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法官有没有正义公平正义语录

 付春红,女,汉族,黑龙江省依安县人,197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1年在依安县教育系统参加工作,1995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调入依安法院工作。2000年起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011年任红星人民法庭庭长,在农村基层一干就是10年。2021年3月任刑事审判庭庭长,多年来,她一直把让当事人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以严肃的工作纪律,周到的司法服务,在当事人心中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曾多次被依安县委、县政府授予“三等功”、“嘉奖”,2018年2月,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2017年度全省法院调解能手”;2019年1月,被省委政法委员会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 2019年2月,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2018年度全省法院调解能手” ;2020年1月,被最高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21年1月,被最高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红星人民法庭辖区五个乡,辖区人口11.8万,付春红既是庭长,又是法庭唯一的员额法官,每年所审结的案件都在400件以上,2019年达到470件,2020年受案375件,结案372件,结案率99.20%,在全省法院派出法庭中位居前列。作为女同志,在这样的岗位上干出业绩,意味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她审理的高某诉李某拖欠药款案,被告在接到传票后以秋收无时间为由拒绝到庭应诉,并申请延期审理。因原告已订好车票准备第二天外出,付春红当即决定利用午休的时间到被告家现场开庭,经过审理,为双方进行调解,最后被告当即给付原告农药款2650元,双方握手言和,整个过程持续了二个半小时,由于没有吃午饭,从被告家里出来,付春红已经累得虚脱。2019年,省法院提出“让老百姓在全省法院打官司不求人”承诺。为践行承诺,她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加强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在全院率先开展了网上立案、电话立案等立案方式,还通过视频、微信方式送达、开庭,使得远在千里之外的当事人不用回来也能正常诉讼,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仅2020年通过视频方式开庭的案件32件,有28件当庭调解结案。对于涉及民生、医疗、抚育、赡养费等三费案件,从速审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不耽误农时,她将开庭地点定在田间、地头及当事人家里,经常弄得一身湿一脚泥。庭里的法学硕士是个学院派,觉得庭长这样有失法官的“威仪”,付春红总是一抹额头上的汗水说:你别管在哪开庭,咱们能把老百姓的官司断明白,我觉得这样挺好。 

 她亲民爱民,调解水平精湛。农村基层司法执法环境复杂,纠纷事由千头万绪,用付春红的话讲就是“案子不大,怨气不小”,每一件都牵扯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家庭和睦。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她面对的纠纷往往就是这些家长里短。为使纠纷以最缓和的方式解决,她从诉前调解入手,把握农村重亲情的社会特点,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调解方法。2016年腊月,83岁的李某起诉三名子女给付赡养费,她不仅听力有问题,语言表述也不清楚。通过与老人反复沟通,付春红得知小儿子在外地打工,从未给过老人赡养费。小儿子春节放假刚到家,正月初六就要走。付春红马上为老人联系司法局对其进行法律援助,当即立案并为李某办理了诉讼费缓交手续,同时电话联系其三名子女,传唤他们第二天到法院调解。在调解中,小儿子提出父母偏心,没有帮其照顾孩子,父母的土地也由大哥耕种,自己心理不平衡,不同意给赡养费。付春红耐心倾听王某甲的陈述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亲情的角度为双方调解,最后达成协议:老母亲与大儿子一家生活,小儿子及女儿一次性给付赡养费一万五千元,并表示以后会经常给母亲打电话。母子二人合解,老人流下了眼泪,激动地拉着付春红的手说:“这回我们全家终于可以过个团圆年了”。与判决相比,调解结案虽然费时费力,但对于纠纷的解决往往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案子只要有一线调解希望,就尽百分百努力”,2018年审理灌区诉王某供水合同纠纷一案,由于在审理过程中王某一直不同意调解,在送达判决书时,付春红针对裁判的依据和理由为王某进行了耐心的解释,最后王某知道自己是因为没有证据证明灌区供水不足才导致其败诉,主动提出要求与灌区和解。通过付春红的调解,灌区同意为王某减免部分水费,王某当即履行,双方对于该结果均表示满意。付春红每年调解的案件都在70%左右,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缓解了审判的压力,她的调解工作得到上级法院的认可,先后四次被省高院评为调解能手。 

 她服务大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付春红在司法审判工作中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大局发展,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权重新确权,村里对于不符合政策的农民自行开垦的土地、耕种超出其应分得的责任田和整户死亡等情况进行了统一的清理,清理后将不符合政策村里耕种的土地予以收回,由此引发了对收地不服的村民群体信访案件。针对这种情况,付春红主动与乡村领导配合,深入村屯,为村民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选取红星乡红星村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诉讼,通过以案讲法的方式化解了该类纠纷,获得了辖区党委政府的认可。2019年某天一早,红星法庭来了20余位村民要求立案。经了解,程某在先锋乡经营烘干塔,收购农户玉米后卖给了克山县某公司的杨某,尚欠140余万元未予给付。付春红当即为农户办理了立案及财产保全的相关手续,当天到克山查封了被告的财产,并为被告送达。第二天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当即履行60万元,对于剩余欠款约定半月后给付。逾期后,付春红多次联系杨某,反复向其释明强制执行的后果,最后被告迫于压力主动履行,将余款一次性付清。这件在当地颇有影响的案件,在她细心的工作下,不到半个月就得以解决。2019年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清理“三资”乱象治理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对村集体土地的清查清收工作,先锋乡政府到法庭寻求帮助。在付春红的建议下,由乡政府牵头对各村的情况进行梳理,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付春红亲自到乡政府从法律角度为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了法律宣传、培训,通过她的宣传,先锋乡的土地清查清收工作顺利开展,全乡收回土地1万余亩,清理问题合同400余件。 

 她廉洁自律,司法作风优良。付春红常说,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奉献、责任、无私,也许还会继续孤独、忙碌、疲惫,然而既然选择了,就只能义无反顾、风雨兼程。有的当事人为了打赢官司,想方设发找关系,求付法官“通融通融”,都被她严词拒绝。她奉劝这些人要相信法律,她总说:“官司输赢其实我说了不算,法律说了才算,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不如在举证上多花心思。”她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更多的时候没有鲜花与掌声,有的只是对法律的忠诚,对公正的追求。她常说:“有的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没让他们赢的清清楚楚,输的明明白白,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公平正义,那他不仅会对法官失望,更会对法律感到失望。”十几年来,她以严肃的作风纪律,周到的司法服务,在当事人心中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在她包里经常放着两种药,复方胆通和金嗓子喉宝。2013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经常说话,付春红嗓子持续沙哑两个多月,经医院检查患有多性发声带结节,医生

}

原标题:在守护公平正义中体现为民情怀

李庆军生前工作照。 (资料图片)

一个平平常常的身边人,当他离开之后更加令人倍感珍贵――“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李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这样评价:依法办案,重情义但不徇私情;时时处处体谅当事人,耐心化解纠纷;完成繁重办案任务的同时,与病痛坚强抗争;看淡荣誉,不争不抢,默默奉献。

如今,李庆军的法徽还端端正正地摆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地方,与他留下的19本工作日记一起,诉说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法官在平凡中坚守公平正义的感人故事。

“真是个好法官,这些年我心里忘不掉啊!”提到李庆军,周光华老人再次失声痛哭。

2004年,周光华通过拍卖获得某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权,但该企业拒不交付。一二审均败诉的企业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审,案件交到了李庆军手里。

“人家有钱有势,我连律师都请不起,案子万一被推翻,咋办?”官司拖了5年,周光华心里直打鼓。

“不管对方势力多大,咱都按法办。没有理,再有权咱也不支持。您别害怕。”李庆军的承诺让周光华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驳回再审申请、维持自己胜诉的裁定书。

此后的10年,每到春节前夕,周光华都会挎着一篮子土鸡蛋,从南阳坐大巴去李庆军家。而李庆军则会塞给她很多自家买的东西,“你要是不拿,鸡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纪律的”。

李庆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裹来省法院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他办理的案件,没有一起群众投诉。

同事于保林记得,李庆军经常对自己的审判团队成员说:“法律底线不能突破,要坚持原则。大家只管依法办案,有什么压力我来顶着!”

上世纪90年代初,表弟卢朝辉下岗创业,因为缺少资金,找李庆军借了3万元,经济同样不算富裕的李庆军毫不犹豫答应了。后来,卢朝辉为打官司再去找李庆军,想请他打个招呼却碰了钉子,“他一口回绝我,说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续解决”。

自李庆军成为法官,类似事情便有很多。很多老乡、同学也都因此抱怨李庆军“不办事”。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是不办事,而是依法办事。

“庆军是‘不办事’的好法官,每次回来都有很多人到他家咨询,大小事都问,不管是不是法律方面的。”李庆军的发小翟立新说,“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让山里人懂得了法律,懂得用法律维权,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一定要静下心来,少些浮躁”“刚来到新岗位,一定要好好钻研业务”“一个法官永远不能停步,要不断学习”。这是李庆军对当初刚调入河南高院工作的邹波说过的3句话。虽然现在已是审监庭庭长,但这3句话对邹波来说终生受用。

“如果跟他面对面在办公室坐半天,你不跟他说话,他不会主动跟你讲话,他是那种一坐能坐一天的人。”邹波忘不了那个曾经坐在对面埋头看案卷的李庆军。

李庆军的妻子马凤实回忆,李庆军生前最喜欢家中阳台上的那把旧躺椅。他没有更多爱好,闲暇时候只是看书,主要看各种法律方面的书。日久天长,躺椅放脚的地方竟磨出了一个洞。

早在2001年,李庆军拟写的裁判文书就获得了“全国法院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三等奖,被评价为“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言之有据,判决结果具有说服力。体现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凭主观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2016年,河南高院首批员额法官入额考试。入额意味着工作压力大幅增加,院领导劝身体不好的李庆军调离审判一线,但他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坚持参加考试,并拿到了全院第4名的好成绩。

“跟当事人一说起案件,李庆军常常忘了自己的病。他喜欢开庭,喜欢给当事人解忧,喜欢合议案件,从来没有烦过。”在河南省高院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卜发忠眼中,李庆军对经手的每一起案件都非常认真,从不含糊,努力让当事人双方觉得判决有理有据。

法官的办公室里,经常是堆满一摞摞案卷,李庆军也不例外。虽然明知有病在身,可他从来没有说要为自己“减负”,少办案件。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的审判团队结案360件,占全庭总结案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他个人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整理庆军同志的遗物,没有发现几本荣誉证书,不是他工作不努力,是因为该得荣誉的时候,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年轻人,说只要他的工作能对得起这身法官服就够了。”卜发忠说,这就是李庆军,他的“傻”是对初心的坚守和奉献。

2008年8月22日:“上午在医院,主管医生坚持不让他上班,下午到单位将民二庭杨淑兰,审监庭王彦付、周凤兰、杜留安4个上周案件报结,将民二庭印钢案研究完。”

2010年3月11日:“因案件的压力,近日心情很不好,昨晚一夜失眠,很难受。”

2011年3月3日:“我不愿让亲人为我身体担忧,给他人带来精神压力。我尽可能地弱化自己的病情,装作若无其事,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仍然想像平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生活要继续,班要继续上”。

透过日记中这些记录他生活和工作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干劲和顽强生活的李庆军。2014年,李庆军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选择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从那以后,李庆军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于透析的硅胶“腹透管”。在他的卧室,成箱的透析液几乎堆满一面墙。病重4年间,李庆军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腹痛腹胀、乏力怕冷、恶心甚至呕吐,尿毒症让他常常吃不下饭。

李庆军每个月都要去北京的医院复查身体。每月的第一个周一下班后,他会带着透析用品乘火车去北京,待次日检查完毕,再坐高铁返回郑州,赶到办公室,把当天落下的工作补回来。

2018年9月2日一大早,同事任方方收到李庆军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时间。禹州电缆案,6号以后联系当事人让双方再谈一次,调不成还按原定方案办。卷在柜子上。”这一天,李庆军要作换肾手术。术前的13个电话,他全部打给了同事交代工作。26天后,病情恶化,期盼着“像正常人一样喝水”的李庆军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2018年10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为李庆军追记个人一等功。2019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李庆军“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7月,河南省委追授李庆军“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庆军在省高院工作25年,一心想当个好法官。如果治好了病,就是‘于无声处’地退休,没想到今天却是‘一声惊雷’式地离开。”河南省高级法院民四庭庭长周志刚说,学习庆军,缅怀庆军,做一名有为民情怀、有职业精神的法官,应当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记者 李万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的法官有没有正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