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要流水和个税吗

匈牙利坚持反移民:生4个娃终身免个税

2月10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女性育有至少4名子女可终身免缴个税,另有一系列政策鼓励该国女性生育。此举也是欧尔班坚持反对移民政策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编辑 吴峻 视频来源 AP 责任编辑:是冬冬

}

匈牙利坚持反移民:生4个娃终身免个税

2月10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女性育有至少4名子女可终身免缴个税,另有一系列政策鼓励该国女性生育。此举也是欧尔班坚持反对移民政策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编辑 吴峻 视频来源 AP 责任编辑:是冬冬

}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大头小小头大 于 19:23 编辑

最近小红书有这么个吹欧洲WLB文章(贴了图),导致我收到了美国澳洲等各国华人同事/前同事的询问。感叹北美小红书up主都已经卷到要代言欧洲凡耳赛才能有点击量了?
楼主我先根据个人经历来原创一点,免得管理员以为我骗米。其实我的大米已经可以吃到后年了,要是大米可以随便当小费打赏的话,我早就让宠物版的布偶英短美短们露蛋给我看了。此外建议有经历和经验的各位欧洲农民自己在本版开主贴,管理员对干货会奖励大米。我后面收集的贴子里这些朋友费劲回帖反而没有什么回报,论坛不是beep乎。

以下是OECD经合组织的官方统计,图里小红书提到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一周工作多少个小时一目了然
可以看出来没有像文中说的那么短,至少疫情前还是要在办公室和办公室附近呆着,哪怕不干活,或者效率很低。那么工作时间短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行业。西班牙整体工资低于德法,且不同行业之间的薪水差距很大,低薪行业的工作时间相对也会比较短,这样的行业里女性多,为了提前下班去照顾孩子。从欧盟自己的统计()也能看出来西班牙女性的每周工作比男性少10个小时左右。
-季节。像Zara旗下的某品牌总部,夏季工作时间每天只有大半天,下午太热了不上班,但冬天还是要全天上班的。反过来,旅游业可能在某些季节完全失业,在游客来的季节一天工作16个小时的都有。
-年龄。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可能不是全职上班了,或者因为公司福利可以休更多的年假。也有一些在育孩期一周上四天班的。
-地区。西班牙最勤奋的人是加泰罗尼亚大区,也就是巴塞罗那所在的成天闹独立的区。加泰由于离欧洲大陆近,工作时间基本对齐德国,很多公司中午只有午餐没有午休时间,如果要午休可能要晚些下班。巴塞罗那北郊过了山以后可以看到有很多工业企业,除了本土企业,外国公司的分厂都按照德法制造业的方式管理,有一些甚至拥有德法企业的全球优秀厂荣誉。西班牙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相对就更懒散一些。
西班牙人的上班时间参差不齐,中间有咖啡时间和很长的午休时间,结果就是下班也比较晚。政府多次提倡彻底废除午休无果。
总结:西班牙人工作效率产出低,人在办公室可能也不干活,但非疫情期间每周坐班时间长短还是要看行业。
西班牙IT业比较发达的只有一个巴塞罗那,有一些欧洲公司的分公司,也有一些本土创业成功的。疫情前巴塞的Meetup每周都能发布三四次不同startup community的networking活动。工资不算高,可以直接投看看他们会不会搬运。巴塞IT行业正常应该不会加班,除了游戏公司新版本release前可能要加。个人体验是巴塞罗那不值得长呆,IT公司质量普遍不高。一年就可以了,并没有那么多东西可玩,我呆了几个月就发现都是为了游客不停地重复相同的内容,西班牙其他地方也不可能一直玩下去。工资水平可以去glassdoor看,挺准的,不同公司之间差异很大。

法国是一个精英主义思维很强的国家,翻译成工作就是能者多劳。在工业企业,尤其是法国的优势企业里(航天、国防等),工资高于普通行业,包括蓝领都愿意加班,加班还有自豪感。比较好的公司里如果做到了小经理,所谓的responsable,时不时会加班,作为补偿,可以领取更长的年假。我之前的公司对于加班多部门的员工一律在法定以上再加两周假期,就是因为计算了加班的额度。工会对于加班的定义是进公司大门就算,在门禁卡上设置了一个控制程序,出公司和进公司之间必须有1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否则进不了门。我那些加班部门的同事们到了公司关灯时间就离开,先去吃饭,然后找个酒吧弄个桌子,围成一圈继续加。
在非优势行业里,工资低,请保姆不容易,要准时下班去接孩子。
法国人最大的问题是度假前不记得取消会议,有些甚至不设置ooo message,导致其他国家的同事空等,怨声载道。
总结一下就是行业因素大于其他因素,工资高的行业可以请保姆照顾孩子更长时间,所以可以加班。也可以拒绝加班,那就无法升职了。
法国整体效率不高,但很看不起西班牙的效率。
法国IT业肾亏不举二十年,有几家公司本身还行但生活上法语是个大问题,这里不翻牌子了。

葡萄牙的普通人税前薪资是欧元区最低的之一,最低工资700欧,很多人只能拿一千欧一个月。我没有在葡萄牙工作过,不知道IT业加不加班,但葡萄牙的里斯本现在成了取代巴塞罗那的新热点了。不知道是哪个不要脸的consulting公司把欧洲大陆的IT公司们给纷纷忽悠过去开办公室了,比较好的IT公司在里斯本都已经给芬兰程序员同等工资了(我知道的两家芬兰IT公司是这么操作的,葡萄牙工程师毕业就跑路欧洲大陆已经是习惯了,如果不给芬兰水平的工资他们不会在里斯本入职)。
葡萄牙人比西班牙人要内敛靠谱一些,我葡萄牙同学在葡萄牙的四大咨询业务,接了德国的客户,德国人下班了他们各种加班轮轴转,作为经理,他的收入比普通葡萄牙人高太多了;同时由于葡萄牙北部四大给工程师的工资不高只有两千多欧,导致他一直都招不到人,只能自己干活。
个人喜欢葡萄牙旅游超过西班牙,地方虽小,景点惊艳度更高,可玩的东西也不少。如果你比较浪,可以看看里斯本的IT工作,兴许他们会搬运呢?

我工作以前经常要到北意大利,北意优势产业工资比普通人高,员工很勤奋,工作时间比德国还长,工作产出的质量基本等同德国,原因是意大利人first-time-right的能力不如德国人,(为了不被德国人嘲笑?)只好加班返工。普通行业一般不加班,效率也低,但还是看不起西班牙。南意……南意好像就没有工作?
制造业加班很少见,工资也低。做自己的产品的软件公司一般不用加班,也有一些员工是有股所以舍得拼。北欧工资比德国低,生活开销比德国高。IT公司加班的一般是外包公司,群体性赶deadline,不是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加,也是由于IT行业单身汉和无孩家庭比较多,加班可以当作social时间,公司报销餐费。北欧男内向沉默,不会追女生,常见高手土著程序员单身到死。
德国有很多利润非常高的制造业公司,疫情前要求员工在办公室一天8小时呆着,但是一年到头大多数的月份没有很多活,每天的活4个小时能干完,直到忙季才有8小时的活可干。很多华人工程师觉得闲不住,钱又少,就开发了副业。制造业公司的码工分工种忙度不同,工资有等同机械工程师的,也有比机械工程师高20%的,但都没有位于德国的美企高,也没有美企忙。德国小公司反而可能比较忙,IT业甚至有部分本土公司压榨得比较狠(Rocket Internet旗下恶名)。后面收集的贴会讲到德国大城市的房价这几年涨上来了,那是相对之前太过于低廉;目前郊区还是很容易负担的,德国轨道交通和高速都很发达,上班通勤不是问题。德国是欧洲最适合华人生活的国家之一了,德语对于在大城市落地不是阻碍,学德语主要是为了买房这些事,但如果钱多都可以靠雇人来搞定。

欧洲加班多的行业举例:
前三个门槛高,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想卷都卷不进去,而护士和四大底层岗工资低又辛苦,现在护士靠进口,四大靠压迫已有员工。
IT行业属于收入较高而加班少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加,完全不加班的码工岗收入不会很高,跟普通机械工程师同水平。见一篇很好的分析欧洲码工收入的文章,收入最高的程序员都是美企员工,要加班要on call的,只是不会强迫加很多:
你可能会问,欧洲不是有很严格的限制加班的劳工法吗?
答:如果你愿意+HR精通法律+公司有心,任何法律都有绕过去的可能,目测欧洲只有德国制造业难一点,员工先要升够级别。
总结起来就是,一般钱少的,活也少,但也有钱少活多的。钱多的,不可能完全不加班,只是不会强迫长期加班。

看完此帖,身在美国或中国的你也许会想来欧洲工作生活?欧洲非常欢迎码工,其他职业则不行,不会语言搞不定。
两条路:公司内部transfer,或者直接投工作。
内部transfer只要欧洲分公司肯接收,欧洲的政策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你在欧洲当地的工资高于该国蓝卡线就可以拿蓝卡,蓝卡本身办理很快,只要欧洲分公司的合同做好就行。低于蓝卡线的岗一般不会接受跨国转,代价太高。蓝卡知识贴
水平高的有经验码工可以试试直接投美企大厂的欧洲分部,需要刷题:亚麻买它股沟,他们的欧洲办公室逐年增加,以官网为主。现在还多了几家美企二线了。欧洲亚麻也不太p人,倒是听说买它伦敦p过以为能在欧洲躺平的。
水平一般的直接投工作一般是投德国柏林的德国本土互联网公司,他们严重缺少有经验的码工,大量从海外直接搬运,一般也是走的蓝卡,工资比美企低不少。
水平不怎么样的可以试试直接投柏林的startup,工资挺低的,将来再跳。

以下整理了一个帖子的回帖内容,做一个关于欧洲的WLB、收入和生活的literature reivew,因为原帖实在是太难翻找了。我收集的内容的原帖link在此,可以去给你喜欢的回帖人加米。
从圣地亚哥搬来德国,现在在柏林。作为一个搬到德国一年的回答一下,互联网在德国的收入也不错的,10万欧的年薪肯定比不上美国,但是工作压力远比美国小。我觉得生活品质更高。
1. 大部分都是永久合同,几乎没办法开除人。更别说pip那种事情了。
2. 年假一般都是30天起步。比美国多了很多。
3. 工作一般每周35小时,很轻松。【编者注:德国高工资的岗和经理岗很多是40小时一周的合同,42小时的也见过】
4. 没有身份的压力,永居两年就轻松能拿。
5. 全民医保,公保的效率也挺高。看病没有需要自费的项目,拿处方药一般也就象征性收个5欧。
6. 对于有家庭和准备养孩子的更高了,教育免费,大学都免费。每个孩子每个月能领我220欧的福利金,可以领到25岁。
7. 社会稳定,贫富差距小,安全,没有枪支的问题。
8. 基本生活的物价很低,食品安全的标准也比美国高。
9. 还有,欧洲好玩的地方也更多。
像喜欢躺平,慢节奏的,德国挺好的,码农的收入当地也算是中上的档次了,永久合同,无忧无虑不要太爽。法律保护劳动者,只要不是小于20人的公司,想开除人很难很难,几乎不可能。我听说这么多年就开除了一个人,经常旷工的。从正式通知他,到最后拿赔偿走人,一共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
超级认同高税收,低贫富差距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相对安全稳定的。(表示曾在美国一年车窗被砸偷窃有两次了,警察也没用。德国车都停路边,还没遇到过。)
来德8/9年,码农3/4年,也说点个人感受
钱:过得去,一般junior 50-60K,senior 60-90K,本土IT公司的话IC 120K差不多到顶了,Google之类的当然另说。到手的话,看你的税级。德国是以家庭为单位报税,所以也看家庭总收入,工作相关开支,小孩相关支出等等。
生活品质:码农的工资在德国绝对属于高收入,基本的买买买也可以做到。这方面看消费观,基本上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一杯咖啡3-5欧也要衡量考虑半天,那就很难谈品质了。
工作:对雇员保护很好。德国一般30个工作日的年假,一般不加班,加班的时候也可以折算成钱或者补休。德国本土IT大部分跟汽车,金融,制造业相关。纯Internet的比较少。但是现在gov大力推IT,所以机会也会越来越多。还有一点,三哥不算多,不过有变多的趋势。。。
衣食:德国本土是没啥吃的,大城市都有中餐。自己做的话,相对工资来说很便宜。穿的话,意大利大牌也可以买,比美国税低很多。举例:某大牌大衣,美国6000欧,这里3000欧。
住:大城市都已经或者快10k+每平。以咱们大部分国人的开源节流水平,买个120+平使用面积的公寓不是啥大问题。想买好地段的大house的话,1M起步吧,那可能就要计划计划了。而且德国近年盖house的地变少了。身边也有人自己买地盖房,也挺爽,按自己的要求一步一步搞定。房子的话,大城市的房价给大家一个大致印象。我认识的绝大部分都住大城市周边,很少真正大城市内的(法兰,慕尼黑)。德国高速公交交通挺发达的,通勤什么的还行吧。
行:旅游确实挺爽,今天奥地利滑雪,明天西班牙看海,各种博物馆,足球赛,还是挺多元化的。
家庭:公立学校免费,教育水平凑活,小学基本放羊,中学开始学的挺多的。私立学校也不少。个人觉得对小孩好的一点是,非德国小孩都说至少三门语言,自己再学点的话,可以说4-5门语言。
语言:码农工作用英语绝对没问题。我现在看到德语写的JD基本看都不看,什么年代了,哪个IT公司还特么德语。德国人基本都会英语,也挺愿意说的。不过,会一点德语对生活肯定是好的甚至是必要的,比如你要买房,你要报税都要点德语。花点时间一年也能学到B1/B2的水平,生活上用的基本就够了。另外,想往manager方向走的话,那德语就要求比较高了,不然不好忽悠吧。
非码农的JD德语是很多,但是码农的JD也是德语的话说明公司有点端着,至少是HR心里没点数或者组里真是只招说德语的码农(我碰到过这样的)。比如说zalando的JD,很多是英语的吧。BMW这种车企说实在的,我接触的组的工作方式还是挺传统的。我正好在汽车业,以后有机会可以展开说说。
我是会一点德语,不过也是来了现学的。语言班应该要到C1吧,不然他们没法入学啊。。。我是认为1年到B1是够了,关键是每天要坚持,这个是最难的。你要说1年到B2那确实是不容易,但我也知道有人0基础边工作边学做到了。个人建议:如果德语不是特别溜,即使会说德语,面试和开会也最好坚持说英语,不然哪里说得过母语的。
住房部分,你也提到了10k+的水平,120的房子就是120万了。怎么不是大问题呢?其他都同意。zalando 时薪比BMW要低30% 。。。总包低20%。zalando虽然比美国互联网公司强度低,但是比传统车企的软开还是高多了。
我之前湾区住三藩市里,和人合租一个unfurnished 2b2b每个月摊1800刀。现在在柏林租了整个furnished 2b,每个月1400欧。在欧洲要住SFH的话一般就得搬去郊区了,然后开车进城玩儿,我们拖家带口的同事一般都住郊区SFH里。非码农,从美国湾区搬来德国柏林一年多了,生活质量明显上升,我美国的朋友吐槽我乐不思蜀,然而我是真的一点没有想回去的念头
我在德国的一个IC同事,我入职一年以来各种养育假病假年假休了将近几个月吧,他老板也没说啥,在公司好好呆着也11年了。我们公司是美企,他股票要是一直放着,估计已经是个millionaire了。不过他的老板就很惨,从早到晚都要和亚太还有北美的peers开会。我升了职了以后也一样,晚上经常要和北美同事开会sync。不过我当年在湾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每天要早上7点多和欧洲的同事开会。欧洲这边年假更多一点,所以总体来说还是wlb好一点。南法那边更夸张,8月整个办公室都在请PTO,人都找不到。
我在瑞士苏黎世工作了一年,就生活来说个人觉得还是柏林住着舒服。不过瑞士的风景确实没得说,是天堂。U1S1,我第一次来柏林旅游的时候对柏林印象很差,没有其它国家首都的样子。住了一年之后倒是越来越喜欢。主要是城市包容性极强,吃货可以每周去探店,文艺青年可以去各大博物馆看展还有音乐会,爱自然的可以去森林和湖泊,爱趴体的可以去各种电子音乐迪厅。外国人群体也很庞大,我们身边的朋友有中国人韩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经常一起出去聚餐。德国人好像对烧烤蜜汁热情,每次聚餐都是喊我们去他们家里吃Grill。
你可以直接海投,柏林的本地IT人才根本不够,甚至都要从外国/洲引进。
你这个例子挺实际的,我觉得也是欧洲大城市的普遍情况,1500欧左右,在欧洲可以租2b,在大城市相对市区的地方,但是美国就是studio或者和别人合租,甚至可能还要住的稍微远一点
但是欧洲的SFH真是就实打实的是在大郊区了啊,而且如果不跟美国中部大农村的房价比的话,相对来说价格更贵,面积还更小......我自己觉得在伦敦周边的地方(当然地址已经跟伦敦没关系了)买个SFH住还可以,如果是欧洲其他国家,真心不想住SFH,毕竟欧洲城市规划和设施不像美国那么分散,默认出门都开车,如果住郊区,周末进城还有日常通勤基本都要1小时,对我来说很多住欧洲的乐趣都会没有了
免责声明:纯个人评价,请个人自行判断
background:我没去过美国,我在德国读书工作了差不多10年,现在在加拿大
首先说最关心的工资问题,德国属于比较大锅饭的,德国本土大企业工资收到Tarif的约束,基本上工龄+职务就能估计到工资,当然做的特别好的可以跳出tarif的上限,其实真的也没多多少,考虑到边际税率的增加,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一些福利来代替,比如公司配车等等。美资企业在德国工资明显比欧洲企业高,我走的时候德国招的人还比较少,比如慕尼黑狗家一年也就几个人,19-20年扩招是后话了。从朋友那里了解现在德国美资senior大概能拿到15-23w,我按照听到的最高的23w来算,到手的netto大概12.2w。因为德国除了税,社保,医保,教堂税(别以为你不信教就不用给...)都是按比例给,当然有封顶,估计在税前8-9w就满格了。
作为对比,加拿大现在美资的senior能拿到400k 加币(实际上听说顶包比这个还要大不少),税后22.3w(BC省),比例和德国差不多,区别在于加拿大没有算养老(上面7923.6那行),需要自己交RRSP以及公司match。美国工资的话应该比加拿大还是要高不少,税更低,不过保障也少一些
假期的话,欧洲确实完爆北美,一般正规公司30天起步,不算公假日, 每个省不一样,像拜仁是13天。我以前工作的企业还经常送bridge day, 比如周二是假日,周一就送你了
旅游确实欧洲也比北美方便得多,我个人喜欢坐高铁,一般有当地火车卡,随到随走的高铁正价也还可以接受,时间上大部分国家半天高铁都能到。属于那天想出去玩了,一般提前一周请个假,拿点行李说走就走
生活的话,超市蔬菜/水果/肉类/日用品比北美便宜很多,不过这个其实都不是消费的大头。缺点么,一个是缺少中国人的东西,你就理解成西人的超市,而中国人的超市都是很小的类似以前国内小卖部的规模,东西的新鲜程度么,hmmm。出去吃饭中餐馆选择也比温哥华这类地方少很多很多,而且价格贵。西餐我没比较过,我来这边以后基本不吃西餐. 买衣服啥的,如果不介意去outlet,欧洲还是比这边给力得多。
房价么就真的要看地方了,听说慕尼黑接近1w 欧/平方,这价格堪比Richmond的房价。租房的话,个人,尤其是外国人不太容易租到好房子,有公司背书+agent帮忙的话会稍微好一些。
看病的话,德国基本上也是家庭医生+公立医院。由于全民医保(其实还有不走公保走私保的,这个就是另一个问题了),看病基本不花钱(牙科,眼科属于生病的不花钱,比如牙齿肿了,洗牙整形之类的自费),预约的话就要看医生忙不忙,以及你和医生的关系了。公立医院一般不收小病,主要急诊/大病/以及一些大型检查(X光,MNR等等),我个人感觉和加拿大半斤八两。
欧洲工会势力很大,永久合同一般要员工过失才可以辞退,performance不行这种理由是不可以的,真的要开掉能力不行的只能和员工商量遣散,一种例外的情况是公司面临危机,需要开掉一部分人降低成本,这种一般也要遣散费或者提供安置方案。
【编者注:德国柏林的IT职位可以海外直接投,公司擅长搬运。也可以申请JSV来德国找。】

楼上好多说德国的。我之前在德国读的Master,毕业后一直在荷兰工作。
- 对德语有疑虑的可以考虑荷兰。荷兰人的英语水平在非英语国家里数一数二。作为码农,同事里跟自已一样的外国人至少占一半,基本都不会说荷兰语。电影院和电视里的电影和剧都是英语原声配荷兰语字幕。
- 荷兰薪资福利水平可以参考德国,法律上保护雇员,适合躺平。
- 外国人来荷兰工作享受五年 30% ruling,按收入的70%交个税。
- 阿姆斯特丹大概40万可以买一个70平的公寓,其他城市大概25-30万,可以100%贷款,零首付。
- 阿姆斯特丹机场是欧洲第三大机场(前两大是伦敦和法兰克福),疫情前有飞机直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厦门。阿姆斯特丹有火车直达伦敦、巴黎、柏林、苏黎世、法兰克福、布鲁塞尔。
- 工作5年拿永居或者护照,需要通过荷兰语A2考试(难度将会提高到B1)。
- 小孩荷兰护照读大学每年2000多欧。荷兰排名靠前的大学本科已经是全英文授课了(是的,荷兰人在自己国家读大学需要用英语),基本全部硕士课程都是英文授课。
补充荷兰中超和中餐:荷兰有中超连锁“东方行”,基本每个荷兰大城市都有,都是正常超市的面积,不会是那种小杂货铺,郊区的东方行面积更大,东西更全,甚至有卖鲜肉和新鲜海鲜。荷兰有很多水平不错的粤菜,近些年,川菜、江浙菜、东北菜、兰州拉面、西安小吃、山东菜、新疆菜都能在荷兰吃到,日本料理和日本拉面就更多了,虽然中餐跟伦敦和加州还是没法比,但已经很丰富了。
【编者注:荷兰的IT工作可以海外直接投,也可以申请找工作的签证过来找】

我觉得在美国多赚点钱再搬到欧洲花最爽了。超市里的东西比美国便宜很多,有时买了两大兜子一结账就二三十磅。但是其他国际化的产品就是美国便宜了,比如ps5英国是450磅=630刀(含税),美国只要499刀(不含税),iphone啥的更没眼看了,20%消费税不是逗的。中餐馆的饭钱和美国比差不多,在赚的少税还高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就贵了。正常生活还行,出去旅旅游,花钱如流水,就比较捉襟见肘了。
所以综上所述。。。在美国多攒点钱出来花。。。
噢对,英国也是永久合同,25天年假起,全民医保(目前体验还凑合,一般约医生得两三周后了,得一大早打电话看有没有别人cancel),年薪5w磅以上tax bucket40%了,伦敦玩的比三番多多了,就是觉得。。。钱不够花。。。
【编者注:英国情况比较混乱,疫情前fb曾经直接海外搬运多人,目前暂时情况不明】

博士毕业从美国来瑞士工作四年,今年年底搬回美国。决定回去主要四个方面考虑:
1. 语言关难过。虽然工作上同事间交流大多用英语,但想要做管理层往上不是德语甚至是瑞士德语母语的非常难。另外就是平时生活交流英语还是不普及,相比起北欧差远了。如果没有德语基础想要达到基本流利B2 LEVEL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如果全职工作的话很难挤出时间认认真真学。瑞士德语就更不用说了,我的德国同事都表示缺乏学习动力,吐槽无力(难听难学)。。。
2. 瑞士和美国比起来是一个非常保守排外的国家,无论是职场,移民, 还是日常生活,几年下来各种场合没少被恶心(比如租房、就业歧视,再比如女生如果有孩子之后还工作全职会被大家旁敲侧击为不合格母亲)。除非你内心无比强大,既不介意融入难也无所谓交当地朋友的话短期可以开开眼界,长期的话还是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典型的高工资高消费(准确地说是极高消费)。瑞郎从购买力上考虑不如美元,同样的东西尤其是吃的用的穿的等等美国便宜的多。另外就是下馆子,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喜欢发现美食的话,瑞士比起美国中大型城市可口的(中)餐厅少得可怜,典型的又贵又难吃。整个苏黎世就两家老破小中国超市(还是一个老板),跟美国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4.育儿成本极高,公立学校全放羊式管理,初中开始分流。孩子小的时候送托班至少2000瑞郎一月,这一点比起北欧国家无论价格还是质量都没有可比性。上了公立小学之后天天中午十二点放学,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作为中国家长你要考量自己是否可以这样安然躺平。如果不行的话就要上私立,费用很高。
最后说说瑞士的主要优点:自然环境优美,政治经济稳定,地处欧洲十字路口旅游便利,假期每年30天+,以及比起其他欧洲国家同等职位工资要高很多。
归根道理还是个人对工作生活各种priorities的平衡。欧洲各国普遍基本福利好些,工作压力小。美国的话各种机会多,工资待遇高。另外就是个人工作学习背景,如果是码农的话美国工作有绝对优势。
在瑞士德语区住过一年,不会德语挺难受的。
去超市,标签也难读,收银也不会说英语。坐火车要晚点了,播报也没播英语(我印象中),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山好水,会看腻的。不过欧洲中心,去哪儿玩都近倒是真的。
而且亚裔数量很少,走在路上全是金发碧眼,我会self consious...
【编者注:瑞士对于雇佣非欧盟国籍很抠,除非是瑞士本土著名大学毕业,否则很难拿到工作】

欣赏小红书代欧洲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流水会涉及到税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