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 么会说茅台邹开良简介是茅台的儿子?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多方确认,原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9月8日在贵州一家医院去世。据@经邦济民 了解,袁仁国是8月26日因突发脑溢血入院治疗。  贵阳市某殡仪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袁仁国的遗体现停放在殡仪馆,暂未火化,遗体是从贵州省某监狱运来的。  有相关情况的接近人士还告诉记者,火化后,袁仁国的骨灰将送回家乡并举行告别仪式。    公开资料显示,袁仁国,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贵州仁怀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74年4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  2021年9月23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袁仁国受贿案,对被告人袁仁国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袁仁国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导 读   2018年5月,一场临时的深夜会议宣布茅台换帅,“袁仁国时代”结束了,坊间猜测诸多;一年后,靴子落地,袁仁国被双开。    ▲袁仁国 资料图  茅台厂里酿酒的工人成千上万,自1951年建厂以来,能从一线制酒工人走到董事长职位的只有袁仁国一个。  2019年5月22日,这位“传奇”厂长因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一年前他从茅台集团董事长的位置,突然调任贵州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出事”的消息就满天飞,如今靴子落地。  根据贵州省纪委监委的调查,袁仁国任茅台董事长期间,利用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进行政治攀附,捞取政治资本;大搞权权、权钱交易,大肆为不法经销商违规从事茅台酒经营提供便利;大搞“家族式腐败”;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非法获取巨额利益;大搞权色、钱色交易。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涉嫌受贿犯罪。  一代“传奇”厂长最终被“双开”,亦是茅台首位未能“善终”的董事长。    ▲袁仁国 资料图   ■ 榜样已成“禁忌”   袁仁国名字在茅台镇无人不知,但现在这三个字,似乎正变成一个不可言说的“禁忌”。   2018年12月12日,记者在茅台镇1915广场上跟几个已经退休的茅台员工聊天,当提起“袁仁国”的那一瞬间,李饶的脸色瞬间严肃起来。   袁仁国从茅台集团董事长一职离开后有多种说法,但茅台官方并没有明确的信息,这让一些人猜测,他可能出事了。   茅台员工顾顺直言:“老袁是个厉害的人。”   对于很多茅台厂的工人来说,茅台这些年效益好,工人福利好,全靠他。只要能改善大家的待遇,工人似乎对领导犯错有更高的包容度,末了,顾顺感慨:“新时代了,功不能抵过”。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中国,又逢山西朔州毒酒案,整个白酒行业岌岌可危,袁仁国临危受命,担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茅台”)总经理,带领茅台扛过金融危机,并顺利上市。   上市后,茅台营业额节节攀升,利润猛增,股价亦从发行价的31.39元涨到最高时的792.25元,成长为A股独领风骚的“股王”。   2013年,即袁仁国全面接管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茅台集团”)后的两年,茅台一举超过霸占白酒龙头20多年的五粮液,成为行业的新霸主。    ▲茅台集团包装大楼   在顾顺眼里,茅台之所以成为今日的“明星”茅台,老袁要领“头等功”,而这亦是记者从茅台酒厂员工口中得到最多的答案。   袁仁国在员工口中从“榜样”变成“禁忌”,2018年5月3日是一条分界线,那天晚上茅台集团干部大会突然召开,袁仁国也参加了这次临时会议,原本,他已经订好了去澳大利亚考察的机票,会一直开到23点多才结束,之后李保芳接替袁仁国,任茅台集团董事长。   李保芳身兼五职,担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贵州茅台董事长、总经理(代行),茅台的“袁仁国时代”戛然而止。   在袁仁国离任的半年时间里,茅台酒厂正逐步去除他留下的痕迹。多名茅台员工向市界证实,以前酒厂正门到厂区道路两旁的酒文化墙上,有两本巨大的书本雕塑,一本是袁仁国写的《醉美茅台》,另一本是袁仁国、钱文忠等合编的《红色茅台》。   记者探访时发现,上述书本雕塑已经不复存在。文化墙上的书本雕塑有《茅台颂》《漫步国酒文化》《走近国酒茅台》《国酒茅台史画》《金奖之旅》,没有一本是袁仁国所著。   那个茅台镇上无人不知的袁仁国,正归于沉寂,他曾服务43年的茅台酒厂亦在匆忙扫除他的痕迹。    ▲ 茅台酒厂外的酒文化雕塑   ■ 从普通工人起步   时光倒回43年,袁仁国远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他成为茅台的当家人。   那时,年轻的袁仁国还是仁怀县(市)中枢镇的一名知青,只有19岁。1956年,袁仁国出生在距茅台镇25公里外的茅坝镇。镇上的赵先生回忆,“他们家条件不错,有6个小孩,袁仁国排行老二”。   记者从多名熟悉袁家的人处得知,袁仁国的父亲曾在仁怀县(市)政府任职,一家人很早就搬去了仁怀,由于当时年代特殊,袁仁国在父亲的庇护下得以接受教育,并在1973年完成了高中学业。   毕业后,袁仁国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紧挨仁怀市区的中枢镇当知青。多年后,袁仁国对那段记忆依旧印象深刻,“我们从中枢镇城里挑粪到生产队,八九里崎岖山路,担子压得两个肩膀都红肿不堪,脱了好几层皮。”   父亲看不了袁仁国受罪,于是托当时在茅台酒厂做副厂长的旧识邹开良,将儿子介绍到茅台酒厂工作。彼时,茅台酒厂是国营企业,福利待遇较好,工人大多是茅台镇本地人,袁仁国一个外地人能进入茅台酒厂实属不易。    ▲酒厂车间   刚进酒厂,袁仁国从最基础的制酒做起。跟袁仁国同时期进厂的王先告诉记者,因为茅台酒特殊的酿造工艺,制酒非常辛苦,从下沙开始,润粮、蒸粮、摊晾、入窖,要反复经历9次,工人每天人均要搬运近5000公斤的东西。尤其是摊晾环节,工人们要用铁锹把滚烫的高粱迅速摊开,脚经常被烫得通红。   王先回忆,袁仁国跟其他老老实实干活的工人不一样,他非常“聪明”,跟在老师傅后面问东问西,跟他们打成一片。时任茅台酒厂厂长季克良有时下厂房,袁仁国同样抓住机会请教,“很会表现自己。”   勤学好问的袁仁国很快引起厂长季克良的注意,并得到“聪明,文字功底也不错”的评价。1978年恢复高考,袁仁国报考贵州工学院(现贵州大学)没过分数线,只能留在酒厂工作。   因为季克良的赏识,1983年,袁仁国还是如愿去贵州工学院进修,当时茅台为了培养人才,选拔了一批员工去贵州工学院脱产学习,袁仁国名列其中。根据茅台集团官方记录,每个学生每年的培训费用是8千元至2万元,而当时人们工资普遍不足百元。   在季克良的安排下,袁仁国历经制酒、制曲车间工人,供销科科员,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三车间主任、支部书记、厂长助理等岗位。季克良评价袁仁国有干劲、有闯劲,在多个岗位的轮换中得到锻炼,能力迅速增长。   一个茅台酒厂人尽皆知的例子是,1989年,茅台顶着“国酒”的光环参与国家一级企业评选时却意外落选。袁仁国得知这个消息后毛遂自荐:“我就不信,就这么让人打发了!让我去趟北京,我要试试。”   得到批准后,袁仁国直奔北京,向评委讲述了三个多小时。最终他以“日本、欧洲技术多先进,茅台却谁也模仿不了。这说明,茅台的标准比国际标准更高,世界上只有一家茅台”为理由,为茅台赢得了参评国家一级企业的资格。回厂后,袁仁国担任“上等级办公室”主任,为即将到来的评选工作全力准备。   1991年,国家一级企业的牌子如愿挂在了茅台酒厂的大门上。同年,袁仁国升任茅台酒厂副厂长、党委委员,踏入茅台管理层行列。    ▲贵州茅台酒厂,传统工艺酿造的国酒  ■ 营销“敢死队”   步入管理层后,袁仁国“好学”的一面隐去,“狠”的一面显露出来。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余威犹在,一向不愁卖的茅台,陷入“滞销”危机。当年前两个季度的销售量加起来不足700吨,只达到了全年销售计划的30%。   已在茅台集团副总经理的职位上安稳度日的袁仁国,再次跳出来担纲茅台酒的销售大任,出任贵州茅台总经理。   上任后,袁仁国立即在酒厂广发“英雄帖”,组建一支包括他在内的18人营销“敢死队”,去完成剩下70%的销售任务。袁仁国下死命令“我不问过程,要的只是结果。我给你们的时间是两个月。记住,只有两个月。”   一名熟悉“敢死队”的退休员工告诉记者,非常时期,袁仁国要求“敢死队”采取非常手段。“敢死队”在各地举办白酒研讨会、订货会和名家诗会,席间袁仁国豪爽地把30年、50年、80年的陈酿茅台拿出来敬经销商。   价格不菲且难以买到的陈酿茅台征服了经销商的味蕾,为茅台打开销路打下基础,袁仁国也借此跟经销商搞好关系。   袁仁国曾回忆,那时他把各地糖酒公司的负责人请到了自己家里,又亲自下厨张罗了一桌丰盛菜肴。饭桌上,他举起酒杯:“今天我请大家喝的是杯患难酒,希望各位能帮助茅台酒渡过这个难关,够朋友的干了这杯。”   强力的非常手段,效果明显,1998年年底,茅台如期完成2000吨的销售任务,全年销售比上年增长13%,创下当时茅台历史最好的销售业绩。   重庆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袁仁国对经销商很热情,就算当上厂长,我们去茅台镇基本都可以见到他,他招待我们喝酒吃饭,不会甩牌子(摆架子),为人不错”。      ▲ 茅台镇上的彩虹桥   袁仁国确实经常流连在各种饭局,他曾经的一位邻居告诉记者,“袁仁国很少在家,就算到家也是很晚,有时碰到会闻到他身上的酒气。”袁仁国自称:“从1978年开始,每顿饭都喝上三两茅台,天天如此,喝过的茅台酒恐怕也有两吨了”。   在袁仁国的觥筹交错中,经销商逐渐成为茅台的编外生力军,助推茅台酒销售一路走高。2011年底,一瓶飞天(五星)茅台的零售价一度突破2000元,还经常出现有价无货的状况。   据一位有十多年炒茅台酒经验的当地人透露,茅台涨价最疯狂的时候,茅台一瓶难求,需要打通茅台高层的关系,才能拿到买茅台的批条,“拿到批条,到厂里提货,一转手就是翻倍的价格,拿到批条就等于拿到钱”。   记者从当地的经销商获悉,李保芳上任后,“袁仁国时代”的茅台批条全部作废,任何人无法直接从厂里提货,就连茅台酒厂的员工也不例外。   2012年,茅台酒几乎炒到历史最高峰,然而随着八项规定的出台,依靠公务消费的茅台遭受重创,经销商纷纷抛售茅台酒,飞天茅台的价格一路狂跌至800元一瓶。   年底的茅台经销商大会上,袁仁国再次出狠招,他要求经销商“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不能低于1519元/瓶,谁低价卖酒取缔谁,毫不含糊。”   袁仁国还要求经销商回去必须要开微博,每天必须要在微博上宣传茅台,对于在网络上攻击茅台的声音要反击,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茅台酒得以稳住价格。      ▲ 国酒文化城内有关袁仁国的展牌   ■ 传奇帝国建立   因为白酒行业特点,经销商至关重要。   自袁仁国时代开始,一直到新任董事长李保芳上任,茅台掌门人最重要一件事,就是梳理经销商的名单。    ▲ 李保芳   这需要高超技巧。一方面要为经销商留足利润空间,让马儿奔跑,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避免经销商拥兵自重,携渠道以令酒厂。   在茅台发展最快的2001年-2017年间,袁仁国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经销网。恰到好处的恩威并施,不仅让经销商大军与茅台利益紧紧捆绑,与此同时,经销商大军也如同遍布全国的管道,将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茅台小镇。   事实证明,经销商也是此后茅台问题高发区。   深谙营销之道的袁仁国,会讲故事,也懂理论。他摈弃了前任董事长季国良的思路,将茅台引向了“奢侈品”路线,这种理念的转变,成功让酒桌一箱箱茅台,变成了巴黎LV店里的一款款包包。   袁仁国曾总结出工程营销、文化营销等“九个营销”的理论,“坚持九个营销”的横幅至今被挂在茅台酒厂包装车间的门口。   “文笔不错”的袁仁国,还写下多部著作,包括《最美茅台》《茅台地理说》《茅台论道》等,为茅台卖力宣传,中国知网还收录了他关于茅台的120篇学术论文。   不过,九个营销理论变成茅台庞大的经销网,这是乔洪的功劳。2000年,乔洪从贵州省轻工业厅副厅长的位置“空降”到贵州茅台,担任总经理,主抓销售工作。   “空降”的乔洪起初并不受待见,袁仁国依旧被认为是茅台集团董事长的“接班人”。然而,在省轻工业主管酒水行业的乔洪显然更懂市场策略,他到任后,继续开拓市场,在全国大规模铺设专卖店,并主张开发不同层次的系列酒。   军人出身的乔洪,还带领茅台为机关、团体和知名人士定制专用产品,为党政军部门和大企业封坛窖藏茅台酒。      ▲ 茅台酒窖藏库   茅台很快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2006年茅台的销售额达到62亿元,是乔洪到任时销售额9.8亿元的7倍有余。乔洪带来的业绩改善,逐渐赢得集团上下的认可,成为袁仁国争夺茅台集团董事长的“头号”竞争对手。   袁乔二人关系不睦亦成为公开的“秘密”,曾有经销商表示,“在中国只要是做酒的,没人不知道(他们)有矛盾。”   2007年,茅台集团时任董事长季克良已经67岁,早过了退休的年龄,茅台集团屡屡传出换帅的传言,袁乔二人暗中较劲达到顶峰。   这一年4月,乔洪遭人举报,被贵州省纪委的人员带走,随后被“双规”。11月前后乔洪因涉嫌受贿而被捕,具体是指他在2002年茅台奖励经销商赴韩国看世界杯的活动中受贿300万元。   2010年,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乔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一年后,季克良退位,袁仁国顺利做上茅台集团董事长。    ▲ 茅台集团正门   ■ 财富背后的高危群体   茅台的成长故事,爱马仕、LV们都不敢想。   2001年,贵州茅台在A股上市时,营收、净利还不及五粮液的1/3。但是,仅仅4年之后,茅台就将五粮液甩在身后。   到2017年,贵州茅台实现了582亿元的营收,较2001年增长了35倍,净利润290亿元,较2001年增长了84倍。   现在,茅台几乎每天都可以实现王健林眼中的一个“小目标”。   袁仁国掌舵的茅台集团,保持高速发展,股价一路飙升,市值超过帝亚吉欧,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酒厂。茅台集团2018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522.42亿元,同比增长23.07%,日益接近千亿营收的目标。   提出千亿营收目标的袁仁国,无缘亲自带领茅台实现。   2018年12月10日,《财经》援引贵州当地人士称,“袁仁国目前还没有被采取强制措施,对其涉及的问题仍在查,他的“问题多了去了”。袁仁国卸任后,茅台高层大换血,他的多位“身边人”落”。   日进亿金的茅台面对汹涌的财富洪流,出问题似乎是不可以避免的。在中国,也没有哪一种商品能像茅台这样,和一个企业家、一名官员的职业生涯如此紧密。   在2012之前,占据政府采购高达30%销量的茅台,曾“醉”倒了众多官员。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河南2018年查出的一名副厅级干部李新中,认定的578万元受贿金额中,有236万元是茅台酒,重量近1吨。   贵州茅台近年多位高管落马,案情也多与经销商问题相关。   记者了解到,就在袁仁国离任的一个多月后,2018年6月24日,贵州省纪委披露了茅台集团原党委委员、贵州茅台原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谭定华涉嫌严重违纪的消息。      ▲ 茅台酒厂的历届领导   对比年薪不到80万元的袁仁国,谭定华收受的财务金额高达3460万元,另有200克金条一根。谭定华的生财之路非常简单,跟茅台酒相关的酒瓶、高粱,随便哪一项,都可以让自己顺利超过80万年薪。   茅台的造富传奇让不少官员也铤而走险。   据公开信息,六盘水曾查处专门利用茅台牟利的两名官员。一位是公安交通管理局原政委赵福军,另一位是钟山原常委兼副局长郭锐,市场上一瓶难求的茅台,成为灰色利益渠道,前者收受茅台酒后直接转卖,后者是转卖茅台酒批条。      ▲贵州贵阳,酒博会上的茅台酒厂参展区排队购买茅台酒   另外一起案件更具典型性。2018年12月20日,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受贿、贪污、内幕交易案一审开庭,检方指控其受贿4870多万元,内幕交易累计成交金额4.9亿元。王晓光2006年在遵义任职,一直到2017年。茅台镇正是在遵义辖区。   《廉政瞭望》杂志披露,王晓光爱喝酒,且只喝年份茅台,每当有酒局,王晓光都会吩咐下属,多给他备一箱酒带走。日积月累,好酒堆积如山,于是王晓光在贵阳开了四家名酒专卖店,交给家人打理,他则负责货源。落马前的半年内,王晓光夫人将上百瓶名酒倒入下水道。  2021年9月23日上午,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袁仁国受贿案,对被告人袁仁国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袁仁国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经审理查明:1994年至2018年,被告人袁仁国先后利用担任贵州省茅台酒厂副厂长、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获得茅台酒经销权、分户经销、增加茅台酒供应量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129亿余元。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袁仁国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鉴于袁仁国受贿2050万元系未遂;其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绝大部分受贿犯罪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受贿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依法可以对其从轻处罚。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来源
仕道、市界、财经、廉政瞭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等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3-12-22 11:18:44
}
2021年9月23日上午,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袁仁国受贿案,被告人受贿1.129亿元,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件事件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大多都是国家又抓了个巨贪,拍手称快。就在第二天9月24日下午2点30分,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了丁雄军为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在随后召开的董事会会议选举其为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正式确定了丁董事长职位。这届股东会股东们又住进了茅台大酒店,丁董事长挨个房间拜访股东。榕树投资董事长崔总感慨道:股东文化又回来了。现场董事长给股东的茅台酒逐一签字,但斌也到现场。事后微博感慨,其中有瓶茅台在股改现场请当时的七位领导签字,但七位中的四位已经被抓了。就像韩国的总统是高危行业,在中国证监会主席、足协主席包括现在的茅台董事长都是比较烫手的岗位。很多股民用巴菲特的话“傻子”都能干好的企业来形容茅台,但我们仔细剖析,茅台在汾酒、五粮液的夹击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酒茅台”,同时成为世界白酒第一股。也不是所谓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其中袁仁国在茅台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双轨制”也为后来腐败埋下了伏笔。袁仁国的功与过了解茅台也必然不能错过袁仁国担任负责人这段历史,1998年袁仁国登上茅台总经理位置到2018年5月6日被宣布卸任由李保芳接任,两周后茅台方面宣布袁被“双开”。前后20年,茅台从年产量不到700吨到同年市值破万亿,期间创造了一个个销售奇迹。通过梳理这段历史,我们对茅台如何建立全国经销商渠道,如何打造国酒茅台,如何成为白酒第一股会有更深刻的认识。1956年,茅台新酒口感偏辣,成立不久的茅台厂规定所有新酒延迟三年窖藏期才能出厂,延续至今。与此同时为了照顾出口茅台由58度调整到53度,这一酱香标准沿用至今。同年袁仁国出生在茅台镇25公里外的毛坝镇,家中六个孩子排行老二。其父亲是当地一名干部,袁仁国也读到高中。1973年17岁的袁仁国来到附近的中枢镇当知青,每天挑粪浇田,翻山越岭。心疼孩子的父亲偷偷找了当时茅台的副厂长邹开良,以招工名义,袁仁国到了酒厂。进去也被安排在最辛苦的制酒车间,每天采曲、制酒。这一年34岁的季克良升为厂长。袁仁国和其他工人不同,经常追在老师傅后面请教问题,甚至还会主动找季厂长攀谈。勤学好问的袁仁国被季克良青睐,把袁调到了供应科,后来又进了宣传科。袁是正规高中毕业,材料也写的不错,最后调到厂办做秘书。1978年恢复高考,有心改变命运的袁仁国也参加了高考,但没过线,只有继续呆在茅台厂。1983年27岁的袁仁国被选派到贵州工学院脱产进修,回来后从车间主任一直提拔到厂长助理的位置。季克良评价当时的袁仁国:有想法、有干劲、更有闯劲。进入80年代,价格“双轨制”悄然兴起,茅台当时都是定销,普通人是买不到的,茅台有心想卖,在当时环境下是不行了,心不甘却无可奈何。副厂长邹开良多次向上级表达希望企业能留一部分产品进入市场,基本被驳回。后来在一名高级领导帮助下,茅台愿望得到实现,国务院有关部门批示茅台可以部分尝试市场化操作。邹开良当即带领团队跑了20多个城市和多个烟酒公司达成协议,搭建起茅台初步的销售网络。作为厂长助理的袁仁国也走南闯北,积累了不少人脉。酒桌上谁敬酒都不推辞,酒桌下和谁都能称兄道弟,为后来茅台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1989年,顶着“国酒”光环的茅台参与国家一级企业评选意外落选,厂里无不唉声叹气。33岁的袁仁国毛遂自荐去北京评理,对着北京的评委滔滔不绝的讲了三个多小时。从茅台历史到茅台工艺还真说服评委,最终同意恢复茅台的参评资格。袁也一战成名,厂里委任他为“上等级办公室”主任,复制评选筹备。1991年,茅台荣获白酒行业唯一一家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此番表现也让35岁袁国仁升任茅台酒厂副厂长、党委成员,正式进入管理层。这个时候茅台价格不到200元,当时一哥是五粮液,茅台体量只有其四分之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再加上当时的山西假酒案,白酒整体受影响,茅台内外交困。袁仁国虽说是管理层,但不是主要管理者。但季克良对袁寄予厚望,任命其为负责营销的酒厂总经理。42岁的袁仁国临危受命,召集了17个销售人员加上自己组成了“十八罗汉”销售敢死队。立下军令状:保证下半年完成2000吨茅台酒。17个销售人员被派到全国各个主要城市,袁却在家里摆起了家宴,团队很是不理解。客人到了,大家才清楚袁仁国的算盘,来的都是各大城市糖酒公司的经销商,也是袁仁国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结识的朋友。袁仁国亲自下厨,搬出陈年的茅台,和几十名经销商一个个的敬酒。袁仁国和他的敢死队,从南喝到北,生生喝出了一条条新的销售通路。做过白酒的都知道,销售人员的酒量是很重要的,各种品鉴会。这年年底,2000吨的销售任务顺利完成,比上一年增长13%,创下了茅台新的销售记录。袁仁国销售的第一炮打响,茅台的经销商体系从这一年开始初步建立,后面越来越壮大。袁把经销商当亲人待,喝好,照顾好,大家都能在茅台上赚钱。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些经销商前期为茅台奠定了基础,后期随着茅台和经销商越来越壮大,也形成了腐败的温床。20年后袁仁国在2017年的经销商联谊会上总结:公司经销商队伍从1998年的146家,发展到2000多家,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30%以上县级城市。海外带来104家,覆盖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季克良奠定了茅台的品质,袁仁国奠定了茅台的基础渠道,这也是他的主要功劳之一。2000年,袁仁国接替季克良,成为茅台新一届掌舵者。2001年,茅台上市,市值92.53亿,而五粮液的市值是其两倍,194亿。2005年茅台净利润首次超过五粮液;2008年,茅台利润40亿,五粮液只有18亿,以后差距越来越大。中国高端白酒就只有茅台和其他酒。茅台转型之抢占大众消费市场1998是年是茅台自建营销体系的开端,2012后的三年,“八项规定”逼迫茅台渠道进一步走向市场化。2012年以前,茅台酒直接公务消费的占比大约在15%,加上经销商部分大概超过30%,茅台对公务消费极度依赖。这场整治后,茅台遭受重创,经销商纷纷抛售茅台酒,到2013年春节,飞天茅台的出厂价一路从1000元跌到810元一瓶,出现了市场价低于厂家的倒挂情况。白酒渠道有很强的周期性,旺季渠道乐观,拼命囤酒。市场一旦波动,经销商渠道商恐慌,纷纷抛售,造成价格下跌。袁仁国重新开始思考茅台的定位,从主打公务消费市场,转向商务、个人和休闲消费市场。产品结构上,开发了不同的年份酒。礼品市场开发了生肖酒,同时重视系列酒,完善了产品组合。在渠道上更加迎合年轻人,2014年成立电商公司,推出网站和APP。2016年时候,电商渠道总交易额超过46亿元,接近集团销售收入的十分之一。当然经销商还是主要渠道,2017年和2018年直销渠道占比仅为11%和6%。另外就是抢占“国酒”茅台的制高点。袁仁国在内部多次强调,茅台一定要申请上“国酒”商标。茅台会、茅粉会、茅台品鉴会等组织也要大力发展。这个圈子壮大了茅台的品牌,也建立难以用金钱计量的政商圈子,茅台是载体,载体之上便是利益。袁也亲自操刀写文章,发表了113篇学术论文。用大量的史料佐证茅台“国酒”地位。比如长征中用茅台酒送行,开国大典茅台官方用酒,国家领导人重要外交场合饮用茅台等等,彰显茅台“国酒”地位。“国酒”这个商标到现在还没注册下来,期间和五粮液、汾酒、郎酒多次打官司,争执。但茅台=国酒的观念早已被大众熟知。这一轮炒作,茅台又占了先机。当然后面炒作茅台养胃、护肝也过了些,因违反《广告法》被叫停。茅台在袁仁国手中从5000吨,到现在销售5万多吨,年销售额上千亿,利润467亿,最高市值3万亿。用网上的一段评价:袁仁国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帮助茅台度过难关,却在如何度自己的命题上遭遇了困惑。下一篇有时间再来讲讲茅台的董事长为什么这么难当,前前后后已经有13位领导进去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发生在我们的国酒茅台上!}
价值投资鹰茅台历任“掌门人”盘点!近日茅台历任“掌门人”盘点!近日,茅台集团“换帅”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纵观现在,无论是收入、品牌、销售、文化等层面,茅台已经达到了中国白酒业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茅台能将所有光环积聚于一身?当然茅台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无疑是与茅台几位灵魂人物的功劳是分不开的。那么,都有哪些人执掌过茅台?茅台历代”前任们“都给茅台带来了什么影响?且听我们慢慢道来。01第一任厂长张兴忠据茅台酒厂志记载,现在茅台酒厂的始创人是张兴忠。张兴忠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营长,曾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参加过徐州会战和百万雄师过长江等重大战役。据媒体报道,由于他酒量大的缘故,1950年张兴忠奉上级命令亲自带领12位军人接管茅台镇最大的三家酒坊及其烧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茅、王茅、赖茅三家酒坊及其分别所属的成义、荣和、恒兴三个烧房。后经整合,张兴忠也就成“贵州茅台酒厂”的第一任厂长。后来一段时期,一大批从茅台成长起来的干部担任旗手。余吉保、郑光先、 柴希修、郭景德等曾先后担任茅台厂书记、厂长职务。02改变茅台命运周高廉为改变茅台连续16年亏损,15年没能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和销售计划,1977年中共仁怀县委书记、县长周高廉受任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厂长。1978年改革开放,周高廉打破了“大锅饭”,在厂里实行经济责任制,让职工多劳多得。同时厉行节约,实现企业增产增效。当年,茅台产量首次突破千吨大关,实现盈利6.5万元。至此茅台发展开启新篇章,发展曲线一路上扬。03领军功臣邹开良1981年邹开良任茅台酒厂厂长,季克良任副厂长。邹开良任职期间,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建立销售公司,搭建了今日茅台销售网格的雏形。当年销售超计划完成。邹开良带领下,茅台酒厂率先在国内生产酒质更优秀的年份白酒,这也为茅台酒后来的纪念酒生产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96年,贵州茅台酒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是茅台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体制变化。04”技术茅台“季克良人们公认贵州茅台最能代表中国酒文化,季克良功不可没。98年5月,季克良成为茅台新时期的”掌舵者“。当时茅台的地位远没有现在这么高,当时茅台生产主要靠经验,茅台的味道一度被认为不正宗。作为发酵专业出身的他,在“当家”茅台的时候,认真钻研白酒发酵技术,以科学方法总结提炼茅台的10大独特工艺。给茅台酒打下了良好的质量口碑底子,并提出了“技术茅台”奠定了茅台的技术高度。有业内人士曾点评季克良对茅台的贡献,认为他从技术层面补足了茅台的酿造工艺,用科学理论解读了茅台。他亲自制定了制曲操作规程、小型勾兑操作规程、包装操作规程,以及建立相应的检验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对茅台酒质量的把控和规范化生产,填补了酱香酒标准的空白。在他任内,茅台酒真正定型。始终坚持茅台酒的酱香工艺流程,坚持生产,保证每年基酒都有,规范化、科学化为茅台产量奠定了基础,这便是茅台酒厚积薄发的底气。他又守住了茅台独特的文化和工艺。最终茅台酒脱颖而出,大放异彩。05"国酒茅台"袁仁国有季老他们实干家的基础积累,2000年袁仁国出任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后提出了“国酒茅台”的概念,同时建立的强大营销体系,最终使茅台实现超过了五粮液。1998年,因为金融危机和山西朔州毒酒案英,茅台陷入“滞销”,半年销售量不足700吨,袁仁国上任,在厂里召集了17个人,加上自己,组成一支 “敢死队”,奔赴各地一线,向经销商发起动员会,用仅剩半年时间完成70%,2000吨年销售任务。改写历史。茅台的经销商体系,也从这一年开始狂飙突进。将校经销商队伍从1998年146家发展到现在国内经销商/专卖店2000多家,当然,经销商庞大的同时也容易走向失控。袁仁国掌舵的茅台集团,保持高速发展,茅台品牌/股票/销量齐飞。2007年超过最初竞争目标帝亚吉欧,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酒类制造商。“国酒茅台”,已然深入人心。袁仁国把茅台做大做强,改变销售体制让茅台成为一张中国名片。06"文化茅台"李保芳2015年8月,57岁李保芳”空降“茅台,任集团副董事长。2018年5月,袁仁国卸任,60岁李保芳临危受命。成为茅台集团第三代掌舵者。李保芳在茅台的这5年,对茅台做出的贡献是无可争议的。同时提出了“文化茅台”,奠定茅台的文化内涵新高度。李保芳在任期间,茅台市值/营收/利润都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实现市值过10000亿元,股价超1000元,收入过1000亿元。(据数据显示2015年李保芳调任茅台首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总额为362.52亿元,到2019年,茅台集团实现1003亿元营收,业绩翻了近3倍,茅台也成为中国酒业首家千亿级企业。)面对茅台价格飞涨,李保芳全面梳理了茅台经销商体系,以铁腕手段处罚违规经销商,并用”直营“推动渠道扁平化加以调和,积极控价,扩大茅台酒的终端供货,让更多消费者能平价买到茅台酒,取缔贴牌销售,加大系列酒销售,这些都给茅台留下深深的烙印。72020年3月3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李保芳卸任公司董事长,将由48岁交通厅厅长高卫东接任!至此,茅台进入“高卫东”时代!茅台集团历任掌门人都给茅台留下了比较鲜明的人物烙印和各自带给茅台的影响。茅台六十多年发展的历史起起伏伏,能获得如今的成绩,与这些茅台的“掌门人”所付出的心血密不可分。如今已到了高卫东时代,这位领导人将在2021年8月30日御任。82021年8月30日消息,贵州茅台在上交所公告,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推荐丁雄军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人选,建议高卫东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丁雄军,男,汉族,籍贯湖北崇阳,1974 年 8 月出生,1995 年 7 月参加工作,1994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现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书记、董事、董事长。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2021年08月30日 21:18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71418)
收藏
回复(0)
举报贵州茅台社区热门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台邹开良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