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西海固搬迁故事吊庄移民现状

  翻开中国地图,凝视宁夏,在南部,有一块被称作西海固的地区。至今仍顽强地横亘在六盘山之间的战国秦长城,见证着这块土地千山万壑的旱渴荒凉,刚烈苦难的内里。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苦瘠甲天下”一度凝固成这里的鲜明符号。

  在宁夏首府银川南部不到50公里,有一个在戈壁滩上建起的生态移民小镇——闽宁镇。这里现在是6.6万西海固移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从地图上看,两地相隔300多公里,约4小时车程。然而这条通往幸福生活之路,西海固移民一走就是23年。

  1997年,来宁夏扶贫的习近平深入调研,启动一项根本性工程“移民吊庄”,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群众,搬迁到这里。他亲自命名“闽宁村”。千年萧关古道,由此绵延成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二十余载夙兴夜寐,二十余载点石成金。闽宁镇如何探索出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康庄大道?西海固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7月底,天目新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新闻行动采访团走进宁夏,寻访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蝶变之路。

天目新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新闻行动采访团走进宁夏闽宁镇。宁夏日报记者 李卫东 摄

  戈壁滩开启金色生活

  “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冲着这个预言,1997年底,谢兴昌带着妻子韩翠花和5个儿女,下山“拓荒”。他们是最早一批从西海固搬迁到这里的移民。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范围包括固原地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六县,以及吴忠市同心县部分。谢兴昌老家在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那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

  听说远在2000多公里之外的福建省要来投资,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谢兴昌意识到,这肯定是一块宝地。然而,最早这里却是天空无飞鸟,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沙粒跑。见到这番荒凉景象,韩翠花说要回家。谢兴昌劝慰她,等5年就好了。韩翠花一等再等,等了三个5年。现在,老两口的儿女们,有4个念完了大学,还个个都在银川市区买了房。

  如今,最初仅8000人的闽宁村,已发展壮大为6.6万人、6个村的闽宁镇。定居于此的移民搬迁户,全部来自西海固地区。他们与谢兴昌和韩翠花一样,靠着勤奋和坚守,在“金色”小康路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自信。截至2019年底,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70元,相较搬迁之初,增长了27倍。

  移民扶贫示范镇闽宁镇的变迁,只是宁夏移民搬迁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自1983年以来,宁夏共组织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将123万山区群众搬迁到靠水沿路的宜居区域。

  在西海固,还有一些贫困群众,就近搬迁到县内移民安置点。西吉县是宁夏最后一个未“摘帽”的贫困县,如今正在向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发起总攻。以该县将台堡镇为例,“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89户915人,包括县内移民安置146户714人。

  明星村四组的马存富一家于2017年从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的山沟沟,搬到就近安置点,住上了120平米的砖瓦房,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让马存富尤为欢喜的是,他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长期外出谋生。这几年,西吉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马存富家的牛棚里养了5头牛,家里还有20多亩青贮玉米地和3亩洋芋地。一年卖3头牛,就有四五万元收入。从看天吃饭到数着牛犊过日子,马存富家正在牛劲十足地奔小康。

俯瞰宁夏闽宁镇。记者 余家锋 摄

  “致富果”托起红色梦想

  移民搬迁,脱贫致富是目的。“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新移民“稳得住”,避免“住上新房子,过着旧日子”?产业配套、就业保障是关键。在闽宁镇,两枚“致富果”——火红的枸杞和绛红的葡萄,串起两大特色产业,托起了当地人的红色梦想。

  原隆村有一个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让宁夏枸杞搭上了电商快车。今年4月,这里组建了一支“巧媳妇”直播团队,希望通过电商平台,将枸杞等农特产品卖到全国。马燕成了这支“网红”团队的骨干。

  马燕一家原本生活在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红沟村,2012年举家迁至原隆村。定居之后,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一系列扶贫政策。2019年,马燕应聘到扶贫车间上班,过去只会种地带娃的她,不但学会了农产品分拣、打包等技能,还走进了直播间。能在家门口上班,带货带娃两不误,一个月挣3000元钱,马燕觉得自己很幸运。

  与枸杞产业一样红火的,还有葡萄产业。贺兰山东麓沿线,离原隆村不远处的千亩葡萄园里,坐落着一个酒庄——宁夏立兰酒庄。这里不仅盛产葡萄酒,也成就了很多新移民的梦想,刘莉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38岁的刘莉是原隆村的第三批移民,她清晰地记得,一家人是2013年8月2日从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大麦沟村搬迁至此。在老家的那些年,刘莉的生活就是带两个孩子种三四亩地,丈夫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直是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很快,刘莉就在附近的葡萄园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从最简单的锄草做起,一路干到了酒庄的车间主管。2016年,刘莉的丈夫也进了葡萄园,两口子的年收入从搬迁前的1万多元慢慢增长至超10万元。

  在新家园安居乐业,刘莉觉得很满足:易地搬迁,不仅让她挣到了工资,还学到了技术;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如今,夫妻俩在同一家公司干同一份事业,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这是刘莉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俯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梯田。记者 余家锋 摄

  西海固迎来绿色发展

  森林覆盖率30.6%,这是让固原市彭阳县干部群众颇为自豪的数据。

  1983年建县初期,彭阳仅27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为惊人的3%,山上基本是光秃秃的。经过多年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眼下,彭阳全县林木保存面积已达到203.87万亩。

  从彭阳的治理成效,可以透视整个西海固地区的生态之变。易地搬迁,不仅让移民们过上好日子,也让迁出区得以休养生息,昔日蛮荒之地逐渐生机盎然。

  夏日,站在彭阳青云湾梯田公园观景台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旱作梯田林草葱郁,壮美如画。57岁的彭阳县林业局造林队队长杨凤鹏亲历了这里的生态恢复之难,也见证了这里的生态治理之功。

  从2000年开始,杨凤鹏就带着100多人背树上山、铲土造林,人均一天得栽600棵,高峰期这支队伍曾达到五六百人。荒山黄土、沟壑纵横,种树成活率低。后来,按照“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彭阳县发明了“88542”整地法,慢慢地,彭阳筑起了一道“生态长城”。据估算,如果把彭阳“88542”工程整地带连接起来,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种树涵养了水源,如今的彭阳,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治理目标。全县年平均降水量756毫米,流域综合治理程度也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97%。

  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下一步,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彭阳县红河镇的做法是,立足区域自然禀赋,以一棵苹果树,带动一个绿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2017年,红河镇引进宁夏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林果产业,推广矮砧密植苹果种植技术,建设现代化果园。据红河镇党委书记郑小义介绍,这些年陆续引进了18个品种,去年种下的烟富7,也已经零星挂果。对于红河镇的未来,郑小义胸中有一张蓝图: 用2至3年时间,先把黄土地变成绿水青山,再用2至3年时间,等到山头挂满了苹果,这里就是金山银山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从西海固到闽宁镇,重走这条脱贫攻坚的长征路,如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昔日困于苦瘠之地的人们,已经渐渐翻越封闭的关隘,融入全球经济发展链条,获得脱贫致富的新机遇、新动力。(天目新闻记者 俞斌 余家锋 甘恬 石怡锋 宁夏日报记者 瞿学江 李卫东)

}

本报讯 记者许凌报道:平均年降雨量仅200多毫米,蒸发量达2000多毫米,东、西、北三面被沙漠包围,山大沟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这就是宁夏中南部地区,被称为“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西海固地区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65%;人口256.3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人口133万,占全区回族人口的59.1%。西海固地区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2%,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5%。

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是回族群众集中聚居地区,也是宁夏最困难的地区。2010年8月,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决议指出:“解决中南部地区35万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关系到我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我区整体上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早搬早主动,早移天地宽。改善保障民生,就是要“雪中送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先后实施了吊庄移民、扬黄灌溉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累计搬迁贫困人口66万人。目前该地区还有100万贫困人口,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时期,举全区之力,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宁夏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

2011年春季,宁夏平原地区一场生态移民攻坚战打响了。各市(县、区)干部群众,全力争取资金,加快工程进度,狠抓工程质量。生态移民、产业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插花移民……截至去年底,全区开工建设移民安置区75个,开发整治土地8.9万亩,建成移民住房2万套,配套建设基础设施5.2万平方米,搬迁定居移民3万人。生态移民工作呈现上下协同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移民群众满意的良好态势。

新的一年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抓好35万生态大移民的同时,充实项目库,争取大投资,高标准实施六盘山扶贫开发“六大工程”,坚持教育、劳务和生态移民并重,完成第一批2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10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扶持10000个示范户,有计划、分步骤地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

}
  • 报道,多次深入西海固农村、“三州三区”扶贫一线、生态移民区等生产生活一线,走近春节坚守岗位的驻村第一书记、巡山的消防员、在铁路隧道打冰的铁路工人等特殊人群,写出了一篇篇有着鲜明时代印记、反映新时代基层群众新风貌的报道。结合这些年的走基层体会,我认为,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新闻记者要做到身到心到情到,这三方面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也才能察到实情、听到实话、传递真情,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一、身到,新闻报道植根沃土

  • ).19.宁夏西海固地区,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为改善这一地区人民生活的贫困状态,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决定开始吊庄移民,将西海固地区的人口成批地迁移到更加适合生活的地区.为了帮助移民人口尽快脱贫,党中央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在福建人民的帮助下,原西海固人民实现了快速脱贫,如表是对2016年以来近5年某移民村庄100位移民的年人均收入的统计:

  • 宁夏西海固地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我国最早的扶贫开发区。如今,西海固已告别贫困,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立足“后脱贫”时代,在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和推进三农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西海固既要展望未来,也要不忘过去,以更大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在杜绝返贫、巩固脱贫过程中,积极推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新事业,把小康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前 言习近平总书记说:越能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就越能在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社会学

  • 贵州毕节到宁夏西海固……棋布在大好河山上的一个个深度贫困堡垒,都被一一攻克,这些是中国脱贫攻坚战中最壮丽的篇章。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三场硬仗,讲述人定胜天的脱贫传奇。西海固:创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21年1月,讲述西海固扶贫脱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全国各卫视和各网络平台受到热追,剧中的风沙、烈日、黄土、洋芋蛋蛋(土豆)处处显示出西海固的贫穷,不知让多少人泪目。现实中,西海固的脱贫故事远比荧幕上呈现得更丰富,其中的艰辛与曲折、感动与振奋人心不是一部电视剧、一

  • 极具乡土气质的西海固作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用文字来书写他对于西海固这片土地的热爱,在继承西海固乡土叙事的创作传统之后,又添加了自己的创作特色,构建了独具风采的“火会亮乡土小说世界”,创作出不少极为优秀的作品。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村庄的语言》《挂匾》《叫板》,长篇小说《开场》,散文随笔集《村庄的声音》等。《开场》作为火会亮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是其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对于作家创作风格的研究也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关键词】乡土情结;地域民俗;苦难叙事【

  • 故乡西海固对于郭文斌的创作及其作品的文学特质构成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西海固民间生存既是郭文斌写作的背景,也是其乡土小说的母体、主题与基本的素材。《点灯时分》《大年》《吉祥如意》等篇章先后问世,郭文斌用空灵蕴藉的语言、嵌套式的行文结构、孩童的视角等共同构建出一个诗意的世界。“干涸贫瘠”“赤地千里”“苦甲天下”“贫甲天下”“旱甲天下”等词汇是描述西海固地域生存的常见语言。那么,为何到了郭文斌的笔下,西海固变得温润、温柔又温暖了呢?这便是郭文斌的特别之处,也是

  • 夏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玉泉营地区的移民们,从无到有地建设着他们的新家园,村干部马得福操心着通电、灌溉用水等桩桩件件的问题,他足够努力,却不自信未来什么时候来。直到国家新的扶贫政策出台,福建对宁夏的扶贫事业进行对口援助,并建立了合作样板闽宁村,一批优秀的福建干部、技术人员为闽宁镇洒下奋斗的汗水,帮助得福找到了未来的方向,白麦苗、马得宝、李水花等村里的年轻人也通过劳务输入、发展庭院经济等收获了自信。影像追寻了当年“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黄土高坡上满

  • 苦脊甲天下”的西海固,我们先看到了穷的表象:“村民人人挨过饿”“兄弟三个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然后开始渗透“穷”背后的思维和逻辑:“政府给的扶贫珍珠鸡,偷着杀的吃的就剩下一只了”“宁愿留在吃黄土的家乡,也不愿去大平原当吃沙子的开拓者,因为黄土比沙子细,好消化”……这两个层次对现实的揭露带着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止。剧情很快把贫穷的第三个层次砸到观众面前,马得福的初恋情人即将出嫁,她爸为了一头驴、一口井把自己的女儿卖掉了,把“那么好的水花姐”送给一个从未

  • 像陕西话。那么西海固人,究竟讲着怎样的方言呢?我觉得《红花绿叶》会直接给出答案。综合网上各方信息:影片据石舒清短篇《表弟》改编,石舒清是宁夏作家,地地道道的西海固人。导演刘苗苗,也出生在宁夏,并在西海固一带有过几年就学经历。刘苗苗一直想和石舒清合作一部电影,但最先把石舒清小说搬上银幕的却不是她。那部同名小说电影《清水里的刀子》拍出后,拿过釜山电影节的奖。《红花绿叶》是两人多年来终于合作成的第一部作品。我想这里面有更原味儿的西海固。电影在爱奇艺上观看,一次需

  • 为宁夏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培养出了5万多名大学生。(2月27日《北京青年报》)“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在贫穷落后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是“奢侈品”,学生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贫困地区办教育,最难的不是学校设施等硬件问题,而是教育教学质量。诚如当地教育界人士所言,以前西海固地区的孩子就算考上了本地高中,能够升入大学的机会也很有限,因为教育质量和资源都跟不上。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如果办学质量不行,贫困地区的孩子即便

  • 事的发生地——西海固!论中国的贫困区域,西海固的名气,可能并不逊色于大凉山,“西海固”曾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西海固,并非一个有直接地理对应关系的地名,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3县的统称,唐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里的萧关,就是西海固区域,而后来西海固的实际范围,还包括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以及同心县的东部和南部,西海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

  • 帮牛红旗编一本西海固主题的摄影集。为什么找我呢?我是福建人,大西北的体验很少,对西海固更是缺乏感性认识。小波是摄影评论家,与红旗相识多年,在宁夏“隐没地”影像实验项目中有过良好合作。她对红旗的影像太熟悉了,“熟视”容易“无睹”。我答应了。我理解她的用意——希望我带着陌生感,走进红旗的影像深处。西海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曾因为缺水和贫困闻名于世。提起西海固,我脑海里能搜索到的形容语,仅“苦甲天下”“滴水如油”“沟壑纵横”几个词汇。小波没有说错。初看红旗的

  • 靳赫“跺开西海固的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曾经的“中国贫困之冠”有著太多悲苦记忆。从“三西”扶贫到“八七”攻坚,从整村推进到精准扶贫,中国共产党带领西海固人民历经近四十载,探索种种“治穷策”。漫步于今日西海固,转目间山川凝翠景色频换,移步处牛壮羊肥产业兴旺,贫困标签自此被封印在历史深处。举世瞩目的“中国贫困之冠”成功脱贫,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典型意义。它不单增强了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信心,亦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一份厚重的“中国方案”。“破”的

  • 出品,取材于从西海固到闽宁镇搬迁,以及福建援建闽宁镇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由徐涛担任导演,苗圃饰演福建支援宁夏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郭闽兰,聂远饰演郭闽兰的丈夫迟子仪。2019年年底,中国煤矿文工团把这个剧目按照2020年创作计划上报文旅部,并列入2020年文旅部重点创作剧目。经过一年多创作和修改,今年5月剧组成立,以导演徐涛为主的主創团队召开数次创作研讨会,又将剧本修改6稿,并进行4轮剧本大纲的调整。在团长贾雨岚的带领下,主创团队于今年6月赴银川进行采风,

  • 的故知吧!他是西海固所属的海原李俊人,那个村子叫三百户的湾湾子,和我生长过的西吉沙沟满寺是隔河连畔的邻居。如果我站在满寺村子的山上,他站在他家崖背头顶的那个嘴嘴子上,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就能够隔河相望了。他就在那个湾湾子里!原本都是干山枯岭包裹下的苦焦之地,但是一到他们家那儿,却自顾自在眼前耸立起一座丹霞地貌的景观:须弥山。山上松树茂密,野桃连片成行,景色迷人,北魏时期的洞窟更是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山跟前有一座水库,在此,水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小时候流传着那

  • 。事实上在我们西海固坚持写作的作家,尤其女作家,谁又不是这样生活的呢。生活是第一要义,是摆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别的,才有时间和心思琢磨别的。她们中大多数人和我有着太过相似的出身和经历,几乎每个人都经过生活的磨炼,都和人生和命运有过柔韧而坚强的抗争,最后都选择了文学,因为文学能照亮,能温暖,能包容,能抒发,更能激励,能让平凡甚至黯淡的生活闪烁出最持久的光亮。后来我开始兼职担任市作协主席,因工作需要,和更多的姐妹有了联系,除了工作的必要联系,私下里也尽我所能地帮

  • 西海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囊括了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以及中卫市海原县和吴忠市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9个贫困县区,宁夏现有的12.1万贫困人口中仍有8.9万人集中于此。破解“生态贫困”1972年,国务院调查组一份报告中写道:西海固群众生活仍然十分贫困,不少人家無隔夜粮,冬天没有御寒衣。1982年,西海固山岭大多赤裸,贫困面高达80%以上。1994年,西海固贫困人口近140万人。2000年,西海固贫困人口还有100多万人。19年

  • 邹欣媛西海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一度被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除掉西海固贫困的标签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和尚头”到“山川绿”,从“讨要吃”到“仓廪实”,从“靠穷富”到“比着干”,从“谋扶贫”到“求振兴”,西海固在精准脱贫的道路上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随着盐池、彭阳、隆德、泾源脱贫“摘帽”,西海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7.3%降至2018年的4%,告别贫困进入倒计时。破解“生态贫困”“今日山峁变平川

  • ▲炽热的情感·西海固的“花儿”生于斯,长于斯,我从小就在这里感受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特别是那朴实无华、天然纯净的西海固“花儿”……不论春夏秋冬,山歌总是不断的。春天百花齐放,那歌儿给人以激奋、幸福、希望的感受;夏天的歌儿如一阵爽风,撩拨得人心里痒酥酥的;冬天草木衰枯、万物萧条,那歌又给人以盼望、慰藉之感;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秋天的山歌。黄叶簌簌飘落,秋风凉凉的,草木开始变黄,牧羊人把羊赶到山巅,天山相连。羊群如朵朵白云,牧羊人站在高处,狠狠地抽一个响鞭,山

  • 。炽热的情感·西海固的“花儿”生于斯,长于斯,我从小就在这里感受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特别是那朴实无华、天然纯净的西海固“花儿”……不论春夏秋冬,山歌总是不断的。春天百花齐放,那歌儿给人以激奋、幸福、希望的感受;夏天的歌儿如一阵爽风,撩拨得人心里痒酥酥的;冬天草木衰枯、万物萧条,那歌又给人以盼望、慰藉之感;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秋天的山歌。黄叶簌簌飘落,秋风凉凉的,草木开始变黄,牧羊人把羊赶到山巅,天山相连。羊群如朵朵白云,牧羊人站在高处,狠狠地抽一个响鞭,山

  • 那个村庄,告别西海固,去到四百多公里之外的省城工作。这一走就是二十余年。环复来回,我似乎走得很远,到底有多远,我至今还不太明白。但有些情节时时萦怀,不时激荡着我的心海波涛。对于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与别的游子一样,无法忘记它的名字。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当代作家中有这样一位,把西海固当作自己精神的原乡,他就是张承志。在完成《心灵史》的六年时间里,他一直没有离开过那片“千山万壑的旱渴荒凉”的西海固。他说:“西海固,若不是因为我,有谁知道你千山万壑的旱渴荒

  • 可见它的境况比西海固也好不到哪儿去。正因为出身之地都偏远、苦寒,季栋梁便与宁夏西海固作家更为接近一些。事实是,季栋梁以西海固人的身份写了许多作品,而且这些作品曾被许多选刊或选本选载过,如短篇小说《西海固其实离我们很近》、系列散文《走进西海固》等。就像陈继明一样,季栋梁虽然生在甘肃,但上大学、工作、娶妻生子均在宁夏,几十年时间过去,有意无意中大家都觉得他就是宁夏本土人。其实,季栋梁甚至比宁夏本土人还“本土”,因为他在宁夏许多地方待过,耳濡目染中口音里便有了固

  • 愁,或者青春的西海固古雁在历史的天空里,长鸣,腾飞,并且保持着速度和激情俯瞰大地,是青春的西海固。君不见——月亮山草肥,葫芦河水净,西吉滩雪白丹霞,美丽的北国新娘,那发髻上红艳艳的纱巾,荡漾在谁的心里在西海固生活,快乐或者忧伤三十八匹马驹,带走了时光,留下年岁以及青春若失的怅然一些肌体或者胸口上的暗疾,有的可以祛除有的只要想着治疗,就会发疼,必须学会隐忍和背负如果说回望青春恍若一梦那么,后青春时代我需要低吟浅唱西海固恋歌多么古老的家园啊,随手可以捡起一段心

  • 城,有诗人去过西海固西吉火石寨,说那里的石头是会燃烧的,后来我又听说“西海固”一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人类不能生存之地”。西海固地区确实少雨,年降水量才200—700毫米,是历史上一直少雨,还是到近代才这样呢?这一地区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呢?我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了张承志的《心灵史》,这部非常有个性的作品是作者在西吉的沙沟乡完成的。西海固是固原、海原、西吉三个地方统称。张承志显然对西海固一往情深,他在《离别西海固》这样说过:“若不是因为你,我怎么

  • +刘宏鹏摘要:西海固包括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原州区(原固原县)等6县,是宁夏和中国回族聚居的主要地区,陇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性分析了西海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及艺人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其传承方式、未来发展走向。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民间艺人 西海固 现状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02(c)- 西海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品类

  • 最安稳地居留在西海固山水日常的是王怀凌。王怀凌的诗歌有着传统山水诗歌的清新,却也沉静了生活的岁月沧桑,看似局域狭小却怀抱疏朗。2009年第一次见到来宁夏大学参加“我们的五月我们的六月”雨巷诗歌节活动的王怀凌,精明和直爽在眉宇间展现,烟酒不分家的调侃里却也匪气十足。因同样的认同和疑惑,阅读接近王怀凌成为我和田鑫合作研讨的重点项目。较之于纯粹到极致的杨梓、绅士般坚硬的马占祥和因诗歌而活跃的杨森君,王怀凌又是比较安分守己的“散淡”诗人,没有了杨建虎过于缠绵的呓语

  • 宁夏庙庙湖村“西海固”移民安置发表了长篇报道《无望的迁徙:中国的“生态移民”》。该文大肆抹黑中国的扶贫搬迁政策,竟然将政府为移民高标准建造的安置小区称为“难民营”,西海固农民的土砖房称为“皇宫”,其看待事实角度之独特,媒体职业操守之不存,着实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倘若美国记者仅是眼神不好,调查不足,看不清事实,还算是新闻专业能力不强的话,那么其刻意剪裁事实、制造民族矛盾的做法就实在是有违新闻伦理、居心叵测了。西海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非常

  • 目的:调查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汉两个民族的中医体质状况,对比分析其体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及相关流行病学方法对西海固地区2000名回、汉族常住居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9种体质中,回族以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为主,汉族以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结论: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汉族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西海固;中医体质;回族;汉族【中图分类号】R22

  • 限公司承办的“西海固青年作家作品研讨暨骨干作家培训会”在固原宾馆三楼会议室举行。固原市人大副主任米超,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朔方》主编哈若蕙,《十月》杂志副主编赵兰振,《散文选刊》副主编乔叶,《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余义林,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评论家郎伟,宁夏师范学院副院长、评论家钟正平,自治区政协秘书处处长、宁夏诗歌学会副会长张铎,固原市文联副主席杨风军、郭宁,《朔方》副主编、作家张学东,《固原日报》总编古原,自治区作协秘书长闫宏伟,固原市作协主席王怀凌,《

  • 学活动,这么多西海固作家聚集在一起,又请来了《十月》的赵兰振老师,《散文选刊》的乔叶老师,文艺报的余义林老师,这不仅为西海固文学,也是为宁夏文学的一次加力。刚才,郎伟教授对宁夏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脉络做了梳理,也再次标识了西海固文学在宁夏文学中的位置。西海固文学、西海固作家的极具生命力的创作在宁夏文学走上中国当代文学前台的亮相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西海固称作宁夏文学的重镇,把西海固文学称作宁夏文学的半壁江山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 和笔触,记录着西海固大地上的生活和景象。在大多数西海固作家笔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干涸的山川、饥渴的牲畜、无处不在的细密黄土,而李敏的作品中最多的是绿色、生命,五彩斑斓的花草、酸酸甜甜的山桃野杏,花园、草地、树林,字里行间很难和缺水的西海固相联系。然而细细品味后我们会发现,隐藏在绿色和生命后面的人和故事,都具有着西海固、宁夏南部山区乃至中国西北的地域特色,就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相关的苦难情节。在这一点上来讲,李敏可以说是一位有思考的写作者。

  • 部潮——第二届西海固文学研讨会”“西海固诗会”,评选了“西海固小说、诗歌创作双十星”活动,举办了“老龙潭笔会”和“火石寨笔会”,编辑出版了第一辑、第二辑《西海固文学丛书》,还在年头节下举办每年一度的“全市文艺界迎春团拜会”,争取中国作家协会支持,在固原创建了“中国作家生活创作基地”,有效地实施了“朝霞工程”,使155名贫困少年儿童受到了中国文联的资助。“西海固文学”的影响力也由此蜚声海内外。2000年8月的《文学报》在头版头条以《宁夏六盘山区崛起一支青年作

  • 方面:一是关注西海固的诗人,二是网络上和他有联系的全国各地诗人。有西海固这样的点,又有网上这样的面,二者有机结合,使他的评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显得不同凡响,且又平易近人,有自己独具的特色,颇富美学价值。 王武军在评论王怀凌诗集《大地清唱》时写道:虽然每天匆匆往返于单位和家的“两点式”距离中,但总忘不了读诗。这样的文字,就像是聊天,让人感到很亲切,没有距离感,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我相信,每个关注西海固文学发展的

  • 西海固青年作家作品研讨暨骨干作家培训会小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作家: 盛夏七月,我们相聚在凉爽宜人的美丽山城——固原,举行四位青年作家作品研讨暨骨干作家培训会,这既是全市文艺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文化固原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代表固原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向莅临会议的《十月》杂志社赵兰振副主编、《散文选刊》杂志社乔叶副主编以及自治区文联哈若蕙副主席、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郎伟院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作家、评论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 结构等出发研究西海固地区清真寺的形式美。关键词:西海固;清真寺;形式美建筑,是民族文明的个性体现,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建筑有着自身独特的形式之美。建筑艺术也是伊斯兰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最能代表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便是清真寺。清真寺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外观变化、设计手法、宗教内涵等各方面在世界建筑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由于地域与时代的不同与变化,奇想纵横、庄重神秘、雄健雅致的清真寺建筑也各具特色,但都不同

  • 外。海原县处于西海固腹地,属于西海固的“西海固”,直到今天,海原县的经济指标也还排在全区的最后。我出生在海原县,海原是我的故乡,诗人说:惦念而回不去的地方才真正称其为故乡。因为几十年的惦念,于我而言,“故乡”的概念逐渐变成了“家园”的概念。我为什么惦念海原?因为海原贫穷。故乡为什么变成了家园?因为故乡有时候隐隐约约,而家园时时刻刻令人惦念。任何时候,我想起海原,脑海里就出现冬天,以及冬天的薄雪。冬天令人畏惧、薄雪更显其窘迫。但是,我的父老并不畏惧,我的家园

  • 地离开我热爱的西海固大地,去追寻传说中的普罗旺斯圣地。故乡的荒山苦水被遗弃在记忆的长河里,寂寞成许多文人墨客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疼痛。然而,每一次回归或者远行,在途经萧关古道时,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恓惶之感。迎着落日余晖,与萧关烽堠对影相望,总觉得不是前世与王维有缘,便是今生与萧关有份。这一刻若是徒步穿行在寂寞的萧关古道上,即便四野阒寂,鸦雀哀鸣,凄风掠耳,也很难体味王维当年《使至塞上》之时,内心的酸楚与悲凉。大漠孤烟的荒凉景象早已被历史

  • 西海固,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名——乍听之下,或许会产生“海”的联想,但再一细想,似乎又有一丝干涩、炽烈、坚硬的味道。事实上,西海固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行政区划地名,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彭阳、同心这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这里属于黄土高原,是中国最为干旱少雨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植被稀疏,土壤荒漠化非常严重。多少年来,西海固又被称为“旱海”,有人说它是“苦甲天下”之地,甚至在1972年还被联合国粮食署认定为“不适宜人居

  • 秦树在西海固,居民家的大门可以不用上锁,但水窖却一定要慎之又慎地锁好。水窖的数量,甚至成了衡量财富的标准,谈婚论嫁就得先问:“你家里有几窖水?”海原大地震并没有压垮西海固人的脊梁,那些传说虽然很简单,但我们从中体会到的,却是民众对那场灾难的缅怀,以及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西海固是贫瘠的,也是富裕的。它不缺历史,丝绸之路从身上穿过,各国商旅曾在这里交流与贸易,而从战国开始,各朝各代的铁骑曾在这里留下无数的厮杀声;它不缺信仰,焦黄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座明净的清

  • 左伟西海固,乍听起来,好似一个有海的地方。然而,只有到过这里的人,才会发现这是多么的名实不符。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很难看到一排像样的大树,只有光秃秃的群山,一望无际的“旱海”,以及顽强生于此长于此的穆斯林人家。西海固,要说起水,有说不完的故事。因为水与很多事物联系颇深,这里的人们永远渴水盼水。水,几乎成了每一个西海固人最揪心的字眼。天,实在是太旱了,旱到连一滴水也不肯从天上落下来的时候,乡亲们便要十里八里地去排队等上很久很久,到几十米的大沟深处去打点苦水来

  •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总称,这一地区缺水、干旱、土地贫瘠,但这里遍布着清真寺,生活在这里的人每天都会礼拜,这种精神,已然成为了这个回族群体最重要的寄托。査晓园是作为支教涉入到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他被人们生活在穷困潦倒中但依然没有背离伊斯兰信仰的虔诚精神所撼动,所以拿起了摄像机,开始了他的记录生活。I ART:据了解,你正在制作的这部独立电影的题材是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文革背景下迫害与被迫害的两个群体,时过境迁,到了现今,没有阶级划分的状态下,

  • 神上的慰藉”。西海固的召唤焦冬子是河南人,读大学在辽宁,工作在北京,三个地方距离宁夏西海固都远隔千里,但她说自己从7年前就听到了西海固的召唤。召唤来自焦冬子收音机里的《马燕日记》,马燕的故乡西海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泾原、隆德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就是在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如马燕般天真而渴望读书的孩子们

  • 腻的笔触书写着西海固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人情风貌。在她的笔下,西海固生活显得有些忧伤而又透露着丝丝甘甜,也许正是她的这种独特经历才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才构成了她“明静又伤感、好笑又苦涩、艰辛与希望、磨难与坚韧、成长与隐痛交织并存的叙述风格”。小说《长河》(《小说选刊》2013年第10期)以马金莲一如既往的视角关注着西海固的乡土生活,不仅探掘着生存的本质和意义,也以宗教的眼光和审美表现着穆斯林面对无常时独有的“死亡关怀”和宗教意识。《长河》以四个篇章描写了

  • 格里沙漠的宁夏西海固地区。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中国梦·西北行”志愿者活动,亲身经历了这边缺水的状况。从那以后,我心中就有一个梦想——能够让这里的居民不再缺水。场景一在西海固地区,大部分厕所都是旱厕,如果不是本地人,进去如厕一定不习惯。我在兴仁中学,经常课间去厕所“探险”,厕所里由于没有水冲,所以便便一直留在那里,臭味满天飞。场景二宁夏西海固兴仁中学食堂的门口总放着一个绿色的盆,里面盛着半盆水,供我们二三十人饭前每人从里面捞点水出来洗手用。我第一次在这里洗手

  • ,是要说到我们西海固文学的。上世纪80年代,西海固地区相继出现并形成了一批中青年作家。90年代中期以后,西海固作家群引起全国文坛的关注,“西海固文学”和“西海固乡土文学”被区内外众多研究者所提及,1997年,在宁夏文联举办的宁夏文学讨论会上,西海固的作家们统一喊出了“西海固文学”的口号,1998年以《六盘山》杂志同题散文专号为标志,“西海固文学”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成为西海固地区出生的作家创作现象的唯一代名词。“西海固文学”提出后,《朔方》《六盘山》等文学刊

  • 们,我们生活在西海固。在这个贫苦甲天下的地方,我们和莫言获奖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要生拉硬扯的话,似乎只能从文学二字上找到联系。在西海固有一群人,像莫言一样痴迷于文字,坚持用文字涂画一幅生存的图景。他们很早之前就已经打出了一个旗帜,叫西海固文学。这里属于西部偏远地带,缺水缺粮,唯独不缺文学。这片土地上养育出的石舒清郭文斌等人在全国都是叫得响的。还有一大批人呢,虽然身处偏远一隅,生活还比较清贫,但是他们的精神是丰足而高洁的,因为他们心中拥有一块共同的高地,就是文

  • 眼的水窖,它对西海固人的恩情比天大。挖土窖,平场院,积蓄雨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由来已久,代代相传。百姓以此获取最基本的生活用水。在西海固有一句俗语:喝一口水,眼泪汪汪;饮一瓢水,就是天堂。西海固的荒原上除了有人居住,还有大量的牛羊犬等牲畜生存,它们也面临着饮水的严重问题。犬还好,可以自由活动。牛是最悲惨的,被拴着,动弹不得。窖里的水,当然不可能给它们喝,怎么办?就把牛赶到很远的山沟里饮苦咸水,牛不愿意喝,又怎么办?九道村的人就想出了办法。骗牛喝苦咸水

  • 转基因了。但对西海固人来讲,“长城”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她是经济腾飞,是社会和谐,是文化繁荣,更是小康远景;她盘桓在一任任有责任感的地方长官的心里,也萦绕在一代代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的心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六盘山”。现在,我仿佛能够看到这个“盘”。她的定语是“六”。而“六”,多么吉祥的一个数字,又是多么勇猛多么坚忍的一个数字。回到六盘山精神上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在我理解它是一种高远的精神,“长城”在我理解它是一种自强的精神,和平的精神,而“屈指

  • 丝痛楚与羁绊是西海固这片土地给予我的,一次次深深的触动着我,要我去诉说、倾吐、讲述、去静静守望!我热恋于文学,钟爱着散文与诗歌,而这一切都该感谢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感谢瞑瞑之中故乡文化底蕴的影响。西海固,尽管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不论其中是苦还是乐,都深深地沉聚在我心灵的底部,成为我精神的支柱,也是它,让我燃起写作的灵感,并延绵出一种守望。守望着西海固,守望着自己的信念,守望着自己的梦想。我成长在西海固一个自然而朴素的山村,就在这里孕育了我儿时斑斓的文学梦

  • 王怀凌在西海固大地上穿行我告诉你西海固:蒲公英的泪珠被风暴挟持苜蓿梦见紫花的海洋工蜂畅想甜蜜的爱情我送你一朵云你一定会热泪盈眶,但我只送你一声叹息西海固只是中国西部的一块补丁在版图上的位置叫贫困地区或干旱地带我在西海固的大地上穿行为一滴水的复活同灾难赛跑苍茫大地青山和绿水在遥远的地方真实地存在着我的脚力达不到。风牵着云的一生把雨带走。和所有的农夫一样我被干旱揪着衣领奔波同情心已经不够布施。大野穿着冬天无雪的衣裳我熟悉的村庄看不到往年的绿润稀落的叶子在清晨展

  • 里秘密邂逅\从西海固出发的拾花人像蜜蜂一样\涌出乌鲁木齐火车站蜂箱\转眼就被一片白色的花海淹没\当他们在十月的花事中苏醒过来\那个和我一样累弯了腰的男人……”这种情感只有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付诸笔墨生动地表现出来,这里我仿佛读到了《诗经·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的感觉。他笔下的西海固不是荒凉无助的,是充满乡土气息,具有昂扬拼搏活力、具有一种风起云涌的契机和一种温和的坚持。记得在一次谈笑中他说:“泰山只是雄伟,并不很高

  • ,在“苦焦”的西海固,是不缺少太阳的。持久的干旱少雨能把人的心都晒焦,焦渴得像这黄土塬一样,一阵一阵扬沙,一层一层蜕皮。但是我仍然感谢阳光。感谢阳光的赐予。太阳底下的人没有不感谢阳光的,因为阴郁的日子是阳光赶跑的。记得有一首歌,歌名叫 《大太阳》,歌词已忘记了。但是热情洋溢的旋律和“大太阳”这个意象却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西海固的太阳真得叫做“大太阳”,尤其是夏天。夏天的太阳是没有形的,整个黄土塬,整个天空,是无边无际的金色,是烘烘作响的暴晒,是一种火辣辣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的西海固搬迁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