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嘶怎么读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四年第一批党员里有一对年轻人。男的叫陈觉,女的叫赵云霄,他们一起入党又一起被派往苏联留学。留学期间恋爱结婚一起生活,1927年,两人又一起回国参与组织秋收起义,1928年两人因为叛徒出卖一起被捕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判处死刑。陈觉死后的第五个月,他的女儿陈启明出生了。女儿刚满月不久,他的妻子赵云霄写下了另一封绝笔。

欢迎收听『农商银行·为你朗读』

“诵读红色家书 感受信仰力量”特别节目第三期

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你的父亲是死于民国十七年阳历十月十四日,即古历九月初四日。你的母亲是死于民国十八年阳历三月二十六日,即古历二月十六日。小宝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你的母亲所给你的记(纪)念只有像片和衣物及一金戒指,你可作一生的惟一的记(纪)念品!

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你是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小明明!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

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

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

江西省农商银行,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

红色家书丨妻子临产住院,他在狱中留下遗书

“有铁一样的心”!决别前他对妻子说的这句话让人泪目...

}

每个人都有秘密。这世上的秘密,只要你曾经告诉过一个人,就不能再称之为秘密。真正的秘密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实在憋不住,就告诉树洞,或者墙洞。

当年,杨开慧就把自己的心灵笔记用油纸包好,塞进了墙洞。这处“秘密”,没被敌人发现,当然,也没被亲人发现。要不是1982年和1990年的两次修缮,或许这处“秘密”永远都会沉睡在那孔墙洞里。

1982年,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意外地发现墙缝里的“秘密”,打开一看,里面有杨开慧留下的七封信。1990年,当人们再次修缮她的住宅时,在她的卧室内,又发现了一封信。

这封信上,记录着杨开慧对毛主席深沉的爱,以及她对人生情感的追求,读完潸然泪下。

遗憾的是,收信人始终没有读到,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封信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毛主席和杨开慧之间的感情故事,体会那封信上深沉而又厚重的爱……

板仓初识,潇洒旷达的少年,爱上聪颖俊秀的少女,家长很欣慰

杨开慧和毛主席的自由恋爱,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但两人到底是几时开始互相吸引的,说法不一。

杨开慧和毛主席相识于1916年,

1916年暑假,时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伦理学的杨昌济先生,偕妻女回板仓冲下屋场休假。

板仓冲是一个秀丽无比的山冲,四周丘陵起伏,冲岔相接,青松茂林,翠竹丛生,站在山包上向远处眺望,可以看见高高耸立的影珠山和飘峰山遥遥相对,一条长沙通往岳阳的古道,弯弯曲曲地绕过山脚。

因为板仓的秀美和静谧,每逢假期,杨昌济先生总会带着家眷离开喧闹的城市,回到这里小住。

杨昌济先生,是毛主席颇为崇拜的老师,他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一师,杨昌济非凡的学识和民族气节,得到了一大批青年学生的爱戴。同时,他也以睿智的目光,注意到了来自农村的高个学生毛泽东。

这次回板仓度假,杨昌济特意邀请了时年23岁的毛主席去浏览他的藏书。杨先生藏书颇多,毛主席早就有瞻仰一番的心愿,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暑假没过几天,毛主席便穿着一双草鞋,步行140里,来到板仓杨宅。

板仓杨宅是一座古老的平房,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那一年,杨昌济的高祖父从长沙蒲塘迁至板仓,后人陆续添砖加瓦,至1901年杨开慧出生时,板仓杨宅已经是上、中、下三栋房屋,外加东西两厢住房,中间有天井,居住面积近700平米,俨然一户大户人家。

那天,毛主席到达板仓时,已是掌灯时分。见到自己的得意门生,杨昌济乐满心怀,连忙吩咐小女杨开慧奉茶,并安排厨房加菜。

说话间,茶饭已上桌,师生平起平坐,总有说不完的话。入夜,毛主席翻阅恩师的藏书,爱不释手。

在板仓的这几天,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第一次长时间的接触。毛主席渊博的学识,潇洒的风采,深深地藏在少女杨开慧的心底;杨开慧的聪颖俊秀,也深深地触动了毛主席那根情感的心弦。

几日后,毛主席离开板仓时竟有些恋恋不舍,他对杨开慧说:“我的老家韶山冲上屋场和这个下屋场差不多,门前也是一块土坪,一个小池塘,塘中生满了荷花。”

1918年夏天,杨昌济应蔡元培校长之邀,到北京大学担任伦理学教授,杨开慧随全家迁至北平,住在鼓楼附近的豆腐池胡同9号。同年8月,毛主席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了北京。

对于毛主席的到来,杨昌济一家感到非常高兴,热情地帮助他安排好在京的生活。

不久,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毛主席到李大钊主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助理馆员,并因此结识了新文化运动的许多领袖人物。

那时,毛主席住在景山东街,离杨家不算远,师生之间的往来也十分频繁,也就在毛主席和杨家的接触中,17岁的杨开慧和25岁的毛主席开始了真正的初恋。

一个是少年英发,潇洒旷达;一个是豆蔻年华,光艳风华。在这短暂而又心照不宣的思想情感交流中,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1919年3月,毛主席接到家里的一封信,说是母亲病危,他不得不赶回湖南。分别时,两人相约互通书信。

回到长沙后,毛主席以长沙市修业学校主事的身份为掩护,领导了湖南的五四运动和驱张运动。这一年,毛主席给杨开慧写了不少信。

“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还是一个朋友——知道他情形的朋友,把他的情形告诉我……”

杨开慧说的这位朋友,就是从长沙到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

杨昌济病危,将表送给毛主席,说:“你和开慧的事情我都知道,我就把她托付给你了。”

1919年年底,毛主席又心急如焚地赶往北平,因为他的恩师杨昌济病危,正在北平德国医院住院治疗。

一到北平安顿下来,毛主席就匆匆赶往病房看望老师。杨昌济明显消瘦了许多,但精神很好,见到钟爱的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一天,杨开慧发现毛主席晒在竹竿上的一件白衬衫破了,便取下来为他缝补。不料,这件事被妈妈向振熙看到了,就把此事告诉给了杨昌济:

“开慧给毛先生补衬衣,她还没补过衣服呢!”

杨昌济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这样,杨开慧和毛主席的婚事,相当于在杨家内部确定了下来。

后来,杨昌济先生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一天,他把毛主席叫到床边,颤颤巍巍地拿出一块表,说:“润之,这块表跟了我多年,现在送给你,你和开慧的事情我都知道,我就把她托付给你了……”

毛主席强忍悲痛,站起身来,向恩师和师母鞠了一躬,说:“老师,师母,你们放心吧。”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去世。巨大的悲痛袭击着杨开慧一家,毛主席亦沉浸在悲痛中,他以半子半婿的身份,帮助杨家料理后事。

元月下旬,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杨开慧兄妹扶灵柩南下,将杨昌济葬于故乡板仓。

随后,杨开慧在父亲生前好友的关照下,来到长沙福湘女中读书。

福湘女中是一所教会学校,学校规定学生要读圣经、做祷告。当时女同学习惯留长发,但杨开慧却带头把长发剪了。

校长是牧师的夫人,思想守旧,她觉得这个北平来的学生,头发太短,思想太新,就说杨开慧是“过激派”。

对此,杨开慧轻蔑地回答说:“剪短发,是我的自由。”

在那之后,杨开慧干脆把头发剪得更短,作为回答,她还在《湖南通俗日报》上发表了一些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文章,要求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

杨开慧的行动,彻底触怒了校长,还扬言要开除她。后来因为李肖聃出面保护,才留了下来。

1920年,毛主席仍在长沙当教员。那时,他给杨开慧写了一首《虞美人》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毛主席的第一首情诗。杨开慧在女中接到这首词后,心神摇颤,忍不住将这首词送给同窗好友李淑一看。

1920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传播马列主义,为建党做好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毛主席决定创办“文化书社”,发行马列主义书籍和进步书刊。

但是,在筹办的过程中,毛主席遇到了困难,首先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为了筹集经费,毛主席四处奔走,甚至还把自己所有的薪水和存款都贴进去了,然后经费仍然不足。

杨开慧目睹了这一切,她心急如焚。

怎么办呢?杨开慧想到父亲病逝前,北京的朋友曾赠送过一笔祭奠费,这笔钱除了安葬父亲时用了一些外,还有一部分剩余。

但杨开慧又犹豫了,因为父亲的病逝,家里断绝了经济来源,这笔钱是千万不能用的。可是,一想到毛主席因为经费奔波而日渐消瘦,杨开慧又下定决心同母亲向振熙商量一下。

那天,杨开慧对母亲说:“润之现在遇到了难处,他为了办书社,把自己的薪水都搭进去了。”

“那现在凑得怎么样?”向振熙关切地问道。

“唉,要是你爸爸还在世就好了,他一定会想办法资助一些的。”

“妈,爸爸去世时,北京的朋友赠送了一笔祭奠费,现在还剩下多少?”杨开慧看着母亲,试探性地问:“”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帮一下润之?”

向振熙面露难色,这些钱可以说是他们家的救命钱,但想到“女婿”正在做的事,是为了改造中国和世界,于是她一咬牙,还是把钱给了出来。

在杨开慧的协助下,毛主席创办的文化书社不断扩大,在长沙城内就有7个贩卖部,书社同全国有业务往来的报社就有70多家,上海的陈独秀,北京的李大钊都是书社的“信用代表”。

文化书社为在湖南传播新文化、传播马列主义和初期建团、建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夫妻一同工作,奋斗革命。杨开慧为毛主席生下三个儿子

1920年冬季,毛主席和杨开慧在一师附小结婚,他们的婚礼不坐花轿,不带嫁妆,既没有媒妁之言,也没有豪华的仪式,是自由地和毛主席在一起。用杨开慧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不作俗人之举”。

为了适应革命需要,1922年年初,毛主席在清水塘22号租了一栋三开间的木板平房,作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机关。

毛主席把小家搬到清水塘,以掩护中共湘区委员会机关工作,杨开慧还把母亲向振熙一起接了过来。

那时候,毛主席忙于工作,杨开慧便成了他的得力助手,除负责交通联络工作外,她还协助毛主席收集资料,抄写文章,夫妻常常工作到深夜。

这年10月4日,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在湘雅医院出生了,也就在这一天,毛主席领导的长沙泥木工人罢工取得了胜利。毛主席给儿子取派名远仁,大名岸英,意为社会主义彼岸的英雄。

次年,杨开慧又生下了毛岸青,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忙得有意义,累得有价值。

然而,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革命斗争的继续,毛主席成为湖南军阀赵恒惕的眼中钉,1923年4月开始下令通缉毛主席。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调他去上海机关工作,昔日聚在清水塘的那些革命青年都要分开,杨开慧也不得不离开那里。

1924年1月20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国共两党的精英,在广州高等师范学院的礼堂内,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以湖南地方组织代表的身份出席,会议期间还被指定为章程审查委员之一。

在会上,毛主席多次发言,受到了孙中山和一些国民党人士的赏识。30日上午,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时,孙中山亲自拟了一个候选人名单,其中就有毛主席。

大会结束后,毛主席被派往上海参加工作。1924年6月,杨开慧和母亲向振熙带着两个儿子,经汉口坐船到达上海,毛主席亲临码头迎接。

杨开慧母子到上海后,夫妻俩又可以一同工作。那时,杨开慧的身体很好,尽管照顾两个孩子,但仍可以挤出时间做很多工作。

由于夜以继日的工作,使毛主席心力交瘁,病倒了。经中共中央同意,是年年底,毛主席偕妻子杨开慧等回湖南“养病”。

1925年春节前夕,毛主席回到长沙,在板仓杨开慧老家过了一个春节。1925年6月,又偕妻儿回韶山休养。

在韶山,毛主席发现湖南农民特别富有战斗力。于是,他发动李耿侯、庞叔侃等进步知识分子,创办了20多所农民学校。

“五卅运动”爆发后,反对帝国主义的呼声响遍全国,毛主席抓住机会,提出“打倒列强,洗雪国耻”的口号,以农民为中心,在韶山一带成立了20多个乡村雪耻会。

随着农民运动越来越声势浩大,让不少地主胆战心惊,他们无耻告密,使毛主席再次受到赵恒惕的通缉。毛主席和杨开慧不得不离开韶山,先后到达广州。

1926年3月,毛主席开始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他亲自给学员讲授农民问题,带领学生到农村调查。

这年的下半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7月攻克长沙、10月占领武汉。为了发展全国农民运动,配合北伐,10月毛主席离开广州到武汉。

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长沙举行,电邀毛主席回湘指导工作。毛主席和杨开慧又回到长沙,住在麓园。这时,杨开慧怀上了第三个孩子,他们请了一个叫陈玉英的人做保姆。

1927年4月4日,杨开慧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毛主席不在家,是保姆陈玉英陪杨开慧去的医院。

那段时间,毛主席简直太忙了,他一脸歉意地对妻子说:“霞(杨开慧的乳名),这么多天,我都没来看你,真对不起。”

望着一脸疲惫的丈夫,杨开慧眼里闪烁着无限爱意,她幸福地说:“这不要紧,你在工作,我生小孩。你在这里我要生,你不在这里我也要生。孙嫂(指陈玉英)在这里,她会照顾我的,你放心。”

然而,就在杨开慧生下毛岸龙后的几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7月15日,汪精卫又发动了“七一五”事变。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毛主席受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指派,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毛主席是1927年8月12日回到长沙的。此前,杨开慧和保姆陈玉英已经带着孩子回到了板仓。毛主席到板仓时,已经暮霭沉沉。

毛主席一生去过4次板仓,第一次是1916年暑假;第二次是1921年春节;第三次是1925年2月;第四次是1927年8月,也就是这一次。

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去板仓,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杨开慧。

杨开慧面对敌人:“要杀就杀,死不足惜。要我杨开慧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办不到!牺牲小我,成功大我!”

一个人在板仓的日子,杨开慧十分想念毛主席,她经常写信给毛主席,但那时形势不明朗,寄信,送信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有些没寄出去的信,或者自己写下的笔记,便会藏在墙缝墙洞中。

1930年10月24日拂晓,几十名匪徒突然包围了板仓下屋场,将杨开慧和她的孩子,以及保姆陈玉英抓走。先关在长沙警备司令部10天,又转清乡司令部监狱关10天,最后转押至长沙北门外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

杨开慧被捕后,叛徒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果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何键下令秘密审判杨开慧。

1930年10月29日,长沙《大公报》报道了杨开慧被捕的消息,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打电报,要求何键无罪释放杨开慧。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敌人把杨开慧“请”进了客厅,声称只要在报上登个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

但杨开慧坚决拒绝,她说:“要杀就杀,死不足惜。要我杨开慧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办不到 !牺牲小我,成功大我!”

随即,敌人又以杨开慧的孩子做文章,想借此“打动”她,但杨开慧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其实,杨开慧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试问,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杨开慧也是一个母亲,但同时,她还是一名共产党人,她爱她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爱她的丈夫,爱她的孩子。

1930年11月14日,北风哀号,阴云密布,几个刽子手来到监狱,提押杨开慧。

杨开慧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她用手理了理额前的短发,昂首挺胸,大步走出牢房。

身后,8岁的毛岸英嚎啕大哭,使劲抱住妈妈的腿,不让她走。杨开慧缓缓弯下腰,双手搂住孩子,说:“好孩子,将来告诉你父亲,我死不足惜,但愿革命早日成功。”

这天,杨开慧在长沙市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就义,英年29岁。

1930年12月,正在江西苏区领导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毛主席,从敌人的报纸上看到杨开慧殉难的消息,十分哀痛,他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毙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