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交通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是什么?


近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报告中都有哪些轨道交通方面的具体内容吧~(多数据长文预警)




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以下文中涉及全国数据均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共有4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4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7969.7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6280.8公里,占比78.8%;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688.9公里,占比21.2%。当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1233.5公里。

拥有4条及以上运营线路,且换乘站3座及以上的城市22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城市总数的49%。2020年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75.9亿人次,同比下降25.8%,总进站量为109.5亿人次,同比下降26.8%,总客运周转量为1486.4亿人公里,同比下降25.8%,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季度运营规模断崖式下降,后期逐渐恢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年整体下降。

2020年中心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出行比率38.7%,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北京、成都6个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出行比率超过50%。2020年全年共完成建设投资6286亿元,同比增长5.5%,在建项目的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5289.3亿元,在建线路总长6797.5公里,在建线路规模与上年接近,年度完成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底,共有65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21个城市)其中,城轨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在实施的城市共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61个,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7085.5 公里(不含已开通运营线路)。2020年当年,共有8个城市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公布,获批项目中涉及新增线路长度587.9公里,新增计划投资4709.8亿元。

“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4351.7公里,年均新增运营线路长度870.3公里,年均增长率17.1%,创历史新高,比“十二五”年均投入运营线路长度403.8公里翻了一番还多,五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的累计总和;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一番还多;累计共有35个城市的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公布,获批项目中涉及新增规划线路长度总计4001.7公里,新增计划投资合计约29781.9亿元。运营、建设、规划线路规模和投资跨越式增长,城轨交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共有4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4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7969.7公里。新增天水、三亚、太原3市,其中,天水、三亚为有轨电车。另依据2020年11月1日生效的团体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分类》(T/CAMET )相关规定,将2018年开通运营的株洲A1线和2019年开通运营的宜宾T1线(均为电子导向胶轮系统)纳入统计,城轨交通运营城市累计达45个。

按线路敷设方式来分,地下线5422.3公里,占比68.1%;地面线990.5公里,占比12.4%;高架线1556.9公里,占比19.5%。各城市运营线路基础数据见表1和表2。

从新增运营线路长度看,2020年新增运营线路36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 1233.5公里,当年新增运营线路和累计运营线路长度创历史新高。其中,成都新增216.3公里,居全国首位,杭州169.7公里、深圳107公里分列二、三位。西安、青岛、长沙、宁波、昆明增量超过50公里;增长率超过100%的有杭州、呼和浩特、徐州,分别增长129.7%、125.7%、110.7%,宁波、长沙、昆明、石家庄、西安、成都,增长率均超过 50%。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及增长幅度见图1。

图1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及增长幅度


从运营线网规模看,共计22个城市的线网规模达到100公里或以上。其中,上海834.2公里,北京799.1公里,2市运营规模在全国遥遥领先,已逐步形成超大线网规模;成都、广州运营线路长度超过500公里;深圳超过400公里;南京、武汉、重庆、杭州4市均超过 300公里;青岛、郑州、西安、天津、沈阳、苏州6市均超过200公里。

从行政区划来看共有28个省(含直辖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其中,江苏省内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的城市最多,为6市,6市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合计791.8公里;广东省有5市,线路长度合计1028.9公里;浙江省有3市,线路长度合计508.4公里。另有辽宁、福建、山东、湖南、四川、甘肃6省各有2市,其余19省(含直辖市)各有1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总体来看,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城轨交通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

从城市群拥有城轨交通运营线网规模在全国总运营线网规模中的占有率看,长三角城市群11市开通运营线路64条,运营线路长度2247公里,全线网总长度占有率28.2%,长三角城市群开通运营城市和运营线网分布最为密集;京津冀城市群3市开通运营线路35条,运营线路长度1097公里,占有率13.8%;珠三角5市开通运营线路31条,运营线路长度1029公里,占有率12.9%;成渝城市群2城开通运营线路23条,运营线路长度995公里,占有率12.5%。随着城市群、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城际、市域(郊)、地铁四网融合的推进,带动区域一体化、站城融合、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轨交通累计投运车站总计4681座(线网车站每个车站只计一次,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其中换乘车站472座。拥有换乘站的城市达到30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城市的67%。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投运车辆段和停车场共计384座。各城市城轨交通投运站场情况见图2。

图2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投运战场


拥有4条及以上运营线路,且换乘站3座及以上的城市共计22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城市总数的49%。

1.3 运营线路制式结构

根据团标《城市轨道交通分类》(T/CAMET )将城轨交通系统制式分为10类,分别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市域快轨系统、磁浮交通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悬挂式单轨系统、自导向轨道系统、有轨电车系统、导轨式胶轮系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截至202年底,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中共有8种制式同时在运营。其中,地铁6280.8公里,占比78.8%;轻轨217.6公里,占比2.7%;跨座式单轨98.5公里,占比1.2%;市域快轨819.6公里,占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710.2%;有轨电车464.6公里,占比5.8%;磁浮交通57.7公里,占比0.7%;自导向轨道系统10.2公里,占比0.1%,电子导向胶轮系统20.7公里,占比 0.2%。无悬挂式单轨和导轨式胶轮系统。2020 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制式结构见图 3。

图3 2020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制式结构


2020年新增运营线路1233.5公里,其中新增地铁1100.2公里,占比89.2%;新增市域快轨 65公里,占比5.3%;新增有轨电车47.6公里,占比3.9%。与上年同期相比,地铁同比增幅最大,主要是新开通城市和新开通线路条数增多。市域快轨、有轨电车增量低于上年同期。拥有2种及以上制式投运的城市有19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城市的42.2%。其中,上海有5种制式在运营,北京有4种制式在运营,天津、广州、南京、长春、大连、成都、青岛7市各有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8种制式在运营,重庆、深圳、武汉、沈阳、苏州、郑州、佛山、长沙、兰州、宁波 10 市各有2种制式在运营。

截至2020年底,有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太原5个城市8条运营线路采用GOA4级别的全自动运行系统(FAO),运营线路长度167公里。其中2020年新增为上海地铁10号线二期、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南段、成都地铁9号线一期、太原地铁2号线,4条运营线路长度70公里。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组织编制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统筹谋划了1张智慧城轨的发展蓝图,8大关键核心业务建设体系,1个承载全部智慧城轨业务的云平台和1套智慧城轨技术标准体系。随着智慧城轨的深入开展,推动北京燕房线全自动运行项目,重庆CBTC互联互通项目,上海智能运维项目,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和上海地铁的智慧车站,呼和浩特和太原的城轨云平台等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新技术为城轨交通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1.4 ”十三五“期间,新增运营线路超4000公里

“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4351.7公里,年均新增运营线路长度870.3公里,年均增长率17.1%,创历史新高,比“十二五”期间年均新投运线路长度403.8公里翻了一番还多,“十三五”五年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的累计总和。“十三五”期间新增和累计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见图 4。

图4 “十三五”期间新增和累计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表1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制式规模统计汇总表



表2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敷设方式和站场统计汇总表



2.1 客运量、进站量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停工停产,客流大幅度下降,一季度有11个城市全部或部分线路停运,其中武汉停运时间最长,从1月23日武汉封城至3月28日恢复运营,共停运65天。

从2020年全国中心城市城轨交通月度客运量表中可以看出,2月份城轨交通客运量断崖式下跌,其后各月减幅收窄并逐渐有所恢复。2020、2019年中心城市城轨交通月度客运总量情况见图5。

图5 2020、2019年中心城市城轨交通月度客运总量对比


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城轨交通客运量下降。但随着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的快速增长,线网的织密,中心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出行比率也在逐年提高。2020年,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出行比率38.7%,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北京、成都6个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出行比率超过50%。上海最高62.3%,成都跨入50%行列,达到了50.1%。6市2020年、2019年城轨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出行比率见图6。

图6 2020、2019年中心城市城轨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率


据不完全统计,城轨交通2020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75.9亿人次,比上年减少61.1亿人次,下降25.8%。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进站量、客运周转量情况见图7。

图7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完成情况


北京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2.9亿人次,同比下降42.1%,降幅较大;上海累计完成客运量28.4亿人次,同比下降26.9%;广州累计完成客运量24.2亿人次,同比下降27.1%;深圳累计完成客运量16.3亿人次,同比下降9.2%;成都累计完成客运量12.2亿人次,同比下降12.9%。成都和深圳由于新建线路投入运营,降幅较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5市客运量占全国总客运量的59.1%。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日均客运总量达到5131.7万人次,较上年减少1505.4万人次,下降22.7%。日均客运总量排名领先的分别是上海779万人次,广州以较少的线路长度超越北京的日均客流达到660.2万人次,北京626.9万人次,深圳479.4万人次,成都399.2万人次。西安、重庆、南京、武汉4市日均客运量突破20万人次;杭州、郑州、长沙3市日均客运量均突破100万人次。2020年、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日均客运量情况见图8。

图8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日均客运量


图9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进站量


2020年,城轨交通完成客运进站量109.5亿人次,比上年减少40亿人次,下降26.8%。上海进站量达16亿人次,居全国首位,广州完成进站量13.4亿人次,北京完成进站量12.2亿人次,深圳完成进站量10.4亿人次,成都完成进站量7.4亿人次。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成都5市完成进站量分别比上年减少27.7%、28.1%、42%、13%、16%,北京降幅最多。

2020年,城轨交通完成客运周转量1486.4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5.8%。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5市完成客运周转量903.2亿人公里,占总量比60.8%,5市合计同比下降 27.1%。2020年、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周转量见图10。

图10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周转量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客运强度为0.4万人次/公里日,客运强度同比下降0.27万人次/公里日,降幅36.9%。一方面是疫情影响下客流减少,如哈尔滨降幅50.5%、北京降幅49.7%。另一方面是新线路投运多,网络化运营城市增多,运营线路长度不断增长,客运强度总体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成都、杭州、西安、昆明、青岛、石家庄、南宁等城市客运强度同比均有所下降。仅厦门地铁略有增长,增幅3.3%,主要是厦门市推出4月11日-6月30日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免费乘坐地铁、公交政策,带动了客流增长。2020年、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强度见图11。

图11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强度


从线网来看,全制式综合线网平均客运强度超过1万人次/公里日的有4个城市,依次为广州1.2万人次/公里日、深圳1.1万人次/公里日、上海1.0万人次/公里日、西安1.0万人次/公里日。

从单线来看,线路客运强度最高的是广州地铁1号线3.6万人次/公里日,其后依次是广州地铁2号线2.9万人次/公里日、广州地铁5号线2.6万人次/公里日、西安地铁2号线2.5万人次/公里日、广州地铁 3 号线 2.3 万人次/公里日、上海地铁1号线 2.2 万人次/公里日。客运强度超过1万人次/公里日的线路44条,同比减少29条。分别有上海9条、广州7条、北京6条、深圳6条、成都5条、南京3条、西安3条、杭州2条、长沙2条、沈阳1条。

2020 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情况详见表3。

表3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客运情况统计汇总表



2.3 线路高峰小时最高断面客流量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流量总体下降,但部分城市随着新线的开通,网络化运营集聚更多的通勤客流,线路高峰小时最高断面客流仍有增长的城市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苏州、杭州、郑州、长沙、宁波、昆明、南昌、青岛、福州、南宁、合肥、石家庄、厦门、兰州、徐州等。

从线路来看,高峰小时断面客流最高的10条线路依次是:北京地铁6号线5.99万人次、上海地铁9号线5.75万人次、上海地铁11号线5.67万人次、北京地铁4号线5.54万人次、上海地铁1号线5.40万人次、上海地铁7号线5.36万人次、深圳地铁1号线5.16万人次、广州地铁3号线5.09万人次、成都地铁1号线4.95万人次、北京地铁10号线4.95万人次。同比基本维持以上热门线路,只是峰值略有下降。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高峰小时最高断面客流量情况见图

图12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





2.4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客运量近1000亿人次

“十三五”期间,城轨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969.4亿人次,年平均客运量194亿人次/年,比“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客运量106亿人次/年增长83%。“十三五”期间,城轨交通客运量、进站量、客运周转量完成情况见图 13。

图13 “十三五”期间城轨交通客运完成情况


▌3. 运营服务和安全

3.1车辆配置、运营里程和平均旅行速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轨交通累计配属车辆8342列,比上年增加1347列,增长19.3%。全年完成运营里程45.5亿车公里,比上年增长11.1%。北京、上海2市运营里程均超6亿车公里,广州运营里程超过4亿车公里,深圳运营里程超过3.5亿车公里,成都运营里程超过2.9亿车公里,5市合计占全国运营总里程的52%。重庆、南京2市运营里程均超过2亿车公里,武汉、西安、杭州3市运营里程均超过1.5亿车公里。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日均计划开行列次总计为78135列次,日均实际开行列次总计为78284列次,实际开行列次比上年增加8569列次,增长12.3%。成都、杭州、长沙、南昌、石家庄、西安、昆明、深圳等由于新线的开通,实际开行列次增幅较大,上年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的徐州、呼和浩特2市连续两年有新线开通,同比也有大幅增长。2020年共有37个城市的计划兑现率均达到100%或以上。

2020年,城轨交通平均旅行速度35.1公里/小时,单条线路平均旅行速度以成都地铁18号线91.0公里/小时、南京市域快轨S9线87.4公里/小时、青岛市域快轨13号线66公里/ 小时位列前三位(上海磁浮线、北京大兴机场线未计入)。地铁的平均旅行速度36公里/小时,其中,东莞53.8公里/小时、成都44.4公里/小时和济南 41.8 公里/小时,分列城市地铁平均旅行速度的第一、二、三位。2020年各城市地铁线路的运营情况见表4。

表4 2020年各城市地铁运营情况统计汇总表


3.2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和线网运营服务时长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平均为287秒。进入120秒及以内的线路共有16条,同比增加4条。其中,北京地铁10条、上海地铁4条、广州地铁1条、成都地铁1条。北京地铁为应对疫情,控制满载率,缩小发车间隔,增加车辆投放,采取超常超强运营图期间,1号线、10号线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达到105秒,2、4、5、6、8、9、八通线、房山线8条线路跑进120秒。上海地铁9号线达到 110 秒,6、7、11 号线为120秒,广州地铁3号线118秒,成都地铁1号线为120秒。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南京、杭州、天津、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宁波、青岛共15个城市的60条城轨交通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进入180秒以内,占总线路条数的25%。各城市城轨交通高峰小时发车间隔见图14。

图14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


2020年,城轨交通平均运营服务时长16.8小时/日,比上年略有增长。各城市城轨交通2020年、2019年城轨交通线网平均服务时间见图15。城市平均运营服务时长以北京18.7小时/ 日为最长。城市平均运营服务时长超过18小时/日的有5市,分别为北京、上海、重庆、西安、贵阳。

图15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线网平均运营服务时间


从线路看,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西安、南京、沈阳、大连、苏州、杭州、青岛、昆明、郑州、贵阳17市的99条城轨交通线路运营服务时长超过18个小时,其中,北京20条、上海12条、广州10条、深圳9条、重庆8条。与上年同期相比,城轨交通线路运营服务时长超过18个小时的线路增加27条。北京地铁14号线和上海地铁1号线线路运营服务时间达到20个小时。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服务情况详见表5。

表5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服务情况统计汇总表



2020 年,据不完全统计(部分线路数据填报不完整,且不包含部分有轨电车相应数据),共发生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1023次,平均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0.248次/百万车公里,同比下降35%,列车退出正线故障共计7405次,平均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0.016次/万车公里,同比下降25.6%。

4.1运营收入、成本和收支情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计入35个城市数据,不含部分市域快轨和有轨电车数据和数据填报不完整城市),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单位车公里运营成本24.6元,同比增长1.2元。平均单位人公里运营成本0.74元,同比增长0.05元。总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52.3%,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电费占比10.2%,同比持平。

全国城轨交通平均单位车公里运营收入15.9元,同比下降0.8元。平均单位人公里运营收入0.48元,同比增长0.01元。单位车公里运营收入和单位人公里运营收入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深圳、贵阳、徐州、温州、厦门、北京6市,均为资源经营收入较高的城市。平均单位票款收入0.26元/人公里,同比减少0.02元。呼和浩特、贵阳、兰州、石家庄、常州、东莞、深圳、长春8市单位票款收入超过0.3元/人公里。资源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超过50%的城市有温州、徐州、深圳、厦门、合肥、杭州6市。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流减少,全国平均运营收支比为65%,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总收入同比下降10.5%,其中,票款收入下降26.1%,资源经营收入下降7.2%,总支出增长31.5%。

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骨干,城轨交通在疫情期间承受了很大压力。践行“人民城轨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城轨交通运营企业主动采取降低满载率、延长运营时间,加强通风、消毒、保障防疫物资等措施,在票务收入、资源经营收入下降,运营成本提升的情况下,保障了城市人民出行的安全可控,提高疫情期间城轨交通的总体服务水平。

2020年,城轨交通总电能耗17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其中,牵引能耗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随着新建线路的增加,总体能耗指标不断增长。具体见图 16、17。

图16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总电能耗


图17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总牵引能耗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单位平均人公里总电能耗0.1千瓦时,同比增长52.2%。各城市城轨交通单位平均人公里牵引能耗0.1千瓦时,同比增长43.2%。由于疫情防控加大空调通风,同时新开通运营线路较多,总电能耗上升,客流量减少,导致单位能耗指标较高。(部分新开通运营城市客流少,指标较高,为更加准确反映行业总体水平,2020 年调整了单位能耗的平均值算法)各城市城轨交通单位人公里牵引能耗见图18。

图18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单位人公里牵引能耗


2020年,平均车公里总电能耗4.52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平均车公里牵引能耗1.9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各城市城轨交通单位车公里牵引能耗见图19。

图19 2020、2019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单位车公里牵引能耗


▌1. 在建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有57个城市(个别由地方政府批复项目未纳入统计)在建线路总规模6797.5公里(含个别2020年当年仍有建设进展和投资发生的已运营项目和2020当年新投运的项目),在建线路297条(段),共有31个城市在建线路为3条及以上,如再合并已运营线路,共有34个城市在建和运营线路超过3条。

23个城市的在建线路长度超过100公里。其中,成都市建设规模超过400公里;北京、青岛、天津、深圳、杭州、广州6市建设规模超过300公里;郑州、西安、合肥、武汉、南京5市建设规模超200公里;建设规模在150-200公里之间的有沈阳、苏州、长沙、上海、厦门5个城市,建设规模在100-150公里之间的有福州、佛山、宁波、温州、贵阳、重庆6个城市。在6797.5公里的在建线路中,地下线5481.9公里,占比80.6%,地面线469.2公里,占比6.9%,高架线846.4公里,占比12.5%。

▌2.5种制式在建,地铁占比下降,市域快轨占比增加

在6797.5公里的在建线路中,地铁5662.2公里,占比83.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轻轨5.4公里,占比0.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40跨座式单轨46.8公里,占比0.7%;市域快轨652.7公里,占比9.6%,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有轨电车430.4公里,占比6.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2020年当年无磁浮交通、自导向轨道系统、悬挂式单轨、导轨式胶轮系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在建。2020 年在建线路整体制式结构情况见图 20。

图20 2020年城轨交通在建线路制式结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在建线路车站共计4298座(按线路累计计算),其中换乘站1357座(按线路累计计算),换乘站占比31.6%,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

图21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在建线路规划


▌3.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达628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不含部分地方政府批复项目和个别数据填报不完整的项目的资金情况),截至2020年底,中国内地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5289.3亿元,初设批复投资累计39365.5亿元。一季度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城轨交通建设进度有所放缓,部分在建项目出现暂时停工状态,二季度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快速推进复工复产,城轨交通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也逐步正常化,从全年整体来看,各地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基本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了当年建设任务。

2020当年共完成建设投资6286亿元,同比增长5.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车辆购置完成投资(不完全统计)426.9亿元,占年度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6.8%。2020年当年完成建设投资约占可研批复总投资的13.9%。

共有11个城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超过20亿元,11市完成建设投资合计3587亿元,占全国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57.1%。其中,杭州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超650亿元,成都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近490亿元,杭州、成都2市合计共完成投资约1140亿元,约占全国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18.1%;深圳市完成建设投资均超过300亿元;北京、西安、郑州、武汉、广州、天津、青岛、南京8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均超过200亿元。另有苏州、上海、长沙、昆明、合肥、福州、贵阳、厦门、宁波9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均超过100亿元。各地全年完成建设投资情况见图22。

图22 2020年各城市全年完成城轨交通建设投资


▌4.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超26000亿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6278.7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所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12289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2016年—2020年历年在建规模和年度完成建设投资情况见图 23。

图23 历年在建线路规模及完成建设投资情况


“十三五”是我国城轨交通建设快速推进的时期,五年间,累计超过60座城市有城轨交通项目在建或建成投运。城轨交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投融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有政府投资、专项债发行、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形式。预计进入“十四五”后,我国城轨交通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还将维持较高的水平,多种资本的参与也将为城轨交通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助力。

表6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在建线路规模统计汇总表




▌1.在实施获批建设规划超7000公里,多地进入网络化阶段

截至202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7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23个城市),扣除已获批建设规划线路全部完成建设并投运的呼和浩特、淮安、珠海、三亚、株洲、宜宾6市,2020年仍有城轨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在实施的城市共计61个,建设规划获批城市汇总表见表7。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达7085.5公里(不含已开通运营线路),各城市的城轨交通规划线路情况具体见表8和图24。

表7 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批复城市汇总表


表8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规划线路规模统计汇总表



图24 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规划线路规模


扣除已运营线路后,35个城市有3条及以上的线路建设规划在实施;27个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的规模超100公里,其中,上海、广州、北京、重庆、南京5个城市在实施建设规划规模均超300公里;成都、天津、深圳、武汉、济南、西安、杭州、合肥8市在实施建设规划规模均超200公里。另有郑州、苏州、青岛等14个城市在实施建设规划规模均超100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规划车站总计4439座(按线路累计计算),其中换乘站1211座(按线路累计计算),换乘站占比约为27.3%。

▌2.地铁制式为主,多种系统制式共同发展

7085.5公里规划线路包含地铁、轻轨、跨座式单轨、市域快轨、有轨电车5种制式。其中,地铁5426.8公里,占比76.5%;轻轨28.8公里,占比0.41%;跨座式单轨101.9公里,占比1.4%;市域快轨796.1公里,占比11.2%;有轨电车731.9公里,占比10.3%;无磁浮交通、自导向轨道系统、悬挂式单轨、导轨式胶轮系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线路规划。2020年度城轨交通已获批在实施规划的线路制式结构见图25。

图25 2020年城轨交通在实施规划线路制式结构


▌3.可研批复总投资稳步增长,新兴城市呈快速发力势头

截至2020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4个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的项目可研批复总投资达41614.5亿元。其中,上海、广州2市在实施建设规划的投资计划均超过3000亿元;北京在实施建设规划的投资计划超过2000亿元,3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线路可研批复投资总额达 9099.1亿元,占全国建设规划在实施项目可研批复投资总额的21.8%;杭州、天津、深圳、南京、西安、成都6市在实施建设规划的投资计划均超过1500亿元,6市合计投资总额 10673.3亿元,占全国建设规划在实施项目可研批复投资总额的25.6%;苏州、郑州、重庆、长沙、合肥、武汉、青岛、福州8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线路可研批复投资总额均在1000亿元以上;另有贵阳、长春、沈阳、济南、厦门、乌鲁木齐、佛山、南昌8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线路可研批复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

▌4.8市新一轮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批

2020年,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已公布的有徐州、合肥、济南、宁波4市。获批建设规划分别为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年)、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年)和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年)。4市新获批建设规划线路长度共计455.3公里,总投资共计3364.2亿元。

另有4市城轨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并公布,分别为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年)调整方案和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4市获批调整方案涉及项目新增线路长度共计132.6公里,新增总计划投资1345.6亿元。

2020年已公布的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批项目涉及新增线路长度共 587.9公里,新增计划投资共4709.9亿元。新增项目所涉及的城轨交通线路系统制式均为地铁。2020 年当年获批城轨交通建设规划(含规划调整)情况具体见表 9-1 和表 9-2。

表9-1 2020年新获批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汇总表



表9-2 2020年新获批城轨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汇总表



2020年,城轨交通计划总投资持续保持平稳,各城市建设规划获批在实施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城市启动新一轮建设规划,继一线城市后,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部分发展较快的新兴城市的城轨交通相继成网,城轨交通网络化程度逐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多地新一轮建设规划获批

“十三五”五年间,共有35个城市的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已公布。获批项目中涉及新增规划线路长度总计4001.7公里,新增计划投资总计29781.9亿元,总计划投资略高于“十二五”期间批复项目的总计划投资。“十三五”五年来城轨交通建设规划获批情况见图26。

图26 “十三五”期间城轨交通建设规划获批情况


▌1.科学谋划,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

2021 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谋划好今后五年乃至2035年的发展十分关键。为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开展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据此研究,我们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十四五”期间城轨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时对城轨交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指明了城轨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年远景目标》对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国际形势、产业革命、新型城镇化对城轨交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需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和智慧城轨建设的全面铺开将开创城轨交通发展的新局面。

“十四五”期间城轨交通的发展战略。技术智能化是技术发展的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轨交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是实现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推动力。装备自主化是装备发展的根本立足点。面对美国全面打压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科技自立自强,装备自主可控,产业安全可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城轨强国。网络功能化是综合效能效益的集中体现。规划要以网络功能为核心编制,建设要落实互联互通、全自动运行等网络功能手段和保障措施,运营要实现网络化管理。发展持续化,是城轨交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要落实城轨交通分类分层指导管理,完善和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轨交通建设发展与综合资源开发,提高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财务平衡水平和抗财务风险能力。行业标准化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要加快标准制修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与功能,助力新技术应用和新制式推广,为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区域差异化是因地制宜发展的应有举措。城轨交通具有鲜明的城市内涵和地方特色,各地的现实需求和建设条件不同,要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制式多样化是区域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对城轨交通提出了制式多样化的要求。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制式,统筹规划建设,促进多制式协调发展。运输协同化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构建服务区域、城市发展的立体化交通,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转换顺畅有序和高效率,实现一站式出行,提升城轨交通服务水平。运营精准化是城轨交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具体展现。要为城市运行脉动稳定有序、人民群众出行时间精准可控提供可靠的保障。站城一体化是城轨交通引领城市展和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要通过城轨交通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引导城市区域科学延伸和组团式发展。通过城轨交通站城一体化建设推进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发展上盖物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建运绿色化是城轨交通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作城轨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应进一步引进吸收和推广先进节能新理念和新技术,支持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实现。市场国际化是建设城轨强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走向。要不断推动城轨交通“走出去”走向深入,实现从勘测设计到工程装备到投资运营的“一条龙”出海,加快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中国标准的城轨交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2.发展市域快轨,推进多网融合

国家已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同时提出了其他一批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设想,都市圈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将大大提升市域快轨的重要性和需求量,同时提出了既有市郊铁路通勤化的现实要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有序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这为市域城轨交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2020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 7969.7公里中,市域快轨 819.6 公里,占比仅 10.3%,发展空间巨大。一是推进多网融合。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交通等关系,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着眼多网融合发展和站城一体化建设,建设高水平综合交通枢纽设施。统筹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轨交通多网融合、资源共享、支付兼容,积极推进安检互信,票制互通,提升市域快轨的功能效用和服务水平。二是发挥城轨业主单位作用。围绕群众的出行需求,确立城轨业主单位为市域内乃至城际间通勤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负责主体,发挥好市域快轨在市域、城际中长距离大客流运输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都市圈城市群内的出行服务。三是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完善市域快轨标准规范,弥补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推动技术装备创新,研制和应用双流制市域快轨车辆装备,同时适应快速通勤和大运量高密度的客运需求。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同管理,加强土地综合开发。四是有效控制造价。强化技术经济比选,合理确定建设标准,避免过度超前和重复建设,采用自主化技术装备。

▌3.乘势而上,持续推动智慧城轨建

智能化时代即将来临,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智能化发展趋势。2020 年 3 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提出要“推进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纲要》发布以来,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发展势头良好。城轨企业和装备供应商纷纷编制了智慧城轨建设规划或方案,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城轨行业加快应用,北京燕房线 FAO、重庆 CBTC 互联互通等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社会效益显现。政府部门也将建设智慧城轨的重点工作纳入了相关规划和政策框架。

要顺应发展潮流,乘势而上,持续推动智慧城轨建设。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纲要》指导下,各地区、各单位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制定智慧城轨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等,共同推进城轨交通智能化发展。二是网络布局,整体提升。着眼区域网络布局,发挥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规划编制阶段统筹谋划智能智慧建设。三是自主可控,创新发展。立足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创优能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中国品牌,形成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四是先进可靠,经济适用重视智慧城轨建设的技术与投入、成本与效益的相互协调,发挥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的波及效应和网络效应,不断提升先进性、安全性;着眼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导向,逐步提升不断提高智慧城轨建设的经济性。五是示范引领,有序推进。遴选和建设一批智慧城轨示范工程,形成创新工程梯队。积极稳妥扩大示范工程推广应用范围,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效益,促进智慧城轨建设高质量健康发展。六是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创新 “政、产、学、研、用、协”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国家部委政策指引,城市政府主管指导,业主单位主导发展,装备企业主体引领,规划设计前导协同,院所院校主动促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的全行业、全领域工作机制。

▌4.多措并举,保障城轨交通财务可持续发展

全国城轨交通企业运营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张与投运时间的不断推移,票务收入难以覆盖运营成本支出的问题会不断加剧,而导致政府公共支出增加,服务水平大幅降低,安全隐患日益恶化等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城轨交通财务可持续发展。一是科学合理规划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8〕 52 号文件精神,合理选择城轨交通线网规模和制式结构,规划建设符合城市发展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的城轨交通。二是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理分摊轨道交通成本的格局。城轨交通运维支出远大于建设支出,要树立全寿命周期的发展理念。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保障公共安全防范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与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挂钩的财政补贴机制;建立与社会物价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挂钩的轨道交通票价调整机制。三是鼓励拓展经营,用经营效益反哺运营。鼓励由城轨企业作为主体,推进以停车场站为重点的地铁上盖物业开发,以及沿线土地综合开发,通过物业开发积累运营资金。在设计阶段统筹考虑交通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挖掘城轨交通地下空间的商业经营潜力。四是加强区域化合作,降低维修成本。依托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区域设立共建共享的维护保障点,成立区域化产业链联盟,发挥规模效应、共享维护资源、降低维护成本。

来源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请及时后台留言联系,以便于本平台立即删除该作品。

  • 鲁班开发者平台 —MOTOR简介

  • 鲁班BIM新品推荐|鲁班建设企业运营指挥中心


}

一、填空题:(102题)

1.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轨道形式可以分为(重轨)铁路、(轻轨)铁路和(独轨)铁路三种形式。

2.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运能可以分为(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和(小运量)系统三种形式。

3.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路权专用程度可以分为(全封闭)、(半封闭)和(全开放)三种形式。

4.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5.(1804)年2月29日,(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轨道。

6.(1863)年1月10日,(伦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地铁,标志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

7.(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

8.(1984)年,(英国伯明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9.(1899)年,(中国北京)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轨道。

10.(1996)年,(中国台北)建成了台北第一条城轨交通线路。

11.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线路于(2002年12月)在(中国上海)建成。

12.城轨交通路网规划主要包括(产生背景研究)、(路网结构研究)和(实施规划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13.城轨交通路网结构研究主要包括(合理规模研究)、(路网结构形式研究)、(路网方案客流测试)和(路网方案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14.城轨交通车站的位置有四种常用的选择:(跨路口)、(偏路口)、(两个路口之间)和(贴道路红线外侧)。

15.城轨交通的路线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16.编制城市路网规划的基本思路有(先线后点)和(先点后线)两种。

17.城轨交通限界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限界)。

18.城轨交通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和(沉管法)。

19.城轨交通地下工程暗挖法包括(盖挖法)、(新奥法)、(浅埋暗挖法)和(矿山法)。

20.城轨交通的轨道有(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六部分构成。

21.钢轨的作用有(承受荷载)、(导向)、(电路回路)和(安全护轨)。

22.钢轨的常见损伤有(折断)、(裂纹)、(磨耗)和(其他损伤)。

23.钢轨的常见维修养护方法有(及时更换)、(及时焊接)和(磨修)。

24.轨枕按照其材质可以分为(木枕)、(钢筋混凝土轨枕)、(钢枕)和(塑料轨枕)。

25.扣件由(扣压件)、(承托物)和(弹性垫板)三部分构成。

26.按结构不同扣件可分为(弹条式)、(扣板式)和(弹片式)三种。

27.新型道床有(减振浮动)道床和(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两种。

28.城轨交通的三大薄弱环节是(道岔)、(曲线)和(接头)。

29.独轨铁路按照其结构可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

30.车站按照运营功能可分为(终点站)、(中间站)、(换乘站)、(区间站或折返站)、(枢纽站或通勤站)和(联运站)六类。

31.车站按照站台形式可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和(岛侧混合式)车站三类。

32.车站按照乘客换乘方式可分为(站台直接)换乘车站、(站厅)换乘车站和(通道)换乘车站三类。

33.车站的功能组成包括(车站大厅)、(站前广场)、(售票大厅)、(站台及通道)、(运营管理场所)和(技术设备及管理用房)六部分。

34.车站的平面组成包括(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和(其他附属建筑)四部分。

35.车站的规模包括(站台外轮廓尺寸)、(层数)和(用房面积)。

36.城轨交通车站设计原则包括(一致性)、(适用性)、(协调性)、(安全性)、(便利性)(识别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八项。

37.城轨交通内部环境设计中的标识包括(必要标识)和(辅助标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的组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