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牌子的老式电风扇?

到处都是现代生活的气息

一些老事物和记忆也慢慢开始淡出人们视线

“我家也有”的国民同款

淡黄淡粉淡绿的底色、鲜艳的花朵、稍有点粗却很耐用。这床单算是洋气的了,还有那种底色是通红通红的。国民枕巾人人必备,小花边是必备的时尚。

敲上去非常响亮,“囍”字与牡丹的经典搭配。搪瓷脸盆里画的不是两只喜鹊,就是两条大金鱼,或者是个福娃娃…

这样木制的脸盆架现在都不用了,上面挂着毛巾,还可以放漱口杯,盆还是搪瓷的,这算是标配了,猫腰痛快洗脸的日子,你还记得吗?

掉漆后金属会变成黑色,又是“囍”字与牡丹的组合。不仅能用来喝水,还能喝稀饭。

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的铝制饭盒你还记得吗,没有现在保温饭盒那么多功能化,但每次里面都装得满满的,倍香!

小时候一到过年了,家里就会用差盘子盛花生、瓜子、糖豆......满满一大盘子,可开心了,也有家里养花,花盆大,用茶盘子垫底用的。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专门的瓜子盒、糖盒,却没有了以前的感觉了~

老一辈人的最爱,纯手工制作的一种梳子,专治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

小时候住在巷子里,到了夏天傍晚乘凉,可离不开这小板凳,拿着板凳抱着半拉西瓜,坐在院子里,过堂风那叫一个凉快儿。现在很多人嫌它和时尚的装修格格不入。

要放两节一号电池的手电筒,那会晚上没那么炫的路灯,晚上走到哪带到哪,防偷防抢防狼必备单品。

小搭子觉得比现在的钟表有趣得多,一到整点就“当当当”的响,无聊的时候可以盯着晃动的钟摆看半天。

姥姥纳鞋底的必备神器,厚厚的鞋底,用锥子扎的眼儿,穿针引线全靠这顶针用劲儿了,小时候经常偷着当戒指戴!

很多老行当也就和我们渐行渐远了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一群对时间最有感触的人,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时候经常看到家长排队修表,现如今戴表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

弹棉花是个很容易暴露年龄的事情,小搭子小时候有幸见过,现如今连棉花都少见了,更别谈弹棉花了。

“磨剪子嘞~~~~锵菜刀……”这是大街小巷里听到最多个吆喝之一。随着一声声的吆喝,可以看见磨刀师傅在巷子里,穿来穿去的身影。

如今,抽水马桶和现代浴缸,早已取代了老旧的木制品,洗脸盆的材质也换了好几代。市区里再也看不到走街串巷的箍桶匠人。

那时候,冬天没有煤炭是万万不行的,不管是烧水还是煮饭都得靠它,现如今煤气、天然气早已取代了黑不溜秋的煤炭,自然而然也没了送煤工。

以前鞋子啊、伞啊坏掉都会去找师傅修修补补,师傅小机器一转就好了,而现在坏掉的东西就扔掉换新,修鞋补伞的摊位也越来越少了。

那会钢笔是个稀罕物,大家都宝贝得不得了,坏了是要修的,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换,现在电脑越来越普及,小伙伴拿笔写字都很好了吧!

承载着老南京独特记忆的南京老品牌

很多南京人家里都曾有过这样一台熊猫牌缝纫机,小朋友的小花裙、小汗衫,缝补床单被罩,都用它来做。不过很可惜的是,在1986年的时候就停产了。

家喻户晓的老品牌了,八九十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之一,在路上看到谁戴着它,都会羡慕上好一阵子。

大桥牌自行车是南京自行车总厂生产的,在六七十年代,一般家庭有了它,绝对算小康之家了。骑着它出门,是件很拉风的事情。

由南京长江机器制造厂制造的,在那个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就靠它来扮演梅超风了!质量杠杠的,有的人现在家里还有呢。

青松牌电视机是南京人熟知的老品牌了,那时的电视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奢侈品,只要一家买了电视,造福全巷子,一到晚上,邻居孩子都会上前围着看。

大概南京人第一批“奢侈家电”就是伯乐牌冰箱了吧,后来还推出了无氟的绿色冰箱,更是家喻户晓的国内创新品牌。如今的二手电器店里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那时的收音机可是家里大件,南京无线电厂出的红叶牌收音机在南京也是家喻户晓,每天收音机里传来铿锵有力的“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以前的酱油分为散装和瓶装,一般家里酱油用完了都会叫孩子们拿5分钱去买散装的了。健康路上机轮酱油厂的路边放着很多陶缸,南京人那会都吃这个牌子的酱油。

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许多老南京人最爱的一款冰棍,承载了南京一代人的夏日记忆。

印着两只白鹤的保温瓶,5号小口彩花铁壳,在当时算是主流款式了,质量很好,很保温,那个时候打开水、洗澡啥的全靠它。

南京本土化妆品,它曾经名躁海内外,有着80多年历史,就是以前的雪花膏味道,那会觉得很香很好用。

早在60年代初,南京人肥皂只认鼓楼牌。

大概就是对南京最深的记忆

比起窝窝头,也许不少南京小炮子子的童年更爱蒸儿糕。两层白糕中间夹着一层薄薄的芝麻糖,软糯又不失嚼劲,记忆中的味道。

炸炒米和爆米花是一起的,自己带着米去,听着震人的“砰”声,一定要炸完满满一袋子才回家,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往嘴巴里塞,开心的不得了。

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南京人的生活里,但不得不说现在想吃它真的很难找,不像小时候到处都有,虽然很多外地人不能接受它,但南京人还是爱得深沉。

小时候,放学回家,总要买个油端子“垫垫肚皮”,师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面糊,浇进圆槽形的铁容器里,再浇上一层面糊,放进油锅里炸,出锅的油端子香味早已让百米之内的人折服。

小搭子记忆里,糖稀并不好吃,但往往是吃得最开心的。五毛钱转一次,转到龙的小伙伴简直要高兴坏了。

从小到大都很喜欢吃馓子,油炸的脆脆的,不比现在的薯片口感差,泡着吃,包饼吃,还有人会做汤的时候也放点,百搭胜品啊!

记忆里的棉花糖,童话的味道,校门口总能看到大爷推个车在卖,拿根签子转转转就出来一大坨棉花糖,放到嘴里一下子就化了。

以前的萝卜丝饼、烘山芋,这些伴随着多少南京人成长的美食,现在就快变成了渐行渐远的回忆。

麦芽糖已经很少见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叮嘱:不要吃麦芽糖,吃多了会有虫子把牙给吃了。越是叮嘱,越是要尝尝!

两个角的老菱绝对是小搭子的最爱,每到秋天的时候大街上总会有很多挑着扁担卖老菱的,但是现在几乎只有在菜场门口才能看到,卖的还不便宜。

过去麦乳精可是挺贵的呢,感觉比牛奶还好喝,现在已经喝不到了。

嘎嘣脆的手工蛋卷,现做现卖,灵活熟练的手法,一个个小蛋卷就这么诞生了!最喜欢拿它当作小零食吃了,每次吃的浑身是屑也不在乎,现在想吃那种推车卖的只能靠运气了。

过去的诸多东西,现在已然变成用来怀念的了

当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的时候

很多过去的东西也就渐渐消失了

这些东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你还记得哪些?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来源:南京微生活(ID:weinanjing025)。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微信sunqinyan5183,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

那时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是稀罕物。摇着葵扇、纸折扇、檀香扇、鹅毛扇等各色扇子在弄堂口、马路边乘风凉,是盛夏夜晚一道长盛不衰的风景。

老大楼里有个邻居老王,乡下老婆来信了,就会把我叫到他的小屋里,给他念信,替他代笔写回信。完事后,常会给我讲他早先在洋行里当差的往事,有时还会蹦出几句洋泾浜英语。我一直不明白,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当年在洋行里是怎么当差的,但那架老式台扇似乎在说明什么。见我注意电风扇,他得意地说:“华生牌。”一直没见那台风扇转动过。他说坏了,没去修。老大楼里的房间大都不见阳光,夏天倒也不怎么热。那台不转的华生台扇,一直静静安放在窗台上,像是一种历史和时尚的显摆。

后来我进机关工作,也是在一幢老大楼里,而且是一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夏天大楼里依然能感到丝丝凉意,很少受溽暑的困扰。办公室房顶,有架木制老式吊扇,虽说转动时会有格吱格吱的响声,但在打腊地板上铺条草席午休,望着房顶四翼厚实的木制风叶不紧不慢地旋转着,享受着习习凉风,真是惬意透了。有时会想,这架老式吊扇会不会是华生牌的。后来听说这幢英国人设计的老楼,当年很多建筑材料和设施都是从英国运来的,那这架老式吊扇会不会也是远道而来的?有时又会突发奇想。

那些年,电风扇一直是计划产品,只供应单位购买,还有相当一部分要出口创汇。从档案中可看到当年电风扇供不应求的情况。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在1979年的一份报告中告急:上海交电站已将必要的周转库存量电风扇全部售光。报告中说,华生电风扇厂生产的华生牌电风扇已远销68个国家和地区,1978年生产32.6万台,其中出口13.74万台,一年的积累相当于可办两个现有规模的电扇厂,1979年争取生产40万台。到1981年,全市要生产100万台电风扇。上海市教育局1979年在一份分配电风扇的文件中,提出已落实的1100台吊扇和200台台扇的分配原则:主要解决中学、幼儿园,酌量分配给小学,使用范围为实验室、电化教室、食堂,各教育局机关不得留用。根据史料记载,1981年上海电风扇生产厂家已增加到80多家,全年生产电风扇达150.38万台,电风扇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那时电风扇流行的牌子,除了华生牌外,还有旋风牌、舒乐牌、三角牌、方塔牌、葵花牌、海狮牌、象牌等等,品种除了台扇、吊扇、落地扇外,还有鸿运扇。那时有句广告语很流行也很时髦:“小骆驼走进大上海”。来自江苏吴县一家防爆电机厂的骆驼牌电风扇在上海市场上很紧俏。或许是当年邻居那款老式台扇留下的印象,我对电风扇有“华生”情结。终于搞到一张厂家直销的华生落地扇票子,兴冲冲用黄鱼车从厂家搬回了造型别致、带有琴键式开关和定时器装置的华生落地扇。那时我已从老楼迁到新村里居住,这落地扇成了全家消夏的好帮手。

不知不觉,这夏比以往来得长,而且高温天越发多。渐渐,电风扇酷暑难挡,空调器开始步入家庭。以前只有在高档的电影院里才能享受的“冷气开放”,现在“搬”到了家里。争相购买的电风扇“退居二线”,生产电风扇的厂家自然也冷落了,连“华生”也不例外。1990年,华生电器总公司本部出现严重亏损,面临严峻的局面。

如今,500多卷华生电器总厂的档案已被上海市档案馆接收珍藏。1909年,在一家洋行做帐房的杨济川,结识叶友才、袁宗耀共谋制造电器产品,首先从家用电扇开始;1915年,中国第一台电风扇诞生;1924年,华生商标电风扇正式投产;1987年,华生牌电风扇年产111.1万台,创历史最高水平……电风扇的历史,将长留在城市记忆里。

}

       来过我们博物馆的很多参观者都表示,在这里重温了过去,找回了很多以前的美好回忆。是的,老品牌往往是上了年纪的人们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记忆,重温一下也是其乐无穷,情趣更浓。

       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华生”牌电风扇;它可是1926年荣获美国费城世博会丁等银奖的好产品。

 这张脸你不陌生吧!——老牌“华生”电风扇。在老上海,那个家里有这么一台电扇可是上了档次的。老上海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电扇的,摇摇蒲扇已经不错了,只有有钱人家,扇扇这老式电风扇,听听留声机,是有钱的象征。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尤其80年代初,有人就开始组装新式电风扇,发展到单位里成批组装以低价卖给职工,每台还要80元,相当于二个月的工资。就是这样,最后每家都有了电风扇,当然不是这种老式的电风扇。但是,尽管是新式的,“华生”牌子还是占有很大的份额,因为它是老牌子。今天我们来探索这个老牌子的起家:
       杨济才(年),江苏镇江人。1909年在做裕康洋行账房时就和叶友才、袁宗耀共谋开发电扇行业,与美国“奇异”公司一抢中国市场。他们在白铁店、铜匠铺、翻砂作坊的敲敲打打下,1915年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电扇。所以不要小看了它,这就是我们现在家家都有的电扇老祖宗。
       有了样品,三人雄心勃勃,凑了几百两银子,在横浜桥租屋,雇了六、七个工人起步了!初名“华生电器制造厂”。经努力不断壮大,1924年在周家嘴路购地1公顷,建厂房、添设备,以“华生”为商标正式批量进入市场,与“奇异”一争高下。

      好厉害,“首创国货”、保用十年,维修免费,何等样的口气?都能付实,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我们现在的好多产品口气还要大;“保修终生”,这是骗局,它敢不敢写上维修免费?一个承诺终身保修的东西,没过几年厂也没有了。
 与世界名牌抢市场不是说说就行的,可是机遇来了,当“华生”刚上市的时候发生了“五卅”惨案,“提倡国货、抵制外货”在全国兴起,“华生”电扇在各地的国货展览中频频亮相,声誉大起。光靠叫没有用,“华生”棋高一着;把“奇异”存在的问题,一一作以改进,而且在出厂前试运转一年,没有问题了才上市场。这一招果然灵,把“奇异”的气焰打下去了,销量直线飙升,中国人扬眉吐气了。还不罢休;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召开,“华生”电扇一举获得丁等银奖,震动世界。电扇产量1927年5000台,1928年上升到一万台,“奇异”在中国市场从此就一蹶不振,前景黯然。

       1927年“华生”电扇在苏州向社会公开试验产品,半年开下来一点质量问题也没有,轰动了社会。
       回想起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拥有电扇的年代里,“华生”也用过这一招,在延安路(大世界附近)门市部里的橱窗里,有一台电扇足足运转了几年,日夜不停,引得人们驻足观看,成为购买电扇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意见,你看厉害不厉害!
       有时我在想;现在的电扇的确很漂亮,如果也能运转一年再出厂,估计轴套早就松了,到你家里肯定是一台烦人的拖拉机。你可以回想一下;一台新风扇一年只用三个月(还不是一天开到晚),四年下来早就不好用了。你可以算一算只用了多少时间,而八十年前的华生电扇,要开一年才出厂,它的轴和轴套质量有多好!
  “华生”的崛起弄尴尬了经营“奇异”的慎昌洋行,先以50万来购买“华生”牌商标,遭拒绝。又以杀价来威胁也未成功,真是大势已趋。1932年“华生”产量达3万台;2万台销国内,占国内市场百分之八、九十;1万台销南洋,占当地市场的一半。短短十几年时间,不但站住了脚,而且挤走了“奇异”,中国人引以为荣!

       1933年“华生”进入全盛期,在南翔开设了华明电器厂,生产电机和电器,使产量稳定在3万台上下。
       磨难来了,1937年抗战爆发,在周家嘴路和南翔的厂址都成了交战区,华生厂开始向汉口、重庆迁移。途中多次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1945年抗战胜利回沪时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糊涂起来了;华生厂又在周家嘴路、又在南翔,好像不对吧!人们的印象中华生厂好像在江宁路、澳门路。
      “华生”内迁时,周家嘴路厂房被毁,留守人员只好将剩余设备和物资搬迁到戈登路(江宁路)、劳勃生路(长寿路)口,重新建厂。到这时就有了我们现在记忆中的华生厂。

       这张照片摄于江宁路长寿路口,现在已经是大楼林立,上了年纪的朋友会说:这里原来是革新电机厂,是不是与“华生”有关?
       1941年日军占领租界,怎容中国货与它抢占市场,“华生”被迫歇业,工人解散,只留下10余名学徒留守,艰苦挨过了5年,到1946年8月“华生”回沪,才又恢复;500余名工人回厂,恢复开工,当年年产就达15000台。
       解放后“华生”获得新生,到1983年年产达60万台,老牌子“华生”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在这里怀念它,是因为忘不了,同时也是因为现在市场里很少见到它,更想念它。
       在我们的故事结束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的:革新电机厂与华生厂的关系。1962年1月将澳门路厂设为专门生产电扇,称为华生电机厂(1966年更名上海电扇厂、1979年恢复上海华生电扇厂)。将长寿路厂作为专门电机制造厂,就是我们记忆中的革新电机厂。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不喜欢开空调,有时扇扇慢档的风扇,很是惬意,其实,这也是一种情怀吧!老牌子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是永远无法抹去也无法被替代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品牌的电风扇质量好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