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体制内在工厂上班的感受说说经历,感受如何?

为帖子助力,让更多人围观

-“飘一飘”投放规则:用户可选择任意一个帖子进行“飘一飘”,亦可修改原帖子标题,限制20个汉字以内,超过字数将被截断,标题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如果选择“帮您随机送仙贝”,则系统将给进入飘一飘的用户随机发放仙贝奖励。

-“飘一飘”定价规则:每次“飘一飘”系统会根据帖子内容不同给出相应的定价,最低为5元/条,并根据用户选择的投放量、特效等向上价格浮动,具体价格请以界面展示为准。

-“飘一飘”展示规则:付款成功后,系统将随机选择相应数量的在线用户,并在这些用户的屏幕生成一条“飘一飘”。在线用户包括篱笆社区PC端、APP端和WAP端。

}

鄙人是西部地区16年的选调生,在一个不远不近、不好不坏的小乡镇参加工作。工作四年来,先后躬身于数个单位和岗位,起起落落,感慨颇多!

时间是最冷漠无情,却又最公平公正的!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种的瓜和豆却没有结果。

16年在Y镇报到后,被分配到已乱得一塌糊涂的党建岗位,兢兢业业。刚捋顺手头的工作,突然接到市委组织部去市局挂职的通知,于是整装待发,混混沌沌中夹杂着些许激动地来到市局工作,一干便是两年有余。中途又被市政府办抽去组织某大型庆祝活动,又是两个多月。19年初,受5年服务期限影响,调市委某部而不得,机会悄然而逝。同年10月,回到Y镇,物是人非,财政、水利,到现在的综治和宣传,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在Y镇办公室深夜的昏暗的灯光中,恍惚看见了4年前的自己,那个青涩而率真的自己。四年过去,又回到了原点!

破而后立!或许是自己“破”得不够彻底吧!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开始反思、总结、再反思,拼命读书学习,虽很累,但不到筋疲力竭,不会放弃!

岁月蹉跎,才更要努力,努力活得精彩!

或许看过《沧浪之水》的人都对此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主人公池大为可谓清高之人,为了内心的清高和骄傲,对人对事较真较劲,对一个办公室的丁小槐的得寸进尺一让再让,结果,大把机会转瞬即逝,生活给了他一记重重的“当头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内心的那份执着和坚持慢慢被生活消散了痕迹。我们都想做君子,不愿做小人,可现实却不允许。很多时候,为了内心的那一丝可笑的骄傲,眼睁睁地看着千载难逢的机会从眼前溜走,这可能是天下读书人共有的“矜持”作祟吧!

记得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大致意思是:某领导和某干事同坐一电梯,领导因肠胃不好放了臭屁,众人厌恶得捂住口鼻,那干事立即向众人道歉,“对不起,最近肠胃不好,请大家原谅”,接着深深地鞠了一躬,后面的发展想必大家也都猜得到,不久,某干事得到了提拔。

同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肯定是做不来的,虽不如池大为当初的君子,但自尊、骄傲这些词,离得我太近,这样不好!

书卷气太浓,成不了事,脸厚者得天下,如朱元璋。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真是至理!

前者我自认差得不多,但后者却相去甚远。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生活中,圆滑做人都太重要了。通过你的圆滑,领导同事对你青睐有加,家庭更加和睦,社交圈也越来越大。

说道圆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驻京办主任》里的丁能通,市长秘书、驻京办主任,迎来送往多少高官富商,游刃于肖贾二人之中,可谓是圆滑的典范。更为难得的是圆滑之中的那份坚守,他相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肖贾大案后,丁能通虽受到波及,但仍然很快官复原职。能通能通,一定能把它搞通,真不愧是丁能通!

圆滑,不等于狡诈,只要无害人之心,圆滑就是职场和生活中最好的“润滑剂”;圆滑,也可以真诚,只要诚挚待人,真心为他人好,圆滑一点做人做事,又有何不可。

圆滑并不犯法,只要不触碰红线,圆滑一点,便可以成长得更好。

不要再在酒桌上斩钉截铁地说“不”,不要再想什么就马上说什么,不要再总是拿一个简单的“谢谢”来感谢他人的帮助,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真得花精力好好研究!

内心的感悟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还有很多,但结合我个人经历,自认为最容易被忽视但却又举足轻重的就是以上几点。希望能给后来者一点点启发!

写到这里,脑海里不可遏止地想起保尔.柯察金的至理名言,那句朴实无华却又让人热血沸腾的话: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忆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是夜舞,与君共勉!!!

}

你发现没有,体制内的人参加同学聚会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N年前,我在家乡小城的体制内工作,同学很多,经常聚会。小城是工业化城市,文化生活贫乏,酒文化茂盛。业余生活经常是吃饭、喝酒、吹牛、洗澡、唱歌、掐脚,循环往复,多元组合。

有一次,同学聚会,去了三个体制内的同学。我因为有一个材料要写,喝了几杯酒就回单位加班去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当晚几位喝酒后去K歌的同学被“治安处罚”了。

其实,那两位体制内同学是挺冤枉的,其他同学都放开了,他俩始终保持了克制,但没有逃过处分:一位丧失了晋升机会,一位被降职使用。

现在的要求越来越严。体制内的人代表着一种形象,遵守规矩和纪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体制内的人很少参加同学聚会,主要有以下10个潜规则:

目前,体制内对同学、老乡、战友、培训班学员等群体的聚会,都有“明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提倡搞“团体”性的民间组织,防止“拉帮结派”;第二种是不能去高档消费场所、参与高消费娱乐;第三种是工作期间不能饮酒。尤其是当前形势下,更不能搞聚餐等活动,大家主动“规避”和“避嫌”。

毕业工作几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分化非常厉害。有的已经混得风生水起,有的还在基层“趴窝”。混得好的不参加聚会,是避免被别人说“炫耀”。混得差的同学难免有些自卑,害怕别人问他“为什么没有混出来?”所以,混得好的也不愿意参加,混得差的也不愿意参加。

体制内的职场是“金字塔形”的,升职加薪是“自上而下”决定的。体制内的人在社交上进行了精力分配,80%的精力用于经营有用的人脉圈层;20%的精力放在其他日常交际上面。同学聚会的功能还没有上升到“经营圈层”的地位,自然就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手机就是一部移动的平台,人人都是“小喇叭”,发个朋友圈、晒个图片,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发者无心,看者有意。同学聚会安排得高档一些、娱乐节目多一点,喝瓶价格偏高的好酒,如果被同学发到朋友圈里,就可能被“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进入社会,同学之间就开始分化了,各有各的“利益”圈层。同学聚会很热闹,吹牛的、炫富的、推销的、拉票的、砍一刀的、求赞的,等等,不胜其烦。欢笑之后,代价就是冷漠。受到利益格局的影响,真正交心的同学其实也没有几个。与其心累,不如婉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小地方都是人情社会。毕业后去外地的同学,亲戚朋友还在家乡小城,难免要用得上“当地同学”。同学聚会也是“请托同学办事”的机会。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了,很多不合规的事不敢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了躲避“请托办事”,干脆不去参加同学聚会。

体制内同学的幸福观、事业观、成就观也在慢慢转变。不是所有人都能“走上人生巅峰”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安安静静地工作、踏踏实实过“小日子”。他们开始注意健康和养生了,精简社交、婉拒应酬,更不喜欢参加那些无意义的大型聚会了。

体制内,这句话就意味着“收入限高”。月薪普遍不高,几千元工资是常态,工资过万毕竟是少数。其他的收入,大家都不敢要了。手里的现钱就是正常收入,舍不得拿出来组织同学聚会。体制内还有一种规定,既不准“吃请”也不准“请吃”。自己花钱请客还有点舍不得。

体制内的人最讲究“中庸之道”。体制内就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体制内的人并不是人人都能混出头、人人都有优越感。外面的人以为体制内同学不参加聚会是摆架子,其实,反而是体制内的人害怕被瞧不起。既不是自己瞧不起同学,也避免被同学瞧不起自己。

同学之间,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同学聚会也不再是畅谈友谊,而是带着各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生意人,可能给你“下套”,用你当“过桥”,甚至打着你的“旗号”办事。喝酒之后,头脑不清晰,可能被诱惑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与其考验自己的“软肋”,还不如不接受“考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工厂上班的感受说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