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面馆哪里的最好最有名?

苏州十大美食街榜单主要依据苏州地区餐饮美食聚集的小吃街、夜市街、美食街等进行选择,根据美食街的规模、公众知名度、网络关注指数等情况,并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综合排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苏州山塘街景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吴文化的展示窗口和苏式生活的体验地,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是古城苏州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和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广济路新民桥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也是苏州一条美食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对照南宋《平江图》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至今保持着活力。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部

苏州太监弄位于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太监弄,素有“吃煞太监弄”之称,是苏州有名的美食街,10余家苏州最有名的菜馆、酒楼鳞次栉比,松鹤楼菜馆、得月楼菜馆……一家挨着一家,要吃地道苏帮菜来这就对了!其中松鹤楼,这个老字号始创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前,其经典招牌菜如“松鼠桂鱼”、“樱桃汁肉”、“叫化鸡”、“百花争艳”等名菜,已叫人垂涎欲滴。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太监弄

苏州藏书羊肉街,苏州羊肉有自己的招牌,叫“藏书羊肉”,藏书羊肉发源于苏州城西的藏书镇,现在的木渎镇藏书办事处,因其独特的烹饪烧煮技艺,以其独特的色、香、味闻名于江、浙、沪一带,成为苏州百年传统美食,街区聚集了50多家羊肉餐馆。藏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传统风味小吃。其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白烧以汤色乳白,香气浓郁,肉酥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

苏州石路美食街位于石路步行街,因以石子铺成路面,故得名“石路”。有各大购物商场、美食餐厅、休闲广场组成,其中美食街、女性街、南浩街尤为突出。每年一次的‘轧神仙’活动更是一大盛宴。美轮美奂的它。小吃美食集中在南浩街和石路老街坊。新风巷的饮品一条街上,各类高档次的咖啡屋、酒吧林立。西式的比萨、麦当劳、肯得基,家常的大娘水饺,辣味浓浓的老妈米线火锅,香暖的买买提羊肉串,香甜的苏州海棠糕,石路上的美食一让食客应接不暇,胃口大开。

苏州西中市,苏州唯一一条保存完整的民国老街,600多年前的富贵风流之地,在这条老街上藏着满满的美食,爱吃的人甚至不顾舟车劳顿也要来这里吃上一顿。就是这样一条历史老街在褪去了历史的繁华之后,却有着代表苏州人钟爱的市井味道,这里有老陆家汤包馆刚出炉的汤包,有五德居-白斩鸡的扬州虾仁狮子头,有苏州人极力推荐的鼎盛鲜招牌烫面饺,还有阊门姚记豆浆、小吃、夜市应有尽有。

苏州吴趋坊-学士街,学士街是苏州城区西部的一条南北向街道,以明代大学士王鏊府第在此而得名。吴趋坊和学士街离的很近,两条街都是苏州吃宵夜的好地方。吴趋坊有固定的小饭店,也有摆在街边的小摊,吃的种类多到让人挑花眼,小龙虾、麻辣烫、牛骨头汤、米线、串串烧……相对吴趋坊来说,学士街还多了一些烧烤、火锅和甜品店。逛吃逛吃两条街,不撑破肚皮才怪!

李公堤国际风情水街是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苏州金鸡湖中唯一的湖中长堤,分为动、静两个区域。前者以主题性酒吧、音乐餐厅、咖啡吧、DISCO及特色餐饮等为主,该区域动态全天候带动人气,将成为苏州金鸡湖南岸极具活力的区域。而后者则集高档餐饮、SPA生活馆、商务会所、休闲酒店等于一体,主要针对商务人群和VIP人士。美食街有很多老字号餐厅如小南国、代官山、得月楼、吴地人家等等。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葑门横街位于葑门塘北岸(葑门塘又名葑溪,位于葑门外,源自外城河,东流入金鸡湖,为外城河东泄水道),西起徐公桥,东至敌楼口与石炮头相接。是苏州最市井的一条街道,名声在外,还经常能看到老外拿着相机在里面扫街。葑门横街一直都是吃货们的天堂。一入横街,就能看到苏州老字号面馆裕兴记。裕兴记边上的同裕春,馄饨生煎都还不错。同裕春对面的那家老街汤团,也是横街上人气很旺的店,周妈妈香粽店,据说上过报纸和电视,在横街很有名,很多人慕名而来。还有横街糖藕、黄富兴糕点等苏州特色小吃。

阳澄湖餐饮一条街以阳澄湖大闸蟹而闻名的阳澄湖,碧波荡漾、平坦广阔的湖面与澄澈湛蓝的天际相接,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农业观光园种植了大面积的瓜果蔬菜;湖畔有渔村饭庄、文化展览馆、会议中心等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闲庭静坐,品农家美食;泛舟湖上,钓湖中游鱼;漫步林间、闻鸟语花香,此情此情,宛如隔世。美食不光有大闸蟹,还有其他湖鲜,本地农家菜,鸡鸭鹅也都是自己饲养的。烧出来的美食让人垂涎三尺,加上阳澄湖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

原标题:鱼米之乡的苏州,为什么这么爱吃面

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杨基宁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289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立夏以后,又到了该吃枫镇大面的时节了。

这个因为《舌尖上的中国》大火特火的苏式汤面,如今已成为“苏州最红汤面”。很多文艺青年,来苏州都要吃上一碗。尽管很红,但千万记得,它其实是苏式面里不多的白汤面。以前,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这枫镇大面一般只有夏天才有的吃,如今很多面馆已经不分时令,每季都有枫镇大面。但从口味上来说,总感觉加了酒酿的面汤,只有大热天吃才过瘾才有感觉。

如果要选择一样美食代表苏州,那唯有苏式汤面。苏州谚语说“面要头汤、浴要浑汤”。意思是吃面要趁早,用精心熬煮的第一锅汤下出来的头汤面汤色最清、味道最鲜。由此可见老苏州的头汤面是何等重要。

对于北方人来说,总觉得吃米的南方人对面食不太感冒,但对于鱼米之乡的苏州,这却一个极大的误解。长久以来,产米的苏州人却把“吃面”当成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传承——爷爷带着儿子吃面,儿子带着孙子吃面,口味传承,习惯传承。直至今天,当你旅行到苏州,看到满大街各种“XX兴”招牌的面馆,以及面馆里几十乃至上百种面的选择,你就会知道这座城市对面的执念有多深?

那么问题来了——苏州人,怎么这么爱吃面呢?

一、最早的挂面出自苏州

虽然总有“南人饭米,北人饭面”的说法,而苏州人对本地的一碗面情有独钟。而这一碗面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

据南宋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说:“建炎()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靖康之耻后,金兵入侵逼得宋室南迁。使得江南地区人口急剧增多,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然会让江南地域的文化发生巨大变化。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一日三餐的改变,大量“饭面”的北人到来,使得面粉需求变得空前高涨,以至于“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意思就是南宋初年时,由于麦子市场需求量大增,而江南农民种麦子的利润竟是种水稻的数倍。同时,官府也出台了鼓励政策“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

这么多北方人来到这里,“吃面”的习惯自然也来了,所以有了类似“无锡包子苏州面”的说法,往上溯源都是南宋年间。

而当时凡是面食均称之为饼,《靖康缃素杂记》就记载 :“几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 :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渝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汤饼又叫煮饼,宋代本就处于向面条的转型中,汤饼后的索饼,也就是面条的“祖先”。

从此,苏州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方为糕,圆为团,扁为饼,尖为粽”之外,又多出了一种“条为面”的新食法。

而到了南宋中期,目前记载的最早的挂面“药棋面”已是天下闻名,而它是平江府(苏州)昆山县的特产。成书于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的《玉峰志》中就有这样记载:“药棋面,细仅一分,其薄如纸,可为远方馈,虽都人、朝贵亦争致之。”将面条脱水成干,耐保存,易携带,能运往当时的都城杭州,寻常的食物已被改良成馈赠佳品,成为贵族官僚们喜爱的馈赠之物,说明它还具备了保健食品的疗效,这既是苏州人对面食发展的贡献,也是苏州人精心于食馔的一个例证。

二、两三百年的融会贯通

可苏州毕竟是种米的嘛,只靠特殊年代的短时间移民,能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习俗吗?

当然不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从明清年代起,苏州经济地位的改变。这个唐宋时期的“江南小城”,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突然华丽转身,一跃而起成为中国东南的商贸重镇。

比如明朝弘治年间,朝鲜官员遭海难漂流中国,经明朝官府救助,沿大运河北上回国,后写成了《漂海录》,其中就有他对于苏州的繁华记录,而崔溥经过的自胥门经金门、阊门直至枫桥一线运河流经处,均是苏州的重要商业区。崔溥行后不久,唐伯虎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阊门即事》,诗中云:“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商业的发展,让苏州从明朝开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苏州成为江南经济中心的同时,又成了一个人口流动的中心。天南海北的商客云集在此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大幅度增加,随之激活了城市日用品的消费,饮食业也就火速发展起来。

然后各地人员汇集,苏州流动人口中商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天南海北的商人往这里凑,带来的都是他们家乡的货物,从手工业原料到吃穿用度所需各种商品无不具备,几乎当时各个行业都有明确的外地商帮经营。例如蜡烛业多为绍兴人开设,煤炭铺行多为宁绍商人开设,烟店则多为河南、福建商人开设,晋商则多经营钱业,经营粮食业的多为湖南商人。酱坊一业,则共有徽苏宁绍四帮,共计86家……

另外,各种会馆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苏州的会馆最早创于万历年间,到乾隆时为最高峰,这也充分反映了苏州的工商业日趋繁荣的轨迹。据碑刻资料的统计,明清时期苏州的会馆,就增加到近百所。

这么多人,南来北往地在此汇集,吃饭当然是个大问题,餐饮口味很重要,特别是会馆和会馆周边,往往就能找到最有那个地方特点的美食。这就好比前些年北京驻京办没有裁撤之前,北京老饕们总爱去各地驻京办寻找美食一个道理。换句话说,苏州作为明清两代最重要的移民城市,在这两三百年的融会贯通中,各地的方言和滋味,渐渐都融入在这一碗包罗万象却汤清气正的“苏式面”中。

三、乾隆曾是苏式面的最佳推广人

苏州碑刻博物馆里,有一块光绪三十年(1904)的《苏州面馆业各店捐输碑》,让面馆从利润中,每千文捐一文,作为公所公盛之用。

刻录在碑上的面馆有八十八家,捐了一百五十文以上者有三十余家:观正兴、松鹤楼、正元馆、义昌福、陆正兴、张锦记……这些名字很多依旧在苏州的大街上抬头就能看到,当然能上这块碑的,基本上都是相对较大的面馆,估计很多小面馆还排不上座次。

吃面,终于成了在苏州生活的标配。

其实,当年的“苏州一碗面”,影响已远不止在姑苏。

在民国十七年(1928)出版的《杭俗遗风》中记录了不少在清道光、同治年间杭州旧俗。而在“苏州馆”的条目下就清楚写道:“苏州馆店所卖之面,细而且软。有火鸡、三鲜、焖肉、羊肉臊子、卤子等,每碗廿一、廿八、三四十文不等,惟炒面每大盘八十四文,亦卖各小吃并酒、点心、春饼等,均全此为荤面店。尤有素面店,专卖清汤素面与菜花拗面,六八文起价,如上斤则用铜锅,名‘铜锅大面’,再三四月间,添卖五香鳝鱼,小菜面汤亦各二文。”这至少能说明,也就是说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苏州的一碗面早已在江南打开市场了。

当然苏州面的最重要的推广大使,大概是乾隆皇帝,在苏州的书场里听评弹,你大概时常听到他,吃完一碗面,心满意足打个饱嗝。据说大名鼎鼎的“奥灶面”,是他和一个有点耳背的昆山好婆误打误撞的结果,“鏖糟”二字本是苏州土语,意思是“龌龊的很,脏兮兮不干净”。但乾隆爷偏偏把它理解为“奥灶——奥妙在灶头”,一下子名扬海内。

而文章一开头的枫镇大面,在评弹里又是吃货乾隆的功劳,他微服来到枫桥镇,又累又饿,敲开一家小面馆的门。谁知这店主是烂赌鬼,无心经营,店里没啥吃的。于是,他随手抓来食材和调料,乱烧一顿:没有骨汤就用剩下的鳝鱼骨熬汤,没有酒去腥,临时抓起酒酿,没有面浇头,拎起一块还没上卤的白肉,凑出一碗汤面来。结果,天子不出意外的大大点赞,于是这碗在枫桥镇的面日后名声大震,还好没叫“赌鬼面”。

不过,乾隆爷在苏州各类奇闻异事颇多,多半故事类型都是苏州寻常之物,皇帝偶然碰到后惊为天物,大加赞赏。究竟是皇帝老儿见识太浅,还是天子品位独特,站位高才能发现普通人发现不了的美?苏州百姓大概都认为是前者:皇帝老儿其实也蛮可怜的,深宫禁地中实在是吃不着什么好东西。

当然这种自信,源自于明清两代,苏州各行各业的手工业产品都是领风气之先,所谓苏作更是精致优雅的代名词。而苏州面,也如明清的谚语“苏州样,广州匠”,要的就是精细。周星驰《食神》里那句“一碗杂烩饭也要用心做”,放在一碗苏州面里,实在是最普通的要求。所以,一碗苏式汤面,见证的不止是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更是苏州人生活和性格的缩影:精致内敛,不张扬,看似简单平常,却底蕴深厚。

吃这样一碗面,何尝不能吃出多少人生真谛!

参考资料:老凡《苏州人吃面.面话》、苏州烟雨《汤汤水水一碗面》、肖禹《明清时期苏州多外地货》、陈学文《明清时期的苏州商业》、范金民《朝鲜人眼中的运河风情》

原标题:《鱼米之乡的苏州,为什么这么爱吃面》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

  导语:陆文夫在《美食家》里描写朱自冶,一大早起来就想着“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然后一天都在苏州城内各处觅食中度过。不是和一众友人在茶馆喝茶,就是在饭店里品菜,还要差人到陆稿荐买点酱肉下酒……书中描绘了丰富的苏州美食,令人心驰神往。实际上,这些年代久远的美味仍然藏匿于苏州城内的各个角落。跟随小编,一起实地探访下吧。

  一、苏式汤面——老苏州的早餐

  苏式汤面可谓是苏州的代表性美食, 它讲究三个要素,汤头、浇头和面。百年老店的汤头一般都用鸡肉、大骨、鳝骨、虾脑壳等原料熬煮而成,浓郁鲜美。浇头种类繁多,有荤有素,其中焖肉、爆鱼、鳝丝、卤鸭最为经典,其他的还有香菇、虾仁、猪肝等等。面呢,基本都为细面,爽滑劲道,还能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所有的面都是在一锅汤里下的,下到越后面,面汤就越糊。所以有些讲究的老食客,会赶早吃一碗头汤面,这时候的汤最清澈纯正。那也怪不得朱自冶这个老食客如此惦记这碗头汤面啦。

  不是那么讲究的食客也还是要早点前来,因为苏州很多老字号面馆都只营业到下午1、2点,过时可就打烊了哦。

  如果让苏州当地人推荐一家苏州面馆,十有八九他会推荐同得兴。这家老字号在苏州的名声可是响当当,而且你一旦来过,就知道它担得起这个名号。

  店内装修古色古香,木质的桌椅,还有拱门。在柜台点好面,要自己去窗口拿,颇有古旧食堂的感觉。

  店内招牌是枫镇大肉面,即是以枫镇大肉为浇头的白汤面。码的整齐的面被乳白色的汤刚刚盖过,汤的表面飘着切的细碎的嫩葱,面上摆放着一大块诱人的焖肉,肥瘦相间、晶莹剔透。单这外表,就把人吸引住了。

  面的吃法很有讲究。首先,要将焖肉埋进面汤里,因焖肉为冷浇头,这样不仅可以将其焐热,更能让焖肉的油脂香与面汤的大骨香融为一体,汤喝起来也会更加鲜甜美味。肉入口即化,面条爽滑劲道,高汤滚热鲜甜,就这么一口面一口汤一口肉地吃着,不一会儿碗就见了底。额头微微冒汗,只想低呼一声“爽”。

  △同得兴的枫镇大肉面

  同得兴精品奥面馆(十全街店)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十全街624号(近凤凰街)

  同得兴(嘉馀坊店)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嘉馀坊6号

  2、孙盛兴奥灶面馆

  奥灶面作为苏州昆山传统的面食,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奥灶”之名据传是取自“奥妙的灶头”之意。来不及去昆山,也可以在苏州品尝到这一美味。孙盛兴奥灶面馆在苏州拥有几家分店,因味美价优而受到食客们的推崇。奥灶鸭和爆鱼的浇头是店里点单量最高的两样,要注意的是这家店的浇头量特别大,所以点单的食客量力而行哦。

  孙盛兴奥灶面馆(山塘街店)

  地址:山塘街渡僧桥向东50米

  孙盛兴奥灶面馆(观前街店)

  地址:调丰巷友通数码港南侧商铺

  孙盛兴奥灶面馆(十梓街店)

  地址:十梓街467号(苏州日报对面)

  提起韦复兴的名号,老苏州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间知名老字号最为出名的,就是他家三元一碗的阳春面。现如今这个价格要吃到一碗面,恐怕是再难找到第二家店了吧。汤香面滑价格实惠,店内的生意当然也是非常不错的了。来碗面,再加笼汤包,美味丰盛的一餐就下肚啦。

  地址:齐门路11号

  吃苏式汤面的时候,有一些当地老人才懂的行话。

  过桥:将浇头另外放在盘子里,而非直接放在面上,称为过桥。

  宽汤紧汤:宽汤就是汤多一点,紧汤就是汤少一点。

  重青免青:重青就是多放蒜叶,免青就是不加蒜叶。

  二、苏式点心——吴侬软语般的甜糯滋味

  苏式点心的花样繁多,不论糖粥、糖芋艿、小馄饨、小圆子、酒酿……都是香甜软糯的滋味,吃完又有无尽的回味,就像苏州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坐在苏州街头的小店里,看着来往行人,耳边听着吴侬软语,品尝这份甜蜜。

  这家店听名字就颇具古风,整体装潢也是很有苏州特色。

  店内的糖粥是必点,软糯的糯米粥淋上细腻的红豆沙,再撒上一点桂花碎,光看就无比沁人心脾。但别急着吃,先要将豆沙和粥搅拌均匀了再入口,不然可能吃到的第一口不够甜哦。

  特别爱吃赤豆的小伙伴也可以点桂花赤豆糊,没有糖粥中的糯米做底,单纯的赤豆糊更加纯正香浓。另外一个以赤豆为主料的就是桂花赤豆小圆子了,糖粥中的糯米换成了白玉小圆子,一勺下去,甜甜的赤豆汤底里咬到满满Q弹的小圆子。

  其他还有泡泡小馄饨、荠菜馄饨等咸口的,适合一起点了,中和下口味。

  △随柳居的桂花糖粥

  地址:建新巷17号(近和基广场)

  2、新梅华·茶点餐厅

  这家是新梅华旗下的点心品牌,店内供应的点心非常齐全,基本你能想到的品种都囊括了。而且价格非常亲民,多点几样也不过人均几十块钱。值得一提的是,店内能吃到喜蛋这一市面上已很少能见到的食物。爱尝鲜的食客不妨点上一个,试试味道。

  △新梅华·茶点的糖芋艿

  新梅华·茶点餐厅(石路国际店)

  地址: 石路国际商场7楼

  新梅华·茶点餐厅(新区美罗店)

  地址:长江路211号美罗商城B1楼

  3、老苏州大客堂·特色小吃

  在观前街、山塘街两处均有一家分店,游客逛累了可来此休息,吃些正宗的苏式点心。店内整齐地摆放着木质桌椅,顶上挂着亮堂的灯笼,颇有古韵。不论是甜口的糖粥、糖芋艿、酒酿,还是咸口的小笼、生煎、锅贴,又或者苏帮菜——响油鳝糊等,这里都能吃到。适合一群人一起,点上好几种摆满一桌,热热闹闹吃一顿。

  老苏州大客堂·特色小吃(观前街店)

  地址: 观前街碧凤坊一弄35-45号韩国主题购物广场4楼

  老苏州大客堂·特色小吃(山塘街店)

  地址: 石路步行街阊胥路407号农行楼上(山塘街)

  三、生煎——一口爆汁的苏州人气美食

  生煎是将面粉包裹猪肉做成**状,有皱褶的一面作为底部置于锅上煎熟,撒上芝麻、葱花。因馅内加入了皮冻,入口时要小心汤汁的溅出。生煎底部金黄酥脆,外表皮喷香有嚼劲,内馅鲜香入味。

  这哑巴生煎做的是真好吃。个大皮薄肉质饱满,一口咬下去必爆汤汁,甜甜的很符合苏州的口味。再来上一碗泡泡小馄饨或者牛肉粉丝汤,还不是一餐满足的早饭?有些食客临去火车站前,还专门来打包一份路上吃。

  哑巴生煎(苏安新村店)

  地址:东环路苏安新村24幢对面

  哑巴生煎(友联店)

  地址:盘蠡路城西中学对面

  苏州当地人气十足的一家生煎店,一天不论什么时候都大排长龙。店内除了招牌生煎外,还能品尝到苏州著名的小吃——两面黄,煎至金黄的面条喷香酥脆,淋上滚烫鲜香的浇头,美味至极。

  大阿二生煎(山塘街店)

  地址:石路山塘街42号

  大阿二生煎(翠园路店)

  地址:翠园路金鸡湖商业广场

  四、馄饨——别具风味的平凡美食

  苏州馄饨分为个大馅料多的大馄饨和皮薄馅少的泡泡小馄饨,其中大馄饨的馅料十分丰富,从猪肉、虾肉、鸡丝到荠菜、香菇、笋丝等,汤底也有鸡汤、大骨汤等,料足味鲜,为食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绿杨馄饨是苏州的老字号馄饨店,店家绿底红字的招牌特别醒目,远远就能看到。店内主要供应馄饨,馅料种类比其他家要丰富很多,有鲜肉、三鲜、鸡丝、鸡汁虾肉、荠菜、香菇等。此外,还能吃到小笼、鸭血粉丝汤、汤团等品种的点心。

  地址:碧凤坊88号(观前街口)

  熙盛源其实是无锡的品牌,他家的馄饨和汤包都饱受苏州当地人的喜爱,也算是凤凰街上的一家招牌小吃店了。无锡小笼、红汤馄饨、开洋馄饨等都是来店必点,到了大闸蟹上市的季节,还能吃到鲜美的蟹粉小笼。

  熙盛源(凤凰街店)

  地址:凤凰街43号

  熙盛源(东大街店)

  地址:东大街与洋环路交叉口西北角

  地址:苏苑街19号(苏苑饭店北门旁)

  五、烧饼豆浆——寻常美食中的苏州味道

  说起烧饼豆浆,大概全国各地的小伙伴都知道。不过每个地方都会有些不同,苏州也有自己的特色。甜、咸两种口味的烧饼,独特的咸豆浆,以及粢饭糕、荷叶包美人等苏州独有的美味,都值得一一尝试。

  1、王氏林记烧饼(双塔菜场店)

  大饼油条究竟有什么稀奇的呢?这家烧饼铺普普通通,却常年大排长龙,真是有些匪夷所思。但,尝过就知道了。大饼喷香酥脆,圆的是咸的,馅料是猪油葱花,长的是甜的,里面是白糖芝麻。单吃或者包上油条,再配杯现磨滚烫的豆浆,无比满足。还有新鲜出炉的粢饭糕,受到很多食客的推崇。

  地址:叶家弄双塔菜场门口

  可以说是苏州的人气网红店了,24小时通宵营业,吸引了不少夜猫子食客的青睐。不论何时来店,都能看到不少客人在店里吃着油条,就着豆浆。店内特色是咸豆浆,豆浆内加上油条碎、榨菜、紫菜、葱花和酱油,别有一番风味,从未吃过的可以尝试下。另外一大招牌是荷叶包美人。薄薄的荷叶饼包着刚出炉的油条,再抹上甜甜的酱料,一口下去,饼的韧和油条的酥脆完美结合。

  地址:西中市60号(老阊门城门)

  六、糕团——苏州风俗必备美食

  苏州糕团历史悠久,是以糯米粉或大米粉为原料,加入各类辅料,制成色彩丰富、口味各异的糕团。在苏州,每逢长辈寿辰、搬新家、生孩子等各类大事之时,主人家都有送糕团给予亲朋好友的风俗。苏州糕团种类繁多,不仅有豆沙、桂花、玫瑰等甜味的,还有炒肉团子等咸味的。形状有圆、长、方等,颜色也有红、绿、白等多种,令人目不暇接。

  黄天源是苏州的糕团老字号品牌,供应各类糕团,品种繁多,有定胜糕、猪油糕、薄荷糕等,软糯Q弹,甜味适中。适合各种都买几块,作为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还有梅花糕、海棠糕等当场制作出来的糕团,买一两个当场吃。

  地址:观前街86号

  2、明月楼(糕团店)

  这家店可谓是糯米团控的天堂了,丰富的品种真是让人难以抉择。店内招牌炒肉团子最受欢迎,软糯的外皮包裹着饱含汤汁的馅料,内有笋丁、肉丁、黑木耳、虾仁等丰富食材,咸鲜入味。不过一定要记得趁热吃,才能把握最美味。桂花糕也很热门,劲道的口感和甜度适中的口味,加上桂花香,简直人间极品。其他比如薄荷糕团、青团、双酿团、猪油糕、萝卜丝团子等也值得一吃。

  地址:书院巷好又多斜对面

  七、苏式月饼——苏州一年四季都吃的月饼

  和广式月饼相比,苏式月饼不论外形和口味都截然不同。酥脆的表皮加上丰富的内馅,受到苏州及周边城市居民的喜爱。其中,最为出名的即是鲜肉月饼,多汁紧实的猪肉内馅,令人欲罢不能。因食材并不受到季节的限制,所以在苏州一年四季都会吃鲜肉月饼。一些老字号还经常门庭若市。

  店铺开在观前街附近的长发大厦内,是一家老字号西饼铺。店内虽卖面包,但最热门的产品还是鲜肉月饼了,来此购买的食客可能要排队排上一会儿。来得晚,也就无缘吃到咯。

  店内月饼除了鲜肉馅外,还有很多其他口味,比如萝卜丝鲜肉、香菇、豆沙松仁、蛋黄肉松,连虾肉、蟹肉、榴莲这种新奇的味道也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试一下。

  地址:临顿路108号长发商厦内(近白塔东路)

  位于平江路上的这家小店,也是名声在外。店内的鲜肉月饼,口碑与长发西饼不相上下。皮薄肉紧,还有甜甜的汤汁,趁热吃上一个真是无比满足。来此还可以尝试一下店内的蟹壳黄,有甜、咸两种口味。

  地址:平江路(近白塔东路)

  八、藏书羊肉——东吴的“草原”风味

  位于苏州市西部有个叫藏书的地方,最出名的一道美食就是藏书羊肉了。当地拥有适宜羊群放养的自然环境,所以羊肉的肉质醇厚劲道。再加上自古流传至今的独特烧制手法,藏书羊肉吃起来鲜甜可口,受到了各方食客的肯定。

  店内主打的是羊肉火锅,乳白色的汤底,加上羊肉、羊杂、白菜,最后还有葱花的点缀,一大锅热腾腾的羊肉火锅就端到了面前。冬天的`晚上,和三两好友来此点上一锅,感觉真是不错。此外,红烧羊肉也是点击率颇高的一道,肉炖的酥烂,浓郁的酱汁充分入味,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轻松吞下。连着骨头的肉很香,适合就着老酒啃啃。

  地址: 定慧寺巷17号(近双塔)

  2、藏书羊肉(临顿路店)

  这家店离观前街很近,所以平时食客也是络绎不绝。除了羊肉火锅、大蒜炒羊肚这些大菜外,还有羊肉面适合一个人前来的食客。店内有白切羊肉面和红烧羊肉面可选,前者白汤鲜甜,羊肉肥瘦相间,肉质劲道。后者酱油汤带辣,羊肉煮的酥烂入味。很多食客早上会点上一碗作为早饭。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临顿路204号(德庄火锅向北20米)

  九、苏帮菜——浓油赤酱里的姑苏风情

  苏帮菜,即苏州本帮菜,是中国四大菜系江苏菜下的一个分支,菜品用料上乘,烹饪方式以炖、焖、煨为主,注重调味,以浓油赤酱为特色,口味鲜甜。其中极具特色的几个菜式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最好的面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