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蓝院属于谏壁镇吗属于什么户口?

区级机关党委1983年以前,区级机关建立直属党支部。1983年9月,本区升格为县级建制后,随着区委、区政府机构扩大,党员人数增多,于1984年1月成立中共镇江市郊区区级机关委员会。1984年10月郊区更名为润州区,区级机关党委亦随之更名。1985年区级机关党委设1个党总支,49个党支部。有党员472人;1987年设1个党总支,67个党支部,有党员726人。 
解放初期,区机关建立了党支部。1952年9月,以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按乡建立党总支,以生产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党支部。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以大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基层组织瘫痪。1970年又恢复党的基层组织,至1987年底,全区有基层党委11个,总支委员会5个,支部委员会298个,党员总数达3587人。 
新郊区建立以后,区委组织部门根据党的组织建设方针,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积极考察培养积极分子,慎重发展新党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1983年,全区发展新党员22人。至此,全区共有党员2602人,分布在工业系统457人,农林水系统1361人,交通邮电系统22人,建筑勘探系统108人,商业系统138人,科研文卫系统152人,金融系统8人,党政机关218人。1985年组织发展的重点为青年知识分子和生产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这一年共发展新党员120人。1987年,全区发展新党员155名。从1983年至1987年,建区近5年全区发展新党员532人,使党增添了新鲜血液,各级党组织更加充满了活力。 

润州区(郊区)分时期各条战线党员统计表

润州区(郊区)分时期党员年龄统计表

润州区分时期党员文化程度统计表

润州区分时期党员党龄统计表

是年3月初,本区整党工作展开至次年6月中旬结束,历时16个月。全区整党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区级机关(包括基层试点单位象山乡),共2个党委,51个党支部,578名党员。经学习文件,对照检查(包括集体整改),党员登记三个阶段,至8月底结束。对照整党要求,全部通过准予登记。第二批乡镇党委和共青团农场党委所属支部与区直属党支部,共9个党委,209个党支部,2418名党员,整党受教育面达百分之百,予以登记的党员有2404人,缓登的7人,不予登记的3人,给予组织处理的16人(其中开除党籍的4人)。 

    1983年以来。区委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十分重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年,全区评出先进党支部12个,其中农村大队党支部6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党支部6个;优秀党员58人。 
    1984年评出先进党支部1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7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党支部7个;优秀党员89人。 
    1985年评出先进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党支部19个;优秀党员145人。 
    1987年评出先进党支部31个,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党支部23个;优秀党员17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6人。 

1983年9月,本区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由李年生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1984年4月,区纪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与此同时,各乡镇党委配备了专职纪检员或纪检委员。1984年7月实行机构改革,区纪委内设办公室、审理科、检查科;在此之前4月份,区纪委设立常委班子,并经区第十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人,选举书记、副书记各1人,常委3人。根据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基层支部普遍设纪律检查委员,全区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纪律检查工作体系。 

1983~1987年中共润州区纪委领导人一览表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各项政治运动,协助党委整顿党风,维护党规党法,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检查和处理党员的违纪案件。 
    抓制度建设。区纪委建立以来,协助区委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党风责任制、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党员教育、党政干部保持廉洁和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并按照各项制度和规定,进行检查督促和示范,抓好措施落实,坚持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党风建设的正常化。 
抓党员教育。区纪委在协助区委抓党风建设的同时,还不断深入开展对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采取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坚持从正面教育入手;利用区、乡镇党校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播放电视录像,进行形象化教育;做好犯错误党员的“回访”转化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提高全体共产党员的觉悟,调动了党内积极因素。使党性教育进一步深化。 
    抓“核查”工作。1985年5月至1986年,全区开展整党过程中,根据中央有关核查工作的文件精神,区纪委组织力量。对“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的人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的调查核实,在查清问题后,视情节轻重,分别对13人给予了各类党纪处分。 
认真查处违纪案件。区纪委建立以来,在协助区委加强各级组织制度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的同时,遵照中纪委关于“不允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的指示精神,认真查处各类违纪案件。自1983年以来,全区共立案查处各种违纪案件41件,已受到党纪处分的39人,其中开除党籍的8人,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3人,留党察看的4人,严重警告的14人,警告的10人。此外,还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经济案件117件,其中大案、要案12件,追回赃款297800元。全区还受理申诉案件2起,经过调查核实均已结案。 

    宣传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后的党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围绕党的历次政治运动和各项中心工作进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宣传工作重点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上。 
本区从1949年6月成立至1982年一直未建立专门的宣传机构,70年代后期才开始设一名宣传科长,担负区委的宣传任务。1983年11月,建立中共镇江市郊区委员会宣传部。在此之前,本区即有一支党的宣传员、报告员队伍,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84年4月30日区委决定调整充实党的报告员和宣传员队伍,建立区、乡(镇)两级报告员队伍,做到村、厂都有宣传员,全区形成了三级宣传网。是年,经区委批准的区级报告员有21人,乡镇级报告员29人,现将1983年以来本区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作如下简述: 
    1983年,主要开展了建设文明村镇活动的宣传,各乡镇召开建设文明村镇活动现场会,建立了乡镇文化中心,筹办农民俱乐部,谏壁镇以雪沟村为样板,推动了全镇文明建设;七里甸乡光明村还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1984年,一是开展了认真贯彻中共十二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活动,组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整党文件和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由宣传部牵头,按季度制订学习计划,采取系统精读,专题学习、讨论和举办短期培训班;二是开展了党员联系户活动,区委宣传部编印了《党员联系户(人)》小册子,发给全区每个党员,在这一活动的开展中,全区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员和先进集体。 
    1985年,主要开展了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宣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改革理论和改革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开展全区经济建设优势的宣传,使全区人民树立信心增进市内外、省内外对我区的了解,加强了横向经济联系。 
1986~1987年着重开展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和乡镇党校建设,按照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讲师团的统一部署,组织本区45岁以下的在职的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干部参加正规化理论学习。是年,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全市统考中,我区考生的参考率、及格率、优秀率均居四县两区第二位,在社会主义部分及1987年的哲学课程的统考中又名列全市前茅。3月,本区在全市第一个制订出《乡镇党校工作条例》;当年,全区除韦岗镇外,建立了8个乡镇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63期,培训党员、干部、积极分子8600多人次;谏壁镇党校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市级先进党校。 
1987年,开展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区委宣传部编印了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的学习辅导材料1000多册,下发到基层单位,派出专人到各乡镇党校、中小学校、企业作辅导报告25场,听众达5000多人次。当年,还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千分考核制方案,协助有关部门举办家庭演唱会和家庭运动会,全区有106户家庭参加演出,观众达2万多人次;130多户家庭参加了运动会,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年10月,成立“润州区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发展个人会员114人,集体会员38个。 

    郊区工委工作期间,本区的统战工作由镇江市委统战部直接管理。 
1983年9月区委统战部建立后,根据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一方面广泛宣传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提高干部群众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深入基层开展各种专题调查,弄清各类统战对象的基本情况,并抓紧落实了侨务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私房政策、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和改正“右派”等,平反纠正了冤假错案,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 

    落实侨务政策。区侨务和侨联建立以来,积极开展工作,努力为“三胞”服务,1984~1985年底,按照政策,本区先后为归侨、侨眷办理“农转非”户口15户,31人,安排工作20人。 
    “右派”改正。到1985年为止,中共镇江市润州区委对全区14名错划“右派”全部改正,并发给本人改正决定书,恢复其名誉,恢复原工资待遇,安排工作,对生活困难的还给予定期经济补助,对家属子女受牵连户口迁往农村的恢复城镇户口7户,22人。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据统计,本区共有各类知识分子16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4人。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有关部门配合,截止1985年共平反冤假错案8件,解决夫妻分居12人,按照政策办理知识分子的家属子女“农转非”33户,68人;对60年代学校停办未分配的中专、大专肄业生81人,转为城镇户口,并且按其专业和特长全部安排了工作。 
    落实私房政策。本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挤占低价收买、错改的华侨、工商联和私房改造的私房有36户,148.5间,共3620.28平方米,至1985年底已全部落实了政策,使当事人都比较满意。 
    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在落实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中,区委组织人员查阅档案200余卷,从1983年至1985年6月,已查明全区原国民党起义人员13人,投诚人员2人,均颁发了起义人员证明书,这些人员6人已退休,3人尚在工作,1人给予定期生活补助,其余的生活亦均有着落。 

    本区的宗教活动历史较长,教类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徒约有7600余人,老年人主要信仰佛教,绝大部分为农村老年妇女。全区原有小型寺庙11座,且大部分破旧不堪,不能使用,目前,已修复两处宗教活动点,并对外开放。一处是七里甸乡黎明村圆通庵佛教活动点,一处是丹徒镇上的基督教活动点。 
    本区宗教界虽未成立统一组织,但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市宗教部门做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合理布点,方便信徒群众过宗教生活;另一方面,加强党和政府对宗教的依法管理,制止非法宗教活动。

    机构沿革 1949年6月镇江市成立中共城郊区委,6月区委设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委 员会,在各乡设有团支部。 
    1956年区团委撤销,保留各乡及单位团支部,由团市委直接领导,这时期团的队伍逐步发 展,活动有所加强。 
    1957年5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 “文化大革命”中全区团的活动中断。 
    198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共青团郊区首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81人,选举产生共 青团郊区委员会,委员7人,姚强(女)任区团委副书记。郊区下辖的4个公社,均成立团委。 
    1983年9月,本区升格为县级建制。1984年11月12日至14日,在镇江市蔬菜研究所召 开共青团镇江市润州区第一届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00人,其中女代表82人。选举出委员22 人,张永生任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7~1987年部分年份共青团润州区组织状况表

    团区委在中共润州区委的领导下,紧密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各项适合青年特点的活 动,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3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在农村成立共青团助耕队,青年突击队;在工厂、区直属 单位,组织文明服务队,以各种形式义务为广大群众服务。 
    1984年,区团委先后3次组织团员、青年300多人,参加镇江市东门广场绿岛工程建设, 受到团市委的嘉奖。 
    1985年,团区委组织团员、青年收看,收听曲啸同志和边陲英雄等报告会100余场,参加 人数达3万多人次;是年,举办“贡献杯”征文竞赛活动,全区共有193篇稿件在各级报刊登载3 团员青年参加义务劳动,当年创造产值70万元,5人受到省、市团委的表彰;开展义务服务活 动,全区组织服务小组200多个,参加义务服务达3000多人次,为烈军属、困难户耕翻土地 1000多亩,开沟1000多米;这一年还开展“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革新、小设 计),共取得成果一百多项,创产值近百万元。 
    1986年“五四”青年节,举办全区青年文艺调演,参赛的17个节目均来自基层团支部,其 中有3个节目参加全市会演,并分别获奖;是年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开展了“普法知识竞赛”活 动、“劳动集资建造青年宫”活动,在集资活动中,全区团员、青年齐发动,7个月共集资30300 元,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3300元,再次受到团市委的嘉奖。 

    1982年2月以前,本区未建立妇女联合会组织。但各乡镇妇女联合会自50年代初期就已 建立(大队设妇女主任、生产队设妇女代表),各乡镇妇联工作都直属市妇联领导。 “文化大革命”期间,妇联工作被迫停止活动。 
    1982年2月,郊区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7名委员,由陈兰英任副主任,主持工作, 区妇联组织正式建立。 
    1984年11月,本区召开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01人,选举产生委员21名,常务 委员5名,陈兰英任副主任,主持工作。1984年10月,镇江市郊区妇女联合委员会更名为镇江 市润州区妇女联合委员会。 
    本区各级妇女组织自建立以来,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妇女工作,维护妇女儿童的 合法权益,帮助妇女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妇女在各个时期的“半边天”作用。 
    1950年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本区各级妇女组织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宣 传贯彻《婚姻法》。1980年新《婚姻法》公布后,本区各级妇联大力宣传贯彻新《婚姻法》,增强人 们的法制观念,提高贯彻执行婚姻法的自觉性。 
    1953年,举办妇女识字班,各乡镇妇女组织发动青年妇女学文化,既提高了妇女文化,也 培养了妇女干部。1963年,开展农村业余教育,接受扫盲识字教育的有60%是妇女,辅导员中 妇女有18名。 
    区妇联建立以后,进一步发动妇女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促进了妇女成长,涌现出一批妇女 人才。据1986年统计,全区有女基层党委副书记、正副乡长5名,女支部书记11名,女村长15 名,女经理、女厂长16名,女科技工作者17名,有较大贡献的女专业户25名。 
    解放以后,推行新法接生,各乡镇选派妇女同志参加新法接生员的培训班。1972年,各乡 镇卫生院都建立了妇产科,由市妇幼保健所牵头,组织小分队每3年为妇女查治妇女病一次, 检查率达95%,妇女病的发病率由查治前的68%,下降为30%。同时,各乡镇妇联把妇女的 “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保护作为妇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举办妇女 卫生知识讲座,普及妇女卫生常识,在安排生产劳动中,强调妇女“三调三不调”;经期调干不调 湿,孕期调轻不调重,乳期调近不调远,确保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 
    乡镇妇联组织恢复后,把办好幼托事业作为一件为妇女谋福利的实事来抓,1978年象山 乡办起了全区第—所中心幼儿园。1983年,各乡镇先后兴办了中心幼儿园,1985年全区乡镇办 齐了中心幼儿园。截止1986年,入园儿童达3688人,入园率达85%;幼儿教师167名,全部经 过专业培训,获幼师以上文凭的31名。1985年,各乡镇以幼儿园为活动阵地办起了家长学校, 传授育儿知识,到1986年全区共办家长学校24所。 
    1978年开始,根据全国妇联的统一部署。本区各乡镇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开展了争当“三 八”红旗手,争创“三八”红旗集体和评选“五好”家庭活动。到1985年底。全区涌现出一批先进 集体和个人。受区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4个,“三八”红旗手9人,“五好’家庭10户;受 市妇联表彰的先进工作者4人,“三八”红旗手4人,“五好”家庭3户;受省妇联表彰的“三八” 红旗集体1个,先进工作者1人,“三八”红旗手1人,“五好”家庭3户;受全国表彰的“五好”家 庭1户。1987年受市妇联表彰的先进工作者1人;“三八”红旗手1人,“五好”家庭14户,受省 妇联表彰的幼托先进集体1个,先进工作者2人,通过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激发了全区妇女群 众建设“四化”的革命热情,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经区政府批准,润州区计划生育协会(以下简称区计生协)于1987年7月15日成立。它 是协助区政府贯彻计划生育工作的全区性群众组织。区计生协由杨怀康任会长,朱善祥、岳传 峰、徐克松任副会长3徐克松兼任秘书长,朱景国任副秘书长。张家箴为名誉会长。本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11人。 
    区计生协下设宣传指导,政策咨询,科技顾问3个组。协会成立后,坚持“把重点放在基 层,把组织建到村上”的工作方针,在乡村建立基层协会组织,发展会员,形成了以育龄群众为 主体,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职工为骨干,有全区各界热心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士和志 愿者参加的会员队伍,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协会组织106个,其中区级1个,乡镇9个,村级 82个,企业16个,发展会员2300多人,成为全区人数众多,涉及面很广的群众组织之一。 
    区计生协建立以来,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维护了育龄夫妇的具体利益,全心全意 为育龄群众服务。它把协助政府落实计划生育的现行政策与帮助育龄群众脱贫致富结合在一 起,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努力为会员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提供生产和生活方便,帮助他们 发展生产。把宣传少生的道理与传播优生、优育和优教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有计划地对不同年 龄组的育龄群众进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并提供咨询服务,与区有关部门协作,开展幼托 工作,帮助育龄群众解除后顾之忧,逐步转变旧的婚育观念。把组织群众、教育群众与监督干部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结合在一起,对违反政策,侵犯育龄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协助区政府加以 纠正,发挥了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本区于1984年11月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由区科委副主任曹定福同志兼任科协副主席,主 持工作。区科协和科委“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科技协会的主要任务是抓好群众性的 科学技术普及的宣传,帮助广大群众增进科学卫生知识;审批科技性学会,推动科技发展;抓好 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帮助群众掌握科学技术;组织科技人员搞好科技咨询服务 工作,促进生产发展;是年9月,区畜牧兽医学会率先成立,由多种经营管理局副局长杨锁孝 担任学会理事长。1985年8月成立了区科技辅导员协会,由区文教局副局长张华荣担任协会 理事长。1986年10月和12月,本区又相继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和玫瑰花协会。1987年9月曹 定福调离区科委,由新任科委主任史扬兼管科协工作。 

    本区1982年8月,有个体工商户359户,从业人员480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 区个体经济发展加快,至1984年本区个体工商户已增至1233户,增长了2.43倍。从业人员 1543人,增长了2.21倍。为了正确引导个体工商户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经区政府批准,1984 年8月成立了镇江市郊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张颂任会长,张长林(个体户)任副会长。与此同 时,谏壁、丹徒、七里甸、蒋乔4个乡镇成立了分会。 
    区个协成立后,在个体工商户中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坚持每月15日 的例会制度,总结交流经验,表扬好人好事,协助工商机关和政府部门,加强对个体经济的管 理,深入进行工商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个体工商户的守法意识,端正经营作风。从而,促 进了个体经济发展和个协组织的逐步壮大。至1985年底,全区已有个体工商户1601户,从业 人员1931人。经营范围也从过去单纯的小手工业、小商业、扩展到小工业、饮食、服务、修理、 服装加工、建筑修缮和交通运输等多种行业。1987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已达2151户,从业人员 2856人。 

    1983年9月以前,本区未建立侨联组织,有关归侨工作均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直接领导。 
    1984年11月召开了润州区第一次归侨、侨誊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共60人,列席10 人,会议选举产生了润州区归国华侨联合会,范绍增任侨联主席,瞿采寿任副主席,潘世福任秘 书长,委员10人。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均系兼职,无专职干部。 
    区侨联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密切与海外侨胞的联系,深交广交朋友,每年春节、中秋节 等传统节日都举行茶话会、座谈会,招待归侨、侨眷代表,努力为归侨、侨眷排优解难。到1987 年为止,共接待海外华侨、港澳同胞336人次,处理来信来访358件次,其中国外来访72件。 截止1985年底,全区归侨、侨眷中的冤假错案全部得到纠正,60年代初精减下放的归侨、侨眷 有19人全部得到复职安置,20人恢复了城镇户口;对5户华侨被占的726.6平方米的私房根 据政策给予了落实归还。使侨联成为全区归侨、侨眷的“娘家”。 

    解放初农会1950年10月镇江市城郊区各乡相继成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郊区农会 由区委组织委员刁端盛兼任主任。至年底全区共发展会员6649名,农民协会成为农村大生产 运动的依靠力量。1950年7月,政务院颁布《农民协会组织通则》,规定农民协会是农村中改革 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构。土改运动中,全区各级农会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改革法和各项政策。 
    1951年2月21日,郊区土地改革正式开始,各乡农民协会根据政务院《关于划分阶级成 分的决定》进行土地登记,各乡农民与地主阶级开展面对面的斗争;全区联合斗争1次,以乡为 单位斗争161次,以村为单位斗争130次,先后斗地主恶霸157人,反革命分子22人,参加斗 争会达9600人次。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民协会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贫下中农协会 1965年12月,镇江市召开了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成立镇江市贫下 中农协会(简称贫协)筹备委员会。张振国任主席,李育济任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贫协被 迫停止活动。 
    1974年3月,镇江市召开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镇江市贫下中农协会第 二届委员会。张建亭任主任,秦顺坤任副主任,市贫协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配有秘书1 名,工作人员2名。是年,郊区5场1镇及41个农村大队也相继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310个 生产队建立贫下中农小组。“文化大革命”期间,镇江市贫协组织曾经管理农村学校、商店和医 疗单位。贫协组织在协助同级党组织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抗灾自救的各项工作中,较好地 发挥了作用。 
    镇江市贫协成立后由郊区工委代管。1983年,体制改革后,贫协组织随之自行取消。 

    本区1950年12月建立教育工会。1958年,象山茶场、黄山园艺场、镇江市水产养殖场相 继建起基层工会。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基层工会停止活动。1979年基层工会恢复工作。 
    1983年9月前,本区基层工会均隶属于市总工会领导。 1983年9月,市总工会在润州区设立工会办事处,由谈家瑞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另由市 总工会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当时全区基层工会只有5个,工会小组43个,会员730人。1987年 9月,谈家瑞调离区工会办事处,由王振宽接任副主任。 
    自市总工会在本区设立工作办事处以来,区工会组织按照市总工会要求,加强基层工会的 组织建设,培训工会专(兼)职干部,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素质,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努力开展 工作。 
    1983年区工会办事处组织职工参加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从 1985年至1987年,为建市工人文化宫,发动干部职工捐资32000余元;至1987年,区工会办 事处还先后帮助18个工厂办起了医务室,10个工厂建立了浴室,共办托儿所、幼儿园15所, 建立女子卫生室两所。到1985年全区基层工会已发展到25个,工会小组225个,会员4444 人,1987年基层工会已达31个,工会小组309个,会员5395人。 
    与此同时,区工会办事处还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先后有11250人参加技 术比武和岗位练兵,使全区职工队伍不断涌现出先进分子,至1987年全区职工中被评选为市 以上劳动模范的有39人,其中全国劳模1人,,省劳模11人,市劳模27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冶蓝院属于谏壁镇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