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报警器一直响怎么关掉声音?

我国目前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制造业方向发展,振兴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从工业发展历程看,生产手段必然要经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变革。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力成为巡检管理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推进,智能电网巡检机器人迎来了广泛的应用,凭借着远超人工的全面优势,如今巡检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正在不断凸显,未来随着国际化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企业还将带动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检测质量分散、手段单一;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人工巡检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且无法及时进行巡检;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受到种种条件限制,存在很大的监控盲区,很难真正满足视频监控全方位覆盖的要求。同时由于系统复杂、摄像头数量多、安装布线工作量大,因此故障率较高,维护困难。随着智能变电站和无人值守变电站模式的推广,对变电站巡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先进、智能的巡检模式。采用智能机器人技术进行变电站巡检,既具有人工巡检的灵活性和智能性,同时也克服和弥补了人工巡检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是智能和无人值守变电站巡检技术的发展方向,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智能电网(又称电网2.0)概念的提出,世界多国争相通过本国先进的传感器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设备,确保电网的智能化、信息化、经济环保化的运行。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合多种智能检测装置,对站内设备进行智能识别与联动。同时使用多样化巡检模式配合自动充电系统,实现7×24小时的高频率、无人化巡检。充分发挥机器人精度高、反应灵活、全天候的优点,结合智能化检测装置以及智能分析软件,完成了全天候数据快速采集、实时信息传输、智能分析预警到快速决策反馈的管控闭环,加强了电力设备管理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网智能化管理水平。人工巡检与机器人巡检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国内外现状

电力巡检机器人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国家,早在1980年,日本就开始将移动机器人应用于变电站中,采用磁导航方式,搭载红外热像仪,对154kV-275kV变电站的设备致热缺陷进行检测;八十年代末期,日本研制出了地下管道监控机器人,用于监测275kV地下管网内的温度、湿度、水位、甲烷气体、声音、超声、彩色视频图像等;九十年代,日本又研制出了涡轮叶片巡检机器人,配电线路检修机器人等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巡检机器人。

2008年,巴西学者J.K.C.Pinto等人设计了一种配备WiFi和红外热像仪的高空滑行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对变电站电力设备的致热点进行检测;美国研发的变电站检测机器人,能够实现电力设备自动红外检测,并使用检测天线定位局部放电位置。2013年,加拿大研制出了一种检测及操作机器人,采用GPS定位方式,在735kV变电站实现视觉和红外检测,并能远程执行开关分合操作。新西兰研制的电力巡检机器人,采用GPS定位,具备双向语音交互以及激光避障功能。

从2016年CARPI会议(国际电力机器人学术会议)上所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而言,近十年来,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主要由中国引导,其专利、产品数量以及应用规模远远超过了其他大洲的数量。经过数年的市场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的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室外巡检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电缆隧道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四大类。

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于2002年成立了电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主要开展电力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究。2004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功能样机,后续在国家“863项目”支持和国家电网公司多方项目支持下,研制出了系列化变电站巡检。综合运用非接触检测、机械可靠性设计、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导航、视觉伺服云台控制等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外环境全天候、全区域自主运行,开发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系统软件,实现了设备热缺陷分析预警,开关、断路器开合状态识别,仪表自动读数,设备外观异常和变压器声音异常检测及异常状态报警等功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机器人在变电站的自主巡检及应用推广,提高了变电站巡检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国内外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按2015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规划,未来5年,原有枢纽及中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将达100%,有约两万座110kV及以上的传统变电站将要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新建智能化变电站数量达到1.5万座。2016年底应用于国网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数量共计893台,这一数量远未达到市场饱和的程度。2017至2020年间,仅考虑此3.5万座智能变电站中有15%~20%需配置智能巡检机器人,运行模式以一机三站为例,单套机器人系统价格约为100万元,则未来三年中变电站机器人将有17.5亿元-23.3亿元的市场容量。中长期来看,我国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潜在市场规模接近123.3亿元。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室内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开关站内。一般一个地级市配电站数量从500座至5,000座不等,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数量较多。根据各地区用电量不同及电网建设情况不同,按平均每个地级市1,000座配电站估计,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含4个直辖市)大约拥有配电站30万座。另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年)》,我国将会加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预计对于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需求超过5万台。中国的电力传输线路将从2014年的115万千米增加到2020年的159万千米,无人机巡检具备较大的市场需求。至2025年,国内各类型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达750亿元,其中电力行业约占6.7%,即约50亿元的市场空间。

目前一个变配电值班员的年人工成本约10万元,若智能巡检系统的投入使用,并与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绝缘在线监测系、视频监控系统的共同配合下,变配电所正向着智能化和无人化快速发展,远期节约的人工成本也较为可观。为保证变配电设备运行安全,值班员必须在雷电、大雾、大雨等特殊天气及设备运行异常时进行巡视检查,但给值班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投入使用变配电智能巡检系统时,此项工作完全可由巡检系统担任,消除了值班员的人身安全隐患,其远期的社会效益也不可忽视。

此外,国内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走出去”战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铺开,各类人工智能设备的需求潜力不断增长,智能巡检机器人也由此迎来了发展提速期。除了在国内市场获得快速发展外,随着我国电力企业海外业务拓展和中东欧等国加快智能电网建设,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特别是特高压和各级电网快速发展,电力机器人产业凭借高科技、智能化、先进性等独特优势,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智能巡检机器人有望在海外市场也获取积极态势。

三、乘“泛在电力物联网”之风,巡检机器人产业迎来高成长

2019年1月,国家电网提出“三型两网”战略,“三型”即枢纽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共享型企业,“两网”指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我们认为,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延伸,变/配电站环节,无人巡检、智能运维、人机交互和基础数据服务有望成为投资重点。此外,各省级层面,江苏省是最早试点对输电线路、变/配电站及电缆隧道采用无人化运检的省份之一,到2020年,力争建成50个以上电网智能机器人运维作业示范区,省内电网企业智能巡检机器人装备总数突破5000台(套),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1、两网加速融合,巡检机器人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是电力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坚强智能电网是基础,支撑电力系统能源流的安全稳定传输,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神经网络”,实现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信息流采集和归集处理。两者深度融合,实现能源流、数据流和与业务流的三流合一,助力国网成为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推动智能电网加快建设。智能电网是指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化电网。自2009年国家电网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以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开始迅速发展,2010年3月,“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被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标委下发《关于推广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建设经验做法》,提出要结合智能电网(首台、套)新技术产品挂网试点和先进技术标准研制情况,建立先进技术标准应用机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标准加快实施,以先进标准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未来智能电网标准化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

与智能电网行业相关的主要产业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人化运维成为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巡检机器人行业将持续受益。传统的电力运维模式已不能适应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将机器人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通过智能机器人实现无人化运检已经成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于变/配电站(所)巡检领域,能够有效满足电网改造中对电力系统提出的智能化、无人化要求,提高变/配电站运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先后制定发展规划,智能电网建设有望提速,巡检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巡检机器人核心应用场景

随着我国海外项目的拓展,未来国外市场对巡检机器人的需求也将迈入增长轨道,我国通过国际化战略提早布局能够占得先机。同时,及早的进入国际市场,也有助于在国际市场标准制定时,能有国内企业自己的声音。

全球智能机器人企业结构主要由工业机器人、个人/家用机器人、行业服务机器人构成,占比分别为15%、43%、42%。

其中,行业服务机器人包括智能客服、巡检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引领和迎宾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一般包括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等;个人/家用机器人包括个人虚拟助理、家庭作业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儿童教育机器人、老人看护机器人和情感陪伴机器人等。

今天我们着重来聊聊服务机器人这个领域。

2013年以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23.5%。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以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公共服务机器人必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中展露头角,可谓前景广阔。

在很多不适宜人类工作的环境中,如:高温、粉尘、高危、高辐射……完全可以用巡检机器人取代传统人工巡检。

我国目前对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尚处在初期探索阶段,绝大部分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变电站。传统变电站智慧化升级改造、以及越来越多新建智慧变电站,使电力系统普及智能巡检机器人指日可待。

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视觉、传感、人机交互和机电一体化等,是多学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产物。这其中机器视觉应用的已经非常成熟——高清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等,温湿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国际领先水平,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现有机器人产品尚不能满足用户智能化需求,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严重制约服务机器人发展。

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事实——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巡检机器人没有听觉感知系统!!

我们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中,听觉占25%。所以,没有“耳朵”的机器人是不完美的!

所以我们倡导,应当在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中标配“听觉感知”能力。

用听觉赋能——实时监测突发异响,让巡检机器人摆脱“看得见,听不到”的尴尬处境,功能更加完善。国家电网已于2019年将“机器听觉”写入《智慧变电站试点工程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技术要求》,未来巡检机器人标配听觉必然是大势所趋。

这个“听觉感知系统”与传统拾音器有什么区别?答案是——区别大了去了!

”听觉“这个词,应当拆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听+觉。拾音器仅仅能做到将声音无差别的采集回来,其余的事儿全都无能为力。而“听觉感知系统”可以做到更多:

1. 声音分贝监测报警、主频监测报警;

2. 声音可视化输出——时域图、频域图和时频图;

5. 声音采集、监听、存储

如果答案对您有帮助,请关注联丰迅声,跟我们一起用科技倾听世界的声音。

}

  6识别、标记和文件
  第三篇 对电击危险的防护
  19连续漏电流和患者辅助电流
  第四篇 对机械危险的防护
  第五篇 对不需要的或过量的辐射危险的防护
  第六篇 对易燃麻醉混合气点燃危险的防护
  第七篇 对超温和其他安全方面危险的防护
  44溢流、液体泼洒、泄漏、受潮、进液、清洗、灭菌和消毒
  49供电电源的中断
  第八篇 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危险输出的防护
  51危险输出的防止
  第九篇 不正常的运行和故障状态:环境试验
  57网电源部分,元器件和布线
  附录L(规范性附录)参考文献 本标准提到的出版物
  附录AA(资料性附录)通用指南及原理说明
  GB9706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医用电气设备 第2-16部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1998年2月第二版)。
  本部分应与GB5(idt IEC60601-1:1998)《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配合使用。本部分的要求优先适用于该部分的相应要求。
  与GB1相比,本部分在技术内容上已从“血液透析”扩展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本部分还给出附录AA(资料性附录)。
  对一些与非常重要的要求所相适应的原理,在附录AA中作出说明。
  本部分的附录L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医用电气设备 血液透析装置安全专用要求》。
  本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莫富诚、王培连、黄志新。
  本部分于1991年10月首次发布,2003年第一次修订。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由所有的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IEC的宗旨是促进对电气和电子领域中所有标准化问题开展国际合作。为此,除进行其他工作外,IEC还发布国际标准、。各项国际标准委托技术委员会制定;任何IEC国家委员会若关切所议项目,都可以参加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与IEC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标准的制定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双方确定的条件紧密合作。
  2) 由于每个技术委员会都有对问题关切的各国家委员会派出的代表,因此,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定和协议,尽可能表达出国际上对所议项目的一致意见。
  3) 所形成的文件是建议性的,供国际上采用,并以标准、技术报告或指南的形式发布。在此意义上,它们已得到各国家委员会认同。
  4) 为了促进国际上使用的统一,IEC各国家委员会同意在其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中,鲜明地尽可能采用IEC国际标准,若在IEC标准与对应的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之间出现分歧,应在后者中明确指出。
  5) IEC没有表明其批准的标记程序,也不对任何申明符合其某项标准的设备负责。
  6)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要素有可能属专利内容,但IEC对任何一项或所有这样的专利概不负责鉴别。
  国际标准IEC,由IEC医疗实践中的电气设备62技术委员会的医用电气设备62D分技术委员会制定。
  本标准的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

  在上表所指的投票表决报告中,可找到有关标准投票表决批准的全部情况。
  附录AA仅为参考资料。
  本专用标准所规定的最低安全专用要求,可看作是对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的操作规定了安全的实际程度。
  本专用标准没有把采用透析液再生系统的特定安全情况考虑在内。
  本专用标准对经修正案1号(1991)和修正案2号(1995)修订的IEC60601(第二版,1988)《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即下称“通用标准”进行修订并作补充(见1.3)。
  在各项要求之后是各项相关试验的规定。
  根据62D分技委于1979年Washington会议上作出的决议,“通用指南和原理说明”部分在适当处对较重要的要求作了一些注释,已包括在附录AA之中。
  标有★号的章节,在附录AA中有注释。
  据认为,了解这些要求的依据不仅有助于正确地执行本标准,而且可根据临床实践的变化或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及时地促进对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但是,该附录不属本标准的要求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1998(第二版)《医用电气设备 第2-16部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和本条款适用:
  本专用标准规定单人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见2.101条所下定义)的最低安全要求。这些装置供医务人员使用或供在专家监督下使用,包括由患者操作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这些专用要求不适用于
  ——腹膜透析设备(IEC:1999)。
  本专用标准参考经修正案1号(1991)和修正案2号(1995)修订的GB5(idt IEC 60601-1:1988)《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在本专用标准中,GB9706.1简称为“通用标准”或“通用要求”。
  本专用标准的篇条编号对应于通用标准的篇条编号。对通用标准文字的更动,规定使用下述词语表示:
  “代替”——表示通用标准中的条款已被本专用标准的文字完全代替。
  “增加”——表示本专用标准的条款是对通用标准的要求的增添。
  “修改”——表示通用标准的条款已作修改,如本专用标准的文字所示。
  对通用标准条款或编号的增加以数字标记,从101起,增加的附录以AA,BB等标记:增加的项目则以aa),bb)等标记。
  术语“本标准”用于表示通用标准与本专用标准一起使用。
  若在本专用标准中无对应篇条,则原封不动地采用通用标准的篇条,尽管可能不够贴切;而通用标准中一些部分尽管可能贴切,但并不准备采用,则在本专用标准中加以说明。
  IEC适用(见36)。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体外管路、透析液管路和(或)所有与之有固定传导性连接的部件。
  在本专用标准范围内,设备是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或血液滤过设备。
  用于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或)血液滤过的系统或数个装置的组合(或参见2.2.15)。
  一种主要是通过跨越半透膜的弥散作用,纠正患者血液中溶质失衡的方法。
  注:此过程通常包括除液(脱水)。
  一种主要是通过跨越半透膜的滤过作用,纠正患者血液中溶质失衡的方法。
  注:此过程包括了液体交换,而且通常要除液(脱水)。
  一种通过跨越半透膜同时进行弥散和滤过,纠正患者血液中溶质失衡的方法。
  注:此过程包括了液体交换,而且通常要除液(脱水)。
  血液透析滤过的一种特别形式,向患者提供透析液时无缓冲剂,而提供置换液。
  在本专用标准中,透析器这一术语用于描述含半透膜、用于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的器件。
  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时,经膜与血液交换溶质和(或)水的溶液。
  经适当稀释后,可制成透析液的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溶液。
  进行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滤过时,通过体外管路输给患者的液体。
  跨过透析器除去患者血液中液体(脱水)的方法。
  血液管路与其组合在一起的所有辅助件。
  跨越半透膜时所施加的液体静水压力。
  注:实践中,平均跨膜压通常可表达为二者之一:
  a) 透析器的血室出入口间的算术平均值与透析液室出入口间的算术平均值之差,或
  b)血液滤过器或血液浓缩器的血室出入口压力算术平均值和滤过液压力之差。
  因透析器的半透膜破裂,血液从血室泄漏到透析液室。
  在患者与动脉血泵间体外管路中测得的压力。
  在患者与透析器出口间体外管路中测得的压力。
  从透析器出口到患者间的体外管路部分。
  为保护患者免遭可能出现安全方面的危险,专门设计能检测出单个(或多个)特定参数或结构特征的自动装置。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j)防护系统出现故障(见51.101)。
  k)下述情况不看作是单一故障状态:体外管路中有空气。
  6识别、标记和文件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随机文件还应包括:
  ——指出在这些方面应符合当地规程的重要性的表述:在设备中,应有分隔装置把供水水源、虹吸反流和排水口隔离开来。
  6.8.2使用说明书
  aa)使用说明书还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安装和使用的设备,其用水和其他适用液体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规程或推荐值;
  2) 说明当使用Ⅰ类设备时保护接地安装良好的重要性;
  3) 说明应使用一种电位均衡的导线;
  4) 描述达到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5) 声明如需要可提供经过验证的消毒或灭菌有效性的试验程序;
  6) 说明设备运转所需入口水压(力)、浓缩透析液供给压力、温度和流量的范围;
  7) 说明如果制造厂使用一种不同于2.112所规定的跨膜压时,则应对跨膜压作出新的定义;
  ★8)说明操作人员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
  9)说明操作人员要注意与患者连接和断开时相关的安全方面的危险;
  10)说明操作人员要注意因误接体外管路而可能引起安全方面的危险;
  11)有关由单针治疗的特定参数(如相位敏感性压力变化)引起的可能偏离预设超滤率的资料;
  12)有关单针治疗时与设备预设值相关的单位时间内输血量的资料;
  13)说明若使用的是推荐的控制装置、透析器、瘘管针和导管,如需要可提供有关单针治疗体外管路中血流的预期再循环的意见;
  14)拟与设备一起使用的浓缩透析液的资料;
  15)说明与误选用浓缩透析液相关的安全方面的危险;
  16)说明浓缩液接头的色标表示;
  17)说明反向超滤可能引起安全方面的危险;
  18)说明采用符合51.104条要求的防护系统的限定灵敏度;
  19)说明任何防护系统报警时,操作人员应采取恰当的处置步骤;
  20)说明并指出采用消除报警时,由操作人员负责监测任何被消除报警的防护系统的参数;
  21)说明外部无线电干扰和电磁干扰会影响设备安全操作,可能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
  6.8.3技术说明书
  aa)技术说明书还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 安装和开始使用设备时,要进行专门测试或观察其状态。这必须包括对要进行试验的类型和数量的指示;
  2) 对含整体化抗凝泵的设备,说明泵的类型,该类泵的流量范围和精度,以及为保持该精度不应超过的压力;
  3) 对含整体化血泵的设备,说明该类泵的流量范围和精度,以及为保持该精度所需入口和出口的压力范围;
  ★4)符合51.101条要求的防护系统的类型、精度和限值;
  5)符合51.102条要求的防护系统的类型和精度;
  6)符合51.103条要求的防护系统采用的方法、范围、精度和限值;
  7)符合51.104.1条要求的防护系统的类型和精度;
  8) 符合51.104.2条要求的防护系统采用的方法,和在规定透析液最小流量及最大流量下防护系统的灵敏度;
  9) 符合51.104.3条要求的防护系统的类型;
  10) 符合51.105条要求的防护系统的类型和精度;
  11) 符合51.106条要求的防护系统采用的方法、和在由制造厂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的灵敏度;
  12) 符合51.111条要求的防护系统的类型;
  13) 任何防护系统的被消音时间;
  14) 声音报警的静音周期;
  15) 任何可调声音警报声源的声压级范围;
  ★16)指出所有会与水、透析液和浓缩透析液相接触的材料。
  通过检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通用标准本篇的各条款适用。
  第三篇 对电击危险的防护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19连续漏电流和患者辅助电流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h)患者漏电流的测量
  12)患者漏电流测量点必须在两根透析液管路连接处或两根体外血液管路连接处,取其最不利的位置。测试期间,电导率为(14±1)mS/cm的试验溶液,在基准温度25℃下必须流过透析液管路和体外管路。所提供的设备必须按制造厂规定充分配置使用。
  第四篇 对机械危险的防护
  通用标准本篇的条款适用。
  第五篇 对不需要的或过量的辐射危险的防护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并列标准IEC适用。
  第六篇 对易燃麻醉混合气点燃危险的防护
  通用标准本篇的各条款适用。
  第七篇 对超温和其他安全方面危险的防护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44溢流、液体泼洒、泄漏、受潮、进液、清洗、灭菌和消毒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设备必须设计成倘若发生液体泼洒(意外弄湿),也不会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
  通过下述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把设备放置在正常使用位置上,进行3mm/min人工降雨30s,从离设备的顶部0.5m高处垂直降落。
  试验装置如IEC60529图3所示。试验用自来水进行,可使用一个阻断装置来测定试验的持续时间。试验一到30s,必须立即把设备壳体上可见的水分擦去。
  上述试验后立即进行的检查应表明,可能会进入到设备内部的自来水,应未弄湿可能引起安全方面的危险的部件。若有疑问,必须进行通用标准第20章所规定的电介质强度试验,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设备装载液体的部分必须与电气部分隔离,这样,在正常工作压力下可能泄漏的液体,才不会对患者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例如因爬电距离引起的短路。
  通过下述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用吸液管把自来水滴到接头、封口和可能破裂的软管这些处于运转或停止状态的活动部件上,取其较不利的状态。
  经这些程序之后,设备易遭受自来水有害影响的无绝缘带电部件或电气绝缘部分,应显示出无潮湿痕迹。若有疑问,设备必须进行通用标准第20章所规定的电介质强度试验。
  通过检查,检验其他可能发生的安全方面的危险。
  若对采用上述合格性试验有疑问,可作下述试验:
  采用与设备该部分相适应的液体进行试验。用一个注射器直接喷射液体,对准接头、密封口和可能破裂的软管这些处于运转或停止状态的活动部件,取其较不利的状态。经这些程序之后,设备易遭受自来水有害影响的无绝缘带电部件或电气绝缘部分,应显示出无潮湿痕迹。若有疑问,设备必须进行通用标准第20章所规定的电介质强度试验。
  44.7清洗、灭菌和消毒
  对使用非一次性透析液管路的设备,必须提供消毒和(或)灭菌的方法。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的设备,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49供电电源的中断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49.5在设备的供电电源中断情况下,必须实现下列安全条件:
  ——触发声音报警至少持续1min(见51.107);
  ——阻止透析液流向透析器;
  ——中止任何置换液流动;
  ——把超滤降到最小值。
  通过检查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第八篇 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危险输出的防护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51危险输出的防止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51.2与安全有关的参数的显示
  若设备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则操作人员所选用的操作模式必须非常清楚明确。
  通过检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 51.101透析液的组成成分
  a) 设备必须具有独立于任何配液控制系统之外的防护系统,在因透析液的组成成分不当而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阻止透析液流向透析器。
  注:例如利用温度补偿(25℃)法测量电导率的防护系统,是一种被认可的符合此项要求的方法举例。
  b) 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实现下列安全条件:
  ——触发声和光的警报(见51.107);
  ——阻止透析液流向透析器;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的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 51.102透析液和置换液的温度
  a) 设备必须具有独立于任何温度控制系统之外的防护系统,当在设备的透析液出口处和(或)置换液出口处测得的温度超过41℃时,该防护系统阻止透析液流到透析器,及阻止置换液流进血液。
  b) 防护系统的运用必须实现下列安全条件:
  ——触发声和光的警报(见51.107);
  ——阻止透析液流向透析器和(或)阻止置换液流进血液。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a) 设备必须具有的防护系统应独立于任何超滤控制系统之外,防止设备的输出偏离控制参数的设定值而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
  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滤过时,必须具有独立于任何置换液控制系统之外的防护系统,能避免置换液误输入而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
  注:例如利用测量跨膜压、透析液压、超滤/置换液量或速度的防护系统,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
  b) 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触发声和光的报警(见51.107)。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1.104.1体外失血到外界
  ★a)设备必须具有防止患者体外失血到外界,而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的防护系统。
  注:例如利用测量静脉压和测量体外管路其他部分压力的防护系统,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其他部分被各阻断部件(血泵、夹等)与静脉部分隔断。
  ★b)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实现下列条件:
  ——触发声和光的报警(见51.107);
  ——停止各血泵运转;
  ——中断任何置换液流动;
  ——夹住静脉回流管;
  ——把超滤降到最小值。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a) 设备必须具有防止患者漏血、避免可能产生安全方面危险的防护系统(见51.108)。
  注:例如采用光电漏血检测器的防护系统,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
  b) 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实现下列安全条件:
  ——触发声和光的报警(见51.107);
  ——停止血泵运转;
  ——中断任何置换液流动;
  ——把超滤降到最小值。
  通过对随机文件的检查和用红细胞比积已调节到0.32±0.02的人或牛的新鲜全血进行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试验必须在充有透析液的透析液管路中及规定的透析液流速的最坏条件下进行。
  51.104.3由于血液凝结而引起的体外失血
  a) 设备必须具有防止患者因血流中断、血液凝结而引起体外失血,避免可能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的防护系统。
  注:例如若血泵因意外停转,防护系统应立即开始工作,这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
  b)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触发声和光的报警(见51.107)。
  通过对随机文件的检查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a) 设备必须包括的防护系统应防止患者因动脉压过高/过低而出现安全方面危险。
  b) 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实现下列安全条件:
  ——触发声和光的报警(见51.107);
  ——停止血泵运转;
  ——中断任何置换液流动;
  ——把超滤降到最小值。
  通过检验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a) 设备必须具有防止患者因空气进入而引起安全方面的危险的防护系统。
  注:例如采用光电或超声空气检测器的防护系统,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
  b) 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实现下列安全条件:
  ——触发声和光的报警(见51.107);
  ——停止血泵运转;
  ——中断任何置换液流动;
  ——夹住静脉回流管;
  ——把超滤降到最小值;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1.107报警条件和消除报警
  a) 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所有防护系统都必须在运作。
  注1:例外见下述e)项。
  注2:本项内治疗的含义是:当患者血液从动脉端引出并回流到患者身上时,治疗可看作是已经开始;当动脉端针头拨开时,治疗可看作已经结束。
  ★b)除非本标准另有规定,否则必须同时具有声和光两种报警。光报警必须在整个报警条件下连续保持,而声报警可以静音。
  c)声报警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除非用特殊的方法(如工具)可以调节,在1m内产生至少65dB(A)的声压级;
  ——如果可以静音,则静音周期不超过2min。
  通过测量A计权声压级,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测量设备必须符合IEC60651或IEC60804规定的对1类器具的要求,及ISO3744对自由场条件的要求。
  ——压力监测(见51.104.1);
  ——漏血监测(见51.104.2);
  ——动脉压监测(见51.105);
  ——空气进入检测(见51.106)。
  如在报警静音周期内出现,必须中断静音周期,并且必须实现51.104.1,51.104.2,51.105和51.106规定的安全条件。
  e)在报警期间,暂时的消除报警功能(最长时间2min)可以分别应用于采用下列测量的各个防护系统:
  ——压力监测(见51.104.1);
  ——漏血监测(见51.104.2);
  ——动脉压监测(见51.105);
  ——空气进入检测(见51.106)。
  若不使用空气检测器时,并闭51.106要求的防护系统消音,允许血液泵入患者,必须把因空气进入而产生的危险减小到最小。
  注:例如限制血泵速度,以便防止在消除报警期间空气到达患者身上,并因足够慢使操作人员能够检查静脉回流管,这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
  f)消除报警的运作必须触发光报警。
  g)对某个防护系统(按51.107规定),必须不得影响随后的其他报警条件。随后的报警条件必须满足规定的安全条件。在静音周期消逝以后,仍然存在的报警条件必须重新满足规定的安全条件。
  注:本项规定消除报警的含义是:消除报警是个便利条件,可以由操作人员有意识地选择暂时使防护系统无效,而让设备在报警条件下继续运作。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a) 表1所列的那些防护系统的故障,操作人员必须清楚在规定限值范围内。
  表1防护系统检查表

  注:符合此项要求的三种合格方法,例如:
  ——周期性功能校检由操作人员启动和控制所有防护系统;
  ——周期性功能校检由操作人员启动和由设备控制所有防护系统;
  ——带设备自校验功能的双重防护系统。
  ★b)停止血泵运转和夹紧静脉回流管,必须设计或满足51.106b)项安全条件的双重保护功能。
  通过检查随机文件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1.109在清洗、灭菌和(或)消毒期间治疗的防护
  当设备处在清洗、灭菌和(或)消毒模式时,绝对不能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通用标准的3.6条和49.2条。
  通过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1.110血泵和(或)置换液泵反向运转
  应考虑一种方法,防止血泵和(或)置换液泵在治疗期间意外发生反向运转。
  注:例如使用单向泵,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
  通过检查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1.111无缓冲剂血液透析滤过
  a) 拟进行无缓冲剂血液透析滤过的设备所必须包括的防护系统应独立于任何液体配送控制系统,避免患者因酸碱度平衡不正确而出现安全方面的危险。
  注:例如利用测量透析液和置换液流速的防护系统,是符合此项要求的一种合格方法。
  b) 防护系统的运作必须实现下列安全条件:
  ——触发声和光的报警(见51.107);
  ——中断透析液和置换液流动。
  通过检查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1.112运行模式的选择和变更
  必须防止因意外而错选和变更运行模式。
  通过检查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第九篇 不正常的运行和故障状态:环境试验
  通用标准本篇的各条款适用。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54.101设备的浓缩液接头必须使用耐久的颜色标志,避免混淆各种不同的浓缩透析液。色标应当便于操作人员配用接头与不同颜色的浓缩透析液容器。必须使用下列颜色:
  ——醋酸盐浓缩液接头 白色
  ——酸性浓缩液接头 红色
  ——碳酸氢盐浓缩液接头 蓝色
  ——无缓冲剂血液透析滤过浓缩液接头 绿色
  ——对于供不同浓缩液公用的接头,每个接头上必须有不同颜色的标记。例如,供醋酸盐浓缩液和酸性浓缩液公用的一个接头,必须有白/红两色标记。
  注:目前正在制定一项ISO标准*,规定对浓缩透析液容器色标的要求。
  通过检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4.102血压传感器用的连接器
  与血压传感器系统的外部连接,必须符合GB/T1962.2功能安全方面的要求。
  通过检查和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56.6温度和过载控制装置
  aa)透析液温度的防护系统不要求配备非自动复位热断路器。
  通过检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7网电源部分,元器件和布线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本条款适用:
  57.2网电源连接器和设备电源输入插口等
  ee)若给受控运行的血泵和(或)置换液泵配备辅助网电源输出插座,该插座的类型必须不可互换,且与设备上其他辅助网电源输出插座不可互换。

  通用指南及原理说明
  本专用标准规定设备的最低安全要求,是以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为基础。对此基本原理更为详细的解释说明,可查阅IEC60513。
  为了实现安全,要求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熟练技能,并应按说明书要求使用设备。然而应该认识到,患者常常就是操作人员,而患者不可能象专业操作人员那样受到同等程度的熟练技能训练,这一点必须加以考虑。
  下面演示的图解,说明设备在单一故障状态下如何实现安全。

  特定条款指南及原理说明
  6.8.2aa)8)对血压传感器采取的防范措施
  使用同一台设备治疗一个以上患者时,经过血压传感器可引起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这种安全方面的危险可通过例如在体外管路中采用疏水性过滤器而避免。
  6.8.3aa)4)目前用于监测单通式排废液型设备的透析液组成成分的方法,可能检测不出透析液中所有成分的潜在危险程度。须对系统的局限性和组成成分进行独立分析,应在随机文件中加以解释说明。
  因设备结构所用材料不当而产生毒性,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方面的危险。人们认识到,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越长,安全方面的危险便越大。
  因此,要求指出结构所用的各种材料,使操作人员对某种特定设备潜在性的、安全方面的危险程度能作出有依据的判断。
  通用标准44.1条的试验不能辩认液体在压力下可能出现的泄漏。本专用标准规定的此项试验虽难于进行和重复,但据认为对此类设备较为合适。
  51.101到51.103透析液的组成成分、透析液温度和超滤
  单通式排废液型设备若设计为可将水与浓缩透析液混合,制备出成分和温度均到达特定值的透析液,为此,它应具备某些控制系统作为基本设计需要。此外,可能还要有一个控制系统调节超滤。
  虽然这样的控制系统可看作是单个防护装置,而且使用这种装置可减少对患者产生安全方面的危险,但据认为,单个防护装置并不足以排除在某种单一故障状态(单个防护装置失效等)出现后可能存在安全方面的危险。
  必须提供能够实现安全条件并向操作人员指示单一故障状态的防护系统。这种防护系统失效必须不得引起安全方面的危险,而且任何这样的失效均应在规定时间(防护系统周期检验)内指示给操作人员。据规定,至少应在每次治疗之初,通过测量透析液组成成分、透析液温度和超滤,对各种防护系统进行周期检验。
  若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设计防护系统避免有害透析液成分时,必须考虑到透析液配制系统在任何阶段都可能失效,除了技术因素外,还可能由于人为差错,如错选、混选浓缩透析液而产生潜在危险状况。
  与本专用标准第1版(1989年)相比,现第2版没有采用通用标准的56.6条,原因是不存在与测量透析温度所用自动复位热断路器有关的安全方面的危险。
  要想精确地实现规定液体的平衡,不因过高或过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低血压或高血压和肺水肿,善于控制超滤液与置换液的流速或流量具有重大意义。
  与本专用标准第1版(1989年)相比,现第2版把有关反向超滤的要求从原来的51.7条(即现51.103)转为标记要求(见6.8.2),目的是对医疗上认可的治疗不作限制,这些治疗没有忽略有关反向超滤安全方面的潜在危险(如透析器反向超滤部分出现漏血)。
  51.104.1a)体外失血到外界
  利用静脉压测量值的防护系统被用于检测因静脉管路脱落导致体外失血时,把低限报警设置得尽可能接近工作中或运行中的静脉压极为重要,这必定能检测出静脉管路脱落引起的静脉压变化。
  现时没有实际可行的办法完全防止患者发生体外失血到外界(如因血液管路脱落或破裂而引起)。对某些与体外管路相关的压力进行监测,可达到一种可接受的安全等级。为了不再进一步降低安全性,把防护系统的工作极限设定得尽可能接受工作中的压力(例如静脉压低限报警)极为重要。
  51.104.1b)体外失血到外界——安全条件
  要求夹紧静脉回流管是安全条件的基本要素,其作用是防止一旦在血泵和静脉管夹之间出现破裂时,逆行漏血引起安全方面的危险。
  基于目前采用的血液流速较快,使患者的脉管管路面临安全方面的危险增大,故认为,监测动脉压是保护患者的一种合格的、必要的方法。
  在体外管路中出现空气并不被看作是一种单一故障状态。而且,并不存在一种固有的单个防护装置。体外管路中出现空气时,防护系统会向操作人员指示。通过要求防护系统实现安全条件,使患者减少安全方面的危险。
  防护系统失效(单个防止出现安全方面的危险的装置处于故障状态)变成单一故障状态。单一故障状态可通过不会被误解的和清晰可辩的信号向患者指示,亦可通过周期检查来发现。
  对包括血泵和静脉管夹在内的部分防护系统进行周期检查,要求把它们设计成双重功能:这使得两个互不相关的单一故障状态(即在血泵和静脉管夹中)出现的概率变得极少。
  此外,在每次治疗开始时对血泵和静脉管夹的寿命作功能检查,亦使得操作人员不熟悉的这两种器件的失效概率及一个治疗周期内体外管路中空气引起安全方面危险的情况变得极少。
  对包括初始检测器和电路、直至包括控制血泵和静脉管夹的输出在内的防护系统部分,进行等效周期检查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失效情况下患者没有任何防护手段。因此,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向操作人员指示这种失效,要让体外管路中出现空气及空气检测失效同时发生的概率变得极少。要想安全,这个时间应当短。此外,它必须与整个防护系统的各种参数相关,因为参数随时会随设计不同而变化。所以,把这个时间B规定为:

  ★ 可设定的血泵最大速度。
  空气进入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的主要安全方面的危险,它可能是由于体外管路破裂引起。体外管路的微小破裂形成泡沫(空气/血液混合物),透析液排气不充分也可能是空气进入的因素。
  设备应设计成能检出和防止大的气泡以及泡沫(空气/血液混合物)到达患者身上。
  目前尚未有足够的数据说明在体外管路内产生的微气栓引起安全方面的危险。但设计设备和体外管路时应把产生的微气栓减到最少。
  尽管在有关什么样数目的泡沫和微栓会对患者构成危险方面数据不多,但指出空气检测系统的检测极限是重要的,可使操作人员对设备作出有依据的判断。
  51.107b)在整个报警状态存在期间,必须对操作人员显示声和光报警,声响报警可以静音间歇,但光报警必须连续显示,直到报警状态被改正为止。在报警状态持续期间,设备必须仍然处于安全状态。
  构成防护系统安全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停止血泵运转和夹紧静脉回流管,在这些防护系统中,“双重功能”这一术语指的是从检测装置到血泵和到静脉管夹的输出必须是分离的,并在功能上是独立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血泵失灵停转,以致静脉管夹关闭,都会对患者产生额外的安全方面的危险。这种情况可能产生过高的体外管路压力,引起透析器半渗透材料破裂或体外管路脱落。

}

360m1指纹锁自带有一个防撬锁报警功能,如果指纹锁感应到有撬锁行为的话就会发出高声警报,但有时候不下心撞到指纹锁也会发出报警声,这时候要怎么关闭这个声音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您具体操作步骤吧!

首先进入指纹锁管理模式。[]

按【4】进入系统管理,指纹锁语音播放“常开检测请按1,防撬检测请按2”,按【2】进入防撬锁报警设置。

按【2】关闭防撬锁报警,这时警报声也就跟着被关闭了。如果您想要再次打开的话只需要进行前两步,然后按【1】选择开启就行。

当您在关闭防撬锁报警消除警报之后一定要马上设置回来,不然下次真有盗贼撬锁开门都不会有警报声了。

以上就是关于360m1指纹锁怎么关闭报警声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相关资讯尽在智能家(/lock/)!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警器一直响怎么关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