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离居民区你离我有多远呢合格

巢湖日报社多媒体报刊
第13版:大合肥·关注
&&&&&&&&&&
社区食堂离普通居民有多远?
&&&&当前,包河区望湖街道望湖社区、蜀山区三里庵街道飞虹社区、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畅园社区等,正在探索建立社区老年食堂和专为辖区高龄不便老人服务的配餐点,这一惠民举措受到许多家庭的欢迎。&&&&社区食堂能否进行广泛推广?社区食堂距离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还有多远?记者深入采访发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食堂的发展潜力巨大。&&&&社区食堂成就服务品牌&&&&12日中午11:30,循着饭香,记者走进包河区望湖街道望湖社区食堂,这里已经有近20位居民围坐在餐桌边就餐。食堂售卖窗口有居民正在刷卡买饭,外边还有居民正陆续赶来。&&&&望湖社区食堂的面积不大,一共摆放着9张桌子,大约可以容纳40人同时用餐。食堂内干净整洁,桌椅、地面一尘不染。挂在墙上的价格牌显示,一荤一炒一素一汤价格为8元,一荤两炒一素一汤为10元,两荤两炒一素一汤12元。&&&&退休老人江焜是社区食堂的“忠实粉丝”。他说,“一个人在家做饭不方便,就是‘糊’着吃。有时候老朋友们来看我,我也把他们带来,大家都说这个食堂办得好,味道很可口,而且干净卫生,吃着放心。”&&&&“社区食堂从去年9月份开张至今,已经办理就餐卡400多张。”望湖社区党支部委员王栋介绍,目前,每天中午都有近百人前来就餐,社区食堂已经成为最受居民欢迎的一个社区服务品牌。&&&&社会需求明显发展潜力大&&&&望湖社区食堂目前运行非常成功,为全市各地开了个好头。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畅园社区食堂是以政企合作形式开办在一栋楼上,一份有荤有素有汤的午餐8元;蜀山区三里庵街道在没有场地、人员、资金的情况下,也因地制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办配餐点,聘请社工专为辖区高龄不便老人进行配送餐上门服务。&&&&当前,我市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建立社区食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食堂装修已完成,可以容纳约150人同时就餐,服务对象主要是滨湖世纪社区居民。目前,社区正在为食堂的经营模式进行最后的探讨。&&&&对社区食堂建设进行过深入调研的市政协委员胡传朵说,随着我市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意味着社区食堂发展潜力巨大。胡传朵建议,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同步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时设置老年餐厅,对社区兴办老年餐厅和提供老年送餐服务给予政策补贴。鼓励社区利用现有场所自办社区食堂,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等服务。&&&&王栋建议,社区食堂在正常运转的同时,也需要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单位、企业送餐等形式搞活经营模式,以社会化运营来保障居民服务。&&&&项俐&刘标
版权所有 (C)
巢湖在线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政新办备06032号
热线电话:>>>>>>信息内容【字体:
中午吃什么? “白领食堂”离我们有多远
&&&&简要内容:就在小周和同事为吃饭地点头疼的时候,供职于某航空售票公司的李婷婷也同样在为午饭头疼。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在开发区三大街附近工作的白领,几乎每个人都在为午餐发愁,有的人开始怀念大学校园的食堂。
金港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施铁刚
  午餐质量得讲究
  金港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目前正为包括天津港、金融街人民银行、天津工业大学在内的4万多人供餐。“企业越来越愿意为员工的工作餐花钱。”金港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施铁刚告诉记者,虽然2008年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但是很多企业却非常愿意在提高员工工作餐的质量上面花钱,很多公司老总在和他们接触的时候,都表示让员工吃好,才能让企业更具有凝聚力。
  比如天津港五公司,以前公司一直没有食堂,员工吃饭都是外送的盒饭,和从食堂现打出来的饭菜一比较,盒饭的味道肯定不好,所有的菜品挤压在一起容易串味。不久前,五公司把原来的一个大仓库改造成了员工食堂,让员工们可以吃上好吃又新鲜的工作餐。而神华码头,则直接将员工的用餐标准提高到了每人14块钱,并通过公司补贴的形式,保证了这14块都用于员工的饭菜上。
  现在,金港滨的中央厨房每天会做30多个菜品,然后根据各个企业的需要,由专车配送到分餐点,分餐点可以根据当天的情况,对饭菜进行简单的加工。而在生产线上的员工,就可以直接送盒饭过去。公司设有专门的盒饭配送点,一些车队、货代公司都从这里订餐。一般情况下都是二三十盒。
  “白领食堂”是趋势
  施铁刚说,餐饮行业里不进则退,现在的餐饮企业都在探索新的工作餐模式,金港滨也已经在进行中式快餐连锁的尝试,并把老客户――天津港一公司的食堂当做了“试验田”。现在食堂已经改造成为一个U字形的“美食街”,里面除了可以吃普通的工作餐外,还可以吃上麻辣烫等小吃,就连加州牛肉面也在里面开设了窗口。
  今后,在写字楼比较聚集的地方,可以开设一个“白领食堂”,里面除了从中央食堂分拨的配餐外,还可以引进几家比较受大众欢迎的快餐店。让白领们的午餐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余璐)&&&&&&&&[下一页]&&&&[末页]&&&&
选择页数12
来源:每日新报 编辑:羽骐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天津分社网络中心 京ICP00006号 〖〗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最新播报:
食堂酱菜不合格 湖南师大附中再被点名
红网长沙8月12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张莹 实习生
万晓)孩子在学校吃得是否健康安全,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事。8月11日,省食药监局通报了2014年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抽样检验的情况,并披露一批不合格食品名单。这份名单中,长沙医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多所学校在列。
今年5月以来,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省教育厅等部门对全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抽查了42个学校食堂、66家学校周边的食杂店,278批次产品中有41批次不合格,占总数的14.7%。
6月20日,湖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对学校食堂进行突击检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两所学校的食堂分别查出1个批次不合格食品。
问题较为突出的食品包括肉及肉制品、调味品、糕点食品等等。被抽检的粮食加工品、蔬菜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等均为合格。
根据情况通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食堂的散装酱卤鸭翅,大肠菌群超标。长沙医学院一食堂的自制橙汁,菌落总数超标。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食堂使用的酱腌菜“小米辣”,生产厂家为云南省通海县酱菜厂,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此外,醴陵市一中周边“青云食品店”出售的“步步为赢乡里味鸭腿”、岳阳市岳阳楼区民族职业学院周边“王飞超市”出售的“步步为赢柴火干”,也有批次被检查出山梨酸超标或菌落总数超标。
就在上周,长沙市食安办通报了“2014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情况”。今年3月的抽检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食堂的水果派菌落总数是国家标准上限的300倍,雅礼中学食堂的荷花卷霉菌超标。
[责任编辑:我国合格的导盲犬仅有50多条 导盲犬离我们有多远?-上海频道-东方网
> 滚动新闻
保护视力色:
我国合格的导盲犬仅有50多条 导盲犬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星
  人犬理想比率是100:1
  作为全国最大的导盲犬培训基地,大连导盲犬基地成立6年来成功训导了32条专业导盲犬,咨询与申请者却达近10万。并非所有视障者都适合并需要使用导盲犬,符合条件者从申请到领到导盲犬需要一至三年不等。
  用黑布蒙上双眼,任由导盲犬领着走,看着简单,却不是谁都能做。
  回到基地,之前和记者聊了一上午的训导员马广舜递过来套在导盲犬史努比脖子上的导盲鞍和P字链,说:“你试试看。”
  记者闭上双眼,拉起导盲鞍,瞬间没了安全感。史努比走了起来,只是一如寻常地笔直走着,后面的我却跟得极不自然,时不时还会下意识地弓起腰,试图让身子离史努比更近一些。就这样踉踉跄跄了十几米,马广舜终于看不下去了,喊停。
  “你原本看得见,现在一下子看不见了肯定不适应,而且你对手里的导盲犬也缺乏信任感,所以没法放开走。如果盲人想申请导盲犬,我们就需要他们有独立定向行走的能力。如果牵着导盲犬的盲人像你一样走不动道儿,那他们并不适合来申请导盲犬。”
  虽然成立年头不算长,但大连导盲犬基地却吸引了近10万视力障碍者的咨询与申请。根据国际导盲犬联盟的评估,视障者与导盲犬的理想比率为100:1。从小喜欢狗狗的80后姑娘由芳秋自成立之初便在基地扎根。她告诉记者,并非所有视障者都适合并需要使用导盲犬,除了需要具备行走及定向能力,还要看他们是否有明确的就业及社交需求:“每天来电话和网上咨询的人很多,但经过我们的初步筛选和审核,现在在我们这排号申请导盲犬的大约有近千人。对于这些申请者,我们会派训导员带着导盲犬上门,考察并了解对方的情况和工作、家庭环境,看看是不是适合用导盲犬。如果合适,就让他们进行体检,体检合格者再让他们按照申请时间的先后,分批来基地和毕业的导盲犬进行共同训练,最终选定合适的‘搭档’。照我们目前的‘出产’速度,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从申请到领到导盲犬可能需要一至三年不等。”
  目前基地内“在训”的有70多条犬,品种除了拉布拉多犬,还有黄金猎犬(俗称金毛)。它们之中,除了爱心人士捐助的以外,基本都是通过基地购买的几条种犬繁殖的。这不,金毛露娜这两天就是大家的头号保护对象,因为它已经怀上了二胎,还有一个月左右就将生产。露娜第一窝生了足足6条狗宝宝。
  原以为繁育的小狗越多越好,殊不知基地上下都在为这些新生命的后路发愁:“要培养导盲犬,需要在幼犬两个月大时把它们送到寄养家庭进行一年左右的社会化、家庭化培育。毕竟导盲犬最终是要跟人打交道,所以在它们的成长初期,需要让它们学会与人建立起互相依恋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基地不提供资金支持,所有费用由寄养家庭承担。当幼犬在寄养家庭生活一年后,我们才能把它们接回基地接受正规的专业训练。
  基地成立之初,来申请当寄养家庭的人很多。可新鲜感过后,乐于当临时志愿者的人已越来越少,“有的人中途弃养,我们只能重新找寄养家庭,还有些人一年后舍不得把狗送回基地,我们更要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基地办公室主任王燕告诉记者,她们办公室里几乎人人家里都有狗,但大家还是做好了当“养父母”的准备。光靠内部人士,实力始终有限,“马上就会有3窝狗会出生,至少十五六条。2个多月后正好是元旦加春节,寄养家庭更不容易找。希望一些有能力的爱心人士,看到报道后能与我们联系。”
  除了给幼犬找寄养家庭,经费,是大连导盲犬基地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身为基地主任兼创始人,今年48岁的王靖宇被外界称为“中国导盲犬之父”。
  不过,这个“父亲”可真不好当。
  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王靖宇从电视上看见一批导盲犬带着国外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唯独中国选手没有,便决心要培养中国人自己的导盲犬。作为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王靖宇在中心内建起了导盲犬基地,自费从各地买来犬只进行繁育和培养。为此,他投入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并卖掉了一套住房。如今,基地每年的支出在130万元以上,平均下来每只导盲犬的培养成本大约在12万-15万元。作为公益组织,基地靠每年几十万到上百万元的爱心捐款生存,除此以外,便是大连市政府许诺的“每成功培养一只导盲犬”所给予的6万元补贴。
  中午时分,王燕接到一个电话,便匆匆放下碗筷从学校食堂一路跑回了基地。原来,是快递公司送狗粮来了。40包30斤重的狗粮,堆在基地门前,如同小山一般。它们是几位领走了导盲犬的盲人共同出资捐赠的。“看上去挺多的吧?其实也就够70条狗吃上一个月。这还算吃得省的,同样品种的狗,家养的每个月至少要吃上一包。一包200多元,你算算基地光狗粮一个月得花多少钱。然后还有20多个员工的工资。现在有11个训导员,他们每个月也就2000元左右的工资。有的人抱着一腔对狗狗的热情来这里,干了没多久就走了,所以我们基地始终在招人。”王燕说。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离我有多远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