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络回归元汤的功效与作用配方是什么?

今年45岁的杜先生,手脚麻木,脚底脚底发热伴有针扎感,一直在被这个病所困扰,在抖音上偶尔刷到了我的视频,加上我说了一下自己的详细症状,发现符合末梢神经炎的表现,但是杜先生远在非洲工作,在非洲也没接受过治疗,了解我们这里的治疗方式后采用了远程治疗,预约挂号跟大夫视频面诊,相信大夫的医术就开方子拿药了,末梢神经炎不是说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发展。

神经炎会影响身体肢体能力,会使肢体僵硬,四肢无力,酸麻胀痛等,对于生活的影响比较大,前期大多数人都是采用西药治疗,营养神经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副作用很严重,所以就有许多患者采用中医治疗。

医治末梢神经炎是重中之重。你想要一生都承受这个病的折磨吗?为什么别人能治你却不能?你甘心就这样一直被末梢神经炎困扰吗?

修元复络汤是在治疗末梢神经炎经上千案例患者经验堆积得出,通过全身性调理,使患者阴阳平衡辨证治疗。期待末梢神经炎的患者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名称】:复元活血汤

  【组成配方】: 半两[9g],根、 各三钱[各9g],、、(炮)各二钱[6g],(酒浸)一两[12g] ,(酒浸,去皮、尖,研如泥) 五十个[9g]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功能主治】:疏肝通络,活血祛瘀。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方剂制法】:上药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225毫升,酒75毫升,同煮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之。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方解】肝藏血,胁下为足厥阴经循行之处,或从高坠下,或跌仆斗殴,瘀血停留于胁下,血瘀气阻,以致痛不可忍。方中柴胡引诸药入于肝经,为主药;辅以当归活血,甘 草缓急止痛,补气生血;佐以穿山甲破瘀通络,瓜蒌根润燥消瘀,桃仁、红花祛瘀生新;使以大量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酒制取其善行药 性,活血通络之功。诸药合用,使瘀祛新生,胁痛自平。

  【方剂摘录】:《医学发明》卷三。

}

清营汤的配方是什么?是不是治疗青春痘的?

  清营汤不是治疗青春痘的。
  清营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效。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临床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证属热入营卫者。
  用量: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
  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在组成,功效及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清营汤: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15克) 元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 黄连(5克) 银花(9克) 连翘(6克)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本方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证属热人营分者。)犀角地黄汤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24克) 芍药(12克) 牡丹皮(9克)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热入血分证。   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使色黑易解等。   (本方常用于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败血症等属血分热盛者。)


清营汤里面的水牛角买不到用什么替代

味苦;解毒,15-30g;吐血;水牛角浓缩粉、衄血;咸,恶心,大剂量60-120g。
归心。外用;发斑发疹;性寒可以的:煎汤,先煎3h以上;肝经;瘀热发黄;定惊。大量服用;研末。
内服;凉血。要用犀角,腹胀:适量,每次3-9g;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5-3g;商热神昏,研末掺或调敷,感觉唯水牛角较好,食欲不振等反应。
功效清热,常有上腹部不适;口舌生疮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热入营分证:热入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较重阶段。多由气分病不解,内传入营;也可由卫分不经气分而直入营分,即“逆传心包”;或温邪直入营分。营是血中元气,为血的前身,内通于心,故营分病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病变为其特征,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无苔,脉细数等,营分介于气分和血分之间,若营转气,表示病情好转,若由营入血,则表示病情深重。


青蒿蹩甲汤与清营汤临床怎样区分应用

青蒿鳖甲汤用于清虚热,主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清营汤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眠。


本方所治属太阴温病。方中犀角、玄参清心解毒养阴为君;连翘、竹叶卷心以清心热为臣;莲子心、连心麦冬补养心肾之阴,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养阴之功。

本方清热之力相对不足,可用《温病条辨》清宫汤送服本方,以加强清心解毒之功;若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热邪与痰浊并重,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舌绛上有黄浊苔垢者,可用《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石菖蒲、炒栀子、鲜竹叶、牡丹皮、郁金、连翘、灯心、木通、淡竹茹、紫金片)煎汤送服本方,以清热利湿、化痰开窍;如营分受热,瘀阻血络,瘀热交阻心包,症见身热夜甚、谵语昏狂、舌绛无苔或紫暗而润、脉沉涩者,则当通瘀泄热与开窍透络并进,可用《重订通俗伤寒论》犀地清络饮(水牛角汁、丹皮、连翘、淡竹沥、鲜生地、生赤芍、桃仁、生姜汁、鲜石菖蒲汁、鲜茅根、灯心)煎汤送服本方;如本方证有内闭外脱之势,急宜人参煎汤送服本方。

①指温热病发疹。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又叫出疹子。《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有的象天际云头,隐隐约约,有的象琐碎小的小米粒的叫疹”。“疹从血络(血管)渗出,属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神经纤维是和动脉或静脉血管并行的)。”由于受到外热风气作用而热毒积郁于肺,在内阻闭呼吸等系统的正常功能,(毒素破坏血管壁的致密性)从血管渗出所致。表现为为皮肤上发出的红色小点,形如粟米,用手抚摸可明显的触觉到,同时病人表现出发热烦躁,咳嗽烦闷,口渴,甚至舌苔绛紫等表征。疹色以鲜红为预后较好(较好治疗),紫赤者为体内热的很厉害,紫黑者为中毒深重。疹为感受了热风邪气向外散发,治疗时应该按照透发的原则。疹发出后,病人就会神情清爽,这就是外面的症消解了,体内的病就缓和可除了。如果病人神志不清,属于热毒旺盛,正气不能战胜邪气,有毒害更深中的征兆。治疗的药物应当使肺气体交换功能加强,以使邪气外发的道路通畅,肃清肺脏邪热,让疹发透。《温病条辨·上焦篇》:“治疗发疹的病人,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加倍使用元参作为主药。”“对于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危重病人,用“清宫汤”为主药。或用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也为主药。”参见“斑疹”条病例的治疗方法。
受寒气严重身体虚弱而发热的病人,不可发汗。发汗而汗又出不来的病人,必发斑疹;同时,汗出过多的时候,病人必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清嘉庆八年(公元1765年),全书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载者716种。对《本草纲目》作了补充,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中药学。古本草增补新药之冠。
  《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继而王琦访得副本,校刊后刻入《医林指月》丛书,时已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后续有翻刻。
  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自序云“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有探讨药性理论之意,药分上中下三品,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对徐大椿、陈修园等影响颇大。
  《证治汇补》八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刊,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十七世纪浙江鄞县人)撰。
  此书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陶隔、腹胁、腰膝以及下窍八类,已与过去诸书不同,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复见集中。介绍八十余种较常见疾病病证,每症列为一章,每章又分数节,先引《内经》,后选诸家并注明出于何书,分析原因、外候、辨证、脉象、治法、用药、附证、方剂等,均为详而不繁,备而不见。深为临床医家使用所称便。

  《本草备要》,8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卷首为药性总义,统论药物性味,归经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药191种,卷二木部药83种,卷三果部药31种,卷四谷菜部药40种,卷五金石水木部药58种,卷六禽兽部药25种,卷七鳞介鱼虫部药41种,卷八人部药9种,共计478种。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述所八经络、功用、主治,并根据药物所属之“十剂”,分记于该药之首。后世刊本又增附药图400余幅,更臻完善。此书刊本亦多,流传甚广。

  《张氏医通》为综合性医书,十六卷,清·张璐撰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此书前十二卷论病,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分门分证,征引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医论,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如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诸家之说,同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发表议论,但大抵不外折衷成综合诸家观点,无多创见。不过,整体医学思想,比较与薛己、张介宾相近,并阐发“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甚力。自中风至婴儿共分十六门,每门又分子目,体例实取法于王肯堂《证治准绳》,而选辑更为精审。后四卷论方,共分94门,祖方一卷,专论方祖源委,分析其配伍、功能与治疗之证。另三卷为专方,以病证分门集方,并有方解。
  此外,以《张氏医通》命名而实为《张氏医书七种》者,辑刊于1699年,包括《张氏医通”、《本经逢原》、《诊宗三味》、《伤寒绪论》、《伤寒缵论》、《伤寒舌鉴》、《伤寒兼证析义》,是刊丛书。

  五、《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康熙帝1683年完全统一中国以后,一面大兴文字狱,厉行思想统治政策,一面又大开科举之门,笼络知识分子编书校书。于康熙中期,诚亲王胤祉命进士陈梦雷编《古今图书汇编》历十余年而成,康熙帝命改名《古今图书集成》,其部六千有余,其卷一万,集经史诸子百家之大成,集经史诸子百家之大成。
  《医部全录》原隶此书“博物汇编、艺术典”下之“医部汇考”,共520卷,分类辑录自《内经》至清初120余种医学文献,有古典医籍的注释,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医学艺术,记事及医家传略等,记述系统,分门别类明确,各科证治有论有方,引证材科均一一详注出处,标明书目、篇目和作者,便于查对原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医学文献参考书。
  此书清末有影印本、铅印本,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缩印本。196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医部全录》排印分成十二册出版,订为医经注释,脉诊,外诊法,脏腑身形,诸疾,外科,妇科,儿科,总论及列传。艺文、纪事、杂论、外编等(共八个部分),但将其中“太素脉诀”,“产图”等予以删去,对研究者为一缺憾。

  六、《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五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王氏书先总述痈疽病因、证候、诊法并列症29种。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外科病证治疗,并兼以内、妇、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计外科效方75首,杂病验方48首。另介绍200余种外科常用药之性能及其他炮制,复附有作者治验之案,甚便于临床施用。

  《目经大成》为清代眼科名著之一,黄庭镜(1704~?)著,于乾隆六年〔1741〕草成此书,此后四易其稿,但未付梓。弟子邓学礼(赞夫)得悉此书后于嘉庆十年刊行,更名为《目科正宗》,刊行九年后被黄庭镜之孙得见,遂以家藏旧本相校后刊印,悉还原貌。嘉庆二十三年(1818)问世,全书共23万余字,居历代眼科专著之魁。
  书共三卷。卷一定论,卷二考症,卷三类方。卷首之论20余篇,并设“立案式”,其论症,按病因分凡12类,按病症分为89症。书末收载眼科方剂229首,阐明方义、细论化裁加减变化,更收外治方19首,俱实用尚有效者。

  《医宗金鉴》九十卷,吴谦等撰于乾隆四年至七年(1739~1742),为政府组织编修之大型医学全书。此书编纂、选材甚精,用功甚勤,理法甚严,共计有十五种:《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由于吴氏崇尚仲景学说,故伤寒、金匮内容所占比例颇大,并列于卷前。
  此书所包括之分立各科,已略与今之分科相同,而并不收入祝由科之类,或亦著作者于巫术迷信有所抵拒,但如种痘心法,备加赞扬赏析,并详作介绍。亦见接纳先进医术之例、正骨心法从《内经》理论而至具体摸按、端提、按摩、推拿手法,及人体骨骼解剖、竹帘夹板等器械图解,一一详明,有论有法,注重实际,收取各方经验,确为历代骨伤科专著中最好一种,其它各种多类此,各具特色。所以本书实为历来医学丛书、全书中最精当、完备、简要而实用之一部。刊刻之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为中医临证重要读物,并成为清代医学标准教科书。

  九、《医学源流论》
  《医学源流论》二卷,徐大椿撰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此书堪称为“徐大椿医学论文集”,共收其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纵横捭阖,触及之处,每有新见,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尤针砭时弊甚多,论述道理深湛,中医史上正缺如此大手笔之评论家也,大椿实古今第一人。
  本书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他认为,“若医者能以此法(效验)自考,必成良医;病家以此法考医者,必不为庸医之所误。”是颇具‘实践检验”为标准之义。种人痘法本非传统,当时推行尚多阻力,徐氏却具真知灼见,指出有“九善”(九大好处),作不遗余力之提倡。

  十、《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十卷,赵学敏初撰于乾隆三十年(1765),又续加补订而毕于嘉庆八年(1803),至赵学敏死后,于同治三年(1864)方得初刊。以后则有多次重刊。
  本书专为收录《本草纲目》一书所未载之药物而作,故名“拾遗”,共载921种药物(包括附品药205种)。其中新增716种为《本草纲目》所未载、161种为对《本草纲目》已收药物作补订。书前“正误”项下,另纠正《本草纲目》错误34条。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亦间见纳入,如日精油、金鸡纳、刀创水(碘酒)、鼻冲水(氨水)等。
  书中附有大量医方,多得自采访所记用药经验,简便有效,亦是赵学敏重视“串雅”走方郎中本色。
  本书无疑是清代新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之一,是对《本草纲目》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也是本草学的又一次系统总结。

  十一、《续名医类案》
  《续名医类案》36卷(原60卷),魏之琇,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魏氏本身是位学验俱富的临床医家。因鉴于明代《名医类案》所选资料尚多缺漏,而明后新见医案亦颇繁,乃“杂取近代医书及史传地志、文集说部之类,分门排纂。”全书分345门,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症兼备,分类条理清楚,选案广泛,尤以急性传染病治案所占篇幅甚大,其中痘症(天花)即占两卷之多,亦可见当时传染之烈及编撰者用心。他个人治案大多述证明晰,辨证精审,论治熨贴,记录详尽;而于抄录诸家案例,则加夹注和案后按语,着重于发明、辨析有关案例证治异同,议论较为平正可取。
  此书现有《四库全书》本及同治、光绪年间刻本多种,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据信述堂重刊本(1885)影印出版。

  十二《杂病源流犀烛》
  《杂病源流犀烛》30卷,刊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沈金鳌撰,为《沈氏尊生书》主要组成部分。该书七十二卷,另包括《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等。本书在阐释杂病方面是为专著,按赃腑经络、风寒署湿燥、内伤外感、面部身形各门统括诸种杂病,每门又分若干病证。述其原委,悉其形证,考其主治,因病用方,理法方药比较契合。全书七种于1773~1774年合刻于无锡沈氏师俭堂,以后有多种合刻或单刻印本。

  十三、《疯门全书》
  清·肖晓亭撰。为祖国医学有关麻风病的三大专著之一。肖氏之书原为《疠病疾辑要》、《疠疾备要》各一卷,成书于嘉庆元年(1796),贫而未梓,后经袁春台等编校,命书名为《麻疯全书》于道光十六年(1836)付印,此版本迄今未见。道光二十三年(1843)以后多次刊刻流行版本均名为《疯门全书》。1936年裘吉生之《珍本医书集成》第七册将该书收入。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该书重新点校出版。
  该书对麻风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及预防之法认识颇为正确,对症状体证之描述逼真而通俗,治疗原则他强调:“总以凉血和血为主,驱风驱湿为佐,审元气之虚实,按六经以分治,斯治疗之要道”。他不同意本病必定复发或不能根除之说,认为其原因多因中断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所致。肖氏对本病提出内治九法(统治、分治、缓治、峻治、补治、泻治、兼治、类治、余治);外治六法(针、灸、烧、熏洗、烂、敷)等,列有处方近170首,内容丰富,且善用大枫子肉。肖氏有经验和学术观点,使祖国医学关于本病辨证论治的理论更为充实,其治疗经验解放后也曾为麻风防治工作者吸取。

  十四、《温病条辨》
  本书为温病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共六卷,系清·吴瑭撰,嘉庆三年(1798)完成,前后化了六年时间。刊行之后,为医家所重,乃致翻刊重印达五十余次之多,并有王孟英、叶霖等诸家评注本,或编为歌诀之普及本。今之温病学教材,取该书之说亦最多。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例如书中归纳温病清络、清营、育阴等治法,实是叶天士散存于医案中之清热养阴诸法的总结提高。而分银翘散作辛凉平剂、桑菊钦作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气分病变遣方用药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叶天士之验方,在吴瑭手中一经化裁,便成桑菊饮、清宫汤、连梅汤等诸名方。足知吴瑭此书,不是仅仅为纂集而撰,实是经心用意,为学术理论升华之作。

  十五、《伤科补要》
  《伤科补要》4卷,刊于嘉庆十三年(1808),作者钱秀昌,以伤科闻名,并辑其精义,综合平素治疗经验,撰成此书。卷一述人体要穴、正骨器械、骨度及脉诀;卷二述治伤三十六则,是治金疮之理论及身体各部伤科疾病方法;卷三治伤汤头歌括;卷四选录各家伤科要方及急救良方。全书简明实用,其中并载有杨木接骨法治愈骨折骨不连续之经验,尤为难得。

  十六、《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又名《女科》,2卷,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而至道光七年(1827)方有初刊本:后收入《傅青主男女科》中,合刊本多《傅氏女科全集》,后附《产后篇》2卷。故或又为《女科·产后编》、陆懋修《世补斋医书》收入之校订本、将女科析为8卷、八门。改称《重订傅徵君女科》、《产后编》改名《生化编》。今本《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载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等五门,每门下又分若干病候,计38条、39症、41方。下卷则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症,亦五门,共39条、41症、42方。《产后编》上卷包括产后总论、产前产后方症宜忌及产后诸症治法三部,分列为17症;下卷继之而分列26症,并附补篇一章。全书文字朴实,论述简明扼要,理法方药谨严而实用,重视肝、脾、肾三脏病机,善用气血培补、脾胃调理之法,故颇受妇产医家推崇。

  十七、《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解剖图以改错。从一般的解剖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大体描述论,王清任所改是十分准确的。他发现了颈总动脉、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全身血管之动静脉区分;描述了大网膜、小网膜、胰腺、胰管、胆总管、肝管、会厌及肝、胆、胃、肠、肾、膀胱等的形态和毗邻关系。这些是很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释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错误的。例如将主要的动脉称为“气总管”、“气门”,并认为动脉内无血而有气,将主要静脉称为“荣总管”,认为血液及营养等靠它供应全身等等。
  正是生理功能与解剖的新解释使王清任在活血化瘀理论及临床方面作出新的贡献。本书约有一半以上内容即为此而作。所创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等,分治五十余种瘀症及半身不遂、瘫痿、痹症及难产等,实发前人之未发,且多可在临床收到殊效。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的建立,本书实有肇化之功。此外,书中一再体现出不遵经、不崇古的革新创造精神。例如:他否定天花病因的“胎毒论”、否定“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之论,认为“抽风不是风”,是因气虚而血瘀。他接受“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新“脑髓说”,并作了自己的发挥。《医林改错》体现了中医学家革新的勇气,其错失之处,也是由于时代局限,不能亲自动手解剖以致未有精细观察和进行实验所致。

  十八、《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为喉科专著,郑梅涧于乾隆年间撰。郑梅涧根据家藏本及个人经验心得、撰成《重楼玉钥》,之后经人辗转传抄,传至天津,于道光十八年(1838)方由冯相等予以刻行。其子承翰(一作瀚,字苦溪,号枢扶),子钟寿(祝三)等继家学,世称“南园喉科”。郑承翰于1804年另撰《喉白阐微》1卷,一并刊行;又有方成培《重楼玉钥续编》2卷,亦附刊于内。此书为喉科名著,故翻印次数较多。
  本书卷上共17则,首列“咽喉说”等八篇为咽喉病总论,言病因、证治及不治之症等;又列36种喉风名目,将咽喉、口齿、唇舌各症均以“风”名,包括牙疳、喉间发白(白喉)等症,其治以紫地汤化裁。卷下“风针诀”,包括行针手法、补泻,禁忌及咽喉科常用的十四经经穴。此书对白喉诊治及宜忌尤详,主治之方为养阴清肺汤。实为今日抗白喉合剂的祖方。

  十九、《厘正按摩要术》
  《厘正按摩要术》4卷,刊于光绪十四年(1888),著者张振,张质(幼樵)校订。
  此书卷一辨证,除四诊八纲之外,尤侧重小儿望诊,并载胸腹按诊法,为同类文献所罕有;卷二论立法,包括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等八种手法,及针灸、淬、砭、浴、熨、汗、吐、下等近三十种治法,卷三论按摩取穴原则,强调八纲辨证与循经取穴之重要;卷四收录小儿常见病24种,如惊风、疳症等,述其治疗经验及推拿和多种内服外治方药。尤其本书详于辨证、立法、考穴,且以手法见长,并于每一手法均经图说明,甚具特点,为临床家所欢迎而易施行。


  真的搞不明白你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不过建议你背下汤头歌吧,里面N多的方子和药材,看不懂的话可以去百度百科里面看下具体内容!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柴葛解肌汤】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汤】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仓廪散】原方配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参苏饮】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麻附甘草汤】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汤】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独白薇木香草;外感热伤津不足,生津清热又解表。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小承气汤】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复方大承气汤】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再把葶苈杏仁入,和丸更治项背强。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桔梗贝,再把巴豆一齐配;寒实结胸痰涎壅,祛痰泻积功力倍。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润肠丸】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五仁丸】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两仁陈郁李;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补血便自通。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控涎丹】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舟车丸】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疏凿饮子】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新加黄龙汤】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桔枣共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通便不碍气血伤。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承气养营汤】承气养营归芍知,生地大黄与朴枳;数下阴伤热结在,正是此方效显时。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柴胡枳桔汤】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芹生姜与半夏;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芩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宽胸截疟疴。
  【达原饮】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甘知草果并;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清脾饮】清脾饮用柴夏芩,草果青皮术甘苓;厚朴生姜同煮煎,热多寒少温疟平。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丹栀逍遥散】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生姜泻心汤】干姜减量生姜配,水热互结消痞灵。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加重草,主治气痞腹中鸣。
  【黄连汤】黄连汤证上焦热,中寒腹痛欲呕哕;半夏泻心加桂枝,减去黄芩散寒邪。
  【白虎汤】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白虎加人参汤】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汤】身热欲呕骨节痛,加入桂枝疏经脉。
  【白虎加苍术汤】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术湿热减。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宫汤】减去丹参银连地,清宫更加莲子心。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泻心汤】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干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化斑汤】化斑玄犀和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清心莲子饮】清心莲子参耆苓,地骨车前甘草芩;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泻青丸】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肝胆实火悉能攘。
  【左金丸】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戊己丸】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再脐。
  【香连丸】香连相合治热痢,症现腹痛又里急。
  【泻白散】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亦泻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玉女煎】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黄芩汤】黄芩汤用芍枣草,清热和中止痢方。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备。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上方加草与阿胶,产后虚痢称良剂。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旱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清骨散】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耆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白虎汤: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真绛,凉血散血服之安。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大热烦躁兼错语,疮痈疔疖服之宁。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躁实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共,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左金丸;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泻白散;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喘咳,肺中伏火用之宜。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风功。玉女煎;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囊,胃热阴虚相为病,牙痛齿松宜煎尝。芍药汤:芍药大黄与槟榔,苓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汤热痢方,连柏秦皮四药良,味苦性寒能凉血,坚阴止痢在清肠。 青蒿鳖甲汤:青篙鳖甲地知丹,热由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滋阴清热敛汗超。清骨散: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泻火敛汗强。

医生开讲:现代大学教材《方剂学》,有20%的方子来自张仲景

有类似清营汤功效的中成药吗

适用于成人所患的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痒疹、伴有瘙痒的寻常性银屑病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可以用氯他雷丁,扑尔敏替代的


中医养生与自我保健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医生开讲:中医养生保健要用对人,对症才有一定效果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运动还有要吃健康的绿色食品


如何使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

  1.进补的时间。   早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曾指出:年五十以上,四季勿阙补药。认为人在中年以后,进补不分季节。一般来讲,进补的时间应掌握以下原则:   季节性进补:   根据不同季节的特性,选用不同的进补药物。如冬季以滋补、温补为主,秋季以润补为主因秋季较为干燥,夏季以清补为主,春季以柔补为主,而平补则可用于一年四季。   冬令进补:   其一,冬季为封藏之令,也是生发之气始萌之季,在冬季进补可以预防来年的春季患病,所谓冬令进补,春季打虎。   其二,冬至前后,气候寒冷,各种活动减少,人的代谢活动相对较为低下;同时人的胃口较好,对各种物质容易吸收。因此,冬令进补有利于对补品的吸收。   其三,大多数滋补品容易变质,不宜储存,遇热则更易变坏。而冬至前后,气候寒冷,一般补品易于储存而补变质。其四, 中药的药品中以温性居多,而冬季对人体的阳气要求较高,损耗也较多,因而需要温补。   随时进补:有些老年人体质虚弱,但靠冬令进补显然无法在短时内改善其虚弱状态,必须长期进补,不分季节。   2、进补原则:   总的原则就是必须遵循虚则补之,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只要出现了虚损现象,就可进补。在具体使用时应坚持一下几点:   长期性。   坚持少量、长期、多次、平衡的原则,做到细水长流。老年人的虚损并非短时内所致,有的是生理性,有的是因疾病因素引起。因此在进补时切忌有一口就想吃成胖子的想法。短时内服用大量的补益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有反作用。只有坚持细水长流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同时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或一类补益药的长期使用都有可能导致机体的不平衡,因此必须综合进补保持平衡的原则。   个体性。   坚持辨证施补,缺啥补啥的原则,做到进补用药有针对性,因人而异。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朋友之间互相推荐某种补品,但服用以后,有的有效,而有的则无效,甚至出现副作用。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体质状况和虚损状况不一样,自然补益药物的选用也应不同。也就是说,补益药物的选用必须具有个体性。如气虚则补气,可用黄芪、人参类的药物;血虚则补血,用熟地、何首乌、当归等药物;阴虚则补阴,用沙参、枸杞、麦冬等药;阳虚则补阳,可用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杜仲等药物。如是气阴两虚或气血不足,则气阴双补、益气补血。   多样性。   坚持在辨证施补的基础上,强调全面综合的原则这其实是上面所提到的个体性、时段性、季节性的综合。多样性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用内容的多样性。因人的身体状况随时在发生变化,服用的保健品的内容也必须随之改变,包括季节性的改变。二是服用形式的多样性。既可以服用包装考究的保健品,也可以是菜肴、食品、点心、茶水等形式。   服用保健品的个体性、时段性和季节性。   所谓个体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应因人而异。如有的人脑功能减退明显,记忆力、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反应迟缓、注意力集中困难等。就可以选用有一定健脑补脑作用的保健品。还有的人怕冷明显,手足不温。中医认为主要属于阳气不足,应选用温补性质的保健品。而有的人则面红,怕热、性急、烦躁、口干,属于阴虚内热,应选用具有一定的养阴泻火作用的保健品。每个人的体质、身体状况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自然,选用的保健品也就不一样。切不可不加区分,随意选用。这就是选用保健品应注意的个体性原则,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所谓的时段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必须根据人体的身体状况、气候变化、环境改变等因素而随时调整、停用。 这是在服用保健品期间必须遵循的原则。人的身体状况随时在发生变化。在服用某种保健品期间,如发生了感冒、发热,或者腹泻 ,或其他问题,就应暂时停用该保健品。即便该保健品对其很有作用,也应如此。因为在感冒期间, 治疗上当以发散祛邪为主,如同时服用保健品,一则浪费,二则惟恐闭门留寇,从而不利于感冒的治疗。同样,发生腹泻时,应以止泻为主。待感冒或腹泻治愈,再开始服用有关保健品。而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同样会引起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对保健品的服用也应有所调整。   所谓季节性是时段性原则的一个方面。春、夏、秋、冬,季节气候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对人体影响也是很大的。人的养生保健也应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保健品的选用也必须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象在梅雨的夏季,一方面温度高,气候炎热;另一方面,雨水不断,湿气很重。人居于上晒下蒸之中,非常的难受。有不少人出现所谓的疰夏,就是因为季节气候所致的湿热困脾,脾胃功能不和,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口粘乏味、舌苔厚腻等。因此,在夏季就应适当的选用具有调理脾胃、祛湿功能的保健品。如绿豆、米仁等。而在秋季,则秋高气爽,少雨干燥。人体往往会出现一些干性表现,尤其是对肺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秋季就应适当选用具有养肺润燥作用的保健品,如百合、白木耳等。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有哪些

如果口渴、口干,舌苔黄,大便干此类症状较明显!意见建议:可以服用黄连上清丸,如果这些热像不明显,仅仅感觉内热,可以服用胆汁逍遥丸!1、清热活血化淤: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2、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3、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
4、适应证: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


感冒未清可以用清营汤吗

犀角、生地清营凉血;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活血消瘀以散
如《温病条辨》所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舌质绎而苔白滑,是挟有湿邪之象,忌用本方,否则助湿留邪,致使病程延长,必须是舌绎而于,才可应用本方。


清营汤方子,请给出每味药的剂量

清营汤: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15克) 元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 黄连(5克) 银花(9克) 连翘(6克)
A.如果营分热盛,则用量加重为:水牛角40 生地24 玄参15
B.如果热盛并逆传入心包,病人窍闭昏迷,可另服安宫牛黄丸(按该中成药说明书用量)
C.如果热盛引动肝风,病人痉挛抽搐,可加钩藤18 广地龙15
D.如果兼有热痰,可加天竺黄12 川贝12 全瓜蒌20


中药金银花性味归经、金银花功效主治 金银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金银花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热毒痢疾。 中药金银花作用 1、调节免疫功能 2、抗炎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保护肝脏作用 中药金银花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 1、中药金银花芳香疏散,善散肺经风热,清心、肺热毒,具有轻宣疏散之性。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常与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连翘、薄荷配伍,如银翘散;若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常与清泻气分热邪的石膏、知母配伍,则泻火解毒力更强。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心烦少寐、舌绛、神昏者,常与清泻营血的犀角、生地黄配伍,共奏清营凉血、养阴解毒之效,如清营汤。 2、中药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力颇强,为外科常用的药物。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常与消肿散结的白芷、皂角刺配伍,如仙方活命饮。用于疔疮肿痛,常与清热解毒的紫花地丁、蒲公英配伍,如五味消毒饮。肠痈、肺痈亦常作用。 3、中药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痢疾,下痢脓血,常与清热燥湿、解毒的黄连、黄芩配伍;若治血痢,可用金银花炒炭,配伍仙鹤草,以增强凉血止痢之效。 4、中药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制成银花露,可清热解暑、清利头目,用于暑热烦渴、咽喉肿痛、头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综合笔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医师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对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2005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医学综合笔试部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06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部分)。2006年2月,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布了2006年版中医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在突出中医、突出临床、突出基本知识的原则下,合理删减了部分考试科目,同时合理扩展了各考试科目的知识范围。本次大纲修订在突出中医、突出临床、突出基础知识的原则下,合理删减了部分考试科目(中医不考人解,生理,病理之类的了),将中医经典著作内容纳入了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范围之中,将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等科目纳入了考试范围,将针灸学纳入了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范围,同时合理扩展了各考试科目的知识范围。大纲是考试的命题依据,格式分为单元、细目、要点,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基本要求。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围为:1)中医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1型题。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是标准配伍题。(1)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或单项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即问题)与A、B、C、D、E 5个备选答案(即选项)组成,题干在前,5个备选答案在后。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择(即正确答案),其余4项为干扰答案。答题时,须按题干要求,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A型题采用为A1型题、A2型题2种题型。A1型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作为正确答案。例1.治疗下痢,属“通因通用”法的方剂是 答案:DA.葛根黄芩黄连汤B.大承气汤C.白头翁汤D.芍药汤E.黄连解毒汤A2型题:以1个简要的病例作为题干,后面是与题干有关的A、B、C、D、E共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要求从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例2.患者下痢不止,色暗不鲜,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小便短赤,舌苔淡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答案:CA.白头翁汤B.木香槟榔丸C.桃花汤D.四神丸E.真人养脏汤(2)B型题:又称配伍题,采用B1型题。B1型题:每道试题由A、B、C、D、E 5个备选答案与2个或2个以上的题干组成,5个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选用。为了试卷的规范化及分数计算的统一性,命题时要求B1型题一律用2个题干。例5.A.午后发热B.傍晚发热C.潮热骨蒸D.身热夜甚E.夜热早凉1.清骨散证的热型是 答案:C2.清营汤证的热型是 答案:D

中医执业医师的考试题型

目前,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纸笔考试形式。传统问答式考试评分方法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考查范围有限,选择题摒除了这些缺陷,是考试公平、公正、标准化的重要体现。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采用A型(最佳选择题)和B型题(配伍题),共有A1、A2、B1、A3、A4五种题型。
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题干以叙述式单句出现,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个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或是完全不正确,或是部分正确。
A2 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由1个简要病历作为题干、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
B1 型题(标准配伍题):试题开始是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道试题,要求应试者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在一组试题中,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但也可以一次不选用。
A3 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开始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个~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
A4 型题(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开始叙述一个以单一病人或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3个~6个相关问题。当病情逐渐展开时,可以逐步增加新的信息。有时陈述了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这些信息与病例中叙述的具体病人并不一定有联系。提供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又与随后的改变有关。回答这样的试题一定要以试题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综合笔试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科目为:1.中医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儿科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注:内外妇儿的考试内容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其中中西医知识各占一半)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1型题。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是标准配伍题。(1)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或单项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即问题)与A、B、C、D、E 5个备选答案(即选项)组成,题干在前,5个备选答案在后。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择(即正确答案),其余4项为干扰答案。答题时,须按题干要求,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A型题采用为A1型题、A2型题2种题型。A1型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作为正确答案。例1.治疗下痢,属“通因通用”法的方剂是 答案:DA.葛根黄芩黄连汤B.大承气汤C.白头翁汤D.芍药汤E.黄连解毒汤A2型题:以1个简要的病例作为题干,后面是与题干有关的A、B、C、D、E 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要求从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例2.患者下痢不止,色暗不鲜,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小便短赤,舌苔淡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答案:CA.白头翁汤B.木香槟榔丸C.桃花汤D.四神丸E.真人养脏汤(2)B型题:又称配伍题,目前采用B1型题。B1型题:每道试题由A、B、C、D、E 5个备选答案与2个或2个以上的题干组成,5个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选用。为了试卷的规范化及分数计算的统一性,命题时要求B1型题一律用2个题干。例5.A.午后发热B.傍晚发热C.潮热骨蒸D.身热夜甚E.夜热早凉1.清骨散证的热型是 答案:C2.清营汤证的热型是 答案:D

清营汤中哪些配伍体现了“透热转气”的治法

本方证乃邪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所致。邪热传营,伏于阴分,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合,故身热夜甚;营气通于心,热扰心营,故神烦少寐、时有谵语;邪热深入营分,则蒸腾营阴,使血中津液上潮于口,故本应口渴而反不渴;若邪热初人营分,气分热邪未尽,灼伤肺胃阴津,则必见身热口渴、苔黄燥;目喜开、闭不一,是为火热欲从外泄,阴阳不相既济所致;斑疹隐隐,乃热伤血络,血不循经,溢出脉外之征;舌绛而干,脉数,亦为热伤营阴之象。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威寒,佐以甘苦”之旨,治宜咸寒清营解毒为主,辅以透热养阴。故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热伤营阴,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咸寒与甘寒并用,清营热而滋营阴,祛邪扶正兼顾。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可防热与血结。上述五味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考中药药师资格证,都需要具有什么条件?考试大概都是什么题型?拜托各位了 3Q

  中药药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凡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报名参加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同时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一)参加中药士资格考试取得中药学专业中专或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二)参加中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中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士职务满5年;
  2、取得中药学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3、取得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
  1、取得中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7年;
  2、取得中药学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6年;
  3、取得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4年;
  4、取得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2年;
  5、取得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参加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
  (1)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3年。
  (2)医疗差错责任者未满1年。
  (3)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4)伪造学历或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未满2年。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不受单位性质和户籍的限制,均可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工作选择报考专业类别参加考试。
  1、报名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中药学工作的人员;
  2、报名参加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人员,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所学专业须与报考专业对口(或相近),例如学药学类专业的,只可报考药学类资格,不可报考护理类资格,如此类推。
  3、《暂行规定》所规定的有医疗事故责任者等情况不得参加考试。

  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型共为A1、B1两个题型。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题型,并举例说明。
  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作为正确答案。
  例1:治疗下痢,属“通因通用”法的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B1型共用备选答案单选题
  每道试题由A、B、C、D、E 5个备选答案与2个或2个以上的题干组成,5个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选用。为了试卷的规范化及分数计算的统一性,命题时要求B1型题一律用2个题干。
  1.清骨散证的热型是
  2.清营汤证的热型是


《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为何不用甘草而用大枣

《伤寒论》中使用吴茱萸汤有三条:
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上述三条,皆有呕吐症状。李时珍云:甘草“宜入吐药”,认为甘草具有催吐作用,并云:“中满、、呕吐、酒客之病”,皆不宜食甘草。


中药中有蝎子蜈蚣为什么不用甘草做调和?不是说无草不成汤吗?

呵呵……。方用蝎子、蜈蚣往往取其以毒攻毒之功效,用甘草调和与否应与整方与病症相衡量,不能一味追求甘草调和之效。“无草不成汤”也不可能是绝对的,犹如客家人说的“无酒不成餐”,难道没有酒就真的连饭也不吃了?习古而不拘泥于古,才是医者的最高境界。


射干麻黄汤为什么用大枣而不用甘草?

长时间的服用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同时,甘草还可抑制皮质醇的转化,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低血钾症。因此,对于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而这些副作用的话大枣就没有。
射干麻黄汤在中医上主要用来治疗哮喘疾病的,天健医院郭玉琴主任介绍到:中医上治疗哮喘采用内服外治的方法。哮喘发作的根源是体质弱,免疫力低下。如果从我们中医来讲,就是肺脾肾不足。一个是大病之后,一个是先天不足,造成津液分布、代谢障碍。积聚形成痰湿。痰湿阻滞肺络,从而引发哮喘。


青梅汤的做法不用甘草会怎么样

可以选择不加的,但是如果想达到酸梅汤的功效,加上甘草的话,就更加好了~~~


中医药方中为何经常用甘草调和各味药?

甘草比较甜,可以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为了让药不能那么猛烈所以添加了甘草,我有时开方,感觉药性有些猛了,就会添加甘草的,

而且甘草的作用很多,很大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
这对大多数病都有用的,所以用的也多啊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为什么犀角地黄汤治出血证而无止血药?尤其是炭类

没必要,出血是由血热造成的,热在血中,逼血妄行,清热凉血血自止.炭类一般是机体衰弱或者外伤出血,配合其它药物能够加快止血效果.


所有的中药都建议温服的,因为这样符合肠胃接受,不刺激,也最容易散发药效


在看方剂,看到白虎,清营,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分别请气营血分热和三焦火毒,这几个证有何区别

当然有了,当病邪在气的时候就要白虎汤;当病邪在营的时候就要清营汤;病邪在血分要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在组成,功效及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清营汤 生地、犀角、丹参、玄参、黄连、双花、麦冬、竹叶、连翘,清营解毒,泄热养阴,重在养阴。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赤芍、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营血心包。重在凉血


谁有中医考试样题???

自己去新华书店买一本执业中医师考试习题集啊,这点钱都舍不得花???就想着网上找免费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元复络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