编制要领,并对下一步如何做好全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10月26至27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在昆山组织召开了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及江苏省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研讨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以及苏州、扬州、连云港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组听取了各子课题负责人对课题进展情况的汇报及下一步课题研究进度的安排。专家组认为通过水专项课题的研究,梳理了我国现阶段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构建了适合国情、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又具有先进性的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涵盖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技术、指标、评价、物质以及网络等各环节,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组同时研讨了江苏省在开展自动监测绩效调研的基础上制订的水质、大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江苏省对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建议。专家组还参观了昆山市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成果。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质量部 史啸勇
为进一步提高“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的时效性,保证验收监测质量,防范监测风险,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10月21日组织各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常州溧阳召开全省验收监测风险点识别与防范措施研讨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有关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重点探讨了验收监测中的风险问题,具体针对项目工艺工况、偷排漏排、危废处理、卫生防护距离、环境管理检查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为防范“三同时”验收监测风险提出了针对性措施。省环境监测中心郑鲁民副主任在会上提出四点要求: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验收监测工作,加强风险意识防范;2、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案、报告的专家会审制度,细审查严把关,提升监测报告质量;3、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4、监测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项目部 胡玲
10月14日-15日,《苏州市“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规划》研讨会暨全市环境监测站长座谈会在苏州市吴中区召开。苏州市环保局刘文保副局长、袁士明处长,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层以上干部、五市四区监测站站长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苏州市中心站介绍了《苏州市环境监测“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传达了全省环境监测站长座谈会精神。各市环境监测站长针对“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交流了各地的特色、亮点工作。苏州市中心站张仁泉站长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并就全面完成2011年度环境监测工作目标和重点监测任务进行了部署。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处要求全市环境监测系统要咬定年初工作目标不放松,全面完成任务,为环境管理需求做好服务,高标准做好“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规划编制和环境监测现代化研究工作。
刘文保副局长充分肯定了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环境监测工作要准确把握新形势,努力克服“人员少、任务重、问题多、难度大”的现实压力,在监测工作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争先创优,高平台、高目标探索环境监测现代化发展路径,一如既往地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好技术支撑,并全面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争取开好头,布好局。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环境监测站长座谈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积极推进全市环境监测重点工作有序高效落实,10月14日-15日,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召开了全市环境监测站长座谈会,全市监测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传达了全省环境监测站长座谈会议精神,全面分析总结了全市上半年监测工作形势,部署了下半年全市环境监测重点工作,各市(县)、区监测站交流了上半年特色工作,无锡市站各主要管理科室分别通报了全市环境监测专项工作开展情况,会议并就全市环境监测工作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太湖的环境状况。这次会议对推动无锡市下半年环境监测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监测工作,探讨环境监测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泰州市环保局于10月11日组织召开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座谈会。各县(市、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监测站长、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徐兵副局长肯定了“十一五”全市环境监测工作成绩,就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工作如何服务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泰州市中心站介绍了《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泰州市“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相关内容,传达了全省环境监测站长座谈会会议精神。各县(市、区)环保局分管局长和监测站长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议。
最后,田军局长肯定了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并结合全市环境监测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肯定成绩,找准差距,准确把握环境监测工作新形势。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环境监测工作定位。三是抢抓机遇,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揽月湾是滆湖沿江高速以北的湖区,是重要的生态风景区,也是常州的对外窗口。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近年来常州市对揽月湾实施了生态清淤和入湖河流截污等措施。对比生态治理前后水质情况可以发现,揽月湾湖区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均有显著好转,水质类别由劣Ⅴ类改善为Ⅳ类;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分别削减61%、39%、79%、37%;富营养化等级由中度富营养改善为轻度富营养,藻密度削减69%,湖区基本无蓝藻水华现象。常州市下一步计划采取生态修复与生态调控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为水质实现Ⅲ类水功能区目标努力。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为不断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城市环境安全,2011年10月21日,受江苏省环保厅委托,南京市环保局在江北化工园区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苏南片区环境应急演练。演练当天,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派出由站领导带队的7人应急监测小组,配备水质、空气流动车,携带便携式傅立叶红外仪等先进设备,及时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用精准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为污染物的处置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本次演练,检验了环境管理部门、化工园区及企业对于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了协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锻炼了各级应急救援队伍,有效提升了联防联控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0月13日,常熟市政府主办了2011常熟市水上搜救暨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处置应急演练。这次主题为“关爱生命,珍爱环境,共建绿色平安港口”的演练由常熟市水上搜救中心、常熟市环保局承办,旨在检验长江常熟水域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和搜救能力,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水上搜救和污染防控的能力。常熟市环境监测站积极参与演练,应急监测技术人员在站长带领下,迅速出动应急监测车,对模拟事故现场的油污污染水域及周边水域进行取样监测,及时提供数据,为指挥中心快速处理事故提供依据。此次演练展示了常熟站应急反应体系建设的水平,锻炼了应急监测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常熟市环境监测站
为进一步提升海门市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海门市政府于10月19日在未通知任何相关单位的情况下在临江新区的英力科技公司内组织的一次应急演练。10月19日下午,临江新区的英力科技公司内浓烟滚滚,警报声响起,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及时展开自救,并报110。海门市环境监测站在接警后15分钟内赶到现场,领取《应急救援任务单》,开展现场监测采样,并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领导。海门市站的快速反应和熟练的现场操作获得了市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
——海门市环境监测站
2011年10月19日,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模拟拉运有机化工原料的罐装车发生翻车事故,造成部分有机物泄漏进入路旁河流,可能对事发地下游20公里外的取水口造成威胁的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演习。
“污染事故”发生后, 3辆装备齐全的环境应急监测车迅速到达演练现场,应急人员及车辆立即进入事故现场进行监测。本次演练活动以水污染事件为例,演练内容主要包括:环保部门内部环境监测应急任务的下达和应急监测工作终止程序的合理性;应急监测方案编制和应急监测报告编写的科学性;应急监测准备和应急监测工作程序的规范性;监测盲样分析数据的准确性。通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检验和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做到迅速、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0月19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在常州溧阳成功承办2011年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技术培训班,培训为期三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江苏省各市县环境监测站共14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概论、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及技术要求、验收监测相关新标准、规范的宣贯及标准的选用,并选择水泥厂作为典型行业,就生产工艺、治理措施及工艺,结合现场实地勘察进行了培训。与会代表还就验收监测风险点评估及掌控风险措施进行了激烈讨论。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对提高江苏省从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做好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及竣工验收监测工作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10月25日至10月26日,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在南京举办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培训班。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张宁红主任亲临现场并讲话。本期培训班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分析测试中心、南京理工大学、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前来授课,重点实验室的技术骨干及江苏省各市、县站的同行参加了学习。此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有:二噁英分析技术和进展、多溴联苯醚的研究进展、水中典型异味物质的感官检验及GC/MS分析方法、环境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环境介质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对普及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动向,提高全省环境监测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监测水平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为更好地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2011年,南京市正式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该项工作是南京首次试点监测农村环境质量,内容包括1个村庄河流和2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每年监测一次,2个农村空气监测点每年监测两次、每次连续监测5天,15个农村地区土壤点每年监测一次。工作中还将对农村水、空气和土壤的主要污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根据国家环保部“2011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派出的专家检查组一行4人,于10月19日-20日对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监督核查”。本次检查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样品采集规范性、实验室分析、监测方法、人员持证情况等工作全过程,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通过现场查看、台账查阅、听取汇报等方式,检查组对南京市站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南京市国控地表水监测站点能够优化选址,同时需进一步加强标准物质的规范管理。此次检查对于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核查程序具有积极意义。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运粮河是镇江市区的主要河流之一,为切实推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河流长期稳定达标,2011年9月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镇江市环境监察支队以及润州区环保局开展了运粮河水质和污染现状专项调查工作。调查内容主要为通过对运粮河的全河段进行加密布点监测,同时对沿河的污染源、支流影响、管网和闸站建设等多方面的水质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监测,结合河流的流速、流量等水文特征调查,分析沿程的水质变化规律和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编制了运粮河水质状况专项调查工作报告。该站在10月18日的镇江市环保局环境质量月度分析会议上,领导进行了专题工作汇报。局领导对监测站本次调查工作充分肯定,并要求镇江站进一步调查暴雨天气泵站溢流等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上报镇江市政府,为镇江市开展运粮河的后续整治提供技术依据。
——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日前,由欧盟相关机构组织的国际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公布,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在本次发光菌和大型溞的生物毒性国际比对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了进一步加快国际接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提升和检验生物监测能力,常州市站于2011年5月参加了由欧盟组织的国际实验室之间的生物毒性测试比对。
近年来,常州市站将参加国内外能力验证、国际比对计划作为提升监测能力、提高数据可靠性、加强质保体系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该站积极寻求国际同行认可、提升可信度与知名度的重要措施。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根据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申请,按照《江苏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程序》要求,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持证上岗考核组,于2011年10月27-28日对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人员进行了持证上岗考核。
此次常州市站共申请了59人310项操作考核,考核组经过考查后,对其中的120项进行了考核,考核率约达到40%,考核内容为基本操作技能考试、样品测试;考核形式包括盲样考核、实样测试、现场操作演示、现场提问、查看报告、查看自认定考核材料等。除1人因为离岗未参加考核外,其余的58人均通过了考核组各种形式的考核。
虽然常州市站重视持证上岗考核工作,组织周密,应考人员取得了优良成绩。但也存在本身自认定考核、上岗证操作考核规范的不具体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将努力改善。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为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运行维护水平及空气质量综合分析能力,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共3人于10月19日至20日参加了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在上海举办的2011年沪台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交流会。
此次交流会由来自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的张顺钦及黄欣俊主讲,内容主要包括台湾空气品质监测现况;台湾空气监测品质保证制度;空气品质监测站选址作业;空气品质监测分析方法(日夜、季节、周);空气品质综合分析实例(沙尘个案、河川扬尘、隧道监测);臭氧计算方式及主成分分析实例等。课间参与本次交流会的各地同行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通过此次交流,常州市站空气自动监测技术人员对台湾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数据综合分析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今后深入开展空气自动监测运维、质量管理及综合分析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为提高全省监测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做好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及竣工验收监测工作,2011年10月19日—21日,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技术培训”在常州溧阳举行,13个省辖市及各级地方区、县(市)的环境监测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省中心邀请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验收监测室敬红副主任为学员讲解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概论,并介绍了总站项目竣工验收的流程以及环保验收监测室主要职责。本次培训,着重明确了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及技术要求,对三同时验收监测相关新标准、规范进行了宣贯,讲解了标准的正确选用,并选择水泥厂这个典型行业,从生产工艺、治理措施及工艺,结合现场到江苏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勘察进行实地培训。
培训结束后,省中心组织13个省辖市监测人员参加了验收监测风险点评估及掌控风险措施研讨座谈会,会上各省辖市监测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验收监测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点、风险点,为进一步做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成品油储、运、销过程中挥发损失的油气是大气污染物VOC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照江苏省要求,2012年12月底前,我省沿江8市要全面完成油气治理工作,因此,作为常州市“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全市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是今年环保的重点工作之一,年初,常州市环保局就开始布置全市加油站、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为了响应省、市号召,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于今年年初着手进行油气回收监测项目的开发,认真学习国家标准,调研和购置仪器设备,并主动到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学习油气回收监测技术, 6月底基本具备油气回收监测能力。10月12日,对中石油常州藻江便利加油站进行了油气回收治理改造验收监测,经监测,该加油站密闭性、液阻及气液比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常州市站已率先走出了油气回收监测的第一步,这也是常州市实施“蓝天工程”,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一步。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2011年10月16-20日,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蔡焕兴、副主任章建宁和生物生态室主任徐东炯等人赴广州暨南大学、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江西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和武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重点实验室的调研工作,并就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等相关问题与各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
此次交流学习,为常州站即将建设的水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和滆湖生态观测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尤其在重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等方面。这对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促进环境监测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按照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上岗操作考核通知要求,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1年10月26日到28日接受了专家组的现场考核,考核形式包括盲样测试、实样测试、现场操作演示、现场提问、查看报告、查看自认定考核等。该站本次共有22人申请了103项253项次的考核,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考核,专家组认为我站考核操作较为规范,结果均准确有效,考核全部合格。通过本次考核,使该站监测技术人员(尤其是新上岗人员)更加深了对监测技术规范的学习和理解。
——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随着泰州市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原来的声环境监测点位已经不能满足监管要求,为了更准确、科学掌握泰州市市区噪声现状,根据苏环监[2011]67号《关于开展噪声监测点位调整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和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监测网格总数优化调整为147个;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位调整为41个,监测路段更具代表性,覆盖道路总长度达到85.6公里。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达到9个,覆盖了1~4类功能区。通过此次优化调整,功能区划更为合理、更符合泰州市“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目前,调整方案已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审核待批。
——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由于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在总量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等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为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国控源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总站统字[号)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关于印发&2011年度江苏省国控重点污染源质量核查抽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2011年10月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综合科、监测科和总工办三科室联合完成了对南通市6个县区国控重点污染源现场抽测工作。共抽测企业10家,其中包括2家废气重点源、4家废水重点源和4家污水处理厂。现场抽测项目包括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废气流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以及自动在线监控设备盲样考核。
通过此项工作将进一步提高南通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水平,确保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质量,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根据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申请,按照《江苏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程序》要求,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持证上岗考核组,于2011年10月25-26日对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人员进行了持证上岗考核。考核内容为现场采样、监测及实验室基本操作考核、样品测试;考核形式包括盲样考核、实样测试、现场操作演示、现场提问、查看监测报告和记录、查看自认定考核材料等。
考核组认为: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所有项目的自认定考核,现场抽查,基本符合认定方式要求。
此次持证上岗考核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周密,监测人员积极参加,认真准备,应考人员取得了优良成绩。
——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9月份以来,徐州市群众对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投诉增多,尤其夜间噪声扰民现象特别突出。对此,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领导高度重视,抽调精干工作人员协助徐州市环境监察部门对全市城区建筑施工噪声进行调查监测。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监测,摸清了全市城区18家建筑施工单位、35幢在建楼房的噪声排放情况,发现有7家单位违反建筑施工原则,存在夜间噪声扰民现象,为市监察部门及时执法、有效地解决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好评。
——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按照国家及江苏省要求,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10月完成了市区环境质量功能区噪声点位调整工作,此次点位布设原则为按照城区各类功能区面积比例确定,点位设置兼顾行政区划分。连云港市现噪声功能区划共划分有4类功能区,由于城市发展及城市建设规划的调整,原来的8个老点位代表性不强,目前我站重新布设10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在1类区、2类区各布设3个点位,在3类区、4类区各布设2个点位,其中2个测点在海州区, 2个测点在连云区,1个测点在经济开发区,5个测点在面积最大的新浦区,基本能反映“十二五”期间连云港市建成区各类功能区环境噪声特点。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按照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要求,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1年10月17日开展近岸海域海水监测工作。
此次监测任务主要涉及连云港近岸14个站位。其中连云港市站完成12个,赣榆县站和灌云县站各完成1个。按省中心对海水例行监测项目的要求,本次例行监测项目有:水温、盐度、pH、悬浮物、溶解氧、石油类、COD 、BOD 、氨氮、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铜、铅、镉、砷、锌、粪大肠菌群数、叶绿素a、细菌总数,监测结果将于近日上报省中心。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环境监测是环保系统的“110”指挥中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灌南县环境监测站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工作职能,将环境监测归纳为“4+1监测”(“4”代表四项人工监测,“1”代表一项在线监测),分别是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排污收费监测、委托性监测和自动在线监测,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模式和环境监测、监察联运机制,充分发挥了环境监测指挥中心作用,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创新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为使环境监测无缝隙、全覆盖,灌南县环境监测站实行了“一二三”监督监测模式。“一”是对重点河流断面、城镇污水处理厂实行每天采样监测一次;“二”是对排水不进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污染源实行每两天采样监测一次;“三”是对排水进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污染源实行每三天采样监测一次。同时,加大错时监测力度,不定期开展夜间和节假日监督性监测,按照“超标即应急”的工作要求,即时将监测情况通报局办公室,确保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保证各类污染源达标排放。
二是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流程。按照环境监测工作职责,灌南县环境监测站逐项编制了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图。如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流程图、监测采样化验工作流程图和环境在线监测工作流程图等。各项工作按照流程精细化运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推动环境监测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为环保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是创新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为形象反映全县重点污染源废水水质情况和全县环境质量情况,灌南县环境监测站根据环境监督性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编制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曲线图”,将监测结果用更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是创新在线监测数据日报制度。充分发挥在线监测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每天将全县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整理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分管负责领导和主要负责领导签署批办,并转交局办公室,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了在线监测数据不出问题。
——灌南县环境监测站
10月是收获的季节,也催生了山芋制粉非法生产的势头。赣榆县环境监测站抓紧时机,认真落实县委会议要求,对相邻的苏鲁跨界河流监测断面、境内主要河道、饮用水源地以及该县欢墩、班庄镇等19个重点相关水域开展布点监控,进行了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项目监测,及时掌握了监测信息,为赣榆县搞好“三小”(即小淀粉、小塑料颗粒以及小化肥加工户)整治工作和巩固整治成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赣榆县环境监测站
近两年宝应县环境监测站陆续新进了一批人员,新进人员占全站人员总数近40%。该站为了促进全站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将实施三个“一”人才工程,即打造一支学术带头人队伍、一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后备人才队伍。日前,该项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已落到实处:一是根据技术水平、能力确定各级人才梯队的人员;二是按照专长、兴趣,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实施双向选择,每名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带2-4名后备人才,促进后备人才尽快成长。此项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将该站现有技术人员组成有机的人才梯队,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成长机制,为该站人才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9月中下旬,江阴市多家污水处理厂向江阴市环境监测站咨询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和内容。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同时配合江阴市环保局开展的污水处理厂星级评定工作,该站开展了污水处理厂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活动。
该站从污水处理厂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对全市污水处理厂实验室的摸底调查,编制了《污水处理厂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指南》。污水处理厂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实验室用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人员要求、检测能力、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实验用水、玻璃器皿、环境条件、原始记录及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此建设活动为企业自愿行为,该站主要负责指导建设和服务企业,不强制完成,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已有多家污水处理厂积极响应、主动落实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
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全市污水处理厂实验室的分析技术能力,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污水处理厂管理和环境保护各项要求,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江阴市环境监测站
为切实做好2011年度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实验室比对监测和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迎接南通市站对海门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的抽测。海门市站认真开展比对监测工作,按国家要求对全市10个国控重点源的在线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从前3个季度的监测结果来看,合格率达100%。10月11日,南通市站选取海门市2家废水、1家废气企业作为国控重点污染源代表企业开展抽测考核,考核范围涉及现场资料查看、在线仪器和现场样品比对,经评审结果合格。海门市站严把比对监测关,及时把监测情况上报相关部门,确保在线监测仪器真实反映企业的排污状况,为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海门市环境监测站
海门市于1997年起开始创建噪声达标区工作,现已在城区范围内建成14.6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其中一类噪声达标区2个,二类噪声达标区1个,三类噪声达标区1个。
根据噪声达标区两年一度的复测要求,海门市环境监测站于日前完成了噪声达标区的复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海门城区一类居住区区域环境噪声Leq均值分别为昼间54.3分贝、52.7分贝,夜间43.8分贝、42.8分贝;二类混合区区域环境噪声Leq均值为昼间55.4分贝,夜间45.2分贝;三类工业区区域环境噪声Leq均值为昼间60.6分贝,夜间49.7分贝。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城区达标区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均达到相应标准。
监测结果说明海门市噪声达标区经过多年的巩固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城区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态,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海门市环境监测站
近日,由盐城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考核组对阜宁县站进行了自动监测工作监督检查与考核。
考核组对阜宁县灌溉渠马河洞水质自动站和城南阜中空气自动站的系统运行情况、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联网和传输、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与考核,并对空气站现场实施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盲样测试。考核结果表明:阜宁县自动站运行维护管理规范,仪器设备运行良好,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数据传输及时有效,管理制度健全,技术人员操作规范,盲样测试结果准确。
这次考核,对规范监测人员操作、保证数据质量、严格质量管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充分发挥阜宁县水质自动站和空气自动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有深远意义。
——阜宁县环境监测站
随着东台市城市规模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2007年的噪声、空气测点监测方案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东台市环境监测站按照相关监测规范,对环境噪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点位进行调整和优化。新方案主要做了如下调整:一,经初步筛选以及现场核查,最终确定东台市区域环境噪声测点111个,代表网格面积计27.75平方公里;二,对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后共设置7个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三,根据东台市市区建成区及道路现状,选取目前已建成的且在城市规划中的主次交通干线,对东台市道路交通噪声测点进行调整,对照现有道路交通噪声测点增加了火车站西侧站前路监测路段;四,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调整为3个。新方案的实施将更全面、更科学地监测东台市声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
——东台市环境监测站
近期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领导对东台市环境监测站的大气自动站进行考核,检查组仔细对空气自动站的运行情况、质控措施、采样系统、PM10采样气密性、现场标气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开展了SO2和NO标气考核,同时核查了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监测数据的有效完整性。检查组对东台县站的空气自动监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东台县站质量保证措施有效,仪器运转良好,标气考核合格,数据准确度高。本次考核对提高该站大气自动监测水平,及时掌握大气自动站的运行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台市环境监测站
姜堰市环境监测站安排人员积极参加姜堰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专题行动。从10月17号开始,站执法人员分3组昼夜监守在秸秆焚烧第一线,通过落实责任、宣传发动、现场处罚、紧急灭火等手段全面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确保公路交通安全。实施疏堵并举,大力推进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成型煤、秸秆发酵制沼气等多种综合利用措施,使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安排了空气自动站监测人员对禁烧期间的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及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报局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
——姜堰市环境监测站
开展农村连片整治验收监测工作
近期,姜堰市环境监测站积极配合2010年度姜堰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验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白米、娄庄等两个乡镇6套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验收。现场检查了污水处理装置运转状况,并对处理设施的进口、出口分别取样化验,为验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姜堰市环境监测站
为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防止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通州环境监测站近期开展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饮用水源环境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对潜在污染事故源和饮用水源等敏感水域的环境监管。对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造纸、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尾矿库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重点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二是强化水质监测。监测中一旦发现水质超标,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三是严格排查环境隐患,确保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的环境风险,对存在重大隐患、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风险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理和整改,防患未然。四是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五是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评估工作,及时整改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扎实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认真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升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通州区环境监测站
为切实加大对涉铅企业存在问题的整治力度,靖江市环保局确定了全市13家涉铅企业作为首批重点整治对象。监测站认真落实环保局要求,经过合理安排周末部署,于十月中旬开展对13家涉铅企业全面监测工作。对企业周边可能涉及到的水质、大气和土壤等环境要素均采取了规范化高密度的采样监测,对企业污染现状、排污口设施、废物处置和污染物采样现场均拍照存档。目前,对13家涉铅企业的专项整治监测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靖江市环境监测站
为有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按照年初制定的质量体系内审计划,东海县环境监测站于10月19日至21日组织内审员对质量体系覆盖的所有科室进行了全要素的审核。审核组严格按照评审准则及站内部质量体系相关文件展开审核工作,重点检查了环境条件、检测设备管理、检测人员的资质、技能和知识、抽样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检测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是否定期对设备进行量值溯源等。针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该站将认真梳理,积极整改,跟踪验证,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管理及工作等方面的质量,同时按要求对内审结果提交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东海县环境监测站
东海县环境监测站协同监察局、管理科于10月12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环保专项行动暗访检查,针对辖区内环境特点和2011年专项行动重点工作,对全县今年以来重复信访、工业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等污染大户进行排查,以查点查面、查事查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暗访。先进行现场采样检查,听取企业环保人员的介绍,提出检查意见,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坚持从重、从严、从快的处理原则,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东海县环境监测站
自国家标准化站标准发布后,张家港市环境监测站每年对照标准,自查不足,逐步完善,尤其在仪器方面每年投入,今年购买了尚缺的备用降水采样仪和应急方面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等。在今年江苏省环保厅提出达国标要求后,张家港市站立即做出工作安排,进一步自查并分头准备申请材料。待发布具体验收方法后,张家港市站准备迎检方案,对照验收方法与标准自查并准备支撑材料,进一步完善申请材料, 10月底已向江苏省环保厅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提出了验收申请,力争第一批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
——张家港市环境监测站
近日,建湖县召开建设全面小康指标监测分析会议。县委领导要求各监测责任部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严格按照省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的目标值,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小康指标统计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客观、全面、真实。二是要抓好各项指标达标工作,巩固好已达标指标,监测好动态指标,对未达标指标要迅速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指标监测分析,加强协调配合,实行指标包干负责,确保指标达标。三是要按要求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整理,迅速完善小康指标基础资料台帐,确保顺利通过全面小康达标验收。
——建湖县环境监测站
为进一步优化江苏省空气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完善全省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系统,推进省“蓝天工程”相关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2011年10月10日,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于红霞、总工刘建琳、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宁红及相关技术人员赴北京大学就相关工作开展交流。
会上,于红霞副厅长、刘建琳总工,就江苏省空气自动监测、灰霾污染监测及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与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及相关教授交换了意见。
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了《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及蓝天工程子课题2《江苏省沿江重点城市空气复合污染状况研究及灰霾污染来源初步分析》、子课题4《南京市VOCS强化观测与来源分析》的阶段工作及研究成果,唐孝炎院士对上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灰霾监测布点等研究内容提出了宝贵建议。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在南京市科协组织举办的“南京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奖活动中,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大技术人员踊跃参与、积极投稿,共提交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22篇。经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委会评审,杨丽莉、赫元萍等同志撰写的《气象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的四乙基铅》等5篇论文获“南京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优秀奖”。南京市站技术人员将再接再厉,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为构建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学术研讨与交流,促进环境监测科技进步,推进转型发展,2011年10月25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十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北海召开,来自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共15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会议。魏复盛院士、中科院王子健研究员、刘建国研究员及总站王业耀副站长就“重金属的污染危害及防治”、“环境监测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本次会上,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共提交26篇论文参与交流,有22篇论文入选大会学术论文集,其中“环境空气细粒子PM2.5中六价铬的采样和分析”一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充分体现了南京市站的综合技术水平及科研能力。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0月12日,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邀请了多位科研院所及环境监测领域的专家对生态课题《洪泽湖湿地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生态修复》,从课题目标的可操作性、可考核性、准确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评审。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答辩、讨论、质疑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将达到国内同类型研究的先进水平,使对洪泽湖湖泊污染重金属状况的综合评价更加完整、科学,防治对策更加具体和实用,从而达到保护该地区水质,促进其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具有超前性和积极的示范意义。
——淮安市环境监测站
2011年淮海经济区环境科技论坛于10月19-21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召开,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的18个会员单位参加了此次论坛。盐城市选送的《盐城市亭湖区盐海社区环境保护状况及防治对策》等13篇论文在在大会学术论坛上交流,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其中10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提交的论文数量之多、获奖率之高,名列各会员单位之首。该论坛的持续举办,为各会员单位的监测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全二维气相-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研究江苏连云港堆沟化工园区空气中有机物浓度及种类分布》课题,日前已被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立项并获10万元资金资助。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摸清化工园区大气污染的规律和性质,为进一步改善化工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0月14日,常州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苏南地区河网典型河段氨氮污染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专家论证会。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了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实施、下阶段打算等内容。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方案编制规范,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全面,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
该课题旨在通过氮污染现状调查、氨氮形成转化机理分析,说清京杭运河常州段氮迁移转化特征,提出氮污染控制对策,开展有效性评估。为科学合理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水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近日,由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的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石英微天平结合分子印迹技术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应用研究”(SS08052)通过了苏州市科技局组织的验收。来自中科院纳米所、南开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市环保局领导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在听取课题组汇报、查阅项目资料和现场检查后,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废水中重金属动态监测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定期监测的需求,研发了基于分子印迹和高灵敏度石英微天平技术相结合的重金属实时检测技术。该技术以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物(螯合物)作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检测目标,与传统的以检测离子为印迹模板的方式比较,有效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验收组认为,该技术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并建议尽快将该技术实用化、装备定型化、量产化,并投入监测实际工作。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1年10月,苏州市站申报的《苏州市环境监测现代化相关问题研究》被苏州市环保局批准列入苏州市2011年环保科研计划(苏环计字〔2011〕21号文),并由市环保局给予专项科研经费支持。该项目拟通过对苏州市环境监测现状、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存在的主要差距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监测体系,明确近期和长期发展方向,建立环境监测现代化指标体系,排定建设重点目标和任务。通过相关问题的研究,为《苏州市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提供专项支撑。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日前,阜宁县环境监测站申报的科研课题《高浊度地表水中氨氮测定预处理方法研究》顺利通过省环境监测中心审核并立项。该课题从实际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出发,主要针对存在水质混浊现象的河流,以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为主线,拟定方案,对氨氮分析中多种预处理方法进行逐一比较、优化组合,选择处理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高浊度水氨氮分析预处理方法,该课题研究将为氨氮测定如何消除浊度干扰提供依据。该课题申请省资助资金2万元,拟于2012年6月完成。该课题的成功立项,填补了该站多年来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空白,推动了该站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东台市环境监测站高度重视监测科研工作,鼓励职工投身环保课题研究、撰写科技论文等科研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近期第二十三届淮海经济区环境科技信息网论文评选中东台县站的《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方法研究》获得一等奖。
——东台市环境监测站
2011年10月9日,江苏省污水处理设施效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暨分析仪器验收会在无锡召开。
此次,江苏省污水处理设施效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给无锡新区环境监测中心配备了COD消解仪、PH计、垂直振荡器等近十万元的仪器设备,提升了无锡新区环境监测中心的硬件实力。同时,帮助他们拓展了苯系物等有机分析项目,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江苏省污水处理设施效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近日,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二噁英实验室装修工程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成为江苏省首个二噁英监测中心。环境保护部二噁英分析专家刘爱民主任认为泰州市站二噁英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尘埃粒子等控制条件均达到二噁英检验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参加验收。
——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二噁英污染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为扩展无锡市对于二噁英的监测能力,更加全面的保护市民身体健康,加强对垃圾禁烧厂的监管,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今年着手开展二噁英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丁建清站长、黄勇顺书记和顾征帆站长带相关人员赴宁波环境监测中心、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实地考察。就实验室布局、装修注意事项、采样设备、前处理设施、检测用大型磁质谱和人员培训等内容进行广泛调研。目前在新建站房的设计中已进行了相应的场地规划,下阶段将开展仪器设备的详细调研。建成后,无锡市站将成为江苏省继泰州市站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后的第三个具备二噁英测试能力的环境监测站。
——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1年“加强市区灰霾监测体系建设”被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以此为契机,全面建设灰霾监测能力,完善灰霾监测网络。在国控南门子站、市监测站子站增加了激光雷达、微波幅射计、NOy分析仪、在线数码相机、在线离子色谱仪、汞分析仪、浊度计、PM1等监测设备,经过运行调试,已正式投入使用,具备了超级站的监测能力。另外,在7个灰霾常规站安装了能见度仪,在所有国控评价点安装了PM2.5分析仪。初步建立了包括2个超级站和7个常规站,以主城区为重点、多层次的城市区域灰霾监测网络。同时建成了灰霾数据交换与发布平台,并探索开展空气质量数值预报。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苏州工业园区第四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工作已于近日全部顺利完成,共涉及10家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15台。
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前期通过与企业沟通,认真部署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规范和要求;期间对安装联网及验收工作加强监督,并给予技术指导;后期还将进一步监督企业加强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自动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升环境管理的水平。
——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1年10月13日,昆山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昆山市阳澄湖蓝藻监测监控平台一期项目”验收会。由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苏州市环境信息中心专家及昆山市监察、气象、水利、环保、自来水集团等部门代表组成的验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进行了有关情况询问、资料查阅和讨论,观看了平台操作及运行。验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组充分肯定了该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整合环保、气象、水利、供水等相关职能部门数据,建成的蓝藻监测监控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对阳澄湖昆山水域水质动态监控、分析及预警能力,对阳澄湖蓝藻的监测和预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同时希望蓝藻平台正式投入运行之后,不断深入预警模型的探索和研究,加强监控平台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建成的监控平台长效、规范运行,为环境管理及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昆山市环境监测站
2011年10月1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党建工作三方共建协议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协议中确定了三方党建工作联系点的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及活动主要计划等,确保党建工作联系点活动落到实处,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丰收”。监测总站验收室敬红主任、甘肃省站连兵站长、省监测中心张宁红主任等参加了签字仪式。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10月21日下午,由镇江市委宣传部、市纪委领导组成的考评组在镇江市环保局纪委书记唐国义、纪检监察室主任彭景志的陪同下,检查验收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党务公开示范点”创建工作。考评组听取了站该站“党务公开示范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进行了群众问卷调查,并认真查看了党务公开台账资料。考评组认为该站党务公开工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符合镇江市“党务公开示范点”检查验收标准;同时希望该站注意总结经验和不足,充分发挥“党务公开示范点”的带头作用。该站将以此次“党务公开示范点”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开机制,通过坚持党务公开,促进党建工作水平再创新高。
——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以党务公开带动站务公开,通过对 “三重一大”事务公开,调动了单位职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打造和谐单位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被确认为“市级机关党务公开示范点”。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苏州市级机关工委为纪念建党90周年,弘扬先进、激励典型,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以自己身边的党员群体或个人为写作对象,以体现党员群体或个人立足岗位,立党为公、勤勉忘我、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先锋精神的真人真事为对象”的“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征文活动。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经过党支部组织,报送了4篇征文。10月8日,苏州市级机关工委公布评选结果,苏州站《努力践行先进性&平凡岗位结硕果—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秦宏兵》、《创先争优瞄一流&爱岗敬业作表率—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心分析室主任顾海东》分别获得征文活动一等奖和三等奖,名列各报送单位的前列。两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描绘了环境监测战线上优秀共产党员的身影,抒发了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向往之情,展示环境监测人员高尚的工作和生活情操。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加强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近期,东海县环境监测站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东海县站走访了全县部分企业,了解各企业对环保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情况的反映,征求企业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采取各项措施,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环保队伍形象,全面提升环保行风建设水平。
——东海县环境监测站
技术支持:江苏省环境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 邮编:210036 电子邮件:xxz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业上岗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